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薄不锈钢零件镀层定性测厚方法与流程

专利2022-06-29  168

本发明涉及一种镀层检测方法,具体是一种薄不锈钢零件镀层定性测厚方法。



背景技术:

在检测不锈钢零件表面镀层是否合格时,无法采用常用的磁涡流或电涡流进行在线测量,而xray测量效率不足以满足测量速度要求,无法适用于此类独特的检测工况。因此,希望针对性地设计一种新式测量方法,以便简单、高效地进行镀层质量检测。



技术实现要素:

基于以上所述,本发明提供一种薄不锈钢零件镀层定性测厚方法,根据镀后零件在偏薄时的反光与正常或偏厚零件的反光存在明显差异的原理,简单判断不锈钢表面是否有镀层或镀层厚度是否合格。

为达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薄不锈钢零件镀层定性测厚方法,用光源照射不锈钢零件表面,设定镀层标准厚度δ0下的反光强度值为i0,用ccd相机采集光照区的亮度情况,当测量镀层厚度δ<δ0时,光照区亮度i<i0,判断未镀层或镀层厚度不达标;当测量镀层厚度δ>δ0时,光照区亮度i>i0,判断镀层厚度合格。

特别地,当测量镀层厚度δ<δ0时,光照区整体呈灰色;当测量镀层厚度δ>δ0时,光照区整体呈亮银色。

特别地,δ0设定为3微米。

特别地,i0设定为2000mcd。

特别地,不锈钢零件的厚度为0~5微米。

综上,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提供的薄不锈钢零件镀层定性测厚方法通过镀后零件在偏薄时反光与正常或偏厚零件的明显差异,使用ccd进行固定区域显微判断来确定镀层是否发生偏薄或未有镀层,从而确保偏薄零件快速稳定识别,流水线式测量方法效率高、成本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薄不锈钢零件镀层定性测厚方法,用光源照射不锈钢零件表面,设定镀层标准厚度δ0下的反光强度值为i0,具体地本实施例选取δ0为3微米,i0根据实际所用ccd设定,此处以2000mcd为例,用ccd相机采集光照区的亮度情况,当测量镀层厚度δ<δ0时,光照区亮度i<i0,判断未镀层或镀层厚度不达标;当测量镀层厚度δ>δ0时,光照区亮度i>i0,判断镀层厚度合格。

实际上,当测量镀层厚度δ<δ0时,光照区整体呈灰色;当测量镀层厚度δ>δ0时,光照区整体呈亮银色,更方便ccd识别。

需要说明的是,此方法适用于厚度为0~5微米的爆不锈钢零件,由于正常厚度、偏厚的零件不同厚度的反光值差异不大,因此ccd无法区分正常厚度与偏厚零件的镀层厚度。

综上,该实施例中的薄不锈钢零件镀层定性测厚方法通过镀后零件在偏薄时反光与正常或偏厚零件的明显差异,使用ccd进行固定区域显微判断来确定镀层是否发生偏薄或未有镀层,从而确保偏薄零件快速稳定识别,流水线式测量方法效率高、成本低。

以上内容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依据本发明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技术特征:

1.一种薄不锈钢零件镀层定性测厚方法,其特征在于,用光源照射不锈钢零件表面,设定镀层标准厚度δ0下的反光强度值为i0,用ccd相机采集光照区的亮度情况,当测量镀层厚度δ<δ0时,光照区亮度i<i0,判断未镀层或镀层厚度不达标;当测量镀层厚度δ>δ0时,光照区亮度i>i0,判断镀层厚度合格。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薄不锈钢零件镀层定性测厚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测量镀层厚度δ<δ0时,光照区整体呈灰色;当测量镀层厚度δ>δ0时,光照区整体呈亮银色。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薄不锈钢零件镀层定性测厚方法,其特征在于:δ0设定为3微米。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薄不锈钢零件镀层定性测厚方法,其特征在于:i0设定为2000mcd。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薄不锈钢零件镀层定性测厚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不锈钢零件的厚度为0~5微米。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薄不锈钢零件镀层定性测厚方法,用光源照射不锈钢零件表面,设定镀层标准厚度δ0下的反光强度值为I0,用CCD相机采集光照区的亮度情况,当测量镀层厚度δ<δ0时,光照区亮度I<I0,判断未镀层或镀层厚度不达标;当测量镀层厚度δ>δ0时,光照区亮度I>I0,判断镀层厚度合格。上述定性测厚方法通过镀后零件在偏薄时反光与正常或偏厚零件的明显差异,使用CCD进行固定区域显微判断来确定镀层是否发生偏薄或未有镀层,从而确保偏薄零件快速稳定识别,流水线式测量方法效率高、成本低。

技术研发人员:孙黎明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无锡市振华开祥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0.02.27
技术公布日:2020.06.05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 https://bbs.8miu.com/read-50566.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