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涉及汽车和机械设备部件的检测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工件表面凹坑检验方法。
背景技术:
在汽车和机械设备的零部件(以下称为工件)中,有时会在工件的平面结构的端面上设置若干排凹坑,每一排凹坑分布在同一条直线上上,每一排凹坑的排列方向相同。该类端面设凹坑的工件有时需要检测凹坑的深度,如果凹坑的深度超过所容许的最大深度则为不良品。由于现有的检验装置不能够对该类凹坑进行检测,故进行检测时为人工逐个凹坑进行检测的,导致检测效率低。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旨在提供一种能够方便地对工件表面的凹坑深度进行检测的工件表面凹坑检验方法,解决了人工逐一量取凹坑深度的方式进行检测效率低下的问题。
以上技术问题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解决的:一种工件表面凹坑检验方法,其特征在于,制作工件表面凹坑检验装置,然后通过工件表面凹坑检验装置进行检测,所述工件设有凹坑的表面为平面,工件表面上的凹坑排列为若干排,每一排上的凹坑排列在一条直线上,不同排的凹坑所在的直线平行,所述工件表面凹坑检验装置包括气源和上端开口的检测罐,所述检测罐的底壁的内表面为平面,所述检测罐的罐壁内设有输气腔,所述检测罐的底壁的内表面上设有若干排检测杆总成,同一排检测杆总成中的相邻的检测杆总成之间的距离相等,同一排检测杆总成中的相邻的检测杆总成之间的距离为同一排凹坑中的距离最大的相邻的两个凹坑之间的距离以上,所述输气腔设有同所述气源连通的进气口,所述进气口设有进气口部单向阀,检测杆总成的排列方向同凹坑的排列方向相同,相邻排检测杆总成之间的距离等于相邻排凹坑之间的距离,所述检测杆总成包括设置在检测罐的底壁的内表面上的沉孔、设置在沉孔底壁上且突出于沉孔底壁的同输气腔连通的竖滑管、密封套设在竖滑管上的滑套、驱动滑套上升的滑套复位弹簧、用于密封滑套的检测杆和驱动检测杆向上移动而同滑套分离的检测杆复位弹簧,所有的检测杆总成的所述沉孔通过设置在检测罐的底壁的内表面上的沟槽连通;所述检测杆刚好密封住所述滑套时,检测杆的上端伸出所述检测罐的底壁的内表面的距离等于凹坑所容许的最大深度;检测的具体过程为:在检测罐内装水且水淹没住检测杆总成,将工件以设有凹坑的一侧表面朝下的方式伸入到检测罐内,使工件上的每一排凹坑各同一排检测杆总成对齐,所有的检测杆总成都被工件按压到,然后按压工件到工件支撑在检测罐的底壁的内表面上后沿检测杆总成的分布方向移动工件,工件移动距离大于或等于同一排检测杆总成中相邻的两个检测杆之间的距离,移动工件的过程中也保持工件按压到所有的检测杆总成,移动工件的同时通过气源给输气腔输气,如果在此过程中检测罐内有水泡冒出则表示有深度超出要求的凹坑存在。
作为优选,所述检测杆的上端面为球面,所述检测杆仅上端面伸出检测罐的底壁的内表面。能够提高检测工程中移动工件时的通畅性和降低移动工件过程中对检测杆总成的损伤。
作为优选,所述竖滑管和滑套之间设有弹性密封套,弹性密封套的一端同竖滑管密封在一起、另一端同滑套密封在一起从而使得竖滑管同滑套密封连接在一起。本技术方案使得竖滑管和滑套之间的密封可靠性好而且移动过程中不会伤害到密封效果。
作为优选,所述滑套的上端设有上端开口面积大下端开口面积小的锥面密封段,所述检测杆的下端设有同所述锥面密封段配合的锥形密封头,所述锥面密封段同滑套之间形成位于滑套内表面上的滑套部台阶,所述弹性密封套穿设在所述滑套内,所述弹性密封套的上端设有上端环,上端环密封连接在所述滑套部台阶上而将所述弹性密封套同滑套密封连接在一起,所述上端环沿锥面密封段的径向延伸到所述锥面密封段所围成的空间的正下方而形成用于将锥形密封头同锥面密封段密封连接在一起的密封环。弹性密封套还能够起到对检测杆和滑套进行密封的作用。检测杆对滑套进行密封时能够起到加强滑套同竖滑管之间的密封效果的作用。
作为优选,所述密封环设有穿设且粘接在锥面密封段的内周面上的密封环部上翻边。能够进一步提高密封可靠性。
作为优选,工件表面凹坑检验装置还包括位于检测罐上方的工件按压移位机构,所述工件按压移位机构包括按压板、驱动按压板升降的升降气缸、位于检测杆总成排列方向的一端的伸出按压板下方的推板和驱动推板沿检测杆总成排列方向平移的推板驱动机构。使用时通过升降气缸驱动按压板下降而将工件按压在检测罐的底壁的内表面上,通过推板驱动机构驱动推板平移来驱动工件移动。检测时省力方便。
作为优选,所述推板驱动机构包括设置在按压板上的导向套、穿设在导向套内的同推板连接在一起的导向杆、螺纹连接在推板上的螺纹通孔内的螺纹杆和驱动螺纹杆转动的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连接在所述按压板上,所述螺纹杆同所述导向杆平行。使用时,通过驱动电机驱动螺纹杆转动。螺纹杆转动时驱动推板平移。
作为优选,所述按压板上还连接有下端位于按压板下方的定位挡板;支撑在检测罐的底壁的内表面上的工件同定位挡板抵接在一起时,每一排凹坑分别同一排所述检测杆总成对齐;所述升降气缸处于收缩状态时,支撑在检测罐的底壁的内表面上的工件能够沿水平方向同所述推板和定位挡板都抵接在一起。够方便地使检测杆总成同凹坑对齐。
作为优选,所述气源包括弹性橡胶气囊,所述弹性橡胶气囊设有进气管和出气管,所述出气管同所述进气口连接在一起,所述进气管设有进气管部单向阀。使用时,通过连续地对弹性橡胶气囊进行按压和松开,从而实现将气输入输气腔内。
作为另一优选,所述气源包括下端封闭的竖缸体、密封滑动连接在竖缸体内的打气活塞和连接在打气活塞上的推拉杆,所述打气活塞在所述竖缸体内隔离出打气腔,所述打气腔通过所述进气口同所述输气腔连通,所述打气活塞上设有朝向打气腔内开启的竖缸体部单向阀。使用时,通过升降推拉杆来驱动打气活塞塞,从而使得气体输入输气腔内。
本发明具有下述优点:能够快速检测出工件表面上的凹坑深度是否符合要求,获知凹坑深度是否符合要求时方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中的工件表面凹坑检验装置的一种结构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a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3为图2的b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4为通过通过工件表面凹坑检验装置进行检测时示意图。
图5为图4的c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6为图4的d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7为图4的e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8为图4的f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中的工件表面凹坑检验装置的另一种结构的示意图。
图中:检测罐1、检测罐的底壁的内表面2、输气腔3、进气口4、进气口部单向阀5、检测杆总成6、沉孔7、竖滑管8、滑套9、滑套复位弹簧10、检测杆11、检测杆复位弹簧12、检测杆的上端面13、支撑环14、沟槽15、弹性密封套16、下端环17、上端环18、锥面密封段19、锥形密封头20、滑套部台阶21、密封环22、密封环部上翻边23、按压板24、升降气缸25、推板26、导向套27、导向杆28、螺纹杆29、驱动电机30、定位挡板31、竖缸体32、打气活塞33、推拉杆34、打气腔42、竖缸体部单向阀35、工件36、凹坑37、弹性橡胶气囊38、进气管39、出气管40、进气管部单向阀41。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与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
一种工件表面凹坑检验方法,制作工件表面凹坑检验装置,然后通过工件表面凹坑检验装置进行检测。
参见图1、图2和图3,工件表面凹坑检验装置包括气源和上端开口的检测罐1。检测罐的底壁的内表面2为平面。检测罐的罐壁(具体为底壁)内设有输气腔3。输气腔设有进气口4。进气口设有进气口部单向阀5。检测罐的底壁的内表面上设有若干排检测杆总成6。检测杆总成的排列方向为沿左右方向。各排检测杆总成之间沿前后方向分布。同一排检测杆总成中的相邻的检测杆总成之间的距离相等。检测杆总成包括设置在检测罐的底壁的内表面上的沉孔7、设置在沉孔底壁上且突出于沉孔底壁的同输气腔连通的竖滑管8、密封套设在竖滑管上的滑套9、驱动滑套上升的滑套复位弹簧10、用于密封滑套的检测杆11和驱动检测杆向上移动而同滑套分离的检测杆复位弹簧12。检测杆的上端面13为球面,检测杆仅上端面伸出检测罐的底壁的内表面。检测杆的上端设有支撑环14。检测杆复位弹簧套设在检测杆上。检测杆复位弹簧的上端同支撑环的下端抵接在一起、下端支撑在沉孔的底壁上。所有的检测杆总成的沉孔通过设置在检测罐的底壁的内表面上的沟槽15连通。竖滑管和滑套之间设有弹性密封套16。弹性密封套穿设在滑套内。弹性密封套的下端设有下端环17。下端环通过粘接的方式密封连接在竖滑管的上端面上。弹性密封套的上端设有上端环18。滑套的上端设有上端开口面积大下端开口面积小的锥面密封段19。检测杆的下端设有同锥面密封段配合的锥形密封头20。锥面密封段同滑套之间形成位于滑套内表面上的滑套部台阶21。上端环粘接在滑套部台阶上而密封连接在滑套部台阶上、从而而将弹性密封套同滑套密封连接在一起。滑套复位弹簧位于弹性密封套内。滑套复位弹簧的上端按压在上端环的下表面上、下端按压在下端环的上表面上。上端环沿锥面密封段的径向延伸到锥面密封段所围成的空间的正下方而形成用于将锥形密封头同锥面密封段密封连接在一起的密封环22。密封环设有穿设且粘接在锥面密封段的内周面上的密封环部上翻边23。本发明还包括位于检测罐上方的工件按压移位机构。工件按压移位机构包括按压板24、驱动按压板升降的升降气缸25、位于检测杆总成排列方向的一端(具体为左端)的伸出按压板下方的推板26和驱动推板沿检测杆总成排列方向平移的推板驱动机构。推板驱动机构包括设置在按压板上的导向套27、穿设在导向套内的同推板连接在一起的导向杆28、螺纹连接在推板上的螺纹通孔内的螺纹杆29和驱动螺纹杆转动的驱动电机30。驱动电机连接在按压板上。螺纹杆同所述导向杆平行。按压板上还连接有下端位于按压板下方的位于按压板后侧的定位挡板31。气源包括下端封闭的竖缸体32、密封滑动连接在竖缸体内的打气活塞33和连接在打气活塞上的推拉杆34。打气活塞在竖缸体内隔离出打气腔42。打气腔通过进气口同输气腔连通。打气活塞上设有朝向打气腔内开启的竖缸体部单向阀35。
参见图4和图8,工件36设有凹坑37的表面即图4中的下表面为平面,工件表面上的凹坑排列为若干排,每一排上的凹坑排列在一条沿左右方向延伸的直线上,不同排的凹坑所在的直线平行。不同排的凹坑沿前后方向分布。同一排检测杆总成中的相邻的检测杆总成之间的距离大于同一排凹坑中的距离最大的相邻的两个凹坑之间的距离。相邻排检测杆总成之间的距离等于相邻排凹坑之间的距离。支撑在检测罐的底壁的内表面上的工件同定位挡板抵接在一起时,每一排凹坑分别同一排检测杆总成对齐;升降气缸处于收缩状态时,支撑在检测罐的底壁的内表面上的工件能够沿水平方向同所述推板和定位挡板都抵接在一起。
检测的具体过程为:在检测罐内装水且水淹没住检测杆总成,将工件以设有凹坑的一侧表面朝下的方式伸入到检测罐内;使工件同时同定位挡板和推板抵接在一起,此时每一排凹坑各同一排检测杆总成对齐,所有的检测杆总成都被工件按压到。然后升降气缸驱动按压板下降而按压工件,使得工件支撑在检测罐的底壁的内表面上。在通过推板驱动机构驱动推板向右平移,推板平移式驱动工件移动,移动距离为不小于同一排检测杆总成中相邻的两个检测杆之间的距离(本实施例中具体为等于相邻的两个检测杆总成之间的距离;移动过程中也保持工件按压到所有的检测杆总成,与此同时通过气源给输气腔输气。气源进行输气的过程为握持住推拉杆进行上下移动打气活塞即可。移动过程中能够使得所以的凹坑都能够同检测杆总成对齐一次。
参见图5,如果检测杆总成对齐的为工件的没有凹坑的部分,则检测杆被按压而下降到上端面的最高点处同检测罐的底壁的内表面平齐。此时检测杆复位弹簧产生和滑套复位弹簧都产生收缩、滑套产生下移而避让,检测杆密封住滑套,从而使得输气腔内的气体不能够经过检测头总成输出。
参见图6,如果凹坑的深度大于凹坑所容许的最大深度,则凹坑按压不到检测杆,或者即使按压到了检测杆、但是检测杆下降的距离仍旧不能够使得检测杆密封住滑套。此时输气腔内的空气会经过滑套流出到沟槽、最后从沟槽没有被工件遮挡住的地方冒出而产生气泡。
参见图7,如果凹坑的深度等于凹坑所容许的最大深度,则凹坑按压到检测杆使得检测杆刚好密封住滑套。此时输气腔内的空气也不会经过滑套流出而在检测罐内产生气泡。
综上,只要在检测过程检测罐内没有气泡冒出,则表示所有的凹坑的深度到符合要求,如果检测罐内有水泡冒出则表示有深度超出要求的凹坑存在。
工件表面凹坑检验装置的另一个实施例图9所示,其同上述实施例中的工件表面凹坑检验装置的不同之处为:
气源包括弹性橡胶气囊38。弹性橡胶气囊设有进气管39和出气管40。出气管同进气口连接在一起。进气管设有进气管部单向阀41。使用时,通过对条形橡胶气囊进行重复地按压和松开,而实现给输气腔充气。
1.一种工件表面凹坑检验方法,其特征在于,制作工件表面凹坑检验装置,然后通过工件表面凹坑检验装置进行检测,所述工件设有凹坑的表面为平面,工件表面上的凹坑排列为若干排,每一排上的凹坑排列在一条直线上,不同排的凹坑所在的直线平行,所述工件表面凹坑检验装置包括气源和上端开口的检测罐,所述检测罐的底壁的内表面为平面,所述检测罐的罐壁内设有输气腔,所述检测罐的底壁的内表面上设有若干排检测杆总成,同一排检测杆总成中的相邻的检测杆总成之间的距离相等,同一排检测杆总成中的相邻的检测杆总成之间的距离为同一排凹坑中的距离最大的相邻的两个凹坑之间的距离以上,所述输气腔设有同所述气源连通的进气口,所述进气口设有进气口部单向阀,检测杆总成的排列方向同凹坑的排列方向相同,相邻排检测杆总成之间的距离等于相邻排凹坑之间的距离,所述检测杆总成包括设置在检测罐的底壁的内表面上的沉孔、设置在沉孔底壁上且突出于沉孔底壁的同输气腔连通的竖滑管、密封套设在竖滑管上的滑套、驱动滑套上升的滑套复位弹簧、用于密封滑套的检测杆和驱动检测杆向上移动而同滑套分离的检测杆复位弹簧,所有的检测杆总成的所述沉孔通过设置在检测罐的底壁的内表面上的沟槽连通;所述检测杆刚好密封住所述滑套时,检测杆的上端伸出所述检测罐的底壁的内表面的距离等于凹坑所容许的最大深度;检测的具体过程为:在检测罐内装水且水淹没住检测杆总成,将工件以设有凹坑的一侧表面朝下的方式伸入到检测罐内,使工件上的每一排凹坑各同一排检测杆总成对齐,所有的检测杆总成都被工件按压到,然后按压工件到工件支撑在检测罐的底壁的内表面上后沿检测杆总成的分布方向移动工件,工件移动距离大于或等于同一排检测杆总成中相邻的两个检测杆之间的距离,移动工件的过程中也保持工件按压到所有的检测杆总成,移动工件的同时通过气源给输气腔输气,如果在此过程中检测罐内有水泡冒出则表示有深度超出要求的凹坑存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工件表面凹坑检验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杆的上端面为球面,所述检测杆仅上端面伸出检测罐的底壁的内表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工件表面凹坑检验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竖滑管和滑套之间设有弹性密封套,弹性密封套的一端同竖滑管密封在一起、另一端同滑套密封在一起从而使得竖滑管同滑套密封连接在一起。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工件表面凹坑检验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套的上端设有上端开口面积大下端开口面积小的锥面密封段,所述检测杆的下端设有同所述锥面密封段配合的锥形密封头,所述锥面密封段同滑套之间形成位于滑套内表面上的滑套部台阶,所述弹性密封套穿设在所述滑套内,所述弹性密封套的上端设有上端环,上端环密封连接在所述滑套部台阶上而将所述弹性密封套同滑套密封连接在一起,所述上端环沿锥面密封段的径向延伸到所述锥面密封段所围成的空间的正下方而形成用于将锥形密封头同锥面密封段密封连接在一起的密封环。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工件表面凹坑检验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环设有穿设且粘接在锥面密封段的内周面上的密封环部上翻边。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工件表面凹坑检验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件表面凹坑检验装置还包括位于检测罐上方的工件按压移位机构,所述工件按压移位机构包括按压板、驱动按压板升降的升降气缸、位于检测杆总成排列方向的一端的伸出按压板下方的推板和驱动推板沿检测杆总成排列方向平移的推板驱动机构。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工件表面凹坑检验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推板驱动机构包括设置在按压板上的导向套、穿设在导向套内的同推板连接在一起的导向杆、螺纹连接在推板上的螺纹通孔内的螺纹杆和驱动螺纹杆转动的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连接在所述按压板上,所述螺纹杆同所述导向杆平行。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工件表面凹坑检验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按压板上还连接有下端位于按压板下方的定位挡板;支撑在检测罐的底壁的内表面上的工件同定位挡板抵接在一起时,每一排凹坑分别同一排所述检测杆总成对齐;所述升降气缸处于收缩状态时,支撑在检测罐的底壁的内表面上的工件能够沿水平方向同所述推板和定位挡板都抵接在一起。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工件表面凹坑检验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气源包括下端封闭的竖缸体、密封滑动连接在竖缸体内的打气活塞和连接在打气活塞上的推拉杆,所述打气活塞在所述竖缸体内隔离出打气腔,所述打气腔通过所述进气口同所述输气腔连通,所述打气活塞上设有朝向打气腔内开启的竖缸体部单向阀。
技术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