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属于光面爆破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岩巷深孔多重楔直掏槽聚能光面爆破方法。
背景技术:
近年我国煤炭行业每年岩巷掘进工程量达3000km以上,岩巷掘进一般占到矿井总掘进量的30%,是煤矿建设和开拓延伸的咽喉工程,为实现矿山稳产高产、缩短矿山基建周期,急需加快岩巷掘进速度。其中软~中硬类岩巷快速掘进已经通过综掘机解决,平均月进尺达300m以上。硬岩巷道掘进则主要依靠钻爆法掘进,已通过凿岩台车、挖掘式装载机、岩巷用钻装机组等新研发设备,基本解决了打眼、出矸的主要工序,但是爆破工艺一直是制约单进水平的瓶颈,主要表现为:(1)掏槽腔体小,一般槽腔口宽0.8m~1.2m,槽腔底部宽0.2~0.4m,一般采用单楔形、双楔形、楔直混合掏槽方法,实际掏槽爆破后槽腔深度在2.5m以下(属于中深孔爆破),实际炮眼利用70%~80%(钻孔3m,实际利用孔深2.2m),导致循环进尺一般在2~2.5m,月单进水平一般在60m~70m;(2)采用32mm大直径药卷、周边间距控制在300mm~400mm,造成药量密度大,遇到软弱破碎、节理发育时,超欠挖严重,巷道成型差,周边二次整修工程量大、费时长,喷射混凝土量大、成本高,且不利于围岩稳定,巷道支护效能低,掘进速度提高难;(3)遇岩石坚硬时,一般通过增加炮眼数量和多装炸药解决,造成全断面凿眼数量多,凿眼时间长,装药量大,爆破振动大,抛掷距离远,扒装机需后撤40m以外,爆破后大块矸石多,需二次破碎矸石,严重制约掘进速度。
在岩巷掏槽方法方面,近年来采用多楔形掏槽,其中(1)多楔形掏槽采用两级楔形或三级楔形复式掏槽,通过利用斜眼掏槽抛出岩石和掏槽眼个数较少的优点,采用一次 二次 三次均为楔形的逐级渐进增加掏槽深度,但是在煤矿巷道中巷道断面一般为4~5.7m,巷道宽度有限,在掏槽腔口同时满足0.8~1.2m、孔深满足2.4~3.0m的设计要求时,钻孔采用的凿岩台车受钻臂长度(3.5m~4.7m)较长的限制,造成主掏槽楔形角度一般为78~84°,超出斜眼合理掏槽角度60~75°,造成底部夹制作用增加,底部出现较厚鼓肚现象,炮眼利用率降至80%,实际掏槽深度只有2.2~2.4m,难以达到3m以上深孔掏槽。(2)直楔混合掏槽采用一次楔形 二次楔直混合加强掏槽、一次楔直混合加强型掏槽,一般一次槽腔宽度0.8~1.5m,槽腔较小造成二次槽腔自由面较小,直眼在深部夹制作用下利用率较低,实际深度只有2.4~2.6m,同时爆落矸石大块率高,过度破碎块率也较高。在周边光面爆破方面,常规方法采用直径32mm大直径不耦合光爆,间距300~400mm,由于药卷直径大,间距小,造成爆破能量密度大,当遇到软弱、节理岩石时,通常造成超挖、欠挖现象;近年则利用市场标准规格:管壁厚2.0mm、内径36mm,外径40mm的pvc管、abs管、ppr热塑管等,然后在管壁上加工割缝和密集钻孔形成沿管两侧180°角双向聚能管,可使炸药能量沿管壁两侧切割孔缝产生强烈定向切割作用,弱化炮孔其它方向爆破作用,光爆成功率较高,但由于该装置采取在孔底装500mm聚能管1~2卷32mm~35mm大直径药卷的集中装药方式(炸药长300~600mm),如遇节理或软弱岩体阻断仅能使孔底内1.0m范围发生切割作用,实际有效光面深度仅占孔长的1/3,光面成形效果较差,且由于孔底集中式大直径高密度装药会造成大量超欠挖。采用内径27mm、外径32mm的小直径d型管等,降低了周边炸药能量密度,周边眼间距增大到600~800mm,减少了周边眼钻孔数,一定程度上节约了钻孔凿岩时间,但是对于凿岩台车来讲,实际节省时间很有限(凿岩台车钻进3m深孔仅需2分钟时间,钻孔效率很高,基本解决了钻孔速度问题,周边钻孔数量减少10个,仅节省20分钟时间,节约时间有限);与此同时由于能量全部集中到两侧定向切割上,造成沿巷道径向无切割作用导致周边眼爆破产生较多的大块矸石,对装岩和运岩较为不利。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岩巷深孔多重楔直掏槽聚能光面爆破方法,以解决上述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岩巷深孔多重楔直掏槽聚能光面爆破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采用深孔多重楔直掏槽技术形成开口腔,开口腔宽度3.2~3.4m,高度1.2~2.0m;槽腔底部宽0.9m~1.5m,高度0.9m~1.2m,为前端大后端小、宽度大高度小的扁长方大楔形槽腔;槽腔深度3米;
步骤2,在步骤1爆破形成的槽腔自由面和3米深度基础上,引爆掏槽眼与周边眼之间根据最小抵抗线原理布置辅助眼、崩落眼和底眼,爆破后形成自由面和3米深度;
步骤3,在步骤2爆破形成的新自由面和3米深度基础上,周边眼采用t型聚能光面爆破技术,实现岩石巷道周边光面爆破及成型形状。
进一步的,步骤1中,掏槽眼分为第一掏槽眼、第二掏槽眼和第三掏槽眼;第一掏槽眼采用ⅰ段0ms雷管进行一次大楔直掏槽,掏槽中大楔形形成1.6~2.2m大槽腔开口,直眼采用六向聚能切缝管切缝爆破将开口腔部位岩石沿六个方向切缝成块;
第二掏槽眼采用ⅱ段25ms雷管进行二次大楔直掏槽,二次大楔形与二次空孔直眼进一步将槽腔扩大至2.4~2.6m;
第三掏槽眼采用ⅲ段50ms雷管爆破进行三次大楔直掏槽,三次直眼底部装药将一次和二次破碎岩石进一步抛掷出槽腔,提供自由面,同时中心直眼位于楔形中央底部位置爆破,将一次和二次楔形在底部形成的鼓肚残孔清除干净,加深槽腔底部至孔深3m位置,三次楔形同时将槽腔沿断面方向进一步扩大至3.2~3.4m。
进一步的,第一掏槽眼中楔形眼孔深2.0~2.4m,斜眼孔与掌子面夹角为60~75°,间距300mm~500mm;直眼孔深1.5~1.8m,采用90°直眼,间距500mm~900mm;
第二掏槽眼孔深3.2m,斜眼孔与掌子面夹角为75~85°,间距300mm~500mm;
第三掏槽眼中楔形眼孔深3.2m,斜眼孔与掌子面夹角为75~85°,间距300mm~500mm;中心直眼孔深3.2m,采用90°直眼,间距500mm~900mm。
进一步的,步骤3中,t型聚能管沿着掏槽眼区域周向布置;装药方式为间隔装药,具体的:
采用全长装药和底部装药孔间隔装药,其中前孔采用2m长,外径32mm,内径27mm的t型聚能管,全长装药,不耦合系数1.31,封孔1.0m;后孔底部集中装药,采用0.7m长,外径32mm,内径27mm的t型聚能管,不耦合系数1.31,装药0.4m,封孔0.3m,空孔2m。
进一步的,步骤3中,周边t型聚能管的安装具体为:
1)将气动胶枪与风包连接,风包用风来自掘进工作面压风,调节风包压力调整到0.2mpa;
2)将t型聚能管并排放置在工作平台;
3)去掉药卷外包装并放入气动胶枪然后拧紧胶枪后盖;给注药枪加压,同时手握胶枪沿聚能管从左向右匀速移动移动,炸药均匀注入聚能管中;
4)滑入t型聚能管上盖,用孔底连接件将加强药与t型聚能管连接在一起,连接时保证加强药卷炸药与聚能管炸药均匀接触,然后用胶带缠绕牢固;
5)每个t型聚能管装置安装两个圆台装间隔块,间隔块的作用是固定聚能管装置的位置,保证聚能管装置装入炮眼后聚能槽与巷道轮廓面平行;
6)将起爆雷管插入加强药卷内,并确保雷管脚线短接;
进一步的,t型聚能管聚能要求:要求单项v型槽朝着巷道中心方向,双向v型槽与周边切线平行,每个t型聚能管等间距设置两个圆台型间隔块。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有以下技术效果:
本发明提供一种岩石巷道深孔光面爆破方法,该方法采用多重楔直深孔掏槽技术,实现掏槽深度3.0m以上、单循环进尺高、降低大块矸石率、缩短矸石抛掷距离远的效果;采用周边t型聚能光面爆破技术实现岩石巷道周边小直径全长切缝、装药密度小、超欠挖少、巷道成型好、支护效果好的高质量光面爆破效果。
其中,多重楔直深孔掏槽技术:提供一种开口腔宽度3.2~3.4m,高度1.2~2.0m;槽腔底部宽0.9m~1.5m,高度0.9m~1.2m,为前端大后端小、宽度大高度小的扁长方大楔形槽腔;槽腔深度3米的深孔槽腔,掏槽抛出大块矸石率占比小,矸石抛掷距离缩小至25~30m,扒装机后撤距离缩小至30m,整体实现岩巷掘进单循环进尺2.8~3.0m,月单进进尺150m~180m,较现有钻爆方法(月单进60~70m水平)单进速度提高2.5~3倍。
周边t型聚能光面爆破技术:提供一种t型聚能爆破装置及周边眼全长和孔底集中装药间隔布置方案,其中t型聚能爆破装置提供一种药卷直径27mm的小直径、低炸药密度、全长连续装药结构、t型聚能预裂切缝的效果,沿周边切向两侧双向全孔深切缝形成光面,沿径向切缝碎石,降低矸石块度;周边眼全长和孔底集中装药隔布置方法提供一种产生切向导向和周边减震效果的光面爆破作用,避免了遇节理、软弱围岩发生的超欠挖作用,降低初喷混凝土喷层厚度,减小周边二次修边工程量,提高支护围岩效果。
在此两项关键技术解决基础上,设置全断面爆破工艺和参数,达到预期的爆破深度3.0m的深孔光面爆破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主体设计图;
图2为本发明俯视图;
图3为本发明局部图;
图4为本发明局部俯视图;
图5为本发明六向聚能管截面图;
图6为本发明六向聚能管立体图;
图7为本发明t型聚能管截面图;
图8为本发明t型聚能管立体图;
图9为本发明t型聚能管安装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t型聚能管与圆台间隔块结构图;
图11为本发明圆台间隔块结构图。
101.一次直眼,102.一次楔形斜眼,103.二次楔形斜眼,104.三次楔形斜眼,105.三次直眼,106.辅助眼,107.崩落眼,108.底眼,109.周边t型聚能底部装药眼,110.周边t型聚能全长装药眼,111.凿岩台车左臂钻杆,112.凿岩台车右臂钻杆,113.六向聚能管,114.聚能切缝,115.t型聚能管,116.周边切向v型聚能槽,117.周边径向v型聚能槽,118.t型聚能药包,119.水炮泥,120.黄泥,121.空孔,122.圆台间隔块,123.t聚能凹槽。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请参阅图1至图11,一种岩巷深孔多重楔直掏槽聚能光面爆破方法,第一步首先采用深孔多重楔直掏槽爆破技术首先先形成开口腔宽度3.2~3.4m,高度1.2~2.0m;槽腔底部宽0.9m~1.5m,高度0.9m~1.2m,为前端大后端小、宽度大高度小的扁长方大楔形槽腔,这种槽腔有利于上部半圆拱和底板部分岩石崩落,可实现掏槽深度3.0m以上、单循环进尺高、降低大块矸石率、缩短矸石抛掷距离远的效果,并能够为第二步辅助眼、崩落眼、底眼的爆破提供自由面,保证了辅助眼、崩落眼、底眼能够爆破充分并也达到3米深。第二步,引爆掏槽眼与周边眼之间根据最小抵抗线原理布置响应的辅助眼、崩落眼、底眼,爆破后为第三步的周边眼爆破提供自由面和3米深度。第三步,在第二步爆破形成的自由面和3米深度基础上,周边眼采用t型聚能光面爆破技术,实现岩石巷道周边小直径全长切缝、装药密度小、超欠挖少、巷道成型好、深度3米,支护效果好的高质量光面爆破效果。
具体技术分述如下:
(1)深孔多重楔直掏槽技术
掏槽方法:见图3和图4所示,其中掏槽眼(眼位号1~14)采用ⅰ段0ms雷管进行一次大楔直掏槽(即1~10构成一次大楔形,11~14构成一次直眼聚能切缝爆破),一次掏槽中一次大楔形形成1.6~2.2m大槽腔开口,一次直眼聚能切缝爆破将开口腔部位岩石沿六个方向(图5)切缝成块,采用六向聚能切缝管(图6)具有切缝顶板、切缝长度大,降低矸石块度范围大的能力,一次掏槽为二次掏槽提供大槽开口腔自由面;
掏槽眼(眼位号15~22)采用ⅱ段25ms雷管进行二次大楔直掏槽(即15~22构成二次大楔形,与29~31直眼空孔部分构成二次大楔直掏槽),二次大楔形与二次空孔直眼进一步将槽腔扩大,二次直眼空孔部分具有为二次大楔形斜眼沿巷道轴向深部提供自由面的功能;
掏槽眼(眼位号23~28、29~31)采用ⅲ段50ms(眼位号23~28构成三次大楔形,29~31直眼底部装药部分构成三次大楔直掏槽)爆破,三次直眼底部装药可将一次和二次破碎岩石进一步抛掷出槽腔,起到清空槽腔为辅助、崩落眼、底眼爆破提供自由面,同时将直眼至于楔形中央底部位置可充分将一次和二次楔形在底部形成的鼓肚残孔清除干净,加深槽腔底部至孔深3m位置,三次楔形同时将槽腔沿断面方向进一步扩大。
通过三重楔直分次爆破、逐级加深、逐级扩大槽腔,形成开口腔宽度3.2~3.4m,高度1.2~2.0m;槽腔底部宽0.9m~1.5m,高度0.9m~1.2m,为前端大后端小、宽度大高度小的扁长方大楔形槽腔;槽腔深度3米;这种槽腔有利于上部半圆拱和底板部分岩石崩落。
掏槽眼布置:见图2和图3所示,掏槽眼(眼位号1~10),孔深2.0~2.4m,斜眼孔与掌子面夹角为55~75°,间距300mm~500mm;掏槽眼(眼位号11~14)掏槽眼,孔深1.5~1.8m,采用90°直眼,间距500mm~900mm;掏槽眼(眼位号15~22),孔深3.2m,斜眼孔与掌子面夹角为75~85°,间距300mm~500mm;掏槽眼(眼位号23~28)孔深3.2m,斜眼孔与掌子面夹角为75~85°,间距300mm~500mm;掏槽眼(眼位号29~31)采用90°直眼,间距500mm~900mm。
(2)t型聚能光面爆破技术
周边t型聚能光面爆破眼(59~86)均采用t型聚能管(图7)爆破,t型聚能管产生三向切缝(图8),其中沿巷道周边切向双向聚能切缝形成周边光面,沿巷道中心的径向单项聚能切缝,对周边矸石切缝,降低周边矸石块度。
间隔装药:见图9,采用全长装药和底部装药孔间隔装药,其中前孔采用2m长,外径32mm,内径27mm的小直径t型聚能管,不耦合系数1.31,封孔1.0m;后孔底部集中装药,采用0.7m长,外径32mm,内径27mm的t型聚能管,不耦合系数1.31,装药0.4m,封孔0.3m,空孔2m;空孔部分具有导向,保证切缝连线,并且空孔具有卸压释能减震作用,保护围岩振动破坏造成超挖。
装药结构:底部加强炮头,中间聚能管,水袋,黄泥。
周边t型聚能管安装技术:
①将气动胶枪与风包连接,风包用风来自掘进工作面压风,调节风包压力调整到0.2mpa。
②将t型聚能管并排放置在工作平台。
③去掉药卷外包装并放入气动胶枪(每次放两卷炸药)然后拧紧胶枪后盖;给注药枪加压,同时手握胶枪沿聚能管从左向右匀速移动移动,炸药均匀注入聚能管中。
④滑入t型聚能管上盖,用孔底连接件将加强药与t型聚能管连接在一起,连接时保证加强药卷炸药与聚能管炸药均匀接触,然后用胶带缠绕牢固;
⑤每个t型聚能管装置安装两个圆台装间隔块,间隔块的作用是固定聚能管装置的位置,保证聚能管装置装入炮眼后聚能槽与巷道轮廓面平行;
⑥将起爆雷管插入加强药卷内,并确保雷管脚线短接(按做炮头的方法操作)。
整个注药过程操作简便快捷,一个循环光爆炮眼所需20个聚能管装置,可在30-45分钟内组装完。
⑦t型聚能管聚能要求:要求单项v型槽朝着巷道中心方向,双向v型槽与周边切线平行,每个t型聚能管等间距(图10)设置两个圆台型间隔块(见图11)。
实施例:
研究在皖北煤电祁东矿ii三采区轨道上山,巷道设计长度1027m,巷道起止标高–577.9~–800.0m。轨道上上采用直墙半圆拱形状,锚网索喷支护,毛断面宽5140mm,毛断面高4020mm,净断面宽5000mm,净断面高3950mm,毛断面面积16.94m2,净断面面积15.67m2。围岩为白砂岩,节理、层理发育,局部地段完整,硬度系数f=10~13,属于坚硬砂岩层。
原施工方案采用钻爆法,具体做法是ii三采区轨道上山全断面一次打爆破眼分组爆破,分组爆破采用分两组装药,每组一次起爆,即第一次装药爆破底板向上1.2m范围,第二次装药爆破底板上1.2m至巷顶范围。全断面打眼126个眼,其中第一次爆破眼76个,第二次爆破眼50个。爆破后单循环进尺2.5~2.6m,巷道成型很差,周边因为围岩节理和层理发育,造成凹凸交错的严重超欠挖现象,使得巷道支护时必须采取初喷,初喷量因为超挖现象单米造价增加260元,欠挖部分则需要大量人工二次扩修断面,否则难以保证断面尺寸,难以扩修部分则需人工补炮眼三次爆破成型,给巷道掘进造成极大困难。另外,每次爆破后矸石抛掷距离达45m,造成钻装机需要后移50m外,增加了设备挪移时间,降低了钻进效率,影响掘进速度。抛出矸石块度较大,单块体积1.0*1.2*1.2m块体占比20%~35%,而井下运输要求矸石块度大小不能超过40cm,否则难以从溜矸眼通过,所以需要花大量人力和时间将大块矸石采用风镐破碎成小块,增加了施工成本和人力投入。施工采取三八制,整体单循环进尺2.2~2.5m,两天三循环,每天平均进尺3.3m~3.5m,月进尺维持在70m~90m,掘进速度慢,造成采区接替紧张,生产无法按期开展。
新方案采取了本专利的岩巷深孔多重楔直掏槽聚能光面爆破方法,采用三次楔直复式掏槽技术和t型聚能光面爆破技术,并在此两项技术基础上,设计了钻爆参数和施工工艺,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1)钻爆参数设计
适应性:钻孔采用目前煤矿用钻孔最深的凿岩台车,该凿岩台车具臂长4.7m,钻杆长3.5m,最大有效钻孔深3.2m,钻孔直径42mm~43mm,根据臂长、钻杆倾斜角、断面之间的匹配关系,适宜岩巷断面宽度x长5.2~7.0m。
炮眼布置:该爆破方法炮眼(如图1所示),由掏槽眼(眼位号1~28)、辅助眼(眼位号36~49)、崩落眼(眼位号32~35)、底眼(50~58,87~97)、周边t型聚能光面爆破眼(59~86)组成。其中掏槽眼(眼位号1~14)采用ⅰ段0ms雷管进行一次掏槽;掏槽眼(眼位号15~22)采用ⅱ段25ms雷管进行二次掏槽;掏槽眼(眼位号23~28、29~31)采用ⅲ段50ms进行三次掏槽;辅助眼(眼位号36~49)、崩落眼(眼位号32~35)、底眼(50~58,87~97)均采用ⅳ段75ms爆破;周边t型聚能光面爆破眼(59~86)采用ⅴ段100ms雷管,每分段中的每个眼位采用引线并联连接,然后将各分段串联,一次起爆。
炮眼结构:见图2,中掏槽眼(眼位号1~10)采用药卷32mm*300mm矿用二级水胶炸药,不耦合系数1.31,装药长度占孔长70%~75%,封孔长度不小于30%;中掏槽眼(眼位号11~14)采用六向聚能药卷,外径37mm,长度900mm,不耦合系数1.31,封孔长度500mm;掏槽眼(眼位号15~22)采用药卷32mm*300mm矿用二级水胶炸药,不耦合系数1.31,装药长度占孔长70%~75%,封孔长度不小于30%;掏槽眼(眼位号23~28)采用药卷32mm*300mm矿用二级水胶炸药,不耦合系数1.31,装药长度占孔长70%~75%,封孔长度不小于30%;掏槽眼(眼位号29~31)采用药卷32mm*300mm矿用二级水胶炸药,不耦合系数1.31,装药0.4~0.8m,封孔长度不小于300mm;辅助眼(眼位号36~49)、崩落眼(眼位号32~35)、底眼(50~58,87~97)均采用药卷32mm*300mm矿用二级水胶炸药,不耦合系数1.31,装药长度占孔长70%~75%,封孔长度不小于30%;周边t型聚能光面爆破眼(59~86)采用间隔装药,前孔采用2m长t型聚能管,全长装药,封孔1m,紧邻后孔采用0.7m长t型聚能管,孔底集中装药,封孔0.3m。
(2)钻爆工艺
1)、施工工艺流程:打前进炮眼→全断面装药→连线→爆破→铺网、背前探梁→打锚桩眼、挂滑子→扒迎头→打顶锚杆→出碴/扒碴→打帮锚杆→打前进炮眼。
2)、打眼施工工艺:根据炮眼布置图先采用红漆进行人工定眼位→先点出周边眼→找出巷道中心点,按照设计尺寸要求标出掏槽眼→开动双臂钻车采用两臂同时进行掏槽眼钻眼,钻眼时钻臂采用平行定角、迈步上移、先下后上的方式打掏槽眼→然后打辅助眼→打周边眼→打底眼。
3)、装药的施工工艺:验孔,在装药前用炮棍插入炮眼内,检查炮眼的深度、角度和炮眼内的情况;清孔,待装药的炮眼,必须用压风管吹净炮眼内的煤、岩和水,以防止煤、岩粉堵塞炮眼,使药卷不能密接或装不到眼底;装药,装药时要按照爆破说明书中的装药量和雷管的起爆顺序按段数进行装药;封孔,采用水沙袋 粘土炮泥封孔,封孔效果好,操作简单,快速方便。
4)t型聚能管药包安装工艺:制作t型聚能管药包,按照t型聚能管→水炮泥→黄泥的顺序填塞,并采用ⅴ段雷管和脚线并联连接。
5)联线施工工艺:掏槽眼→辅助眼→周边眼→底眼,采用分段并联,整体串联的方式;
6)、装药方式:反向装药。
(3)应用效果
试验结果显示:单次掏槽深度维持在2.8~3.0m,且一次爆破成型,光面率占比80%~95%,超欠挖现象大幅度减小,取消了因超欠挖需要的初喷,降低了混凝土喷射量,减小了工人喷射混凝土的不良作业环境影响,爆破后无明显大块矸石,符合井下运输要求,抛掷矸石距离最远35m,平均25~30m,大大减小了钻状设备后移距离,节省了大量的设备挪移时间和工程量。在四六班制小班循环的施工组织管理,大大提高掘进效率,单循环进尺2.8~3.0m,两天三循环,每天平均进尺4.2m~4.5m,月进尺维持在125m~145m,月进尺较原来提高38%~207%,单米巷道进尺降低成本1146元。
1.一种岩巷深孔多重楔直掏槽聚能光面爆破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采用深孔多重楔直掏槽技术形成开口腔,开口腔宽度3.2~3.4m,高度1.2~2.0m;槽腔底部宽0.9m~1.5m,高度0.9m~1.2m,为前端大后端小、宽度大高度小的扁长方大楔形槽腔;槽腔深度3米;
步骤2,在步骤1爆破形成的槽腔自由面和3米深度基础上,引爆掏槽眼与周边眼之间根据最小抵抗线原理布置辅助眼、崩落眼和底眼,爆破后形成自由面和3米深度;
步骤3,在步骤2爆破形成的新自由面和3米深度基础上,周边眼采用t型聚能光面爆破技术,实现岩石巷道周边光面爆破及成型形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岩巷深孔多重楔直掏槽聚能光面爆破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掏槽眼分为第一掏槽眼、第二掏槽眼和第三掏槽眼;第一掏槽眼采用ⅰ段0ms雷管进行一次大楔直掏槽,掏槽中大楔形形成1.6~2.2m大槽腔开口,直眼采用六向聚能切缝管切缝爆破将开口腔部位岩石沿六个方向切缝成块;
第二掏槽眼采用ⅱ段25ms雷管进行二次大楔直掏槽,二次大楔形与二次空孔直眼进一步将槽腔开口扩大至2.4~2.6m;
第三掏槽眼采用ⅲ段50ms雷管爆破,三次直眼底部装药将一次和二次破碎岩石进一步抛掷出槽腔,提供自由面,同时中心直眼位于楔形中央底部位置爆破,将一次和二次楔形在底部形成的鼓肚残孔清除干净,加深槽腔底部至孔深3m位置,三次楔形同时将槽腔开口沿断面方向进一步扩大至3.2~3.4m。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岩巷深孔多重楔直掏槽聚能光面爆破方法,其特征在于,第一掏槽眼中楔形眼孔深2.0~2.4m,斜眼孔与掌子面夹角为60~75°,间距300mm~500mm;直眼孔深1.5~1.8m,采用90°直眼,间距500mm~900mm;
第二掏槽眼孔深3.2m,斜眼孔与掌子面夹角为75~85°,间距300mm~500mm;
第三掏槽眼中楔形眼孔深3.2m,斜眼孔与掌子面夹角为75~85°,间距300mm~500mm;中心直眼孔深3.2m,采用90°直眼,间距500mm~900m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岩巷深孔多重楔直掏槽聚能光面爆破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中,t型聚能管沿着掏槽眼区域周向布置;装药方式为间隔装药,具体的:
采用全长装药和底部装药孔间隔装药,其中前孔采用2m长,外径32mm,内径27mm的t型聚能管,全长装药,不耦合系数1.31,封孔1.0m;后孔底部集中装药,采用0.7m长,外径32mm,内径27mm的t型聚能管,不耦合系数1.31,装药0.4m,封孔0.3m,空孔2m。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岩巷深孔多重楔直掏槽聚能光面爆破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中,周边t型聚能管的安装具体为:
1)将气动胶枪与风包连接,风包用风来自掘进工作面压风,调节风包压力调整到0.2mpa;
2)将t型聚能管并排放置在工作平台;
3)去掉药卷外包装并放入气动胶枪然后拧紧胶枪后盖;给注药枪加压,同时手握胶枪沿聚能管从左向右匀速移动移动,炸药均匀注入聚能管中;
4)滑入t型聚能管上盖,用孔底连接件将加强药与t型聚能管连接在一起,连接时保证加强药卷炸药与聚能管炸药均匀接触,然后用胶带缠绕牢固;
5)每个t型聚能管装置安装两个圆台装间隔块,间隔块的作用是固定聚能管装置的位置,保证聚能管装置装入炮眼后聚能槽与巷道轮廓面平行;
6)将起爆雷管插入加强药卷内,并确保雷管脚线短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岩巷深孔多重楔直掏槽聚能光面爆破方法,其特征在于,t型聚能管聚能要求:要求单项v型槽朝着巷道中心方向,双向v型槽与周边切线平行,每个t型聚能管等间距设置两个圆台型间隔块。
技术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