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涉及c型槽钢生产相关领域,具体为一种c型槽钢的生产工艺。
背景技术:
槽钢是截面为凹槽形的长条状钢材。槽钢属建造用和机械用碳素结构钢,是复杂断面的型钢钢材,其断面形状为槽形。槽钢主要用于建筑结构、幕墙工程、机械设备和车辆制造等。在使用中要求其具有较好的焊接、铆接性能及综合机械性能。产槽钢的原料钢坯为含碳量不超过0.25%的碳结钢或低合金钢钢坯。成品槽钢经热加工成形、正火或热轧状态交货。其规格以腰高(h)*腿宽(b)*腰厚(d)的毫米数表示,如100*48*5.3,表示腰高为100毫米,腿宽为48毫米,腰厚为5.3毫米的槽钢,或称10#槽钢。腰高相同的槽钢,如有几种不同的腿宽和腰厚也需在型号右边加abc予以区别,如25#a25#b25#c等。
c型槽钢生产中,对带钢直接折弯处理,折弯位置变形,表面积增加的情况下,折弯位置的厚度小于正常位置的厚度,且直接折弯,在此位置材料受挤压作用,又没有足够的材料完成表面积增大的形变,此处内部或者外部可能会出现裂纹;因此市场急需研制一种c型槽钢的生产工艺来帮助人们解决现有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c型槽钢的生产工艺,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c型槽钢生产中,折弯位置的厚度可能达不到要求,且有出现内伤和外裂纹的可能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c型槽钢的生产工艺,包括如下步骤:
s1:下料,选取合适尺寸的带钢;
s2:校平;
s3:第一次局部加热,对带钢下端两侧位置进行加热,且仅对此位置加热,温度设定范围为500-650℃;
s4:第一次微压,带钢的左右侧对称设置有两个夹持推动块,将带钢的两侧夹持固定,带钢的上下端分别设置有第一上压块和第一下压块,且第一上压块的长度大于第一下压块的长度;
s5:第一次冷却;
s6:第二次局部加热,对带钢下端两侧被压出位置进行加热,温度设定范围为500-650℃;
s7:第二次微压,带钢的上下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二上压块和第二下压块,第二上压块为c型结构,第二上压块下端中间设置有压槽,且压槽的长度与高度与带钢匹配,第二下压块在带钢被压出位置的对应位置设置有半圆槽,且半圆槽体积与带钢被压出位置体积相等;
s8:第二次冷却;
s9:冷弯,带钢的上下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三上压块和第三下压块,且第三上压块的高度大于成品的弯折高度,第三上压块下端两角位置设置有倒角,第三下压块设置为类“山”字结构;
s10:退火,将冷弯后的带钢进行退火,温度设定范围为500-650℃;
s11:酸洗;
s12:校直。
优选的,所述s4中,夹持推动块由定夹持块和滑动夹持块组成,定夹持块和滑动夹持块滑动连接,滑动夹持块为l型结构,定夹持块的一侧与第一上压块的一侧贴合。
优选的,所述夹持推动块、第一上压块和第一下压块的具体工作步骤为:
s4-1:夹持推动块向中间推动,直至带钢两侧刚好位于定夹持块和滑动夹持块之间形成的槽内;
s4-2:第一上压块向下卡进定夹持块与带钢之间形成的槽内;
s4-3:第一下压块向上移动与带钢下端贴合;
s4-4:滑动夹持块沿着定夹持块滑动,带钢下端两侧被加热位置从滑动夹持块与第一下压块之间压出。
优选的,所述s7中,第二上压块和第二下压块的具体工作步骤为:
s7-1:将第一次微压后的带钢放置于第二下压块上端;
s7-2:使第二上压块位于带钢上端,且带钢上端一部分套合进第二上压块的压槽内;
s7-3:第二上压块向下挤压,直至带钢被挤压位置的形状与第二下压块上半圆槽的形状吻合。
优选的,所述带钢被压出位置的中心与第二下压块上半圆槽的圆心位于同一竖直线上。
优选的,所述s9中,第三下压块由一个矩形块和一个c型块固定而成,c型块的凸出端内侧设置有倒角,c型块的内槽高度大于矩形块、带钢和第三上压块的高度和,矩形块的长度等于第二次微压后挤出的两个半圆凸起之间的距离。
优选的,所述s9中,第三上压块和第三下压块的具体工作步骤为:
s9-1:将第二次微压后的带钢放置于第三下压块与第三上压块之间;
s9-2:第三下压块向运动,使第二次微压后的带钢折弯。
优选的,所述第三上压块的中心、第三下压块的中心和第二次微压后带钢的中心位于同一竖直线上。
优选的,所述第三上压块始终被固定在生产设备上不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该发明中,先第一次局部加热后进行第一次微压,夹持推动块向中间推动,直至带钢两侧刚好位于定夹持块和滑动夹持块之间形成的槽内,第一上压块向下卡进定夹持块与带钢之间形成的槽内,第一下压块向上移动与带钢下端贴合,滑动夹持块沿着定夹持块滑动,带钢下端两侧被加热位置从滑动夹持块与第一下压块之间压出,使带钢下端形成一个挤压凸起,再通过第二次局部加热和第二次微压,使不规则的挤压凸起变成规则的半圆形,后续冷弯时,此半圆凸起位置的材料填补向上弯折时表面积增大位置的材料,使此处位置不会因弯折而出现厚度的改变,因材料的相关填补,弯折位置出现弯折的可能性也大大降低,整个生产工艺能够降低不良率,使不合格品数量大大降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一种c型槽钢的生产工艺的流程图;
图2为本发明的第一次微压的过程图;
图3为本发明的第二次微压的过程图;
图4为本发明的第二次微压过程中的局部放大图;
图5为本发明的冷弯的过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请参阅图1-5,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实施例:一种c型槽钢的生产工艺,包括如下步骤:
s1:下料,选取合适尺寸的带钢;
s2:校平;
s3:第一次局部加热,对带钢下端两侧位置进行加热,且仅对此位置加热,温度设定范围为500-650℃;
s4:第一次微压,带钢的左右侧对称设置有两个夹持推动块,将带钢的两侧夹持固定,带钢的上下端分别设置有第一上压块和第一下压块,且第一上压块的长度大于第一下压块的长度;
s5:第一次冷却;
s6:第二次局部加热,对带钢下端两侧被压出位置进行加热,温度设定范围为500-650℃;
s7:第二次微压,带钢的上下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二上压块和第二下压块,第二上压块为c型结构,第二上压块下端中间设置有压槽,且压槽的长度与高度与带钢匹配,第二下压块在带钢被压出位置的对应位置设置有半圆槽,且半圆槽体积与带钢被压出位置体积相等;
如图4所示,半圆槽的直径略大于第一次挤出凸起的长度,从而使边角位置向一侧下方和另一侧上方填补,使第一次挤出凸起在第二次微压后变成规则的半圆形;
因要求体积相等,所以要求第一次微压时夹持推动块的滑动距离是严格被控制的,对于生产设备的操作精度要求会比较高一些;
s8:第二次冷却;
s9:冷弯,带钢的上下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三上压块和第三下压块,且第三上压块的高度大于成品的弯折高度,第三上压块下端两角位置设置有倒角,向上折弯时,倒角位置先碰触带钢,有一定缓冲作用,避免直角直接接触折弯对带钢表面造成划伤的伤害,第三下压块设置为类“山”字结构;
s10:退火,将冷弯后的带钢进行退火,温度设定范围为500-650℃;
s11:酸洗;
s12:校直。
所有的温度根据实际生产情况可以改变,温度范围可以进行调整,针对不同含碳量的钢的软化温度不同,要根据生产实际情况来确定。
进一步,s4中,夹持推动块由定夹持块和滑动夹持块组成,定夹持块和滑动夹持块滑动连接,定夹持块和滑动夹持块之间可以是贴合的,通过驱动设备的驱动而滑动,但是滑动过程中要始终保持定夹持块和滑动夹持块的贴合状态,滑动夹持块为l型结构,在不工作时形成槽,使带钢放入,定夹持块的一侧与第一上压块的一侧贴合。
进一步,夹持推动块、第一上压块和第一下压块的具体工作步骤为:
s4-1:夹持推动块向中间推动,直至带钢两侧刚好位于定夹持块和滑动夹持块之间形成的槽内;
s4-2:第一上压块向下卡进定夹持块与带钢之间形成的槽内;
s4-3:第一下压块向上移动与带钢下端贴合;
s4-4:滑动夹持块沿着定夹持块滑动,带钢下端两侧被加热位置从滑动夹持块与第一下压块之间压出,因此位置被加热,有软化趋势,因此在挤压时,此位置更容易压出,压出的凸起也是不规则形状的。
在s4第一次微压的整个过程中,第一上压块和第一下压块固定好带钢后就不动了,只有滑动夹持块移动;
且第一上压块可以与定夹持块固定连接,使夹持推动块只由滑动夹持块组成,但对整个工作步骤没有影响。
进一步,s7中,第二上压块和第二下压块的具体工作步骤为:
s7-1:将第一次微压后的带钢放置于第二下压块上端;
s7-2:使第二上压块位于带钢上端,且带钢上端一部分套合进第二上压块的压槽内;
因此时不规则状凸起阻挡,带钢上端不可能全部套合进第二上压块的压槽内;
s7-3:第二上压块向下挤压,直至带钢被挤压位置的形状与第二下压块上半圆槽的形状吻合。
在第二次微压,不规则凸起与半圆形槽刚好吻合时,带钢上端刚好全部套合进第二上压块的压槽内。
进一步,带钢被压出位置的中心与第二下压块上半圆槽的圆心位于同一竖直线上。
进一步,s9中,第三下压块由一个矩形块和一个c型块固定而成,c型块的凸出端内侧设置有倒角,c型块的内槽高度大于矩形块、带钢和第三上压块的高度和,矩形块的长度等于第二次微压后挤出的两个半圆凸起之间的距离。
进一步,s9中,第三上压块和第三下压块的具体工作步骤为:
s9-1:将第二次微压后的带钢放置于第三下压块与第三上压块之间;
s9-2:第三下压块向运动,使第二次微压后的带钢折弯。
进一步,第三上压块的中心、第三下压块的中心和第二次微压后带钢的中心位于同一竖直线上。
进一步,第三上压块始终被固定在生产设备上不动,通过第三下压块的上压实现折弯,第三上压块起到固定限位的作用,避免第三下压块上压过程中造成带钢上端有变形的情况。
实际的有倒角或者倒圆的压块的直径比图中所示小,图中为表示清楚尺寸数据有夸大,且各个压块分别连接的驱动设备的精度要求高。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发明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发明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发明。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发明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1.一种c型槽钢的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s1:下料,选取合适尺寸的带钢;
s2:校平;
s3:第一次局部加热,对带钢下端两侧位置进行加热,且仅对此位置加热,温度设定范围为500-650℃;
s4:第一次微压,带钢的左右侧对称设置有两个夹持推动块,将带钢的两侧夹持固定,带钢的上下端分别设置有第一上压块和第一下压块,且第一上压块的长度大于第一下压块的长度;
s5:第一次冷却;
s6:第二次局部加热,对带钢下端两侧被压出位置进行加热,温度设定范围为500-650℃;
s7:第二次微压,带钢的上下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二上压块和第二下压块,第二上压块为c型结构,第二上压块下端中间设置有压槽,且压槽的长度与高度与带钢匹配,第二下压块在带钢被压出位置的对应位置设置有半圆槽,且半圆槽体积与带钢被压出位置体积相等;
s8:第二次冷却;
s9:冷弯,带钢的上下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三上压块和第三下压块,且第三上压块的高度大于成品的弯折高度,第三上压块下端两角位置设置有倒角,第三下压块设置为类“山”字结构;
s10:退火,将冷弯后的带钢进行退火,温度设定范围为500-650℃;
s11:酸洗;
s12:校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c型槽钢的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s4中,夹持推动块由定夹持块和滑动夹持块组成,定夹持块和滑动夹持块滑动连接,滑动夹持块为l型结构,定夹持块的一侧与第一上压块的一侧贴合。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c型槽钢的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推动块、第一上压块和第一下压块的具体工作步骤为:
s4-1:夹持推动块向中间推动,直至带钢两侧刚好位于定夹持块和滑动夹持块之间形成的槽内;
s4-2:第一上压块向下卡进定夹持块与带钢之间形成的槽内;
s4-3:第一下压块向上移动与带钢下端贴合;
s4-4:滑动夹持块沿着定夹持块滑动,带钢下端两侧被加热位置从滑动夹持块与第一下压块之间压出。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c型槽钢的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s7中,第二上压块和第二下压块的具体工作步骤为:
s7-1:将第一次微压后的带钢放置于第二下压块上端;
s7-2:使第二上压块位于带钢上端,且带钢上端一部分套合进第二上压块的压槽内;
s7-3:第二上压块向下挤压,直至带钢被挤压位置的形状与第二下压块上半圆槽的形状吻合。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c型槽钢的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带钢被压出位置的中心与第二下压块上半圆槽的圆心位于同一竖直线上。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c型槽钢的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s9中,第三下压块由一个矩形块和一个c型块固定而成,c型块的凸出端内侧设置有倒角,c型块的内槽高度大于矩形块、带钢和第三上压块的高度和,矩形块的长度等于第二次微压后挤出的两个半圆凸起之间的距离。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c型槽钢的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s9中,第三上压块和第三下压块的具体工作步骤为:
s9-1:将第二次微压后的带钢放置于第三下压块与第三上压块之间;
s9-2:第三下压块向运动,使第二次微压后的带钢折弯。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c型槽钢的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上压块的中心、第三下压块的中心和第二次微压后带钢的中心位于同一竖直线上。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c型槽钢的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上压块始终被固定在生产设备上不动。
技术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