层压装置以及层压方法与流程

专利2022-06-29  67


本发明涉及层压装置以及层压方法。



背景技术:

开发了一种层压装置,其向料片涂布粘接剂,将多个料片贴合,从而制造复合膜。例如,在专利文献1的层压装置中,使用辊涂机向一个料片涂布双组分固化型粘接剂,并将该一个料片与另一个料片贴合,从而制造复合膜。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昭58-122074号公报



技术实现要素: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在专利文献1的层压装置中,预先将双组分固化型粘接剂的主剂与固化剂混合并贮存于液体积存部。然后,通过辊涂机向料片涂布所贮存的粘接混合液。在这种层压装置中,为了延长液体积存部所贮存的粘接混合液的适用期,需要使粘接混合液的固化较慢。在粘接混合液的固化较慢的情况下,在将料片彼此贴合后,到粘接剂的固化充分进行为止需要时间。因此,存在贴合后的料片发生偏离的风险。

另外,在粘接剂混合液等涂覆液的粘度较低的情况下,在辊涂机进行的涂布中会产生滴液,涂布品质会降低。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的情况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层压装置以及层压方法,该层压装置以及层压方法能够使用固化较快的粘接剂,能够提升复合膜的品质,并且能够涂布粘度较低的涂覆液。

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案

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发明的第一观点的层压装置具备:

第一涂覆部,其将双组分固化型粘接剂的主剂及固化剂中的任一方作为涂覆液向第一料片涂布;

第二涂覆部,其将双组分固化型粘接剂的主剂及固化剂中的未向所述第一料片涂布的另一方作为涂覆液向第二料片涂布;以及

贴合部,其使所述第一料片的涂覆液涂布面与所述第二料片的涂覆液涂布面贴合,

所述第二涂覆部为凹版涂覆机。

另外,也可以是,由所述第一涂覆部涂布的涂覆液与由所述第二涂覆部涂布的涂覆液的涂覆重量比为1:1至10:1的范围。

另外,也可以是,所述第二涂覆部具备:

涂覆液罐,其贮存涂覆液;以及

温度调节机,其调节所述涂覆液罐所贮存的涂覆液的温度。

另外,也可以是,所述第一涂覆部为辊涂机。

另外,也可以是,所述第二涂覆部以使所述涂覆液的涂布宽度方向中心部的涂布量大于涂布宽度方向两端部的涂布量的方式进行涂布。

另外,也可以是,所述第二涂覆部的凹版涂覆机能够使转印所述涂覆液的凹版辊向与所述第二料片的输送方向相同的方向旋转。

另外,本发明的第二观点的层压方法包括:

第一涂布工序,将双组分固化型粘接剂的主剂及固化剂中的任一方作为涂覆液向第一料片涂布;

第二涂布工序,将双组分固化型粘接剂的主剂及固化剂中的未向所述第一料片涂布的另一方作为涂覆液,并通过凹版印刷向第二料片涂布;以及

贴合工序,使所述第一料片的涂覆液涂布面与所述第二料片的涂覆液涂布面贴合。

另外,也可以是,在所述第一涂布工序中涂布的涂覆液与在所述第二涂布工序中涂布的涂覆液的涂覆重量比为1∶1至10∶1的范围。

另外,也可以是,在所述第二涂布工序中涂布的涂覆液的粘度为10mpa·s以上且500mpa·s以下。

另外,也可以是,在所述第二涂布工序中,使凹版辊向与所述第二料片的输送方向相同的方向旋转,并向所述第二料片涂布所述涂覆液。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层压装置以及层压方法,在将主剂与固化剂涂布于不同的料片并进行贴合时使粘接剂的固化开始,因此能够使用固化较快的粘接剂,且能够抑制贴合后的料片偏离,提升复合膜的品质。另外,通过由凹版印刷涂布主剂与固化剂中的任一方的涂覆液,能够防止滴液,提升涂布品质。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方式的层压装置的主视图。

图2是示出第一涂覆部的主要部分的结构的主视图。

图3是示出第二涂覆部的主要部分的结构的主视图。

图4是示出实施方式的贴合前的第一料片与第二料片的剖视图。

图5是示出实施方式的贴合后的第一料片与第二料片的剖视图。

图6是示出贴合前的第一料片与第二料片的一例的剖视图。

图7是示出贴合后的第一料片与第二料片的一例的剖视图。

图8是示出线速度为80m/min的涂布量的一例的图表,图8的(a)是示出在使凹版辊正转的情况下的涂布量的图表,图8的(b)是示出在使凹版辊反转的情况下的涂布量的图表。

图9是示出线速度为100m/min的涂布量的一例的图表,图9的(a)是示出在使凹版辊正转的情况下的涂布量的图表,图9的(b)是示出在使凹版辊反转的情况下的涂布量的图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层压装置进行说明。

本实施方式的层压装置1为将双组分固化型无溶剂系粘接剂用作双组分固化型粘接剂以将第一料片w1与第二料片w2贴合的装置。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方式的双组分固化型无溶剂系粘接剂由主剂m与固化剂h组成,且主剂m的粘度被设为高于固化剂h的粘度。

如图1所示,层压装置1具备第一卷出部11、第一涂覆部12、第二卷出部13、第二涂覆部14以及层压机15。

第一卷出部11将第一料片w1向第一涂覆部12送出。第一料片w1以能够旋转的方式装配于第一卷出部11的料片装配部111。

第一涂覆部12将双组分固化型无溶剂系粘接剂的主剂m作为涂覆液向从第一卷出部11送出的第一料片w1涂布。如图2所示,本实施方式的第一涂覆部12为四根挤压辊式的辊涂机,具备施料辊121、刮刀辊122、计量辊123、涂布辊124以及支承辊125。另外,在施料辊121与刮刀辊122对置的对置部分具备有液体积存部120。

施料辊121为具备橡胶等弹性原料的外周面的辊。刮刀辊122为具备金属(非弹性原料)的外周面的辊。施料辊121以及刮刀辊122以旋转轴相互平行的方式能够旋转地支承于第一涂覆部12。施料辊121的外周面与刮刀辊122的外周面隔开微小间隔对置。

在对置部分的上部,沿施料辊121、刮刀辊122的旋转轴方向以规定的间隔设置有一对堰板126。由一对堰板126、施料辊121的外周面以及刮刀辊122的外周面构成了液体积存部120。

液体积存部120暂时贮存主剂m。主剂m从未图示的主剂供给部向液体积存部120供给。由此,液体积存部120所贮存的主剂m被保持为一定量。

刮刀辊122具备未图示的温度调节部,以便将液体积存部120所贮存的主剂m保持在一定的温度,使主剂m的粘度稳定化。由此,刮刀辊122的外周面保持为一定的温度。

如图2所示,通过使施料辊121、刮刀辊122在液体积存部120处向下旋转,由此向刮刀辊122的外周面涂布已通过微小间隙的主剂m。

另外,第一涂覆部12将计量辊123、涂布辊124以及支承辊125支承为能够旋转。

计量辊123为转印在刮刀辊122的外周面涂布的主剂m的辊,且配置为计量辊123的旋转轴与刮刀辊122的旋转轴平行。另外,计量辊123的外周面为橡胶等弹性原料,且压接于刮刀辊122的外周面。

涂布辊124为转印在计量辊123的外周面涂布的主剂m的辊,且配置为涂布辊124的旋转轴与计量辊123的旋转轴平行。另外,涂布辊124的外周面为金属原料,且压接于计量辊123的外周面。

支承辊125以旋转轴与涂布辊124的旋转轴彼此平行的方式配置。支承辊125在与涂布辊124之间夹持第一料片w1,并输送第一料片w1。另外,支承辊125对在涂布辊124的外周面涂布的主剂m向第一料片w1的转印进行辅助。支承辊125的外周面为橡胶等弹性原料。

在本实施方式中,涂布辊124与刮刀辊122同样地通过未图示的温度调节部来将外周面的温度保持为一定。由此,主剂m的粘度稳定化。

第二卷出部13将第二料片w2向第二涂覆部14送出。第二料片w2以能够旋转的方式装配于第二卷出部13的料片装配部131。

第二涂覆部14将双组分固化型无溶剂系粘接剂的固化剂h作为涂覆液向从第二卷出部13送出的第二料片w2涂布。如图3所示,第二涂覆部14为通过凹版印刷涂布固化剂h的凹版涂覆机,具备凹版辊141、腔室142、压筒143、涂覆液罐144、泵145以及温度调节机146。

凹版辊141为以能够旋转的方式支承于第二涂覆部14的金属制的辊。通过例如激光雕刻而在凹版辊141的表面形成有多个凹部(凹版图案)。通过使该凹部的容积、开口比、深度等变化,能够调整向凹版辊141的表面涂布的涂覆液的量。在凹版辊141的表面施加的凹版图案没有特别限定,在本实施方式中使用了蜂窝图案。

如图3所示,腔室142为贮存固化剂h的容器。腔室142配置在凹版辊141的径向的一侧。

如图3所示,腔室142具备用于贮存固化剂h的贮存部142a。贮存部142a在凹版辊141侧开口。而且,凹版辊141的外周面的一部分浸入在贮存部142a内贮存的固化剂h中。

腔室142具备板状的刮板142b。刮板142b从贮存部142a的开口上端部朝向凹版辊141突出设置。刮板142b的材质没有特别限定,可以是金属,也可以是树脂。本实施方式的刮板142b为不锈钢制。

刮板142b的前端部压接于凹版辊141的外周面,将贮存部142a的辊旋转方向下游侧密封。另外,刮板142b通过凹版辊141的旋转动作来刮除并计量在凹版辊141的外周面附着的多余的固化剂h。

另外,腔室142具备板状的密封板142c。密封板142c为树脂制,并从贮存部142a的开口下端部朝向凹版辊141突出设置。

密封板142c的前端部压接于凹版辊141的外周面,将贮存部142a的辊旋转方向上游侧密封。

另外,腔室142具备树脂制的侧板142d。侧板142d分别安装在腔室142的两侧面、即凹版辊141的旋转轴方向两端部。

如图3所示,侧板142d的凹版辊141侧的侧面成为沿着凹版辊141的圆弧形状,并压接于凹版辊141。

贮存部142a由刮板142b、密封板142c以及一对侧板142d密闭。

压筒143为在与凹版辊141之间夹持第二料片w2,并输送第二料片w2的辊。另外,压筒143使第二料片w2压接于凹版辊141,使在凹版辊141的外周面涂布的固化剂h向第二料片w2转印。

涂覆液罐144为贮存固化剂h的容器。如图3所示,涂覆液罐144经由配管而与使固化剂h向腔室142流入的泵145连接。另外,涂覆液罐144经由配管而与腔室142连接。由此,从腔室142的贮存部142a溢流的固化剂h被涂覆液罐144回收。

泵145经由配管而与涂覆液罐144及腔室142连接。泵145将涂覆液罐144所贮存的固化剂h向腔室142的贮存部142a供给。泵145例如为正弦泵。

温度调节机146调整涂覆液罐144所贮存的固化剂h的温度。由此,将固化剂h的温度保持为一定,使固化剂h的粘度稳定化。温度调节机146为通过加热器加热例如作为载热体的水、并使水在涂覆液罐144所贮存的固化剂h的周围循环的水用调温机。

如图1所示,层压机15具备:贴合部151,其使从第一涂覆部12送出的第一料片w1与从第二涂覆部14送出的第二料片w2贴合;以及卷取部152,其卷取已贴合的料片。

贴合部151使从第一涂覆部12送出的第一料片w1的涂覆液涂布面与从第二涂覆部14送出的第二料片w2的涂覆液涂布面贴合。通过利用贴合部151使涂布于第一料片w1的主剂m与涂布于第二料片w2的固化剂h混合,由此双组分固化型无溶剂系粘接剂的固化开始,从而第一料片w1与第二料片w2贴合并固定。

卷取部152将由贴合部151使第一料片w1与第二料片w2贴合而形成的复合膜卷取。

接下来,对使用了本实施方式的层压装置1的层压方法进行说明。

当层压装置1的动作开始时,第一料片w1被从第一卷出部11向进行第一涂布工序的第一涂覆部12送出。在第一涂覆部12中,各辊开始向图2中由箭头表示的方向旋转。

如上所述,在施料辊121与刮刀辊122之间设置有微小的间隙,液体积存部120所贮存的主剂m通过施料辊121以及刮刀辊122的旋转而向刮刀辊122的表面涂布。主剂m的粘度高于固化剂h的粘度,例如为500mpa·s左右。

由于液体积存部120所贮存的涂布材料仅为主剂m,因此双组分固化型无溶剂系粘接剂的固化未开始。因此,能够延长液体积存部120所贮存的涂布材料的适用期,从而能够减少粘接剂的浪费。

涂布于刮刀辊122的主剂m依次向计量辊123、涂布辊124转印。第一涂覆部12的各辊设定为旋转速度依次增大。由此,主剂m的涂膜厚度逐渐减小,并由涂布辊124调整成规定的涂膜厚度(涂布量)。

转印到涂布辊124的主剂m向在涂布辊124与支承辊125之间输送的第一料片w1转印。由此,向第一料片w1涂布主剂m。然后,第一涂覆部12将涂布有主剂m的第一料片w1向层压机15送出。

另一方面,第二料片w2被从第二卷出部13向进行第二涂布工序的第二涂覆部14送出。在第二涂覆部14中,凹版辊141、压筒143开始向图3中由箭头表示的方向旋转。

通过凹版辊141的旋转动作,以向凹版辊141的表面涂布腔室142内的固化剂h。固化剂h的粘度为适于凹版涂覆机的粘度,且低于主剂m的粘度。具体而言为10mpa·s以上且500mpa·s以下。另外,固化剂h的粘度优选为50mpa·s以上且300mpa·s以下,更优选为50mpa·s以上且200mpa·s以下。涂布于凹版辊141的固化剂h通过由腔室142的刮板142b刮落而被计量。

本实施方式的凹版辊141的凹版图案的容积、深度被设定为,在中心部比在固化剂h的涂布宽度方向、即凹版辊141的旋转轴方向的两端部大。由此,固化剂h的涂布宽度方向中心部的涂布量比涂布宽度方向两端部的涂布量多。

因此,如图4所示,转印到第二料片w2的固化剂h的涂布量在涂布宽度方向中心部比在涂布宽度方向两端部多。

凹版辊141的旋转方向可以是与第二料片w2的输送方向相同的方向即正转、与第二料片w2的输送方向相反的方向即反转中的任一方向。本实施方式的凹版辊141的旋转方向设为反转。即,如图3所示,凹版辊141一边向与第二料片w2的输送方向相反的方向旋转,一边向第二料片w2转印固化剂h。由此,能够使涂布于第二料片w2的固化剂h的外观为没有竖条、辊的网纹等的良好外观。

然后,第二涂覆部14将涂布有固化剂h的第二料片w2向进行贴合工序的层压机15送出。

层压机15的贴合部151以从第一涂覆部12送出的第一料片w1的涂覆液涂布面与从第二涂覆部14送出的第二料片w2的涂覆液涂布面接触的方式使第一料片w1与第二料片w2贴合。由此,涂布于第一料片w1的主剂m与涂布于第二料片w2的固化剂h混合,双组分固化型无溶剂系粘接剂的固化开始。

如图4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涂布于第二料片w2的固化剂h的量在涂布宽度方向中心部多。另外,固化剂h的涂布宽度设定为窄于主剂m的涂布宽度。由于主剂m的粘度高于固化剂h的粘度,因此如图5的贴合时的剖视图所示,固化剂h被主剂m推开而在涂布宽度方向上扩散。由此,能够使主剂m与固化剂h在涂布宽度方向上均等地混合。

另一方面,在图6中示出了固化剂h的涂布宽度方向上的涂布量均匀、主剂m与固化剂h的涂布宽度相等的情况的例子。在该情况下,如图7所示,在使第一料片w1与第二料片w2贴合时,粘度较低的固化剂h被粘度较高的主剂m推开。由此,固化剂h从涂布宽度方向两端部溢出,产生固化不良。在上述的本实施方式(图4、图5)中,能够防止这种不良状况。

另外,由第一涂覆部12涂布的涂覆液即主剂m与由第二涂覆部14涂布的涂覆液即固化剂h的涂覆重量比例如像以下那样设定。

由辊涂机即第一涂覆部12能够稳定涂覆的涂布量大体为0.5~5.0μm,通常在1.2~4.0μm的范围内进行运用。另外,在食品包装材料等中使用的膜彼此的层压加工中的粘接剂的涂布量通常为1.2~2.5μm,主要被设定在1.3~2.0μm的范围内。另外,在食品包装材料用途中使用的双组分固化型粘接剂中,主剂m与固化剂h的涂布量比优选为接近1:1,此时凹版涂覆机即第二涂覆部14能够稳定地在低涂布量的区域内涂覆。因此,由第一涂覆部12涂布的主剂m的涂布量被设定为接近能够稳定涂布的涂布量的范围内的下限的量。

然而,在主剂m与固化剂h均衡的涂布量比为1:1的情况下,如上所述,粘度较低的固化剂h从涂布宽度方向两端部溢出。根据上述条件,在本实施方式中,由第一涂覆部12涂布的涂覆液与由第二涂覆部14涂布的涂覆液的涂覆重量比设定在1:1至10:1的范围内。由此,设为由辊涂机即第一涂覆部12能够稳定涂布的范围的涂布量,并且减小由第二涂覆部14涂布的粘度较低的固化剂h的涂布量,从而能够抑制溢出。

通过由贴合部151使第一料片w1与第二料片w2贴合而制作出的复合膜向卷取部152输送。然后,卷取部152卷取复合膜。

如以上说明的那样,本实施方式的层压装置1通过分别将双组分固化型无溶剂系粘接剂的主剂m与固化剂h向第一料片w1、第二料片w2涂布,并使这些料片贴合,从而开始粘接剂的固化,将料片彼此粘接。因此,不会受到由涂布材料的适用期导致的限制,而能够使用固化较快的双组分固化型粘接剂。由此,在贴合后迅速地使粘接剂固化,从而抑制贴合后的料片发生偏离,能够提升复合膜的品质。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将向第二料片w2涂布粘度较低的固化剂h的第二涂覆部14设为凹版涂覆机。由此,即使在使用粘度较低、且会在辊涂机中产生滴液等不良状况的涂覆液的情况下,也能够防止滴液以提升涂布品质。另外,简化第二涂覆部14的结构,从而能够使层压装置1小型化。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将向第一料片w1涂布粘度较高的主剂m的第一涂覆部12设为辊涂机。由此,不会产生辊的堵塞,能够涂布粘度较高的主剂m。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设为,由辊涂机即第一涂覆部12涂布粘度较高的主剂m,由凹版涂覆机即第二涂覆部14涂布粘度较低的固化剂h,但是并不限于此。在固化剂h的粘度高于主剂m的粘度的情况下,也可以设为,由第一涂覆部12涂布固化剂h,由凹版涂覆机即第二涂覆部14涂布主剂m。由此,能够在涂布粘度较低的主剂m时防止滴液,从而提升涂布品质。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将第一涂覆部12设为辊涂机,但是并不限于此。例如,在由第一涂覆部12涂布的涂覆液的粘度较低的情况下,也可以将第一涂覆部12设为凹版涂覆机。由此,能够防止滴液等不良状况。另外,能够简化第一涂覆部12的结构,从而使层压装置1整体小型化。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由第一涂覆部12涂布的涂覆液的粘度设为高于由第二涂覆部14涂布的涂覆液的粘度,但是并不限于此。也可以是,由第一涂覆部12涂布的涂覆液的粘度设为低于由第二涂覆部14涂布的涂覆液的粘度。在该情况下,例如通过像上述那样将第一涂覆部12设为凹版涂覆机,能够在第一涂覆部12以及第二涂覆部14这两方防止滴液。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的第二涂覆部14中,设为通过温度调节机146仅调节涂覆液罐144所贮存的固化剂h的温度,但是并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以设为调节腔室142的贮存部142a所贮存的固化剂h的温度。另外,还可以设为调节凹版辊141的温度。由此,能够使涂覆时的固化剂h的粘度稳定化,从而提升涂布品质。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层压机15设为配置在第一涂覆部12与第二涂覆部14的中间,但是并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以设为,在第一涂覆部12与层压机15的中间配置第二涂覆部14。另外,还可以将第一涂覆部12与第二涂覆部14更换配置。由此,能够使各部的布局最佳化,使层压装置1小型化。另外,通过以第一料片w1的涂覆液涂布面或者第二料片w2的涂覆液涂布面向下的方式布局,能够抑制异物向贴合面混入。

(凹版辊的旋转速度)

如上所述,本实施方式的凹版辊141的旋转方向可以是与第二料片w2的输送方向相同的方向即正转、与第二料片w2的输送方向相反的方向即反转中的任一方向。以下,对凹版辊141的适当旋转速度进行说明。

图8的(a)、(b)是示出将线速度即第二料片w2的进给速度设为80m/min、并使凹版辊141的旋转速度即凹版周向速度变化的情况下的涂覆液的涂布量的例子的图表。本例的第二料片w2的材质是厚度为12μm的pet(polyethyleneterephthalate)膜。

图8的(a)、(b)的图表的横轴表示凹版周向速度,负侧表示反转,正侧表示正转。另外,图8的(a)、(b)的图表的纵轴示出了涂覆液的涂布量。如图8的(b)所示,在将凹版辊141设为反转时,反转方向的旋转速度越大,则涂覆液的涂布量越增加。然而,在凹版周向速度为-110m/min时,第二料片w2的动作会变得不稳定,涂布量减少。

另外,当减小反转方向的旋转速度时,涂覆液的涂布量减少,在凹版周向速度为-40m/min时,产生涂覆遗漏导致的不良状况。因此,本例中的反转的适当速度范围为大于-100m/min且小于-40m/min的范围。

另外,如图8的(a)所示,在将凹版辊141设为正转时,正转方向的旋转速度越大,则涂覆液的涂布量越增加。然而,在凹版周向速度为 125m/min时,第二料片w2的动作会变得不稳定。

另外,当减小正转方向的旋转速度时,涂覆液的涂布量减少,在凹版周向速度为 20m/min时,产生涂布量不足导致的不良状况。因此,本例中的正转的适当速度范围为大于 20m/min且小于 125m/min的范围。

图9的(a)、(b)是示出将线速度即第二料片w2的进给速度设为100m/min、并使凹版辊141的旋转速度即凹版周向速度变化的情况下的涂覆液的涂布量的例子的图表。本例的第二料片w2的材质是厚度为12μm的pet膜。

图9的(a)、(b)的图表的横轴表示凹版周向速度,负侧表示反转,正侧表示正转。另外,图9的(a)、(b)的图表的纵轴示出了涂覆液的涂布量。如图9的(b)所示,在将凹版辊141设为反转的情况下,反转方向的旋转速度越大,则涂覆液的涂布量越增加。然而,当凹版周向速度超过-80m/min时,涂布量减少,在凹版周向速度为-120m/min时,第二料片w2的动作变得不稳定。

另外,当减小反转方向的旋转速度时,涂覆液的涂布量减少,在凹版周向速度为-40m/min时,产生涂覆遗漏导致的不良状况。因此,本例中的反转的适当速度范围为大于-110m/min且小于-40m/min的范围。

另外,如图9的(a)所示,在将凹版辊141设为正转的情况下,正转方向的旋转速度越大,则涂覆液的涂布量越增加。然而,在凹版周向速度为 130m/min时,第二料片w2的动作变得不稳定。

另外,当减小正转方向的旋转速度时,涂覆液的涂布量减少,在凹版周向速度为 10m/min时,产生涂布量不足导致的不良状况。因此,本例中的正转的适当速度范围为大于 10m/min且小于 120m/min的范围。

如以上说明的那样,凹版辊141的旋转方向可以是正转、反转中的任一方向,但是正转的适当速度范围较大。因此,通过将凹版辊141的旋转方向设为与第二料片w2的输送方向相同的方向即正转,由此凹版辊141的旋转速度、即凹版周向速度的调整变得容易。

本发明能够不脱离本发明的广义精神与范围而提出各种实施方式以及变形。另外,上述的实施方式用于说明本发明,并不限定本发明的范围。即,本发明的范围不是通过实施方式而是通过权利要求书来表示的。而且,在权利要求书内以及与其同等的发明意义的范围内施加的各种变形也被视为在本发明的范围内。

附图标记说明

1层压装置;11第一卷出部;12第一涂覆部;120液体积存部;121施料辊;122刮刀辊;123计量辊;124涂布辊;125支承辊;126堰板;13第二卷出部;111、131料片装配部;14第二涂覆部;141凹版辊;142腔室;142a贮存部;142b刮板;142c密封板;142d侧板;143压筒;144涂覆液罐;145泵;146温度调节机;15层压机;151贴合部;152卷取部;m主剂;h固化剂;w1第一料片;w2第二料片。


技术特征:

1.一种层压装置,其中,所述层压装置具备:

第一涂覆部,其将双组分固化型粘接剂的主剂及固化剂中的任一方作为涂覆液向第一料片涂布;

第二涂覆部,其将双组分固化型粘接剂的主剂及固化剂中的未向所述第一料片涂布的另一方作为涂覆液向第二料片涂布;以及

贴合部,其使所述第一料片的涂覆液涂布面与所述第二料片的涂覆液涂布面贴合,

所述第二涂覆部为凹版涂覆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层压装置,其中,

由所述第一涂覆部涂布的涂覆液与由所述第二涂覆部涂布的涂覆液的涂覆重量比为1∶1至10∶1的范围。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层压装置,其中,

所述第二涂覆部具备:

涂覆液罐,其贮存涂覆液;以及

温度调节机,其调节所述涂覆液罐所贮存的涂覆液的温度。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层压装置,其中,

所述第一涂覆部为辊涂机。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层压装置,其中,

所述第二涂覆部以使所述涂覆液的涂布宽度方向中心部的涂布量大于涂布宽度方向两端部的涂布量的方式进行涂布。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层压装置,其中,

所述第二涂覆部的凹版涂覆机能够使转印所述涂覆液的凹版辊向与所述第二料片的输送方向相同的方向旋转。

7.一种层压方法,其包括:

第一涂布工序,将双组分固化型粘接剂的主剂及固化剂中的任一方作为涂覆液向第一料片涂布;

第二涂布工序,将双组分固化型粘接剂的主剂及固化剂中的未向所述第一料片涂布的另一方作为涂覆液,并通过凹版印刷向第二料片涂布;以及

贴合工序,使所述第一料片的涂覆液涂布面与所述第二料片的涂覆液涂布面贴合。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层压方法,其中,

在所述第一涂布工序中涂布的涂覆液与在所述第二涂布工序中涂布的涂覆液的涂覆重量比为1∶1至10∶1的范围。

9.根据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层压方法,其中,

在所述第二涂布工序中涂布的涂覆液的粘度为10mpa·s以上且500mpa·s以下。

10.根据权利要求7至9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层压方法,其中,

在所述第二涂布工序中,使凹版辊向与所述第二料片的输送方向相同的方向旋转,并向所述第二料片涂布所述涂覆液。

技术总结
本发明提供层压装置以及层压方法,该层压装置以及层压方法能够使用固化较快的粘接剂,能够提升复合膜的品质,并且能够涂布粘度较低的涂覆液。层压装置(1)具备:第一涂覆部(12),其将双组分固化型粘接剂的主剂及固化剂中的任一方作为涂覆液向第一料片(W1)涂布;第二涂覆部(14),其将双组分固化型粘接剂的主剂及固化剂中的未向第一料片(W1)涂布的另一方作为涂覆液向第二料片(W2)涂布;以及贴合部(151),其使第一料片(W1)的涂覆液涂布面与第二料片的涂覆液涂布面贴合。另外,第二涂覆部(14)为凹版涂覆机。

技术研发人员:高桥茂和;高田长一;三浦秀宣;松永真一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DIC株式会社;富士机械工业株式会社
技术研发日:2018.10.12
技术公布日:2020.06.05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 https://bbs.8miu.com/read-50172.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