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涉及物联网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窜货判定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背景技术:
窜货,指分销网络中的分公司、经销商、业务员受利益驱动,私自将货品跨区销售的一种营销现象。窜货多与跨地区低价销售关联,会导致该区域的市场价格混乱,影响市场正常秩序和货品的售后服务,从而损坏企业品牌形象和口碑,因此企业亟需改善经销商之间的窜货现象。
现有的技术中,常见的窜货识别方法有两种,一种是使用货品标识判定是否窜货,即通过货品标识确定合法销售区域以及与合法销售区域的偏离距离,但是该方法存在货品标识被转移、复制或销毁的现象,从而导致通过商品标识采集到的信息不准确,因此无法准确识别窜货行为。而另一种是采用rfid标签防窜货,但是rfid标签成本较高,且识别需要配备专业的设备,消费者无法参与窜货判断,因此不能通过消费者端采集窜货数据,使得窜货数据采集不全,进而影响窜货管控效果。
为克服上述缺陷并帮助企业更好的管控窜货行为,需要更全面准确、便捷有效的窜货判定方法。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窜货判定方法,旨在通过对商品上的防伪标签进行识别和验伪,保证商品与经销商之间的绑定关系唯一且不可复制,同时从多个方面判定商品的窜货行为,准确性高,且增加了商品窜货管控的有效性。
本发明的目的之一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窜货判定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接收防伪标签图像、消费者终端的当前地址信息,识别所述防伪标签图像得到防伪标签信息;
对所述防伪标签信息进行验伪,若验伪通过,则根据所述防伪标签信息获取绑定的经销商信息;
比对所述经销商信息和所述当前地址信息,得到窜货判定结果。
进一步地,所述经销商信息包括销售区域码、门店地址信息和经销商账户id,所述当前地址信息和所述门店地址信息均为经纬度;
比对所述经销商信息和所述地址信息,得到窜货判定结果,包括:
将所述当前地址信息转换为地区码,比对所述地区码与所述销售区域码是否一致;
根据所述当前地址信息和所述门店地址信息,计算所述当前地址和所述门店地址之间的经纬度距离,比对所述经纬度距离与预设的距离阈值,以判断所述经纬度距离是否小于或等于所述预设的距离阈值;
当所述地区码与所述销售区域码不一致,或/和,所述经纬度距离大于所述预设的距离阈值时,则判定窜货。
进一步地,还包括:根据所述验伪标签信息获取销售端账户id,比对所述销售端账户id与所述经销商账户id是否一致,若不一致,则判定窜货。
进一步地,还包括以下步骤:销售端获取并识别防伪标签图像,得到防伪标签信息;所述销售端获取销售端账户id和所述防伪标签信息绑定的经销商信息;所述销售端比对所述经销商信息中的经销商账户id和所述销售端账户id,得到窜货判定结果。
进一步地,所述防伪标签信息包括防伪标签唯一标识和防伪标签特征信息。
进一步地,对所述防伪标签信息进行验伪,具体为:通过所述防伪标签唯一标识获取验证模板,将所述防伪标签信息与所述验证模板进行特征比对。
进一步地,通过视频推流url接收所述防伪标签的实时扫描视频,将所述实时扫描视频持续转换为所述防伪标签图像,对所述防伪标签图像进行识别以获取所述防伪标签特征信息。
本发明的目的之二在于提供一种窜货判定装置,其通过商品上的防伪标签进行识别验伪,避免商品标识被篡改和破坏,使得商品通过防伪标签与经销商信息进行绑定,该绑定关系具有唯一性和不可复制性,从而保证采集到的窜货数据的准确性,进而保证窜货判定的准确性。
本发明的目的之二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数据接收模块,用于接收防伪标签图像和消费者终端的当前地址信息,识别所述防伪标签图像得到防伪标签信息;
验伪模块,用于对所述防伪标签信息进行验伪,若验伪通过,则根据所述防伪标签信息获取绑定的经销商信息;
窜货判定模块,用于比对所述经销商信息和所述当前地址信息,得到窜货判定结果。
本发明的目的之三在于提供执行发明目的之一的电子设备,其包括处理器、存储介质以及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存储于存储介质中,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的窜货判定方法。
本发明的目的之四在于提供存储发明目的之一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的窜货判定方法。
相比现有技术,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发明通过绑定商品上的防伪标签和经销商信息,再进行窜货判定之前,先进行防伪标签的验伪,以保证商品标识的准确性,再根据消费者端获取的防伪标签信息查找对应的经销商信息,从而实现经销商信息的验证,以完成对窜货行为进行判定。
采用防伪标签使得商品标识具有不可复制性,使得防伪标签与经销商信息的绑定关系唯一且不可随意更改,从而根据防伪标签信息得到的经销商信息更加准确,进而保证窜货判定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且通过消费者端实现防伪标签信息的采集,使得消费者参与到窜货管控中,与经销商使用专业设备进行窜货判定的方法相比,更加便捷。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窜货判定方法的流程图;
图2是实施例1的经销商端的窜货判定流程图;
图3是实施例4的窜货判定装置的结构框图;
图4是实施例5的电子设备的结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进行更为详细的描述,需要说明的是,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进行的描述仅是示意性的,而非限制性的。各个不同实施例之间可以进行相互组合,以构成未在以下描述中示出的其他实施例。
实施例1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窜货判定方法,旨在将商品上的防伪标签与经销商信息进行绑定,通过对防伪标签图像进行识别,以完成对防伪标签信息提取和验伪,并通过防伪标签信息获取绑定的经销商信息进行窜货判定。
根据上述原理,对窜货判定方法进行介绍,如图1所示,窜货判定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接收防伪标签图像、消费者终端的当前地址信息,识别所述防伪标签图像得到防伪标签信息;
对所述防伪标签信息进行验伪,若验伪通过,则根据所述防伪标签信息获取绑定的经销商信息;
比对所述经销商信息和所述当前地址信息,得到窜货判定结果。
在服务器或消费者终端执行上述窜货判定方法之前,将防伪标签粘贴在商品上,并通过手持红外扫码枪扫描防伪标签和商品条码或在服务器直接进行防伪标签信息和商品信息的关联存储,以绑定所述防伪标签和商品信息,使得防伪标签成为商品标识,通过该防伪标签实现对商品的防伪,以保证商品的不被伪造,且商品标识不可复制和篡改。在服务器创建经销商信息,包括:设置经销商销售区域(市、县、区),为销售区域匹配地区码以形成销售区域码;设置经销商门店地址,将经销商门店地址转换为经纬度;创建经销商账户id,并为经销商id分配售出登记权限,该经销商账户id用于登录经销商终端,通过该经销商终端实现商品售出标记。商品发货给经销商时,通过手持红外扫码枪,扫描商品上的防伪标签和经销商条码,得到防伪标签信息和经销商信息,将防伪标签信息和经销商信息进行绑定,从而实现商品和经销商的绑定。
上述消费者终端即为消费者使用的移动终端,具体为移动终端上的应用程序,该移动终端包括手机、平板、智能手表等具有摄像头的移动设备,移动终端上的应用程序可以为app或小程序。
服务器执行上述窜货判定方法,在实际应用时,消费者使用移动终端的摄像头扫描商品上的防伪标签,将获取到的防伪标签图像和移动终端所处的当前地址发送至服务器,服务器对防伪标签图像进行图像识别,得到防伪标签信息,先对防伪标签信息进行验伪,若验伪通过,则说明该商品为正品,且该防伪标签信息有效,根据防伪标签信息从数据库中查找该防伪标签信息绑定的经销商信息。将移动终端所处的当前地址与经销商信息进行比对,得到窜货判定结果:若当前地址信息与经销商信息一致,则判定无窜货;反之,判定窜货。
在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中,消费者终端执行上述窜货判定方法,在实际应用时,消费者使用移动终端的摄像头扫描商品上的防伪标签,获取到防伪标签图像和移动终端所处的当前地址,消费者终端对防伪标签图像进行图像识别,得到防伪标签信息,先对防伪标签信息进行验伪,若验伪通过,则说明该商品为正品,且该防伪标签信息有效,并根据防伪标签信息从服务器获取该防伪标签信息绑定的经销商信息,最后将移动终端所处的当前地址与经销商信息进行比对,得到窜货判定结果:若当前地址信息与经销商信息一致,则判定无窜货;反之,判定窜货。将该窜货判定结果发送至服务器。
上述移动终端所处的当前地址为通过移动终端自带的gps定位功能获取到的经纬度。
优选地,所述经销商信息包括销售区域码、门店地址信息和经销商账户id,所述当前地址信息和所述门店地址信息均为经纬度。
优选地,将所述当比对所述经销商信息和所述地址信息,得到窜货判定结果,包括:
前地址信息转换为地区码,比对所述地区码与所述销售区域码是否一致;
根据所述当前地址信息和所述门店地址信息,计算所述当前地址和所述门店地址之间的经纬度距离,比对所述经纬度距离与预设的距离阈值,以判断所述经纬度距离是否小于或等于所述预设的距离阈值;
当所述地区码与所述销售区域码不一致,或/和,所述经纬度距离大于所述预设的距离阈值时,则判定窜货。
具体地,本实施例采用高德逆地理解析,实现将经纬度(当前地址信息)转换为当前地址所对应的地区码,该地区码为行政地理区域码。
需要注意的是,上述预设的距离阈值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取值,主要用于确定窜货判定的地理范围,例如若距离阈值为100m,那么当所述当前地址和所述门店地址之间的经纬度距离在100m之内,则判定无窜货。
优选地,若该商品已经被售出,则根据所述验伪标签信息获取销售端账户id,比对所述销售端账户id与所述经销商账户id是否一致,若不一致,则判定窜货,即经销商a的商品被经销商b售出,则判定窜货。
需要注意的是,在销售端进行售出标记,此时,该销售端账户id将与售出商品的防伪标签信息进行绑定,使得消费者端可以通过防伪标签信息得到销售端账户id与经销商账户id,通过比对得到窜货判定结果。
在本发明的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还包括以下步骤:在商品售出时,在销售端进行窜货判定,实际销售的经销商通过账户id登录销售端,该账户id即销售端账户id,销售端获取该销售端账户id;在售出商品时,通过该销售端扫描商品上的防伪标签以进行售出标记;销售端对扫描得到的防伪标签图像进行图像识别,得到防伪标签信息,根据防伪标签信息从数据库(服务器)中查找该防伪标签信息绑定的经销商信息,即得到与该防伪标签信息绑定的经销商账户id;比对该销售端账户id和该防伪标签信息绑定的经销商账户id是否一致,若不一致,则判定窜货;反之,判定无窜货,从而得到窜货判定结果。销售端将窜货判定结果发送至服务器。
在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中,销售端识别防伪标签图像得到防伪标签信息后,先对防伪标签信息进行验伪,若验伪通过,则获取所述防伪标签信息绑定的经销商信息进行窜货判定,得到窜货判定结果。
优选地,根据所述窜货判定结果进行窜货提醒,服务器可将该窜货提醒信息以弹窗形式推送至商品厂家,使得商品厂家能及时查看窜货数据,并进行后续处理,实现窜货管控。在本实施例中,只在窜货判定结果为窜货时,进行窜货提醒。当然,在本发明的其他实施例中,也可对窜货或不窜货两种窜货判定结果都进行提醒,该窜货提醒还发送至商品厂家账户或上述经销商信息对应的经销商账户,使得经销商或商品厂家通过经销商账户id或厂家账户id登录终端后,能随时查看自己经销商品的窜货情况,从而进行窜货管控,为企业决策提供数据指导。该商品厂家可为商品生产厂家或委托生产厂家、商品销售厂家或委托销售厂家、总经销商等。
本实施例提及的窜货判定方法,基于防伪标签信息关联商品,以进行窜货判定,使得消费者和销售人员均能参与到窜货管控中,获取到的窜货信息更全面,且从经商销区域和窜货距离两个维度判断窜货,能满足不同企业和厂家的特定需求;且同时能实现对售出前和售出后的商品进行窜货判定,得到的窜货数据更精确。
优选地,所述防伪标签信息包括防伪标签唯一标识和防伪标签特征信息,在商品发货时,扫描商品上的防伪标签和经销商条码,得到防伪标签信息和经销商信息,将防伪标签信息和经销商信息进行绑定,具体为:将所述防伪标签唯一标识和经销商信息进行绑定。在防伪标签绑定商品时,通过手持红外扫码枪扫描防伪标签和商品条码或在服务器直接进行防伪标签唯一标识区间和商品信息的关联存储,以绑定所述防伪标签唯一标识和商品。
优选地,对所述防伪标签信息进行验伪,具体为:通过所述防伪标签唯一标识获取验证模板,将所述防伪标签信息与所述验证模板进行特征比对。
本发明所述的防伪标签包括油墨标签、镭射标签和其他能实现商品防伪的标签。
在本发明的其中一个实施例中,防伪标签为油墨标签,则对油墨标签图像进行识别以提取油墨特征信息和印刷在油墨标签的标签号,该标签号即为油墨标签唯一标识,通过该油墨标签的标签号获取验证模板,进行特征比对,得到验伪结果。
在本发明的其他实施例中,该油墨标签包括与之匹配使用的条码,该条码采用一维码或二维码存储油墨标签唯一标识,服务器通过识别该油墨标签图像将分别得到油墨标签唯一标识和油墨特征信息,通过该油墨标签唯一标识获取验证模板,进行特征比对,得到验伪结果。
在本发明的其中一个实施例中,防伪标签为镭射标签,包括条码区和三维随机镭射图纹区,条码区为采用印刷工艺制作的一维码或二维码或可存储信息并能被移动终端sdk识别的其他图形标识码,该条码区存储镭射标签唯一标识,三维随机镭射图纹区通过随机分布一系列不同形状带有随机取向镭射全息图的碎片无规则分散形成结构稳定的三维随机镭射图纹区,上述碎片包括但不限于镭射块、镭射片、镭射线、镭射粉。该镭射标签的三维随机镭射图纹区复杂度极高,且每个碎片上的镭射取向是随机的、碎片的分散位置也是随机的,这些碎片在三维随机镭射图纹区无规则分布形成混沌状,具有无法复制的特性。
服务器通过识别该镭射标签图像分别得到镭射标签唯一标识和镭射特征信息,通过该油墨标签唯一标识获取验证模板,利用该验证模板与镭射标签信息进行纹理特征比对和颜色特征比对,得到验伪结果。需要注意的是,与镭射标签进行特征比对的验证模板为种子信息,该种子信息包含镭射标签的纹理特征信息、镭射标签的面积特征和形状特征以及镭射标签的镭射规律。
需要注意的是,因油墨标签与镭射标签的验伪流程为现有技术,因此本发明不对油墨标签和镭射标签的验伪流程进行赘述。
实施例2
本实施例与上述实施例的区别在于,通过消费者终端采集并识别防伪标签图像,得到防伪标签信息,对所述防伪标签信息进行验伪,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通过消费者终端的摄像头采集防伪标签图像,对防伪标签图像进行识别,得到防伪标签信息,其中该防伪标签信息包括防伪标签唯一标识和防伪标签特征信息;
根据所述防伪标签唯一标识从服务器获取验证模板,将验证模板与防伪标签特征信息进行比对,得到验伪结果。
若验伪通过,则发送所述防伪标签信息和消费者终端的当前地址信息至服务器,以进行窜货判定。
本实施例通过消费者端获取当前地址,将消费者端的当前地址(经纬度)通过高德逆地理解析功能转换为地区码,再将所述地区码和经纬度作为消费者端的当前地址信息发送至服务器。
实施例3
本实施例与上述实施例的区别在于,通过视频推流url接收所述防伪标签的实时扫描视频,将所述实时扫描视频持续转换为所述防伪标签图像,对所述防伪标签图像进行识别以获取所述防伪标签特征信息。
在本实施例中,在消费者使用移动终端扫描防伪标签时,会发送窜货验证码至服务器,服务器根据rtmp协议(实时信息传输协议)返回视频推流地址(视频推流url)给移动终端,所述移动终端接收所述视频推流地址后创建推流线程,所述推流线程实时采集所述实时扫描视频,并将所述实时扫描视频推送给所述视频推流地址,服务器从该视频推流地址中进行实时拉流,即从视频推流地址中实时拉取相应的视频流信息,使得服务器获取防伪标签的实时扫描视频。
将所述实时扫描视频不断取帧转换为图像,可以得到多张防伪标签图像,对这多张防伪标签图像进行识别和特征提取,得到防伪标签唯一标识和多个防伪标签特征信息,因此增加了特征提取的提取样本,有助于提取到更准确的防伪标签特征信息,利用该特征信息进行验伪比对时,有助于得到更准确的验伪比对结果,从而使得防伪标签的验伪结果更准确。
当验伪通过后,根据防伪标签唯一标识获取绑定的经销商信息进行窜货判定。
实施例4
本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对应上述实施例的窜货判定方法的窜货判定装置,为虚拟结构装置,如图3所示,包括:
数据接收模块310,用于接收防伪标签图像和消费者终端的当前地址信息,识别所述防伪标签图像得到防伪标签信息;
验伪模块320,用于对所述防伪标签信息进行验伪,若验伪通过,则根据所述防伪标签信息获取绑定的经销商信息;
窜货判定模块330,用于比对所述经销商信息和所述当前地址信息,得到窜货判定结果。
上述经销商信息包括销售区域码、门店地址信息和经销商账户id,上述当前地址信息和所述门店地址信息均为经纬度,在窜货判定模块330中,将所述当前地址信息转换为地区码,即将所述门店地址的经纬度采用高德逆地理解析转换为地区码,比对所述经销商信息和所述地址信息,包括:
比对所述地区码与所述销售区域码是否一致;
根据所述当前地址信息和所述门店地址信息,计算所述当前地址和所述门店地址之间的经纬度距离,比对所述经纬度距离与预设的距离阈值,以判断所述经纬度距离是否小于或等于所述预设的距离阈值。
实施例5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5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如图4所示,该电子设备包括处理器410、存储器420、输入装置430和输出装置440;计算机设备中处理器410的数量可以是一个或多个,图4中以一个处理器410为例;电子设备中的处理器410、存储器420、输入装置430和输出装置440可以通过总线或其他方式连接,图4中以通过总线连接为例。
存储器420作为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用于存储软件程序、计算机可执行程序以及模块,如本发明实施例中的窜货判定方法对应的程序指令/模块(例如,窜货判定装置中的数据接收模块310、验伪模块320和窜货判定模块330)。处理器410通过运行存储在存储器420中的软件程序、指令以及模块,从而执行电子设备的各种功能应用以及数据处理,即实现实施例1的窜货判定方法。
存储器420可主要包括存储程序区和存储数据区,其中,存储程序区可存储操作系统、至少一个功能所需的应用程序;存储数据区可存储根据终端的使用所创建的数据等。此外,存储器420可以包括高速随机存取存储器,还可以包括非易失性存储器,例如至少一个磁盘存储器件、闪存器件、或其他非易失性固态存储器件。在一些实例中,存储器420可进一步包括相对于处理器410远程设置的存储器,这些远程存储器可以通过网络连接至电子设备。上述网络的实例包括但不限于互联网、企业内部网、局域网、移动通信网及其组合。
输入装置430可用于接收防伪标签图像或防伪标签信息、消费者端的当前地址信息等。输出装置440用于输出窜货判定结果。
实施例6
本发明实施例6还提供一种包含计算机可执行指令的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执行指令在由计算机处理器执行时用于实现窜货判定方法,该方法包括:
接收防伪标签图像、消费者终端的当前地址信息,识别所述防伪标签图像得到防伪标签信息;
对所述防伪标签信息进行验伪,若验伪通过,则根据所述防伪标签信息获取绑定的经销商信息;
比对所述经销商信息和所述当前地址信息,得到窜货判定结果。
当然,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包含计算机可执行指令的存储介质,其计算机可执行指令不限于如上所述的方法操作,还可以执行本发明任意实施例所提供的窜货判定方法中的相关操作。
通过以上关于实施方式的描述,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本发明可借助软件及必需的通用硬件来实现,当然也可以通过硬件实现,但很多情况下前者是更佳的实施方式。基于这样的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可以存储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如计算机的软盘、只读存储器(read-onlymemory,rom)、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accessmemory,ram)、闪存(flash)、硬盘或光盘等,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电子设备(可以是手机,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发明各个实施例所述的方法。
值得注意的是,上述窜货判定方法或装置的实施例中,所包括的各个单元和模块只是按照功能逻辑进行划分的,但并不局限于上述的划分,只要能够实现相应的功能即可;另外,各功能单元的具体名称也只是为了便于相互区分,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可根据以上描述的技术方案以及构思,做出其它各种相应的改变以及形变,而所有的这些改变以及形变都应该属于本发明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1.一种窜货判定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接收防伪标签图像和消费者终端的当前地址信息,识别所述防伪标签图像得到防伪标签信息;
对所述防伪标签信息进行验伪,若验伪通过,则根据所述防伪标签信息获取绑定的经销商信息;
比对所述经销商信息和所述当前地址信息,得到窜货判定结果。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窜货判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经销商信息包括销售区域码、门店地址信息和经销商账户id,所述当前地址信息和所述门店地址信息均为经纬度;
比对所述经销商信息和所述地址信息,得到窜货判定结果,包括:
将所述当前地址信息转换为地区码,比对所述地区码与所述销售区域码是否一致;
根据所述当前地址信息和所述门店地址信息,计算所述当前地址和所述门店地址之间的经纬度距离,比对所述经纬度距离与预设的距离阈值,以判断所述经纬度距离是否小于或等于所述预设的距离阈值;
当所述地区码与所述销售区域码不一致,或/和,所述经纬度距离大于所述预设的距离阈值时,则判定窜货。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窜货判定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根据所述防伪标签信息获取销售端账户id,比对所述销售端账户id与所述经销商账户id是否一致,若不一致,则判定窜货。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窜货判定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以下步骤:
销售端获取并识别防伪标签图像,得到防伪标签信息;所述销售端获取销售端账户id和所述防伪标签信息绑定的经销商信息;所述销售端比对所述经销商信息中的经销商账户id和所述销售端账户id,得到窜货判定结果。
5.如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窜货判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防伪标签信息包括防伪标签唯一标识和防伪标签特征信息。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窜货判定方法,其特征在于,对所述防伪标签信息进行验伪,具体为:通过所述防伪标签唯一标识获取验证模板,将所述防伪标签信息与所述验证模板进行特征比对。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窜货判定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视频推流url接收所述防伪标签的实时扫描视频,将所述实时扫描视频持续转换为所述防伪标签图像,对所述防伪标签图像进行识别以获取所述防伪标签特征信息。
8.一种窜货判定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数据接收模块,用于接收防伪标签图像和消费者终端的当前地址信息,识别所述防伪标签图像得到防伪标签信息;
验伪模块,用于对所述防伪标签信息进行验伪,若验伪通过,则根据所述防伪标签信息获取绑定的经销商信息;
窜货判定模块,用于比对所述经销商信息和所述当前地址信息,得到窜货判定结果。
9.一种电子设备,其包括处理器、存储介质以及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存储于存储介质中,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权利要求1至7任一项所述的窜货判定方法。
10.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权利要求1至7任一项所述的窜货判定方法。
技术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