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涉及废固金属回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废固金属回收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衣架是用来搭披衣衫的架子,《鲁班经匠镜》讲到有素衣架和花衣架两种,外间较为少见,当时的衣架与现在的衣架不同,现代衣架大多采用挂钩式或枝叉式,衣物多以脖领处挂在衣钩上,现有一种铁制金属衣架通过一根冷拔铁丝经过弯折缠绕之后再经喷塑制成,使用方便,但是喷塑后经过长时间的使用以及风吹日晒后,很容易造成塑胶爆裂脱离,使铁丝经过暴露氧化产生铁锈,对衣服造成难以清洗的污渍,其在被人们随意丢弃后,回收站采用燃烧处理的方式去除铁丝表面塑胶,对空气和环境造成严重污染,其冷拔铁丝经过完成回收处理后可用于制作铁制金属工艺品。
由此可见,目前需要研发一种能够对金属塑胶衣架进行一体化回收处理再利用的装置,来克服现有技术中采用燃烧处理废旧衣架表面塑胶,造成环境污染的缺点。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采用燃烧处理废旧衣架表面塑胶,造成环境污染的缺点,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废固金属回收处理装置。
本发明由以下具体技术手段所达成:
一种废固金属回收处理装置,包括支撑架,衣架颈部剥离机构,衣架固定机构,衣架拉伸机构,衣架塑胶底端挤压机构,衣架塑胶顶端挤压机构,衣架塑胶剥离及矫正机构和控制显示屏;支撑架前左部设置有衣架颈部剥离机构;支撑架前中左部设置有衣架固定机构,并且衣架固定机构左下部与衣架颈部剥离机构相连接;支撑架前中上部设置有衣架拉伸机构;支撑架前左下部设置有衣架塑胶底端挤压机构,并且衣架塑胶底端挤压机构前右上部与衣架固定机构相连接;支撑架内顶端右部与衣架塑胶顶端挤压机构相连接,并且衣架塑胶顶端挤压机构右上部与衣架拉伸机构相连接,而且衣架塑胶顶端挤压机构前左下部与衣架塑胶底端挤压机构相连接;支撑架左中部设置有衣架塑胶剥离及矫正机构,并且衣架塑胶剥离及矫正机构左下部与衣架固定机构相连接;支撑架左中部与控制显示屏进行螺栓连接。
更进一步的,衣架颈部剥离机构包括第一锥齿轮,第一传动轮,第二传动轮,滑动转轴,第一齿轮,第一电动推杆,第二齿轮,第二锥齿轮,第三锥齿轮,第三传动轮,第四传动轮,转动圆盘,第一传动杆,第二传动杆,滑动推杆,异形支撑块,第三传动杆,第四传动杆,第五传动杆,第六传动杆,第一倾斜传动杆,第一弧形夹持杆,第一限位杆,第一复位弹簧,第二倾斜传动杆,第二弧形夹持杆,第二限位杆和第二复位弹簧;第一锥齿轮轴心通过转轴与第一传动轮进行转动连接;第一传动轮左侧通过皮带与第二传动轮进行转动连接;第二传动轮轴心与滑动转轴进行插接;滑动转轴外表面中心下部与第一齿轮进行插接;滑动转轴右上部与第一电动推杆相连接;第一齿轮左侧与第二齿轮进行啮合;第二齿轮轴心通过转轴与第二锥齿轮进行转动连接;第二锥齿轮顶端后部与第三锥齿轮进行啮合;第三锥齿轮后侧轴心与第三传动轮进行转动连接;第三传动轮左上部通过皮带与第四传动轮进行转动连接;第四传动轮前侧轴心与转动圆盘进行转动连接;转动圆盘前中左部与第一传动杆进行焊接;第一传动杆顶端与第二传动杆进行传动连接;第二传动杆右端与滑动推杆进行焊接;滑动推杆后端与异形支撑块进行滑动连接;滑动推杆前右部与第三传动杆进行传动连接;滑动推杆前右部与第五传动杆进行传动连接,并且第五传动杆位于第三传动杆的后部;异形支撑块前右上部与第四传动杆进行套接,并且第四传动杆前右下部与第三传动杆相连接;异形支撑块前右下部与第六传动杆进行套接,并且第六传动杆前右上部与第五传动杆相连接;第三传动杆前左上部与第一倾斜传动杆进行传动连接,并且第一倾斜传动杆前左部与第四传动杆相连接;第五传动杆前左下部与第二倾斜传动杆进行传动连接,并且第二倾斜传动杆前左部与第六传动杆相连接;第一倾斜传动杆后中下部与第一弧形夹持杆进行传动连接;第一倾斜传动杆后中下部与第一限位杆进行焊接,并且第一限位杆位于第一弧形夹持杆的底端左部;第一倾斜传动杆后右上部与第一复位弹簧相连接,并且第一复位弹簧左端与第一弧形夹持杆相连接;第二倾斜传动杆后中上部与第二弧形夹持杆进行传动连接;第二倾斜传动杆后中上部与第二限位杆进行焊接,并且第二限位杆位于第二弧形夹持杆的顶端左部;第二倾斜传动杆后右下部与第二复位弹簧相连接,并且第二复位弹簧左端与第二弧形夹持杆相连接;第一锥齿轮底端右部与衣架固定机构相连接;第一传动轮轴心通过转轴与支撑架相连接;滑动转轴顶端与支撑架相连接;第一电动推杆右端与支撑架相连接;第二齿轮轴心通过转轴与支撑架相连接;第三传动轮后侧轴心与支撑架相连接;第四传动轮后侧轴心与支撑架相连接;异形支撑块后侧与支撑架相连接。
更进一步的,衣架固定机构包括变速电机,第五传动轮,第六传动轮,第四锥齿轮,第五锥齿轮,第六锥齿轮,第七锥齿轮,第八锥齿轮,第九锥齿轮,第十锥齿轮,第七传动轮,第八传动轮,第九传动轮,第二电动推杆,第十传动轮和分离式固定机构;变速电机轴心通过转轴与第五传动轮进行转动连接;第五传动轮底端通过皮带与第六传动轮进行转动连接;第六传动轮左侧轴心通过转轴与第四锥齿轮进行转动连接;第六传动轮右侧轴心通过转轴与第五锥齿轮进行转动连接;第五锥齿轮顶端与第六锥齿轮进行啮合;第六锥齿轮轴心通过转轴与第七锥齿轮进行转动连接;第七锥齿轮顶端右部与第八锥齿轮进行啮合;第八锥齿轮轴心通过转轴与第九锥齿轮进行转动连接;第九锥齿轮后部与第十锥齿轮进行啮合;第十锥齿轮后侧轴心与第七传动轮进行转动连接;第七传动轮顶端通过皮带与第八传动轮进行转动连接;第七传动轮左上部通过皮带与第九传动轮进行转动连接,并且第九传动轮右上部通过皮带与第八传动轮相连接;第八传动轮后侧轴心与第二电动推杆进行转动连接;第九传动轮左上部通过皮带与第十传动轮进行转动连接;第十传动轮后侧轴心与分离式固定机构进行转动连接;变速电机底端与支撑架相连接;第六传动轮轴心通过支撑杆与支撑架相连接;第四锥齿轮轴心通过支撑杆与支撑架相连接;第四锥齿轮顶端与第一锥齿轮相连接;第五锥齿轮轴心通过支撑杆与支撑架相连接;第六锥齿轮轴心通过转轴与支撑架相连接;第八锥齿轮轴心通过支撑杆与支撑架相连接;第九锥齿轮轴心通过支撑杆与支撑架相连接;第七传动轮后侧轴心通过支撑杆与支撑架相连接;第九传动轮后侧轴心通过支撑杆与支撑架相连接;第二电动推杆底端与支撑架相连接;第十传动轮后侧轴心通过支撑杆与支撑架相连接;分离式固定机构前右下部通过支撑杆与支撑架相连接。
更进一步的,衣架拉伸机构包括第十一传动轮,第十二传动轮,第十三传动轮,第十四传动轮,第三电动推杆,第十五传动轮,第七齿轮,第八齿轮,第四电动推杆,第七传动杆,第九齿轮,第八传动杆,第九传动杆,第十传动杆,第十一传动杆,第十二传动杆,滑块,支撑板,第五电动推杆,双面齿杆,第十齿轮,第十一齿轮,第一c型夹持杆,第二c型夹持杆和红外传感器;第十一传动轮左下部通过皮带与第十二传动轮进行转动连接;第十二传动轮右侧通过皮带与第十三传动轮进行转动连接;第十二传动轮右下部通过皮带与第十四传动轮进行转动连接,并且第十四传动轮顶端通过皮带与第十三传动轮相连接;第十三传动轮前侧轴心与第三电动推杆进行转动连接;第十四传动轮底端通过皮带与第十五传动轮进行转动连接;第十五传动轮前侧轴心与第七齿轮进行转动连接;第十五传动轮后侧轴心与第四电动推杆进行转动连接;第七齿轮左中部与第八齿轮进行啮合;第八齿轮前侧轴心与第七传动杆进行转动连接;第八齿轮左中部与第九齿轮进行啮合;第七传动杆前上部与第八传动杆进行传动连接;第九齿轮前侧轴心与第九传动杆进行转动连接;第八传动杆前中部与第十传动杆进行传动连接,并且第十传动杆底端与第九传动杆相连接;第八传动杆顶端与第十二传动杆进行传动连接;第九传动杆顶端与第十一传动杆进行传动连接,并且第十一传动杆顶端与第十二传动杆相连接;第十二传动杆底端与滑块进行转动连接;滑块后侧与支撑板进行滑动连接;滑块前中右部与第五电动推杆相连接;滑块前中部与双面齿杆进行滑动连接,并且双面齿杆右端中部与第五电动推杆相连接;滑块顶部设置有红外传感器;双面齿杆顶端中部与第十齿轮进行啮合;双面齿杆底端中部与第十一齿轮进行啮合;第十齿轮前侧轴心与第一c型夹持杆进行转动连接;第十一齿轮前侧轴心与第二c型夹持杆进行转动连接;第十一传动轮后侧轴心通过支撑杆与支撑架相连接;第十一传动轮右下部通过皮带与衣架塑胶顶端挤压机构相连接;第十二传动轮后侧轴心与支撑架相连接;第十三传动轮底端与支撑架相连接;第十四传动轮前侧轴心通过支撑杆与支撑架相连接;第四电动推杆底端与支撑架相连接;第八齿轮后侧轴心通过支撑杆与支撑架相连接;第九齿轮后侧轴心通过支撑杆与支撑架相连接;支撑板底端与支撑架相连接;红外传感器顶端与支撑架相连接。
更进一步的,衣架塑胶顶端挤压机构包括第十六传动轮,第一挤压辊,第六电动推杆,第十七传动轮,第二挤压辊,第七电动推杆,第十八传动轮,第三挤压辊,第八电动推杆,第十九传动轮和送料板;第十六传动轮后侧轴心与第一挤压辊进行转动连接;第十六传动轮右侧通过皮带与第十七传动轮进行转动连接;第一挤压辊前侧轴心与第六电动推杆进行转动连接;第一挤压辊左下部与送料板相连接;第十七传动轮后侧轴心与第二挤压辊进行转动连接;第十七传动轮右侧通过皮带与第十八传动轮进行转动连接;第二挤压辊前侧轴心与第七电动推杆进行转动连接;第十八传动轮后侧轴心与第三挤压辊进行转动连接;第十八传动轮右上部通过皮带与第十九传动轮进行转动连接;第三挤压辊前侧轴心与第八电动推杆进行转动连接;第十六传动轮底端通过皮带与衣架塑胶底端挤压机构相连接;第六电动推杆顶端与支撑架相连接;第七电动推杆顶端与支撑架相连接;第八电动推杆顶端与支撑架相连接;第十九传动轮后侧轴心通过支撑杆与支撑架相连接;第十九传动轮左上部通过皮带与第十一传动轮相连接;送料板底端通过支撑板与支撑架相连接。
更进一步的,衣架塑胶剥离及矫正机构包括第二十传动轮,第二十一传动轮,第十一锥齿轮,第十二锥齿轮,第十三锥齿轮,第十四锥齿轮,第十五锥齿轮,第十六锥齿轮,传动轮组,波纹轮,第十七锥齿轮,第十八锥齿轮,第二十二传动轮,第一铁丝转动辊,清洁舱,第二铁丝转动辊和矫直轮;第二十传动轮右上部通过皮带与第二十一传动轮进行转动连接;第二十一传动轮前侧轴心与第十一锥齿轮进行转动连接;第十一锥齿轮右部与第十二锥齿轮进行啮合;第十二锥齿轮轴心通过转轴与第十三锥齿轮进行转动连接;第十三锥齿轮底端与第十四锥齿轮进行啮合;第十四锥齿轮轴心通过转轴与第十五锥齿轮进行转动连接;第十五锥齿轮底端右部与第十六锥齿轮进行啮合;第十五锥齿轮轴心通过转轴与传动轮组进行转动连接;第十六锥齿轮轴心通过转轴与第十七锥齿轮进行转动连接;传动轮组顶端左部与波纹轮进行插接;传动轮组顶端右部与矫直轮进行插接;第十七锥齿轮后侧与第十八锥齿轮进行啮合;第十八锥齿轮后侧轴心与第二十二传动轮进行转动连接;第二十二传动轮顶端通过皮带与第一铁丝转动辊进行转动连接;第一铁丝转动辊前后端均与清洁舱进行转动连接;第一铁丝转动辊顶端通过皮带与第二铁丝转动辊进行转动连接,并且第二铁丝转动辊前后端均与清洁舱相连接;第二十传动轮后侧轴心与支撑架相连接;第二十传动轮左下部通过皮带与第七传动轮相连接;第二十一传动轮后侧轴心通过支撑杆与支撑架相连接;第十二锥齿轮轴心通过支撑杆与支撑架相连接;第十三锥齿轮轴心通过支撑杆与支撑架相连接;第十四锥齿轮轴心通过转轴与支撑架相连接;传动轮组底端与支撑架相连接;清洁舱底端与支撑架相连接。
更进一步的,分离式固定机构包括第一固定块,第一直流电动推杆组,第一固定板,衣架,第二固定块,第二直流电动推杆组,第二固定板,固定柱,挤压柱和第九电动推杆;第一固定块前右部与第一直流电动推杆组进行焊接;第一固定块前左上部与衣架相连接;第一直流电动推杆组左端与第一固定板进行焊接;衣架后左部与第二固定块相连接;第二固定块前左部与第二直流电动推杆组进行焊接;第二固定块前中上部与固定柱进行焊接,并且固定柱位于第二直流电动推杆组的后右上部;第二固定块前右上部与挤压柱相连接;第二固定块前中上部与第九电动推杆相连接,并且第九电动推杆顶端与挤压柱相连接;第二直流电动推杆组右端与第二固定板进行焊接;第一固定块右中部通过支撑杆与支撑架相连接,第一固定块右中部与第十传动轮相连接,第二固定块左端中部通过支撑杆与支撑架相连接。
更进一步的,第一弧形夹持杆底端右部和第二弧形夹持杆顶端右部均呈圆半弧形状,并且半圆弧内对称均匀设置有多个齿状块。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为解决现有技术中采用燃烧处理废旧衣架表面塑胶,造成环境污染的问题,设计了衣架颈部剥离机构,衣架固定机构,衣架拉伸机构,衣架塑胶顶端挤压机构和衣架塑胶剥离及矫正机构,通过衣架固定机构对衣架进行分离固定,使衣架颈部悬空固定,然后通过联动衣架颈部剥离机构对衣架颈部的塑胶进行快速转动剥离,同时保证衣架的完全完整性,再然后通过衣架拉伸机构配合衣架固定机构对衣架颈部缠绕处进行拉伸分离,便于通过衣架塑胶顶端挤压机构对衣架表面塑胶进行挤压爆裂,然后通过衣架塑胶剥离及矫正机构对爆裂后的塑胶进行扭转剥离,同时对铁丝上的铁锈进行转动打磨、矫直,快速完成对铁丝的一体化完整回收,便于制作金属工艺品,提高资源利用率,减少了环境污染,实现了衣架颈部塑胶剥离、缠绕反转拉伸和一体化去塑矫直回收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衣架颈部剥离机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衣架固定机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的衣架拉伸机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的衣架塑胶顶端挤压机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的衣架塑胶剥离及矫正机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的分离式固定机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的c区放大图。
附图中的标记为:1-支撑架,2-衣架颈部剥离机构,3-衣架固定机构,4-衣架拉伸机构,5-衣架塑胶底端挤压机构,6-衣架塑胶顶端挤压机构,7-衣架塑胶剥离及矫正机构,8-控制显示屏,201-第一锥齿轮,202-第一传动轮,203-第二传动轮,204-滑动转轴,205-第一齿轮,206-第一电动推杆,207-第二齿轮,208-第二锥齿轮,209-第三锥齿轮,2010-第三传动轮,2011-第四传动轮,2012-转动圆盘,2013-第一传动杆,2014-第二传动杆,2015-滑动推杆,2016-异形支撑块,2017-第三传动杆,2018-第四传动杆,2019-第五传动杆,2020-第六传动杆,2021-第一倾斜传动杆,2022-第一弧形夹持杆,2023-第一限位杆,2024-第一复位弹簧,2025-第二倾斜传动杆,2026-第二弧形夹持杆,2027-第二限位杆,2028-第二复位弹簧,301-变速电机,302-第五传动轮,303-第六传动轮,304-第四锥齿轮,305-第五锥齿轮,306-第六锥齿轮,307-第七锥齿轮,308-第八锥齿轮,309-第九锥齿轮,3010-第十锥齿轮,3011-第七传动轮,3012-第八传动轮,3013-第九传动轮,3014-第二电动推杆,3015-第十传动轮,3016-分离式固定机构,401-第十一传动轮,402-第十二传动轮,403-第十三传动轮,404-第十四传动轮,405-第三电动推杆,406-第十五传动轮,407-第七齿轮,408-第八齿轮,409-第四电动推杆,4010-第七传动杆,4011-第九齿轮,4012-第八传动杆,4013-第九传动杆,4014-第十传动杆,4015-第十一传动杆,4016-第十二传动杆,4017-滑块,4018-支撑板,4019-第五电动推杆,4020-双面齿杆,4021-第十齿轮,4022-第十一齿轮,4023-第一c型夹持杆,4024-第二c型夹持杆,4025-红外传感器,601-第十六传动轮,602-第一挤压辊,603-第六电动推杆,604-第十七传动轮,605-第二挤压辊,606-第七电动推杆,607-第十八传动轮,608-第三挤压辊,609-第八电动推杆,6010-第十九传动轮,6011-送料板,701-第二十传动轮,702-第二十一传动轮,703-第十一锥齿轮,704-第十二锥齿轮,705-第十三锥齿轮,706-第十四锥齿轮,707-第十五锥齿轮,708-第十六锥齿轮,709-传动轮组,7010-波纹轮,7011-第十七锥齿轮,7012-第十八锥齿轮,7013-第二十二传动轮,7014-第一铁丝转动辊,7015-清洁舱,7016-第二铁丝转动辊,7017-矫直轮,301601-第一固定块,301602-第一直流电动推杆组,301603-第一固定板,301604-衣架,301605-第二固定块,301606-第二直流电动推杆组,301607-第二固定板,301608-固定柱,301609-挤压柱,3016010-第九电动推杆。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
实施例
一种废固金属回收处理装置,包括支撑架1,衣架颈部剥离机构2,衣架固定机构3,衣架拉伸机构4,衣架塑胶底端挤压机构5,衣架塑胶顶端挤压机构6,衣架塑胶剥离及矫正机构7和控制显示屏8;支撑架1前左部设置有衣架颈部剥离机构2;支撑架1前中左部设置有衣架固定机构3,并且衣架固定机构3左下部与衣架颈部剥离机构2相连接;支撑架1前中上部设置有衣架拉伸机构4;支撑架1前左下部设置有衣架塑胶底端挤压机构5,并且衣架塑胶底端挤压机构5前右上部与衣架固定机构3相连接;支撑架1内顶端右部与衣架塑胶顶端挤压机构6相连接,并且衣架塑胶顶端挤压机构6右上部与衣架拉伸机构4相连接,而且衣架塑胶顶端挤压机构6前左下部与衣架塑胶底端挤压机构5相连接;支撑架1左中部设置有衣架塑胶剥离及矫正机构7,并且衣架塑胶剥离及矫正机构7左下部与衣架固定机构3相连接;支撑架1左中部与控制显示屏8进行螺栓连接。
工作原理:使用时先将废固金属回收处理装置放置在将要使用的位置,然后通过调整支撑架1的放置位置,保证本装置在使用时的稳定性,并对装置进行安全检查,确保使用时的可靠性,然后外接电源,准备好将要进行回收处理的衣架301604,通过人工将衣架301604放置在衣架固定机构3内,再然后通过调控控制显示屏8对衣架301604进行固定,同时使衣架301604颈部悬空,便于联动衣架颈部剥离机构2对衣架301604颈部进行夹持,再然后通过调控控制显示屏8使衣架固定机构3进行转动,配合衣架颈部剥离机构2对衣架301604进行颈部塑胶剥离,其衣架301604通过一根铁丝经过弯折扭转后再经过喷塑产生的,在其颈部处铁丝进行相互缠绕达到稳固成型,在对其进行回收,使其缠绕处的铁丝断面一端暴露,然后通过衣架拉伸机构4对其断面一端进行夹持拉伸,同时配合衣架固定机构3带动衣架301604进行扭转反转,对衣架301604颈部缠绕处进行分离,并且通过衣架301604固定机构3对衣架301604挂钩处进行拉直处理,便于后续对衣架301604进行直线挤压,通过控制显示屏8调控衣架塑胶底端挤压机构5带动衣架塑胶顶端挤压机构6进行转动,再然后通过人工将拉伸处理后的衣架301604放入到衣架塑胶底端挤压机构5和衣架塑胶顶端挤压机构6之间进行挤压,对衣架301604表面的塑胶进行挤压错位,再然后对挤压错位的塑胶通过转动波纹轮7010进行剥离,最后在对去除表面塑胶的衣架301604进行矫直,对衣架301604进行整体回收处理,经过矫直的衣架301604可回收用作金属铁丝工艺品的制作,解决资源,结构简单,操作便捷,实现了衣架颈部塑胶剥离、缠绕反转拉伸和一体化去塑矫直回收的效果。
所述,衣架颈部剥离机构2包括第一锥齿轮201,第一传动轮202,第二传动轮203,滑动转轴204,第一齿轮205,第一电动推杆206,第二齿轮207,第二锥齿轮208,第三锥齿轮209,第三传动轮2010,第四传动轮2011,转动圆盘2012,第一传动杆2013,第二传动杆2014,滑动推杆2015,异形支撑块2016,第三传动杆2017,第四传动杆2018,第五传动杆2019,第六传动杆2020,第一倾斜传动杆2021,第一弧形夹持杆2022,第一限位杆2023,第一复位弹簧2024,第二倾斜传动杆2025,第二弧形夹持杆2026,第二限位杆2027和第二复位弹簧2028;第一锥齿轮201轴心通过转轴与第一传动轮202进行转动连接;第一传动轮202左侧通过皮带与第二传动轮203进行转动连接;第二传动轮203轴心与滑动转轴204进行插接;滑动转轴204外表面中心下部与第一齿轮205进行插接;滑动转轴204右上部与第一电动推杆206相连接;第一齿轮205左侧与第二齿轮207进行啮合;第二齿轮207轴心通过转轴与第二锥齿轮208进行转动连接;第二锥齿轮208顶端后部与第三锥齿轮209进行啮合;第三锥齿轮209后侧轴心与第三传动轮2010进行转动连接;第三传动轮2010左上部通过皮带与第四传动轮2011进行转动连接;第四传动轮2011前侧轴心与转动圆盘2012进行转动连接;转动圆盘2012前中左部与第一传动杆2013进行焊接;第一传动杆2013顶端与第二传动杆2014进行传动连接;第二传动杆2014右端与滑动推杆2015进行焊接;滑动推杆2015后端与异形支撑块2016进行滑动连接;滑动推杆2015前右部与第三传动杆2017进行传动连接;滑动推杆2015前右部与第五传动杆2019进行传动连接,并且第五传动杆2019位于第三传动杆2017的后部;异形支撑块2016前右上部与第四传动杆2018进行套接,并且第四传动杆2018前右下部与第三传动杆2017相连接;异形支撑块2016前右下部与第六传动杆2020进行套接,并且第六传动杆2020前右上部与第五传动杆2019相连接;第三传动杆2017前左上部与第一倾斜传动杆2021进行传动连接,并且第一倾斜传动杆2021前左部与第四传动杆2018相连接;第五传动杆2019前左下部与第二倾斜传动杆2025进行传动连接,并且第二倾斜传动杆2025前左部与第六传动杆2020相连接;第一倾斜传动杆2021后中下部与第一弧形夹持杆2022进行传动连接;第一倾斜传动杆2021后中下部与第一限位杆2023进行焊接,并且第一限位杆2023位于第一弧形夹持杆2022的底端左部;第一倾斜传动杆2021后右上部与第一复位弹簧2024相连接,并且第一复位弹簧2024左端与第一弧形夹持杆2022相连接;第二倾斜传动杆2025后中上部与第二弧形夹持杆2026进行传动连接;第二倾斜传动杆2025后中上部与第二限位杆2027进行焊接,并且第二限位杆2027位于第二弧形夹持杆2026的顶端左部;第二倾斜传动杆2025后右下部与第二复位弹簧2028相连接,并且第二复位弹簧左端与第二弧形夹持杆2026相连接;第一锥齿轮201底端右部与衣架301604固定机构3相连接;第一传动轮202轴心通过转轴与支撑架1相连接;滑动转轴204顶端与支撑架1相连接;第一电动推杆206右端与支撑架1相连接;第二齿轮207轴心通过转轴与支撑架1相连接;第三传动轮2010后侧轴心与支撑架1相连接;第四传动轮2011后侧轴心与支撑架1相连接;异形支撑块2016后侧与支撑架1相连接。
对经过人工固定好的衣架颈部进行固定夹持,便于配合衣架固定机构3对衣架301604颈部进行塑胶剥皮,通过控制显示屏8调控变速电机带动第五传动轮302进行转动,进而使第四锥齿轮304带动第一锥齿轮201进行转动,第一锥齿轮201带动第一传动轮202转动,然后第一传动轮202带动第二传动轮203,滑动转轴204和第一齿轮205转动,再然后通过第一电动推杆206带动第一齿轮205进行伸展,并使第一齿轮205与第二齿轮207啮合,然后第二齿轮207带动第二锥齿轮208转动,再然后第二锥齿轮208带动第三锥齿轮209和第三传动轮2010转动,第三传动轮2010带动第四传动轮2011,转动圆盘2012,第一传动杆2013和第二传动杆2014转动,然后通过第二传动杆2014带动滑动推杆2015在异形支撑块2016前中部进行左右往复滑动,进而使滑动推杆2015带动第三传动杆2017和第五传动杆2019向右移动,再然后第三传动杆2017和第五传动杆2019分别同时带动第四传动杆2018、第一弧形夹持杆2022、第六传动杆2020和第二弧形夹持杆2026进行运动,使第一弧形夹持杆2022和第二弧形夹持杆2026通过带动齿状块的半圆弧型槽对固定好的衣架301604进行夹持,再然后通过配合衣架301604固定机构3对衣架301604进行转动,对衣架301604颈部进行快速转动剥离,同时保证衣架301604颈部不会因受到外力发生扭转,保证衣架301604的完整性。
所述,衣架固定机构3包括变速电机301,第五传动轮302,第六传动轮303,第四锥齿轮304,第五锥齿轮305,第六锥齿轮306,第七锥齿轮307,第八锥齿轮308,第九锥齿轮309,第十锥齿轮3010,第七传动轮3011,第八传动轮3012,第九传动轮3013,第二电动推杆3014,第十传动轮3015和分离式固定机构3016;变速电机301轴心通过转轴与第五传动轮302进行转动连接;第五传动轮302底端通过皮带与第六传动轮303进行转动连接;第六传动轮303左侧轴心通过转轴与第四锥齿轮304进行转动连接;第六传动轮303右侧轴心通过转轴与第五锥齿轮305进行转动连接;第五锥齿轮305顶端与第六锥齿轮306进行啮合;第六锥齿轮306轴心通过转轴与第七锥齿轮307进行转动连接;第七锥齿轮307顶端右部与第八锥齿轮308进行啮合;第八锥齿轮308轴心通过转轴与第九锥齿轮309进行转动连接;第九锥齿轮309后部与第十锥齿轮3010进行啮合;第十锥齿轮3010后侧轴心与第七传动轮3011进行转动连接;第七传动轮3011顶端通过皮带与第八传动轮3012进行转动连接;第七传动轮3011左上部通过皮带与第九传动轮3013进行转动连接,并且第九传动轮3013右上部通过皮带与第八传动轮3012相连接;第八传动轮3012后侧轴心与第二电动推杆3014进行转动连接;第九传动轮3013左上部通过皮带与第十传动轮3015进行转动连接;第十传动轮3015后侧轴心与分离式固定机构3016进行转动连接;变速电机301底端与支撑架1相连接;第六传动轮303轴心通过支撑杆与支撑架1相连接;第四锥齿轮304轴心通过支撑杆与支撑架1相连接;第四锥齿轮304顶端与第一锥齿轮201相连接;第五锥齿轮305轴心通过支撑杆与支撑架1相连接;第六锥齿轮306轴心通过转轴与支撑架1相连接;第八锥齿轮308轴心通过支撑杆与支撑架1相连接;第九锥齿轮309轴心通过支撑杆与支撑架1相连接;第七传动轮3011后侧轴心通过支撑杆与支撑架1相连接;第九传动轮3013后侧轴心通过支撑杆与支撑架1相连接;第二电动推杆3014底端与支撑架1相连接;第十传动轮3015后侧轴心通过支撑杆与支撑架1相连接;分离式固定机构3016前右下部通过支撑杆与支撑架1相连接。
对衣架301604进行固定夹持,使衣架301604颈部悬空,同时带动衣架301604进行转动,通过控制显示屏8调控变速电机带动第五传动轮302转动,然后第五传动轮302带动第六传动轮303,第四锥齿轮304和第五锥齿轮305转动,再然后通过第五锥齿轮305与第六锥齿轮306啮合,进而使第六锥齿轮306带动第七锥齿轮307和第八锥齿轮308进行转动,然后第八锥齿轮308带动第九锥齿轮309和第十锥齿轮3010进行转动,第十锥齿轮3010带动第七传动轮3011和第八传动轮3012进行转动,通过第二电动推杆3014带动第八传动轮3012进行移动调节皮带的松紧度,进而使第九传动轮3013带动第十传动轮3015进行转动,再然后通过第十传动轮3015带动分离式固定机构3016转动,使固定在分离式固定机构3016的衣架301604进行独立转动,保证衣架301604在转动的同时不会破坏衣架301604本身原有形状。
所述,衣架拉伸机构4包括第十一传动轮401,第十二传动轮402,第十三传动轮403,第十四传动轮404,第三电动推杆405,第十五传动轮406,第七齿轮407,第八齿轮408,第四电动推杆409,第七传动杆4010,第九齿轮4011,第八传动杆4012,第九传动杆4013,第十传动杆4014,第十一传动杆4015,第十二传动杆4016,滑块4017,支撑板4018,第五电动推杆4019,双面齿杆4020,第十齿轮4021,第十一齿轮4022,第一c型夹持杆4023,第二c型夹持杆4024和红外传感器4025;第十一传动轮401左下部通过皮带与第十二传动轮402进行转动连接;第十二传动轮402右侧通过皮带与第十三传动轮403进行转动连接;第十二传动轮402右下部通过皮带与第十四传动轮404进行转动连接,并且第十四传动轮404顶端通过皮带与第十三传动轮403相连接;第十三传动轮403前侧轴心与第三电动推杆405进行转动连接;第十四传动轮404底端通过皮带与第十五传动轮406进行转动连接;第十五传动轮406前侧轴心与第七齿轮407进行转动连接;第十五传动轮406后侧轴心与第四电动推杆409进行转动连接;第七齿轮407左中部与第八齿轮408进行啮合;第八齿轮408前侧轴心与第七传动杆4010进行转动连接;第八齿轮408左中部与第九齿轮4011进行啮合;第七传动杆4010前上部与第八传动杆4012进行传动连接;第九齿轮4011前侧轴心与第九传动杆4013进行转动连接;第八传动杆4012前中部与第十传动杆4014进行传动连接,并且第十传动杆4014底端与第九传动杆4013相连接;第八传动杆4012顶端与第十二传动杆4016进行传动连接;第九传动杆4013顶端与第十一传动杆4015进行传动连接,并且第十一传动杆4015顶端与第十二传动杆4016相连接;第十二传动杆4016底端与滑块4017进行转动连接;滑块4017后侧与支撑板4018进行滑动连接;滑块4017前中右部与第五电动推杆4019相连接;滑块4017前中部与双面齿杆4020进行滑动连接,并且双面齿杆4020右端中部与第五电动推杆4019相连接;滑块4017顶部设置有红外传感器4025;双面齿杆4020顶端中部与第十齿轮4021进行啮合;双面齿杆4020底端中部与第十一齿轮4022进行啮合;第十齿轮4021前侧轴心与第一c型夹持杆4023进行转动连接;第十一齿轮4022前侧轴心与第二c型夹持杆4024进行转动连接;第十一传动轮401后侧轴心通过支撑杆与支撑架1相连接;第十一传动轮401右下部通过皮带与衣架301604塑胶顶端挤压机构6相连接;第十二传动轮402后侧轴心与支撑架1相连接;第十三传动轮403底端与支撑架1相连接;第十四传动轮404前侧轴心通过支撑杆与支撑架1相连接;第四电动推杆409底端与支撑架1相连接;第八齿轮408后侧轴心通过支撑杆与支撑架1相连接;第九齿轮4011后侧轴心通过支撑杆与支撑架1相连接;支撑板4018底端与支撑架1相连接;红外传感器4025顶端与支撑架1相连接。
对经过颈部剥皮的衣架301604缠绕处进行拉伸,通过控制显示屏8调控衣架塑胶顶端挤压机构6联动衣架拉伸机构4对衣架301604缠绕处进行拉伸分离,通过第十九传动轮6010带动第十一传动轮401和第十二传动轮402进行转动,然后通过调控第三电动推杆405带动第十三传动轮403调节皮带的松紧度,进而使第十四传动轮404带动第十五传动轮406和第七齿轮407进行转动,再然后通过第四电动推杆409带动第七齿轮407与第八齿轮408啮合,然后使第八齿轮408带动第九齿轮4011和第七传动杆4010同时进行转动,同时第九齿轮4011带动第九传动杆4013进行转动,在然后通过第八传动杆4012,第十传动杆4014,第十一传动杆4015和第十二传动杆4016之间的相互配合传动,进而使第十二传动杆4016带动滑块4017在支撑板4018上进行滑动,通过红外传感器4025对滑块4017的移动位置进行观察,当滑块4017移动到合适的位置时,通过第五电动推杆4019带动双面齿杆4020向左移动,同时使双面齿杆4020带动第十齿轮4021和第十一齿轮4022进行转动,然后分别使第一c型夹持杆4023和第二c型夹持杆4024对铁丝缠绕断面一端进行紧紧夹持,然后配合衣架固定机构3对衣架301604进行反转,对缠绕处进行直线拉伸分离,便于对铁丝进行整体回收利用,节约资源。
所述,衣架塑胶顶端挤压机构6包括第十六传动轮601,第一挤压辊602,第六电动推杆603,第十七传动轮604,第二挤压辊605,第七电动推杆606,第十八传动轮607,第三挤压辊608,第八电动推杆609,第十九传动轮6010和送料板6011;第十六传动轮601后侧轴心与第一挤压辊602进行转动连接;第十六传动轮601右侧通过皮带与第十七传动轮604进行转动连接;第一挤压辊602前侧轴心与第六电动推杆603进行转动连接;第一挤压辊602左下部与送料板6011相连接;第十七传动轮604后侧轴心与第二挤压辊605进行转动连接;第十七传动轮604右侧通过皮带与第十八传动轮607进行转动连接;第二挤压辊605前侧轴心与第七电动推杆606进行转动连接;第十八传动轮607后侧轴心与第三挤压辊608进行转动连接;第十八传动轮607右上部通过皮带与第十九传动轮6010进行转动连接;第三挤压辊608前侧轴心与第八电动推杆609进行转动连接;第十六传动轮601底端通过皮带与衣架塑胶底端挤压机构5相连接;第六电动推杆603顶端与支撑架1相连接;第七电动推杆606顶端与支撑架1相连接;第八电动推杆609顶端与支撑架1相连接;第十九传动轮6010后侧轴心通过支撑杆与支撑架1相连接;第十九传动轮6010左上部通过皮带与第十一传动轮401相连接;送料板6011底端通过支撑板4018与支撑架1相连接。
对经过缠绕分离拉伸后的衣架301604进行全部表面塑胶去除处理,通过控制显示屏8调控使衣架塑胶底端挤压机构5联动衣架塑胶顶端挤压机构6,使第十六传动轮601带动第十七传动轮604和第十八传动轮607进行转动,进而同时使第十六传动轮601带动第一挤压辊602,第十七传动轮604带动第二挤压辊605和第十八传动轮607带动第三挤压辊608对衣架301604表面塑胶进行错位挤压,使表面塑胶进行爆裂,通过第六电动推杆603、第七电动推杆606和第八电动推杆609带动第一挤压辊602、第二挤压辊605和第三挤压辊608调节挤压的高度,完成对衣架301604表面塑胶松动爆裂处理,便于对金属铁丝进行回收利用。
所述,衣架塑胶剥离及矫正机构7包括第二十传动轮701,第二十一传动轮702,第十一锥齿轮703,第十二锥齿轮704,第十三锥齿轮705,第十四锥齿轮706,第十五锥齿轮707,第十六锥齿轮708,传动轮组709,波纹轮7010,第十七锥齿轮7011,第十八锥齿轮7012,第二十二传动轮7013,第一铁丝转动辊7014,清洁舱7015,第二铁丝转动辊7016和矫直轮7017;第二十传动轮701右上部通过皮带与第二十一传动轮702进行转动连接;第二十一传动轮702前侧轴心与第十一锥齿轮703进行转动连接;第十一锥齿轮703右部与第十二锥齿轮704进行啮合;第十二锥齿轮704轴心通过转轴与第十三锥齿轮705进行转动连接;第十三锥齿轮705底端与第十四锥齿轮706进行啮合;第十四锥齿轮706轴心通过转轴与第十五锥齿轮707进行转动连接;第十五锥齿轮707底端右部与第十六锥齿轮708进行啮合;第十五锥齿轮707轴心通过转轴与传动轮组709进行转动连接;第十六锥齿轮708轴心通过转轴与第十七锥齿轮7011进行转动连接;传动轮组709顶端左部与波纹轮7010进行插接;传动轮组709顶端右部与矫直轮7017进行插接;第十七锥齿轮7011后侧与第十八锥齿轮7012进行啮合;第十八锥齿轮7012后侧轴心与第二十二传动轮7013进行转动连接;第二十二传动轮7013顶端通过皮带与第一铁丝转动辊7014进行转动连接;第一铁丝转动辊7014前后端均与清洁舱7015进行转动连接;第一铁丝转动辊7014顶端通过皮带与第二铁丝转动辊7016进行转动连接,并且第二铁丝转动辊7016前后端均与清洁舱7015相连接;第二十传动轮701后侧轴心与支撑架1相连接;第二十传动轮701左下部通过皮带与第七传动轮3011相连接;第二十一传动轮702后侧轴心通过支撑杆与支撑架1相连接;第十二锥齿轮704轴心通过支撑杆与支撑架1相连接;第十三锥齿轮705轴心通过支撑杆与支撑架1相连接;第十四锥齿轮706轴心通过转轴与支撑架1相连接;传动轮组709底端与支撑架1相连接;清洁舱7015底端与支撑架1相连接。
衣架301604在经过表面塑胶爆裂处理后,仍有部分塑胶未完全脱离,造成铁丝回收不纯净,通过衣架固定机构3联动衣架塑胶剥离及矫正机构7对铁丝进行表面塑胶转动剥离和铁丝矫直,提高铁丝回收质量,通过第七传动轮3011带动第二十传动轮701进行转动,然后第二十传动轮701带动第二十一传动轮702和第十一锥齿轮703进行转动,第十一锥齿轮703带动第十二锥齿轮704和第十三锥齿轮705进行转动,第十三锥齿轮705带动第十四锥齿轮706转动,进而使第十四锥齿轮706带动第十五锥齿轮707和传动轮组709转动,第十五锥齿轮707带动第十六锥齿轮708和第十七锥齿轮7011转动,传动轮组709转动带动波纹轮7010转动,传动轮组709中每个传动轮顶端左部均设置有一个波纹轮7010,传动轮组709中每个传动轮顶端右部均设置有一个矫直轮7017,并且传动轮组709、波纹轮7010和矫直轮7017在支撑架1前后部呈对称设置有一个,便于对衣架301604进行转动扭转,对衣架301604表面的塑胶进行剥离,同时对衣架301604进行粗矫直,再然后通过第十七锥齿轮7011带动第十八锥齿轮7012和第二十二传动轮7013进行转动,第二十二传动轮7013带动第一铁丝转动辊7014进行转动,同时第一铁丝转动辊7014带动第二铁丝转动辊7016进行转动,然后对经过扭转后的衣架301604表面残留的塑胶进行清洁,同时对铁丝表面的铁锈进行转动打磨清洁,再然后通过矫直轮7017对衣架301604进行最后的矫直,完成对塑胶的清洁和铁丝的打磨矫直,便于进行回收再利用,解决资源。
所述,分离式固定机构3016包括第一固定块301601,第一直流电动推杆组301602,第一固定板301603,衣架301604,第二固定块301605,第二直流电动推杆组301606,第二固定板301607,固定柱301608,挤压柱301609和第九电动推杆3016010;第一固定块301601前右部与第一直流电动推杆组301602进行焊接;第一固定块301601前左上部与衣架301604相连接;第一直流电动推杆组301602左端与第一固定板301603进行焊接;衣架301604后左部与第二固定块301605相连接;第二固定块301605前左部与第二直流电动推杆组301606进行焊接;第二固定块301605前中上部与固定柱301608进行焊接,并且固定柱301608位于第二直流电动推杆组301606的后右上部;第二固定块301605前右上部与挤压柱301609相连接;第二固定块301605前中上部与第九电动推杆3016010相连接,并且第九电动推杆3016010顶端与挤压柱301609相连接;第二直流电动推杆组301606右端与第二固定板301607进行焊接;第一固定块301601右中部通过支撑杆与支撑架1相连接,第一固定块301601右中部与第十传动轮3015相连接,第二固定块301605左端中部通过支撑杆与支撑架1相连接。
对衣架301604进行固定时,通过人工将衣架301604放入到第一固定板301603和第二固定块301605的固定槽中,然后通过控制显示屏8调控第一直流电动推杆组301602和第二直流电动推杆组301606同时分别带动第一固定板301603和第二固定板301607对衣架301604的上下部进行固定,再然后通过第九电动推杆3016010带动挤压柱301609配合固定柱301608对衣架301604挂钩处进行挤压拉直,便于后续对衣架301604进行直线挤压去除表面塑胶。
所述,第一弧形夹持杆2022底端右部和第二弧形夹持杆2026顶端右部均呈圆半弧形状,并且半圆弧内对称均匀设置有多个齿状块,便于对衣架301604颈部的塑胶进行刮除。
以上结合具体的实施方式对本申请进行了描述,但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清楚,这些描述都是示例性的,并不是对本申请保护范围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本申请的精神和原理对本申请做出各种变型和修改,这些变型和修改也在本申请的范围内。
1.一种废固金属回收处理装置,包括支撑架(1),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衣架颈部剥离机构(2),衣架固定机构(3),衣架拉伸机构(4),衣架塑胶底端挤压机构(5),衣架塑胶顶端挤压机构(6),衣架塑胶剥离及矫正机构(7)和控制显示屏(8);支撑架(1)前左部设置有衣架颈部剥离机构(2);支撑架(1)前中左部设置有衣架固定机构(3),并且衣架固定机构(3)左下部与衣架颈部剥离机构(2)相连接;支撑架(1)前中上部设置有衣架拉伸机构(4);支撑架(1)前左下部设置有衣架塑胶底端挤压机构(5),并且衣架塑胶底端挤压机构(5)前右上部与衣架固定机构(3)相连接;支撑架(1)内顶端右部与衣架塑胶顶端挤压机构(6)相连接,并且衣架塑胶顶端挤压机构(6)右上部与衣架拉伸机构(4)相连接,而且衣架塑胶顶端挤压机构(6)前左下部与衣架塑胶底端挤压机构(5)相连接;支撑架(1)左中部设置有衣架塑胶剥离及矫正机构(7),并且衣架塑胶剥离及矫正机构(7)左下部与衣架固定机构(3)相连接;支撑架(1)左中部与控制显示屏(8)进行螺栓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废固金属回收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衣架颈部剥离机构(2)包括第一锥齿轮(201),第一传动轮(202),第二传动轮(203),滑动转轴(204),第一齿轮(205),第一电动推杆(206),第二齿轮(207),第二锥齿轮(208),第三锥齿轮(209),第三传动轮(2010),第四传动轮(2011),转动圆盘(2012),第一传动杆(2013),第二传动杆(2014),滑动推杆(2015),异形支撑块(2016),第三传动杆(2017),第四传动杆(2018),第五传动杆(2019),第六传动杆(2020),第一倾斜传动杆(2021),第一弧形夹持杆(2022),第一限位杆(2023),第一复位弹簧(2024),第二倾斜传动杆(2025),第二弧形夹持杆(2026),第二限位杆(2027)和第二复位弹簧(2028);第一锥齿轮(201)轴心通过转轴与第一传动轮(202)进行转动连接;第一传动轮(202)左侧通过皮带与第二传动轮(203)进行转动连接;第二传动轮(203)轴心与滑动转轴(204)进行插接;滑动转轴(204)外表面中心下部与第一齿轮(205)进行插接;滑动转轴(204)右上部与第一电动推杆(206)相连接;第一齿轮(205)左侧与第二齿轮(207)进行啮合;第二齿轮(207)轴心通过转轴与第二锥齿轮(208)进行转动连接;第二锥齿轮(208)顶端后部与第三锥齿轮(209)进行啮合;第三锥齿轮(209)后侧轴心与第三传动轮(2010)进行转动连接;第三传动轮(2010)左上部通过皮带与第四传动轮(2011)进行转动连接;第四传动轮(2011)前侧轴心与转动圆盘(2012)进行转动连接;转动圆盘(2012)前中左部与第一传动杆(2013)进行焊接;第一传动杆(2013)顶端与第二传动杆(2014)进行传动连接;第二传动杆(2014)右端与滑动推杆(2015)进行焊接;滑动推杆(2015)后端与异形支撑块(2016)进行滑动连接;滑动推杆(2015)前右部与第三传动杆(2017)进行传动连接;滑动推杆(2015)前右部与第五传动杆(2019)进行传动连接,并且第五传动杆(2019)位于第三传动杆(2017)的后部;异形支撑块(2016)前右上部与第四传动杆(2018)进行套接,并且第四传动杆(2018)前右下部与第三传动杆(2017)相连接;异形支撑块(2016)前右下部与第六传动杆(2020)进行套接,并且第六传动杆(2020)前右上部与第五传动杆(2019)相连接;第三传动杆(2017)前左上部与第一倾斜传动杆(2021)进行传动连接,并且第一倾斜传动杆(2021)前左部与第四传动杆(2018)相连接;第五传动杆(2019)前左下部与第二倾斜传动杆(2025)进行传动连接,并且第二倾斜传动杆(2025)前左部与第六传动杆(2020)相连接;第一倾斜传动杆(2021)后中下部与第一弧形夹持杆(2022)进行传动连接;第一倾斜传动杆(2021)后中下部与第一限位杆(2023)进行焊接,并且第一限位杆(2023)位于第一弧形夹持杆(2022)的底端左部;第一倾斜传动杆(2021)后右上部与第一复位弹簧(2024)相连接,并且第一复位弹簧(2024)左端与第一弧形夹持杆(2022)相连接;第二倾斜传动杆(2025)后中上部与第二弧形夹持杆(2026)进行传动连接;第二倾斜传动杆(2025)后中上部与第二限位杆(2027)进行焊接,并且第二限位杆(2027)位于第二弧形夹持杆(2026)的顶端左部;第二倾斜传动杆(2025)后右下部与第二复位弹簧(2028)相连接,并且第二复位弹簧(2028)左端与第二弧形夹持杆(2026)相连接;第一锥齿轮(201)底端右部与衣架固定机构(3)相连接;第一传动轮(202)轴心通过转轴与支撑架(1)相连接;滑动转轴(204)顶端与支撑架(1)相连接;第一电动推杆(206)右端与支撑架(1)相连接;第二齿轮(207)轴心通过转轴与支撑架(1)相连接;第三传动轮(2010)后侧轴心与支撑架(1)相连接;第四传动轮(2011)后侧轴心与支撑架(1)相连接;异形支撑块(2016)后侧与支撑架(1)相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废固金属回收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衣架固定机构(3)包括变速电机(301),第五传动轮(302),第六传动轮(303),第四锥齿轮(304),第五锥齿轮(305),第六锥齿轮(306),第七锥齿轮(307),第八锥齿轮(308),第九锥齿轮(309),第十锥齿轮(3010),第七传动轮(3011),第八传动轮(3012),第九传动轮(3013),第二电动推杆(3014),第十传动轮(3015)和分离式固定机构(3016);变速电机(301)轴心通过转轴与第五传动轮(302)进行转动连接;第五传动轮(302)底端通过皮带与第六传动轮(303)进行转动连接;第六传动轮(303)左侧轴心通过转轴与第四锥齿轮(304)进行转动连接;第六传动轮(303)右侧轴心通过转轴与第五锥齿轮(305)进行转动连接;第五锥齿轮(305)顶端与第六锥齿轮(306)进行啮合;第六锥齿轮(306)轴心通过转轴与第七锥齿轮(307)进行转动连接;第七锥齿轮(307)顶端右部与第八锥齿轮(308)进行啮合;第八锥齿轮(308)轴心通过转轴与第九锥齿轮(309)进行转动连接;第九锥齿轮(309)后部与第十锥齿轮(3010)进行啮合;第十锥齿轮(3010)后侧轴心与第七传动轮(3011)进行转动连接;第七传动轮(3011)顶端通过皮带与第八传动轮(3012)进行转动连接;第七传动轮(3011)左上部通过皮带与第九传动轮(3013)进行转动连接,并且第九传动轮(3013)右上部通过皮带与第八传动轮(3012)相连接;第八传动轮(3012)后侧轴心与第二电动推杆(3014)进行转动连接;第九传动轮(3013)左上部通过皮带与第十传动轮(3015)进行转动连接;第十传动轮(3015)后侧轴心与分离式固定机构(3016)进行转动连接;变速电机(301)底端与支撑架(1)相连接;第六传动轮(303)轴心通过支撑杆与支撑架(1)相连接;第四锥齿轮(304)轴心通过支撑杆与支撑架(1)相连接;第四锥齿轮(304)顶端与第一锥齿轮(201)相连接;第五锥齿轮(305)轴心通过支撑杆与支撑架(1)相连接;第六锥齿轮(306)轴心通过转轴与支撑架(1)相连接;第八锥齿轮(308)轴心通过支撑杆与支撑架(1)相连接;第九锥齿轮(309)轴心通过支撑杆与支撑架(1)相连接;第七传动轮(3011)后侧轴心通过支撑杆与支撑架(1)相连接;第九传动轮(3013)后侧轴心通过支撑杆与支撑架(1)相连接;第二电动推杆(3014)底端与支撑架(1)相连接;第十传动轮(3015)后侧轴心通过支撑杆与支撑架(1)相连接;分离式固定机构(3016)前右下部通过支撑杆与支撑架(1)相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废固金属回收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衣架拉伸机构(4)包括第十一传动轮(401),第十二传动轮(402),第十三传动轮(403),第十四传动轮(404),第三电动推杆(405),第十五传动轮(406),第七齿轮(407),第八齿轮(408),第四电动推杆(409),第七传动杆(4010),第九齿轮(4011),第八传动杆(4012),第九传动杆(4013),第十传动杆(4014),第十一传动杆(4015),第十二传动杆(4016),滑块(4017),支撑板(4018),第五电动推杆(4019),双面齿杆(4020),第十齿轮(4021),第十一齿轮(4022),第一c型夹持杆(4023),第二c型夹持杆(4024)和红外传感器(4025);第十一传动轮(401)左下部通过皮带与第十二传动轮(402)进行转动连接;第十二传动轮(402)右侧通过皮带与第十三传动轮(403)进行转动连接;第十二传动轮(402)右下部通过皮带与第十四传动轮(404)进行转动连接,并且第十四传动轮(404)顶端通过皮带与第十三传动轮(403)相连接;第十三传动轮(403)前侧轴心与第三电动推杆(405)进行转动连接;第十四传动轮(404)底端通过皮带与第十五传动轮(406)进行转动连接;第十五传动轮(406)前侧轴心与第七齿轮(407)进行转动连接;第十五传动轮(406)后侧轴心与第四电动推杆(409)进行转动连接;第七齿轮(407)左中部与第八齿轮(408)进行啮合;第八齿轮(408)前侧轴心与第七传动杆(4010)进行转动连接;第八齿轮(408)左中部与第九齿轮(4011)进行啮合;第七传动杆(4010)前上部与第八传动杆(4012)进行传动连接;第九齿轮(4011)前侧轴心与第九传动杆(4013)进行转动连接;第八传动杆(4012)前中部与第十传动杆(4014)进行传动连接,并且第十传动杆(4014)底端与第九传动杆(4013)相连接;第八传动杆(4012)顶端与第十二传动杆(4016)进行传动连接;第九传动杆(4013)顶端与第十一传动杆(4015)进行传动连接,并且第十一传动杆(4015)顶端与第十二传动杆(4016)相连接;第十二传动杆(4016)底端与滑块(4017)进行转动连接;滑块(4017)后侧与支撑板(4018)进行滑动连接;滑块(4017)前中右部与第五电动推杆(4019)相连接;滑块(4017)前中部与双面齿杆(4020)进行滑动连接,并且双面齿杆(4020)右端中部与第五电动推杆(4019)相连接;滑块(4017)顶部设置有红外传感器(4025);双面齿杆(4020)顶端中部与第十齿轮(4021)进行啮合;双面齿杆(4020)底端中部与第十一齿轮(4022)进行啮合;第十齿轮(4021)前侧轴心与第一c型夹持杆(4023)进行转动连接;第十一齿轮(4022)前侧轴心与第二c型夹持杆(4024)进行转动连接;第十一传动轮(401)后侧轴心通过支撑杆与支撑架(1)相连接;第十一传动轮(401)右下部通过皮带与衣架塑胶顶端挤压机构(6)相连接;第十二传动轮(402)后侧轴心与支撑架(1)相连接;第十三传动轮(403)底端与支撑架(1)相连接;第十四传动轮(404)前侧轴心通过支撑杆与支撑架(1)相连接;第四电动推杆(409)底端与支撑架(1)相连接;第八齿轮(408)后侧轴心通过支撑杆与支撑架(1)相连接;第九齿轮(4011)后侧轴心通过支撑杆与支撑架(1)相连接;支撑板(4018)底端与支撑架(1)相连接;红外传感器(4025)顶端与支撑架(1)相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废固金属回收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衣架塑胶顶端挤压机构(6)包括第十六传动轮(601),第一挤压辊(602),第六电动推杆(603),第十七传动轮(604),第二挤压辊(605),第七电动推杆(606),第十八传动轮(607),第三挤压辊(608),第八电动推杆(609),第十九传动轮(6010)和送料板(6011);第十六传动轮(601)后侧轴心与第一挤压辊(602)进行转动连接;第十六传动轮(601)右侧通过皮带与第十七传动轮(604)进行转动连接;第一挤压辊(602)前侧轴心与第六电动推杆(603)进行转动连接;第一挤压辊(602)左下部与送料板(6011)相连接;第十七传动轮(604)后侧轴心与第二挤压辊(605)进行转动连接;第十七传动轮(604)右侧通过皮带与第十八传动轮(607)进行转动连接;第二挤压辊(605)前侧轴心与第七电动推杆(606)进行转动连接;第十八传动轮(607)后侧轴心与第三挤压辊(608)进行转动连接;第十八传动轮(607)右上部通过皮带与第十九传动轮(6010)进行转动连接;第三挤压辊(608)前侧轴心与第八电动推杆(609)进行转动连接;第十六传动轮(601)底端通过皮带与衣架塑胶底端挤压机构(5)相连接;第六电动推杆(603)顶端与支撑架(1)相连接;第七电动推杆(606)顶端与支撑架(1)相连接;第八电动推杆(609)顶端与支撑架(1)相连接;第十九传动轮(6010)后侧轴心通过支撑杆与支撑架(1)相连接;第十九传动轮(6010)左上部通过皮带与第十一传动轮(401)相连接;送料板(6011)底端通过支撑板(4018)与支撑架(1)相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废固金属回收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衣架塑胶剥离及矫正机构(7)包括第二十传动轮(701),第二十一传动轮(702),第十一锥齿轮(703),第十二锥齿轮(704),第十三锥齿轮(705),第十四锥齿轮(706),第十五锥齿轮(707),第十六锥齿轮(708),传动轮组(709),波纹轮(7010),第十七锥齿轮(7011),第十八锥齿轮(7012),第二十二传动轮(7013),第一铁丝转动辊(7014),清洁舱(7015),第二铁丝转动辊(7016)和矫直轮(7017);第二十传动轮(701)右上部通过皮带与第二十一传动轮(702)进行转动连接;第二十一传动轮(702)前侧轴心与第十一锥齿轮(703)进行转动连接;第十一锥齿轮(703)右部与第十二锥齿轮(704)进行啮合;第十二锥齿轮(704)轴心通过转轴与第十三锥齿轮(705)进行转动连接;第十三锥齿轮(705)底端与第十四锥齿轮(706)进行啮合;第十四锥齿轮(706)轴心通过转轴与第十五锥齿轮(707)进行转动连接;第十五锥齿轮(707)底端右部与第十六锥齿轮(708)进行啮合;第十五锥齿轮(707)轴心通过转轴与传动轮组(709)进行转动连接;第十六锥齿轮(708)轴心通过转轴与第十七锥齿轮(7011)进行转动连接;传动轮组(709)顶端左部与波纹轮(7010)进行插接;传动轮组(709)顶端右部与矫直轮(7017)进行插接;第十七锥齿轮(7011)后侧与第十八锥齿轮(7012)进行啮合;第十八锥齿轮(7012)后侧轴心与第二十二传动轮(7013)进行转动连接;第二十二传动轮(7013)顶端通过皮带与第一铁丝转动辊(7014)进行转动连接;第一铁丝转动辊(7014)前后端均与清洁舱(7015)进行转动连接;第一铁丝转动辊(7014)顶端通过皮带与第二铁丝转动辊(7016)进行转动连接,并且第二铁丝转动辊(7016)前后端均与清洁舱(7015)相连接;第二十传动轮(701)后侧轴心与支撑架(1)相连接;第二十传动轮(701)左下部通过皮带与第七传动轮(3011)相连接;第二十一传动轮(702)后侧轴心通过支撑杆与支撑架(1)相连接;第十二锥齿轮(704)轴心通过支撑杆与支撑架(1)相连接;第十三锥齿轮(705)轴心通过支撑杆与支撑架(1)相连接;第十四锥齿轮(706)轴心通过转轴与支撑架(1)相连接;传动轮组(709)底端与支撑架(1)相连接;清洁舱(7015)底端与支撑架(1)相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废固金属回收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分离式固定机构(3016)包括第一固定块(301601),第一直流电动推杆组(301602),第一固定板(301603),衣架(301604),第二固定块(301605),第二直流电动推杆组(301606),第二固定板(301607),固定柱(301608),挤压柱(301609)和第九电动推杆(3016010);第一固定块(301601)前右部与第一直流电动推杆组(301602)进行焊接;第一固定块(301601)前左上部与衣架(301604)相连接;第一直流电动推杆组(301602)左端与第一固定板(301603)进行焊接;衣架(301604)后左部与第二固定块(301605)相连接;第二固定块(301605)前左部与第二直流电动推杆组(301606)进行焊接;第二固定块(301605)前中上部与固定柱(301608)进行焊接,并且固定柱(301608)位于第二直流电动推杆组(301606)的后右上部;第二固定块(301605)前右上部与挤压柱(301609)相连接;第二固定块(301605)前中上部与第九电动推杆(3016010)相连接,并且第九电动推杆(3016010)顶端与挤压柱(301609)相连接;第二直流电动推杆组(301606)右端与第二固定板(301607)进行焊接;第一固定块(301601)右中部通过支撑杆与支撑架(1)相连接,第一固定块(301601)右中部与第十传动轮(3015)相连接,第二固定块(301605)左端中部通过支撑杆与支撑架(1)相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废固金属回收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一弧形夹持杆(2022)底端右部和第二弧形夹持杆(2026)顶端右部均呈圆半弧形状,并且半圆弧内对称均匀设置有多个齿状块。
技术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