本发明涉及有机电致发光材料技术领域,更具体的说是涉及一种金属铱配合物及制备方法和包含其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
背景技术:
目前,1987年,邓青云博士报道了基于有机发光材料的电致发光二极管技术,主要采用真空蒸镀的方式,制备具有传输层和发光层的双层器件,量子效率提高至1%,在低于10v的工作电压下可达到1000cd/m2的亮度,引起了世界科学爱好者的广泛关注,推动有机电致发光技术向实用化阶段迈进的步伐。电致发光器件具有全固态结构,有机电致发光材料是构成该器件的核心和基础。新材料的开发是推动电致发光技术不断进步的源动力。对原有材料制备和器件优化也是现在有机电致发光产业的研究热点。
磷光发光现象自从发现以来,一直受到大家的追崇,因为磷光材料的发光效率明显高于荧光发光效率,从理论上能达到100%的发光效率,所以很多科研机构都在加大磷光材料的研发力度,试图通过磷光材料来加快产业化发展。但是由于磷光材料合成价格比较高,合成工艺要求比较高,并且在合成过程中容易污染环境,其提纯要求比较高,效率低。
因此,研究一种发光效率高且提纯效果好的有机磷发光材料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需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金属铱配合物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并含有该化合物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本发明提供的新型材料通过选择特定的配体,得到的有机金属化合物在用于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后,使得器件的发光效率以及寿命提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金属铱配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铱配合物的分子结构通式为如下:
化合物ⅰ
其中,m是0、1或2,n是1、2或3,m n=3;
r1、r2、r3、r4和r5均为氢、氘、硝基、氨基、羟基、卤素、氰基、巯基、c1-c8烷基、c1-c8烷氧基、c2-c6烯烃基、c2-c6炔烃基、c6-c18芳基、c4-c12芳族杂环基中的任一种。
优选地,所述r1、r2和r5取代基的数目为0、1、2、3或4,r3和r4取代基的数目为0、1或2。
优选地,所述c1-c8烷基为非取代或至少1个取代基i取代的直链烷基、支链烷基或环烷基;所述c6-c18芳基为非取代或至少1个取代基i取代的芳基;
其中,所述取代基i至少为氘、硝基、氨基、羟基、卤素、氰基、羰基、巯基中的一种。
优选地,所述c4-c12芳族杂环基为非取代或至少1个取代基ii取代的芳族杂环基;
其中,所述芳族杂环基中的杂原子为氮、硫或氧;所述取代基ii为卤素、氘、氨基、氰基、硝基、羟基或巯基。
优选地,所述r1、r2、r3、r4、r5均与各自所在环相互形成取代或未取代的c3-c30脂肪族环、取代或未取代的c6-c60芳环、取代或未取代的c6-c60稠环、取代或未取代的c5-c60螺环中的任一种。
优选地,所述r1与r2之间,r3、r4与r5之间任意相邻取代基之间相互形成取代或未取代的c3-c30脂肪族环、取代或未取代的c6-c60芳环、取代或未取代的c2-c60芳杂环、c6-c60稠环、取代或未取代的c5-c60螺环中的任一种。
优选地,取代的所述取代基为氢、氘、卤素、氰基、c1-c12烷基、c6-c18芳基、c4-c12芳族杂环基、c8-c16的稠环基、c5-c60螺环中的任一种。
以下为优选地金属铱配合物ⅰ的结构: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金属铱配合物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在氮气保护下,将化合物a与三氯化铱充分反应,得到化合物b;
(2)将步骤(1)得到的化合物b与三氟甲烷磺酸银充分反应,得到化合物c;
(3)将步骤(2)得到的化合物c与化合物d充分反应,制得化合物ⅰ;
所述化合物a的结构式为:
所述化合物b的结构式为:
所述化合物c的结构式为:
所述化合物d的结构式为:
优选地,所述金属铱配合物的制备方法如下:
当化合物ⅰ中的m=2,n=1时,其合成路线如下:
当化合物ⅰ中的m=1,n=2时,其合成路线如下:
当化合物ⅰ中的m=0,n=3时,其合成路线如下:
本发明提供的金属铱配合物的制备方法,具有合成步骤简易,条件要求不苛刻,目标产物收率高等特点。
优选地,步骤(1)中所述化合物a与三氯化铱的摩尔质量比为62~75:24~25;步骤(2)中所述化合物b与三氟甲烷磺酸银的摩尔质量比为4~5:9~20;步骤(3)中所述化合物c与化合物d的摩尔质量比为8~9:16~34。
优选地,步骤(1)中,添加溶剂体积与三氯化铱的质量比为300-400ml:8-10g,所述溶剂为乙二醇乙醚和水的混合溶液,所述乙二醇乙醚和水的体积比为3:1。
优选地,步骤(2)中,添加的甲醇与二氯甲烷的体积比为5:2;甲醇和二氯甲烷的混合液的体积与三氟甲烷磺酸银的质量比为40-66ml:3-4g。
本发明中还提供了一种金属铱配合物在制备有机电致发光器件中的应用。
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包括:第一电极、第二电极和置于所述两电极之间的有机物层,所述有机物层中包括所述金属铱配合物。
优选地,所述有机物层包括空穴注入层、空穴传输层、既具备空穴注入又具备空穴传输技能层、电子阻挡层、发光层、空穴阻挡层、电子传输层、电子注入层和既具备电子传输又具备电子注入技能层中的一种或几种,且至少其中一层包括所述金属铱配合物。
优选地,所述有机物层包括发光层,所述发光层中包括主体材料和所述金属铱配合物。
优选地,上述方案中所述主体材料与所述金属铱配合物的质量比为90:10~99.5:0.5。
本发明中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可以用于有机发光器件、有机太阳能电池、电子纸、有机感光体或有机薄膜晶体管。
经由上述的技术方案可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发明提供了的新型结构的金属铱配合物,通过与特定的杂环的配体结合,调节化合物的波长,得到的有机金属化合物在用于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后,使得器件的发光效率提高。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1
编号为l001的化合物的制备方法:
(1)在氮气保护体系下,称取a-001(64.5mmol,10g),irc13·3h2o(24.8mmo1,8.75g)放入反应体系中,加入300ml乙二醇乙醚和100ml纯净水的混合溶液,氮气保护下,回流24小时,然后冷却至25℃,有沉淀析出,将沉淀抽滤,用水、无水乙醇、石油醚依次冲洗烘干(80℃,8h),得到黄色粉末的桥联配体b-001(6.64g,产率为50%)。
(2)称取中间体b-001(4.67mmol,5g),加入三氟甲烷磺酸银(14mmol,3.6g),再向体系中加入二氯甲烷100ml,加入甲醇40ml,氮气保护下,回流24小时,冷却至25℃,柱层析(短柱)滤液浓缩至固体析出,得到黄绿色粉末的铱配合物中间体c-001(6.18g,产率93%)。
(3)称取中间体c-001(8.4mmol,5.97g),加入配体d-001(25.5mmol,7g),再向体系中加无水乙醇120ml,氮气保护下,回流24小时,抽滤,醇洗,烘干(80℃,8h),用二氯甲烷做溶剂,用硅胶柱层析,滤液浓缩至固体析出,得到最终黄色的化合物l001(2.02g,产率31%)。其工艺流程如下:
hplc纯度:大于99%。
质谱:计算值为775.89;测试值为776.73。
元素分析:
计算值为:c:60.37%;h:3.51%;n:7.22%;o:4.12%;ir:24.77%;
测试值为:c:60.38%;h:3.52%;n:7.21%;o:4.11%;ir:24.76%。
实施例2
编号为l009的化合物的制备方法:
(1)在氮气保护体系下,称取a-009(64.5mmol,10g),irc13·3h2o(24.8mmo1,8.75g)放入反应体系中,加入300ml乙二醇乙醚和100ml纯净水的混合溶液,氮气保护下回流24小时,然后冷却至25℃,有沉淀析出,将沉淀抽滤,用水、无水乙醇、石油醚依次冲洗烘干(80℃,8h),得到黄色粉末的桥联配体b-009(6.64g,产率为50%)。
(2)称取中间体b-009(4.67mmol,5g),加入三氟甲烷磺酸银(14mmol,3.6g),再向体系中加入二氯甲烷100ml,加入甲醇40ml,氮气保护下,回流24小时,冷却至25℃,柱层析(短柱)滤液浓缩至固体析出,得到黄绿色粉末的铱配合物中间体c-009(8.16g,产率93%)。
(3)称取中间体c-009(8.4mmol,5.97g),加入配体d-009(25.5mmol,8.47g),再向体系中加无水乙醇120ml,氮气保护下,回流24小时,抽滤,醇洗,烘干(80℃,8h),用二氯甲烷做溶剂,用硅胶柱层析,滤液浓缩至固体析出,得到最终黄色的化合物l009(2.16g,产率31%)。其工艺流程如下:
hplc纯度:大于99%。
质谱:计算值为832.00;测试值为833.26。
元素分析:
计算值c:62.08%;h:4.24%;n:6.73%;o:3.85%;ir:23.10%;
测试值为:c:62.07%;h:4.23%;n:6.74%;o:3.86%;ir:23.11%。
实施例3
编号为l021的化合物的制备方法:
步骤1、在氮气保护体系下,称取a-021(64.5mmol,10.91g),irc13·3h2o(24.8mmo1,8.75g)放入反应体系中,加入300ml乙二醇乙醚和100ml纯净水的混合溶液,氮气保护下回流24小时,然后冷却至25℃,有沉淀析出,将沉淀抽滤,用水、无水乙醇、石油醚依次冲洗烘干(80℃,8h),得到黄色粉末的桥联配体b-021(7.27g,产率为52%)。
步骤2、称取中间体b-021(4.67mmol,5.26g),加入三氟甲烷磺酸银(14mmol,3.6g),再向体系中加入二氯甲烷100ml,加入甲醇40ml,氮气保护下,回流24小时,冷却至25℃,柱层析(短柱)滤液浓缩至固体析出,得到黄绿色粉末的铱配合物中间体c-021(6.35g,产率92%)。
步骤3、称取中间体c-021(8.4mmol,6.21g),加入配体d-021(25.5mmol,7.4g),再向体系中加无水乙醇120ml,氮气保护下,回流24小时,抽滤,醇洗,烘干(80℃,8h),用二氯甲烷做溶剂,用硅胶柱层析,滤液浓缩至固体析出,得到最终黄色的化合物l021(2.06g产率30%)。其工艺流程如下:
hplc纯度:大于99%。
质谱:计算值为817.97;测试值为818.72。
元素分析:
计算值c:61.67%;h:4.07%;n:6.85%;o:3.91%;ir:23.50%;测试值为:c:61.66%;h:4.06%;n:6.86%;o:3.92%;ir:23.51%。
实施例4
编号为l091的化合物的制备方法:
步骤1、在氮气保护体系下,称取a-091(64.5mmol,17.82g),irc13·3h2o(24.8mmo1,8.75g)放入反应体系中,加入300ml乙二醇乙醚和100ml纯净水的混合溶液,氮气保护下回流24小时,然后冷却至25℃,有沉淀析出,将沉淀抽滤,用水、无水乙醇、石油醚依次冲洗烘干(80℃,8h),得到黄色粉末的桥联配体b-091(10.22g,产率为53%)。
步骤2、称取中间体b-091(4.67mmol,7.26g),加入三氟甲烷磺酸银(14mmol,3.6g),再向体系中加入二氯甲烷100ml,加入甲醇40ml,氮气保护下,回流24小时,冷却至25℃,柱层析(短柱)滤液浓缩至固体析出,得到黄绿色粉末的铱配合物中间体c-091(8.19g,产率92%)。
步骤3、称取中间体c-091(8.4mmol,8.01g),加入配体d-091(25.5mmol,3.95g),再向体系中加无水乙醇120ml,氮气保护下,回流24小时,抽滤,醇洗,烘干(80℃,8h),用二氯甲烷做溶剂,用硅胶柱层析,滤液浓缩至固体析出,得到最终黄色的化合物l091(2.48g,产率33%)。
其工艺流程如下:
hplc纯度:大于99%。
质谱:计算值为896.98;测试值为897.45。
元素分析:
计算值c:60.26%;h:3.37%;n:7.81%;o:7.13%;ir:21.43%;
测试值为:c:60.25%;h:3.38%;n:7.81%;o:7.12%;ir:21.43%。
实施例5
编号为l104的化合物的制备方法:
步骤1、在氮气保护体系下,称取a-104(64.5mmol,19.8g),irc13·3h2o(24.8mmo1,8.75g)放入反应体系中,加入300ml乙二醇乙醚和100ml纯净水的混合溶液,氮气保护下回流24小时,然后冷却至25℃,有沉淀析出,将沉淀抽滤,用水、无水乙醇、石油醚依次冲洗烘干(80℃,8h),得到黄色粉末的桥联配体b-104(11.25g,产率为54%)。
步骤2、称取中间体b-104(4.67mmol,7.84g),加入三氟甲烷磺酸银(14mmol,3.6g),再向体系中加入二氯甲烷100ml,加入甲醇40ml,氮气保护下,回流24小时,冷却至25℃,柱层析(短柱)滤液浓缩至固体析出,得到黄绿色粉末的铱配合物中间体c-104(8.73g,产率92%)。
步骤3、称取中间体c-104(8.4mmol,8.53g),加入配体d-104(25.5mmol,3.95g),再向体系中加无水乙醇120ml,氮气保护下,回流24小时,抽滤,醇洗,烘干(80℃,8h),用二氯甲烷做溶剂,用硅胶柱层析,滤液浓缩至固体析出,得到最终黄色的化合物l104(2.49g,产率31%)。其工艺流程如下:
hplc纯度:大于99%。
质谱:计算值为959.13;测试值为960.08。
元素分析:
计算值为:c:61.36%;h:4.62%;n:7.30%;o:6.67%;ir:20.04%;
测试值为:c:61.35%;h:4.63%;n:7.31%;o:6.68%;ir:20.03%。
实施例6
编号为l126的化合物的制备方法:
步骤1、在氮气保护体系下,称取a-129(64.5mmol,17.82g),irc13·3h2o(24.8mmo1,8.75g)放入反应体系中,加入300ml乙二醇乙醚和100ml纯净水的混合溶液,氮气保护下回流24小时,然后冷却至25℃,有沉淀析出,将沉淀抽滤,用水、无水乙醇、石油醚依次冲洗烘干(80℃,8h),得到黄色粉末的桥联配体b-126(10.22g,产率为53%)。
步骤2、称取中间体b-126(4.67mmol,7.26g),加入三氟甲烷磺酸银(14mmol,3.6g),再向体系中加入二氯甲烷100ml,加入甲醇40ml,氮气保护下,回流24小时,冷却至25℃,柱层析(短柱)滤液浓缩至固体析出,得到黄绿色粉末的铱配合物中间体c-126(8.19g,产率92%)。
步骤3、称取中间体c-126(8.4mmol,8.01g),加入配体d-126(25.5mmol,7.04g),再向体系中加无水乙醇120ml,氮气保护下,回流24小时,抽滤,醇洗,烘干(80℃,8h),用二氯甲烷做溶剂,用硅胶柱层析,滤液浓缩至固体析出,得到最终黄色的化合物l126(2.82g,产率33%)。其工艺流程如下:
hplc纯度:大于99%。
质谱:计算值为1018.08;测试值为1019.15。
元素分析:
计算值为:c:60.17%;h:3.27%;n:8.25%;o:9.43%;ir:18.88%;
测试值为:c:60.16%;h:3.28%;n:8.24%;o:9.44%;ir:18.87%。
实施例7
式l003的制备方法同上述实施例1的制备方法;
质谱理论值:789.92;质谱测试值:790.54。
实施例8
式l004的制备方法同上述实施例1的制备方法;
质谱理论值:817.97;质谱测试值:818.23。
实施例9
式l008的制备方法同上述实施例1的制备方法;
质谱理论值:789.92;质谱测试值:790.42。
实施例10
式l017的制备方法同上述实施例1的制备方法;
质谱理论值:803.94;质谱测试值:804.61。
实施例11
式l020的制备方法同上述实施例1的制备方法;
质谱理论值:817.97;质谱测试值:818.65。
实施例12
式l023的制备方法同上述实施例1的制备方法;
质谱理论值:820.99;质谱测试值:821.87。
实施例13
式l051的制备方法同上述实施例1的制备方法;
质谱理论值:835.01;质谱测试值:836.12。
实施例14
式l066的制备方法同上述实施例1的制备方法;
质谱理论值:852.06;质谱测试值:853.41。
实施例15
式l070的制备方法同上述实施例1的制备方法;
质谱理论值:866.09;质谱测试值:867.32。
实施例16
式l112的制备方法同上述实施例2的制备方法;
质谱理论值:1023.23;质谱测试值:1024.32。
实施例17
采用实施例1中的式l001的有机磷发光材料(金属铱配合物)制备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具体工艺如下:
将涂层厚度为
以ito为阳极,首先在上面蒸镀n1-(2-萘基)-n4,n4-二(4-(2-萘基(苯基)氨基)苯基)-n1-苯基苯-1,4-二胺("2-tnata")60nm,紧接着蒸镀npb60nm、主体物质4,4'-n,n'-联苯二咔唑("cbp")和掺杂物质化合物式ⅰ-190:10重量比混合蒸镀30nm、蒸镀空穴阻挡层("balq")10nm厚度、蒸镀电子传输层"alq3"40nm厚度、蒸镀电子注入层lif0.2nm、蒸镀阴极al为150nm形式制备得到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对得到的器件的性能发光特性测试,测量采用keithley2400型源测量单元,cs-2000分光辐射亮度计,以评价驱动电压,寿命,发光效率。结果见表1。
实施例18
使用实施例2中制备的式l009按照实施例17相同的方法制备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对得到的器件的性能发光特性测试,测量采用keithley2400型源测量单元,cs-2000分光辐射亮度计,以评价驱动电压,寿命,发光效率。结果见表1。
实施例19
使用实施例3中制备的式l021按照实施例17相同的方法制备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对得到的器件的性能发光特性测试,测量采用keithley2400型源测量单元,cs-2000分光辐射亮度计,以评价驱动电压,寿命,发光效率。结果见表1。
实施例20
使用实施例4中制备的式l091按照实施例17相同的方法制备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对得到的器件的性能发光特性测试,测量采用keithley2400型源测量单元,cs-2000分光辐射亮度计,以评价驱动电压,寿命,发光效率。结果见表1。
实施例21
使用实施例5中制备的式l104按照实施例17相同的方法制备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对得到的器件的性能发光特性测试,测量采用keithley2400型源测量单元,cs-2000分光辐射亮度计,以评价驱动电压,寿命,发光效率。结果见表1。
实施例22
使用实施例6中制备的式l126按照实施例17相同的方法制备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对得到的器件的性能发光特性测试,测量采用keithley2400型源测量单元,cs-2000分光辐射亮度计,以评价驱动电压,寿命,发光效率。结果见表1。
实施例23
使用实施例7中制备的式l003按照实施例17相同的方法制备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对得到的器件的性能发光特性测试,测量采用keithley2400型源测量单元,cs-2000分光辐射亮度计,以评价驱动电压,寿命,发光效率。结果见表1。
实施例24
使用实施例8中制备的式l004按照实施例17相同的方法制备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对得到的器件的性能发光特性测试,测量采用keithley2400型源测量单元,cs-2000分光辐射亮度计,以评价驱动电压,寿命,发光效率。结果见表1。
实施例25
使用实施例9中制备的式l008按照实施例17相同的方法制备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对得到的器件的性能发光特性测试,测量采用keithley2400型源测量单元,cs-2000分光辐射亮度计,以评价驱动电压,寿命,发光效率。结果见表1。
实施例26
使用实施例10中制备的式l017按照实施例17相同的方法制备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对得到的器件的性能发光特性测试,测量采用keithley2400型源测量单元,cs-2000分光辐射亮度计,以评价驱动电压,寿命,发光效率。结果见表1。
实施例27
使用实施例11中制备的式l020按照实施例17相同的方法制备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对得到的器件的性能发光特性测试,测量采用keithley2400型源测量单元,cs-2000分光辐射亮度计,以评价驱动电压,寿命,发光效率。结果见表1。
实施例28
使用实施例12中制备的式l023按照实施例17相同的方法制备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对得到的器件的性能发光特性测试,测量采用keithley2400型源测量单元,cs-2000分光辐射亮度计,以评价驱动电压,寿命,发光效率。结果见表1。
实施例29
使用实施例13中制备的式l051按照实施例17相同的方法制备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对得到的器件的性能发光特性测试,测量采用keithley2400型源测量单元,cs-2000分光辐射亮度计,以评价驱动电压,寿命,发光效率。结果见表1。
实施例30
使用实施例14中制备的式l066按照实施例17相同的方法制备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对得到的器件的性能发光特性测试,测量采用keithley2400型源测量单元,cs-2000分光辐射亮度计,以评价驱动电压,寿命,发光效率。结果见表1。
实施例31
使用实施例15中制备的式l070按照实施例17相同的方法制备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对得到的器件的性能发光特性测试,测量采用keithley2400型源测量单元,cs-2000分光辐射亮度计,以评价驱动电压,寿命,发光效率。结果见表1。
实施例32
使用实施例16中制备的式l112按照实施例17相同的方法制备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对得到的器件的性能发光特性测试,测量采用keithley2400型源测量单元,cs-2000分光辐射亮度计,以评价驱动电压,寿命,发光效率。结果见表1。
对比例1
按照实施例17相同的方法制备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发光层绿光掺杂化合物结构如下:
对制备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进行与实施例17-32相同的检测,结果见表1。
表1实施例17-32及对比例1中有机电致发光器件检测结果
由表1可以看出,使用本发明提供的有机磷发光材料作为发光层掺杂材料所制备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与使用比较化合物ir(ppy)3作为发光层掺杂材料所制备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相比,驱动电压明显降低,发光效率以及寿命得到显著提高。
本说明书中各个实施例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部分互相参见即可。对于实施例公开的装置而言,由于其与实施例公开的方法相对应,所以描述的比较简单,相关之处参见方法部分说明即可。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发明。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发明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1.一种金属铱配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铱配合物的分子结构通式为如下:
其中,m是0、1或2,n是1、2或3,m n=3;
r1、r2、r3、r4和r5均为氢、氘、硝基、氨基、羟基、卤素、氰基、巯基、c1-c8烷基、c1-c8烷氧基、c2-c6烯烃基、c2-c6炔烃基、c6-c18芳基、c4-c12芳族杂环基中的任一种;
r1、r2和r5取代基的数目为0、1、2、3或4,r3和r4取代基的数目为0、1或2。
2.根据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一种金属铱配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c1-c8烷基为非取代或至少1个取代基i取代的直链烷基、支链烷基或环烷基;所述c6-c18芳基为非取代或至少1个取代基i取代的芳基;
其中,所述取代基i至少为氘、硝基、氨基、羟基、卤素、氰基、羰基、巯基中的一种。
3.根据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一种金属铱配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c4-c12芳族杂环基为非取代或至少1个取代基ii取代的芳族杂环基;
其中,所述芳族杂环基中的杂原子为氮、硫或氧;所述取代基ii为卤素、氘、氨基、氰基、硝基、羟基或巯基。
4.根据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一种金属铱配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r1、r2、r3、r4、r5均与各自所在环相互形成取代或未取代的c3-c30脂肪族环、取代或未取代的c6-c60芳环、取代或未取代的c6-c60稠环、取代或未取代的c5-c60螺环中的任一种。
5.根据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一种金属铱配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r1与r2之间,r3、r4与r5之间任意相邻取代基之间相互形成取代或未取代的c3-c30脂肪族环、取代或未取代的c6-c60芳环、取代或未取代的c2-c60芳杂环、c6-c60稠环、取代或未取代的c5-c60螺环中的任一种。
6.根据权利要求4或5中所述的一种金属铱配合物,其特征在于,取代的所述取代基为氢、氘、卤素、氰基、c1-c12烷基、c6-c18芳基、c4-c12芳族杂环基、c8-c16的稠环基、c5-c60螺环中的任一种。
7.一种金属铱配合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在氮气保护下,将化合物a与三氯化铱充分反应,得到化合物b;
(2)将步骤(1)得到的化合物b与三氟甲烷磺酸银充分反应,得到化合物c;
(3)将步骤(2)得到的化合物c与化合物d充分反应,制得化合物ⅰ;
所述化合物a的结构式为:
所述化合物b的结构式为:
所述化合物c的结构式为:
所述化合物d的结构式为: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金属铱配合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铱配合物的制备方法如下:
当化合物ⅰ中的m=2,n=1时,其合成路线如下:
当化合物ⅰ中的m=1,n=2时,其合成路线如下:
当化合物ⅰ中的m=0,n=3时,其合成路线如下: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金属铱配合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所述化合物a与三氯化铱的摩尔质量比为62~75:24~25;步骤(2)中所述化合物b与三氟甲烷磺酸银的摩尔质量比为4~5:9~20;步骤(3)中所述化合物c与化合物d的摩尔质量比为8~9:16~34。
10.一种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金属铱配合物或如权利要求7所述方法制备的金属铱配合物在有机电致发光器件中的应用。
技术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