棒材冷床移钢装置及其移钢方法与流程

专利2022-06-29  62


本发明涉及冶金制造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棒材冷床移钢装置及其移钢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棒材轧钢生产线普遍使用步进式冷床,该冷床对棒材冷却后,棒材经对齐辊道对齐,之后又移出对齐辊道并平铺到排钢链上,排钢链转动将数支成品棒材移动到移钢装置的上方,移钢装置通过托起、拉回两个动作将数支棒材移动到冷出的输出辊道上,为下一步冷剪剪切做好准备。

移钢装置通过两根通轴带动移钢装置来完成相应动作的,其中一根通轴带动上面的拖轮,拖轮与移钢装置底部的角钢接触,拖轮旋转时,角钢则相应滑动,实现托起动作;移钢装置的一端通过连接杆与另一通轴连接,该通轴转动,通过连接杆使得移钢装置实现拉回动作。

移钢装置经常存在两个问题:

1、移钢小车容易从托轮上掉道,导致移钢装置卡到辊道,不能顺利完成移钢功能。

2、因带动拖轮的通轴位置比较狭窄,不便于日常巡检、检修维护,导致故障出现后不能迅速处理。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冷床移钢装置易掉道卡到辊道、维护不便捷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棒材冷床移钢装置及其移钢方法。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棒材冷床移钢装置,包括槽道和移钢小车本体,槽道在内侧设置有方形滑道,移钢小车本体位于方形滑道内,槽道在上部和下部设置有开口;槽道的底部一端设置有第一转轴,第一转轴连接有尾部支点;槽道的外壁两侧分别对称设有耳板,耳板设置有长条形耳孔,槽道外壁设有销轴,销轴位于长条形耳孔内;移钢小车本体的一端通过第三转轴连接在第一连杆一端,第一连杆的另一端通过第四转轴连接在第二连杆的一端,第二连杆的另一端连接有通轴,通轴连接有电机。

进一步,槽道包括两个位置相对的槽道单体,两个槽道单体的顶部通过连接板固定连接,方形滑道位于两个槽道单体之间,两个耳板分别设置在两个槽道单体的外壁上。

进一步,移钢小车本体的两侧设置有第二转轴,第二转轴连接有车轮,车轮位于方形滑道内。

进一步,耳板及销轴的安装位置为槽道总长度的三分之一处。

进一步,耳板及尾部支点均通过地脚螺栓固定在混凝土基础上。

棒材冷床移钢方法,包括:

在排钢链和输出辊道之间安装多个棒材冷床移钢装置,多个棒材冷床移钢装置的移钢小车本体呈直线排列,排列方向与排钢链和输出辊道垂直;

棒材生产线中成品棒材经冷床冷却对齐后送到排钢链上,排钢链转动将数支成品棒材移动到移钢小车本体的上方,电机带动通轴转动,移钢小车本体纵向顶起槽道,使移钢小车本体托起棒材;同时,移钢小车本体横向向前移动,带动棒材到输出辊道上方;

电机带动通轴继续转动,移钢小车本体纵向向下带动槽道移动,使移钢小车本体从下部脱离棒材,将棒材放到到输出辊道上;同时,移钢小车本体横向向后移动,等待移送下一批棒材。

优选的,电机带动通轴转动,第二连杆顶起第一连杆,同时,第二连杆推动第一连杆横向向前移动;第一连杆顶起移钢小车本体,移钢小车本体带动槽道一端以尾部支点为旋转点升起;电机带动通轴继续转动,第二连杆带动第一连杆向下移动,同时,第二连杆拉动第一连杆横向向后移动;第一连杆带动移钢小车本体向下移动,移钢小车本体带动槽道一端以尾部支点为转动点降落,移钢小车本体将棒材放到到输出辊道上。

优选的,多个棒材冷床移钢装置排列为多行,第一排棒材冷床移钢装置将棒材逐排移动,最后一排棒材冷床移钢装置将棒材成品放到到输出辊道上。

优选的,移钢小车本体的两侧设置有第二转轴,第二转轴连接有车轮,车轮位于方形滑道内。

优选的,耳板及销轴的安装位置为槽道总长度的三分之一处。

本发明有益效果在于:

1、本发明通过带有驱动单元的通轴结合带有尾部支点、方形滑道的槽道的配合,借助销轴在耳板内自由移动原理,实现移钢小车本体的纵向移动;利用通轴与移钢小车本体以连杆传动实现移钢小车本体在方形滑道内的横向移动,实现移钢小车本体的水平和纵向的复合动作,实现冷床移钢的目的。

2、本发明取消了传统的拖轮通轴,利用活动的方形滑道,使得移钢小车本体在方形滑道内部移动,既避免了掉道事故的发生,而且减少了能耗,降低了设备维护强度,提高了生产作业率。

3、本发明中方形滑道是借助支点自由移动原理,实现移钢小车本体的纵向运动,利用另一套通轴与连杆连接,以实现移钢小车本体在方形滑道内的水平运动。简而言之,即一根通轴结合带支点的方形滑道,通过固定移钢小车本体的运行轨迹,来同时实现水平与纵向的复合动作。

4、本发明拆卸方便,维护简单,故障率低,节能实用。本发明的使用,能够减少移钢的运转机构,稳定移钢小车本体的运行轨迹,提高整体稳定性,完成移钢功能,使得成品棒材能够顺利移动到冷床输出辊道上。

5、本发明带来的经济效益显著,从降低设备故障和产品质量控制方面考虑,按每年故障时间降低6小时计算,可实现增效12小时×80吨/小时×550元/吨=52.8万元;在实际应用中作用明显,能够满足高温条件下长时间稳定工作,更换和后期维护比较简便,应用时故障率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棒材冷床移钢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中提出的方形滑道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中提出的移钢小车本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移钢小车本体1、车轮2、第一连杆3、第二连杆4、通轴5、方形滑道6、尾部支点7、销轴8、耳板9、连接板10、槽道11。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描述充分地示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案,以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实践和再现。

参照图1-3,棒材冷床移钢装置,包括槽道12和移钢小车本体1,槽道12包括两个位置相对的槽道单体11,两个槽道单体11的顶部通过连接板10固定连接,在两个槽道单体11内侧形成一个与移钢小车本体1相匹配的方形滑道6,槽道12的底部一端设置有第一转轴,第一转轴连接有尾部支点7;两个槽道单体11的外壁分别对称设有耳板9,耳板9及尾部支点7均通过地脚螺栓固定在混凝土基础上。耳板9上设有长条形耳孔,槽道单体11的外壁设有与长条形耳孔相匹配的销轴8,销轴8位于长条形耳孔内,耳板9及销轴8的安装位置为槽道12总长度的三分之一处。

移钢小车本体1的两侧设置有第二转轴,第二转轴连接有车轮2,车轮2的直径与方形滑道6的高度相等,保证了移钢小车本体1在方形滑道6内移动过程中不易错位。移钢小车本体1的一端设置有第三转轴,第三转轴连接第一连杆3一端,第一连杆3的另一端通过第四转轴连接第二连杆4的一端,第二连杆4的另一端设有通轴5,通轴5通过电机驱动旋转,通轴5的旋转角度为九十度,电机通过导线外接电源。

通轴5的位置固定后,电机带动通轴5旋转90度,带动第一连杆3、第二连杆4联动,第一连杆3推动移钢小车本体1在方形滑道6内横向位移。槽道12以尾部支点7为端点,销轴8、耳板9定位,槽道12的旋转带动移钢小车本体1作纵向位移;移钢小车本体1上方排布有成品棒材,移钢小车本体1的横向位移和纵向位移,实现向冷床移钢目的,实现棒材成品钢材的移动功能。

本发明取消了传统的拖轮通轴,利用活动的方形滑道6,使得移钢小车本体1在其内部移动,既避免了掉道事故的发生,而且减少了能耗,降低了设备维护强度,制作材料低廉,制作过程简便,降低了设备维检强度,提高了生产作业率。

棒材冷床移钢方法旨在解决钢铁行业中棒材生产线成品钢出冷床的移动问题,主要是棒材生产线中成品棒材经冷床冷却后移出冷床的整个过程。

棒材冷床移钢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在排钢链和输出辊道之间安装多个棒材冷床移钢装置,多个棒材冷床移钢装置的移钢小车本体1呈直线排列,排列方向与排钢链和输出辊道垂直;

步骤2:棒材生产线中成品棒材经冷床冷却对齐后送到排钢链上,排钢链转动将数支成品棒材移动到移钢小车本体1的上方,电机带动通轴5转动,移钢小车本体1纵向顶起槽道12,使移钢小车本体1托起棒材;同时,移钢小车本体1横向向前移动,带动棒材到输出辊道上方;

电机带动通轴5转动,第二连杆4顶起第一连杆3,同时,第二连杆4推动第一连杆3横向向前移动;第一连杆3顶起移钢小车本体1,移钢小车本体1带动槽道12一端以尾部支点7为转动点升起。

步骤3:电机带动通轴5继续转动,移钢小车本体1纵向向下带动槽道12移动,使移钢小车本体1从下部脱离棒材,将棒材放到到输出辊道上;同时,移钢小车本体横向向后移动,等待移送下一批棒材。

电机带动通轴5继续转动,第二连杆4带动第一连杆3向下移动,同时,第二连杆4拉动第一连杆3横向向后移动;第一连杆3带动移钢小车本体1向下移动,移钢小车本体1带动槽道12一端以尾部支点7为转动点降落,移钢小车本体1将棒材成品放到到输出辊道上。

移钢小车本体1通过托起、前伸、下降、拉回四个动作将数支棒材成品能够顺利移动到冷床输出辊道上。

电机带动通轴5连续转动,使得棒材逐步移动,最终到达输出辊道上。如果,多个棒材冷床移钢装置排列为多行,则第一排棒材冷床移钢装置将棒材逐排移动,最后一排棒材冷床移钢装置将棒材成品放到到输出辊道上。

本发明所用的术语是说明和示例性、而非限制性的术语。由于本发明能够以多种形式具体实施而不脱离发明的精神或实质,所以应当理解,上述实施例不限于任何前述的细节,而应在随附权利要求所限定的精神和范围内广泛地解释,因此落入权利要求或其等效范围内的全部变化和改型都应为随附权利要求所涵盖。


技术特征:

1.棒材冷床移钢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槽道和移钢小车本体,槽道在内侧设置有方形滑道,移钢小车本体位于方形滑道内,槽道在上部和下部设置有开口;槽道的底部一端设置有第一转轴,第一转轴连接有尾部支点;槽道的外壁两侧分别对称设有耳板,耳板设置有长条形耳孔,槽道外壁设有销轴,销轴位于长条形耳孔内;移钢小车本体的一端通过第三转轴连接在第一连杆一端,第一连杆的另一端通过第四转轴连接在第二连杆的一端,第二连杆的另一端连接有通轴,通轴连接有电机。

2.如权利要求1所述棒材冷床移钢装置,其特征在于,槽道包括两个位置相对的槽道单体,两个槽道单体的顶部通过连接板固定连接,方形滑道位于两个槽道单体之间,两个耳板分别设置在两个槽道单体的外壁上。

3.如权利要求1所述棒材冷床移钢装置,其特征在于,移钢小车本体的两侧设置有第二转轴,第二转轴连接有车轮,车轮位于方形滑道内。

4.如权利要求1所述棒材冷床移钢装置,其特征在于,耳板及销轴的安装位置为槽道总长度的三分之一处。

5.如权利要求1所述棒材冷床移钢装置,其特征在于,耳板及尾部支点均通过地脚螺栓固定在混凝土基础上。

6.棒材冷床移钢方法,包括:

在排钢链和输出辊道之间安装多个棒材冷床移钢装置,多个棒材冷床移钢装置的移钢小车本体呈直线排列,排列方向与排钢链和输出辊道垂直;

棒材生产线中成品棒材经冷床冷却对齐后送到排钢链上,排钢链转动将数支成品棒材移动到移钢小车本体的上方,电机带动通轴转动,移钢小车本体纵向顶起槽道,使移钢小车本体托起棒材;同时,移钢小车本体横向向前移动,带动棒材到输出辊道上方;

电机带动通轴继续转动,移钢小车本体纵向向下带动槽道移动,使移钢小车本体从下部脱离棒材,将棒材放到到输出辊道上;同时,移钢小车本体横向向后移动,等待移送下一批棒材。

7.如权利要求6所述棒材冷床移钢方法,其特征在于,电机带动通轴转动,第二连杆顶起第一连杆,同时,第二连杆推动第一连杆横向向前移动;第一连杆顶起移钢小车本体,移钢小车本体带动槽道一端以尾部支点为旋转点升起;电机带动通轴继续转动,第二连杆带动第一连杆向下移动,同时,第二连杆拉动第一连杆横向向后移动;第一连杆带动移钢小车本体向下移动,移钢小车本体带动槽道一端以尾部支点为转动点降落,移钢小车本体将棒材放到到输出辊道上。

8.如权利要求6所述棒材冷床移钢方法,其特征在于,多个棒材冷床移钢装置排列为多行,第一排棒材冷床移钢装置将棒材逐排移动,最后一排棒材冷床移钢装置将棒材成品放到到输出辊道上。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棒材冷床移钢装置,包括槽道和移钢小车本体,槽道在内侧设置有方形滑道,移钢小车本体位于方形滑道内,槽道在上部和下部设置有开口;槽道的底部一端设置有第一转轴,第一转轴连接有尾部支点;槽道的外壁两侧分别对称设有耳板,耳板设置有长条形耳孔,槽道外壁设有销轴,销轴位于长条形耳孔内;移钢小车本体的一端通过第三转轴连接在第一连杆一端,第一连杆的另一端通过第四转轴连接在第二连杆的一端,第二连杆的另一端连接有通轴,通轴连接有电机。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棒材冷床移钢方法。本发明使得移钢小车本体在方形滑道内部移动,既避免了掉道事故的发生,而且减少了能耗,降低了设备维护强度。

技术研发人员:孙飞;郑启蒙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包头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12.16
技术公布日:2020.06.05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 https://bbs.8miu.com/read-50180.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