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涉及冶金制造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大规格棒材生产用过桥及其使用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棒材轧钢生产线普遍使用6×6×6短应力轧机布置形式,该线共18台轧机,以平立姿态交替布置,主要用于生产螺纹钢和部分品种圆钢;根据生产规格的不同,所需要的轧机台数不同,通常成品直径越大所需要的轧机台数越少,因此在生产大规格品种圆钢时,剩余不用的轧机位置需要用过桥来隔开轧机,来实现成品向下游输送的目的。
现有的输送方式就是使用普通的u形过桥完成,在传输螺纹钢和圆钢时,该u形过桥的底面和侧面与钢表面接触并摩擦,容易对钢材表面造成划伤,影响用户使用;同时该u形过桥连接时采用前后搭接形式,长时间在震动环境下使用会造成前后过桥错位,从而对u形过桥表面造成磕碰或划伤。为解决这一问题,目前采取的办法就是对上线过桥进行手动打磨和生产中加强巡检,尽量避免u形过桥的不光滑和错位造成对成品表面的影响,但该方法往往在大量连续生产的环境下不太适用,因为长时间使用,u形过桥磨损处容易对品表面划伤。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大规格棒材生产用过桥及其使用方法,通过在导槽上增加间隔设置的侧壁辊和水平托辊,避免了轧件与过桥的底面和侧面接触,使原有轧件滑动向后移动变为滚动运动,避免了滑动运动造成的轧件表面损伤。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使用的技术解决方案是:
大规格棒材生产用过桥,包括:导槽、侧壁辊、水平托辊、底座滑板;两个底座滑板固定在底座底部,底座的一侧设有销轴孔,销轴孔用于与轧机的液压缸的输出端连接;底座的顶部设置有两个支撑板,导槽连接在支撑板上;导槽的外形为u形,导槽的一端设有喇叭状导入口;导槽的槽底设置有多个水平托辊,水平托辊的辊面高于槽底;导槽的侧壁上设置有多个侧壁辊。
进一步,支撑板上设置有有轴承座,水平托辊的转轴两端连接在轴承座上。
进一步,导槽的槽底设置有多个槽底开口,侧壁设置有多个弧形开口,槽底开口、弧形开口相连通;水平托辊位于槽底开口处,水平托辊的两端从弧形开口伸出连接在两侧的轴承座上。
进一步,水平托辊为v型辊,侧壁辊成对布置在导槽两侧的侧壁上。
进一步,平托辊的v型凹槽最低点高出槽底30mm,侧壁辊的辊面延伸至导槽槽壁内侧20mm,水平托辊与侧壁辊2的间距小于1m,导槽端部的侧壁辊距离导槽端口的距离小于0.2m。
进一步,底座滑板在与轧机滑道相接触的位置固定设有硬质耐磨尼龙板。
大规格棒材生产用过桥的使用方法,包括:
将过桥放置在需要隔开的轧机位置,将底座滑板放置在轧机滑道上,导槽的喇叭状导入口对准来料方向,将销轴孔与轧机的液压缸的输出端连接;
需要隔开轧机的相邻轧线上传送来的轧件从喇叭状导入口进入导槽,轧件的底部从水平托辊通过,轧件的两侧通过成对的侧壁辊限位;
轧件穿过导槽后,进入与需要隔开轧机的相邻的下一条轧线,实现隔离闲置的轧机。
本发明技术效果包括:
1、本发明通过在导槽上增加间隔设置的侧壁辊和水平托辊,避免了轧件与过桥的底面和侧面接触,导槽的高度与轧制线高度相同,使原有轧件滑动向后移动变为滚动运动,避免了滑动运动造成的轧件表面损伤,使得成品轧件能够顺利通过过桥输送到下游冷床上。
2、本发明利用闲置的轧机滑道,将底座滑板放置在轧机滑道上,通过销轴孔及销轴与轧机的液压缸输出端连接,实现过桥横向移动,迅速对中轧制线,便于调节导槽的位置且不易偏移。
3、本发明制作材料低廉,制作过程简便,降低了成品表面问题的发生,提高了产品外观质量,适合推广。
4、本发明拆卸方便,对中调整可迅速通过液压完成,省时省力,是棒材轧钢生产线生产大规格圆钢时一种得力的滚动过桥装置,同时该过桥的设计方法,可以应用到其它的长型材生产线中,设计思路和理念与该发明相同。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中大规格棒材生产用过桥的正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中大规格棒材生产用过桥的侧面结构示意图。
图中:导槽1、导入口11、侧壁辊2、水平托辊3、底座滑板4、底座41、支撑板42、销轴孔5、轴承座6。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描述充分地示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案,以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实践和再现。
如图1所示,为本发明中大规格棒材生产用过桥的正面结构示意图;如图2所示,为本发明中大规格棒材生产用过桥的侧面结构示意图。
大规格棒材生产用过桥,包括:导槽1、侧壁辊2、水平托辊3、底座滑板4。底座滑板4在轧机滑道上滑动,底座滑板4与轧机滑道相接触的位置固定设有硬质耐磨尼龙板,提升了滑动的顺畅性和使用寿命;两个底座滑板4的顶部固定设有底座41,底座41一侧设有销轴孔5,销轴孔5与轧机的液压缸的输出端连接,实现底座滑板4在轧机滑道上的滑动牵引。
底座41的顶部对称固定设有两个支撑板42,导槽1连接在支撑板42的上部;导槽1的外形为u形结构,导槽1的槽壁厚度为15mm,导槽1的长度根据现场实际使用需求进行设计,导槽1的一端设有便于成品轧件进入的喇叭状导入口11,提升了入料的便捷性。
导槽1的槽底等距均分设有若干水平托辊3,水平托辊3的辊面高于槽底;支撑板42上设置有有轴承座6,水平托辊3的转轴两端连接在轴承座6上。导槽1的槽底设置有多个槽底开口,侧壁设置有多个弧形开口,槽底开口、弧形开口相连通;水平托辊3位于槽底开口处,水平托辊3的两端从弧形开口伸出连接在两侧的轴承座6上。水平托辊3为v型辊结构,水平托辊3的v型凹槽最低点高出导槽1槽底30mm。
侧壁辊2的转轴两端连接在导槽1的侧壁上,侧壁辊2成对布置在导槽1两侧的侧壁上。侧壁辊2的辊面延伸至导槽1槽壁内侧20mm处,水平托辊3与侧壁辊2的间距小于1m,导槽1端部的侧壁辊2与导槽1端口的距离小于0.2m。
本发明通过在导槽1上增加间隔设置的侧壁辊2和水平托辊3,使原有滑动移动的成品轧件变为滚动移动,避免了轧件滑动移动造成的表面损伤。大规格棒材生产用过桥能够隔离闲置的轧机,实现轧制不同规格棒材。
大规格棒材生产用过桥的使用方法,具体步骤如下:
步骤1:将过桥放置在需要隔开的轧机位置,将底座滑板4放置在轧机滑道上,导槽1的喇叭状导入口11对准来料方向,将销轴孔5与轧机的液压缸的输出端连接;
步骤2:需要隔开轧机的相邻轧线上传送来的轧件从喇叭状导入口11进入导槽1,在侧壁辊2、水平托辊3的限制下,轧件的底部从水平托辊3通过,轧件的两侧通过成对的侧壁辊2限位;
步骤3:轧件穿过导槽1后,进入与需要隔开轧机的相邻的下一条轧线,实现隔离闲置的轧机。
本发明所用的术语是说明和示例性、而非限制性的术语。由于本发明能够以多种形式具体实施而不脱离发明的精神或实质,所以应当理解,上述实施例不限于任何前述的细节,而应在随附权利要求所限定的精神和范围内广泛地解释,因此落入权利要求或其等效范围内的全部变化和改型都应为随附权利要求所涵盖。
1.大规格棒材生产用过桥,其特征在于,包括:导槽、侧壁辊、水平托辊、底座滑板;两个底座滑板固定在底座底部,底座的一侧设有销轴孔,销轴孔用于与轧机的液压缸的输出端连接;底座的顶部设置有两个支撑板,导槽连接在支撑板上;导槽的外形为u形,导槽的一端设有喇叭状导入口;导槽的槽底设置有多个水平托辊,水平托辊的辊面高于槽底;导槽的侧壁上设置有多个侧壁辊。
2.如权利要求1所述大规格棒材生产用过桥,其特征在于,支撑板上设置有有轴承座,水平托辊的转轴两端连接在轴承座上。
3.如权利要求2所述大规格棒材生产用过桥,其特征在于,导槽的槽底设置有多个槽底开口,侧壁设置有多个弧形开口,槽底开口、弧形开口相连通;水平托辊位于槽底开口处,水平托辊的两端从弧形开口伸出连接在两侧的轴承座上。
4.如权利要求1所述大规格棒材生产用过桥,其特征在于,水平托辊为v型辊,侧壁辊成对布置在导槽两侧的侧壁上。
5.如权利要求4所述大规格棒材生产用过桥,其特征在于,平托辊的v型凹槽最低点高出槽底30mm,侧壁辊的辊面延伸至导槽槽壁内侧20mm,水平托辊与侧壁辊2的间距小于1m,导槽端部的侧壁辊距离导槽端口的距离小于0.2m。
6.如权利要求1所述大规格棒材生产用过桥,其特征在于,底座滑板在与轧机滑道相接触的位置固定设有硬质耐磨尼龙板。
7.大规格棒材生产用过桥的使用方法,包括:
将过桥放置在需要隔开的轧机位置,将底座滑板放置在轧机滑道上,导槽的喇叭状导入口对准来料方向,将销轴孔与轧机的液压缸的输出端连接;
需要隔开轧机的相邻轧线上传送来的轧件从喇叭状导入口进入导槽,轧件的底部从水平托辊通过,轧件的两侧通过成对的侧壁辊限位;
轧件穿过导槽后,进入与需要隔开轧机的相邻的下一条轧线,实现隔离闲置的轧机。
技术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