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说明书涉及一种改变影像放大率而拍摄影像的方法及其装置,更详细而言,涉及一种根据拍摄对象改变x射线拍摄装置的放大率的方法及其装置。
背景技术:
在医疗技术领域中被广泛使用的x射线(x-ray)拍摄装置是向人体照射x射线,并获得人体内部影像。藉此检测出人体内部的异常。
x射线拍摄装置的原理是,对拍摄对象物照射从产生x射线的发生器产生的x射线,并通过与发生器相对的传感器接收透射对象物的一部分或不透射而到达的x射线。然后将接收的x射线转换成电信号生成影像。
最近,公开了有关x射线拍摄装置的技术,该装置可根据需要用于全景拍摄或ct拍摄。在先技术1公开了利用一个装置执行全景拍摄和ct拍摄的两种功能的技术(韩国公开专利10-2007-0017670号公报)。根据该在先技术,公开了分别采用用于拍摄全景的传感器和用于拍摄ct的传感器,并根据需要拆装传感器来改变拍摄模式的技术。
然而,根据这些技术,存在每次转换拍摄全景或ct的模式时,需要拆装传感器的不便。而且,存在为了获得特定区域的放大影像,在拍摄影像后需要进行另外的后续处理的问题。
而且,在先文件2(韩国公开专利10-2016-0056986号公报)提出了旋转x射线拍摄装置的传感器和发生器或者向长度方向移动而进行多种模式的拍摄,但是,没有具体考虑对实际拍摄对象的所要拍摄的关注区域的大小和放大率,在传感器的有限的大小范围内,如果没有考虑活性区域则很难用一个传感器体现多个模式。
技术实现要素:
技术课题
本说明书提出对所拍摄的影像无需另外进行事后影像处理,在拍摄影像时即可获得高清晰度的拍摄对象特定部分的放大影像的方法。
解决课题的手段
为了解决所述问题,本说明书公开影像拍摄方法,其为由影像拍摄装置执行的影像拍摄方法,包括:获得对传感器和发生器的当前位置即第一位置的信息的步骤;将所述传感器和所述发生器移动至第二位置的步骤,所述第二位置是获得与所述传感器和所述发生器位于第一位置时所获得的拍摄对象的影像具有不同的放大率的影像的位置;以及获得所述拍摄对象的影像的步骤,所述传感器和所述发生器移动相同的距离以防所述传感器和所述发生器之间的隔间距离变动。
而且,本说明书公开影像拍摄装置,包括:传感器;发生器;以及处理器,获得所述传感器和所述发生器的当前位置即第一位置的信息,使所述传感器和所述发生器移动至第二位置,所述第二位置是获得与所述传感器和所述发生器位于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获得的拍摄对象的影像具有不同的放大率的影像的位置,所述处理器为了获得所述拍摄对象的影像而控制所述传感器和所述发生器的动作,所述传感器和所述发生器移动相同的距离以防所述传感器和所述发生器之间的隔间距离变动。
而且,本说明书提供计算机可读记录介质,其中记录有为执行所述的影像拍摄方法的计算机程序。
而且,本说明书提供影像拍摄系统,包括:所述的影像拍摄装置;以及数据库,将通过所述影像拍摄装置拍摄的影像与拍摄对象的信息一起储存,在所述数据库中储存与在第一位置的拍摄对象的影像具有不同的放大率的第二位置的拍摄对象的影像。
发明效果
通过利用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影像处理方法及装置,对拍摄的影像无需另外进行事后影像处理,在拍摄影像时即可获得高清晰度的拍摄对象特定部分的放大影像。
另外,通过利用根据另一实施例的影像处理方法及装置,使用者可以利用通常的放射量拍摄对被检查者特定区域的高清晰度的放大影像,因此,对被检查者可以减少不必要的辐射量。
附图说明
为了更充分理解本发明的详细说明中所引用的附图而提供各附图的详细说明。
图1为用于说明使用在本说明书的术语的参照图。
图2为示出根据一实施例的影像拍摄装置的图。
图3及图4为说明在根据一实施例的影像拍摄装置所执行的影像拍摄方法中改变影像放大率的方法的概念图。
图5为示出根据一实施例的影像拍摄装置的动作的顺序图。
图6为说明根据一实施例的影像拍摄装置的具体结构的框图。
图7为说明具备根据一实施例的影像拍摄装置的影像拍摄系统的结构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说明书公开的根据本发明的概念的实施例中对特定构造或功能的说明,其旨在于仅用于说明根据本发明的概念的实施例,根据本发明的概念的实施例可实施为多种形态,并不局限于本说明书中所说明的实施例。
对本发明可以实施多样的变更,并可以具有多样形态,在图中例示特定实施例并在原文中详细说明。但是,应理解这些并不是限定特定本发明的公开形态,而包含本发明的思想及技术范围内所包含的所有变更、同等物乃至代替物。
第一、第二等术语可用于说明多种结构要素,但所述结构要素并不局限于所述术语。所述术语可以以从其他结构要素区分一个结构要素为目的而使用,例如在不脱离本发明的权利范围的情况下,第一结构要素可以被称为第二结构要素,类似地,第二结构要素也可以被称为第一结构要素。
当被提及某种结构要素与另一结构要素“连接”或“联接”时,应当理解为可以直接与其他结构要素相连接或相联接,但也可在中间存在其他结构要素。相反,当提及某种结构要素与另一结构要素“直接连接”或“直接联接”时,应当理解为中间不存在其他结构要素。用于说明结构要素之间的关系的其他表达,即,“~之间”和“直接在~之间”或“与~相邻”和“与~直接相邻”等的表达也应以相同的方式进行解释。
本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仅仅用于说明特定实施例,而并非限定本发明。除非在文脉上明确表示不同的含义,单数的表达包括复数的表达。在本说明书中,“包括”或“具有”等术语所要指定本说明书中记载的特征、数字、步骤、动作、结构要素、部件或这些组合的存在,而不得理解为排除一个或一个以上的其他特征或数字、步骤、动作、结构要素、部件或这些组合的存在或附加可能性。
除非另有定义,包含技术术语及科学术语在内的使用于本说明书中的所有术语具有与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普遍理解的含义相同的含义。在普遍使用的词典中所定义的术语应解释为具有与相关技术的文脉上所具有的含义一致的含义,并且,除非在本说明书中明确定义,则不应以理想性或过于公式化的含义来进行解释。
本说明书说明对拍摄对象即被拍摄体的影像改变放大率的同时进行拍摄的根据一实施例的影像拍摄方法。首先,参照图1及图2说明用于说明本发明的术语和影像拍摄装置的基本结构。
图1为用于说明使用在本说明书的术语的参照图。
焦点到探测器的距离(focalspottodetectordistance)是指从发生器(focalspot)到传感器(detector)的空间距离。焦点到对象的距离(focalspottoobjectdistance)是指从发生器到拍摄对象(object)的空间距离。
焦点到旋转中心的距离(focalspottorotationcenterdistance)是指从发生器到龙门架旋转轴的空间距离,龙门架(gantry)旋转轴是指发生器和传感器旋转的轴。对象到探测器的距离(objecttodetectordistance)是指从拍摄对象到传感器的空间距离。以下说明的放大率是指将焦点到探测器的距离(fdd)除以焦点到对象的距离(fod)的值。
视场(fieldofview)是指通过传感器一次拍摄到的区域的大小,可示为角(angle),可被对应于本发明的关注区域。
图2为示出根据一实施例的影像拍摄装置100的图。根据一实施例的影像拍摄装置100,包括:发生器110、传感器120及控制部130。
一实施例中,所述发生器110可以产生x射线(x-ray)。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发生器110根据第一模式或者第二模式产生x射线。
一实施例中,模式用于区分利用x射线的拍摄方法,在一实施例中,第一模式可以是ct(computedtomography)影像拍摄模式。可通过ct影像拍摄三维影像来掌握人体内部的三维结构。
第二模式可以是全景(panoramic)影像拍摄模式。可通过全景影像掌握整个牙齿状态及结构,可应用于诊断和手术。
一实施例中,所述发生器110决定根据拍摄模式产生并照射到传感器120的x射线的强度、x射线的线量等,也可以通过其他准直器决定照射范围。
另外,可以改变要拍摄的特定被拍摄体的焦点等,或者根据其他设定的拍摄条件产生x射线。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传感器120收集从所述发生器110产生的x射线。具体地,所述传感器120根据第一模式或第二模式吸收从所述发生器110产生并透射被拍摄体的x射线后转换成电信号。并且,可以利用转换的电信号生成影像。
另外,在一实施例中,所述传感器120根据不同的拍摄模式改变活性区域。例如,第一模式和第二模式时,收集在相同的所述发生器110产生的x射线,但是,可以只利用通过不同的活性区域收集的x射线生成影像。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控制部130可以软件控制所述的拍摄条件或活性区域等,使得根据拍摄模式构成拍摄环境。进一步,所述控制部130可以硬件控制所述的发生器110及传感器120的物理动作,可根据不同的拍摄模式构成拍摄环境。
以下,参照图3及图4,说明在由根据一实施例的影像拍摄装置100执行的影像拍摄方法中改变影像放大率的方法。图3为用改变放大率之前的传感器120和发生器110以及拍摄对象140说明对象(object)的位置的图。图3中关注区域141被设定为拍摄对象140的全部部分。
所述发生器110中产生的x射线透射所述拍摄对象140后入射到所述传感器120,由此通过所述传感器120获得对所述拍摄对象140的拍摄影像。在图3所示的例中,随着透射所述拍摄对象140的整个区域的x射线入射到所述传感器120的图像平面(imageplane),在所述拍摄对象140中用阴影表示的全部区域141作为拍摄影像被传感器获得。
图4为说明根据一实施例的改变影像拍摄装置100的放大率后,所述传感器120和所述发生器110及所述拍摄对象140的相对位置的图。根据一实施例的所述影像拍摄装置100根据拍摄模式移动所述传感器120和所述发生器110的位置。因此,位于所述传感器120和所述发生器110之间的所述拍摄对象140的相对位置将被改变。所述传感器120和所述发生器110移动相同的距离以防所述传感器120和所述发生器110之间的隔间距离变动。在此情况下,虽然所述传感器120和所述发生器110的距离相同,但是,放大率可随着所述发生器110和所述拍摄对象140的距离变动而被改变。
在所述传感器120和所述发生器110之间的空间所述拍摄对象140的相对位置被改变的情况下,随着所述传感器120和所述拍摄对象140的空间距离的改变而对象到探测器的距离(odd)值发生变动,并且,随着所述发生器110和所述拍摄对象140的空间距离改变而焦点到对象的距离(fod)值发生变动。但是,所述传感器120和所述发生器110移动相同的距离以防所述传感器120和所述发生器110之间的隔间距离变动。在此情况下,通过保持所述传感器120和所述发生器110的空间距离,从而焦点到探测器的距离(fdd)值不变。
例如,如图4所示,所述拍摄对象140和所述发生器110相接近时,焦点到对象的距离(fod)值减小。但是,由于焦点到对象的距离(fod)值相同,因此,通过所述传感器120获得放大所述拍摄对象的一部分而拍摄的影像。即,与图3相比,随着透射所述拍摄对象140的部分区域的x射线入射到所述传感器120的图像平面(imageplane)上,图4中,作为拍摄影像通过所述传感器获得在所述拍摄对象140中用阴影选择的关注区域141。因此,根据一实施例的所述影像拍摄装置100对拍摄对象的关注区域141的放大影像无需另外进行软件处理即可简单地获得高清晰度的影像。
决定传感器120和发生器110的位置
一实施例中,使用者可以根据拍摄模式决定位于所述传感器120和所述发生器110之间的所述拍摄对象140的相对位置,并实现拍摄模式所要求的影像的放大率。在此,拍摄模式包括全景拍摄模式及ct拍摄模式中的至少一种。
进一步地,使用者在所述拍摄对象140中要求拍摄特定关注区域141的放大影像时,所述影像拍摄装置100为了拍摄放大影像,可以移动所述传感器120和所述发生器110的位置。
一实施例中,使用者可以决定位于所述传感器120和所述发生器110之间的所述拍摄对象140的相对位置使得可根据传感器120的活性区域获得对所述拍摄对象140的关注区域141的最大放大率影像。关注区域可以为被拍摄x射线影像的被检查者的口腔的一部分区域。例如,可以为上颚、下颚或者其一部分。
一实施例中,用于拍摄关注区域141的影像的传感器120和发生器110的位置可基于在关注区域141的实际世界坐标系中的位置及面积而决定。
所述影像拍摄装置100为了利用所述传感器120的活性部分而获得关注区域141的最大放大率影像,可将所述传感器120和所述发生器110的位置决定在从所述发生器110入射到所述传感器120的活性化区域的最外廓部分的光路上与实际世界坐标系上的关注区域141的最外廓部分相接触的位置。
图4示出此例。图4示出关注区域141的最上端和最下端部分从所述发生器110入射到所述传感器120的活性化区域(imageplane)的最外廓部分的上端光路和下端光路相接触的例。
在其他一实施例中,所述传感器120和所述发生器110的位置可基于在所述传感器120和所述发生器110的当前位置所获得的当前影像中的关注区域的141的位置及面积而决定。所述影像拍摄装置100计算将关注区域141的中心坐标转换成当前影像的中心坐标的位置校正值和将关注区域141的面积转换成当前影像的面积的校正值,并且,利用所述计算值可以决定使关注区域的影像成为最大的传感器120和发生器110的位置。
其他一实施例中,对所述拍摄对象140的关注区域141为多个时,所述传感器120和所述发生器110的位置可被决定在可通过所述传感器的活性区域获得包括所有多个关注区域的最大放大率影像的位置。
所述影像拍摄装置100考虑到所述拍摄对象140为非定型立体物,可在所述传感器120和所述发生器110的每个旋转角度上计算所述传感器120和所述发生器110的位置。用于获得所计算的拍摄对象140的关注区域141的最大放大率影像的所述传感器120和所述发生器110的位置被事先计算并储存在存储器中,以后根据需要导入使用。
一实施例中,所述影像拍摄装置100考虑所述传感器120的大小、拍摄对象140中关注区域141的位置及大小、放大率及焦点到探测器的距离(fdd)值事先计算所述传感器120和所述发生器相对于位于所述传感器120和所述发生器110之间的所述拍摄对象140的相对位置,并且,选择计算的结果,可根据需要使用。例如,为了防止发生对所述拍摄对象140设定的关注区域141的一部分(尤其,最外廓部分)未被所述传感器120获得的现象,所述影像拍摄装置100将所述拍摄对象140位于通过所述传感器最大获得关注区域141的全部部分的位置,与事先计算的位置相比更从所述发生器110隔开。
传感器120和发生器110的位置移动
所述影像拍摄装置100保持所述传感器120和所述发生器110的相同的空间隔间,同时,可以对所述拍摄对象140相对移动所述传感器120和所述发生器110的位置。所述影像拍摄装置100可包括用于移动所述传感器120和所述发生器110的移动单元,移动单元可由制动器等构成。移动单元直接与所述传感器120和所述发生器110结合,或者可以与收容所述传感器120和所述发生器110的收容模块结合。
一实施例中,所述影像拍摄装置100为了有效获得放大影像,并使得所述传感器120和所述发生器110所获得的关注区域141的影像可以成为拍摄对象的特定部分,所述影像拍摄装置100可以改变所述传感器120和所述发生器110的三维位置。为此,所述影像拍摄装置100还可以包括移动单元,所述移动单元用于改变所述传感器120和所述发生器110的三维位置。作为代替实施例,为了使所述传感器120和所述发生器110获得的关注区域141的影像可成为拍摄对象的特定部分,所述影像拍摄装置100可以改变所述拍摄对象140的三维位置,所述影像拍摄装置100可以包括用于移动所述拍摄对象140的移动单元。
一实施例中,所述传感器120和所述发生器110可以通过移动单元分别连接到龙门架。传感器移动单元和发生器移动单元可以在所述龙门架上朝水平及/或垂直方向移动所述传感器120和所述发生器110。所述传感器移动单元和所述发生器移动单元可以随着所述龙门架上可移动部分朝水平/垂直方向移动所述传感器120和所述发生器110。所述传感器移动单元和所述发生器移动单元可向水平/垂直方向延伸,从而,可以朝水平/垂直方向移动所述传感器120和所述发生器110的位置。
一实施例中,所述传感器120和所述发生器110为了最大获得对所述拍摄对象140的关注区域141的放大影像,可移动至所述传感器120的中心点和所述发生器110的中心点及所述关注区域141的中心点位于直线上的位置。必要时,为了拍摄向斜线方向的影像,所述传感器120和所述发生器110可以被倾斜。
其他实施例中,所述传感器120和所述发生器110可以被固定在所述龙门架上。在本实施例中,为了移动固定的所述传感器120和所述发生器110,可以移动所述龙门架。所述龙门架移动单元可以将所述龙门架朝水平/垂直方向移动。此时,所述龙门架的旋转轴位置在实际世界坐标系上可能不变。为此,所述龙门架可区分为构成旋转轴的部分和连接所述传感器120和所述发生器110的部分,只有连接所述传感器120和所述发生器110的部分对构成所述龙门架的旋转轴的部分相对移动。
为了最大获得对所述拍摄对象140的关注区域141的放大影像,可以将所述龙门架移动到所述传感器120的中心点和所述发生器110的中心点及所述关注区域141的中心点位于直线上的位置。必要时,为了拍摄向斜线方向的影像,所述龙门架可以被倾斜。
作为代替实施例,所述影像拍摄装置100可以将所述拍摄对象140的位置移动在所述传感器120和所述发生器110之间。所述影像拍摄装置100可包括用于移动所述拍摄对象140的移动单元,所述移动单元可由制动器等构成。所述移动单元可以与所述拍摄对象140所位置的模块相结合。例如,拍摄对象为人时,所述拍摄对象140所位置的模块可以为供人坐的椅子,或者供人躺的床。
图5为示出根据一实施例的影像拍摄装置100的动作的顺序图。首先,所述影像拍摄装置100决定拍摄模式(s110)。拍摄模式可以事先决定。拍摄模式可为全景拍摄模式和ct拍摄模式中的一个,还可以包括其他的拍摄模式以改变根据实施例设定的关注区域的放大率。
所述影像拍摄装置100可根据使用者的输入决定拍摄模式。或者所述影像拍摄装置100为了根据事先程序设计的影像拍摄顺序获得拍摄对象的影像,还可以依次改变拍摄模式。
其次,所述影像拍摄装置100根据选择的拍摄模式来决定影像的放大率(s130)。根据拍摄模式的放大率可事先储存在所述影像拍摄装置100上。或者,所述影像拍摄装置100提问使用者选择放大率,还可根据使用者的输入来决定放大率。
其次,所述影像拍摄装置100根据决定的放大率拍摄影像(s150)。为了改变放大率,如图4所示,所述影像拍摄装置100可改变所述传感器120和所述发生器110的位置或所述拍摄对象140的位置。
一实施例中,对所述拍摄对象140可以设定多个独立的关注区域。在此情况下,可以在每个关注区域设定以最大的放大率拍摄影像的所述传感器120和所述发生器110的拍摄位置。将发生多个用于独立地拍摄关注区域的传感器120和发生器110的拍摄位置。
用于对每个关注区域独立地拍摄影像的所述传感器120和所述发生器110应多次移动位置。为了最小化所述传感器120和所述发生器110的移动距离,可以计算将多个拍摄位置作为每个中转站的所述传感器120和所述发生器110的最短距离路径。并可由此生成所述传感器120和所述发生器110的位置移动行程。所述影像拍摄装置100可根据所生成的位置移动行程拍摄关注区域的影像。
图6为说明根据一实施例的影像拍摄装置100的详细结构的框图。根据一实施例的影像拍摄装置100,如图6所示,可包括:发生器110、传感器120、控制部130、拍摄对象位置模块142、位置设定模块150、用户界面160及通信模块170。拍摄对象位置模块142、用户界面160及通信模块170是可根据实施例选择使用的结构,可以省略。
如上所述,所述发生器110作为用于产生x射线的光源,可以采用常规的x射线发生器等。根据需要,还可以包括准直器等。
如上所述,所述传感器120可以采用用于收集x射线来获取影像的常规的x射线传感器。所述传感器120可为拍摄全景或ct的大面积传感器。所述传感器120的大小可以考虑拍摄对象140的关注区域的大小、放大率及焦点到探测器的距离(fdd)值选择。
所述控制部130包括处理器和存储器组成。所述处理器控制影像拍摄装置100,执行用于执行上述的影像拍摄方法的控制。所述存储器包括用于启动影像拍摄装置所需的暂时性、非暂时性数据。所述存储器根据影像的拍摄模式,可以包括影像的放大率和相应的发生器110、传感器120的位置数据。
所述拍摄对象位置模块142收容拍摄对象,由此特定拍摄对象的位置。所述拍摄对象位置模块142作为选择性构成要素可以被省略。
所述位置设定模块150可以移动所述发生器110和所述传感器120的位置。根据一实施例,所述位置设定模块150可以移动所述拍摄对象位置模块142的位置。
所述用户界面160作为所述影像拍摄装置100和使用者之间的接口单元,可以采用常规的输入装置和输出装置。所述通信模块170作为所述影像拍摄装置100和外部装置之间的接口单元,可以采用常规的有/无线通信模块。所述用户界面160和所述通信模块170作为选择性构成要素,可以被省略。
图7为说明具备根据一实施例的影像拍摄装置100的影像拍摄系统1000的结构的框图。根据一实施例的影像拍摄系统1000,具备图6所示的影像拍摄装置100和数据库200及处理器500,另外,还可具备用户界面300和通信模块400。
所述影像拍摄系统1000进一步具备数据库200,将从所述影像拍摄装置100中获得的拍摄对象的影像数据可以储存到拍摄对象中。例如,在医院使用时,医生可以将对病人拍摄的x射线影像在数据库中指定病人并储存。
如上所述,根据一实施例的影像拍摄方法可由通过多种计算机手段执行的程序指令形式实现,可记录在计算机可读介质中。所述计算机可读介质可单独或组合包括程序指令、数据文件、数据结构等。记录在上述介质中的程序指令可以是根据实施例专门设计构建的,也可以是为计算机软件技术人员熟知而应用的。计算机可读记录介质的例包括:磁媒体(magneticmedia),如硬盘、软盘和磁带;光学媒体(opticalmedia),cd-r0m、dvd;磁光媒体(magneto-opticalmedia),如光盘(flopticaldisk);和如只读存储器(r0m)、随机存取存储器(ram)、闪存等存储和执行程序指令的专门配置的硬件设备。程序指令的例,不仅包括如由编译器制成的机器语言,还包括含有可使用解释程序等由计算机执行的高级语言代码。
在以上实施例的说明中所参考的附图分别为方便说明而提供的一实施例而已,在各画面中显示的信息的项目、内容及图片可变形显示为多种形态。
虽参考图示实施例说明了本发明,但这只是例示而已,应理解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由此实施各种变形及均等的其他实施例。因此,本发明的真正的技术保护范围应根据权利要求范围的技术思想而确定。
1.一种影像拍摄方法,其为由影像拍摄装置执行的影像拍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得对传感器和发生器的当前位置即第一位置的信息的步骤;
将所述传感器和所述发生器移动至第二位置的步骤,所述第二位置是获得与所述传感器和所述发生器位于第一位置时所获得的拍摄对象的影像具有不同的放大率的影像的位置;以及
获得所述拍摄对象的影像的步骤,
所述传感器和所述发生器移动相同的距离以防所述传感器和所述发生器之间的隔间距离变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影像拍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传感器是用于拍摄全景或ct的大面积传感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影像拍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位置根据对所述拍摄对象的拍摄模式而决定,所述拍摄模式包括全景拍摄模式及ct拍摄模式中的至少一种模式。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影像拍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位置被决定在由所述传感器的活性区域能获得对所述拍摄对象的关注区域的最大放大率影像的位置,
所述关注区域包括所述拍摄对象的口腔的一部分。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影像拍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位置基于在所述关注区域的实际世界坐标系中的位置及面积或通过位于所述第一位置的所述传感器和所述发生器而获得的影像中的所述关注区域的位置及面积而决定。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影像拍摄方法,其特征在于,对所述拍摄对象的所述关注区域为多个时,所述第二位置被决定在由所述传感器的活性区域能获得包括所述多个关注区域的最大放大率影像的位置。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影像拍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传感器和所述发生器移动至所述传感器的中心点和所述发生器的中心点以及所述关注区域的中心点位于直线上的位置。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影像拍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传感器和所述发生器隔着所述拍摄对象旋转,在所述传感器和所述发生器的每个旋转角度上计算所述第二位置。
9.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影像拍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拍摄对象的每个关注区域事先决定所述第二位置并储存在存储器中。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影像拍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拍摄对象的关注区域存在多个,
在每个所述多个关注区域决定第二位置,此处,第二位置是由所述拍摄对象的关注区域的位置及面积能获得所述拍摄对象的关注区域的最大放大率影像的位置;
为了使所述传感器和所述发生器的移动最小化,根据所述多个第二位置生成所述传感器和所述发生器的移动行程,并根据所生成的移动行程,所述传感器和所述发生器进行移动。
11.一种影像拍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传感器;
发生器;以及
处理器,获得所述传感器和所述发生器的当前位置即第一位置的信息,使所述传感器和所述发生器移动至第二位置,所述第2位置是获得与所述传感器和所述发生器位于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获得的拍摄对象的影像具有不同的放大率的影像的位置,所述处理器为了获得所述拍摄对象的影像而控制所述传感器和所述发生器的动作,
所述传感器和所述发生器移动相同的距离以防所述传感器和所述发生器之间的隔间距离变动。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影像拍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传感器和所述发生器分别连接于龙门架,所述传感器和所述发生器在所述龙门架上朝水平或垂直方向移动至所述第二位置。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影像拍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传感器和所述发生器分别连接于龙门架,为了移动所述传感器和所述发生器的位置,所述龙门架朝水平或垂直方向移动,所述龙门架的旋转轴的位置在实际世界坐标系上不变。
14.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影像拍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传感器为用于拍摄全景或ct的大面积传感器。
15.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影像拍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位置根据对所述拍摄对象的拍摄模式而决定,所述拍摄模式包括全景拍摄模式及ct拍摄模式中的至少一种模式。
16.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影像拍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位置被决定在根据所述传感器的活性区域能获得对所述拍摄对象的关注区域的最大放大率影像的位置,
所述关注区域包括所述拍摄对象的口腔的一部分。
17.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影像拍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位置是所述传感器的中心点和所述发生器的中心点以及所述关注区域的中心点位于直线上的位置。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影像拍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传感器和所述发生器随着所述传感器和所述发生器连接的龙门架的移动而移动,
所述龙门架被倾斜成使得所述传感器和所述发生器定位于所述传感器的中心点和所述发生器的中心点以及所述关注区域的中心点位于直线上的位置。
19.一种计算机可读记录介质,其特征在于,其中记录有为执行权利要求1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的计算机程序。
20.一种影像拍摄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权利要求11所述的影像拍摄装置;以及
数据库,将通过所述影像拍摄装置拍摄的影像与拍摄对象信息一起储存,
在所述数据库中储存所述拍摄对象的影像。
技术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