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涉及土壤修复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用于园林土壤的生态修复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工业化进程的不断加快,矿产资源的不合理开采及其冶炼排放、长期对土壤进行污水灌溉和污泥施用、人为活动引起的大气沉降、化肥和农药的施用等原因,造成了土壤污染严重。
土壤修复是指利用物理、化学和生物的方法转移、吸收、降解和转化土壤中的污染物,使其浓度降低到可接受水平,或将有毒有害的污染物转化为无害的物质;污染土壤修复的技术原理可包括为:(1)改变污染物在土壤中的存在形态或同土壤的结合方式,降低其在环境中的可迁移性与生物可利用性;(2)降低土壤中有害物质的浓度。
现有的授权公告号为cn208321608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土壤修复系统,包括:电解设备、气液混合装置、电控箱和压力调整罐,在电解设备内被电解成氢离子、氢氧离子或者碳酸根离子的电解离子水进入气液混合装置,并在气液混合装置内与空气结合产生气泡生成含电解离子的微纳米气泡水后进入压力调节罐,并释放掉多余气体后经控制阀输出至土壤中;该修复系统,减少了土壤中的重金属含量,通过微纳米气泡破裂,释放氧气到土壤中,增加了土壤氧气含量,消除的土壤板结现象,最终达到修复土壤的目的。
但是上述技术方案存在以下缺陷:该修复系统直接对土壤喷洒修复剂进行修复,由于没有预先对土壤翻动松弛,使得土壤只有表面能吸收到修复剂,修复效果差,修复范围单一,因此有待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园林土壤的生态修复系统,通过翻动土壤,使得土壤更加松弛,以便对深处的土壤进行修复处理,同时通过调节喷洒范围,扩大了修复面积,提高了修复效果。
本发明的上述发明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用于园林土壤的生态修复系统,包括横板、设置在横板底壁两侧的竖板、分别滑移设置在两竖板相对侧壁上的升降块、转动设置在两升降块之间的横轴、安装在横板上的储药箱、设置在储药箱底壁的若干排水管、设置在排水管内的电控阀、位于横板下方的第一喷头、位于第一喷头两侧的第二喷头以及等间距排列的若干多通管,所述横轴上设有刨土件,其中一个所述升降块的侧壁上安装有驱动横轴转动的第一电机,所述竖板的侧壁设有驱动升降块并沿其高度方向移动的升降组件,若干所述多通管的输入接口分别与若干排水管相连,所述第一喷头和第二喷头均沿横板的长度方向等间距排列,若干所述多通管的输出接口分别与每排第一喷头和第二喷头相连,所述竖板的侧壁设有用于调节两排第二喷头的喷射角度的调节组件,若干所述第一喷头的喷口方向均朝向横轴,若干所述第二喷头的喷口方向背向第一喷头。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首先利用升降组件将横轴调节至合适高度;其次启动第一电机,横轴转动,利用刨土件可翻动土壤;然后利用启动电控阀,通过多通管可对每排第一喷头和第二喷头供水,进而第一喷头和第二喷头可对土壤喷洒药水;在喷洒过程中,利用调节组件调节第二喷头的角度,增大了药水的喷洒范围,进而可对待翻动土壤的两侧土壤喷洒药水,有效的提高了土壤修复效果;采用上述结构构成的修复系统,通过调节刨土件的高度,使得土壤更加松弛,以便对深处的土壤进行修复处理;同时通过调节药水的喷洒范围,扩大了修复面积,提高了修复效果。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刨土件包括设置在横轴外壁且沿其周向等间距排列的若干第一刨板以及与第一刨板相连的第二刨板,所述第一刨板沿横轴的轴向等间距排列,所述第一刨板和第二刨板的侧壁均布设有若干相互贯通的刨土开口,所述第二刨板与第一刨板之间的角度为90°~150°。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横轴转动时,利用第一刨板和第二刨板,可对土壤进行翻动;刨土开口的设置,便于快速的翻动土壤。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升降组件包括安装在两竖板相背离侧壁上的第二电机、滑移设置在两竖板相对侧壁上的升降框板、转动设置在升降框板内的不完全齿轮以及设置在升降框板两侧内壁且与不完全齿轮啮合的锯齿,所述第二电机的驱动轴穿过竖板的侧壁并与不完全齿轮相连,所述升降框板固定在升降块的顶壁。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启动第二电机,带动不完全齿轮转动,当不完全齿轮与升降框板一侧内壁上的锯齿啮合时,进而带动升降框板上、下移动,从而带动横轴升降;该升降方式,通过驱动不完全齿轮正反转动,进而可调节升降框板的高度,以便将横轴调节至合适高度,可增大翻动土壤的深度,以便对深处的土壤进行修复处理,提高了修复效果。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两所述升降块的侧壁均设有滑块,所述竖板的侧壁分别设有供滑块滑移的滑槽。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滑槽和滑块的配合,对升降框板的移动起到限位和导向作用,提高了升降框板移动过程的稳定性。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调节组件包括两相对转动设置在两竖板相对侧壁之间的转轴、两相对转动设置在其中一个竖板外壁上的调节盘、设置在调节盘外壁且位于其偏心处的调节块、两相对转动连接在竖板外壁上的调节框、与横板边壁相连的延伸板、两相对滑移设置在延伸板底部的支块以及设置在支块侧壁上的调节柱,所述调节框内分别设有第一滑移口和第二滑移口,所述调节块在第一滑移口内滑移,所述调节柱在第二滑移口内滑移,所述延伸板的底部设有驱动两支块相对滑移的驱动组件,所述多通管安装在转轴的外壁上。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调节时,驱动两个支块相对滑移,调节框与竖板的外壁转动连接,带动调节柱在第二滑移口内滑移,进而带动插块在第一滑移口内滑移,由于调节块设置在调节盘的偏心处,进而带动调节盘转动,从而带动转轴转动,实现了对第二喷头的角度调节,进而在喷洒药水时,通过调节第二喷头的角度,扩大了第二喷头的喷洒范围,提高了土壤修复效果。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驱动组件包括两相对设置在延伸板底壁的支板、转动设置在两支板相对侧壁之间的双向丝杆、与双向丝杆的两端螺纹配合的驱动块以及驱动双向丝杆转动的第三电机,所述延伸板的底壁且沿其长度方向设有驱动槽,两所述驱动块均设有在驱动槽内滑移的导向块,两所述支块分别与两导向块的底壁相连。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启动第三电机,双向丝杆转动,由于驱动槽对导向块的移动起到限位的作用,且双向丝杆的两端设为反向螺纹,进而带动两个驱动块相互靠近或相互远离,进而带动两个支块相对移动,进而带动转轴转动,最终实现了对第二喷头的角度调节。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储药箱内转动设有竖轴,所述竖轴的外壁且沿其轴向等间距设有若干搅拌桨,所述储药箱的顶壁设有用于驱动竖轴转动的第四电机,所述储药箱的顶壁且位于第四电机的一侧设有进料口。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启动第四电机,带动竖轴转动,进而带动搅拌桨转动,对储药箱内的药水进行混合搅拌,使得土壤能够充分的与药水发生反应,提高了修复效果。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刨板和第二刨板的外壁均布设有若干破碎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破碎锥的设置,可避免土壤粘附在第一刨板和第二刨板上,同时快速的对土壤进行破碎,加强了翻动土壤的效果,以便药水能够充分的与土壤接触,提高了土壤修复效果。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多通管的输入接口连接有鹅颈管并与排水管相连。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鹅颈管可任意弯曲并定义方向,方便调节两排第二喷头的喷射方向,实现了将两排第二喷头调节至合适角度后,能够稳定的对多通管供水。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其中一个所述竖板的外壁相对设有支杆,两所述支杆之间设有推杆,所述竖板的底壁且沿其长度方向设有支座,所述支座的底壁安装有两相对的万向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支杆、推杆和万向轮的组合,可将竖板移动至合适位置,以便对合适位置进行土壤修复,方便实用。
综上所述,本发明的有益技术效果为:
1.通过升降组件驱动横轴转动,进而可将刨土件调节至合适高度,以便将土壤翻动至合适深度,使得土壤更加松弛,以便对深处的土壤进行修复处理;同时利用调节组件,调节第二喷头的喷洒范围,扩大了修复面积,提高了修复效果;
2.启动第二电机,带动不完全齿轮正转,使得不完全齿轮与升降框板一侧内壁上的锯齿啮合,进而带动升降框板上移;反之,同理;通过驱动不完全齿轮正反转动,进而可调节升降框板的高度,以便将横轴调节至合适高度,增大了翻动土壤的深度,以便对深处的土壤进行修复处理,提高了修复效果;
3.当横轴转动时,利用第一刨板和第二刨板,可对土壤进行翻动;刨土开口的设置,便于快速的翻动土壤。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施例的整体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3是用于体现刨土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用于体现图1中a部分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5是用于体现图2中b部分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6是用于体现调节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用于体现图2中c部分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1、横板;2、竖板;3、升降块;4、横轴;5、储药箱;6、排水管;7、电控阀;8、第一喷头;9、第二喷头;10、多通管;11、刨土件;111、第一刨板;112、第二刨板;113、刨土开口;12、第一电机;13、升降组件;131、第二电机;132、升降框板;133、不完全齿轮;134、锯齿;14、调节组件;141、转轴;142、调节盘;143、调节块;144、调节框;145、延伸板;146、支块;147、调节柱;15、第一滑移口;16、第二滑移口;17、驱动组件;171、支板;172、双向丝杆;173、驱动块;174、第三电机;175、驱动槽;176、导向块;18、滑块;19、滑槽;20、竖轴;21、搅拌桨;22、第四电机;23、进料口;24、破碎锥;25、鹅颈管;26、支杆;27、推杆;28、支座;29、万向轮。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
参照图1,为本发明公开的一种用于园林土壤的生态修复系统,包括横板1、设置在横板1底壁两侧的竖板2,两个竖板2的底部均安装有支座28,支座28纵截面呈三角形设置,支座28的底面设有两个相对的万向轮29,其中一个竖板2的外壁设有两相对的支杆26,两个支杆26之间连接有推杆27,进而方便人员移动竖板2和横板1。
参照图1和图2,两个滑板的相对侧壁且沿其高度方向滑移设有升降块3,两个升降块3的侧壁之间转动连接有横轴4,横轴4上沿其长度方向均布设有若干刨土件11,其中一个升降块3的侧壁安装有第一电机12,第一电机12驱动横轴4转动,进而可翻动土壤,使得土壤更加松弛;竖板2的侧壁设有驱动升降块3沿其高度方向移动的升降组件13,以便对更深处的土壤进行修复处理,提高了修复效果。
横板1的顶壁安装有储药箱5,储药箱5的顶壁设有进料口23,便于人员将调配好的药水装进储药箱5内,横板1的下方且沿其长度方向等间距排列有若干第一喷头8,第一喷头8的两侧设有2排第二喷头9,储药箱5的底壁且沿其宽度方向均布设有若干排水管6(数量优选为3个),3个排水管6的底端均延伸至横板1的下方,3个排水管6的底端均连接有多通管10,3个多通管10分别与1排第一喷头8和2排第二喷头9相连通,排水管6内设有电控阀7,启闭电控阀7,可控制药水的流动,以便第一喷头8和第二喷头9对翻动好的土壤喷洒药水。
竖板2的侧壁设有用于调节两排第二喷头9的喷射角度的调节组件14,在喷洒药水时,通过调节第二喷头9的角度,扩大了修复面积,第一喷头8的喷射方向朝向地面,以便对翻动好的土壤进行喷洒药水,两排第二喷头9的喷射方向背向第一喷头8,以便将待翻动土壤两侧的土壤预先喷射药水,进一步加强了修复效果。
参照图2,为方便调节两排第二喷头9的喷射方向,排水管6的底端连接有鹅颈管25,鹅颈管25的底端与多通管10的输入接口相连,鹅颈管25可任意弯曲并定义方向,实现了将两排第二喷头9调节至合适角度后,能够稳定的对多通管10供水。
参照图2,为提高对土壤的修复效果,储药箱5内转动设有竖轴20,竖轴20的外壁且沿其轴向等间距设有若干搅拌桨21(搅拌浆的数量优选为3组),储药箱5的顶壁设有驱动竖轴20转动的第四电机22,进而可对储药箱5内的药水进行搅拌混合,使得土壤能够充分的与药水发生反应。
参照图2和图3,刨土件11包括设置在横轴4外壁且沿其周向等间距排列的若干第一刨板111,第一刨板111的数量优选为3个,第一刨板111远离横轴4的一端连接有第二刨板112,第一刨板111和第二刨板112之间的角度为90°~150°,进而横轴4转动时,可对土壤进行翻动,第一刨板111和第二刨板112的侧壁均布设有若干相互贯通的刨土开口113,便于快速的翻动土壤。
参照图3,第一刨板111和第二刨板112用于刨土的侧壁均布设有若干破碎锥24,破碎锥24的设置,可避免土壤粘附在第一刨板111和第二刨板112上,同时快速的对土壤进行破碎,加强了翻动土壤的效果,以便药水能够充分的与土壤接触,提高了土壤修复效果。
参照图4和图5,升降组件13包括安装在两竖板2相背离侧壁上的第二电机131、滑移设置在两个竖板2相对侧壁上的升降框板132、转动设置在升降框板132内的不完全齿轮133以及设置在升降框板132两侧内壁的锯齿134,升降框板132安装在升降块3的顶壁,锯齿134与不完全齿轮133啮合,第二电机131的驱动轴穿过竖板2的侧壁并与不完全齿轮133相连。
调节时,启动第二电机131,带动不完全齿轮133正转,使得不完全齿轮133与升降框板132一侧内壁上的锯齿134啮合,进而带动升降框板132上移;反之,同理;该升降方式,通过驱动不完全齿轮133正反转动,进而可调节升降框板132的高度,以便将横轴4调节至合适高度,可增大了翻动土壤的深度,以便对深处的土壤进行修复处理,提高了修复效果。
参照图5,升降块3的侧壁设有滑块18,竖板2的侧壁且沿其高度方向设有供滑块18滑移的滑槽19;滑槽19和滑块18的配合,对升降块3的移动起到限位和导向作用,提高了升降框板132移动过程的稳定性。
参照图2和图6,调节组件14包括两相对转动设置在两竖板2相对侧壁之间的转轴141、两相对转动设置在其中一个竖板2外壁上的调节盘142、设置在调节盘142外壁且位于其偏心处的调节块143、两相对转动连接在竖板2外壁上的调节框144以及设置在支块146侧壁上的调节柱147,调节框144内分别设有第一滑移口15和第二滑移口16,调节块143在第一滑移口15内滑移,调节柱147在第二滑移口16内滑移,第二滑移口16位于第一滑移口15的上方,第二滑移口16的顶部为开口状,延伸板145的底部设有驱动两个支块146相对滑移的驱动组件17,多通管10安装在转轴141的外壁上。
调节时,驱动两个支块146相对滑移,调节框144与竖板2的外壁转动连接,带动调节柱147在第二滑移口16内滑移,进而带动插块在第一滑移口15内滑移,由于调节块143设置在调节盘142的偏心处,进而带动调节盘142转动,从而带动转轴141转动,最终实现了对第二喷头9的角度调节,进而在喷洒药水时,通过调节第二喷头9的角度,扩大了第二喷头9的喷洒范围,提高了土壤修复效果。在实际使用时,竖板2的外壁可设置用于罩设调节组件14和驱动组件17的罩子(图中未示出),起到防护的作用。
参照图6和图7,驱动组件17包括两相对设置在延伸板145底壁的支板171、设置在两个支板171相对侧壁之间的双向丝杆172、与双向丝杆172的两端螺纹配合的驱动块173以及驱动双向丝杆172转动的第三电机174,延伸板145的底壁且沿其长度方向设有驱动槽175,两个驱动块173的侧壁均设有在驱动槽175内滑移的导向块176,两个支块146分别与两个导向块176的底壁相连。
调节时,启动第三电机174,双向丝杆172转动,由于驱动槽175对导向块176的移动起到限位的作用,且双向丝杆172的两端设为反向螺纹,进而带动两个驱动块173相互靠近或相互远离,进而带动两个支块146相对移动,进而带动转轴141转动,最终实现了对第二喷头9的角度调节。
本实施例的实施原理为:首先通过进料口23将药水放入储药箱5内,启动第四电机22,带动竖轴20转动,进而利用搅拌浆21对药水进行充分搅拌;其次人员推动推杆27,将竖板2移动至合适位置;然后启动第二电机131,带动不完全齿轮133转动,进而带动升降框板132上下升降,从而可将横轴4调节至合适高度;最后再启动第一电机12,带动横轴4转动,进而第一刨板111和第二刨板112翻动土壤;通过调节横轴4的高度,以便对不同深度的土壤进行修复,提高了修复效果。
在刨土过程中,开通电控阀7门,利用多通管10对每排第一喷头8和第二喷头9供水,进而可对翻动好的土壤喷洒药水。同时启动第三电机174,带动双向丝杆172转动,带动两个支块146相对滑移,进而带动调节柱147在第一滑移口15内滑移,同时带动调节块143在第一滑移口15内滑移,使得调节盘142转动,带动转轴141转动,从而实现了两排第二喷头9的角度调节,增大了第二喷头9的喷洒范围,实现了在喷洒过程中,对待翻土两侧的土壤喷洒药水,有效的提高了对土壤的修复效果。
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实施例均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发明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1.一种用于园林土壤的生态修复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横板(1)、设置在横板(1)底壁两侧的竖板(2)、分别滑移设置在两竖板(2)相对侧壁上的升降块(3)、转动设置在两升降块(3)之间的横轴(4)、安装在横板(1)上的储药箱(5)、设置在储药箱(5)底壁的若干排水管(6)、设置在排水管(6)内的电控阀(7)、位于横板(1)下方的第一喷头(8)、位于第一喷头(8)两侧的第二喷头(9)以及等间距排列的若干多通管(10),所述横轴(4)上设有刨土件(11),其中一个所述升降块(3)的侧壁上安装有驱动横轴(4)转动的第一电机(12),所述竖板(2)的侧壁设有驱动升降块(3)并沿其高度方向移动的升降组件(13),若干所述多通管(10)的输入接口分别与若干排水管(6)相连,所述第一喷头(8)和第二喷头(9)均沿横板(1)的长度方向等间距排列,若干所述多通管(10)的输出接口分别与每排第一喷头(8)和第二喷头(9)相连,所述竖板(2)的侧壁设有用于调节两排第二喷头(9)的喷射角度的调节组件(14),若干所述第一喷头(8)的喷口方向均朝向横轴(4),若干所述第二喷头(9)的喷口方向背向第一喷头(8)。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园林土壤的生态修复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刨土件(11)包括设置在横轴(4)外壁且沿其周向等间距排列的若干第一刨板(111)以及与第一刨板(111)相连的第二刨板(112),所述第一刨板(111)沿横轴(4)的轴向等间距排列,所述第一刨板(111)和第二刨板(112)的侧壁均布设有若干相互贯通的刨土开口(113),所述第二刨板(112)与第一刨板(111)之间的角度为90°~150°。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园林土壤的生态修复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组件(13)包括安装在两竖板(2)相背离侧壁上的第二电机(131)、滑移设置在两竖板(2)相对侧壁上的升降框板(132)、转动设置在升降框板(132)内的不完全齿轮(133)以及设置在升降框板(132)两侧内壁且与不完全齿轮(133)啮合的锯齿(134),所述第二电机(131)的驱动轴穿过竖板(2)的侧壁并与不完全齿轮(133)相连,所述升降框板(132)固定在升降块(3)的顶壁。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园林土壤的生态修复系统,其特征在于:两所述升降块(3)的侧壁均设有滑块(18),所述竖板(2)的侧壁分别设有供滑块(18)滑移的滑槽(19)。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园林土壤的生态修复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组件(14)包括两相对转动设置在两竖板(2)相对侧壁之间的转轴(141)、两相对转动设置在其中一个竖板(2)外壁上的调节盘(142)、设置在调节盘(142)外壁且位于其偏心处的调节块(143)、两相对转动连接在竖板(2)外壁上的调节框(144)、与横板(1)边壁相连的延伸板(145)、两相对滑移设置在延伸板(145)底部的支块(146)以及设置在支块(146)侧壁上的调节柱(147),所述调节框(144)内分别设有第一滑移口(15)和第二滑移口(16),所述调节块(143)在第一滑移口(15)内滑移,所述调节柱(147)在第二滑移口(16)内滑移,所述延伸板(145)的底部设有驱动两支块(146)相对滑移的驱动组件(17),所述多通管(10)安装在转轴(141)的外壁上。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用于园林土壤的生态修复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组件(17)包括两相对设置在延伸板(145)底壁的支板(171)、转动设置在两支板(171)相对侧壁之间的双向丝杆(172)、与双向丝杆(172)的两端螺纹配合的驱动块(173)以及驱动双向丝杆(172)转动的第三电机(174),所述延伸板(145)的底壁且沿其长度方向设有驱动槽(175),两所述驱动块(173)均设有在驱动槽(175)内滑移的导向块(176),两所述支块(146)分别与两导向块(176)的底壁相连。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园林土壤的生态修复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储药箱(5)内转动设有竖轴(20),所述竖轴(20)的外壁且沿其轴向等间距设有若干搅拌桨(21),所述储药箱(5)的顶壁设有用于驱动竖轴(20)转动的第四电机(22),所述储药箱(5)的顶壁且位于第四电机(22)的一侧设有进料口(23)。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园林土壤的生态修复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刨板(111)和第二刨板(112)的外壁均布设有若干破碎锥(24)。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园林土壤的生态修复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多通管(10)的输入接口连接有鹅颈管(25)并与排水管(6)相连。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园林土壤的生态修复系统,其特征在于:其中一个所述竖板(2)的外壁相对设有支杆(26),两所述支杆(26)之间设有推杆(27),所述竖板(2)的底壁且沿其长度方向设有支座(28),所述支座(28)的底壁安装有两相对的万向轮(29)。
技术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