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涉及污染治理与节能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玻璃厂综合污染处理及余热利用系统以及利用该系统进行污染物治理及余热利用的方法。
背景技术:
发展模式由“速度规模型”转向“资源环境友好型”。玻璃工业每天废水产生量吨玻璃液大约在1.6m3/t,这些废水包括了生活废水与生产废水,全国每年产生的废水量大约在3700万立方米左右,主要污染物是ss、cod、油类污染物、含氟物质和重金属等污染物质以及含酚的一些物质,这些废水被直接排入城市污水管网,对城市污水处理系统造成巨大的压力,污水处理费用成几倍增长。
玻璃窑炉烟气的主要特点:烟气温度高(1200℃左右)、烟气流量适中、烟气中so2的含量高、氮氧化物含量高、粉尘的含量较低,排放二氧化硫浓度为6000mg/nm3左右,排放氮氧化物浓度高达2000mg/nm3以上,排放烟尘浓度为350mg/nm3左右,排放烟气黑度为1-2级。
过去采用的处理办法都是将污水单独处理,然后排放,烟气单独处理,排放,每次设备的技术改造都会投入巨大的改造资金,设备重复投资巨大,造成了严重的资源浪费,距离“资源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要求相距甚远。如何将玻璃厂污水处理和烟气处理整合到一起,一直是业内的一个难题。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弥补现有技术的不足,解决目前玻璃厂污水及烟气处理造成严重资源浪费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玻璃厂综合污染处理及余热利用系统以及利用该系统进行污染物治理及余热利用的方法。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玻璃厂综合污染处理及余热利用系统,包括污水处理单元、脱硫单元、脱硝单元和余热利用单元;其中,所述余热利用单元包括热交换器和办公楼供暖系统;所述污水处理单元的进水管通过沟渠管网与玻璃厂污水源连通;所述污水处理单元的出水管分别通过管道连通脱硫池和氨水储液罐;玻璃厂生产中的余热烟气传输管道连通脱硝单元的烟气入口;脱硝单元的烟气出口连通脱硫单元的烟气入口;脱硫单元的排水口通过管道连通所述热交换器的热流体进水口;所述热交换器的热流体出水口通过管道连通脱硫池;办公楼供暖系统的冷水出口通过管道连通热交换器的冷流体进口;办公楼供暖系统的热水进口通过管道连通热交换器的冷流体出口。
本发明的玻璃厂综合污染处理及余热利用系统,将玻璃厂的废水处理、废气处理联系起来,同时将烟气处理系统与办公室供暖系统联系起来,实现了余热烟气中余热的利用。最终实现废水零排放,节约日用新水量50%以上,废气排放达标排放,余热充分利用。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污水处理单元的出水管还通过管道与生活设施连通。根据污水处理量,有富余的处理水还可以用于生活设施,如厕所用水。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污水处理单元的出水管还通过管道与玻璃厂生产用水设施连通。根据污水处理量,有富余的处理水还可以用于生产设施,如捞料机用水、剪刀喷水等。
作为优选方案,脱硫池的污泥排出口以及污水处理单元的污泥排出口均连通污泥制砖单元。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污水处理单元的出水管与脱硫池之间的管道上设有水泵和计量泵;污水处理单元的出水管与氨水储液池之间的管道上设有水泵和计量泵。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污水处理单元的出水管与生活设施之间的管道上设有水泵。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污水处理单元的出水管与玻璃厂生产用水设施之间的管道上设有水泵。也可以利用压差输水,但是实际应用中,优先选择水泵。
作为优选方案,脱硫池与脱硫单元之间的管道上设有水泵。
采用所述玻璃厂综合污染处理及余热利用系统进行污染物治理及余热利用的方法,包括:
1)污水治理
将玻璃厂生活设施产生的污水以及生产产生的废水均通入至污水处理单元,完成污水处理;
2)污水利用
污水处理单元出水管排出的净水通过管道传输至氨水储液罐,以获得要求浓度的氨水;
污水处理单元出水管排出的净水通过管道传输至脱硫池,以获得要求浓度的氢氧化钠溶液;
3)烟气处理和余热利用
玻璃厂生产中的余热烟气通过余热烟气传输管道传输至脱硝单元,同时氨水储液罐中的氨水喷射至脱硝单元;在脱硝单元中完成烟气的脱硝,而且脱硝单元中通入的余热烟气将脱硝单元内部的水分全部变为高温水蒸气;
高温水蒸气随着脱硝烟气进入脱硫单元,同时脱硫池将氢氧化钠溶液泵送至脱硫单元;在脱硫单元中完成烟气的脱硫及烟气除尘;而且脱硫单元中部分高温水蒸气冷凝为水并随着脱硫单元中的液体作为热流体自脱硫单元的排水口流至热交换器,由热交换器的热流体出口流出的液体进入脱硫池;脱硫单元中部分水蒸气由烟囱排出,烟气达标排放;
办公室供暖系统冷水出口的冷水由热交换器的冷流体进口流至冷流体出口,在办公室供暖系统冷水出口的冷水流经热交换器的过程中,由通过余热烟气的热量获得的热流体加热后流经办公室供暖系统,实现烟气余热利用。
采用所述玻璃厂综合污染处理及余热利用系统进行污染物治理及余热利用的另一种方法,包括:
1)污水治理
将玻璃厂生活设施产生的污水以及生产产生的废水均通入至污水处理单元,完成污水处理;
2)污水利用
污水处理单元出水管排出的净水通过管道传输至氨水储液罐,以获得要求浓度的氨水;
污水处理单元出水管排出的净水通过管道传输至脱硫池,以获得要求浓度的氢氧化钠溶液;
污水处理单元出水管排除的净水通过管道传输至生活设施和/或生产设施作为生活用水和/或生产用水;
3)烟气处理和余热利用
玻璃厂生产中的余热烟气通过余热烟气传输管道传输至脱硝单元,同时氨水储液罐中的氨水喷射至脱硝单元;在脱硝单元中完成烟气的脱硝,而且脱硝单元中通入的余热烟气将脱硝单元内部的水分全部变为高温水蒸气;
高温水蒸气随着脱硝烟气进入脱硫单元,同时脱硫池将氢氧化钠溶液泵送至脱硫单元;在脱硫单元中完成烟气的脱硫及烟气除尘;而且脱硫单元中部分高温水蒸气冷凝为水并随着脱硫单元中的液体作为热流体自脱硫单元的排水口流至热交换器,由热交换器的热流体出口流出的液体进入脱硫池;脱硫单元中部分水蒸气由烟囱排出,烟气达标排放;
办公室供暖系统冷水出口的冷水由热交换器的冷流体进口流至冷流体出口,在办公室供暖系统冷水出口的冷水流经热交换器的过程中,由通过余热烟气的热量获得的热流体加热后流经办公室供暖系统,实现烟气余热利用。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1、玻璃厂的生活废水和生产废水均由污水处理单元处理,污水处理单元排出达到gb8938-1996三级水标准的达标水;并将处理后的水用于余热烟气脱硝单元和烟气脱硫单元用水,如还有富余,污水处理单元处理后的水还可用于生活设施用水和/或生产设施用水;实现了玻璃工厂废水的零排放。
2、将废水处理后用于余热烟气处理等,显著节约了玻璃厂日用新水量;使用本发明后,日用新水量不到未使用前的50%。
3、余热烟气温度为1200℃左右,而且余热烟气24小时不间断产生;余热烟气在脱硝塔中被水降温,水全部被汽化变成变成水蒸气;水蒸气随脱硝后的烟气进入脱硫单元,这样余热被带入脱硫单元;脱硫单元排出的水温一般比环境温度高出50℃以上,完全可以用于供暖。
4、由于脱硫塔排出的水具有腐蚀性不能直接用于供暖系统,本发明系统增加了热交换器,脱硫单元直接排出的水通入热交换器的热流体管道;办公室供暖系统的水在热交换器的冷流体管道,这样既实现了余热利用,同时保证供暖系统的耐用性。
5、余热烟气通过本发明系统处理后,排放物达到国内目前较高的排放标注。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玻璃厂综合污染处理及余热利用系统的结构框图;
图2为本发明玻璃厂综合污染处理及余热利用系统的另一种结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发明。但是本发明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发明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发明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一种玻璃厂综合污染处理及余热利用系统,包括污水处理单元、脱硫单元、脱硝单元和余热利用单元;其中,余热利用单元包括热交换器和办公楼供暖系统。
生活污水和生产废水均排入沟渠管网;污水处理单元的进水管通过沟渠管网与玻璃厂污水源连通;由污水处理单元处理生产废水和生活污水。处理后的水达到gb8938-1996三级水标准。
污水处理单元的出水管分别通过管道连通脱硫池和氨水储液罐。污水处理单元排出的达标水通过管道分别输送至脱硫池、氨水储液罐。为了便于计量通入脱硫池或氨水储液罐中水的量,在污水处理单元的出水管与脱硫池之间的管道上设有水泵和计量泵;污水处理单元的出水管与氨水储液池之间的管道上设有水泵和计量泵。
玻璃厂生产中的余热烟气传输管道连通脱硝单元的烟气入口;脱硝单元的烟气出口连通脱硫单元的烟气入口;脱硫池与脱硫单元通过管道连接,脱硫池与脱硫单元之间的管道上设有水泵,脱硫池中的氢氧化钠溶液泵送至脱硫单元。脱硫单元的排水口通过管道连通热交换器的热流体进水口;热交换器的热流体出水口通过管道连通脱硫池;办公楼供暖系统的冷水出口通过管道连通热交换器的冷流体进口;办公楼供暖系统的热水进口通过管道连通热交换器的冷流体出口。
脱硫池的污泥排出口以及污水处理单元的污泥排出口均连通污泥制砖单元。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框图中的脱硫单元、脱硝单元均采用现有的脱硫单元和脱硝单元,因此具体结构不再赘述。
采用该玻璃厂综合污染处理及余热利用系统进行污染物治理及余热利用的方法,包括:
1)污水治理
将玻璃厂生活设施产生的污水以及生产产生的废水均通入至污水处理单元,完成污水处理;
2)污水利用
污水处理单元出水管排出的净水通过管道传输至氨水储液罐,以获得要求浓度的氨水;
污水处理单元出水管排出的净水通过管道传输至脱硫池,以获得要求浓度的氢氧化钠溶液;
3)烟气处理和余热利用
玻璃厂生产中的余热烟气通过余热烟气传输管道传输至脱硝单元,同时氨水储液罐中的氨水喷射至脱硝单元;在脱硝单元中完成烟气的脱硝,而且脱硝单元中通入的余热烟气将脱硝单元内部的水分全部变为高温水蒸气;
高温水蒸气随着脱硝烟气进入脱硫单元,同时脱硫池将氢氧化钠溶液泵送至脱硫单元;在脱硫单元中完成烟气的脱硫及烟气除尘;而且脱硫单元中部分高温水蒸气冷凝为水并随着脱硫单元中的液体作为热流体自脱硫单元的排水口流至热交换器,由热交换器的热流体出口流出的液体进入脱硫池;脱硫单元中部分水蒸气由烟囱排出,烟气达标排放;
办公室供暖系统冷水出口的冷水由热交换器的冷流体进口流至冷流体出口,在办公室供暖系统冷水出口的冷水流经热交换器的过程中,由通过余热烟气的热量获得的热流体加热后流经办公室供暖系统,实现烟气余热利用。
通过该系统处理后:
1、余热烟气分别经过脱硝单元、脱硫单元处理后,排放烟气中氮氧化物含量不超过100mg/m3;硫氧化物的含量不超过50mg/m3。
2、经过雾化液喷洒后,同时实现了烟气除尘,排放烟气中粉尘含量≤20mg/m3。
3、脱硫单元排出的热流体通过交换器将办公室供暖系统中排出的冷却水升温后再次进入办公室供暖系统,有效实现了余热利用。
4、工厂日用新水量减少为之前的50%。
5、利用该系统后,废水零排放。
实施例2
如图2所示,一种玻璃厂综合污染处理及余热利用系统,包括污水处理单元、脱硫单元、脱硝单元和余热利用单元;其中,余热利用单元包括热交换器和办公楼供暖系统。
生活污水和生产废水均排入沟渠管网;污水处理单元的进水管通过沟渠管网与玻璃厂污水源连通;由污水处理单元处理生产废水和生活污水。处理后的水达到gb8938-1996三级水标准。
污水处理单元的出水管分别通过管道连通脱硫池、氨水储液罐、生活设施、生产设施。污水处理单元排出的达标水通过管道分别输送至脱硫池、氨水储液罐、生活设施(如厕所)、生产设施(如捞料机用水、剪刀喷水)。污水处理单元的出水管与生活设施之间的管道上设有水泵;污水处理单元的出水管与玻璃厂生产用水设施之间的管道上设有水泵。为了便于计量通入脱硫池或氨水储液罐中水的量,在污水处理单元的出水管与脱硫池之间的管道上设有水泵和计量泵;污水处理单元的出水管与氨水储液池之间的管道上设有水泵和计量泵。
玻璃厂生产中的余热烟气传输管道连通脱硝单元的烟气入口;脱硝单元的烟气出口连通脱硫单元的烟气入口;脱硫池与脱硫单元通过管道连接,脱硫池与脱硫单元之间的管道上设有水泵,脱硫池中的氢氧化钠溶液泵送至脱硫单元。脱硫单元的排水口通过管道连通热交换器的热流体进水口;热交换器的热流体出水口通过管道连通脱硫池;办公楼供暖系统的冷水出口通过管道连通热交换器的冷流体进口;办公楼供暖系统的热水进口通过管道连通热交换器的冷流体出口。
脱硫池的污泥排出口以及污水处理单元的污泥排出口均连通污泥制砖单元。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框图中的脱硫单元、脱硝单元均采用现有的脱硫单元和脱硝单元,因此具体结构不再赘述。
采用该玻璃厂综合污染处理及余热利用系统进行污染物治理及余热利用的方法,包括:
1)污水治理
将玻璃厂生活设施产生的污水以及生产产生的废水均通入至污水处理单元,完成污水处理;
2)污水利用
污水处理单元出水管排出的净水通过管道传输至氨水储液罐,以获得要求浓度的氨水;
污水处理单元出水管排出的净水通过管道传输至脱硫池,以获得要求浓度的氢氧化钠溶液;
污水处理单元出水管排除的净水通过管道传输至生活设施和/或生产设施作为生活用水和/或生产用水;
3)烟气处理和余热利用
玻璃厂生产中的余热烟气通过余热烟气传输管道传输至脱硝单元,同时氨水储液罐中的氨水喷射至脱硝单元;在脱硝单元中完成烟气的脱硝,而且脱硝单元中通入的余热烟气将脱硝单元内部的水分全部变为高温水蒸气;
高温水蒸气随着脱硝烟气进入脱硫单元,同时脱硫池将氢氧化钠溶液泵送至脱硫单元;在脱硫单元中完成烟气的脱硫及烟气除尘;而且脱硫单元中部分高温水蒸气冷凝为水并随着脱硫单元中的液体作为热流体自脱硫单元的排水口流至热交换器,由热交换器的热流体出口流出的液体进入脱硫池;脱硫单元中部分水蒸气由烟囱排出,烟气达标排放;
办公室供暖系统冷水出口的冷水由热交换器的冷流体进口流至冷流体出口,在办公室供暖系统冷水出口的冷水流经热交换器的过程中,由通过余热烟气的热量获得的热流体加热后流经办公室供暖系统,实现烟气余热利用。
通过该系统处理后:
1、余热烟气分别经过脱硝单元、脱硫单元处理后,排放烟气中氮氧化物含量不超过100mg/m3;硫氧化物的含量不超过50mg/m3。
2、经过雾化液喷洒后,同时实现了烟气除尘,排放烟气中粉尘含量≤20mg/m3。
3、脱硫单元排出的热流体通过交换器将办公室供暖系统中排出的冷却水升温后再次进入办公室供暖系统,有效实现了余热利用。
4、工厂日用新水量减少为之前的50%。
5、利用该系统后,废水零排放。
1.一种玻璃厂综合污染处理及余热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污水处理单元、脱硫单元、脱硝单元和余热利用单元;其中,所述余热利用单元包括热交换器和办公楼供暖系统;所述污水处理单元的进水管通过沟渠管网与玻璃厂污水源连通;所述污水处理单元的出水管分别通过管道连通脱硫池和氨水储液罐;玻璃厂生产中的余热烟气传输管道连通脱硝单元的烟气入口;脱硝单元的烟气出口连通脱硫单元的烟气入口;脱硫单元的排水口通过管道连通所述热交换器的热流体进水口;所述热交换器的热流体出水口通过管道连通脱硫池;办公楼供暖系统的冷水出口通过管道连通热交换器的冷流体进口;办公楼供暖系统的热水进口通过管道连通热交换器的冷流体出口。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玻璃厂综合污染处理及余热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污水处理单元的出水管还通过管道与生活设施连通。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玻璃厂综合污染处理及余热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污水处理单元的出水管还通过管道与玻璃厂生产用水设施连通。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玻璃厂综合污染处理及余热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脱硫池的污泥排出口以及污水处理单元的污泥排出口均连通污泥制砖单元。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玻璃厂综合污染处理及余热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污水处理单元的出水管与脱硫池之间的管道上设有水泵和计量泵;污水处理单元的出水管与氨水储液池之间的管道上设有水泵和计量泵。
6.如权利要求2所述玻璃厂综合污染处理及余热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污水处理单元的出水管与生活设施之间的管道上设有水泵。
7.如权利要求3所述玻璃厂综合污染处理及余热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污水处理单元的出水管与玻璃厂生产用水设施之间的管道上设有水泵。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玻璃厂综合污染处理及余热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脱硫池与脱硫单元之间的管道上设有水泵。
9.采用权利要求1所述玻璃厂综合污染处理及余热利用系统进行污染物治理及余热利用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1)污水治理
将玻璃厂生活设施产生的污水以及生产产生的废水均通入至污水处理单元,完成污水处理;
2)污水利用
污水处理单元出水管排出的净水通过管道传输至氨水储液罐,以获得要求浓度的氨水;
污水处理单元出水管排出的净水通过管道传输至脱硫池,以获得要求浓度的氢氧化钠溶液;
3)烟气处理和余热利用
玻璃厂生产中的余热烟气通过余热烟气传输管道传输至脱硝单元,同时氨水储液罐中的氨水喷射至脱硝单元;在脱硝单元中完成烟气的脱硝,而且脱硝单元中通入的余热烟气将脱硝单元内部的水分全部变为高温水蒸气;
高温水蒸气随着脱硝烟气进入脱硫单元,同时脱硫池将氢氧化钠溶液泵送至脱硫单元;在脱硫单元中完成烟气的脱硫及烟气除尘;而且脱硫单元中部分高温水蒸气冷凝为水并随着脱硫单元中的液体作为热流体自脱硫单元的排水口流至热交换器,由热交换器的热流体出口流出的液体进入脱硫池;脱硫单元中部分水蒸气由烟囱排出,烟气达标排放;
办公室供暖系统冷水出口的冷水由热交换器的冷流体进口流至冷流体出口,在办公室供暖系统冷水出口的冷水流经热交换器的过程中,由通过余热烟气的热量获得的热流体加热后流经办公室供暖系统,实现烟气余热利用。
10.采用权利要求2或3所述玻璃厂综合污染处理及余热利用系统进行污染物治理及余热利用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1)污水治理
将玻璃厂生活设施产生的污水以及生产产生的废水均通入至污水处理单元,完成污水处理;
2)污水利用
污水处理单元出水管排出的净水通过管道传输至氨水储液罐,以获得要求浓度的氨水;
污水处理单元出水管排出的净水通过管道传输至脱硫池,以获得要求浓度的氢氧化钠溶液;
污水处理单元出水管排除的净水通过管道传输至生活设施和/或生产设施作为生活用水和/或生产用水;
3)烟气处理和余热利用
玻璃厂生产中的余热烟气通过余热烟气传输管道传输至脱硝单元,同时氨水储液罐中的氨水喷射至脱硝单元;在脱硝单元中完成烟气的脱硝,而且脱硝单元中通入的余热烟气将脱硝单元内部的水分全部变为高温水蒸气;
高温水蒸气随着脱硝烟气进入脱硫单元,同时脱硫池将氢氧化钠溶液泵送至脱硫单元;在脱硫单元中完成烟气的脱硫及烟气除尘;而且脱硫单元中部分高温水蒸气冷凝为水并随着脱硫单元中的液体作为热流体自脱硫单元的排水口流至热交换器,由热交换器的热流体出口流出的液体进入脱硫池;脱硫单元中部分水蒸气由烟囱排出,烟气达标排放;
办公室供暖系统冷水出口的冷水由热交换器的冷流体进口流至冷流体出口,在办公室供暖系统冷水出口的冷水流经热交换器的过程中,由通过余热烟气的热量获得的热流体加热后流经办公室供暖系统,实现烟气余热利用。
技术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