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涉及污染土壤修复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处理重金属土壤污染的修复方法。
背景技术:
土壤重金属污染是由于废弃物中重金属在土壤中过量沉积而引起的土壤污染。污染土壤的重金属主要包括汞、镉、铅、铬和类金属砷等生物毒性显著的元素,以及有一定毒性的锌、铜、镍等元素。主要来自采矿废渣、农药、废水、污泥和大气沉降等,如汞主要来自含汞废水,镉、铅污染主要来自冶炼排放和汽车废气沉降,砷则被大量用作杀虫剂、杀菌剂、杀鼠剂和除草剂。过量重金属可引起植物生理功能紊乱、营养失调,镉、汞等元素在作物籽实中富集系数较高,即使超过食品卫生标准,也不影响作物生长、发育和产量,此外,汞、砷能减弱和抑制土壤中硝化、氨化细菌活动,影响氮素供应。重金属污染物在土壤中移动性很小,不易随水淋滤,不为微生物降解,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后,潜在危害极大,因此,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极为重要。
在现有技术中,常见的重金属污染土壤的修复方法主要有工程治理修复、物理化学修复、化学修复、农业修复及生物修复五种方法。这些方法虽然在实际应用中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或多或少存在人力与财力耗费大,实施复杂、治理费用高、易引起土壤肥力降低、去除重金属种类较为单一、修复时间较长、修复效果不佳、不利于大规模的推广应用,为此,寻求更为有效的重金属污染土壤的修复方法势在必行。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处理重金属土壤污染的修复方法,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处理重金属土壤污染的修复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将需要修复的受重金属污染的土壤进行开挖、破碎处理,得到土壤的碎土粒;
s2、在开挖的土壤底部铺设一层厚度为2-3cm的小麦秸秆修复层,随后将土壤的碎土粒铺设在小麦秸秆修复层上,铺设厚度为20cm;
s3、在铺设的受重金属污染的土壤上添加土壤修复剂,添加完成后对受重金属污染的土壤进行上下翻耕作业,在翻耕的同时喷洒水溶液,保持受重金属污染的土壤的湿度维持在15-20%;
s4、在底部待修复的土壤层上均匀的淋洒一定量的ph调节溶液,淋洒直至测定的ph值缓慢上升至8-10,并使底部待修复的土壤层的湿度维持在30-45%;
s5、在土壤的表面上再次铺设一层小麦秸秆修复层,确保小麦秸秆修复层可以完全覆盖整个土壤表面,并在土壤的表面种植鬼针草,鬼针草的栽种的行距为25-30cm、株距为15-25cm,并定期进行浇水,浇水周期可以为一周三次;
s6、鬼针草在2-3个月后进行移除,并将添加的土壤修复剂以及小麦秸秆层进行回收,完成对受重金属污染的土壤的修复工作。
进一步优化本技术方案,所述s1中的土壤开挖深度为20-30cm,并去除土壤中的动植物残体,经尼龙筛后将土壤充分的混合均匀,形成粒径为3-5mm的碎土粒。
进一步优化本技术方案,所述s2中的小麦秸秆碎段长约2-3cm,将小麦秸秆浸泡在浓度为8%的氢氧化钠溶液中温度保持50℃浸泡4h,并加入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溶于丙酮中,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与丙酮的混合物与小麦秸秆的质量比为7:100,升温至60℃搅拌反应2h后,得到小麦秸秆修复层。
进一步优化本技术方案,所述s4中的ph调节溶液可以为氨水水溶液,所述氨水溶液的质量分数为15%,也可以为磷酸水溶液,所述磷酸水溶液中的磷酸质量分数为0.5-1%。
进一步优化本技术方案,所述s3中的土壤修复剂包括了生物炭、草木灰、磷酸盐、重金属捕集剂以及重金属活化菌剂,按照以下质量分数的组成构成:生物炭70-80份、草木灰15-20份、磷酸盐5份、重金属捕集剂3-5份以及重金属活化菌剂6-8份,以上组成成分混合均匀即可对土壤进行修复。
进一步优化本技术方案,所述生物炭包括以牛粪原料制得的生物炭和以番木瓜种子原料制得的生物炭,所述牛粪生物炭和番木瓜种子生物炭的重量比为3:1,所述生物炭在使用前先使用醋酸进行浸泡,浸泡时间为4个小时。
进一步优化本技术方案,所述重金属捕集剂包括了壳聚糖、精氨酸、nhs(n-羟基琥珀酰亚胺)以及edc(1-(3-二甲氨基丙基)-3-乙基碳二亚胺盐酸盐),其中壳聚糖55-60份、精氨酸20-30份、nhs以及edc的混合物30-40份。
进一步优化本技术方案,所述重金属捕集剂的制备包括以下步骤:将壳聚糖、精氨酸溶于水中,加入edc和nhs的混合物,边搅拌边调节ph值至6,经浓缩12小时后,干燥后得到所需的重金属捕集剂。
进一步优化本技术方案,所述重金属活化菌剂包括了芽孢杆菌以及荧光假单胞杆菌,芽孢杆菌与荧光假单胞杆菌的质量分数比为2:1,每千克待修复的土壤接种的重金属活化菌剂的容量为200-300ml。
进一步优化本技术方案,所述磷酸盐为磷酸钙、磷酸氢二氨、磷酸氢二钾、磷酸氢钙、磷酸二氢钙和磷酸二氢钾中的至少两种以上的混合物组成。
有益效果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处理重金属土壤污染的修复方法,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该处理重金属土壤污染的修复方法,通过采用氨水调节ph,有利于土壤中的不同重金属均沉淀更加完全,从而有利于土壤中的重金属被去除得更加完全,使得土壤的修复效果更好。
2、该处理重金属土壤污染的修复方法,结合了化学修复、物理修复、微生物修复和植物修复等多种修复方法对重金属污染的土壤进行修复,大大提高了重金属污染土壤的修复效果,缩短了单一修复方法存在的修复周期,适合对大面积的被重金属污染的土壤进行修复。
3、该处理重金属土壤污染的修复方法,小麦秸秆不仅能够实现对浸出的重金属离子进行阻挡吸附,同时在微生物的作用下可以分解,不仅能够增加土壤的肥力,同时分解后的小麦秸秆能够实现对重金属的吸附固定。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处理重金属土壤污染的修复方法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的实施例,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一:
一种处理重金属土壤污染的修复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将需要修复的受重金属污染的土壤进行开挖、破碎处理,得到土壤的碎土粒,土壤开挖深度为20-30cm,并去除土壤中的动植物残体,经尼龙筛后将土壤充分的混合均匀,形成粒径为3-5mm的碎土粒;
s2、在开挖的土壤底部铺设一层厚度为2-3cm的小麦秸秆修复层,小麦秸秆碎段长约2-3cm,将小麦秸秆浸泡在浓度为8%的氢氧化钠溶液中温度保持50℃浸泡4h,并加入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溶于丙酮中,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与丙酮的混合物与小麦秸秆的质量比为7:100,升温至60℃搅拌反应2h后,得到小麦秸秆修复层,随后将土壤的碎土粒铺设在小麦秸秆修复层上,铺设厚度为20cm,小麦秸秆不仅能够实现对浸出的重金属离子进行阻挡吸附,同时在微生物的作用下可以分解,不仅能够增加土壤的肥力,同时分解后的小麦秸秆能够实现对重金属的吸附固定;
s3、在铺设的受重金属污染的土壤上添加土壤修复剂,土壤修复剂包括了生物炭、草木灰、磷酸盐、重金属捕集剂以及重金属活化菌剂,按照以下质量分数的组成构成:生物炭70-80份、草木灰15-20份、磷酸盐5份、重金属捕集剂3-5份以及重金属活化菌剂6-8份,以上组成成分混合均匀即可对土壤进行修复,添加完成后对受重金属污染的土壤进行上下翻耕作业,在翻耕的同时喷洒水溶液,保持受重金属污染的土壤的湿度维持在15-20%;
s4、在底部待修复的土壤层上均匀的淋洒一定量的ph调节溶液,ph调节溶液可以为氨水水溶液,所述氨水溶液的质量分数为15%,也可以为磷酸水溶液,所述磷酸水溶液中的磷酸质量分数为0.5-1%,淋洒直至测定的ph值缓慢上升至8-10,并使底部待修复的土壤层的湿度维持在30-45%,通过采用氨水调节ph,有利于土壤中的不同重金属均沉淀更加完全,从而有利于土壤中的重金属被去除得更加完全,使得土壤的修复效果更好;
s5、在土壤的表面上再次铺设一层小麦秸秆修复层,确保小麦秸秆修复层可以完全覆盖整个土壤表面,并在土壤的表面种植鬼针草,鬼针草的栽种的行距为25-30cm、株距为15-25cm,并定期进行浇水,浇水周期可以为一周三次;
s6、鬼针草在2-3个月后进行移除,并将添加的土壤修复剂以及小麦秸秆层进行回收,完成对受重金属污染的土壤的修复工作。
其中,生物炭包括以牛粪原料制得的生物炭和以番木瓜种子原料制得的生物炭,所述牛粪生物炭和番木瓜种子生物炭的重量比为3:1,所述生物炭在使用前先使用醋酸进行浸泡,浸泡时间为4个小时。
其中,重金属捕集剂包括了壳聚糖、精氨酸、nhs(n-羟基琥珀酰亚胺)以及edc(1-(3-二甲氨基丙基)-3-乙基碳二亚胺盐酸盐),其中壳聚糖55-60份、精氨酸20-30份、nhs以及edc的混合物30-40份,将壳聚糖、精氨酸溶于水中,加入edc和nhs的混合物,边搅拌边调节ph值至6,经浓缩12小时后,干燥后得到所需的重金属捕集剂。
其中,重金属活化菌剂包括了芽孢杆菌以及荧光假单胞杆菌,芽孢杆菌与荧光假单胞杆菌的质量分数比为2:1,每千克待修复的土壤接种的重金属活化菌剂的容量为200-300ml。
其中,磷酸盐为磷酸钙、磷酸氢二氨、磷酸氢二钾、磷酸氢钙、磷酸二氢钙和磷酸二氢钾中的至少两种以上的混合物组成。
该方法结合了化学修复、物理修复、微生物修复和植物修复等多种修复方法对重金属污染的土壤进行修复,大大提高了重金属污染土壤的修复效果,缩短了单一修复方法存在的修复周期,适合对大面积的被重金属污染的土壤进行修复。
实施例二:
一种处理重金属土壤污染的修复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将需要修复的受重金属污染的土壤进行开挖、破碎处理,得到土壤的碎土粒,土壤开挖深度为30-40cm,并去除土壤中的动植物残体,经尼龙筛后将土壤充分的混合均匀,形成粒径为5-7mm的碎土粒;
s2、在开挖的土壤底部铺设一层厚度为2-3cm的小麦秸秆修复层,小麦秸秆碎段长约2-3cm,将小麦秸秆浸泡在浓度为10%的氢氧化钠溶液中温度保持50℃浸泡4h,并加入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溶于丙酮中,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与丙酮的混合物与小麦秸秆的质量比为10:100,升温至60℃搅拌反应2h后,得到小麦秸秆修复层,随后将土壤的碎土粒铺设在小麦秸秆修复层上,铺设厚度为20cm,小麦秸秆不仅能够实现对浸出的重金属离子进行阻挡吸附,同时在微生物的作用下可以分解,不仅能够增加土壤的肥力,同时分解后的小麦秸秆能够实现对重金属的吸附固定;
s3、在铺设的受重金属污染的土壤上添加土壤修复剂,土壤修复剂包括了生物炭、草木灰、磷酸盐、重金属捕集剂以及重金属活化菌剂,按照以下质量分数的组成构成:生物炭60-80份、草木灰15-30份、磷酸盐8份、重金属捕集剂3-7份以及重金属活化菌剂6-10份,以上组成成分混合均匀即可对土壤进行修复,添加完成后对受重金属污染的土壤进行上下翻耕作业,在翻耕的同时喷洒水溶液,保持受重金属污染的土壤的湿度维持在15-20%;
s4、在底部待修复的土壤层上均匀的淋洒一定量的ph调节溶液,ph调节溶液可以为氨水水溶液,所述氨水溶液的质量分数为15%,也可以为磷酸水溶液,所述磷酸水溶液中的磷酸质量分数为0.5-1%,淋洒直至测定的ph值缓慢上升至10-11,并使底部待修复的土壤层的湿度维持在30-45%,通过采用氨水调节ph,有利于土壤中的不同重金属均沉淀更加完全,从而有利于土壤中的重金属被去除得更加完全,使得土壤的修复效果更好;
s5、在土壤的表面上再次铺设一层小麦秸秆修复层,确保小麦秸秆修复层可以完全覆盖整个土壤表面,并在土壤的表面种植鬼针草,鬼针草的栽种的行距为25-30cm、株距为20-30cm,并定期进行浇水,浇水周期可以为一周三次;
s6、鬼针草在2-4个月后进行移除,并将添加的土壤修复剂以及小麦秸秆层进行回收,完成对受重金属污染的土壤的修复工作。
其中,生物炭包括以牛粪原料制得的生物炭和以番木瓜种子原料制得的生物炭,所述牛粪生物炭和番木瓜种子生物炭的重量比为3:1,所述生物炭在使用前先使用醋酸进行浸泡,浸泡时间为4个小时。
其中,重金属捕集剂包括了壳聚糖、精氨酸、nhs(n-羟基琥珀酰亚胺)以及edc(1-(3-二甲氨基丙基)-3-乙基碳二亚胺盐酸盐),其中壳聚糖55-60份、精氨酸20-30份、nhs以及edc的混合物20-40份,将壳聚糖、精氨酸溶于水中,加入edc和nhs的混合物,边搅拌边调节ph值至6,经浓缩12小时后,干燥后得到所需的重金属捕集剂。
其中,重金属活化菌剂包括了芽孢杆菌以及荧光假单胞杆菌,芽孢杆菌与荧光假单胞杆菌的质量分数比为2:1,每千克待修复的土壤接种的重金属活化菌剂的容量为200-300ml。
其中,磷酸盐为磷酸钙、磷酸氢二氨、磷酸氢二钾、磷酸氢钙、磷酸二氢钙和磷酸二氢钾中的至少两种以上的混合物组成。
该方法结合了化学修复、物理修复、微生物修复和植物修复等多种修复方法对重金属污染的土壤进行修复,大大提高了重金属污染土壤的修复效果,缩短了单一修复方法存在的修复周期,适合对大面积的被重金属污染的土壤进行修复。
实施例三:
一种处理重金属土壤污染的修复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将需要修复的受重金属污染的土壤进行开挖、破碎处理,得到土壤的碎土粒,土壤开挖深度为40-50cm,并去除土壤中的动植物残体,经尼龙筛后将土壤充分的混合均匀,形成粒径为6-8mm的碎土粒;
s2、在开挖的土壤底部铺设一层厚度为4-5cm的小麦秸秆修复层,小麦秸秆碎段长约2-3cm,将小麦秸秆浸泡在浓度为10%的氢氧化钠溶液中温度保持50℃浸泡4h,并加入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溶于丙酮中,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与丙酮的混合物与小麦秸秆的质量比为15:100,升温至60℃搅拌反应2h后,得到小麦秸秆修复层,随后将土壤的碎土粒铺设在小麦秸秆修复层上,铺设厚度为30cm,小麦秸秆不仅能够实现对浸出的重金属离子进行阻挡吸附,同时在微生物的作用下可以分解,不仅能够增加土壤的肥力,同时分解后的小麦秸秆能够实现对重金属的吸附固定;
s3、在铺设的受重金属污染的土壤上添加土壤修复剂,土壤修复剂包括了生物炭、草木灰、磷酸盐、重金属捕集剂以及重金属活化菌剂,按照以下质量分数的组成构成:生物炭70-80份、草木灰20-30份、磷酸盐10份、重金属捕集剂5-7份以及重金属活化菌剂8-10份,以上组成成分混合均匀即可对土壤进行修复,添加完成后对受重金属污染的土壤进行上下翻耕作业,在翻耕的同时喷洒水溶液,保持受重金属污染的土壤的湿度维持在15-20%;
s4、在底部待修复的土壤层上均匀的淋洒一定量的ph调节溶液,ph调节溶液可以为氨水水溶液,所述氨水溶液的质量分数为15%,也可以为磷酸水溶液,所述磷酸水溶液中的磷酸质量分数为0.5-1%,淋洒直至测定的ph值缓慢上升至11-12,并使底部待修复的土壤层的湿度维持在30-45%,通过采用氨水调节ph,有利于土壤中的不同重金属均沉淀更加完全,从而有利于土壤中的重金属被去除得更加完全,使得土壤的修复效果更好;
s5、在土壤的表面上再次铺设一层小麦秸秆修复层,确保小麦秸秆修复层可以完全覆盖整个土壤表面,并在土壤的表面种植鬼针草,鬼针草的栽种的行距为25-30cm、株距为20-30cm,并定期进行浇水,浇水周期可以为一周三次;
s6、鬼针草在3-4个月后进行移除,并将添加的土壤修复剂以及小麦秸秆层进行回收,完成对受重金属污染的土壤的修复工作。
其中,生物炭包括以牛粪原料制得的生物炭和以番木瓜种子原料制得的生物炭,所述牛粪生物炭和番木瓜种子生物炭的重量比为3:1,所述生物炭在使用前先使用醋酸进行浸泡,浸泡时间为4个小时。
其中,重金属捕集剂包括了壳聚糖、精氨酸、nhs(n-羟基琥珀酰亚胺)以及edc(1-(3-二甲氨基丙基)-3-乙基碳二亚胺盐酸盐),其中壳聚糖60-70份、精氨酸20-30份、nhs以及edc的混合物30-40份,将壳聚糖、精氨酸溶于水中,加入edc和nhs的混合物,边搅拌边调节ph值至7,经浓缩12小时后,干燥后得到所需的重金属捕集剂。
其中,重金属活化菌剂包括了芽孢杆菌以及荧光假单胞杆菌,芽孢杆菌与荧光假单胞杆菌的质量分数比为2:1,每千克待修复的土壤接种的重金属活化菌剂的容量为300-400ml。
其中,磷酸盐为磷酸钙、磷酸氢二氨、磷酸氢二钾、磷酸氢钙、磷酸二氢钙和磷酸二氢钾中的至少两种以上的混合物组成。
该方法结合了化学修复、物理修复、微生物修复和植物修复等多种修复方法对重金属污染的土壤进行修复,大大提高了重金属污染土壤的修复效果,缩短了单一修复方法存在的修复周期,适合对大面积的被重金属污染的土壤进行修复。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通过采用氨水调节ph,有利于土壤中的不同重金属均沉淀更加完全,从而有利于土壤中的重金属被去除得更加完全,使得土壤的修复效果更好;小麦秸秆不仅能够实现对浸出的重金属离子进行阻挡吸附,同时在微生物的作用下可以分解,不仅能够增加土壤的肥力,同时分解后的小麦秸秆能够实现对重金属的吸附固定;该处理重金属土壤污染的修复方法,结合了化学修复、物理修复、微生物修复和植物修复等多种修复方法对重金属污染的土壤进行修复,大大提高了重金属污染土壤的修复效果,缩短了单一修复方法存在的修复周期,适合对大面积的被重金属污染的土壤进行修复。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1.一种处理重金属土壤污染的修复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将需要修复的受重金属污染的土壤进行开挖、破碎处理,得到土壤的碎土粒;
s2、在开挖的土壤底部铺设一层厚度为2-3cm的小麦秸秆修复层,随后将土壤的碎土粒铺设在小麦秸秆修复层上,铺设厚度为20cm;
s3、在铺设的受重金属污染的土壤上添加土壤修复剂,添加完成后对受重金属污染的土壤进行上下翻耕作业,在翻耕的同时喷洒水溶液,保持受重金属污染的土壤的湿度维持在15-20%;
s4、在底部待修复的土壤层上均匀的淋洒一定量的ph调节溶液,淋洒直至测定的ph值缓慢上升至8-10,并使底部待修复的土壤层的湿度维持在30-45%;
s5、在土壤的表面上再次铺设一层小麦秸秆修复层,确保小麦秸秆修复层可以完全覆盖整个土壤表面,并在土壤的表面种植鬼针草,鬼针草的栽种的行距为25-30cm、株距为15-25cm,并定期进行浇水,浇水周期可以为一周三次;
s6、鬼针草在2-3个月后进行移除,并将添加的土壤修复剂以及小麦秸秆层进行回收,完成对受重金属污染的土壤的修复工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处理重金属土壤污染的修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1中的土壤开挖深度为20-30cm,并去除土壤中的动植物残体,经尼龙筛后将土壤充分的混合均匀,形成粒径为3-5mm的碎土粒。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处理重金属土壤污染的修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2中的小麦秸秆碎段长约2-3cm,将小麦秸秆浸泡在浓度为8%的氢氧化钠溶液中温度保持50℃浸泡4h,并加入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溶于丙酮中,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与丙酮的混合物与小麦秸秆的质量比为7:100,升温至60℃搅拌反应2h后,得到小麦秸秆修复层。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处理重金属土壤污染的修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4中的ph调节溶液可以为氨水水溶液,所述氨水溶液的质量分数为15%,也可以为磷酸水溶液,所述磷酸水溶液中的磷酸质量分数为0.5-1%。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处理重金属土壤污染的修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3中的土壤修复剂包括了生物炭、草木灰、磷酸盐、重金属捕集剂以及重金属活化菌剂,按照以下质量分数的组成构成:生物炭70-80份、草木灰15-20份、磷酸盐5份、重金属捕集剂3-5份以及重金属活化菌剂6-8份,以上组成成分混合均匀即可对土壤进行修复。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处理重金属土壤污染的修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生物炭包括以牛粪原料制得的生物炭和以番木瓜种子原料制得的生物炭,所述牛粪生物炭和番木瓜种子生物炭的重量比为3:1,所述生物炭在使用前先使用醋酸进行浸泡,浸泡时间为4个小时。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处理重金属土壤污染的修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重金属捕集剂包括了壳聚糖、精氨酸、nhs(n-羟基琥珀酰亚胺)以及edc(1-(3-二甲氨基丙基)-3-乙基碳二亚胺盐酸盐),其中壳聚糖55-60份、精氨酸20-30份、nhs以及edc的混合物30-40份。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处理重金属土壤污染的修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重金属捕集剂的制备包括以下步骤:将壳聚糖、精氨酸溶于水中,加入edc和nhs的混合物,边搅拌边调节ph值至6,经浓缩12小时后,干燥后得到所需的重金属捕集剂。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处理重金属土壤污染的修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重金属活化菌剂包括了芽孢杆菌以及荧光假单胞杆菌,芽孢杆菌与荧光假单胞杆菌的质量分数比为2:1,每千克待修复的土壤接种的重金属活化菌剂的容量为200-300ml。
10.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处理重金属土壤污染的修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磷酸盐为磷酸钙、磷酸氢二氨、磷酸氢二钾、磷酸氢钙、磷酸二氢钙和磷酸二氢钾中的至少两种以上的混合物组成。
技术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