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梯的操作按钮的制作方法

专利2022-06-29  68


本发明涉及例如设置在轿厢内的壁面或层站的壁面的电梯的操作按钮。



背景技术:

以往,在电梯的操作面板上,在操作按钮的外周与面板之间配置有由透光性的材料形成的作为按钮框的环部件。此外,在环部件的背侧配置有led等光源。并且,通过使光源点亮及熄灭,向使用者通知操作按钮的操作状态。

在这样的操作按钮中,当光源熄灭时,环部件自身的颜色及质感表现于外观。因此,考虑到操作按钮的外观设计性,有的操作按钮当光源熄灭时,按钮罩的外周面的外观设计表现于环部件的正面(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许第5132816号公报



技术实现要素: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在现有技术中,存在以下课题。

在专利文献1的操作按钮中,利用与面板相同的金属材料形成按钮罩。此外,专利文献1的操作按钮在环部件设置有棱镜形状。并且,专利文献1的操作按钮在光源熄灭时,使相邻的按钮罩的外周面由棱镜形状的反射面反射。

然而,在现有的电梯中,有按钮罩由透明的树脂形成的电梯。因此,对于这样的现有的电梯,在应用专利文献1的技术的情况下,除了环部件的更换以外,还需要在按钮罩的外周实施具有外观设计性的涂装、印刷等加工,或者将按钮罩更换为金属制的,改良所需的成本成为课题。

此外,在专利文献1中,将面板及操作按钮与表现于环部件的表面的外观设计统一。因此,难以识别面板与操作按钮的边界,特别是对于弱视者来说,难以知道操作按钮的位置。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上述那样的课题而完成的,得到低成本且弱视者、高龄者等能够容易识别的电梯的操作按钮。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本发明的电梯的操作按钮具有:按钮部;按钮框,其包围按钮部,并由透光性的材料形成;以及光源,其配置在按钮部的背面侧,按钮框在底部具有被着色为与按钮部不同的颜色的部位,按钮框在光源点亮时使光源的照射光透过,按钮框在光源熄灭时使被着色的部位的颜色透过。

发明效果

本发明的电梯的操作按钮在按钮部不发光时,使得在环部件的表面能够看到与按钮部不同的颜色。由此,能够得到弱视者、高龄者等能够容易识别的操作按钮。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具有配置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中的电梯的操作按钮的操作面板的电梯轿厢的示意图。

图2是示出安装有实施方式1的操作按钮的操作面板的图。

图3是沿着图2的iii-iii线的操作按钮的剖视图。

图4a是图3的操作按钮的a部的放大图。

图4b是示出图4a的按钮按压部被按下的状态的图。

图5是说明实施方式1的操作按钮的环部件的图。

图6是示出实施方式1的操作按钮的第一变形例的图。

图7是示出实施方式1的操作按钮的第二变形例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使用附图,对本发明的电梯的操作按钮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实施方式1.

图1是示出电梯的轿厢室100的概略立体图。如图1所示,在轿厢室100的壁面110设置有供使用者进出的门120。在设置有门120的壁面110安装有操作面板130。

图2是示出操作面板130的一例的图。操作面板130具有进行门120的开闭的一对操作按钮20和设定目的楼层的多个操作按钮30。此外,操作面板130具有通话按钮40、扬声器50和显示部60。

图3是示出沿着图2的iii-iii线的、进行门120的关闭操作的操作按钮20的截面的图。另外,进行门120的打开操作的操作按钮20及多个操作按钮30的结构与进行门120的关闭操作的操作按钮20相同。

面板10例如由不锈钢板等金属板形成。操作按钮20由配置在面板10的背面侧的支承体23支承。操作按钮20由相对于支承体23能够移位的按钮部21和包围按钮部21的环部件22形成。

在按钮部21的表面安装有按钮罩21a,该按钮罩21a形成有表示操作按钮20的功能的记号。按钮部21由半透明的材料形成。此外,按钮罩21a的记号以外的部分由透明材料形成。另一方面,环部件22由无色透明的树脂材料形成。而且,按钮罩21a的一部分和环部件22的一部分从形成于面板10的孔向轿厢室内突出。

在按钮部21的背面侧设置有未图示的开关,该开关通过按钮部21被操作而产生的位移来进行开闭动作。此外,在按钮部21的背面侧的支承体23配置有例如led等光源24。

图4a及图4b是将图3的a部放大示出的图。图4a示出了操作按钮20的按钮部21未被按下的状态。另一方面,图4b示出了操作按钮20的按钮部21被按下的状态。

若使用者用手指按下按钮部21的按钮罩21a,则按钮部21向图4a中箭头所示的方向移动,成为图4b的状态。若按钮部21移动,则配置在按钮部21的背面侧的未图示的开关闭合。

未图示的电梯的控制装置通过开关闭合,而将关闭门120的指令与使光源24点亮的指令一起输出。其结果是,光源24点亮,门120关闭。

光源24向按钮部21的背面及周向照射光24a。向按钮部21的背面方向照射的光24a1透过半透明的材料,使按钮罩21a的整体发光。此外,向按钮部21的周向照射的光24a2经由形成于按钮部21的下方的透光部21b,照射到环部件22。透光部21b由无色透明的材料或切口形成。

环部件22具有切口部22a和由切口部22a形成的倾斜部22b。如图4b所示的箭头那样,照射到环部件22的光24a2被倾斜部22b折射,照射到操作按钮20的表侧。由此,当按下按钮部21时,按钮部21和按钮罩21a整体淡淡地发光,并且环部件22发光为光24a2的颜色。其结果是,能够对使用者通知操作按钮20被操作的情况。

当使用者将手指从按钮部21移开时,按钮部21通过未图示的施力装置返回到图4a的位置。于是,未图示的开关断开,光源24熄灭。此时,在环部件22上可以看到形成于环部件22的倾斜部22b。

因此,在实施方式1的操作按钮20中,如图5所示,在形成倾斜部22b的切口部22a的内侧实施了涂装25。并且,当光源24熄灭时,使得环部件22的颜色看起来是该涂装25的颜色c。因此,通过使该涂装25的颜色c为与面板10及按钮部21不同的颜色,在光源24熄灭时,能够使环部件22醒目。

这样,根据实施方式1的电梯的操作按钮20,在由半透明的材料形成的按钮部21的背面侧具有光源24。此外,在按钮部21的周围具有由无色透明的材料形成的环部件22。并且,在按下按钮部21时,使光源24的光24a2被形成于环部件22的切口部22a的倾斜部22b折射而照射到环部件22的表侧。此外,对环部件22的切口部22a实施了涂装25。并且,在未按下按钮部21时,使得环部件22的颜色看起来是涂装25的颜色c。

由此,在按钮部21未被按下的状态下,能够使环部件22醒目。因此,即使是弱视者也能够容易识别操作按钮20的位置。

另外,在实施方式1中,仅在环部件22的切口部22a的内侧实施了涂装25,但实施涂装25的位置不限于此。例如,除了图5的涂装25之外,也可以如图6的第一变形例所示,在环部件22的内周侧和外周侧实施涂装26。由此,即使在从正面以外的角度观察环部件22的情况下,也能够看到环部件22的涂装26的颜色c。因此,能够使环部件22显眼,即使是弱视者也能够容易识别操作按钮20的位置。

此外,如图7的第二变形例所示,也可以在切口部22a中填充材料本身具有颜色的着色材料27,以代替在切口部22a的内侧实施涂装25。即使在这种情况下,也能够维持由倾斜部22b产生的使光24a2折射的功能。而且,能够使环部件22的颜色看起来是着色材料27的颜色c。

作为环部件22的材料,最优选透射光量的衰减少的无色透明的材料。相反,涂装25、26及着色材料27的材料优选为难以透过光的深色的材料。

标号说明

10:面板;20、30:操作按钮;21:按钮部;21a:按钮罩;21b:透光部;22:环部件(按钮框);22a:切口部;22b:倾斜部;23:支承体;24:光源;24a1、24a2:光(照射光);25、26:涂装(着色);27:着色材料;40:通话按钮;50:扬声器;60:显示部;100:轿厢室;110:壁面;120:门;130:操作面板。


技术特征:

1.一种电梯的操作按钮,其具有:

按钮部;

按钮框,其包围所述按钮部,并由透光性的材料形成;以及

光源,其配置在所述按钮部的背面侧,

所述按钮框在底部具有被着色为与所述按钮部不同的颜色的部位,

所述按钮框在所述光源点亮时使所述光源的照射光透过,

所述按钮框在所述光源熄灭时使所述被着色的部位的颜色透过。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的操作按钮,其中,

所述按钮框在底部具有从所述按钮框的外周侧上部朝向内周侧下部倾斜的倾斜部,

所述倾斜部形成所述被着色的部位的至少一部分,

所述倾斜部在所述光源点亮时使所述照射光反射到所述按钮框的正面侧。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梯的操作按钮,其中,

所述倾斜部由设置于所述按钮框的切口形成。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梯的操作按钮,其中,

所述倾斜部在所述切口的内侧具有所述被着色的部位。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梯的操作按钮,其中,

所述倾斜部在所述切口的内侧具有被着色为与所述按钮部不同的颜色的材料。

6.根据权利要求2至5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电梯的操作按钮,其中,

所述按钮框在外周具有被着色为与所述按钮部不同的颜色的部位。

技术总结
在电梯的操作按钮中,具有:按钮部;按钮框,其包围按钮部,并由透光性的材料形成;以及光源,其配置在按钮部的背面侧,按钮框在底部具有被着色为与按钮部不同的颜色的部位,按钮框在光源点亮时使光源的照射光透过,按钮框在光源熄灭时使被着色的部位的颜色透过。由此,得到低成本且弱视者、高龄者等能够容易识别的电梯的操作按钮。

技术研发人员:奥田浩司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技术研发日:2017.10.27
技术公布日:2020.06.05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 https://bbs.8miu.com/read-49848.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