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管自动生产工艺的制作方法

专利2022-06-29  87


本发明涉及风管加工工艺领域,特别涉及风管自动生产工艺。



背景技术:

风管是用于空气输送和分布的管道系统,广泛应用于各种工业操作中,现有风管的制作中,主要采用人工的方式,比如生产一个矩形风管,经常是人工将板材切开,成左侧板、右侧板、顶板和底板,然后将左侧板、右侧板、顶板和底板用钉子固定形成风管,这种生产方式需要大量的人工,并且效率非常低,制造成的风管密封性也较差;板与板之间的拼接使得气密性不是很强,加工完成的风管容易产生漏气等情况。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风管自动生产工艺。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风管自动生产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成卷的工件自动上料:包括上料装置、设置在上料装置旁侧的第一加工装置、设置在第一加工装置旁侧的第二加工装置和设置在第二加工装置旁侧的折叠装置,所述上料装置、第一加工装置、第二加工装置和折叠装置位于同一条直线上,所述上料装置包括上料组件,所述上料组件包括上料架,所述上料架的顶部设有供工件滚动上料的滚筒,所述第一加工装置包括第一工作台、送料组件、调平组件、冲口组件和剪板组件,所述第一工作台设置在上料组件的旁侧,所述送料组件、调平组件、冲口组件和剪板组件依次排列在第一工作台的顶部,所述送料组件位于第一工作台上靠近上料组件的一端,所述第二加工装置包括第一传送组件和第二传送组件,所述第一传送组件设置在第一工作台靠近剪板组件的旁侧,所述第二传送组件设置在第一传送组件远离第一工作台的一端,所述折叠装置包括边部折叠组件和风管折叠组件,所述边部折叠组件包括第四工作台、折叠部件和矫正部件,所述第四工作台设置在第二加工装置的旁侧,所述折叠部件可旋转的设置在第四工作台上,所述矫正部件可旋转的设置在第四工作台上,所述风管折叠组件包括第五工作台、平整部件、固定部件和翻折部件,所述第五工作台设置在第四工作台的旁侧,所述平整部件固定设置在第五工作台内部,所述固定部件设置在第五工作台上并与第五工作台插接配合,所述翻折部件设置在第五工作台上并与第五工作台铰接;

首先将成卷的工件放置在上料组件上并将工件的一端放置在送料组件中,送料组件上的从动轴滚动将带动工件向前移动;

步骤2.工件压平冲口剪板:移动到调平组件对工件进行压平,压平后再经过冲口组件对工件的边角部位进行冲开口,冲完开口再经过剪板组件将工件剪切成大小相同的片状物体;

步骤3.工件的两边向下折叠成90度:之后工件进入第一传送组件,再经过第二传送组件并将调整工件的移动方位,调整好移动方向后工件进入第四工作台进行边部的折叠,若干折叠轮将工件的两边向下折叠90度;

步骤4.折叠角度修正:再通过矫正轮将折叠后的角度进一步修正;

步骤5.翻折平整固定成型:最终进入第五工作台,经过平整部件保持工件传送时相对平整,再经过固定部件对工件进行固定,最后间歇的通过翻折部件对工件进行翻折,直到工件折成风管状。

进一步的,所述送料组件包括驱动电机、驱动齿轮、链条、两个带动工件旋转的从动轴、两个支撑块和若干个辅助工件传送的辅助轮,所述驱动电机固定设置在第一工作台的顶部,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端设置在一个支撑块上并与一个支撑块插接配合,所述驱动齿轮不可旋转的套设在驱动电机的输出端上,两个所述支撑块呈对称状态设置在第一工作台的顶部,两个所述从动轴可转动的设置在两个支撑块之间,每个所述从动轴靠近驱动齿轮的一端不可转动的套设有从动齿轮,所述链条分别套设在驱动齿轮和两个从动齿轮上,每个所述支撑块上还设有若干个可旋转的辅助轮。

进一步的,所述调平组件包括第一支撑架、用于传送工件的第一传送带、两个传送杆和若干个设置在第一支撑架内部的调平器,所述第一支撑架固定设置在第一工作台的顶部,两个所述传送杆可旋转的设置在第一支撑架的内部,所述第一传送带套设在两个传送杆上,每个所述调平器包括第一转轴和若干个均匀套设在第一转轴上的压盘,所述第一转轴固定设置在第一支撑架的内部,每个所述压盘可旋转的套设在第一转轴上。

进一步的,所述冲口组件包括若干个冲口部,每个所述冲口部包括限位块、固定气缸和冲孔气缸,所述限位块为c字形结构且固定设置在第一工作台的顶部,所述限位板的顶部设有用于冲孔的通孔,所述固定气缸竖直且固定设置在限位块内,所述固定气缸的输出端设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的顶部设有与限位板对应的通孔,所述冲孔气缸固定设置在限位板的顶部,所述冲孔气缸的输出端设置在通孔内。

进一步的,所述剪板组件包括第二支撑架、切刀、两块按板、两个第一气缸和两个固定设置在第一工作台顶部的条形块,两个所述条形块平行设置且两个条形块之间设有间隙,所述第二支撑架固定设置在第一工作台的顶部并位于两个条形块的正上方,每个所述第一气缸固定设置在第二支撑架的顶部且第一气缸的输出端自第二支撑块的顶部竖直向下穿过第二支撑块并向下延伸,所述切刀固定设置在两个第一气缸的底部,两块所述按板分别设置在切刀的两侧,每块所述按板包括按压板和若干弹簧,每个所述弹簧一端固定设置在按压板的顶部,另一端固定设置在切刀的底部。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传送组件包括第二工作台和设置在第二工作台内部的推送部,所述第二工作台的顶部设有若干用于支撑工件的横向支撑杆,所述推送部包括两个第二转轴和两个推送带,两个所述第二转轴可旋转的设置在第二工作台的内部,每个所述第二转轴上套设有两个不可转动的滚轮,每个所述推送带分别套设在两个滚轮上,每个所述推送带上分别设有两个推送杆。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传送组件包括第三工作台和设置在第三工作台内部的传送部,所述第三工作台的顶部设有两个用于调整工件的调整块,所述调整块靠近第二工作台的一端为喇叭口形状,所述传送部包括两个第三转轴和两个第三传送带,两个所述第三转轴可旋转的设置在第三工作台的内部,每个所述第三传送带分别套设在两个第三转轴上。

进一步的,所述第五工作台的顶部固定设有第三支撑架和第四支撑架,所述第五工作台的内部设有两个第五转轴和两个第五传送带,每个所述第五转轴可旋转的设置在第五工作台的内部,每个所述第五传送带套设在两个第五转轴上,所述平整部件包括两个第二气缸和两个滚动轮,每个所述第二气缸固定设置在第三支撑架的底部,每个所述第二气缸的底部设有供滚动轮旋转的滚动片,所述滚动轮可旋转的套设在滚动片上。

进一步的,所述固定部件包括工件定位板和两个第三气缸,每个所述第三气缸固定设置在第四支撑架的顶部,每个所述第三气缸的输出端自第四支撑架的顶部竖直向下穿过第四支撑架并向下延伸,所述工件定位板固定设置在两个第三气缸的底部,所述翻折部件包括垫板和折叠板,所述垫板固定设置在第五工作台上并位于工件定位板的正下方,所述折叠板设置在垫板的侧壁上并与垫板铰接。

进一步的,所述第四工作台的内部设有两个第四转轴和两个第四传送带,两个所述第四转轴可旋转的设置在第四工作台的内部,每个所述第四传送带分别套设在两个第四转轴上,所述折叠部件包括若干个设置在第四工作台上折叠轮,每个所述折叠轮可旋转的设置在第四工作台上,每个所述折叠轮包括用于限位工件的限位轮和用于折叠工件的折边轮,所述限位轮设置在折边轮的顶部,所述矫正部件包括固定轴和两个矫正轮,所述固定轴固定设置在第四工作台的内侧壁上,每个所述矫正轮可旋转的设置在固定轴上。

有益效果:本发明的风管自动生产工艺,通过送料组件传送工件,进而通过压平、冲孔、剪切和调整传送位置等流程,全自动的完成了整个矩形风板的加工流程,工件加工精确度高,密封性好,效率高,并且节约了人力资源,工序之间衔接顺畅,实现了风管全自动化生产,效率提高了数倍。

附图说明

图1为风管自动生产线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风管自动生产线的主视图;

图3为风管自动生产线的侧视图;

图4为图3中沿a-a线的剖视图;

图5为风管自动生产线的局部拆分结构示意图一;

图6为风管自动生产线的局部拆分结构示意图二;

图7为风管自动生产线的局部拆分结构示意图三;

图8为风管自动生产线的局部拆分结构示意图四;

图9为图8中b处的放大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的工艺流程图;

附图标记说明:上料装置1,上料组件1a,上料架1b,滚筒1c,第一加工装置2,第一工作台2a,送料组件2b,调平组件2c,冲口组件2d,剪板组件2e,驱动电机2f,驱动齿轮2g,链条2h,从动轴2i,支撑块2j,辅助轮2k,第一支撑架2m,第一传送带2n,传送杆2p,调平器2q,冲口部2r,限位块2s,固定气缸2t,冲孔气缸2u,第二支撑架2v,切刀2w,按板2x,第一气缸2y,条形块2z,第二加工装置3,第一传送组件3a,第二传送组件3b,第二工作台3c,推送部3d,推送杆3e,第三工作台3f,传送部3g,调整块3h,折叠装置4,边部折叠组件5,第四工作台5a,折叠部件5b,矫正部件5c,第四转轴5d,第四传送带5e,折叠轮5f,限位轮5g,折边轮5h,矫正轮5i,风管折叠组件6,第五工作台6a,平整部件6b,固定部件6c,翻折部件6d,第三支撑架6e,第四支撑架6f,第五转轴6g,第五传送带6h,第二气缸6i,滚动轮6j,滚动片6k,工件定位板6m,第三气缸6n,垫板6p,折叠板6q。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做进一步详细描述:

参照图1至图10所示的风管自动生产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成卷的工件自动上料:包括上料装置1、设置在上料装置1旁侧的第一加工装置2、设置在第一加工装置2旁侧的第二加工装置3和设置在第二加工装置3旁侧的折叠装置4,所述上料装置1、第一加工装置2、第二加工装置3和折叠装置4位于同一条直线上,所述上料装置1包括上料组件1a,所述上料组件1a包括上料架1b,所述上料架1b的顶部设有供工件滚动上料的滚筒1c,工件能够成卷的套设在滚筒1c上并放置在上料架1b上,随着滚筒1c的旋转对工件进行上料,所述第一加工装置2包括第一工作台2a、送料组件2b、调平组件2c、冲口组件2d和剪板组件2e,所述第一工作台2a设置在上料组件1a的旁侧,所述送料组件2b、调平组件2c、冲口组件2d和剪板组件2e依次排列在第一工作台2a的顶部,所述送料组件2b位于第一工作台2a上靠近上料组件1a的一端,所述第二加工装置3包括第一传送组件3a和第二传送组件3b,所述第一传送组件3a设置在第一工作台2a靠近剪板组件2e的旁侧,所述第二传送组件3b设置在第一传送组件3a远离第一工作台2a的一端;所述折叠装置4包括边部折叠组件5和风管折叠组件6,所述边部折叠组件5包括第四工作台5a、折叠部件5b和矫正部件5c,所述第四工作台5a设置在第三工作台3f的旁侧,所述折叠部件5b可旋转的设置在第四工作台5a上,所述矫正部件5c可旋转的设置在第四工作台5a上,所述风管折叠组件6包括第五工作台6a、平整部件6b、固定部件6c和翻折部件6d,所述第五工作台6a设置在第四工作台5a的旁侧,所述平整部件6b固定设置在第五工作台6a内部,所述固定部件6c设置在第五工作台6a上并与第五工作台6a插接配合,所述翻折部件6d设置在第五工作台6a上并与第五工作台6a铰接;

首先将成卷的工件放置在上料组件1a上并将工件的一端放置在送料组件2b中,送料组件2b上的从动轴2i滚动将带动工件向前移动;

步骤2.工件压平冲口剪板:移动到调平组件2c对工件进行压平,压平后再经过冲口组件2d对工件的边角部位进行冲开口,冲完开口再经过剪板将工件剪切成大小相同的片状物体;

步骤3.工件的两边向下折叠成90度:之后工件进入第一传送组件3a,再经过第二传送组件3b并将调整工件的移动方位,调整好移动方向后工件进入第四工作台5a进行边部的折叠,若干折叠轮5f将工件的两边向下折叠90度;

步骤4.折叠角度修正再通过矫正轮5i将折叠后的角度进一步修正;

步骤5.翻折平整固定成型最终进入第五工作台6a,经过平整部件6b保持工件传送时相对平整,再经过固定部件6c对工件进行固定,最后间歇的通过翻折部件6d对工件进行翻折,直到工件折成风管状。

上料组件1a能够将工件送入送料组件2b,送料组件2b再将工件送到调平组件2c对工件进行压平,压平后再经过冲口组件2d对工件的边角部位进行冲开口,冲完开口再经过剪板组件2e将工件剪切成大小相同的片状物体,之后工件进入第一传送组件3a,再经过第二传送组件3b并将调整工件的移动方位。

所述送料组件2b包括驱动电机2f、驱动齿轮2g、链条2h、两个带动工件旋转的从动轴2i、两个支撑块2j和若干个辅助工件传送的辅助轮2k,所述驱动电机2f固定设置在第一工作台2a的顶部,所述驱动电机2f的输出端设置在一个支撑块2j上并与一个支撑块2j插接配合,所述驱动齿轮2g不可旋转的套设在驱动电机2f的输出端上,两个所述支撑块2j呈对称状态设置在第一工作台2a的顶部,两个所述从动轴2i可转动的设置在两个支撑块2j之间,每个所述从动轴2i靠近驱动齿轮2g的一端不可转动的套设有从动齿轮,所述链条2h分别套设在驱动齿轮2g和两个从动齿轮上,每个所述支撑块2j上还设有若干个可旋转的辅助轮2k,打开驱动电机2f,驱动电机2f旋转将带动驱动齿轮2g旋转,驱动齿轮2g进而带动链条2h和两个从动轴2i进行旋转,从动轴2i滚动将带动工件向前移动,辅助轮2k在工件的上方滚动,起到辅助工件移动的效果。

所述调平组件2c包括第一支撑架2m、用于传送工件的第一传送带2n、两个传送杆2p和若干个设置在第一支撑架2m内部的调平器2q,所述第一支撑架2m固定设置在第一工作台2a的顶部,两个所述传送杆2p可旋转的设置在第一支撑架2m的内部,所述第一传送带2n套设在两个传送杆2p上,每个所述调平器2q包括第一转轴和若干个均匀套设在第一转轴上的压盘,所述第一转轴固定设置在第一支撑架2m的内部,每个所述压盘可旋转的套设在第一转轴上,工件从送料组件2b中送到第一传送带2n上,第一传送带2n转动继续将工件向前传动,在此过程中,调平器2q上的压盘转动,将板材压平并留出若干压痕。

所述冲口组件2d包括若干个冲口部2r,每个所述冲口部2r包括限位块2s、固定气缸2t和冲孔气缸2u,所述限位块2s为c字形结构且固定设置在第一工作台2a的顶部,所述限位块2s的顶部设有用于冲孔的通孔,所述固定气缸2t竖直且固定设置在限位块2s内,所述固定气缸2t的输出端设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的顶部设有与限位块2s对应的通孔,所述冲孔气缸2u固定设置在限位块2s的顶部,所述冲孔气缸2u的输出端设置在通孔内,每个冲口部2r用来对工件进行冲口,固定气缸2t的输出端和限位块2s将工件夹紧,冲孔气缸2u驱动对夹紧的工件进行冲孔。

所述剪板组件2e包括第二支撑架2v、切刀2w、两块按板2x、两个第一气缸2y和两个固定设置在第一工作台2a顶部的条形块2z,两个所述条形块2z平行设置且两个条形块2z之间设有间隙,所述第二支撑架2v固定设置在第一工作台2a的顶部并位于两个条形块2z的正上方,每个所述第一气缸2y固定设置在第二支撑架2v的顶部且第一气缸2y的输出端自第二支撑块2j的顶部竖直向下穿过第二支撑块2j并向下延伸,所述切刀2w固定设置在两个第一气缸2y的底部,两块所述按板2x分别设置在切刀2w的两侧,每块所述按板2x包括按压板和若干弹簧,每个所述弹簧一端固定设置在按压板的顶部,另一端固定设置在切刀2w的底部,工件经过冲口组件2d传送到两个条形块2z上,此时打开两个第一气缸2y,切刀2w跟着第一气缸2y做上下运动,两块按板2x将工件按住,切刀2w向下移动将工件切断。

所述第一传送组件3a包括第二工作台3c和设置在第二工作台3c内部的推送部3d,所述第二工作台3c的顶部设有若干用于支撑工件的横向支撑杆,所述推送部3d包括两个第二转轴和两个推送带,两个所述第二转轴可旋转的设置在第二工作台3c的内部,每个所述第二转轴上套设有两个不可转动的滚轮,每个所述推送带分别套设在两个滚轮上,每个所述推送带上分别设有两个推送杆3e,当工件进入第一传送组件3a,第二转轴带动推送带转动,推送带上的推送杆3e将带动工件向前运动,将工件传入第二传动组件中。

所述第二传送组件3b包括第三工作台3f和设置在第三工作台3f内部的传送部3g,所述第三工作台3f的顶部设有两个用于调整工件的调整块3h,所述调整块3h靠近第二工作台3c的一端为喇叭口形状,所述传送部3g包括两个第三转轴和两个第三传送带,两个所述第三转轴可旋转的设置在第三工作台3f的内部,每个所述第三传送带分别套设在两个第三转轴上,调整块3h开口为喇叭口形状,工件进入喇叭口的时候比较简单,在继续向前移动的过程中,喇叭口慢慢的变小,进而限制工件下一步的移动方位。

边部折叠组件5用来折叠工件的两边,风管折叠组件6将工件折叠成方形风管,工件通过第四工作台5a传送,并通过折叠部件5b进行折叠,矫正部件5c进行折叠矫正,再传送到第五工作台6a上,经过平整部件6b保持工件传送时相对平整,再经过固定部件6c对工件进行固定,最后间歇的通过翻折部件6d对工件进行翻折,直到工件折成风管状。

所述第五工作台6a的顶部固定设有第三支撑架6e和第四支撑架6f,所述第五工作台6a的内部设有两个第五转轴6g和两个第五传送带6h,每个所述第五转轴6g可旋转的设置在第五工作台6a的内部,每个所述第五传送带6h套设在两个第五转轴6g上,第三支撑架6e用来支撑平整部件6b,第四支撑架6f用来支撑翻折部件6d,第五转轴6g旋转带动第五传送带6h进行转动。

所述平整部件6b包括两个第二气缸6i和两个滚动轮6j,每个所述第二气缸6i固定设置在第三支撑架6e的底部,每个所述第二气缸6i的底部设有供滚动轮6j旋转的滚动片6k,所述滚动轮6j可旋转的套设在滚动片6k上,第二气缸6i将滚动片6k和滚动轮6j向下压,滚动轮6j将工件压住,当工件传送时,滚动轮6j转动。

所述固定部件6c包括工件定位板6m和两个第三气缸6n,每个所述第三气缸6n固定设置在第四支撑架6f的顶部,每个所述第三气缸6n的输出端自第四支撑架6f的顶部竖直向下穿过第四支撑架6f并向下延伸,所述工件定位板6m固定设置在两个第三气缸6n的底部,打开第三气缸6n,第三气缸6n将工件定位板6m向下压,工件定位板6m将工件压住并固定,第四支撑架6f用来支撑第三气缸6n。

所述翻折部件6d包括垫板6p和折叠板6q,所述垫板6p固定设置在第五工作台6a上并位于工件定位板6m的正下方,所述折叠板6q设置在垫板6p的侧壁上并与垫板6p铰接,垫板6p垫在工件底部并和工件定位板6m共同将工件固定住,再通过折叠板6q旋转90度折叠,将工件折叠90度,并经过多次折叠折成风管形状。

所述第四工作台5a的内部设有两个第四转轴5d和两个第四传送带5e,两个所述第四转轴5d可旋转的设置在第四工作台5a的内部,每个所述第四传送带5e分别套设在两个第四转轴5d上,第四工作台5a内的第四转轴5d旋转带动第四传送带5e转动,将工件从第四工作台5a向第五工作台6a方向传递。

所述折叠部件5b包括若干个设置在第四工作台5a上折叠轮5f,每个所述折叠轮5f可旋转的设置在第四工作台5a上,每个所述折叠轮5f包括用于限位工件的限位轮5g和用于折叠工件的折边轮5h,所述限位轮5g设置在折边轮5h的顶部,第四工作台5a的两边均设有若干个折叠轮5f,限位轮5g固定住工件,折边轮5h将工件的边部向下折叠90度。

所述矫正部件5c包括固定轴和两个矫正轮5i,所述固定轴固定设置在第四工作台5a的内侧壁上,每个所述矫正轮5i可旋转的设置在固定轴上,当工件经过折叠轮5f折叠后边部并没有完全折叠成90度,此时再通过矫正轮5i进行矫正,使得矫正后刚好是90度。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发明的技术范围作出任何限制,故凡是依据本发明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细微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技术特征:

1.风管自动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成卷的工件自动上料:包括上料装置(1)、设置在上料装置(1)旁侧的第一加工装置(2)、设置在第一加工装置(2)旁侧的第二加工装置(3)和设置在第二加工装置(3)旁侧的折叠装置(4),所述上料装置(1)、第一加工装置(2)、第二加工装置(3)和折叠装置(4)位于同一条直线上,所述上料装置(1)包括上料组件(1a),所述上料组件(1a)包括上料架(1b),所述上料架(1b)的顶部设有供工件滚动上料的滚筒(1c),所述第一加工装置(2)包括第一工作台(2a)、送料组件(2b)、调平组件(2c)、冲口组件(2d)和剪板组件(2e),所述第一工作台(2a)设置在上料组件(1a)的旁侧,所述送料组件(2b)、调平组件(2c)、冲口组件(2d)和剪板组件(2e)依次排列在第一工作台(2a)的顶部,所述送料组件(2b)位于第一工作台(2a)上靠近上料组件(1a)的一端,所述第二加工装置(3)包括第一传送组件(3a)和第二传送组件(3b),所述第一传送组件(3a)设置在第一工作台(2a)靠近剪板组件(2e)的旁侧,所述第二传送组件(3b)设置在第一传送组件(3a)远离第一工作台(2a)的一端;所述折叠装置(4)包括边部折叠组件(5)和风管折叠组件(6),所述边部折叠组件(5)包括第四工作台(5a)、折叠部件(5b)和矫正部件(5c),所述第四工作台(5a)设置在第二加工装置(3)的旁侧,所述折叠部件(5b)可旋转的设置在第四工作台(5a)上,所述矫正部件(5c)可旋转的设置在第四工作台(5a)上,所述风管折叠组件(6)包括第五工作台(6a)、平整部件(6b)、固定部件(6c)和翻折部件(6d),所述第五工作台(6a)设置在第四工作台(5a)的旁侧,所述平整部件(6b)固定设置在第五工作台(6a)内部,所述固定部件(6c)设置在第五工作台(6a)上并与第五工作台(6a)插接配合,所述翻折部件(6d)设置在第五工作台(6a)上并与第五工作台(6a)铰接;

首先将成卷的工件放置在上料组件(1a)上并将工件的一端放置在送料组件(2b)中,送料组件(2b)上的从动轴(2i)滚动将带动工件向前移动;

步骤2.工件压平冲口剪板:移动到调平组件(2c)对工件进行压平,压平后再经过冲口组件(2d)对工件的边角部位进行冲开口,冲完开口再经过剪板组件(2e)将工件剪切成大小相同的片状物体;

步骤3.工件的两边向下折叠成90度:之后工件进入第一传送组件(3a),再经过第二传送组件(3b)并将调整工件的移动方位,调整好移动方向后工件进入第四工作台(5a)进行边部的折叠,若干折叠轮(5f)将工件的两边向下折叠90度;

步骤4.折叠角度修正:再通过矫正轮(5i)将折叠后的角度进一步修正;

步骤5.翻折平整固定成型:最终进入第五工作台(6a),经过平整部件(6b)保持工件传送时相对平整,再经过固定部件(6c)对工件进行固定,最后间歇的通过翻折部件(6d)对工件进行翻折,直到工件折成风管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管自动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送料组件(2b)包括驱动电机(2f)、驱动齿轮(2g)、链条(2h)、两个带动工件旋转的从动轴(2i)、两个支撑块(2j)和若干个辅助工件传送的辅助轮(2k),所述驱动电机(2f)固定设置在第一工作台(2a)的顶部,所述驱动电机(2f)的输出端设置在一个支撑块(2j)上并与一个支撑块(2j)插接配合,所述驱动齿轮(2g)不可旋转的套设在驱动电机(2f)的输出端上,两个所述支撑块(2j)呈对称状态设置在第一工作台(2a)的顶部,两个所述从动轴(2i)可转动的设置在两个支撑块(2j)之间,每个所述从动轴(2i)靠近驱动齿轮(2g)的一端不可转动的套设有从动齿轮,所述链条(2h)分别套设在驱动齿轮(2g)和两个从动齿轮上,每个所述支撑块(2j)上还设有若干个可旋转的辅助轮(2k)。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风管自动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调平组件(2c)包括第一支撑架(2m)、用于传送工件的第一传送带(2n)、两个传送杆(2p)和若干个设置在第一支撑架(2m)内部的调平器(2q),所述第一支撑架(2m)固定设置在第一工作台(2a)的顶部,两个所述传送杆(2p)可旋转的设置在第一支撑架(2m)的内部,所述第一传送带(2n)套设在两个传送杆(2p)上,每个所述调平器(2q)包括第一转轴和若干个均匀套设在第一转轴上的压盘,所述第一转轴固定设置在第一支撑架(2m)的内部,每个所述压盘可旋转的套设在第一转轴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风管自动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冲口组件(2d)包括若干个冲口部(2r),每个所述冲口部(2r)包括限位块(2s)、固定气缸(2t)和冲孔气缸(2u),所述限位块(2s)为c字形结构且固定设置在第一工作台(2a)的顶部,所述限位块(2s)的顶部设有用于冲孔的通孔,所述固定气缸(2t)竖直且固定设置在限位块(2s)内,所述固定气缸(2t)的输出端设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的顶部设有与限位块(2s)对应的通孔,所述冲孔气缸(2u)固定设置在限位块(2s)的顶部,所述冲孔气缸(2u)的输出端设置在通孔内。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风管自动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剪板组件(2e)包括第二支撑架(2v)、切刀(2w)、两块按板(2x)、两个第一气缸(2y)和两个固定设置在第一工作台(2a)顶部的条形块(2z),两个所述条形块(2z)平行设置且两个条形块(2z)之间设有间隙,所述第二支撑架(2v)固定设置在第一工作台(2a)的顶部并位于两个条形块(2z)的正上方,每个所述第一气缸(2y)固定设置在第二支撑架(2v)的顶部且第一气缸(2y)的输出端自第二支撑块(2j)的顶部竖直向下穿过第二支撑块(2j)并向下延伸,所述切刀(2w)固定设置在两个第一气缸(2y)的底部,两块所述按板(2x)分别设置在切刀(2w)的两侧,每块所述按板(2x)包括按压板和若干弹簧,每个所述弹簧一端固定设置在按压板的顶部,另一端固定设置在切刀(2w)的底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风管自动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传送组件(3a)包括第二工作台(3c)和设置在第二工作台(3c)内部的推送部(3d),所述第二工作台(3c)的顶部设有若干用于支撑工件的横向支撑杆,所述推送部(3d)包括两个第二转轴和两个推送带,两个所述第二转轴可旋转的设置在第二工作台(3c)的内部,每个所述第二转轴上套设有两个不可转动的滚轮,每个所述推送带分别套设在两个滚轮上,每个所述推送带上分别设有两个推送杆(3e)。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风管自动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传送组件(3b)包括第三工作台(3f)和设置在第三工作台(3f)内部的传送部(3g),所述第三工作台(3f)的顶部设有两个用于调整工件的调整块(3h),所述调整块(3h)靠近第二工作台(3c)的一端为喇叭口形状,所述传送部(3g)包括两个第三转轴和两个第三传送带,两个所述第三转轴可旋转的设置在第三工作台(3f)的内部,每个所述第三传送带分别套设在两个第三转轴上。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管自动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五工作台(6a)的顶部固定设有第三支撑架(6e)和第四支撑架(6f),所述第五工作台(6a)的内部设有两个第五转轴(6g)和两个第五传送带(6h),每个所述第五转轴(6g)可旋转的设置在第五工作台(6a)的内部,每个所述第五传送带(6h)套设在两个第五转轴(6g)上,所述平整部件(6b)包括两个第二气缸(6i)和两个滚动轮(6j),每个所述第二气缸(6i)固定设置在第三支撑架(6e)的底部,每个所述第二气缸(6i)的底部设有供滚动轮(6j)旋转的滚动片(6k),所述滚动轮(6j)可旋转的套设在滚动片(6k)上。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风管自动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部件(6c)包括工件定位板(6m)和两个第三气缸(6n),每个所述第三气缸(6n)固定设置在第四支撑架(6f)的顶部,每个所述第三气缸(6n)的输出端自第四支撑架(6f)的顶部竖直向下穿过第四支撑架(6f)并向下延伸,所述工件定位板(6m)固定设置在两个第三气缸(6n)的底部,所述翻折部件(6d)包括垫板(6p)和折叠板(6q),所述垫板(6p)固定设置在第五工作台(6a)上并位于工件定位板(6m)的正下方,所述折叠板(6q)设置在垫板(6p)的侧壁上并与垫板(6p)铰接。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风管自动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工作台(5a)的内部设有两个第四转轴(5d)和两个第四传送带(5e),两个所述第四转轴(5d)可旋转的设置在第四工作台(5a)的内部,每个所述第四传送带(5e)分别套设在两个第四转轴(5d)上,所述折叠部件(5b)包括若干个设置在第四工作台(5a)上折叠轮(5f),每个所述折叠轮(5f)可旋转的设置在第四工作台(5a)上,每个所述折叠轮(5f)包括用于限位工件的限位轮(5g)和用于折叠工件的折边轮(5h),所述限位轮(5g)设置在折边轮(5h)的顶部,所述矫正部件(5c)包括固定轴和两个矫正轮(5i),所述固定轴固定设置在第四工作台(5a)的内侧壁上,每个所述矫正轮(5i)可旋转的设置在固定轴上。

技术总结
本发明涉及风管加工工艺领域,特别涉及风管自动生产工艺,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成卷的工件自动上料:步骤2.工件压平冲口剪板,步骤3.工件的两边向下折叠成90度;步骤4.折叠角度修正;步骤5.翻折平整固定成型,本发明通过送料组件传送工件,进而通过压平、冲孔、剪切和调整传送位置等流程,全自动的完成了整个矩形风板的加工流程,工件加工精确度高,效率高,并且节约了人力资源。

技术研发人员:谢旻珍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谢旻珍
技术研发日:2020.01.14
技术公布日:2020.06.05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 https://bbs.8miu.com/read-50104.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