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申请涉及钢铁制造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中厚板轧后超快冷控制系统、方法以及调整水流量比补偿值的方法。
背景技术:
超快冷工艺采用大水流量冷却钢板,在钢板上表面,除了上冷却水集管冷却水直接喷出于热钢板发生对流换热外,还存在钢板上表面的滞留水在横向流动过程中对钢板上表面的二次冷却,下表面冷却水与钢板表面接触后,会在重力的作用下自然下落,不会对钢板产生二次冷却。如果不能够保证钢板上、下表面获得相当的冷却效果,那么,钢板内温度分布不能以厚度中心线对称分布,钢板容易发生翘曲。一旦产生“上凸”、“下凹”等严重的c翘板形问题,将对后续精整处理造成巨大不利影响,甚至造成钢板判废。
目前通常最有效的方法是采用中厚板超快冷系统控制上下水流量比(钢板下部水流量与钢板上方水流量之比),以控制钢板的板形。
这种中厚板超快冷系统一般由冷却装置和自动控制系统组成。冷却装置一般包括多组冷却水集管。自动控制系统由基础自动化(l1)和自动冷却系统(l2)组成。采用自动冷却系统(l2)冷却时,是读取在冷却模型中预先设置好的经验规程中的经验水流量比。
但是,这种中厚板超快冷系统连续生产时,时常出现板形不良问题,而一旦出现板形问题,需要停止自动冷却系统(l2),重新调整冷却模型,再应用至经验规程中。由于这种调整反应时间长,导致冷后出现板形缺陷的钢板数量较多,经济损失严重,生产线的生产效率低。
技术实现要素:
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中厚板轧后超快冷控制系统、方法以及调整水流量比补偿值的方法。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中厚板轧后超快冷控制系统,包括:
多组冷却水集管,用于安装于超快冷设备冷却区;以及
超快冷控制终端,用于与多组冷却水集管数据连接;超快冷控制终端被配置成能够输入水流量比补偿值,超快冷控制终端能够在一块钢板冷却结束后,将水流量比补偿值叠加于钢板对应的在冷却模型中预设的水流量比;超快冷控制终端能够根据叠加后的水流量比控制多组冷却水集管的喷水流量。
在本申请的其他实施例中,上述中厚板轧后超快冷控制系统,包括:
摄像头组,用于安装在超快冷设备冷却区出口以拍摄冷却后的钢板板形凹凸程度的图像;
超快冷控制终端还用于与摄像头组数据连接,并被配置成能够获取摄像头组拍摄的钢板板形凹凸程度的图像信息。
在本申请的其他实施例中,上述摄像头组包括第一摄像头;第一摄像头设置在冷却区出口处的辊道的至少一侧且平行于辊道面,以使第一摄像头能够拍摄到钢板边部与辊道面的贴合情况。
在本申请的其他可选的实施例中,上述摄像头组还包括第二摄像头;第二摄像头设置在冷却区出口处的辊道的出口端相邻两个辊道中间下方并与辊道面呈一定角度,以使所述第二摄像头能够拍摄到钢板横向中间位置与所述辊道面的贴合情况。
在本申请的其他实施例中,上述多组冷却水集管包括多组缝隙冷却水集管和多组高密冷却水集管;
冷却区包括超快速冷却区和加速冷区;超快速冷却区设置有多组缝隙冷却水集管和多组高密冷却水集管;加速冷区设置有多组高密冷却水集管。
第二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中厚板轧后超快冷控制方法,应用于前述的中厚板轧后超快冷控制系统,该方法包括:
在一块钢板冷却结束后,超快冷控制终端将水流量比补偿值叠加于钢板对应的在冷却模型中预设的水流量比;
超快冷控制终端根据叠加后的水流量比控制多组冷却水集管的喷水流量。
在本申请的其他实施例中,中厚板轧后超快冷控制系统还包括:
摄像头组,摄像头组用于安装在超快冷设备冷却区出口以拍摄冷却后的钢板板形凹凸程度的图像;摄像头组与超快冷控制终端数据连接;
超快冷控制终端接收摄像头组拍摄的钢板板形凹凸程度的图像信息。
在本申请的其他实施例中,上述在一块钢板冷却结束后,超快冷控制终端将水流量比补偿值叠加于钢板对应的在冷却模型中预设的水流量比的步骤,包括:
在一块钢板冷却结束后,在超快冷控制终端中输入水流量比补偿值;
然后,超快冷控制终端将水流量比补偿值叠加于钢板对应的在冷却模型中预设的水流量比;
可选地,水流量比补偿值的预设输入范围在-0.2~ 0.3内,预设单次输入最小输入值为 0.05或-0.05。
在本申请的其他实施例中,上述控制方法还包括:
在每块钢板冷却前,超快冷控制终端读取钢板的pdi信息,并调用对应钢板的预设水流量比;
其中,pdi信息包括:钢板规格、钢种、目标返红温度以及钢的成分。
在本申请的其他实施例中,上述控制方法还包括:
当超快冷控制终端读取的钢板的pdi信息与前一块钢板的pdi信息中的钢种、规格或者目标返红温度不完全相同时,超快冷控制终端将水流量比补偿值返回到初始值。
第二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调整水流量比补偿值的方法,应用于前述的中厚板轧后超快冷控制系统,方法包括:在一块钢板冷却结束后,若钢板出现c翘:
对于相变应力大于温度应力的钢板,增大超快速冷却区高密集管的水流量比补偿值;对于温度应力大于相变应力的钢板,保持超快速冷却区和加速冷区每组高密集管的水流量比补偿值相等。
在本申请的其他实施例中,当钢板的不平度大于等于5~10mm/2m且小于10~20mm/2m时,仅调整高密集管的水流量比补偿值;
当钢板的不平度大于10~20mm/2m时,同时调整高密集管和缝隙集管的水流量比补偿值。
进一步可选地,钢板的厚度越大,水流量比补偿值越大。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中厚板轧后超快冷控制系统、方法以及调整水流量比补偿值的方法的有益效果包括:
通过将超快冷控制终端配置成能够输入水流量比补偿值,使得超快冷控制终端能够在一块钢板冷却结束后,将水流量比补偿值叠加于钢板对应的预设水流量比,进而根据叠加后的水流量比控制多组冷却水集管的喷水量。该系统实现了在超快冷系统进行的过程中,实时干预超快冷控制系统的水流量比参数,缩短了调整时间,减少冷却后板形不良数量,有效地提高了经济效益以及生产效率。
进一步地,对于相变应力大于温度应力的钢板,增大超快速冷却区高密集管的水流量比补偿值;对于温度应力大于相变应力的钢板,保持超快速冷却区和加速冷区每组高密集管的水流量比补偿值相等。由于相变应力大于温度应力的钢板(目标返红温度较低的板),快冷段发生剧烈的相变,容易引起板形变化,因此加大快冷段的补偿量,能够快速调整板形。而温度应力大于相变应力的钢板(目标泛红温度较高的板),相变会延续到超快冷后的空冷阶段,相变相对缓慢,不存在剧烈板形变化的阶段,因此调节快冷段和缓冷段的每组高密集管的补偿量一致,能够实现快速、有效地调整板形。
进一步地,当钢板的不平度大于等于5~10mm/2m且小于10~20mm/2m时,仅调整高密集管的水流量比补偿值;当钢板的不平度大于10~20mm/2m时,同时调整高密集管和缝隙集管的水流量比补偿值。通过判断钢板的不平度,能够实现根据板形缺陷,例如c翘程度,有效快速地调整水流量比补偿值。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申请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中厚板轧后超快冷控制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中厚板轧后超快冷控制系统的hmi界面的水流量比补偿值的窗口中水流量比设置画面;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中厚板轧后超快冷控制系统的hmi界面的水流量比补偿值的窗口中水流量比返回初始值的画面;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中厚板轧后超快冷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图标:110-第一摄像头;120-第二摄像头;130-超快冷控制终端;140-冷却水集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申请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申请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申请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申请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申请实施例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安装”、“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本申请实施方式提供一种中厚板轧后超快冷控制系统,包括:多组冷却水集管以及超快冷控制终端。
多组冷却水集管用于安装于超快冷设备冷却区,对钢板进行喷水冷却。超快冷控制终端用于与多组冷却水集管数据连接。超快冷控制终端被配置成能够输入水流量比补偿值,超快冷控制终端能够在一块钢板冷却结束后,将水流量比补偿值叠加于钢板对应的预设水流量比;超快冷控制终端能够根据叠加后的水流量比控制多组冷却水集管的喷水量。
该系统实现了在超快冷系统进行的过程中,实时干预超快冷控制系统的水流量比参数,缩短了调整时间,减少冷却后板形不良数量,有效地提高了经济效益以及生产效率。
请参阅图1,在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中厚板轧后超快冷控制系统包括摄像头组和超快冷控制终端130。摄像头组用于安装在超快冷设备冷却区出口以拍摄冷却后的钢板板形凹凸程度的图像,并将信号传送至超快冷控制终端130。超快冷控制终端130通过接收信号,获取摄像头组拍摄的钢板板形凹凸程度的图像信息,并根据图像信息调整水流量比补偿值。
该系统,通过在超快冷设备冷却区出口安装摄像头组,通过摄像头组拍摄钢板冷却后的板形问题,超快冷控制终端能够实时获取冷却后钢板板形的图像信息,从而实时地根据图像信息调整水流量比补偿值,进而有效及时地确保钢板的板形合格,避免出现批量板形不良。进一步地,由于该系统能够实时地调整水流量比补偿值,因此不需要中断中厚板轧后超快冷功能,重新计算冷却规程。即该系统能够实现全自动冷却功能的一直投入,有效地提高了生产效率。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方式中,该中厚板轧后超快冷控制系统的摄像头组包括第一摄像头110。
第一摄像头110设置在冷却区出口处的辊道的至少一侧且平行于辊道面,以使第一摄像头110能够拍摄到钢板边部与辊道面的贴合情况。
通过在冷却区出口处的辊道的至少一侧且平行于辊道面设置第一摄像头110,能够从侧面拍摄到钢板的下表面与辊道面的贴合情况,从而根据钢板的下表面和辊道面的贴合情况,判断钢板冷却后的板形情况。
示例性地,冷却后的钢板发生“c翘”下凹,例如,钢板形成“锅底”形状。这种“锅底”形状的下凹,由于钢板在宽度方向上的平直度较差,导致钢板两端翘起,形成下凹。通过在辊道的至少一侧且平行于辊道面设置第一摄像头110,能够从侧面拍摄到钢板下凹的图像。从而操作人员能够在超快冷控制终端130根据该图像信息调整水流量比补偿值,进而使得后续冷却的钢板避免出现下凹的问题。
进一步地,在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操作人员在超快冷控制终端130根据钢板图像信息调整水流量比补偿值时,是根据生产经验,进行水流量比补偿值的调节。进一步可选地,可以采用多次逐步调节的方法调节水流量比补偿值。
在本申请另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在辊道旁边设置有标尺,采用标尺对照测定图像中钢板的凹凸量,操作人员在超快冷控制终端130根据图像信息调整水流量比补偿值时,可以根据不同的凹凸量,结合生产经验,调整水流量比补偿值。在该实施例中,也可以选择采用多次逐步调节的方法调节水流量比补偿值。
在本申请另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采用机器视觉检测系统识别钢板凹凸量,操作人员在超快冷控制终端130根据机器视觉检测系统检测到的钢板凹凸量数值,结合生产经验,调整水流量比补偿值。在该实施例中,也可以选择采用多次逐步调节的方法调节水流量比补偿值。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方式中,该中厚板轧后超快冷控制系统的摄像头组还包括第二摄像头120。
进一步地,第二摄像头120设置在冷却区出口处端且位于相邻两个辊道中间下方并与辊道面呈一定角度,以使第二摄像头120能够拍摄到钢板横向中间位置与辊道面的贴合情况。
通过将第二摄像头120设置在冷却区出口处相邻两个辊道中间下方,能够沿钢板运输的方向对钢板横向中间位置与辊道面的贴合度进行拍摄,以获取钢板的板形的图像信息。从而使得操作人员能够进一步全方位地获得钢板的板形情况。进而提高操作人员根据图像信息调整水流量比补偿值的精准度。
当冷却后的钢板发生例如“c翘”上凸时,第二摄像头120能够从钢板的头部和尾部进行拍摄,从而更加全面地获取钢板的板形情况,以提高操作人员的判断。
示例性地,冷却后的钢板发生“c翘”上凸,例如大致呈“龟背”形状。这种“c翘”上凸,一般是钢板在宽度方向上的平直度较差,导致钢板中间拱起,形成上凸。通过在冷却区出口处位于某相邻两个辊道中间下方设置第二摄像头120,能够拍摄到钢板上凸的图像。从而操作人员能够在超快冷控制终端130根据该图像信息调整水流量比补偿值,进而使得后续冷却的钢板避免出现上凸的问题。
在本申请其他可选的实施例中,可以选择在辊道的两侧均设置平行于辊道面的第一摄像头110,并且在冷却区出口处位于某相邻两个辊道中间下方设置第二摄像头120,从而能够全方位地对钢板的图像进行拍摄获取。上述第一摄像头110的和第二摄像头120的数量也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设置。
在本申请其他可选的实施例中,也可以选择不设置摄像头组。可以通过人工现场观察获知钢板的板形凹凸程度。
进一步地,该中厚板轧后超快冷控制系统的超快冷设备包括:多组冷却水集管140。冷却区包括超快速冷却区和加速冷区,超快速冷却区设置有多组缝隙冷却水集管和多组高密冷却水集管;加速冷区设置有多组高密冷却水集管。
进一步地,上述的超快速冷却区和加速冷区均是每隔一米设置一组冷却水集管。每一组冷却水集管均包括位于钢板上下表面的两个集管。
进一步地,缝隙冷却水集管和高密冷却水集管的区别在于安装的喷嘴形式不相同,缝隙集管上安装有一个缝隙喷嘴,高密集管上安装有多个圆柱水流喷嘴,缝隙集管喷出的冷却水的水流密度远大于高密集管喷出的冷却水的水流密度。具体的安装数量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设置。
本实施方式中,缝隙冷却水集管上安装一个缝隙喷嘴,高密冷却水集管上均设置有数百个喷嘴。
进一步地,多组冷却水集管140数据连接于超快冷控制终端130。进一步可选地,每一个冷却水集管140上均设置有电磁阀,电磁阀数据连接于超快冷控制终端130,超快冷控制终端130通过控制电磁阀的打开、关闭或者流量大小,控制每一个冷却水集管140喷水、停止喷水以及喷水流量的大小。
示例性地,韶钢3450mm中厚板线超快冷系统中,冷却装置的超快速冷却区包括:4组缝隙冷却水集管、8组高密冷却水集管;加速冷区包括:12组高密冷却水集管。
采用超快冷控制系统对轧制后的钢板进行冷却时,根据不同的待冷却钢板的pdi信息,调取冷却规程,采用自动冷却模式(l2)选择冷却装置的超快速冷却区和加速冷区中的不同位置、数量的冷却水集管140以及冷却水集管140的出水流量,对待冷却钢板进行冷却。
进一步地,该中厚板轧后超快冷控制系统的超快冷控制终端130包括设置于hmi界面的用于输入水流量比补偿值的窗口。
进一步可选地,每一个冷却水集管140的水流量比补偿值的预设输入范围在-0.2~ 0.3内,预设单次最小输入值为 0.05或-0.05。
通过在超快冷控制终端130的hmi界面设置有用于输入水流量比补偿值的窗口,能够在一块钢板冷却结束后,将水流量比补偿值叠加于钢板对应的在冷却模型中预设的水流量比,进而使得超快冷控制终端130能够根据叠加后的水流量比控制多组冷却水集管140的喷水流量。该窗口操作方便,能够实时干预超快冷控制系统的水流量比参数,极大地缩短了调整时间,减少了冷却后板形不良数量,有效地提高了经济效益以及生产效率。
示例性地,在一块钢板冷却结束后,钢板板形出现了凹凸情况,此时,操作人员可以在该窗口输入水流量比补偿值,实时补偿预设水流量比,干预预设水流量比。
参照图2~图3,图示的实施例示出了一种水流量比补偿值的窗口。轧件冷却开始执行前,水流量比补偿值的窗口的显示区数值都为0。即该窗口中显示的水流量比补偿值的初始值为0。在轧件冷却后,如果发现存在“c翘”板形缺陷,则可以实时地在图2的水流量比补偿值的窗口选择不同冷却水集管组的水流量补偿值。进一步地,参照图3,当前规格的轧件冷却执行完成后,水流量比补偿值自动返回到0.0的初始数值。
进一步地,调整水流量比补偿值时,可以根据经验规律判断钢板板形凹凸程度,从而输入恰当的水流量比补偿值。
本申请的一些实施方式还提供一种调整水流量比补偿值的方法,应用于前述的中厚板轧后超快冷控制系统。
该方法包括:在一块钢板冷却结束后,若钢板出现c翘:
对于相变应力大于温度应力的钢板,增大超快速冷却区高密集管的水流量比补偿值;对于温度应力大于相变应力的钢板,保持超快速冷却区和加速冷区每组高密集管的水流量比补偿值相等。
发明人发现,目标返红温度低于450℃的q550\q690等品种钢板,冷却结束后相变仍然持续较长时间,并且通过跟踪发现其相变应力往往比温度应力表现的更为明显;目标返红温度介于450-650℃船板、低合金板等品种钢板冷却结束后相变也已经结束,钢板冷却后板形主要受温度应力影响。当钢板冷后出现c翘,目标返红温度低于450℃的钢板补偿水比时应加大冷却区前段集管的补偿量,尽可能确保钢板冷却过程中上下表面相变程度一致,而目标返红温度高于450℃的钢板补偿水比时应使各组集管的补偿量一致,尽可能确保冷却后钢板上下表面温度一致。
进一步地,当钢板的不平度大于等于5~10mm/2m且小于10~20mm/2m时,仅调整高密集管的水流量比补偿值;当钢板的不平度大于10~20mm/2m时,同时调整高密集管和缝隙集管的水流量比补偿值。
进一步可选地,钢板的厚度越大,水流量比补偿值越大。
发明人将钢板板形凹凸程度分为三种:欠佳(不平度≥5-10mm/2m)、超标(不平度>10-20mm/2m)、严重超标(不平度>20mm/2m)。
进一步地,当板形欠佳时缝隙集管1-4组水比补偿值为0,高密集管5-12组和13-24组按表中下限值输入补偿值;当板形超标时,同时输入缝隙集管1-4组及高密集管5-12组和13-24组补偿下限值,当板形严重超标时,同时输入缝隙集管1-4组及高密集管5-12组和13-24组补偿上限值。
以韶钢3450mm中厚板生产线超快冷系统为示例。对于不同程度的板形,调整不同位置的冷却水集管140,调整的水流量补偿值也不相同。调整水流量比补偿值的经验规律按下述表1和表2中的经验值进行选择。若出现“上凸”板形缺陷,调整水流量比补偿量为正值;若出现“下凹”板形缺陷,调整水流量比补偿值为负值。
表1“上凸”板形缺陷水流量比补偿值调整参考值
上述表1中,水流量比补偿值为正值时,是指增大水流量比补偿值,通过增大钢板下方的水流量实现。
表2“下凹”板形缺陷水流量比调整参考值
上述表2中,水流量比补偿值为负值时,是指减小水流量比补偿值,通过减小钢板下方的水流量实现。
结合上述表1~表2,当板形欠佳时缝隙集管1-4组水比补偿值为0,高密集管5-12组和13-24组按表中下限值输入补偿值;当板形超标时,同时输入缝隙集管1-4组及高密集管5-12组和13-24组补偿下限值;当板形严重超标时,同时输入缝隙集管1-4组及高密集管5-12组和13-24组补偿上限值。
本申请的一些实施方式还提供一种中厚板轧后超快冷控制方法,该方法能够应用于前述实施方式提供的中厚板轧后超快冷控制系统。该方法包括:
在一块钢板冷却结束后,超快冷控制终端将水流量比补偿值叠加于钢板对应的在冷却模型中预设的水流量比;
超快冷控制终端根据叠加后的水流量比控制多组冷却水集管的喷水量。
该方法,能够实现钢板冷却后温度均匀性控制,减少冷却后板形不良数量,提高板形质量和生产线生产效率。
进一步地,超快冷控制终端接收摄像头组拍摄的钢板板形凹凸程度的图像信息。
进一步地,在一块钢板冷却结束后,超快冷控制终端将水流量比补偿值叠加于钢板对应的预设水流量比的步骤,包括:
在一块钢板冷却结束后,在超快冷控制终端中输入水流量比补偿值;然后,超快冷控制终端将水流量比补偿值叠加于钢板对应的在冷却模型中预设的水流量比。
可选地,水流量比补偿值的预设输入范围在-0.2~ 0.3内,预设单次最小输入值为 0.05或-0.05。
进一步地,在每块钢板冷却前,超快冷控制终端读取钢板的pdi信息,并调用对应钢板的预设水流量比;其中,pdi信息包括:钢板规格、钢种、返红温度以及钢的成分。
进一步地,当超快冷控制终端读取的钢板的pdi信息与前一块钢板的pdi信息中的钢种、规格或者目标返红温度不完全相同时,超快冷控制终端将水流量比补偿值返回到初始值。
示例性地,将该中厚板轧后超快冷控制方法应用于韶钢3450mm中厚板生产线超快冷系统,具体的流程图如图4所示。该方法包括:
步骤s1、在每块钢板冷却前,超快冷控制终端中的自动冷却系统(l2)读取钢板的pdi信息,根据钢板的pdi信息选择适应的全自动冷却模式。
进一步地,pdi信息包括:钢板规格、钢种、返红温度以及钢的成分。
进一步地,自动冷却系统(l2)读取经验水流量比λ0,并按照经验水流量比λ0对钢板进行冷却。
步骤s2、摄像头组在超快冷设备冷却区出口拍摄钢板板形凹凸程度的图像,操作工根据摄像头组拍摄到的图像判断钢板的板形凹凸程度,根据前述实施方式提供的经验规律(表1~表2),输入水流量比补偿值δ。
具体而言,操作人员可以在超快冷控制终端的hmi界面的水流量比补偿值的窗口人工输入水流量比补偿值δ。
人工调整水流量比补偿值δ后,基础自动化(l1)按照叠加后的水流量比执行冷却操作。具体的,叠加后的水流量比λ1=λ0 δ。
可选地,水流量比补偿值的预设输入范围在-0.2~ 0.3内,预设单次最小输入值为 0.05或-0.05。
应理解,如果操作工判断后,认为板形没有异常,则不做调整,继续按照经验水流量比批量冷却钢板。
步骤s3、冷却结束后,超快冷控制终端将水流量比补偿值δ返回到初始值。
需要说明的是,当超快冷控制终端读取的钢板的pdi信息与前一块钢板的pdi信息中的钢种、规格或者目标返红温度不完全相同时,超快冷控制终端将水流量比补偿值返回到初始值。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申请,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申请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1.一种中厚板轧后超快冷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多组冷却水集管,用于安装于超快冷设备冷却区;以及
超快冷控制终端,用于与所述多组冷却水集管数据连接;所述超快冷控制终端被配置成能够输入水流量比补偿值,所述超快冷控制终端能够在一块钢板冷却结束后,将所述水流量比补偿值叠加于所述钢板对应的在冷却模型中预设的水流量比;所述超快冷控制终端能够根据叠加后的所述水流量比控制所述多组冷却水集管的喷水流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厚板轧后超快冷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厚板轧后超快冷控制系统,包括:
摄像头组,用于安装在超快冷设备冷却区出口以拍摄冷却后的钢板板形凹凸程度的图像;
所述超快冷控制终端还用于与所述摄像头组数据连接,并被配置成能够获取所述摄像头组拍摄的钢板板形凹凸程度的图像信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中厚板轧后超快冷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摄像头组包括第一摄像头;所述第一摄像头设置在所述冷却区出口处的辊道的至少一侧且平行于辊道面,以使所述第一摄像头能够拍摄到钢板边部与所述辊道面的贴合情况;
可选地,所述摄像头组还包括第二摄像头;所述第二摄像头设置在所述冷却区出口处的辊道的出口端且位于相邻两个辊道中间下方并与辊道面呈一定角度,以使所述第二摄像头能够拍摄到钢板横向中间位置与所述辊道面的贴合情况。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中厚板轧后超快冷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超快冷控制终端包括设置于hmi界面的用于输入水流量比补偿值的窗口。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中厚板轧后超快冷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多组冷却水集管包括多组缝隙冷却水集管和多组高密冷却水集管;
所述冷却区包括超快速冷却区和加速冷区;所述超快速冷却区设置有多组缝隙冷却水集管和多组高密冷却水集管;所述加速冷区设置有多组高密冷却水集管。
6.一种中厚板轧后超快冷控制方法,应用于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厚板轧后超快冷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在一块钢板冷却结束后,超快冷控制终端将水流量比补偿值叠加于所述钢板对应的在冷却模型中预设的水流量比;
所述超快冷控制终端根据叠加后的所述水流量比控制多组冷却水集管的喷水流量。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中厚板轧后超快冷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厚板轧后超快冷控制系统还包括:
摄像头组,所述摄像头组用于安装在超快冷设备冷却区出口以拍摄冷却后的钢板板形凹凸程度的图像;所述摄像头组与所述超快冷控制终端数据连接;
所述超快冷控制终端接收所述摄像头组拍摄的钢板板形凹凸程度的图像信息。
8.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中厚板轧后超快冷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在一块钢板冷却结束后,超快冷控制终端将水流量比补偿值叠加于所述钢板对应的在冷却模型中预设的水流量比的步骤,包括:
在一块钢板冷却结束后,在所述超快冷控制终端中输入水流量比补偿值;
然后,所述超快冷控制终端将所述水流量比补偿值叠加于所述钢板对应的在冷却模型中预设的水流量比;
可选地,所述水流量比补偿值的预设输入范围在-0.2~ 0.3内,预设单次最小输入值为 0.05或-0.05。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中厚板轧后超快冷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方法还包括:
在每块钢板冷却前,所述超快冷控制终端读取所述钢板的pdi信息,并调用对应钢板的预设水流量比;
其中,所述pdi信息包括:钢板规格、钢种、目标返红温度以及钢的成分。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中厚板轧后超快冷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方法还包括:
当所述超快冷控制终端读取的钢板的pdi信息与前一块钢板的pdi信息中的钢种、规格或者目标返红温度不完全相同时,所述超快冷控制终端将所述水流量比补偿值返回到初始值。
11.一种调整水流量比补偿值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中厚板轧后超快冷控制系统,所述方法包括:在一块钢板冷却结束后,若钢板出现c翘:
对于相变应力大于温度应力的钢板,增大超快速冷却区高密集管的水流量比补偿值;对于温度应力大于相变应力的钢板,保持超快速冷却区和加速冷区每组高密集管的水流量比补偿值相等。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调整水流量比补偿值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当钢板的不平度大于等于5~10mm/2m且小于10~20mm/2m时,仅调整高密集管的水流量比补偿值;
当钢板的不平度大于10~20mm/2m时,同时调整高密集管和缝隙集管的水流量比补偿值;
可选地,所述钢板的厚度越大,水流量比补偿值越大。
技术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