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分体式聚合物微球用增容装置的制作方法

专利2022-06-28  116


本实用新型属于石油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分体式聚合物微球用增容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的油田聚合物微球配液用配液罐容积小,仅适用于小加药量的单井或小阀组加药使用,对于大剂量加药站点,补药频次明显增高,工人劳动强度大,给现场实施带来很多不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分体式聚合物微球用增容装置,以克服上述技术缺陷。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分体式聚合物微球用增容装置,包括缓冲罐,所述缓冲罐罐底的出液口通过上料管线连接着增容罐,所述增容罐包括两个外置且相邻的配液罐,分别为配液罐一和配液罐二,所述配液罐一内安装着液位计一,配液罐一的罐口通过电机一连接着伸入罐内的搅拌器一;所述配液罐二内安装着液位计二,配液罐二的罐口通过电机二连接着伸入罐内的搅拌器二;

所述上料管线上安装着上料泵,配液罐一的罐壁或配液罐二的罐壁安装着控制器,控制器电连接上料泵、搅拌器一和搅拌器二。

所述缓冲罐的罐壁开设有用于连接卸药罐车的进液孔,罐底开设排污口,排污口连接着排污管线,排污管线上串接着排污阀。

所述缓冲罐罐顶封闭,进液孔的孔口安装有密封盖。

所述配液罐一的罐顶和配液罐二的罐顶分别安装带有快锁机构的人孔,所述人孔高于罐顶5cm,封盖在人孔孔口的人孔盖为∩形,∩形的开口朝向罐壁壁顶,且所述人孔盖内嵌有密封胶条。

所述配液罐一的罐底开设排污口一,配液罐二的罐底开设排污口二。

分体式聚合物微球用增容装置还包括支架,所述支架置于配液罐一和配液罐二的罐底。

所述配液罐一的罐底连接出液管一,配液罐二的罐底连接出液管二,所述出液管一和所述出液管二分别连接至注入泵。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分体式聚合物微球用增容装置通过在原储药罐外部增设外置式的双罐,扩大了原储药罐的容积,从而适用于大剂量、长周期的注入需求,同时也延长了补药频次,降低了加药工人的劳动强度。

为让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内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优选实施例,并结合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图1是分体式聚合物微球用增容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分体式聚合物微球用增容装置的俯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配液罐一;2.配液罐二;3.上料管线;4.缓冲罐;5.上料泵;6.控制器;7.人孔;8.支架;

101.液位计一;102.电机一;103.搅拌器一;104.排污口一;105.出液管一;

201.液位计二;202.电机二;203.搅拌器二;204.排污口二;205.出液管二;

401.进液孔;402.排污阀。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由本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其他优点及功效。

需说明的是,在本实用新型中,图中的上、下、左、右即视为本说明书中所述的分体式聚合物微球用增容装置的上、下、左、右。

现参考附图介绍本实用新型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然而,本实用新型可以用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施,并且不局限于此处描述的实施例,提供这些实施例是为了详尽地且完全地公开本实用新型,并且向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充分传达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对于表示在附图中的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的术语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在附图中,相同的单元/元件使用相同的附图标记。

除非另有说明,此处使用的术语(包括科技术语)对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具有通常的理解含义。另外,可以理解的是,以通常使用的词典限定的术语,应当被理解为与其相关领域的语境具有一致的含义,而不应该被理解为理想化的或过于正式的意义。

第一实施例:

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方式涉及一种分体式聚合物微球用增容装置,如图1所示,包括缓冲罐4,所述缓冲罐4罐底的出液口通过上料管线3连接着增容罐,所述增容罐包括两个外置且相邻的配液罐,分别为配液罐一1和配液罐二2,所述配液罐一1内安装着液位计一101,配液罐一1的罐口通过电机一102连接着伸入罐内的搅拌器一103;所述配液罐二2内安装着液位计二201,配液罐二2的罐口通过电机二202连接着伸入罐内的搅拌器二203;

所述上料管线3上安装着上料泵5,配液罐一1的罐壁或配液罐二2的罐壁安装着控制器6,控制器6电连接上料泵5、搅拌器一103和搅拌器二203。

本实施例提供的分体式聚合物微球用增容装置的工作过程如下:

上料时,在卸药罐车的出口连接卸药管线,卸药管线连接缓冲罐4,然后向缓冲罐4内添加药液(配制聚合物微球的药液),通过控制器6开启上料泵5,缓冲罐4内的药液在上料泵5的作用下流经上料管线3进入配液罐一1(或者配液罐二2),观察液位计一101(或者液位计二201)确定液位高度,防止溢罐,当液位到达配液罐一1(或者配液罐二2)的自定义容积(根据配液需要选择相应的容积)后,在配液过程中,可以开启电机一102(或者电机二202)带动搅拌器一103(或者搅拌器二203)搅拌配液罐一1(或者配液罐二2)内的药液,然后关闭卸药罐车的闸门→卸下卸药管线→关闭缓冲罐4的进液孔,待缓冲罐4内的药液泵空后,通过控制器6关闭上料泵5,停止将药液泵入配液罐一1内(或者配液罐二2内),上料工作完成。上料完成后,配液罐一1(或者配液罐二2)内的药液可以通过注入泵泵入下一流程,在泵入下一流程的过程中,观察液位计一101,当配液罐一1的液位降低至预设液位后,打开配液罐二2的出口闸门,关闭配液罐一1的出口闸门,待卸料罐车达到后,重复上料步骤,完成对配液罐一1(或者配液罐二2)的上料,如此往复。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在上述过程中,可以根据需要调整配液罐的数量,例如可以只向配液罐一1注满药液,也可以向配液罐二2注满药液,即只注满一个配药罐;如果所需药液量较大,可以先注满其中一个配液罐再注另外一个,例如,先注满配液罐一1,然后再注满配液罐二2。

目前的聚合物微球设备只能使用内置储罐配液,而内置储罐的容积小,仅适用于小加药量的单井或小阀组加药使用,对于大剂量加药站点补药频次明显增高,工人劳动强度大,给现场实施带来很多不变。在本实施例中,分体式聚合物微球用增容装置采用外置式双罐作为增容罐,在增大了传统内置储罐容积的基础上,也延长了补药的频次,更加适合大剂量、长周期的注入需求,同时也降低了加药工人的劳动强度。

第二实施例:

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方式涉及一种分体式聚合物微球用增容装置,包括缓冲罐4,所述缓冲罐4罐底的出液口通过上料管线3连接着增容罐,所述增容罐包括两个外置且相邻的配液罐,分别为配液罐一1和配液罐二2,所述配液罐一1内安装着液位计一101,配液罐一1的罐口通过电机一102连接着伸入罐内的搅拌器一103;所述配液罐二2内安装着液位计二201,配液罐二2的罐口通过电机二202连接着伸入罐内的搅拌器二203;上料管线3上安装着上料泵5,配液罐一1的罐壁或配液罐二2的罐壁安装着控制器6,控制器6电连接上料泵5、搅拌器一103和搅拌器二203。

所述缓冲罐4的罐壁开设有用于连接卸药罐车的进液孔401,罐底开设排污口,排污口连接着排污管线,排污管线上串接着排污阀402,通过排污阀402排除缓冲罐4内的污物或者沉积的药液。

需要说明的是,卸药罐车的出口连接卸药管线,卸药管线连接缓冲罐4的进液孔401,进液孔401的孔口安装有密封盖,缓冲罐4的罐顶封闭。以上设置的目的是防止水和其他杂物进入缓冲罐4内。

第三实施例:

在第一实施例的基础上,如图2所示,为了方便检修、观察以及避免因意外原因造成罐内急剧超压或真空时,损坏储罐而发生事故,在本实施例中,配液罐一1的罐顶和配液罐二2的罐顶分别安装带有快锁机构的人孔7,所述人孔7高于罐顶5cm,封盖在人孔7孔口的人孔盖为∩形,∩形的开口朝向罐壁壁顶(方便打开以及密封),为了防止水和其他杂物进入,人孔盖内嵌有密封胶条。

长期使用配液罐,会造成配液罐内药液的沉积以及其他污物的堆积,为了及时排除罐底的杂物,确保配液罐的正常使用以及延长其使用寿命,所述配液罐一1的罐底开设排污口一104,配液罐二2的罐底开设排污口二204。当罐底出现杂物时,可以打开排污口一104和排污口二204,排除配液罐一1内和配液罐二2内的杂物。

第四实施例:

本实用新型的第四实施方式涉及一种分体式聚合物微球用增容装置,如图1所示,包括缓冲罐4,所述缓冲罐4罐底的出液口通过上料管线3连接着增容罐,所述增容罐包括两个外置且相邻的配液罐,分别为配液罐一1和配液罐二2,所述配液罐一1内安装着液位计一101,配液罐一1的罐口通过电机一102连接着伸入罐内的搅拌器一103;所述配液罐二2内安装着液位计二201,配液罐二2的罐口通过电机二202连接着伸入罐内的搅拌器二203;上料管线3上安装着上料泵5,配液罐一1的罐壁或配液罐二2的罐壁安装着控制器6,控制器6电连接上料泵5、搅拌器一103和搅拌器二203。

为了支撑增容双罐,本实施例的分体式聚合物微球用增容装置还包括支架8,所述支架8置于配液罐一1和配液罐二2的罐底。

所述配液罐一1的罐底连接出液管一105,配液罐二2的罐底连接出液管二205,所述出液管一105和所述出液管二205分别连接至注入泵。

本实施例提供的分体式聚合物微球用增容装置的工作过程如下:

上料时,在卸药罐车的出口连接卸药管线,卸药管线连接至缓冲罐4的进液孔401,然后向缓冲罐4内添加药液(配制聚合物微球的药液),通过控制器6开启上料泵5,缓冲罐4内的药液在上料泵5的作用下流经上料管线3进入配液罐一1(或者配液罐二2),观察液位计一101(或者液位计二201)确定液位高度,防止溢罐,当液位到达配液罐一1(或者配液罐二2)的自定义容积(根据配液需要选择相应的容积)后,关闭卸药罐车的闸门→卸下卸药管线→关闭缓冲罐4的进液孔,待缓冲罐4内的药液泵空后,通过控制器6关闭上料泵5,停止将药液泵入配液罐一1内(或者配液罐二2内),上料工作完成。

上料完成后,通过出液管一105将配液罐一1连接注入泵,通过出液管二205将配液罐二2连接注入泵,配液罐一1(或者配液罐二2)内的药液可以通过注入泵泵入下一流程,在泵入下一流程的过程中,观察液位计一101,当配液罐一1的液位降低至预设液位后,打开配液罐二2的出口闸门,关闭配液罐一1的出口闸门,待卸料罐车达到后,重复上料步骤,完成对配液罐一1(或者配液罐二2)的上料,如此往复。

在以上实施例中,控制器6可以是任何具有防爆功能且能实现开关控制的控制器,作为优选,上述实施例中选择浙江腾欧电气有限公司生产的型号为bza8050-a2d1的控制器。控制器6是现有技术,其具体的结构不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点,在此不作详细的说明。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保护的分体式聚合物微球用增容装置采用外置式双罐作为增容罐,在增大了传统内置储罐容积的基础上,也延长了补药的频次,更加适合大剂量、长周期的注入需求,同时也降低了加药工人的劳动强度。

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上述各实施方式是实现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而在实际应用中,可以在形式上和细节上对其作各种改变,而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


技术特征:

1.一种分体式聚合物微球用增容装置,包括缓冲罐(4),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罐(4)罐底的出液口通过上料管线(3)连接着增容罐,所述增容罐包括两个外置且相邻的配液罐,分别为配液罐一(1)和配液罐二(2),所述配液罐一(1)内安装着液位计一(101),配液罐一(1)的罐口通过电机一(102)连接着伸入罐内的搅拌器一(103);所述配液罐二(2)内安装着液位计二(201),配液罐二(2)的罐口通过电机二(202)连接着伸入罐内的搅拌器二(203);

所述上料管线(3)上安装着上料泵(5),配液罐一(1)的罐壁或配液罐二(2)的罐壁安装着控制器(6),控制器(6)电连接上料泵(5)、搅拌器一(103)和搅拌器二(203)。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体式聚合物微球用增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罐(4)的罐壁开设有用于连接卸药罐车的进液孔(401),罐底开设排污口,排污口连接着排污管线,排污管线上串接着排污阀(402)。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分体式聚合物微球用增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罐(4)罐顶封闭,进液孔(401)的孔口安装有密封盖。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体式聚合物微球用增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配液罐一(1)的罐顶和配液罐二(2)的罐顶分别安装带有快锁机构的人孔(7),所述人孔(7)高于罐顶5cm,封盖在人孔(7)孔口的人孔盖为∩形,∩形的开口朝向罐壁壁顶,且所述人孔盖内嵌有密封胶条。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体式聚合物微球用增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配液罐一(1)的罐底开设排污口一(104),配液罐二(2)的罐底开设排污口二(204)。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体式聚合物微球用增容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支架(8),所述支架(8)置于配液罐一(1)和配液罐二(2)的罐底。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体式聚合物微球用增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配液罐一(1)的罐底连接出液管一(105),配液罐二(2)的罐底连接出液管二(205),所述出液管一(105)和所述出液管二(205)分别连接至注入泵。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分体式聚合物微球用增容装置,包括缓冲罐,缓冲罐罐底的出液口通过上料管线连接着增容罐,增容罐包括两个外置且相邻的配液罐,分别为配液罐一和配液罐二,配液罐一内安装着液位计一,配液罐一的罐口通过电机一连接着伸入罐内的搅拌器一;配液罐二内安装着液位计二,配液罐二的罐口通过电机二连接着伸入罐内的搅拌器二;上料管线上安装着上料泵,配液罐一的罐壁或配液罐二的罐壁安装着控制器,控制器电连接上料泵。本实用新型保护的分体式聚合物微球用增容装置采用外置式双罐作为增容罐,在增大了传统内置储罐容积的基础上,也延长了补药的频次,更加适合大剂量、长周期的注入需求,同时也降低了加药工人的劳动强度。

技术研发人员:张涛;何治武;唐凡;刘保彻;程辰;杨棠英;徐春梅;陈荣环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06.17
技术公布日:2020.06.09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 https://bbs.8miu.com/read-5023.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