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具发射装置及其子弹的制作方法

专利2022-06-29  69


本申请属于游戏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玩具发射装置及其子弹。



背景技术:

所有玩具当中,玩具发射装置应该是最受孩子们欢迎的。现有玩具发射装置多发射球形子弹,该球形子弹没有弹壳,且也不支持抛弹壳,缺少玩的乐趣。



技术实现要素:

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改进的玩具发射装置及其子弹,来解决以上背景技术部分提到的技术问题。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玩具发射装置,所述发射装置包括:枪管,供弹管,送弹杆,手握把,操纵杆,扳机,释放件,活塞、弹簧、弹簧导向件、气泵筒,具体的:所述枪管的一侧边开有抛壳窗,在与所述抛壳窗相对的侧边内壁上设置抛壳板,所述枪管的尾端内置所述弹簧导向件,所述弹簧导向件的位置固定不变,所述弹簧套在所述弹簧导向件外面,且所述弹簧的一端与所述弹簧导向件尾端相连,另一端连接所述活塞,所述活塞具有空腔结构,且前端封闭、后端具有开口、后端外壁具有凸起,所述弹簧导向件及所述弹簧通过所述活塞后端的开口插入所述活塞的空腔,所述活塞与气泵筒的内壁贴合,并可在所述气泵筒中滑动,所述气泵筒前端开有圆孔,所述气泵筒前端与所述抛壳窗相同的侧边设置有拉壳钩,所述气泵筒侧壁上具有凸起,所述释放件呈┓型,通过一个支点固定在枪身上,所述释放件上端支持卡住所述活塞外壁上的凸起,下端与所述扳机相接;及所述供弹管位于所述枪管的下方,所述供弹管内具有弹顶,所述弹顶推动所述供弹管中的子弹向后运动,所述操纵杆位于所述枪管和所述供弹管之间,且卡在所述枪管的滑道上,支持前后滑动,所述操纵杆连接所述手握把与所述气泵筒,所述送弹杆位于所述供弹管的后方,所述送弹杆具有一个支点,所述送弹杆的后端受所述气泵筒外壁上凸起按压后,前端翘起。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气泵筒前端圆孔的直径小于气泵筒的直径,且所述气泵筒前端圆孔的壁与所述气泵筒的外壁之间有一圈凹陷圆环。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气泵筒外壁上方安装防空溜定位板,其中,所述防空溜定位板上具有凹槽,所述枪管的内壁具有圆柱型凸起,所述圆柱型凸起对所述防空溜定位板上的凹槽具有限位作用,其中,所述圆柱型凸起具有弹簧结构,受外力可缩回。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枪管内设置子弹导向件,其中,所述子弹导向件与所述枪管水平,所述子弹导向件具有空腔结构,且两端具有开口,子弹上膛后,扣动所述扳机之前,所述子弹停留在所述子弹导向件中。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送弹杆具有一个支点,所述送弹杆的后端具有一个可滑动的滑轮,所述送弹杆前端的重量大于后端的重量,不受外力时,所述送弹杆后端的滑轮翘起,当向前推动所述手握把,所述手握把通过所述操纵杆带动所述气泵筒一起向前运动,所述气泵筒外壁下面的凸起向下按压所述送弹杆后端的滑轮,所述送弹杆的前端翘起。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所述送弹杆之前,所述供弹管尾端内壁的两个侧边上分别安装一个阻弹齿,其中,两个阻弹齿的位置非对称,其中,一个阻弹齿在前,另一个阻弹齿在后,该阻弹齿具有弹簧和卡板结构,卡板通过一个轴固定在所述供弹管凹陷内壁形成的腔中,弹簧位于卡板与述供供弹管内壁之间,处于压缩的状态。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发射装置还包括扳机横销件,其中,所述释放件具有侧边凸出平台,当所述玩具发射装置回膛不到位时,所述扳机横销件卡住所述释放件的侧边凸出平台,此时,用户扣动不了扳机。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发射装置还包括安全锁,其中,所述安全锁位于所述扳机的后方,贯穿所述发射装置左右两侧边,在左右两侧边分别具有一个按键,按下左边按键后,所述安全锁卡住所述扳机,所述扳机处于锁定状态,按下右边按键后,所述安全锁向右运动,所述扳机处于解锁状态。

第二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子弹,所述子弹包括:弹壳和弹头,所述弹壳中空,两端具有开口,所述弹壳底端具有底缘和退壳沟,所述弹头具有空腔,前端封闭,后端具有开口,所述弹头插入所述弹壳后,所述弹头的外壁与所述弹壳的内壁贴合。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弹壳底端的开口呈圆形,所述弹头后端的开口同样呈圆形,且所述两个圆形开口的直径相同,所述弹头插入所述弹壳后,所述两个圆形开口是同心圆。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弹壳底部具有一圈凹陷圆环,当所述玩具发射装置的气泵筒与所述弹壳连接时,所述弹壳底部非凹陷圆环柱插入所述气泵筒前端的凹陷圆环中,同时,所述气泵筒前端圆形开口的壁插入所述弹壳的凹陷圆环中,保证气泵筒与弹壳连接的密闭性。

本申请提供的玩具发射装置,向后拉动玩具发射装置的手握把,气泵筒前端侧边的抛壳钩拉动膛中弹壳高速后退到抛壳窗的位置,弹壳底部侧壁受到抛壳板的撞击,以拉壳钩为支点形成一个回转力矩,使弹壳以较高的速度飞离抛壳窗。完成抛壳的动作,同时释放件卡住活塞,压缩弹簧,因供弹管存储多枚子弹,向后拉动手握把时,弹顶将子弹推送到送弹杆上,向前推动手握把,完成子弹上膛,扣动扳机,释放活塞,活塞受弹簧推力向前运动压缩气泵筒中的空气,形成高速气流,推动子弹飞出枪管,再次向后拉动手握把,实现连续抛弹壳,本申请的玩具发射装置实现了打一发子弹,往后拉动手握把,抛出弹壳,再往前推动手握把,完成子弹上膛,扣动扳机,再打一发子弹等散弹枪的动作效果。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所作的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申请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图1是本申请一个实施例的玩具发射装置的整体外观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一个实施例中玩具发射装置拆除部分外壳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局部结构放大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一个实施例中玩具发射装置的局部刨面图;

图5是本申请一个实施例中玩具发射装置的弹簧导向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申请一个实施例中玩具发射装置的气泵筒与弹壳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申请一个实施例中玩具发射装置的气泵筒前端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申请一个实施例中玩具发射装置的抛壳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申请一个实施例中玩具发射装置的释放件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申请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相关发明,而非对该发明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有关发明相关的部分。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申请。

参考图1,该图是一实施例中玩具发射装置的整体外观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玩具发射装置包括枪管1、供弹管2、手握把3、抛壳窗4、安全锁一侧的按键51,其中,安全锁贯穿玩具发射装置左右两侧,在左右两侧分别具有一个按键。

继续参考图2,该图是玩具发射装置拆除部分外壳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2局部结构放大示意图。如图2、图3所示,枪管1内部具有弹簧导向件6、活塞7、气泵筒8、弹壳9、圆柱型凸起10、子弹导向件11。此外,玩具发射装置还具有送弹杆15、扳机16、释放件17、操纵杆18、扳机横销件19。另外,供弹管2的内部具有弹顶13,弹顶13通过弹簧12与供弹管2的前端相连,供弹管2前端封闭,供弹管2后端具有阻弹齿14,在供弹管2内部与阻弹齿14对立的侧壁具有另外一个阻弹齿。

继续参考图4,该图是玩具发射装置局部刨面图。弹簧导向件6的前端呈十字结构,如图5所示。弹簧套在弹簧导向件十字结构部分,如图4所示,编号20指示的是套在弹簧导向件6上的一圈弹簧的剖面图。另外,活塞7具有空腔结构,前端封闭,后端具有开口,后端外壁具有凸起71,弹簧导向件6及弹簧可通过活塞7后端的开口插入活塞7的空腔中。活塞7的外壁与气泵筒8的内壁贴合,活塞7可在气泵筒8中滑动。参考图6,该图是气泵筒8与弹壳9的结构示意图,气泵筒8外壁安装有防空溜定位板81,其中,防空溜定位板81上具有凹槽811,结合图3、图1所示,枪管内壁的圆柱型凸起10对防空溜定位板81上的凹槽811具有限位作用,圆柱型凸起10具有弹簧结构,受外力可缩回。另外,气泵筒8的前端与抛壳窗4相同的侧边具有拉壳钩82,拉壳钩82支持钩住弹壳9的退壳沟91。此外,气泵筒8外壁的下面具有凸起83。

结合上面各图可知,手握把3半包围式卡在供弹管1上,操纵杆18一端与手握把3固定,另外一端与气泵筒8下面的凸起83固定。操纵杆18位于枪管1与供弹管2之间,枪管1、供弹管2上分别具有滑道,向后拉或向前推手握把3时,手握把3在滑道上向后或向前滑动。

继续参考图3、图4,如图所示,玩具发射装置具有送弹杆15,其中送弹杆15通过支点151固定在枪身上,送弹杆15类似于跷跷板。送弹杆15的后端具有可滑动的滑轮152,送弹杆15前端的重量大于后端的重量,在不受外力的情况下,送弹杆15后端的滑轮152翘起。结合图2,向供弹管2装弹时,送弹杆15的前端受手的推力,被推升,子弹得以被推进供弹管2。在本实施例中,供弹管2设计的比较长,支持装载多枚子弹。供弹管2内壁具有两个阻弹齿,两个阻弹齿一前一后,且两个阻弹齿之间的距离小于子弹的距离,其中,14为后面阻弹齿的标记。阻弹齿具有弹簧和卡板结构,卡板通过一个轴固定在供弹管2凹陷内壁形成的腔中,弹簧位于卡板与供弹管2内壁之间,处于压缩的状态,卡板在弹簧弹力的作用下伸向供弹管2的空腔,受子弹外壁挤压时,卡板缩进供弹管2凹陷内壁形成的腔中,两个阻弹齿用于控制每次只有一个子弹被供弹管2中的弹顶13推送到送弹杆15上。

参考图2、图3、图4玩具发射装置的结构,如果向后拉动手握把3时,供弹管中的子弹在弹顶13的推力下,被推出送到送弹杆15上。同时,手握把3通过操纵杆18带动气泵筒8一起向后运动,气泵筒8向后运动时,推动活塞7及与活塞7连接的弹簧一起向后运动,活塞7向后运动时向下压释放件17,释放件17呈┓型,通过一个支点固定在枪身上。当活塞7继续向后运动时,释放件17的上端卡住活塞7后端外壁的凸起71,释放件17下端与扳机16接触,此时,套在弹簧导向件6外的弹簧处于压缩的状态。

继续参考图2、图3、图4、图6玩具发射装置的结构,向前推动手握把3,手握把3带动气泵筒8一起向前运动,气泵筒8下面的凸起83按压送弹杆15后端的滑轮152,送弹杆15前端翘起,将送弹杆15前端上的子弹送入枪管1中,继续向前推动手握把3,气泵筒8推动子弹向前,直到将子弹推入子弹导向件11中。枪管1中圆柱型凸起10具有弹簧结构,受外力可缩回。气泵筒8在将子弹推动到子弹导向件11时,气泵筒8前端挤压圆柱型凸起10,气泵筒8在手握把3带动下继续向前推进,圆柱型凸起10卡入气泵筒8防空溜定位板81的凹槽811中,用于固定气泵筒8。同时,气泵筒8侧边的拉壳钩82在推力的作用下钩住弹壳9的退壳沟91。完成子弹上膛的步骤,子弹上膛后,气泵筒8与弹壳9之间的连接结构如图6所示。

如图2所示,子弹导向件11与枪管1水平,子弹导向件11具有空腔结构,且两端具有开口,子弹上膛后,扣动扳机16之前,子弹停留在子弹导向件11中,保证子弹发射之前与枪管水平,消除发射子弹后,枪管1卡弹头的现象,同时减少了弹头与枪管1之间的摩擦。

本申请的玩具发射装置所用的子弹不同于现有技术中的球形子弹,子弹由弹壳和弹头组成,其中,如图6所示,弹壳中空,两端具有开口,底端具有底缘和退壳沟91。另外,弹头具有空腔,前端封闭,后端具有开口,弹头插入弹壳中,弹头的外壁与弹壳的内壁贴合。弹壳底端的开口呈圆形,弹头后端的开口同样呈圆形,且两个圆形开口的直径相同,弹头插入弹壳后,两个圆形开口是同心圆。另外,上述两个圆形开口与气泵筒前端的圆形开口是同心圆。参考图7,该图是气泵筒前端的部分结构示意图,为使弹壳与气泵筒之间的密封性更强,气泵筒前端圆形开口的直径小于气泵筒的直径,且气泵筒前端圆形开口的壁812与气泵筒的外壁813之间有一圈凹陷圆环814。而弹壳底部也具有一圈凹陷圆环,当气泵筒与弹壳连接时,弹壳底部非凹陷圆环体插入气泵筒的凹陷圆环814中,同时,气泵筒前端圆形开口的壁812插入弹壳底部的凹陷圆环中,保证了气泵筒与弹壳之间的密闭性。

继续参考图2、图3,子弹上膛后,扣动扳机16,扳机16向前推动释放件17的下端,促使释放件17绕着支点转动,释放件17的上端逆时针向下转动,不在卡住活塞7下端的凸起71,释放活塞7。活塞7受压缩弹簧的弹力作用,向前推进,压缩气泵筒8中的空气,形成高速气流,高速气流通过气泵筒8前端的开口流入子弹的空腔,高速气流推动弹头,使弹头飞出枪管,其中,弹头使用海绵泡沫加工而成,即使弹头射到人的身体上,也不会对人体造成伤害。

继续参考图1、图2、图3,扣动扳机16之后,向后拉动手握把3,手握把3通过操纵杆18带动气泵筒8向后运动,圆柱型凸起10受外力缩回。同时,气泵筒8前端侧边的拉壳钩82拉动弹壳9高速后退到抛壳窗4的位置,即图2所示的时刻。弹壳9底部侧壁受到抛壳板的撞击,以拉壳钩82为支点形成一个回转力矩,使弹壳9以较高的速度飞离抛壳窗4。其中,参考图8,该图是抛壳板20及抛壳板固定件201的结构示意图,抛壳板20被安装在抛壳板固定件201上,在抛壳板20与抛壳板固定件201之间安装有压缩弹簧。抛壳板固定件201上具有螺孔,螺丝钉穿过所述螺孔,将抛壳板固定件201固定在与抛壳窗相对的枪管1侧边内壁上。在上面抛出弹壳的同时,供弹管2中的弹顶13将下一发子弹推送到送弹杆15上。当再次向前推动手握把3时,则进入下一个子弹上膛的过程。

继续参考图9,该图是释放件的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释放件17具有侧边凸出平台171。结合图3可知,如果向后拉手握把3,但因向后拉的力气或距离不够,不足以使活塞7后端外壁的凸起71卡在释放件17上,即回膛不到位时,扳机横销件19卡住释放件17侧边凸出平台171,此时,用户扣动不了扳机16。保证只有在活塞7回膛到位的时候,才能扣动扳机16,释放活塞7,进而发射子弹,保证每次发射子弹的稳定性。

此外,如图4所示,发射装置还包括安全锁,其中,安全锁5位于扳机16的后方,贯穿发射装置左右两侧边,在左右两侧边分别具有一个按键,按下左边按键后,安全锁卡住扳机16,扳机16处于锁定状态,按下右边按键后,安全锁5向右运动,扳机16处于解锁状态。通过增加安全锁5,保证玩具发射装置使用的安全性。

注意的是,纵观本说明书,词语例如“向前”、“向后”、“向上”、“向下”、“前”和“后”、“底部的”和“两端的”,以及相似的术语,指的是在附图中以相对于其他部分或与设备的位置相关的方式被查看时的枪设备的部分或部件,就像当被使用者操作时,玩具发射装置被典型地把持和移动的那样,或者指的是基于图示说明的部件方向。

以上描述仅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以及对所运用技术原理的说明。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本申请中所涉及的发明范围,并不限于上述技术特征的特定组合而成的技术方案,同时也应涵盖在不脱离所述发明构思的情况下,由上述技术特征或其等同特征进行任意组合而形成的其它技术方案。例如上述特征与本申请中公开的(但不限于)具有类似功能的技术特征进行互相替换而形成的技术方案。


技术特征:

1.一种玩具发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射装置包括:枪管,供弹管,送弹杆,手握把,操纵杆,扳机,释放件,活塞、弹簧、弹簧导向件、气泵筒,具体的:

所述枪管的一侧边开有抛壳窗,在与所述抛壳窗相对的侧边内壁上设置抛壳板,所述枪管的尾端内置所述弹簧导向件,所述弹簧导向件的位置固定不变,所述弹簧套在所述弹簧导向件外面,且所述弹簧的一端与所述弹簧导向件尾端相连,另一端连接所述活塞,所述活塞具有空腔结构,且前端封闭、后端具有开口、后端外壁具有凸起,所述弹簧导向件及所述弹簧通过所述活塞后端的开口插入所述活塞的空腔,所述活塞与气泵筒的内壁贴合,并可在所述气泵筒中滑动,所述气泵筒前端开有圆孔,所述气泵筒前端与所述抛壳窗相同的侧边设置有拉壳钩,所述气泵筒侧壁上具有凸起,所述释放件呈┓型,通过一个支点固定在枪身上,所述释放件上端支持卡住所述活塞外壁上的凸起,下端与所述扳机相接;

及所述供弹管位于所述枪管的下方,所述供弹管内具有弹顶,所述弹顶推动所述供弹管中的子弹向后运动,所述操纵杆位于所述枪管和所述供弹管之间,且卡在所述枪管的滑道上,支持前后滑动,所述操纵杆连接所述手握把与所述气泵筒,所述送弹杆位于所述供弹管的后方,所述送弹杆具有一个支点,所述送弹杆的后端受所述气泵筒外壁上凸起按压后,前端翘起。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玩具发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气泵筒前端圆孔的直径小于气泵筒的直径,且所述气泵筒前端圆孔的壁与所述气泵筒的外壁之间有一圈凹陷圆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玩具发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气泵筒外壁上方安装防空溜定位板,其中,所述防空溜定位板上具有凹槽,所述枪管的内壁具有圆柱型凸起,所述圆柱型凸起对所述防空溜定位板上的凹槽具有限位作用,其中,所述圆柱型凸起具有弹簧结构,受外力可缩回。

4.根据权利要求1-3之一所述的玩具发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枪管内设置子弹导向件,其中,所述子弹导向件与所述枪管水平,所述子弹导向件具有空腔结构,且两端具有开口,子弹上膛后,扣动所述扳机之前,所述子弹停留在所述子弹导向件中。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玩具发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送弹杆具有一个支点,所述送弹杆的后端具有一个可滑动的滑轮,所述送弹杆前端的重量大于后端的重量,不受外力时,所述送弹杆后端的滑轮翘起,当向前推动所述手握把,所述手握把通过所述操纵杆带动所述气泵筒一起向前运动,所述气泵筒外壁下面的凸起向下按压所述送弹杆后端的滑轮,所述送弹杆的前端翘起。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玩具发射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送弹杆之前,所述供弹管尾端内壁的两个侧边上分别安装一个阻弹齿,其中,两个阻弹齿的位置非对称,其中,一个阻弹齿在前,另一个阻弹齿在后,该阻弹齿具有弹簧和卡板结构,卡板通过一个轴固定在所述供弹管凹陷内壁形成的腔中,弹簧位于卡板与述供供弹管内壁之间,处于压缩的状态。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玩具发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射装置还包括扳机横销件,其中,所述释放件具有侧边凸出平台,当所述玩具发射装置回膛不到位时,所述扳机横销件卡住所述释放件的侧边凸出平台,此时,用户扣动不了扳机。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玩具发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射装置还包括安全锁,其中,所述安全锁位于所述扳机的后方,贯穿所述发射装置左右两侧边,在左右两侧边分别具有一个按键,按下左边按键后,所述安全锁卡住所述扳机,所述扳机处于锁定状态,按下右边按键后,所述安全锁向右运动,所述扳机处于解锁状态。

9.一种子弹,其特征在于,所述子弹包括:弹壳和弹头,所述弹壳中空,两端具有开口,所述弹壳底端具有底缘和退壳沟,所述弹头具有空腔,前端封闭,后端具有开口,所述弹头插入所述弹壳后,所述弹头的外壁与所述弹壳的内壁贴合。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子弹,其特征在于,所述弹壳底端的开口呈圆形,所述弹头后端的开口同样呈圆形,且所述两个圆形开口的直径相同,所述弹头插入所述弹壳后,所述两个圆形开口是同心圆。

11.根据权利要求9或10所述的子弹,其特征在于,所述弹壳底部具有一圈凹陷圆环,当所述玩具发射装置的气泵筒与所述弹壳连接时,所述弹壳底部非凹陷圆环柱插入所述气泵筒前端的凹陷圆环中,同时,所述气泵筒前端圆形开口的壁插入所述弹壳的凹陷圆环中,保证气泵筒与弹壳连接的密闭性。

技术总结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玩具发射装置,所述装置包括:一侧开抛壳窗,相对侧内置抛壳板的枪管,枪管尾端内置弹簧、弹簧导向件,活塞具有空腔,前端封闭,后端开口、后端外壁具有凸起,活塞与气泵筒的内壁贴合,并可在其中滑动,气泵筒侧边设置拉壳钩,侧壁上具有凸起,释放件下与扳机相接,上可卡住活塞外壁上的凸起;供弹管内置弹顶,操纵杆位于枪管和供弹管之间,连接手握把与气泵筒,送弹杆位于供弹管后方,具有一个支点,后端受气泵筒外壁凸起按压后,前端翘起供弹。向前推动手握把,子弹上膛,扣动扳机,射出子弹,向后拉手握把,抛壳钩拉动弹壳后退至抛壳窗的位置,弹壳受抛壳板撞击,以拉壳钩为支点形成回转力矩,使弹壳飞离抛壳窗,实现抛壳。

技术研发人员:张洋;张虎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张洋;张虎
技术研发日:2020.03.24
技术公布日:2020.06.05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 https://bbs.8miu.com/read-50952.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