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生产信息的管理方法与流程

专利2022-06-29  52


本发明涉及生产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产品生产信息的管理方法。



背景技术:

在生产产品的过程中,企业需要对产品的各零部件分别进行检测、并记录厂商批次以及出厂信息,以支持产品批量召回与追责。目前记录的方式主要人工方式进行检测以及记录,故生产效率低,在生产过程中容易会出现记录错误或少记录,费时费力,不能满足大批量生产的需要对于装配过程繁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发明提出一种产品生产信息的管理方法,能够对产品及其零部件的生产记录进行追溯。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实施例的产品生产信息的管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当各零部件分别完成并通过相应的检测工序后,分别给各零部件生成相应的条码以及条码对应的第一信息表,将各零部件对应的出厂信息以及检测信息记录到对应的第一信息表里;将条码分别进行打印并分别粘贴于对应的零部件上;组装时,扫描组装单个产品所需的所有零部件对应的条码,生成相应的序列号以及序列号对应的第二信息表,将产品上的所有条码分别对应的第一信息表进行汇总并记录到对应的所述第二信息表里,同时将组装成的产品的组装信息记录到对应的第二信息表里;完成组装后,将序列号进行打印并粘贴于对应的产品上。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产品生产信息的管理方法,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通过生成条码和序列号,可以避免在检测工序中出现漏检测的情况或避免有问题的零部件也进行组装,不仅提高了生产效率,还提高了生产质量;通过扫描序列号或条码,工作人员即可对产品所有零部件或对应零部件的出厂信息和检测信息进行查阅或核实;当出现问题时,利用条码和序列号则可以追溯到是哪一工序出现了问题,可针对性对出现问题的对应工序进行排查,及时排除相应的问题。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还包括以下步骤:当其中一个零部件需要维修时,当其中一个零部件需要维修时,将维修信息记录到条码对应的第一信息表里;重新组装时,扫描维修后零部件的条码,将对应的维修信息同时记录到对应序列号的第二信息表里。通过记录维修信息,可确保产品再次返修时或检修时,可核查到相应的维修信息,从而可对产品的出厂信息、维修信息进行准确地追溯。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还包括以下步骤:当产品其中一个零部件需要维修时,在维修完时生成相应的维修信息,并将维修信息记录到需要维修的零部件所对应的第一信息表里;重新组装时,扫描维修后零部件的所述条码,将对应的第一信息表同时记录到产品对应序列号的第二信息表里。生成新的维修信息,可方便对替换后的零部件的信息进行追溯。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维修信息包括维修时间、维修人员以及维修结果。若是维修工序出现问题时,通过维修信息则可追溯到相应的问题源点。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还包括以下步骤:当产品其中一个零部件需要替换时,给替换后的零部件生成新的条码以及条码对应的第一信息表;生成替换信息,并将替换信息、替换后零部件对应的出厂信息以及检测信息同时记录在新条码对应的第一信息表里;重新组装时,扫描替换后零部件的条码,将条码对应的第一信息表同时在第二信息表上进行记录。对需要替换的零部件记录所需的替换信息、新的出厂信息以及检测信息,可方便对替换后的零部件相关信息进行追溯。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替换信息包括替换时间以及替换人员。若是替换工序出现问题时,通过替换信息则可追溯到相应的问题源点。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出厂信息包括名称、厂家资料、出厂批次、出厂时间以及规格型号。若是生产工序出现问题时,通过出厂信息则可追溯到相应的问题源点。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检测信息包括检测时间、检测工位、检测负责人员、检测结果。若是检测工序出现问题时,通过检测信息则可追溯到相应的问题源点。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组装信息包括组装时间、组装工位、组装负责人员。若是组装工序出现问题时,通过组装信息则可追溯到相应的问题源点。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在组装时,将单个产品上的所有条码分别对应的第一信息表进行汇总并记录到对应的第二信息表里时,判断第二信息表的基础信息是否齐全,若有缺失,则该产品的序列号以及对应的第二信息表不生成。对产品各零部件的出厂信息和检测信息先进行排查,可避免不合格的零部件被组装到产品上或出现零部件缺失的情况,影响产品的质量。

本发明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发明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发明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的产品生产信息的管理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部分将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本发明之较佳实施例在附图中示出,附图的作用在于用图形补充说明书文字部分的描述,使人能够直观地、形象地理解本发明的每个技术特征和整体技术方案,但其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保护范围的限制。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涉及到方位描述,例如上、下、前、后、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若干的含义是一个或者多个,多个的含义是两个以上,大于、小于、超过等理解为不包括本数,以上、以下、以内等理解为包括本数。如果有描述到第一、第二只是用于区分技术特征为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先后关系。

本发明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设置、安装、连接等词语应做广义理解,所属技术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结合技术方案的具体内容合理确定上述词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参照图1,为一种较优的实施方式,一种产品生产信息的管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当各零部件分别完成并通过相应的检测工序后,分别给各零部件生成相应的条码以及条码对应的第一信息表,将各零部件对应的出厂信息以及检测信息记录到对应的第一信息表里;

将条码分别进行打印并分别粘贴于对应的零部件上;

组装时,扫描组装单个产品所需的所有零部件对应的条码,生成相应的序列号以及序列号对应的第二信息表,将产品上的所有条码分别对应的第一信息表进行汇总并记录到对应的所述第二信息表里,同时将组装成的产品的组装信息记录到对应的第二信息表里;

完成组装后,将序列号进行打印并粘贴于对应的产品上。

可以想到的是,将条码或序列号打印后,将其粘贴于产品上可由人工方式完成或机械手方式完成。

可以想到的是,本发明中的条码和序列号的组成可根据需求进行相应地设计,从而形成企业对应产品相应的序列号以及零部件的条码即可,而条码对应的第一信息表以及序列号所对应的第二信息表则分别存储于后台系统里,通过扫描序列号或条码时,均可在后台系统里查询到每一个条码对应的第一信息表和每一个序列号对应的第二信息表。此外,本发明的后台系统基于生产管理系统,由生产管理系统对第一信息表以及第二信息表的相关信息进行管理,汇总相应的出厂信息、检测信息以及组装信息。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出厂信息包括名称、厂家资料、出厂批次、出厂时间以及规格型号。名称、厂家资料、出厂批次、出厂时间以及规格型号,看事先由人工输入,在同批次、同厂、同出厂时间的相同零部件都同时采用相同的出厂信息,若是生产工序出现问题时,通过出厂信息则可追溯到相应的问题源点。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检测信息包括检测时间、检测工位、检测负责人员、检测结果。若是检测工序出现问题时,通过检测信息则可追溯到相应的问题源点。仅当零部件的检测结果为通过或合格时,才可进入产品组装的工序。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组装信息包括组装时间、组装工位、组装负责人员。若是组装工序出现问题时,通过组装信息则可追溯到相应的问题源点。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在组装时,将单个产品上的所有条码分别对应的第一信息表进行汇总并记录到对应的第二信息表里时,判断第二信息表的基础信息是否齐全,若有缺失,则该产品的序列号以及对应的第二信息表不生成。对单个产品的各零部件的出厂信息和检测信息先进行排查,可避免不合格的零部件被组装到产品上,影响产品的质量。可以想到的是,第二信息表的基础信息应该包括所有零部件的条码、出厂信息以及检测信息,若出现零部件缺失时,序列号以及对应的第二信息表不生成;若出现个别零部件缺少相应的检测信息,序列号以及对应的第二信息表同样不生成,仅当所有零部件的条码、出厂信息以及检测信息齐全后,同时检测信息显示是通过检测的,序列号以及对应的第二信息表才会生成,同时将所有零部件的条码、出厂信息以及检测信息记录到第二信息表里。

本发明实施例的产品生产信息的管理方法,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通过生成条码和序列号,可以避免在检测工序中出现漏检测的情况或避免有问题的零部件也进行组装,不仅可提高了生产效率,还提高了生产质量;通过扫描序列号或条码,工作人员即可对产品所有零部件或对应零部件的出厂信息和检测信息进行查阅或核实;当出现问题时,利用条码和序列号则可以追溯到是哪一工序出现了问题,可针对性对出现问题的对应工序进行排查,及时排除相应的问题。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还包括以下步骤:当产品其中一个零部件需要维修时,在维修完时生成相应的维修信息,并将维修信息记录到需要维修的零部件所对应的第一信息表里;重新组装时,扫描维修后零部件的所述条码,将对应的第一信息表同时记录到产品对应序列号的第二信息表里。通过记录维修信息,可确保产品再次返修时或检修时,可核查到相应的维修信息,从而可对产品的出厂信息、维修信息进行准确地追溯。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维修信息包括维修时间、维修人员以及维修结果。若是维修工序出现问题时,通过维修信息则可追溯到相应的问题源点。

当其中一个零部件需要维修时,则在维修后,需要重新对该零部件进行功能检测,完成后,再将其组装到原来的产品上,此时,该零部件的条码不需更新,直接将维修信息记录到对应的第一信息表里,即将维修时间、维修人员以及维修结果同时记录到第一信息表里,对应产品的序列号下所对应的第二信息表也同步记录相关的维修信息,后续,因需要分别对序列号或条码进行扫描查询时,均可查询到相应的维修信息。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还包括以下步骤:当产品其中一个零部件需要替换时,给替换后的零部件生成新的条码以及条码对应的第一信息表;生成替换信息,并将替换信息、替换后零部件对应的出厂信息以及检测信息同时记录在新条码对应的第一信息表里;重新组装时,扫描替换后零部件的条码,将条码对应的第一信息表同时在第二信息表上进行记录。通过记录替换信息,可确保产品再次返修时或检修时,可核查到相应的替换信息,从而可对产品的出厂信息、替换信息进行准确地追溯。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替换信息包括替换时间以及替换人员。若是替换工序出现问题时,通过替换信息则可追溯到相应的问题源点。

当其中一个零部件需要替换时,则在替换后,需要为替换的零部件生产新的条码以及对应第一信息表,并将该零部件的出厂信息以及检测信息同时记录到新的第一信息表上,同时还需在第一信息表上同时记录替换信息,即生成相应的替换信息,如替换时间以及替换人员,在重新组装时,此时,将新的第一信息表的信息在第二信息表原来的位置进行更新,后续,因需要分别对序列号或条码进行扫描查询时,均可查询到相应的替换信息、替换后零部件的出厂信息和检测信息。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发明不限于上述实施例,在技术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宗旨的前提下作出各种变化。


技术特征:

1.一种产品生产信息的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当各零部件分别完成并通过相应的检测工序后,分别给各零部件生成相应的条码以及条码对应的第一信息表,将各零部件对应的出厂信息以及检测信息记录到对应的第一信息表里;

将条码分别进行打印并分别粘贴于对应的零部件上;

组装时,扫描组装单个产品所需的所有零部件对应的条码,生成相应的序列号以及序列号对应的第二信息表,将产品上的所有条码分别对应的第一信息表进行汇总并记录到对应的所述第二信息表里,同时将组装成的产品的组装信息记录到对应的第二信息表里;

完成组装后,将序列号进行打印并粘贴于对应的产品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产品生产信息的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以下步骤:

当产品其中一个零部件需要维修时,在维修完时生成相应的维修信息,并将维修信息记录到需要维修的零部件所对应的第一信息表里;

重新组装时,扫描维修后零部件的所述条码,将对应的第一信息表同时记录到产品对应序列号的第二信息表里。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产品生产信息的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维修信息包括维修时间、维修人员以及维修结果。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产品生产信息的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以下步骤:

当产品其中一个零部件需要替换时,给替换后的零部件生成新的条码以及条码对应的第一信息表;

生成替换信息,并将替换信息、替换后零部件对应的出厂信息以及检测信息同时记录在新条码对应的第一信息表里;

重新组装时,扫描替换后零部件的条码,将条码对应的第一信息表同时在第二信息表上进行记录。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产品生产信息的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替换信息包括替换时间以及替换人员。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4所述的产品生产信息的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出厂信息包括名称、厂家资料、出厂批次、出厂时间以及规格型号。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4所述的产品生产信息的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检测信息包括检测时间、检测工位、检测负责人员、检测结果。

8.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4所述的产品生产信息的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组装信息包括组装时间、组装工位、组装负责人员。

9.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4所述的产品生产信息的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将单个产品上的所有条码分别对应的第一信息表进行汇总并记录到对应的第二信息表里时,判断第二信息表的基础信息是否齐全,若有缺失,则该产品的序列号以及对应的第二信息表不生成。

技术总结
本发明涉及生产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产品生产信息的管理方法,可对生产记录进行追溯。本发明包括以下步骤:当各零部件分别完成并通过相应的检测工序后,生成相应的条码以及第一信息表,将出厂信息以及检测信息记录到第一信息表里;将条码进行打印并粘贴于零部件上;组装时,扫描所有条码,并生成序列号以及第二信息表,将所有出厂信息、检测信息和组装信息记录到第二信息表里;完成组装后,将序列号进行打印并粘贴于产品上。本发明利用条码和序列号,可以避免出现漏检测或有问题的零部件进行组装,提高了生产效率和生产质量;通过扫描序列号或条码,即可对相关信息进行浏览;同时可以追溯到工序中出现的问题源点,及时排除相应的问题。

技术研发人员:马成伟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威士茂电子塑胶(珠海)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0.01.03
技术公布日:2020.06.05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 https://bbs.8miu.com/read-50763.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