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装入和植入形状记忆植入物的方法和设备与流程

专利2022-06-29  60


相关专利申请的交叉引用

本专利申请根据《美国法典》第35条第119款第(e)项的规定要求2017年10月20日提交的美国临时专利申请号62/574,845的优先权。通过该参考,美国临时专利申请号62/574,845的全部公开内容全文以引用方式并入本文。



背景技术:

1.技术领域

本发明整体涉及一种植入装置,并且更具体地但不受限制性地涉及被设计用于装入外科植入物并随后递送该外科植入物的植入装置。该植入装置使用钳口和滑块来固定外科植入物并且允许植入患者体内。

2.相关技术的描述

形状记忆植入物通常用于需要重新附接或融合组织或骨的外科手术中。形状记忆植入物可由允许形状记忆植入物具有第一最终形状并且能够转变为第二形状的形状记忆材料构成,诸如镍钛诺。形状记忆植入物可被热活化或被机械活化,在热活化中,需要外部热源或体温来激活植入物,在机械活化中,需要约束器械。需要机械约束的形状记忆植入物储存由于弹性(可恢复的)变形而产生的机械能,然后在移除约束时释放所储存的机械能。在此类植入物中,植入物机械变形为其第二形状并且通过器械保持在其第二形状,使得在从器械释放时,植入物从其第二形状弹性变形为其第一最终形状。

在外科手术中,受约束的形状记忆植入物的弹性性能的使用方法如下。对准需要固定的骨,并且将已机械变形为其第二形状的形状记忆植入物保持在器械中并插入骨之间。处于第二形状时,植入物的腿状件是大致平行的。在插入之后,形状记忆植入物从器械释放,于是形状记忆植入物弹性地尝试恢复至其第一最终形状,使得形状记忆植入物保持将骨固定在一起。处于第一最终形状时,植入物的腿状件在尖端处会聚。由于形状记忆植入物储存机械能,因此其随着形状记忆植入物尝试从第二形状转变为第一最终形状而持续地向固定的骨施加力,这有助于愈合过程。

各种类型的器械可用于将形状记忆植入物保持在其第二形状或将植入物从其第一最终形状移动到临时的第二形状。一些公司使用金属夹钳来打开和插入形状记忆植入物。这些夹钳必须由医院消毒,然后可将形状记忆植入物放置在夹钳上、打开至期望位置并用于插入植入物。尽管可能是有效的,但夹钳需要在外科手术中将植入物装入夹钳中,这可能繁琐且耗时。此外,夹钳可能较大,其可能阻碍在外科手术中将形状记忆植入物植入患者体内。还有可能的情况是,使用夹钳的医生可能以各种方式损坏形状记忆植入物,诸如将植入物拉伸超出第二形状,使植入物疲劳,或者导致植入物与器械产生金属对金属的刮擦。此外,夹钳可能是在每次外科手术之后需要清洁和消毒的昂贵器械。

其它器械包括用于将形状记忆植入物保持在第二形状的塑料和一次性工具。这种类型的器械可在植入物已处于第二形状的情况下预装入并消毒,并且可对植入物预活化,使得其不需要在使用之后用外部加热器或体温进行加热。一种类型的塑料和一次性器械通过使植入物适配在具有与形状记忆植入物基本上相同直径的通道内部来进行操作。通过使用该方法,器械允许在外科手术之前预装入形状记忆植入物。然而,使用基本上符合形状记忆植入物的轮廓的器械可给外科医生造成若干问题。首先,这种类型的器械通常使得植入后的形状记忆钉难以脱离接合。具体地讲,由于尝试压缩的形状记忆植入物与器械的通道之间的摩擦接合,形状记忆植入物粘附到器械上,从而导致外科手术更困难并且组织或骨的固定不太令人满意。其次,当植入物从装置移除时,这种类型的器械导致储存的机械能突然和意外地释放。因此,这种类型的器械无法使植入物中储存的能量缓慢地从器械转移至正在被固定的骨。最后,这种类型的器械可在释放过程中导致缠结,其中植入物腿状件在释放时开始压缩,并且使得这种类型的器械的抽取变得更困难。

因此,有利的是,将形状记忆植入物约束在其第二形状的器械允许形状记忆植入物在外科手术之前被预装入并消毒,简化形状记忆植入物在部分植入之后的移除,以及控制张力的释放速率。



技术实现要素:

根据本发明,植入物插入装置被设计用于与能够在无约束形状与插入形状之间移动的形状记忆植入物一起使用。形状记忆植入物包括将两个或更多个腿状件互连的桥接件,并且更具体地为第一腿状件、第二腿状件和第三腿状件或者第一腿状件、第二腿状件、第三腿状件和第四腿状件。植入物插入装置使形状记忆植入物保持在其插入形状,由此形状记忆植入物储存机械能。在使用植入物插入装置将形状记忆植入物递送到组织或骨中时,植入物插入装置释放形状记忆植入物,该形状记忆植入物尝试从其插入形状移动到其无约束形状,从而将机械能释放到组织或骨中。

植入物插入装置包括主体和与主体联接的滑块。主体包括第一臂、第二臂、第三臂和第四臂,这些臂终止于接合形状记忆植入物的相应的第一钳口、第二钳口、第三钳口和第四钳口。第一臂、第二臂、第三臂和第四臂包括使处于脱离位置的第一钳口、第二钳口、第三钳口和第四钳口展开的张开的常开位置。第一臂、第二臂、第三臂和第四臂进一步从其张开的常开位置移动到使第一钳口、第二钳口、第三钳口和第四钳口置于接合位置的闭合位置。当第一臂、第二臂、第三臂和第四臂从其张开的常开位置移动到其闭合位置时,第一臂、第二臂、第三臂和第四臂沿着弧线朝向主体的中心轴线行进,使得第一钳口、第二钳口、第三钳口和第四钳口成角度地移动到其接合位置。第一钳口、第二钳口、第三钳口和第四钳口在处于其脱离位置时释放形状记忆植入物,并且在处于其接合位置时将形状记忆植入物保持在其插入形状。滑块在释放第一钳口、第二钳口、第三钳口和第四钳口以返回到其脱离位置的未扣紧位置与将第一钳口、第二钳口、第三钳口和第四钳口保持在其接合位置的扣紧位置之间移动。将形状记忆植入物递送到组织或骨内并且将滑块从其扣紧位置移动到其未扣紧位置之后,第一臂、第二臂、第三臂和第四臂从其闭合位置返回到其张开的常开位置,导致第一钳口、第二钳口、第三钳口和第四钳口从其接合位置推进到其脱离位置,使得植入物插入装置释放形状记忆物。

第一钳口以与第二钳口相对的关系驻留。第一钳口和第二钳口包括具有非线性互补形状的对准接合部。第一钳口和第二钳口从其脱离位置到其接合位置的推进将第一钳口和第二钳口的对准接合部移动成邻接关系。对准接合部由于其非线性互补形状而线性移位第一钳口和第二钳口,使得第一钳口和第二钳口接合形状记忆植入物并且将形状记忆植入物保持在其插入形状。

第三钳口以与第四钳口相对的关系驻留。第三钳口与第四钳口包括具有非线性互补形状的对准接合部。第三钳口和第四钳口从其脱离位置到其接合位置的推进将第三钳口和第四钳口的对准接合部移动成邻接关系。对准接合部由于其非线性互补形状而线性移位第三钳口和第四钳口,使得第三钳口和第四钳口接合形状记忆植入物并且将形状记忆植入物保持在其插入形状。

第一钳口和第二钳口的对准接合部各自包括前缘和后缘。当第一臂、第二臂、第三臂和第四臂和驻留在其张开的常开位置时,第一钳口的对准接合部的前缘与第二钳口的对准接合部的后缘基本上对准,使得第一钳口的对准接合部的前缘位于相对于第二钳口的对准接合部的前缘的平面偏移的平面上。

第三钳口和第四钳口的对准接合部各自包括前缘和后缘。当第一臂、第二臂、第三臂和第四臂和驻留在其张开的常开位置时,第三钳口的对准接合部的前缘与第四钳口的对准接合部的后缘基本上对准,使得第三钳口的对准接合部的前缘位于相对于第四钳口的对准接合部的前缘的平面偏移的平面上。

第一钳口、第二钳口、第三钳口和第四钳口各自限定桥接件通道。当第一钳口、第二钳口、第三钳口和第四钳口驻留在其接合位置时,每个桥接件通道在其中接收用于形状记忆植入物的桥接件的一部分。

第一钳口、第二钳口、第三钳口和第四钳口各自包括腿状件接合部。当第一钳口、第二钳口、第三钳口和第四钳口驻留在其接合位置时,第一钳口和第三钳口的腿状件接合部各自接合形状记忆植入物的第一腿状件,第二钳口的腿状件接合部接合形状记忆植入物的第二腿状件,并且第四钳口的腿状件接合部接合形状记忆植入物的第三腿状件,使得第一钳口、第二钳口、第三钳口和第四钳口将形状记忆植入物保持在其插入形状。另选地,当第一钳口、第二钳口、第三钳口和第四钳口驻留在其接合位置时,第一钳口的腿状件接合部接合形状记忆植入物的第一腿状件,第二钳口的腿状件接合部接合形状记忆植入物的第二腿状件,第三钳口的腿状件接合部接合形状记忆植入物的第三腿状件,并且第四钳口的腿状件接合部接合形状记忆植入物的第四腿状件,使得第一钳口、第二钳口、第三钳口和第四钳口将形状记忆植入物保持在其插入形状。

第一钳口、第二钳口、第三钳口和第四钳口各自包括滑块引导件。当第一钳口、第二钳口、第三钳口和第四钳口驻留在其接合位置时,第一钳口和第二钳口的滑块引导件对准,并且第三钳口和第四钳口的滑块引导件对准,使得处于其扣紧位置的滑块驻留在滑块引导件上方,从而将第一钳口、第二钳口、第三钳口和第四钳口保持在其接合位置。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将形状记忆植入物保持在插入形状的植入物插入装置。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将形状记忆植入物递送到组织或骨中的植入物插入装置。

本发明的又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植入物插入装置,在释放形状记忆植入物后,形状记忆物尝试从插入形状移动到无约束形状,从而将机械能释放到组织或骨中。

按照以下,本发明的其它目的、特征和优点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将变得明显。再者,应当理解,本发明的范围旨在是广泛的,并且本文所述的特征、元件或步骤的任何子集的任何组合为本发明的预期范围的一部分。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处于其插入形状的第一植入物的侧视图。

图2是示出处于其插入形状的第一植入物的透视图。

图3是示出处于其无约束形状的第一植入物的侧视图。

图4是示出处于其无约束形状的第一植入物的透视图。

图5是示出处于其无约束形状的第二植入物的侧视图。

图6是示出处于其无约束形状的第二植入物的透视图。

图7是示出处于其无约束形状的第三植入物的透视图。

图8是示出根据第一实施方案的处于植入物脱离位置的第三植入物和植入物插入装置的透视图。

图9是示出根据第一实施方案的处于植入物接合位置的第三植入物和植入物插入装置的透视图。

图10是示出根据第一实施方案的处于其植入物脱离位置的第三植入物和植入物插入装置的前视图。

图11是示出根据第一实施方案的处于其植入物接合位置的第三植入物和植入物插入装置的前视图。

图12是示出根据第一实施方案的处于其植入物脱离位置的第三植入物和植入物插入装置的底视图。

图13是示出根据第一实施方案的处于其植入物接合位置的第三植入物和植入物插入装置的底视图。

图14是示出根据第一实施方案的处于其植入物脱离位置的第三植入物和植入物插入装置的侧视图。

图15是沿图15中的线a-a截取的剖视图,示出了根据第一实施方案的处于其植入物脱离位置的第三植入物和植入物插入装置。

图16是示出根据第一实施方案的处于其植入物接合位置额第三植入物和植入物插入装置的侧视图。

图17是沿图16中的线b-b截取的剖视图,示出了根据第一实施方案的处于其植入物接合位置的第三植入物和植入物插入装置。

图18是示出根据第一实施方案的处于其植入物接合位置的植入物插入装置的后视图。

图19是沿图18中的线c-c截取的剖视图,示出了根据第一实施方案的处于其植入物接合位置的植入物插入装置。

图20是沿图18中的线d-d截取的剖视图,示出了根据第一实施方案的处于其植入物接合位置的植入物插入装置。

图21是示出根据第一实施方案的植入物插入装置的滑块的透视图。

图22是示出根据第一实施方案的植入物插入装置的滑块的前视图。

图23是示出根据第一实施方案的植入物插入装置的滑块的右视图。

图24是示出根据第一实施方案的植入物插入装置的滑块的左视图。

图25是示出根据第一实施方案的植入物插入装置的滑块的顶视图。

图26是示出根据第一实施方案的植入物插入装置的滑块的底视图。

图27是示出处于其无约束形状的第四植入物的透视图。

图28是示出处于其无约束形状的第四植入物的侧视图。

图29是示出根据第二实施方案的处于其植入物脱离位置的第四植入物和植入物插入装置的透视图。

图30是示出根据第二实施方案的处于其植入物接合位置的第四植入物和植入物插入装置的透视图。

图31是示出根据第二实施方案的处于其植入物脱离位置的第四植入物和植入物插入装置的后视图。

图32是示出根据第二实施方案的处于其植入物接合位置的第四植入物和植入物插入装置的后视图。

图33是示出根据第二实施方案的处于其植入物脱离位置的第四植入物和植入物插入装置的底视图。

图34是示出根据第二实施方案的处于其植入物接合位置的第四植入物和植入物插入装置的底视图。

图35是示出根据第二实施方案的处于其植入物脱离位置的第四植入物和植入物插入装置的侧视图。

图36是沿图35中的线d-d截取的剖视图,示出了根据第二实施方案的处于其植入物脱离位置的第四植入物和植入物插入装置。

图37是示出根据第二实施方案的处于其植入物接合位置的第四植入物和植入物插入装置的侧视图。

图38是沿图37中的线e-e截取的剖视图,示出了根据第二实施方案的处于其植入物接合位置的第四植入物和植入物插入装置。

图39是示出根据第二实施方案的处于其植入物接合位置的植入物插入装置的后视图。

图40是沿图39中的线f-f截取的剖视图,示出了根据第二实施方案的处于其植入物接合位置的植入物插入装置。

图41是沿图39中的线g-g截取的剖视图,示出了根据第二实施方案的处于其植入物接合位置的植入物插入装置。

图42是示出根据第二实施方案的植入物插入装置的滑块的透视图。

图43是示出根据第二实施方案的植入物插入装置的滑块的前视图。

图44是示出根据第二实施方案的植入物插入装置的滑块的右视图。

图45是示出根据第二实施方案的植入物插入装置的滑块的左视图。

图46是示出根据第二实施方案的植入物插入装置的滑块的顶视图。

图47是示出根据第二实施方案的植入物插入装置的滑块的底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根据需要,本文公开了本发明的详细实施方案;然而应当理解,本发明所公开的实施方案仅仅是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方案,其可以各种形式体现。附图未必按比例绘制,并且一些特征可被放大以示出特定部件或步骤的细节。

图1和图2示出处于插入形状100的第一矫形植入物1。植入物1由三个或更个腿状件组成,诸如图1和图2所示的三个腿状件5、6和7。虽然三个腿状件5、6和7形成三角形形状,但存在任何数量的其它形状或多腿设计,诸如本文参照图27至图30所公开的那些设计。每个腿状件5、6和7能够穿透到组织或骨中以锚固植入物1。当植入物1被插入到组织或骨中时,每个腿状件5、6和7上的倒钩(诸如代表性倒钩13)提供移动阻力。每个腿状件5、6和7上可存在任意数量的倒钩。腿状件尖端14(位于腿状件5上,但表示每个腿状件上的腿状件尖端)可为钝的或尖的以插入到组织或骨中。桥接件20连接植入物1的三个或更多个腿状件。角部10、11和12表示腿状件5、6和7与桥接件20连接的位置。角部10、11和12可具有任意半径,使得植入物1在植入时适形于组织或骨。桥接件20如图1所示是大部分平坦的;然而,桥接件20具有任意数量的形状,该桥接件将与腿状件5、6和7连接并在植入之后适形于组织或骨。

植入物1由适于矫形外科用途的弹性材料制成,诸如形状记忆材料(例如镍钛诺)。处于插入形状100时,植入物1的腿状件5、6和7基本上彼此平行,使得植入物1容易插入组织或骨的已钻好的孔中。然而,插入形状100不是植入物1的自然形状,因此必须以机械方式约束腿状件5、6和7,或者必须冷却植入物1,直至其处于马氏体状态,这样腿状件5、6和7在变形后自然地保持在插入形状100。

图3和图4示出了处于无约束形状101的第一矫形植入物1。处于其无约束形状101的植入物1包括由于靠近角部10的材料的形状记忆或超弹性性质而尝试向内移动的腿状件5。因此,腿状件5可不再平行于腿状件6和7。之所以发生这种情况,是因为腿状件5的机械约束被移除,从而允许其向内摆动,或者因为腿状件5先前已在变形马氏体状态下冷却并且现在已在奥氏体相中转变为其自然形状。此外,桥接件20可由于相同的原因而弯成拱形,以便使腿状件5更靠近腿状件6和7。在这两种方式中,植入物1在腿状件5与腿状件6和7之间产生压缩力。除了该运动之外,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还可将植入物1设计成具有任何数量的腿状件或任何移动组合。尽管在第一矫形植入物1中是静止的,但腿状件6和7的另选实施方案可朝向腿状件5或朝向彼此移动。

图5和图6示出了处于无约束形状103的第二矫形植入物102。第二矫形植入物102包括与第一矫形植入物1相同的特征,不同的是腿部5、6和7均尝试在形状记忆或超弹性的作用下移动到无约束非平行形状。由于腿状件5、6和7上机械约束的释放或由于从冷却马氏体至奥氏体相的相变,角部10、11和12中的材料现已导致腿状件5、6和7尝试从插入基本平行形状移动到压缩的无约束非平行形状。以此方式,由植入物102的腿状件5、6和7产生另外的压缩力。

图7示出了处于无约束形状105的第三矫形植入物104。第三矫形植入物104结合了第一矫形植入物1或第二矫形植入物102的特征。具体地讲,第三矫形植入物104的腿状件6和7尝试在形状记忆或超弹性的作用下在无约束非平行形状与插入基本平行形状之间移动。腿状件5可保持在插入基本平行形状,或者另选地,可在形状记忆或超弹性的作用下在无约束非平行形状与插入基本平行形状之间移动。除腿状件5之外,第三矫形植入物104还包括在角部16处与桥接件20连接并且与腿状件5成一条直线以增大第三矫形植入物104的拉出强度的腿状件8。腿状件8可保持在插入基本平行形状,或者另选地,可尝试与腿状件5一起在无约束非平行形状与插入基本平行形状之间移动。

图8至图20示出了根据第一实施方案的植入物插入装置50。如图8至图20所示的植入物插入装置50接合第三矫形植入物104并且将第三矫形植入物104约束在其插入形状106,使得外科医生可在外科手术期间将第三矫形植入物104插入到组织或骨中。尽管本文将结合第三矫形植入物104描述植入物插入装置50,但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将认识到,植入物插入装置50接合第一矫形植入物100或第二矫形植入物102,并且将第一矫形植入物100或第二矫形植入物102约束在其插入形状,使得外科医生可在外科手术期间将第一矫形植入物100或第二矫形植入物102插入到组织或骨中。

植入物插入装置50包括主体51和在未扣紧位置与扣紧位置之间移动的滑块30。植入物插入装置50驻留在植入物脱离位置41(示于图8、图10和图12中)或植入物接合位置42(示于图9、图11和图13中),并且能够在这两个位置之间移动。处于植入物脱离位置41时,第三矫形植入物104无阻碍地滑入或滑出植入物插入装置50。处于植入物接合位置42时,植入物插入装置50接合第三矫形植入物104,并且保持第三矫形植入物104约束在其插入形状106。此外,植入物插入装置50允许外科医生操纵第三矫形植入物104并且将第三矫形植入物104插入到需要固定的组织或骨中。

植入物插入装置50的主体51包括滑块接收部53、第一侧面54、第二侧面55、具有顶部57的柄部56、臂58和59以及臂60和61。主体51的第一侧面54和第二侧面55两者上的平坦凹槽限定滑块接收部53,使得滑块接收部53接收滑块30的一部分以允许滑块30固定在滑块接收部53上方并因此固定到主体51。柄部56在主体51的第一侧面54和第二侧面55上提供抓握表面。柄部56的抓握表面允许外科医生操纵植入物插入装置50,从而操纵固定到其上的第三矫形植入物104。主体51的臂58和59在第一侧面54处从主体51延伸并且分别包括钳口70和钳口71。主体51的臂60和61在第二侧面55处从主体51延伸并且分别包括钳口72和钳口73。臂58至61驻留在常开位置(示于图8、图10和图12中),由此臂58至61展开并且可移动到闭合位置(示于图9、图11和图13中),由此臂58至61相邻。臂58至61从其常开位置到其闭合位置的移动将钳口70至73从脱离位置推进到接合位置。植入物插入装置50可由任何合适的弹性材料制成;然而,在第一实施方案中,植入物插入装置50由塑料制成。

在第一实施方案中,植入物插入装置50的主体51利用模具制造为一体件。然而,植入物插入装置50的主体51可被制造为两个单独件。具体地讲,臂58和59、钳口70和71以及柄部56的一部分可形成第一件。臂60和61、钳口72和73以及柄部56的一部分可形成第二件。然后使用任何合适的装置诸如铰链或粘合剂将两个单独件紧固在一起以形成主体51。

钳口70至73各自包括滑块引导件74至77,随着滑块30在其未扣紧位置与其扣紧位置之间移动,滑块引导件分别与滑块30相互作用。钳口70至73各自包括分别限定桥接件通道86至89的桥接件接合部78至81,桥接件通道分别在其中接收桥接件20的一部分。钳口70至73各自分别包括腿状件接合部82至85,该腿状件接合部在桥接件20下方分别接合腿状件5、6或7的一部分。钳口70至73各自包括对准接合部90至93,在钳口70至73从其脱离位置(示于图8、图10和图12中)移动到其接合位置(示于图9、图11和图13中)期间,对准接合部分别与相对的对准接合部90至93相互作用。对准接合部90和92各自包括前缘94和位于相对于前缘94的平面偏移的平面上的后缘95,使得对准接合部90和91成角度地跨过其从前缘94到后缘95的表面。对准接合部91和93各自包括前缘96和位于相对于前缘96的平面偏移的平面上的后缘97,使得对准接合部91和93成角度地跨过其从前缘97到后缘97的表面。在定位对准接合部90和92的后缘95相对于其前缘94偏移和定位对准接合部91和93的后缘97相对于其前缘96偏移时,跨过对准接合部90和92的表面的角度相对于跨过对准接合部91和93的表面的角度是互补的。

钳口70至73在其脱离位置与其接合位置之间行进,以有利于将第三矫形植入物104固定到植入物插入装置50中以及将第三矫形植入物104从植入物插入装置50中移除。随着植入物插入装置50经由臂58至61从其常开位置到其闭合位置的操纵而从其植入物脱离位置41移动到其植入物接合位置42时,钳口70至73在从其脱离位置推进到其接合位置时成角度地线性移动。具体地讲,钳口70和71在其对准接合部90和91处移动成邻接关系,并且钳口72和73在其对准接合部92和93处移动成邻接关系。此外,滑块引导件75在滑动件引导件74上方移动成邻接关系,并且滑动件引导件77在滑块引导件76上方移动成邻接关系,使得滑块引导件74至77与滑块30相互作用。钳口70至73是形状互补的并且相互作用以在其接合位置形成用于抓握第三矫形植入物104的一体装置。钳口70至73在接合第三矫形植入物104并且将第三矫形植入物104约束在其插入形状106的移动将在本文中更充分地描述。

图21至图26示出了滑块30。滑块30包括扣钩38,该扣钩具有在其间限定狭槽39的扣紧表面31和扣紧表面32。滑块30在滑块尾部34处限定狭槽37。滑块30还包括具有正面35和背面36的致动器33。狭槽37允许滑块30接合主体51并且在其未扣紧位置与扣紧位置之间移动。具体地讲,通过在臂58至61之间插入滑块30,使得滑块30经由狭槽37与主体51的滑动接收部53接合而将滑块30放置在主体51内,从而将滑块30与主体51固定在一起。致动器33允许使用者通过将滑块30在其未扣紧位置与其扣紧位置之间移动来操作滑块30。具体地讲,如图8和图9所示,当使用者推压致动器33的背面36时,滑块30在臂58至61内并沿着滑块接收部53从其未扣紧位置移动到其扣紧位置。相反地,当使用者拉动致动器33的正面35时,滑块30在臂58至61内并沿着滑块接收部53从其扣紧位置移动到其未扣紧位置。

滑块30的扣钩38允许滑块30将钳口70至73保持在其接合位置。具体地讲,当滑块30从其未扣紧位置移动到其扣紧位置时,扣钩38抓握滑块引导件74至77,因为滑块引导件74至77经由其狭槽39进入扣钩38。更具体地讲,扣紧表面31摩擦接合驻留在滑块引导件74上方的滑动件引导件75,并且扣紧表面32摩擦接合驻留在滑块引导件76上方的滑动件引导件77。扣紧表面31和32与滑块引导件74至77之间的摩擦接合分别将钳口70至73保持在其接合位置。

根据第一实施方案的植入物插入装置50在其与第三矫形植入物104一起装入之前首先处于如图8、图10和图12所示的其植入物脱离位置41。处于植入物脱离位置41时,滑块30驻留在其未扣紧位置,由此滑块30从滑块引导件74至77脱离,使得臂58至61在其常开位置上张开并且钳口70至73在其脱离位置上展开。具体参见图8、图10和图15,当在其端部处观察时,臂58至61由于其由弹性材料构造而相对于植入物插入装置50的中心轴线以第一端部角度驻留。此外,具体参见图14,当在其侧面观察时,臂58至61由于其由弹性材料构造而相对于植入物插入装置50的中心轴线以侧面角度驻留。此外,当臂58至61以其第一侧面角度驻留时,对准接合部91和93的前缘96分别与对准接合部90和92的后缘95基本上对准,使得对准接合部91和93的前缘96位于相对于对准接合部90和92的前缘94的平面偏移的平面上。

在装入植入物插入装置50时,处于其无约束形状105的第三矫形植入物104位于钳口70至73之间,其中其桥接件20与钳口70至73的桥接件通道86至89对准。植入物插入装置50从其植入物脱离位置41推进到其接合位置42,使得臂58至61移动到其闭合位置,并且随着钳口70至73从其脱离位置行进到其接合位置,钳口70至73接触第三矫形植入物104并且将第三矫形植入物104操纵到其插入形状106。滑块30从其未扣紧位置移动到其扣紧位置,由此滑块30接合滑块引导件74至77以将臂58至61保持在其闭合位置以及将钳口70至73保持在其接合位置,该接合位置将第三矫形植入物104约束在其插入形状106。

另选地,被操纵到其插入形状106并保持在该形状的第三矫形植入物104位于钳口70至73之间,其中其桥接件20与钳口70至73的桥接件通道86至89对准。植入物插入装置50从其植入物脱离位置41推进到其接合位置42,使得臂58至61移动到其闭合位置,并且随着钳口70至73从其脱离位置行进到其接合位置,钳口70至73接触第三矫形植入物104。滑块30从其未扣紧位置移动到其扣紧位置,由此滑块30接合滑块引导件74至77以将臂58至61保持在其闭合位置以及将钳口70至73保持在其接合位置,该接合位置将第三矫形植入物104约束在其插入形状106。

具体地参见图9、图11和图17,臂58至61由于其由弹性材料构造而在其端部处从第一端部角度观察到小于第一端部角度的第二端部角度时,沿着弧线朝向植入物插入装置50的中心轴线移动。在第一实施方案中,在其端部处观察时,第一端部角度是相对于植入物插入装置50的中心轴线大于0°的任何角度,该角度允许第三矫形植入物104以其无约束形状105插入钳口70至73之间,并且当在其端部处观察时,第二端部角度相对于植入物插入装置50的中心轴线基本上等于0°。此外,具体地参见图16,臂58至61由于其由弹性材料构造而在其侧面处从第一侧面角度观察到小于第一侧面角度的第二侧面角度时,沿着弧线远离植入物插入装置50的中心轴线移动。在第一实施方案中,在其侧面处观察时,第一侧面角度是相对于植入物插入装置50的中心轴线大于0°的任何角度,该角度允许第三矫形植入物104以其无约束形状105插入钳口70至73之间,并且在其侧面处观察时,第二端部角度相对于植入物插入装置50的中心轴线基本上等于0°。

当用处于其无约束形状105的第三矫形植入物104装入植入物插入装置50时,臂58至61从其常开位置到其闭合位置的移动以及钳口70至73从其脱离位置到其接合位置的移动使桥接件接合部81接触与角部11相邻的桥接件20的一部分并且将该部分插入桥接件通道89中。同样地,桥接件接合部79接触与角部12相邻的桥接件20的一部分并且将该部分插入到桥接件通道87中。类似地,桥接件接合部78和80接触与角部10相邻的桥接件20的一部分,使得该部分插入桥接件通道86与88之间并且延伸穿过由桥接件通道86和88限定的开口99。此外,腿状件接合部85接触角部11下方的腿状件6的一部分,并且腿状件接合部83接触角部12下方的腿状件7的一部分。此外,腿状件接合部82和84接触角部5下方的腿状件10的一部分。当移动到其闭合位置时,在其端部从图10所示的第一端部角观察到图11所示的第二端部角时,臂58至61沿着弧线朝向植入物插入装置50的中心轴线行进。

钳口70至73从其脱离位置到其接合位置的推进从对准接合部91和93的前缘96接触对准接合部90和92后缘95开始,并且在对准接合部91和93的前缘96和后缘97分别与对准接合部90和92的前缘94和后缘95相邻时结束,使得对准接合部91和93邻接其相应的对准接合部90和91。由于对准接合部90至91的互补倾斜面相对于钳口71线性移位钳口70并且对准接合部92至93的互补倾斜面相对于钳口73线性移位钳口72,因此后缘95和97分别相对于前缘94和96的偏移以及所致的对准接合部90至91和92至93的互补非线性表面有利于臂58至61在对准接合部91和93行进到与对准接合部90和92形成邻接关系时从其常开位置移动到其闭合位置。具体地讲,钳口70和71以及钳口72和73在相对的线性方向上移动,使得钳口71在其腿状件接合部83处接合腿状件6,钳口73在其腿状件接合部85处接合腿状件7,并且钳口70和71在其腿状件接合部82和84处接合腿状件5。在其侧面处从图14所示的其第一侧面角度观察到图16所示的其第二侧面角度时,钳口70相对于钳口71的相对线性移动和钳口72相对于钳口73的相对线性移动使臂58至61产生沿着弧线远离植入物插入装置50的中心轴线的移动。此外,钳口70相对于钳口71的相对线性移动和钳口72相对于钳口73的相对线性移动使第三矫形植入物104从其无约束形状105推进到其插入形状106,并且进一步将第三矫形植入物104约束在其插入形状106。另选地,当第三矫形植入物104先前被操纵到其插入形状106并保持在该形状时,钳口70相对于钳口71和钳口72相对于钳口73的相对线性移动将第三矫形植入物104约束在其插入形状106。

臂58至61从其常开位置到其闭合位置的移动以及钳口70至73从其脱离位置到其接合位置的移动进一步将滑块引导件75推进到滑块引导件74上方的邻接关系,并且将滑块引导件77推进到滑块引导件76上方的邻接关系。一旦滑块引导件75和77在其相应的滑块引导件74和76上方处于邻接关系,滑块30就在臂58至61内并沿着滑块接收部53从其未扣紧位置移动到其扣紧位置。具体地讲,滑块38的扣钩30滑过滑块引导件74至77,使得扣紧表面31摩擦接合驻留在滑块引导件74上方的滑动件引导件75,并且扣紧表面32摩擦接合驻留在滑块引导件76上方的滑动件引导件77。扣紧表面31和32与滑块引导件74至77之间的摩擦接合分别将钳口70至73保持在其接合位置。处于其接合位置的钳口70至73是一体的,因为桥接件20的部分驻留在桥接件通道86至89中,同时腿状件接合部83和85邻接腿状件6和7的相应部分并且腿状件接合部82和84邻接腿状件5的一部分,由此闭合的钳口70至73以及因此植入物插入装置50将第三矫形植入物104约束在其插入形状106。

在接收第三矫形植入物104的第一方法中,植入物插入装置50以其植入物脱离位置41开始,其中臂58至61驻留在其常开位置并且钳口70至73驻留在其脱离位置。第三矫形植入物104从其无约束形状105机械变形为其插入形状106,使得第三矫形植入物104储存机械能。在从其无约束形状105机械变形为其插入形状106之后,将第三矫形植入物104放置在钳口70至73之间,其中其桥接件20与钳口70至73的桥接件通道86至89对准。

一旦将第三矫形植入物104放置在钳口70至73之间,臂58至61就从其常开位置移动到其闭合位置,并且钳口70至73就从其脱离位置移动到其接合位置。在从其脱离位置推进到其接合位置期间,在其端部处观察时,钳口70至73沿着弧线朝向植入物插入装置50的中心轴线成角度地移动,并且由于其倾斜的对准接合部90至93,在其侧面处观察时,其线性地远离植入物插入装置50的中心轴线。钳口70至73从其脱离位置到其接合位置的移动将桥接件20的部分放置在桥接件通道86至89中,并且使腿状件接合部83和85邻接腿状件6和7的相应部分以及使腿状件接合部82和84邻接腿状件5的一部分。滑块30从其未扣紧位置推进到其扣紧位置使其扣钩38与滑块引导件74至77摩擦接合,从而将钳口70至73闭合在其接合位置。将第三矫形植入物104固定在钳口70至73之间,保持机械能储存在第三矫形植入物104中并且抵靠钳口70至73张紧第三矫形植入物104,使得处于其接合位置的钳口70至73以及因此处于其植入物接合位置42的植入物插入装置50将第三矫形植入物104约束在其插入形状106。

虽然第三矫形植入物104在放置到植入物插入装置50上之前可从其无约束形状105机械变形为其插入形状106,但是在第二方法中,第三矫形植入物104可以其无约束形状105放置到植入物插入装置50上,然后通过植入物插入装置50机械变形为其插入形状106。虽然不是必要的,但是第三矫形植入物104可在接合植入物插入装置50之前被冷却,以便使其处于马氏体状态,并且有助于第三矫形植入物104从其无约束形状105移动到其插入形状106。

植入物插入装置50以其植入物脱离位置41开始,其中臂58至61驻留在其常开位置并且钳口70至73驻留在其脱离位置。将处于其无约束形状105的第三矫形植入物104放置在钳口70至73之间,其中其桥接件20与钳口70至73的桥接件通道86至89对准。

一旦将第三矫形植入物104放置在钳口70至73之间,臂58至61就从其常开位置移动到其闭合位置,并且钳口70至73就从其脱离位置移动到其接合位置。在从其脱离位置推进到其接合位置期间,在其端部处观察时,钳口70至73沿着弧线朝向植入物插入装置50的中心轴线成角度地移动,并且由于其倾斜的对准接合部90至93,在其侧面处观察时,其线性地远离植入物插入装置50的中心轴线。钳口70至73从其脱离位置到其接合位置的移动将桥接件20的部分放置在桥接件通道86至89中,并且使腿状件接合部83和85与腿状件6和7的相应部分接触以及使腿状件接合部82和84与腿状件5的一部分接触。此外,钳口70至73从其脱离位置到其接合位置的移动以及所致的腿状件接合部82至85与腿状件5至7的相应部分的邻接,迫使第三矫形植入物104从其无约束形状105移动到其插入形状106,从而将机械能储存在第三矫形植入物104中。滑块30从其未扣紧位置推进到其扣紧位置使其扣钩38与滑块引导件74至77摩擦接合,从而将钳口70至73保持在其接合位置。将第三矫形植入物104固定在钳口70至73之间,保持机械能储存在第三矫形植入物104中并且抵靠钳口70至73张紧第三矫形植入物104,使得处于其接合位置的钳口70至73以及因此处于其植入物接合位置42的植入物插入装置50将第三矫形植入物104约束在其插入形状106。

用植入物插入装置50固定好第三矫形植入物104之后,第三矫形植入物104即准备好植入到组织或骨中。外科医生将第三矫形植入物104的尖端放置到预先钻好的孔中,或者可将尖端冲击到组织或骨中,从而将第三矫形植入物104固定到组织或骨中。一旦将第三矫形植入物104固定到组织或骨中,即准备好从植入物插入装置50移除。为了从植入物插入装置50移除第三矫形植入物104,外科医生将滑块30推进到臂58至61内并沿着滑块接收部53将滑块从其扣紧位置推进到其扣紧位置。将滑块30从其扣紧位置移动到其未扣紧位置,使其扣钩38脱离钳口70至73的滑块引导件74至77,并且释放滑块引导件74至75与76至77之间的邻接关系。因此,钳口70至73被释放并且因此可自由地从其接合位置行进到其脱离位置,同时臂58至61从其闭合位置行进到其常开位置。相应地,钳口70至73脱离第三矫形植入物104,因为桥接件接合部78至81将桥接件20的部分释放在其相应的桥接件通道86至89中,并且腿状件接合部83至85分别释放腿状件5至7。当钳口70至73处于其脱离位置时,其腿状件接合部83至85不再分别邻接第三矫形植入物104的腿状件5至7,从而导致第三矫形植入物104与钳口70至73之间的张力释放以及第三矫形植入物104从植入物插入装置50释放。如果第三矫形植入物104在滑块30移动到其未扣紧位置之后保持与钳口70至73接合,第三矫形植入物104可通过施加旋转力或通过手动展平臂58至61或钳口70至73而从植入物插入装置50移除。

在从植入物插入装置50移除第三矫形植入物104之后,第三矫形植入物104向下倾斜以完全接合组织或骨。一旦完全接合,第三矫形植入物104就尝试从其插入形状106移动到其无约束形状105,从而将其机械能释放到组织或骨中。随着第三矫形植入物104从其插入形状106移动到其无约束形状105,第三矫形植入物104将恒定的力施加到将组织或骨组织或骨上,该力将组织或骨融合在一起并有助于愈合过程。

植入物插入装置50的设计允许逐渐释放第三矫形植入物104。具体地讲,如果外科医生快速地松开滑块30,则钳口70至73从其接合位置快速移动到其脱离位置,从而快速释放第三矫形植入物104。另选地,如果外科医生认为患者的骨质较差,则外科医生可缓慢地松开滑块30,使钳口70至73缓慢地从其接合位置移动到其脱离位置,从而逐渐释放第三矫形植入物104。

图27和图28示出了处于无约束形状180的第四矫形植入物150。第四矫形植入物150可由适用于矫形外科使用的任何弹性材料制成,诸如形状记忆材料(例如镍钛诺)。第四矫形植入物150包括通过桥接件155连接的腿状件151至154。第四矫形植入物150包括将相应的腿状件151至154与桥接件155连接的角部156至159。具有相应的尖端161至164的每个腿状件151至154可在其上包括倒钩以改善第四矫形植入物150的抗拔力。使腿状件151至154会聚的无约束形状180是第四矫形植入物150的自然形状。然而,第四矫形植入物150在形状记忆或超弹性的作用下可变形为插入形状181,在插入形状下腿状件151至154基本上平行地驻留并且角部156至159储存能量。由于插入形状181不是第四矫形植入物150的自然形状,因此必须以机械方式约束腿状件151至154,或者必须冷却第四矫形植入物150,直至其达到其马氏体相,由此腿状件151至154在变形后自然地保持在插入形状181。释放机械约束或将第四矫形植入物150加热至其奥氏体相导致第四矫形植入物150递送储存在角部156至159中的能量,使得腿状件151至154在植入之后对组织或骨施加压缩力。第四矫形植入物150也可通过桥接件155的弯曲向组织或骨施加压缩,当第四矫形植入物150从其插入形状181过渡到其无约束形状180时,桥接件的弯曲使腿151和154更靠近腿状件152和153。虽然第四矫形植入物150可为具有四个腿状件的任何植入物,但美国专利公布号us20170065275a1提供了第四矫形植入物150的示例。

图29至图41示出了根据第二实施方案的植入物插入装置250。如图29至图41所示的植入物插入装置250接合第四矫形植入物150并且将第四矫形植入物150约束在其插入形状181,使得外科医生可在外科手术期间将第四矫形植入物150插入到组织或骨中。尽管本文将结合第四矫形植入物150描述植入物插入装置250,但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将认识到,植入物插入装置250接合任何合适的四腿植入物并且将植入物约束在其插入形状,使得外科医生可在外科手术期间将植入物插入到组织或骨中。

植入物插入装置250包括主体251和在未扣紧位置与扣紧位置之间移动的滑块230。植入物插入装置250驻留在植入物脱离位置241(示于图29、图31和图33中)或植入物接合位置242(示于图30、图32和图34中),并且能够在这两个位置之间移动。处于植入物脱离位置241时,第四矫形植入物150无阻碍地滑入或滑出植入物插入装置250。处于植入物接合位置242时,植入物插入装置250接合第四矫形植入物150,并且保持第四矫形植入物150约束在其插入形状181。此外,植入物插入装置250允许外科医生操纵第四矫形植入物150并且将第四矫形植入物150插入到需要固定的组织或骨中。

植入物插入装置250的主体251包括滑块接收部253、第一侧面254、第二侧面255、具有顶部257的柄部256、臂258和259以及臂260和261。主体251的第一侧面254和第二侧面255两者上的平坦凹槽限定滑块接收部253,使得滑块接收部253接收滑块230的一部分以允许滑块230固定在滑块接收部253上并因此固定到主体251。柄部256在主体251的第一侧面254和第二侧面255上提供抓握表面。柄部256的抓握表面允许外科医生操纵植入物插入装置250,从而操纵固定到其上的第四矫形植入物150。主体251的臂258和259在第一侧面254处从主体251延伸并且分别包括钳口270和钳口271。主体251的臂260和261在第二侧面255处从主体251延伸并且分别包括钳口272和钳口273。臂258至261驻留在常开位置(示于图29、图31和图33中),由此臂258至261展开并且能够移动到闭合位置(示于图30、图32和图34中),由此臂258至261相邻。臂258至261从其常开位置到其闭合位置的移动将钳口270至273从脱离位置推进到接合位置。植入物插入装置250可由任何合适的弹性材料制成;然而,在第一实施方案中,植入物插入装置250由塑料制成。

在第一实施方案中,植入物插入装置250的主体251利用模具制造为一体件。然而,植入物插入装置250的主体251可被制造为两个单独件。具体地讲,臂258和259、钳口270和271以及柄部256的一部分可形成第一件。臂260和261、钳口272和273以及柄部256的一部分可形成第二件。然后使用任何合适的装置诸如铰链或粘合剂将两个单独件紧固在一起以形成主体251。

钳口270至273各自包括滑块引导件274至277,随着滑块230在其未扣紧位置与其扣紧位置之间移动,滑块引导件分别与滑块230相互作用。钳口270至273各自包括分别限定桥接件通道286至289的桥接件接合部278至281,桥接件通道分别在其中接收桥接件155的一部分。钳口270至273各自分别包括腿状件接合部282至285,腿状件接合部在桥接件155下方分别接合腿状件151至154的一部分。钳口270至273各自包括对准接合部290至293,在钳口270至273从其脱离位置(示于图29、图31和图33中)移动到其接合位置(示于图30、图32和图34中)期间,对准接合部分别与相对的对准接合部290至293相互作用。对准接合部290和292各自包括前缘294和位于相对于前缘294的平面偏移的平面上的后缘295,使得对准接合部290和291成角度地跨过其从前缘294到后缘295的表面。对准接合部291和293各自包括前缘296和位于相对于前缘296的平面偏移的平面上的后缘297,使得对准接合部291和293成角度地跨过其从前缘297到后缘297的表面。在定位对准接合部290和292的后缘295相对于其前缘294偏移和定位对准接合部291和293的后缘298相对于其前缘296偏移时,跨过对准接合部290和292的表面的角度相对于跨过对准接合部291和293的表面的角度是互补的。

钳口270至273在其脱离位置与其接合位置之间行进,以有利于将第四矫形植入物150固定到植入物插入装置250中以及将第四矫形植入物150从植入物插入装置250中移除。随着植入物插入装置250经由臂258至261从其常开位置到其闭合位置的操纵而从其植入物脱离位置241移动到其植入物接合位置242时,钳口270至273在从其脱离位置推进到其接合位置时成角度地线性移动。具体地讲,钳口270和271在其对准接合部290和291处移动成邻接关系,并且钳口272和273在其对准接合部292和293处移动成邻接关系。此外,滑块引导件274移动成与滑块引导件275相邻对准,并且滑块引导件276移动成与滑块引导件277相邻对准,使得滑块引导件274至277与滑块230相互作用。钳口270至273是形状互补的并且相互作用以在其接合位置形成用于抓握第四矫形植入物150的一体装置。钳口270至273在接合第四矫形植入物150并且将第四矫形植入物150约束在其插入形状181的移动将在本文中更充分地描述。

图21至图26示出了滑块230。滑块230包括扣钩238,该扣钩具有在其间限定狭槽239的扣紧表面231和扣紧表面232。滑块230在滑块尾部234处限定狭槽237。滑块230还包括具有正面235和背面236的致动器233。狭槽237允许滑块230接合主体251并且在其未扣紧位置与扣紧位置之间移动。具体地讲,通过在臂258至261之间插入滑块230,使得滑块230经由狭槽237与主体251的滑动接收部253接合而将滑块230放置在主体251内,从而将滑块230与主体251固定在一起。致动器233允许使用者通过将滑块230在其未扣紧位置与其扣紧位置之间移动来操作滑块230。具体地讲,如图8和图9所示,当使用者推压致动器233的背面236时,滑块230在臂258至261内并沿着滑块接收部253从其未扣紧位置移动到其扣紧位置。相反地,当使用者拉动致动器233的正面235时,滑块230在臂258至261内并沿着滑块接收部253从其扣紧位置移动到其未扣紧位置。

滑块230的扣钩238允许滑块230将钳口270至273保持在其接合位置。具体地讲,当滑块230从其未扣紧位置移动到其扣紧位置时,扣钩238抓握滑块引导件274至277,因为滑块引导件274至277经由其狭槽239进入扣钩238。更具体地讲,扣紧表面231摩擦接合滑块引导件274至275,并且扣紧表面232摩擦接合滑块引导件276至277。扣紧表面231和232与滑块引导件274至277之间的摩擦接合分别将钳口270至273保持在其接合位置。

根据第二实施方案的植入物插入装置250在其与第四矫形植入物150一起装入之前首先处于如图29、图31和图33所示的其植入物脱离位置241。处于植入物脱离位置241时,滑块230驻留在其未扣紧位置,由此滑块230从滑块引导件274至277脱离,使得臂258至261在其常开位置上张开并且钳口270至273在其脱离位置上展开。具体参见图29、图31和图36,当在其端部处观察时,臂258至261由于其由弹性材料构造而相对于植入物插入装置250的中心轴线以第一端部角度驻留。此外,具体参见图35,当在其侧面观察时,臂258至261由于其由弹性材料构造而相对于植入物插入装置250的中心轴线以侧面角度驻留。此外,当臂258至261以其第一侧面角度驻留时,对准接合部291和293的前缘296分别与对准接合部290和292的后缘295基本上对准,使得对准接合部291和293的前缘296位于相对于对准接合部290和292的前缘294的平面偏移的平面上。

在装入植入物插入装置250时,处于其无约束形状180的第四矫形植入物150位于钳口270至273之间,其中其桥接件155与钳口270至273的桥接件通道286至289对准。植入物插入装置250从其植入物脱离位置241推进到其接合位置242,使得臂258至261移动到其闭合位置,并且随着钳口270至273从其脱离位置行进到其接合位置,钳口270至273接触第四矫形植入物150并且将第四矫形植入物150操纵到其插入形状181。滑块230从其未扣紧位置移动到其扣紧位置,由此滑块230接合滑块引导件274至277以将臂258至261保持在其闭合位置以及将钳口270至273保持在其接合位置,该接合位置将第四矫形植入物150约束在其插入形状181。

另选地,被操纵到其插入形状181并保持在该形状的第四矫形植入物150位于钳口270至273之间,其中其桥接件155与钳口270至273的桥接件通道286至289对准。植入物插入装置250从其植入物脱离位置241推进到其接合位置242,使得臂258至261移动到其闭合位置,并且随着钳口270至273从其脱离位置行进到其接合位置,钳口270至273接触第四矫形植入物150。滑块230从其未扣紧位置移动到其扣紧位置,由此滑块230接合滑块引导件274至277以将臂258至261保持在其闭合位置以及将钳口270至273保持在其接合位置,该接合位置将第四矫形植入物150约束在其插入形状181。

具体地参见图30、图32和图38,臂258至261由于其由弹性材料构造而在其端部处从第一端部角度观察到小于第一端部角度的第二端部角度时,沿着弧线朝向植入物插入装置250的中心轴线移动。在第一实施方案中,在其端部处观察时,第一端部角度是相对于植入物插入装置250的中心轴线大于0°的任何角度,该角度允许第四矫形植入物150以其无约束形状180插入钳口270至273之间,并且当在其端部处观察时,第二端部角度相对于植入物插入装置250的中心轴线基本上等于0°。此外,具体地参见图37,臂258至261由于其由弹性材料构造而在其侧面处从第一侧面角度观察到小于第一侧面角度的第二侧面角度时,沿着弧线远离植入物插入装置250中心轴线移动。在第一实施方案中,在其侧面处观察时,第一侧面角度是相对于植入物插入装置250的中心轴线大于0°的任何角度,该角度允许第四矫形植入物150以其无约束形状180插入钳口270至273之间,并且在其侧面处观察时,第二端部角度相对于植入物插入装置250的中心轴线基本上等于0°。

当用处于其无约束形状180的第四矫形植入物150装入植入物插入装置250时,臂258至261从其常开位置到其闭合位置的移动以及钳口270至273从其脱离位置到其接合位置的移动使桥接件接合部278接触与角部156相邻的桥接件155的一部分并且将该部分插入桥接件通道286中,使桥接件接合部279接触与角部157相邻的桥接件155的一部分并且将该部分插入桥接件通道287中,使桥接件接合部280接触与角部159相邻的桥接件155的一部分并且将该部分插入桥接件通道288中,并且使桥接件接合部281接触与角部158相邻的桥接件155的一部分并且将该部分插入桥接件通道289中。此外,腿状件接合部282接触角部156下方的腿状件151的一部分,腿状件接合部283接触角部157下方的腿状件152的一部分,腿状件接合部284接触角部159下方的腿状件154的一部分,并且腿状件接合部285接触角部158下方的腿状件153的一部分。当移动到其闭合位置时,在其端部从图31所示的第一端部角观察到图32所示的第二端部角时,臂258至261沿着弧线朝向植入物插入装置250的中心轴线行进。

钳口270至273从其脱离位置到其接合位置的推进从对准接合部291和293的前缘296接触对准接合部290和292后缘295开始,并且在对准接合部291和293的前缘296和后缘297分别与对准接合部290和292的前缘294和后缘295相邻时结束,使得对准接合部291和293邻接其相应的对准接合部290和291。由于对准接合部290至291的互补倾斜面相对于钳口271线性位移钳口270并且对准接合部292至293的互补倾斜面相对于钳口273线性位移钳口272,因此后缘295和297分别相对于前缘294和296的偏移以及所致的对准接合部290至291和292至293的互补非线性表面有利于臂258至261在对准接合部291和293行进到与对准接合部290和292形成邻接关系时从其常开位置移动到其闭合位置。具体地讲,钳口270和271以及钳口272和273在相对的线性方向上移动,使得钳口270在其腿状件接合部处282接合腿状件151,钳口271在其腿状件接合部处283接合腿状件152,钳口272在其腿状件接合部284处接合腿状件154,并且钳口273在其腿状件接合部处285接合腿状件153。在其侧面处从图35所示的其第一侧面角度观察到图37所示的其第二侧面角度时,钳口270相对于钳口271的相对线性移动和钳口272相对于钳口273的相对线性移动使臂258至261产生沿着弧线远离植入物插入装置250中心轴线的移动。此外,钳口270相对于钳口271的相对线性移动和钳口272相对于钳口273的相对线性移动使第四矫形植入物150从其无约束形状180推进到其插入形状181,并且进一步将第四矫形植入物150约束在其插入形状181。另选地,当第四矫形植入物150先前被操纵到其插入形状181并保持在该形状时,钳口270相对于钳口271和钳口272相对于钳口273的相对线性移动将第四矫形植入物150约束在其插入形状181。

臂258至261从其常开位置到其闭合位置的移动以及钳口270至273从其脱离位置移动到其接合位置的移动进一步将滑块引导件274推进成与滑块引导件275相邻对准,并且将滑块引导件276推进成与滑块引导件277相邻对准。一旦滑块引导件274和276与其相应的滑块引导件275和277对准,滑块230就在臂258至261内并沿着滑块接收部253从其未扣紧位置移动到其扣紧位置。具体地讲,滑块230的扣钩238滑过滑块引导件274至277,使得扣紧表面231摩擦接合滑块引导件274和275,并且扣紧表面32摩擦接合滑块引导件276和277。扣紧表面231和232与滑块引导件274至277之间的摩擦接合分别将钳口270至273保持在其接合位置。处于其接合位置的钳口270至273是一体的,因为桥接件155的部分驻留在桥接件通道286中289中,同时腿状件接合部282至285邻接腿状件151至154的相应部分,由此闭合的钳口270至273以及因此植入物插入装置250将第四矫形植入物150约束在其插入形状181。

在接收第四矫形植入物150的第一方法中,植入物插入装置250以其植入物脱离位置241开始,其中臂258至261驻留在其常开位置并且钳口270至273驻留在其脱离位置。第四矫形植入物150从其无约束形状180机械变形为其插入形状181,使得第四矫形植入物150储存机械能。在从其无约束形状180机械变形为其插入形状181之后,将第四矫形植入物150放置在钳口270至273之间,其中其桥接件155与钳口270至273的桥接件通道286至289对准。

一旦将第四矫形植入物150放置在钳口270至273之间,臂258至261就从其常开位置移动到其闭合位置,并且钳口270至273就从其脱离位置移动到其接合位置。在从其脱离位置推进到其接合位置期间,在其端部处观察时,钳口270至273沿着弧线朝向植入物插入装置250的中心轴线成角度地移动,并且由于其倾斜的对准接合部290至293,在其侧面处观察时,其线性地远离植入物插入装置250的中心轴线。钳口270至273从其脱离位置到其接合位置的移动将桥接件155的部分放置在桥接件通道286至289中,并且使腿状件接合部282至285邻接腿状件151至154的相应部分。滑块230从其未扣紧位置推进到其扣紧位置使其扣钩238与滑块引导件274至277摩擦接合,从而将钳口270至273保持在其接合位置。将第四矫形植入物150固定在钳口270至273之间,保持机械能储存在第四矫形植入物150中并且抵靠钳口270至273张紧第四矫形植入物150,使得处于其接合位置的钳口270至273以及因此处于其植入物接合位置242的植入物插入装置250将第四矫形植入物150约束在其插入形状181。

虽然第四矫形植入物150在放置到植入物插入装置250上之前可从其无约束形状180机械变形为其插入形状181,但是在第二方法中,第四矫形植入物150可以其无约束形状180放置到植入物插入装置250上,然后通过植入物插入装置250机械变形为其插入形状181。虽然不是必要的,但是第四矫形植入物150可在接合植入物插入装置250之前被冷却,以便使其处于马氏体状态,并且有助于第四矫形植入物150从其无约束形状180移动到其插入形状181。

植入物插入装置250以其植入物脱离位置241开始,其中臂258至261驻留在其常开位置并且钳口270至273驻留在其脱离位置。将处于其无约束形状180的第四矫形植入物150放置在钳口70至73之间,其中其桥接件155与钳口270至273的桥接件通道286至289对准。

一旦将第四矫形植入物150放置在钳口270至273之间,臂258至261就从其常开位置移动到其闭合位置,并且钳口270至273就从其脱离位置移动到其接合位置。在从其脱离位置推进到其接合位置期间,在其端部处观察时,钳口270至273沿着弧线朝向植入物插入装置250的中心轴线成角度地移动,并且由于其倾斜的对准接合部290至293,在其侧面处观察时,其线性地远离植入物插入装置250的中心轴线。钳口270至273从其脱离位置到其接合位置的移动将桥接件155的部分放置在桥接件通道286至289中,并且使腿状件接合部282至285接触腿状件151至154的相应部分。此外,钳口270至273从其脱离位置到其接合位置的移动以及所致的腿状件接合部282至285与腿状件151至154的相应部分的邻接,迫使第四矫形植入物150从其无约束形状180移动到其插入形状181,从而将机械能储存在第四矫形植入物150中。滑块230从其未扣紧位置推进到其扣紧位置使其扣钩238与滑块引导件274至277摩擦接合,从而将钳口270至273保持在其接合位置。将第四矫形植入物150固定在钳口270至273之间,保持机械能储存在第四矫形植入物150中并且抵靠钳口270至273张紧第四矫形植入物150,使得处于其接合位置的钳口270至273以及因此处于其植入物接合位置242的植入物插入装置250将第四矫形植入物150约束在其插入形状181。

用植入物插入装置250固定好第四矫形植入物150之后,第四矫形植入物150即准备好植入到组织或骨中。外科医生将第四矫形植入物150的尖端放置到预先钻好的孔中,或者可将尖端冲击到组织或骨中,从而将第四矫形植入物150固定到组织或骨中。一旦将第四矫形植入物150固定到组织或骨中,即准备好从植入物插入装置250移除。为了从植入物插入装置250移除第四矫形植入物150,外科医生将滑块230推进到臂258至261内并沿着滑块接收部253将滑块从其扣紧位置推进到其扣紧位置。将滑块230从其扣紧位置移动到其未扣紧位置,使其扣钩238脱离钳口270至273的滑块引导件274至277并且释放滑块引导件274至277。因此,钳口270至273被释放并且因此可自由地从其接合位置行进到其脱离位置,同时臂258至261从其闭合位置行进到其常开位置。相应地,钳口270至273脱离第四矫形植入物150,因为桥接件接合部278至281将桥接件155的部分释放在其相应的桥接件通道286至289中,并且腿状件接合部283至285分别释放腿状件151至154。当钳口270至273处于其脱离位置时,其腿状件接合部283至285不再分别邻接第四矫形植入物150的腿状件151至154,从而导致第四矫形植入物150与钳口270至273之间的张力释放以及第四矫形植入物150从植入物插入装置250释放。如果第四矫形植入物150在滑块230移动到其未扣紧位置之后保持与钳口270至273接合,第四矫形植入物150可通过施加旋转力或通过手动展平臂258至261或钳口270至273而从植入物插入装置250移除。

在从植入物插入装置250移除第四矫形植入物150之后,第四矫形植入物150向下倾斜以完全接合组织或骨。一旦完全接合,第四矫形植入物150就尝试从其插入形状181移动到其无约束形状180,从而将其机械能释放到组织或骨中。随着第四矫形植入物150从其插入形状181移动到其无约束形状180,第四矫形植入物150将恒定的力施加到将组织或骨组织或骨上,该力将组织或骨融合在一起并有助于愈合过程。

植入物插入装置250的设计允许逐渐释放第四矫形植入物150。具体地讲,如果外科医生快速地松开滑块230,则钳口270至273从其接合位置快速移动到其脱离位置,从而快速释放第四矫形植入物150。另选地,如果外科医生认为患者的骨质较差,则外科医生可缓慢地松开滑块230,使钳口270至273缓慢地从其接合位置移动到其脱离位置,从而逐渐释放第四矫形植入物150。

尽管已经根据前述优选实施方案描述了本发明,但是这样的描述仅仅是为了示例性的目的,并且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显而易见的是,许多替代形式、等同形式以及不同程度的变化形式将落入本发明的范围内。因此,该范围不限于前述详细描述的任何方面;而是仅由所附权利要求书限定。


技术特征:

1.一种植入物插入装置,所述植入物插入装置适于与能够在无约束形状与插入形状之间移动的形状记忆植入物一起使用,由此所述植入物插入装置将所述形状记忆植入物保持在所述插入形状,直至将所述形状记忆植入物递送到组织或骨中,所述植入物插入装置包括:

(i)主体,所述主体包括:

第一钳口,所述第一钳口适于接合所述形状记忆植入物,

第二钳口,所述第二钳口适于接合所述形状记忆植入物,

第三钳口,所述第三钳口适于接合所述形状记忆植入物,和

第四钳口,所述第四钳口适于接合所述形状记忆植入物,其中所述第一钳口、所述第二钳口、所述第三钳口和所述第四钳口能够从脱离位置移动到接合位置;和

(ii)与所述主体联接的滑块,其中所述滑块能够在未扣紧位置与扣紧位置之间移动,进一步地,其中处于其扣紧位置的所述滑块将所述第一钳口、所述第二钳口、所述第三钳口和所述第四钳口保持在其接合位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植入物插入装置,其中所述主体还包括:

第一臂,其中所述第一钳口驻留在所述第一臂的末端处;

第二臂,其中所述第二钳口驻留在第二臂的末端处;

第三臂,其中所述第三钳口驻留在所述第三臂的末端处;和

第四臂,其中所述第四钳口驻留在所述第四臂的末端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植入物插入装置,其中所述第一臂、所述第二臂、所述第三臂和所述第四臂包括使处于其脱离位置的所述第一钳口、所述第二钳口、所述第三钳口和所述第四钳口展开的张开的常开位置,进一步地,其中所述第一臂、所述第二臂、所述第三臂和所述第四臂能够从其张开的常开位置移动到使所述第一钳口、所述第二钳口、所述第三钳口和所述第四钳口置于其接合位置的闭合位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植入物插入装置,其中,当所述第一臂、所述第二臂、所述第三臂和所述第四臂从其张开的常开位置移动到其闭合位置时,所述第一臂、所述第二臂、所述第三臂和所述第四臂沿着弧线朝向所述主体的中心轴线行进,使得所述第一钳口、所述第二钳口、所述第三钳口和所述第四钳口成角度地移动到其接合位置。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植入物插入装置,其中:

所述第一钳口以与所述第二钳口相对的关系驻留,所述第一钳口和所述第二钳口包括具有非线性互补形状的对准接合部,由此所述第一钳口和所述第二钳口从其脱离位置到其接合位置的推进将其对准接合部移动成邻接关系,进一步地由此所述对准接合部由于其非线性互补形状而线性移位所述第一钳口和所述第二钳口,使得所述第一钳口和所述第二钳口接合所述形状记忆植入物并且将所述形状记忆植入物保持在其插入形状;并且

所述第三钳口以与所述第四钳口相对的关系驻留,所述第三钳口和所述第四钳口包括具有非线性互补形状的对准接合部,由此所述第三钳口和所述第四钳口到其接合位置的推进将其对准接合部移动成邻接关系,进一步地由此所述对准接合部由于其非线性互补形状而线性移位所述第三钳口和所述第四钳口,使得所述第三钳口和所述第四钳口接合所述形状记忆植入物并且将所述形状记忆植入物保持在其插入形状。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植入物插入装置,其中所述第一钳口、所述第二钳口、所述第三钳口和所述第四钳口各自限定桥接件通道,进一步地其中,当所述第一钳口、所述第二钳口、所述第三钳口和所述第四钳口驻留在其接合位置时,每个桥接件通道在其中接收用于所述形状记忆植入物的桥接件的一部分。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植入物插入装置,其中所述第一钳口、所述第二钳口、所述第三钳口和所述第四钳口各自包括腿状件接合部,进一步地其中,当所述第一钳口、所述第二钳口、所述第三钳口和所述第四钳口驻留在其接合位置时,所述第一钳口和所述第三钳口的所述腿状件接合部各自接合所述形状记忆植入物的第一腿状件,所述第二钳口的所述腿状件接合部接合所述形状记忆植入物的第二腿状件,并且所述第四钳口的所述腿状件接合部接合所述形状记忆植入物的第三腿状件,使得所述第一钳口、所述第二钳口、所述第三钳口和所述第四钳口将所述形状记忆植入物保持在其插入形状。

8.根据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植入物插入装置,其中所述第一钳口、所述第二钳口、所述第三钳口和所述第四钳口各自包括腿状件接合部,进一步地其中,当所述第一钳口、所述第二钳口、所述第三钳口和所述第四钳口驻留在其接合位置时,所述第一钳口的所述腿状件接合部接合所述形状记忆植入物的第一腿状件,所述第二钳口的所述腿状件接合部接合所述形状记忆植入物的第二腿状件,所述第三钳口的所述腿状件接合部接合所述形状记忆植入物的第三腿状件,并且所述第四钳口的所述腿状件接合部接合所述形状记忆植入物的第四腿状件,使得所述第一钳口、所述第二钳口、所述第三钳口和所述第四钳口将所述形状记忆植入物保持在其插入形状。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植入物插入装置,其中:

所述第一钳口和所述第二钳口的所述对准接合部各自包括前缘和后缘,由此,当所述第一臂、所述第二臂、所述第三臂和所述第四臂驻留在其张开的常开位置时,所述第一钳口的所述对准接合部的所述前缘与所述第二钳口的所述对准接合部的所述后缘基本上对准,使得所述第一钳口的所述对准接合部的所述前缘位于相对于所述第二钳口的所述对准接合部的所述前缘的平面偏移的平面上;并且

所述第三钳口和所述第四钳口的所述对准接合部各自包括前缘和后缘,由此,当所述第一臂、所述第二臂、所述第三臂和所述第四臂驻留在其张开的常开位置时,所述第三钳口的所述对准接合部的所述前缘与所述第四钳口的所述对准接合部的所述后缘基本上对准,使得所述第三钳口的所述对准接合部的所述前缘位于相对于所述第四钳口的所述对准接合部的所述前缘的平面偏移的平面上。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植入物插入装置,其中所述第一钳口、所述第二钳口、所述第三钳口和所述第四钳口各自包括滑块引导件,由此,当所述第一钳口、所述第二钳口、所述第三钳口和所述第四钳口驻留在其接合位置时,所述第一钳口和所述第二钳口的所述滑块引导件对准,并且所述第三钳口和所述第四钳口的所述滑块引导件对准,使得处于其扣紧位置的所述滑块驻留在所述滑块引导件上方,从而将所述第一钳口、所述第二钳口、所述第三钳口和所述第四钳口保持在其接合位置。

11.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植入物插入装置,其中,在将所述形状记忆植入物递送到组织或骨中并且将所述滑块从其扣紧位置移动到其未扣紧位置之后,所述第一臂、所述第二臂、所述第三臂和所述第四臂从其闭合位置返回到其张开的常开位置,导致所述第一钳口、所述第二钳口、所述第三钳口和所述第四钳口从其接合位置推进到其脱离位置,使得所述植入物插入装置释放尝试从其插入形状移动到其无约束形状的所述形状记忆植入物,从而将机械能释放到所述组织或骨中。

12.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植入物插入装置,其中所述形状记忆植入物包括使第一腿状件、第二腿状件和第三腿状件互连的桥接件,由此当所述形状记忆植入物驻留在其无约束形状时,所述第一腿状件、所述第二腿状件和所述第三腿状件不平行,并且当所述形状记忆植入物驻留在其插入形状时,所述第一腿状件、所述第二腿状件和所述第三腿状件基本上平行。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植入物插入装置,其中:

所述第一钳口、所述第二钳口、所述第三钳口和所述第四钳口各自包括腿状件接合部;

所述第一钳口以与所述第二钳口相对的关系驻留,所述第一钳口和所述第二钳口包括具有非线性互补形状的对准接合部,由此所述第一钳口和所述第二钳口从其脱离位置到其接合位置的推进将其对准接合部移动成邻接关系,进一步地由此所述对准接合部由于其非线性互补形状而线性移位所述第一钳口和所述第二钳口,使得所述第一钳口的所述腿状件接合部各自接合所述形状记忆植入物的所述第一腿状件并且所述第二钳口的所述腿状件接合部接合所述形状记忆植入物的所述第二腿状件,以将所述第一腿状件和所述第二腿状件保持基本上平行;并且

所述第三钳口以与所述第四钳口相对的关系驻留,所述第三钳口和所述第四钳口包括具有非线性互补形状的对准接合部,由此所述第三钳口和所述第四钳口到其接合位置的推进将其对准接合部移动成邻接关系,进一步地由此所述对准接合部由于其非线性互补形状而线性移位所述第三钳口和所述第四钳口,使得所述第三钳口的所述腿状件接合部接合所述形状记忆植入物的所述第一腿状件并且所述第四钳口的所述腿状件接合部接合所述形状记忆植入物的所述第三腿状件,以将所述第一腿状件和所述第三腿状件保持基本上平行。

14.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植入物插入装置,其中所述第一钳口、所述第二钳口、所述第三钳口和所述第四钳口各自限定桥接件通道,进一步地其中,当所述第一钳口、所述第二钳口、所述第三钳口和所述第四钳口驻留在其接合位置时,每个桥接件通道在其中接收用于所述形状记忆植入物的桥接件的一部分。

1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植入物插入装置,其中所述形状记忆植入物包括使第一腿状件、第二腿状件、第三腿状件和第四腿状件互连的桥接件,由此当所述形状记忆植入物驻留在其无约束形状时,所述第一腿状件、所述第二腿状件、所述第三腿状件和所述第四腿状件不平行,并且当所述形状记忆植入物驻留在其插入形状时,所述第一腿状件、所述第二腿状件、所述第三腿状件和所述第四腿状件基本上平行。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植入物插入装置,其中:

所述第一钳口、所述第二钳口、所述第三钳口和所述第四钳口各自包括腿状件接合部;

所述第一钳口以与所述第二钳口相对的关系驻留,所述第一钳口和所述第二钳口包括具有非线性互补形状的对准接合部,由此所述第一钳口和所述第二钳口从其脱离位置到其接合位置的推进将其对准接合部移动成邻接关系,进一步地由此所述对准接合部由于其非线性互补形状而线性移位所述第一钳口和所述第二钳口,使得所述第一钳口的所述腿状件接合部各自接合所述形状记忆植入物的所述第一腿状件并且所述第二钳口的所述腿状件接合部接合所述形状记忆植入物的所述第二腿状件,以将所述第一腿状件和所述第二腿状件保持基本上平行;并且

所述第三钳口以与所述第四钳口相对的关系驻留,所述第三钳口和所述第四钳口包括具有非线性互补形状的对准接合部,由此所述第三钳口和所述第四钳口到其接合位置的推进将其对准接合部移动成邻接关系,进一步地由此所述对准接合部由于其非线性互补形状而线性移位所述第三钳口和所述第四钳口,使得所述第三钳口的所述腿状件接合部接合所述形状记忆植入物的所述第三腿状件并且所述第四钳口的所述腿状件接合部接合所述形状记忆植入物的所述第四腿状件,以将所述第三腿状件和所述第四腿状件保持基本上平行。

17.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植入物插入装置,其中所述第一钳口、所述第二钳口、所述第三钳口和所述第四钳口各自限定桥接件通道,进一步地其中,当所述第一钳口、所述第二钳口、所述第三钳口和所述第四钳口驻留在其接合位置时,每个桥接件通道在其中接收用于所述形状记忆植入物的桥接件的一部分。

技术总结
本发明提供一种植入物插入装置,该植入物插入装置被设计用于与能够在无约束形状与插入形状之间移动的形状记忆植入物一起使用。该植入物插入装置将形状记忆植入物保持在其插入形状,直至将形状记忆植入物递送到组织或骨中。在从植入物插入装置释放形状记忆植入物时,形状记忆植入物尝试从其插入形状移动到其无约束形状,从而将机械能释放到组织或骨中。

技术研发人员:J.P.里茨;D.F.切尼;A.T.奈特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生物医药企业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8.10.18
技术公布日:2020.06.05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 https://bbs.8miu.com/read-51068.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