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专利申请的交叉引用
本申请要求2017年8月21日由peters等人提交的美国专利申请62/548,168的优先权,其题目为“buildingelementliftenhancer”,该专利申请的全部公开内容通过引用结合于此,如国家或地区法律允许的那样。
本发明总体上涉及建筑设备,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建筑元件提升增强器(liftenhancer),用于帮助提升和放置建筑元件,例如砌块、砖、板材、管道、导管、梁、模板等。
背景技术:
在建筑业中,各种建筑单元的重复提升和放置是常见的。诸如混凝土建筑元件和模板这样的建筑单元必须被提升、移动到位,并且在建造基脚、墙壁等的过程中被精确地放置。建筑单元,如砖块、板材产品,甚至管道和金属支架和横梁,通常必须由工人连续不断地重复操作。这种对建筑单元的重复操作会给工人造成压力和疲劳,导致生产率下降和工伤。此外,重复处理建筑单元会导致工人疲劳,导致建筑单元的放置不太精确,从而导致工作质量下降。
对于许多更大和更笨重的建筑单元,特别是板材产品,例如干墙、水泥板、石头和复合板等,搬运和放置需要多个工人,并且经常需要某种类型的机械固定装置或工具,以便一旦建筑单元被运送到工具或固定装置时,就能正确放置建筑单元。
需要一种既能移动又能放置建筑单元的设备。还需要一种设备,允许一个工人处理大型、重型和笨重的建筑单元。还需要一种移动和放置建筑单元的装置,该建筑单元由工人直接控制,其中工人对建筑单元的移动由该装置辅助。
技术实现要素:
根据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建筑元件提升增强器,其具有带有模块化直立部分的基座;建筑元件抓持器;将移动基座连接到建筑元件抓持器的吊杆;力传感器,其检测由用户施加到建筑元件的力;以及力放大器,其将力传感器接收的用户施加的力转换成施加到建筑元件的机械力。
前面的段落是通过介绍的方式提供的,并不旨在限制本说明书、权利要求和附图所描述的本发明的范围。
附图说明
将参考以下附图描述本发明,其中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的元件,其中:
图1是建筑元件提升增强器的透视图;
图2是图1的建筑元件提升增强器的侧平面图;
图3是图1的建筑元件提升增强器的旋转侧平面图;
图4是图1的建筑元件提升增强器的俯视平面图;
图5是建筑元件抓持器的透视图;
图6是图5的建筑元件抓持器的侧平面图;
图7是沿着图6的线a-a截取的处于接合位置的建筑元件抓持器的截面图;
图8是沿着图6的线a-a截取的处于释放位置的建筑元件抓持器的截面图;
图9是处于释放位置的建筑元件抓持器的侧平面图;
图10是建筑元件抓持器的旋转侧平面图;
图11是建筑元件抓持器的进一步旋转侧平面图;
图12是建筑元件抓持器的另一旋转侧平面图;
图13是建筑元件抓持器的俯视平面图;
图14是建筑元件抓持器的底部平面图;
图15是板材保持器的透视图;
图16是保持板处于竖直位置的板材保持器的透视图;
图17是处于保持位置的图15所示板材保持器的保持突片的近距透视图;
图18是处于释放位置的图15所示板材保持器的保持突片的近距透视图;
图19是板材保持器末端执行器主体的近距透视图;
图20是使用中的真空板材保持器的透视图;
图21是图20的真空板材保持器的透视图,其中被保持的板材处于竖直位置;
图22是图20的真空板材保持器的透视图;
图23是基于臂的平台的透视图;
图24是图23的基于臂的平台的侧平面图;
图25是图23的基于臂的平台的旋转侧平面图;
图26是图23的基于臂的平台的俯视平面图;
图27是图23的基于臂的平台的另一侧平面图;
图28是包括延伸器臂的基于臂的平台的透视图;
图29是图28的基于臂的平台的侧平面图;
图30是图28的基于臂的平台的旋转侧平面图;
图31是图28的基于臂的平台的俯视平面图;
图32是图28的基于臂的平台的另一侧平面图;
图33是建筑元件侧抓持器的透视图;
图34是没有建筑元件的建筑元件侧抓持器的旋转透视图;
图35是建筑元件侧抓持器的侧平面图;
图36是沿着图35的线a-a截取的建筑元件侧抓持器的截面图;
图37是沿着图35的线b-b截取的建筑元件侧抓持器的横截面图;
图38是保持较大建筑元件的建筑元件侧抓持器的透视图;
图39是没有建筑元件的建筑元件侧抓持器的侧平面图;
图40是建筑元件侧抓持器的俯视平面图;
图41是建筑元件侧抓持器的旋转侧平面图;
图42是描述建筑元件提升增强器的用户操作模式的框图;
图43是描述控制器顺序的流程图;
图44是描述建筑元件释放的一种方法的流程图;
图45是建筑元件抓持器的另一个实施例的透视图;
图46是图45的建筑元件抓持器的前视平面图;
图47是使用中的图45的建筑元件抓持器的透视图;
图48是建筑元件提升增强器的另一实施例的透视图;
图49是图48的建筑元件提升增强器的旋转侧平面图;
图50是图48的建筑元件提升增强器的侧平面图;
图51是图48的建筑元件提升增强器的俯视平面图;
图52是建筑元件抓持器的透视图;
图53是图52的建筑元件抓持器的侧平面图;
图54是沿着图53的线a-a截取的处于接合位置的建筑元件抓持器的截面图;
图55是沿着图53的线a-a截取的处于释放位置的建筑元件抓持器的截面图;
图56是图52的处于释放位置的建筑元件抓持器的侧平面图;
图57是图52的建筑元件抓持器的旋转侧平面图;
图58是图52的建筑元件抓持器的进一步旋转的侧平面图;
图59是图52的建筑元件抓持器的另一个旋转侧平面图;
图60是图52的建筑元件抓持器的俯视平面图;和
图61是图52的建筑元件抓持器的仰视平面图。
将结合优选实施例来描述本发明,然而,应当理解,并不打算将本发明限制于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本发明旨在覆盖由本说明书、权利要求书和附图所定义的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的所有替换、修改和等同物。
具体实施方式
如本文所述,建筑元件提升增强器允许工人直接与建筑元件相互作用,以控制该建筑元件的移动和放置,而不需要界面。工人按照要求的方向移动建筑元件,即向上、向下、向任一侧,或以上的组合。这种移动是由工人直接接触和移动建筑元件来完成的,就好像重量不是问题一样。建筑元件提升增强器感知、收集、处理和放大工人施加在建筑元件上的力,以创造一种轻松和失重的感觉。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建筑元件提升增强器在竖直轴线上提供提升辅助,而水平运动通过人力及其相关运动来实现。虽然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还具有让工人控制建筑元件运动的界面,但是本发明的建筑元件提升增强器通过感测和控制提供了由工人施加到建筑元件的力的直接相互作用和放大,这将在本文中进一步描述。
建筑元件可以是在建筑或其他结构的建造、改进、重新配置或拆除中使用的任何部件或物品。建筑元件包括但不限于,例如砌块、砖、板材产品,例如干墙、水泥板或复合板、胶合板、定向刨花板(osb),以及管道、导管、梁、建筑面板和立面等建筑元件。建筑元件还可以包括工具、模板、钢筋笼、临时支撑结构等。
现在转到附图,可以看到建筑元件提升增强器的详细视图。应该注意的是,附图和说明书描述了建筑元件提升增强器与砌块和板材产品一起使用,作为本发明的示例,而不是限制。在阅读了本说明书和附图之后,人们可以理解,建筑元件提升增强器的应用是多种多样的,并且不限于本文描述的示例。
在图1中,可以看到为建筑元件配置的建筑元件提升增强器的透视图。所描述的提升增强器是基于线缆的形式。如本文进一步描述的,其他实施例采用基于臂的系统。建筑元件提升增强器100具有平台101,例如移动平台、脚手架装置等。移动平台可以包括轮胎103和一个或多个调平千斤顶105。也可以使用包括轨道、滑道等的其他平台。诸如桁架直立部分107的直立部分107通过吊杆或臂结构连接移动平台101。在一些实施例中,直立部分107是模块化的或可配置的,以允许建立各种高度来满足各种建筑项目的需要。此外,在一些实施例中,直立部分107可以被省略或替换。例如,在一些实施例中,平台或基座直接连接到吊杆或类似的水平元件。可以看到旋转部分109,其允许吊杆或臂相对于桁架直立部分107摆动或旋转。旋转部分109可以包括移动板、盘、轴承等。还可以看到驱动壳体117,其保持并保护一个或多个驱动马达、齿轮和驱动部件、压缩机(一个或多个)、诸如真空泵这样的泵以及相关电子设备。驱动器外壳可以是防风雨,以便在室外环境中操作和长期使用。例如,可以使用防风雨的外壳或机柜,其具有防风雨的密封件、垫圈、护罩、盖子,或者被配置成防止水、灰尘或其他污染物进入。可以看到固定的吊杆部分119带有盖子,以容纳和保护线缆113。还可以看到吊杆部分111可移动地连接到固定吊杆部分119。吊杆部分111和固定吊杆部分119一起作用,类似于双摆的作用。吊杆部分之间有至少一个接头,在一些实施例中,可以有两个以上的吊杆部分。线缆113可以是编织的或绞合的钢、不锈钢、纤维或绳索产品,其终止于建筑元件抓持器500。空气管线和电线连接到建筑元件抓持器500,并穿过线圈装置115穿过吊杆部分,并连接到包含在驱动壳体117内的电子和气动设备。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线圈装置被可伸缩和可展开的卷轴装置或类似物代替。进一步的实施例可以取消电线、软管或其他这样的连接结构。
操作者控制建筑元件抓持器500的移动以及建筑元件的保持、移动和放置。驱动马达(包含在驱动壳体117内)移动缆绳113,以产生被移动的建筑元件的垂直位移,同时吊杆部分111提供建筑元件的水平位移。操作者通过直接与建筑元件、力感测装置(例如手柄)或者用于让操作者操纵建筑元件运动的简单手柄或抓具进行相互作用来控制由建筑元件抓持器保持的建筑元件的运动。
图2是图1的建筑元件提升增强器的侧平面图,其清楚地显示了各种部件的互连。应该注意的是,虽然直立部分107在一侧固定到移动平台101,但是直立部分107也可以在中心点、偏心地或在替代地在侧部固定到移动平台101。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直立部分107也可以以一定角度或者甚至水平地附接到移动平台101,以适应各种应用,例如在桥下工作等。
图3是图1的建筑元件提升增强器的旋转侧平面图,示出了各种部件及其互连性。还描述了处于展开或伸展位置的调平千斤顶。
图4是图1的建筑元件提升增强器的俯视平面图。在图4中,吊杆部分111和固定吊杆部分119之间的盖子已经被移除,以示出允许吊杆部分111旋转运动的铰链接头401。
图5-14示出了根据一个实施例的建筑元件抓持器。所示的建筑元件抓持器通过与混凝土块或类似建筑元件的带状构件(webbingelement)相互作用及其保持来保持和固定建筑元件。
图5是建筑元件抓持器的透视图。可以看到的建筑元件抓持器500通过用户与建筑元件的直接相互作用或者与力感测手柄511的相互作用来提供建筑元件的抓取、保持、移动和释放。可以看到分叉附件(bifurcatedappendage)501横跨建筑元件555,并进而提供基于凸轮的平台,以与建筑元件特征部(例如图5所示的块的中心带状部)相互作用。还可以看到销503连接到分叉附件501上,当整个建筑元件抓持器下降到建筑元件上时,该分叉附件501为整个建筑元件抓持器提供止动和水平布置。销503可以是圆形的、方形的或具有其他几何属性,以便于抓握过程中的水平和平衡。销503也可以是带螺纹的或其他特征的,以允许用新的销或具有不同几何形状的销来移除和替换,以完成特定的任务。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销可能不是必需的或者可能不接触建筑元件。还可以看到末端执行器主体505为整个建筑元件抓持器500提供附接和结构。为了在本文描述和显示的整个系统中将建筑元件抓持器固定到线缆或臂上,可以看到附接接头507。附接接头可以具有销或类似装置,以便于移除和重新附接。附接接头507也可以具有可变的质心,以便于被抓握的建筑元件555的适当平衡和运动。这种布置可以在图5中的连接接头507下方看到。
为了提供建筑元件抓持器500的必要运动,可以使用万向节509或类似装置。还可以看到控制箱517,该控制箱517包含电子器件,以感测用户在建筑元件上的力施加,并放大用户施加的力,以通过包含在整个建筑元件提升增强器100内的一个或多个马达来移动建筑元件555。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电子器件可以分布在整个系统中,或者可以位于几个位置。用户对建筑元件555施加的力的感测和系统的后续响应允许用户与建筑元件555的直接相互作用,消除了对控制面板或其他形式的中间用户界面的需要。基本上,用户可以随意移动建筑元件,整个系统通过减轻建筑元件的重量来做出响应,使得在建筑操作过程中提升、移动和放置建筑元件只需要很少的用户努力。
替代地,可以看到力感测手柄511,其允许用户移动力感测手柄以促进被抓持的建筑元件555的运动。力感测手柄511可以被配置成各种几何形状,例如图5所示的u形布置。第一力环513和第二力环515将力感测手柄511保持到控制箱517或类似的连接点。测压元件、应变仪、压电装置或类似的力传感器被包含在力环和手柄装置中,使得当用户向力感测手柄施加力时,发生电阻变化、电流变化、电压变化或类似的变量,并且可以被系统的控制电子器件用来确定要向被抓持的建筑构件施加多少力辅助或提升辅助。力感测环因此将手柄力传递给力传感器。
力传感器还可以包括电动机电流传感器以及测压元件、应变仪、压电装置或类似装置,其可以感测负载线缆上的力,而不需要力环和力感测手柄装置。在这两种情况下,力放大器或其他这种装置将力传感器接收的、用户施加的力转换成施加到建筑元件上的机械力。
图6是图5的建筑元件抓持器的侧平面图,其更清楚地示出了力感测手柄511以及被建筑元件抓持器保持的建筑元件。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使用被动手柄(passivehandle)。
图7是沿着图6的线a-a截取的处于接合位置的建筑元件抓持器的截面图,示出了处于保持状态的建筑元件以及通过其保持并随后释放建筑元件的机构。在图7所示的实施例中,可以看到第一气动致动器701和第二气动致动器703,其每个都机械地联接到安全凸轮,例如第一安全凸轮705和第二安全凸轮707。安全凸轮的形状提供了建筑元件555的牢固保持。在这种情况下,建筑元件555的带状或中心壁由凸轮固定,气动致动器处于伸出位置。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气动致动器在伸出和缩回位置都被加压。对于图7所示的安全凸轮形状,气压致动器的气压损失不会导致建筑元件被释放和掉落。安全凸轮还通过作用在凸轮结构上的建筑元件的重量来接合带状或中心壁并向其引导力,从而提供非常重要的安全特征。此外,弹簧或增强摩擦的故障保险装置可以并入到气动致动器和安全凸轮装置中,以进一步保证在气压损失的情况下建筑元件将持续被保持。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可以采用其他形式的凸轮致动,例如利用螺线管等的机电致动。
为了确保建筑元件抓持器500在抓持建筑元件时正确地横跨建筑元件的带状或中心壁,可以在分叉附件501的每个分支或叉的端部看到第一引导末端709和第二引导末端711。引导末端可以是可移除和可替换的,并且可以由诸如金属、大硬度塑料、塑料或聚合物等材料制成。引导末端具有倾斜面,以允许分叉附件501容易地跨在或包围建筑元件555的带状中心壁。可选地,但在许多实施例中,重要的是,第一钢筋偏转器713和第二钢筋偏转器715可以安装在建筑元件抓持器上或与建筑元件抓持器集成在一起,以防止钢筋或其他加强材料在操作期间挂住建筑元件抓持器500。钢筋偏转器包括机械结构,该机械结构防止如钢筋、电线、杆等的建筑部件损坏、弄脏或挂住抓持器。钢筋通常用于提供建筑元件之间的结构完整性和加强,并且在施工期间经常穿过块体或其它这种建筑元件中的开口突出,在建筑元件放置在墙壁或类似的建筑结构上期间,产生对建筑元件抓持器500的不希望和有问题的干扰的可能性。钢筋偏转器可由金属制成,并可制成具有一定角度的板或片,以在建筑元件抓持器遇到钢筋或其他加强构件时偏转或以其他方式移动建筑元件抓持器,从而防止建筑元件抓持器挂住或损坏。
图8是沿着图6的线a-a截取的建筑元件抓持器的截面图,该夹持器处于释放位置,或者准备好夹持建筑元件,或者在放置建筑元件并将其释放之后。
图9是处于释放位置的建筑元件抓持器的侧平面图,图10是建筑元件抓持器的旋转侧平面图。图11是建筑元件抓持器的进一步旋转的侧平面图。图12是建筑元件抓持器的另一个旋转侧平面图,其清楚地显示了力感测手柄511和水平销503。图13是建筑元件抓持器的俯视平面图,图14是建筑元件抓持器的仰视平面图。
除了建筑元件抓持器之外,本发明的建筑单元提升增强器还包括可拆卸的板材保持器,如图15-22所示。
图15是板材保持器的透视图,其显示了板材保持器末端执行器主体1501,该主体具有与先前描述的构建元件抓持器相似的部件。可以看到,优选由诸如钢、铝等金属制成的h形固定件1503保持板材产品1555,例如干墙、胶合板、osb、水泥或混凝土板、天然或人造石材等。此外,混凝土模板、工具和其他物体可以保留。在所描述的实施例中,可以看到保持突片1505和1507,它们可拆卸地将板材产品1555固定到h形固定件1503上。h形固定件1503的相对臂上也存在保持突片,但是在所显示的视图中看不到。可以看到板材保持器附接接头1509有助于将板材保持器1500附接到延伸臂、平台、线缆等。
重要的是要注意,板材保持器1500和本文描述和显示的各种实施例具有销、支架、固定件和硬件,以允许用户改变板材保持器1500的重心和平衡点,从而便于使用。板材保持器1500可以将被保持的板材产品1555的方向从水平改变为竖直,从竖直改变为水平,并且在这些位置之间改变角度。这使得板材产品1555的拾取和放置变得容易。适当的平衡对于易于使用和转换是重要的,并且可选地,可以结合弹簧,以便于改变方向、位置、保持位置等。
图16是被保持板处于竖直位置的板材保持器的透视图
图17是处于保持位置的图15所示的板材保持器的保持突片的近距透视图,示出了保持突片1505被旋转以接合板材产品(图17中未示出,见图15和16)。保持突片1505通过杆、螺钉、销等(其又可铰接或可旋转地联接到保持突片1505)机械地联接到h形固定件1503。保持突片1505可以具有斜面、台阶或其他过渡部分,以有助于将板材产品牢固地保持在h形固定件1503上。
图18是在释放位置的图15中所示的板材保持器的保持突片的近距透视图,其中保持突片1505已经从保持位置旋转90度。保持突片可能并不总是必需的,或者可以以这样的方式配置,即它在已安装的板材产品之间提供膨胀间隙,该膨胀间隙也可以根据保持突片的轮廓厚度而变化。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保持突片可以线性方式移动。
图19是板材保持器末端执行器主体1501的近距透视图,示出了力感测手柄511和相关联的力环513和515。为了清晰起见,图19中的h形固定件已被切除。
图20是使用中的真空板材保持器2000的透视图,其用真空杯2005和2007抓住并保持板材产品1555,所述真空杯位于真空h形固定件2001的四个附件中的每一个上。真空支架2003连接每个附件上的真空杯,并且还可以用作真空导管,或者包含从真空泵(未示出)到每个真空杯的真空管路。还可以看到真空板材保持器末端执行器主体2009,其采用与本文描述和显示的前述末端执行器相似的部件。还可以看到真空板材保持器附接接头2011,以便于将真空板材保持器2000附接到延伸臂或平台。
图21是图20的真空板材保持器的透视图,其中被保持板处于竖直位置。为了清楚起见,没有显示延伸臂或平台。图22是图20的真空板材保持器的透视图,详细示出了各种部件。应该注意的是,真空管路是看不到的,但是真空导管、增压室或管路是每个真空杯的操作所需要的,并且可以被真空支架2003和h形固定件2001容纳,以便不可见,并且在系统操作期间提供对导管、增压室或管路的保护,以免机械滥用。
建筑元件提升增强器还可以包括具有臂或缆绳或其组合的平台。本文所述的各种建筑元件抓持器和板材保持器可操作地联接到平台上,例如图23的透视图中所示的基于臂的平台2300。在图23中,平台2301,例如具有轮胎和轮子2303的可移动平台,已经将平台接头2305固定到其上侧,该接头允许平台2301旋转或可移动地联接到臂上,并进而联接到建筑元件抓持器、板材保持器或其他建筑元件保持装置上。当然,如果建筑元件提升增强器被用在隧道、矿井或类似的拓扑结构中,术语“上侧”可能不完全是描述性的,因为“上侧”可能不总是相对于重力向上。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平台2301在整个位置或在特定位置被配重或平衡,以防止平台在负载下倾斜或不稳定。平台2301也可以是机动的,或者在一些实施例中,可以是手动配置的,其中操作者在作业现场周围推或拉平台。
还可以看到旋转接头2317允许侧向运动。旋转接头2317可以是被动接头,或者可以是由马达等控制的主动接头。
图24是图23的基于臂的平台的侧平面图。一个或多个臂可铰接地连接到平台接头2305并彼此连接,从而在移动建筑元件时允许一定范围的运动。这些臂可以气动、液压或手动移动,或者可以通过齿轮、皮带、绳索或直接联接到马达(如电动机)上来移动。在图24中可以看到下臂2307通过中间接头2309铰接到上臂2311。上臂2311具有附接点或机构2313,其为建筑元件抓持器、板材保持器或类似的建筑元件保持装置(显示为虚线框2315)提供附接点或联接点。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臂是可延伸的或可缩回的。
图25是图23的基于臂的平台的旋转侧平面图。图26是图23的基于臂的平台的俯视平面图。图27是图23的基于臂的平台的另一侧平面图。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包括额外的臂。例如,图28显示了包括基于臂的平台2800的透视图,其包括了延伸器臂。延伸器臂2803通过延伸器接头2801联接到上臂2311,并且可以气动地、液压地或手动地移动,或者可以通过齿轮、皮带、绳索或直接连接到诸如电动机这样的马达来移动。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臂是可延伸的或可缩回的。
图29是图28的基于臂的平台的侧平面图。图30是图28的基于臂的平台的旋转侧平面图。图31是图28的基于臂的平台的俯视平面图。图32是图28的基于臂的平台的另一侧平面图。例如在图23-32中描述的基于臂的平台提供了类似于此前描述和显示的基于线缆形式的提升增强或辅助。对于基于线缆的建筑元件提升增强器,可以采用与本文所述类似的力感测和力辅助技术和系统。例如,力传感器可以包含或联接到臂之间的接头,或者可以包括驱动线缆和马达装置、气动或电动致动器装置等。本文提供的公开内容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提供了指导,以基于本文提供的基于线缆的公开内容来构造基于臂的建筑元件提升增强器。
尽管目前为止已经描述了一种建筑元件抓持器,该抓取器通过与建筑元件的中心带状部或中心壁的相互作用来抓取和保持建筑元件,但是可以预见,建筑元件上的其他抓取或抓持位置也是可以的。例如,图33是建筑元件侧抓持器3300的透视图。建筑元件侧抓持器3300也通过抓取建筑元件的壁来操作,在这种情况下是外壁。这种方法可能需要配重3311来在使用时调平抓取器。配重3311保持在配重轴3309上,配重轴3309允许通过移动单个配重板或移除特定数量的配重板来调节配重。可以看到附接了一个或多个凸轮支架3303和侧凸轮3305的基板3301。致动器3307,例如但不限于气动致动器,机械地连接到侧凸轮3305,并且在致动时迫使侧凸轮3305进入建筑元件的壁中,其中支撑销(backingpin)(见图34)防止建筑元件在侧凸轮下方移动滚出。侧凸轮3305通过侧凸轮销3317等保持在凸轮支架之间。侧板3315提供了控制箱3313与力感测手柄511以及第一力环513和第二力环515的附接,如前所述。如稍后将在此描述的,手柄也可以是被动手柄。此外,可以使用位移感测手柄,其中手柄的运动或位移提供类似于力感测手柄的控制。当手柄通过用户的动作移动或移位其位置时,通过力传感器,例如测压元件、压电元件等,或者通过位移检测器或传感器装置(例如线圈、电感传感器、电容传感器、电阻传感器等)产生信号。因此,手柄位移或运动与提升辅助力相关。位移感测手柄还可以包含提供进一步控制功能的开关或致动器。当操作者采取动作以抓住建筑元件3333时,侧凸轮3305向外滚动,从而向由支撑销支撑的建筑元件壁施加力,如图34所示。
图34是没有保持建筑元件的建筑元件侧抓持器的旋转透视图。可以清楚地看到抓取机构,特别是第一支撑销3401和第二支撑销3403。
图35是保持建筑元件3333的建筑元件侧抓持器的侧平面图。图36是沿着图35的线a-a截取的建筑元件侧抓持器的截面图。在图36中,可以清楚地看到抓住建筑元件的机制。
图37是沿着图35的线b-b截取的建筑元件侧抓持器的截面图。
图38是保持较大建筑元件3833的建筑元件侧抓持器的透视图。还可以看到可选的第二配重轴3803和第二配重3801。图39是没有建筑元件的建筑元件侧抓持器的侧平面图。图40是建筑元件侧抓持器的俯视平面图。图41是建筑元件侧抓持器的旋转侧平面图。
微处理器(一个或多个)用于系统级操作的排序和控制。例如,微处理器用于响应用户控制和力传感器反馈来控制由驱动电机施加到线缆上的力。
为了完成设置建筑元件的任务,微处理器被配置为通过根据用户需求向建筑元件抓持器提供预设配重来控制建筑元件抓持器,以通过建筑元件抓持器完成建筑元件的设置。
为了完成放置建筑元件的任务,微处理器被配置成通过根据用户需求提供建筑元件的缓降(rampdown)释放来控制建筑元件抓持器,以通过建筑元件抓持器完成建筑元件的放置。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建筑元件提升增强器通过微处理器和控制电子器件被配置成,一旦建筑元件被放置,通过提供建筑元件抓持器的自动缩回来控制建筑元件抓持器。重要的是,缩回高度可由用户指定,其被设置为这样的高度,在高度处建筑元件抓持器在自动缩回模式下移动。该缩回高度可以由用户按需指定,使得用户指定的缩回高度可以在系统使用期间通过用户界面动态设置,该用户界面可以像开关一样简单,或者可以包括更复杂的用户界面,例如触摸屏、与智能电话、平板电脑或其他电子装置的远程链接等。
图42是显示了建筑元件提升增强器的用户操作模式的框图。可以采用诸如控制面板、触摸屏、按钮、开关等的用户界面4201。虽然这种传统形式的用户界面是功能性的,但它并不便于用户与建筑元件的直接相互作用,因此减慢了工作流程。如前所述,用户还可以与手柄4203相互作用。向手柄施加向上或向下的力以控制建筑元件的竖直运动,并且通过手柄的抓握和运动的横向运动导致平台的臂的摆动或旋转,或者仅通过人力或者通过机械辅助。手柄可以是力感测、位移感测、被动、主动等。用户操作的另一种形式涉及建筑元件4205的直接移动,建筑元件提升增强器感测用户的力施加,并进而施加力以增强或补充或放大用户的施加力,使得建筑元件的移动几乎不费力。
图43是描述控制器在典型使用操作4300中的顺序的流程图。首先,建筑元件抓持器或板材保持器悬挂在给定或指定的高度和空间位置,基本上悬浮在空间的某一点,直到用户采取行动以操作建筑元件提升增强器。这就是力平衡4301。一旦用户向建筑元件抓持器或板材保持器或建筑元件本身(如果其被保持的话)施加力,系统在步骤4303中检测该用户施加的力。然后,用户将附件(建筑元件抓持器、板材保持器等)移动以放置在要移动的建筑元件上,通过开关、运动、手势等请求夹持器或附件闭合。在步骤4307,当系统在步骤4305中检测到抓取器关闭时,开始放大或增加中由用户施加的用于移动建筑元件的力,从而大大减小用户移动建筑元件必须施加的力,从而增强建筑元件的提升。在步骤4309,一旦用户将建筑元件放置在其期望的位置,就通过开关、运动、手势等启动抓持器释放请求,并且系统检测释放请求。在步骤4311中,系统施加的提升力缓降,且在步骤4313中,抓持器释放并打开。可选地,在步骤4315中,抓持器或附件随后移动到初始或预定位置。
也可以使用负皮重函数。这允许用户在力平衡时请求负载权衡可编程的量。这允许用户在释放负载之前将负载设置和扭转到位。负载具有更轻重量,因此克服了将负载移动到位的摩擦方面的问题。
建筑元件抓持器的典型放置过程如下:
-拾取建筑元件
-允许装置进入力平衡
-使挡块大部分到位(沿竖直方向,距离放置位置几英寸内)
-输入负皮重
-使用负皮重来帮助建筑元件正确就位于放置位置,正确定位建筑元件
-点击释放按钮
图44是显示了建筑元件释放4400的一种方法的流程图。虽然开关或类似装置的致动可用于释放建筑元件,但是检测到用户想要接管建筑元件(例如建筑元件)的提升和控制允许更安全和更平稳的工作流程。开关致动仍可用于启动该过程。释放序列开始于步骤4401,其中在步骤4403中提升力被施加到建筑元件。当用户希望接管建筑元件的提升和控制时,本质上类似于移动块体的工人和设置这些块体的泥瓦匠之间的移交,在步骤4405中,用户在建筑元件上提升,并且检测到重量的减少,在步骤4409中提供提升力的缓降。在步骤4407,系统具有预定的释放阈值。如果没有超过释放阈值,提升力继续,直到超过释放阈值。如果在步骤4407中超过了释放阈值,提升力缓降,直到在步骤4411中释放建筑元件。一旦建筑元件被释放,附件可选地将移动到初始位置,在该位置系统在步骤4415中等待下一个命令。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建筑元件抓持器采用被动手柄或位移感测手柄来代替力感测手柄。用户施加力来控制建筑元件的运动是通过感测用户施加力来完成的,例如通过控制电机电流感测。手动控制单元的放置将通过图45-47和本文的公开内容来描述。
建筑元件提升增强器具有至少一个用于感测和控制的微处理器。例如,响应于用户控制和力传感器反馈,控制驱动马达施加到线缆上的力。
微处理器被配置为通过使用力反馈来提供力平衡来控制建筑元件抓持器的位置和施加的辅助力。
微处理器还被配置成通过根据用户需求向建筑元件抓持器提供预设重量来控制建筑元件抓持器,以帮助建筑元件抓持器设置建筑元件(set)。这有助于在湿砂浆层中适当放置建筑元件,例如砌块单元。
微处理器还被配置成通过根据用户需求提供建筑元件的缓降释放来控制建筑元件抓持器,以帮助建筑元件抓持器放置建筑元件(place)。
微处理器还被配置成一旦建筑元件已经被放置,就通过在用户触发的按需缩回高度提供建筑元件抓持器的自动缩回,从而控制建筑元件抓持器。
图45是建筑元件抓持器4500的另一个实施例的透视图。如前所述,可以看到分叉附件4501。如前所述,水平销4503用于提供建筑元件的适当放置。可以看到控制单元4509,其容纳控制电子器件、机械致动器等。控制单元4509可以包含一些、全部或不包含控制电子器件、机械致动器等。各种控制部件可以分布在建筑元件提升增强器内,或者位于别处。手动控制手柄连接器4505用于将分叉附件4501连接到建筑元件抓持器的上部。在图45所示的例子中,手动控制手柄连接器4505为开放的c形几何形状,以方便操作者放置手。也可以采用其他几何形状。还可以看到扶手4511,其也可以被放置在手动控制手柄连接器4505的更上方,或者针对操作者的舒适性、人体工程学等由不同的几何形状和构造制成。在手动控制手柄连接器4505和分叉附件4501之间还可以看到万向接头4515。万向接头或附加的万向接头可以放置在手动控制手柄连接器4505和控制单元4509之间。为了控制建筑元件抓持器的致动、控制皮重功能等,开关单元4513或类似的用户界面可以被采用,并且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可以位于建筑元件抓持器的另一侧,或者甚至可以是远程界面。
此外,尽管本文所述的建筑元件抓持器是气动、液压、机械、电动或其组合驱动的,但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建筑元件抓持器是通过与机械联动装置、部件等相结合的人力手动驱动的。
图46是没有保持建筑元件的图45的建筑元件抓持器的前视平面图。
图47是图45的建筑元件抓持器在使用中抓取建筑元件4701的透视图。
建筑元件提升增强器的另一个实施例如图48-51所示。
在图48中,可以看到建筑元件提升增强器的透视图,其中建筑元件抓持器附接到线缆4823。虽然所示的提升增强器是基于线缆的形式,但是其他实施例可以采用基于臂的系统,如本文进一步描述的。建筑元件提升增强器4800具有平台或基座,例如移动平台、脚手架装置等。移动平台可以包括轮胎或轮子4803和一个或多个调平千斤顶4805。也可以使用包括轨道、滑道等的其他平台。可以看到平台具有横向构件4807以及支撑件4809。在支架4809的任一侧可以看到足以适应叉车进入和保持的开口。水平指示器也可用于确保正确和令人满意的安装。模块化直立部分4811将移动平台或基座与吊杆或臂装置连接。直立部分4811是模块化的或可配置的,以允许建立各种高度来满足各种建筑项目的需要。模块化直立部分可以用诸如带凸缘的螺栓等硬件元件而可拆卸地连接在一起。例如,模块化直立部分可以制成圆柱形金属管柱。此外,在一些实施例中,直立部分4811可以被省略或替换。例如,在一些实施例中,平台或基座直接连接到吊杆或类似的水平元件。在这种构造中,吊杆直立部分4813旋转地联接到防旋转锁4815,然后联接到基座。防旋转锁4815包括手柄,该手柄具有与其中一个孔接合的机构,可以看到该孔围绕金属盘周向放置。该机构是销、楔或类似的机械止动件,其保持选定的周向孔并防止相关的金属盘旋转。由于金属盘附接到吊杆组件的旋转部分,当防旋转锁接合时,防止吊杆组件旋转。这创造了一个安全的工作环境,防止了不必要的吊杆运动。防旋转锁4815可以暂时或永久接合。也可以并入较长的手柄、致动器、链条、绳索或其他机械元件,以允许用户选择,以从地面接合和脱离防旋转锁,特别是在较高的构造中。防旋转锁4815可以被弹簧加载或激活,以允许与金属盘中的孔接合的机构能够被保持。当防旋转锁接合时,该防旋转锁防止吊杆旋转。可以看到吊杆直立部分4813,其允许吊杆或臂相对于模块化直立部分4811摆动或旋转。吊杆直立部分4813和相关的旋转元件可以包括移动板、盘、轴承等。还可以看到驱动壳体4801,其保持并保护一个或多个驱动马达、齿轮和驱动部件、压缩机(一个或多个)、诸如真空泵这样的泵以及相关电子设备。驱动壳体可以是防风雨的,以便在室外环境中操作和长期使用。例如,可以使用防风雨的外壳或机柜,其具有防风雨的密封件、垫圈、护罩、盖子,或者被配置成防止水、灰尘或其他污染物进入。可以看到第一吊杆部分4817具有盖,以容纳和保护线缆4823和相关硬件。还可以看到第二吊杆部分4819可移动地附接到第一吊杆部分4817。第一吊杆部分4817和第二吊杆部分4819一起作用,类似于双摆的动作。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额外的吊杆部分可以与额外的接头一起添加。
线缆4823可以是与建筑元件抓持器连接的编织或绞合钢、不锈钢、纤维或绳产品。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线缆可以在别处终止,并且环绕或以其他方式穿过夹具或其部件或附件。可以看到建筑元件抓持器5200连接到线缆4823或类似的附接结构。空气管线和电线连接到建筑元件抓持器,并通过吊杆部分穿过线圈装置4821,并连接到包含在驱动壳体4801内的电子器件和气动设备。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线圈装置被可伸缩和可展开的卷轴装置或类似物代替。进一步的实施例可以取消电线、软管或其他这样的连接结构。
操作者控制建筑元件抓持器的移动以及建筑元件的保持、移动和放置。驱动马达(包含在驱动壳体4801内)移动缆绳4823,以产生被移动的建筑元件的垂直位移,同时吊杆部分提供建筑元件的水平位移。由操作者通过直接与建筑元件、手柄或让操作者操纵建筑元件运动的简单手柄或抓具的相互作用来控制由建筑元件抓持器保持的建筑元件的运动。
图49是图48的建筑元件提升增强器的旋转侧平面图,示出了各种部件及其互连性。可以看到建筑元件抓持器4901悬挂在线缆4823上。支撑吊杆的是支架4903,其可由金属或类似结构坚固的材料制成。
为了进一步促进建筑元件提升增强器的模块化方面,可以看到叉车基座组件4905附接到模块化部分。这使得上部吊杆部分的移动、组装和放置变得容易,并且使得与模块化直立部分4811或多个部分的联接变得容易。还可以看到经配重的基座4907。需要配重来防止翻倒或不稳定的操作。经配重基座可以是一块金属或厚金属板,或者可以包括混凝土或砌块配重、充水压载箱或袋等。在图49中还可以看到,调平脚(levelerfoot)4909连接在调平千斤顶的基座,以防止调平千斤顶直立在松软的地面上向后钻孔(post-holing)。
图50是图48的建筑元件提升增强器的侧平面图,其清楚地显示了各种部件的互连。应该注意的是,尽管模块化直立部分4811在中心点处固定到移动平台上,但是模块化直立部分4811也可以在侧点、偏心地或在另一侧固定到移动平台上。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模块化直立部分4811也可以以一定角度或者甚至水平地附接到移动平台,以适应各种应用,例如在桥下工作等。
图51是图48的建筑元件提升增强器的俯视平面图。可以看到第一吊杆部分4817和第二吊杆部分4819之间的接头5101。如图51所示,接头配置为滑轮或铰链装置。
图52-61显示了建筑元件抓持器的另一个实施例。所显示和描述的另一实施例使用了许多与本文所描述和显示的先前实施例相同的元件。控制单元或背板结构连接到附接接头5207,并且诸如分叉附件5201这样的附件联接到控制单元或背板,以允许通过快速更换接头结构实现附件的可互换性。
图52是建筑元件抓持器的透视图。可以看到的建筑元件抓持器5200通过用户与建筑元件的直接相互作用或者与抓取器本身的相互作用来提供建筑元件的抓取、保持、移动和释放。可以看到分叉附件5201横跨建筑元件5255,并进而提供基于凸轮的平台,以与建筑元件特征部相互作用,例如图52所示的块的中心带状部。还可以看到控制单元背板5205为整个建筑元件抓持器5200提供附接和结构,并为控制单元壳体和控制单元5217提供结构。为了在本文描述和显示的整个系统中将建筑元件抓持器固定到线缆或臂上,可以看到附接接头5207。附接接头可以具有销或类似装置,以有助于移除和重新附接。附接接头5207也可以具有可变质心,以便于被抓取的建筑元件5255的适当平衡和运动。这种布置可在图52中的附接接头5207下方看到。
为了提供建筑元件抓持器5200的必要运动,可以使用万向接头或类似装置。还可以看到控制箱5217,其包含电子器件,以感测用户在建筑元件上施加的力,并放大用户施加的力,以通过包含在整个建筑元件提升增强器内的一个或多个马达来移动建筑元件5255。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电子器件可以分布在整个系统中,或者可以位于几个位置。用户对建筑元件5255施加的力的感测以及系统的后续响应允许用户与建筑元件5255的直接相互作用,消除了对控制面板或其他形式的中间用户界面的需求。基本上,用户可以随意移动建筑元件,整个系统通过减轻建筑元件的重量来做出响应,使得在建筑操作过程中提升、移动和放置建筑元件只需要很少的用户努力。
力传感器也可以包括电动机电流传感器以及测压元件、应变仪、压电装置或类似装置来感测负载线缆上的力。力放大器或其他这种装置将力传感器接收的用户施加的力转换成通过线缆或其他机械附件施加到建筑元件上的机械力。力传感器还可以提供关于要提升的负载的基本数据,从而在用户试图提升超过建筑元件提升增强器或其部件之一的配置限制的建筑元件的情况下允许安全过载保护。
可以看到手柄5211,其有助于用户与建筑元件抓持器和相关建筑元件的相互作用。也可以看到手柄5211有控制按钮或开关。
为了有助于附件的可更换性,可以看到带有快速释放销5203的快速更换接头。还可以看到控制头5209,其包括控制诸如“设置”和“放置”等功能的按钮或开关,这些功能将在本文中进一步描述。
图53是图52的建筑元件抓持器的侧平面图,其更清楚地显示了建筑元件抓持器的组成部件以及被建筑元件抓持器保持的建筑元件。
图54是沿着图53的线a-a截取的处于接合位置的建筑元件抓持器的截面图,示出了处于保持状态的建筑元件以及将该建筑元件进行保持并随后被释放的机构。在图54所示的实施例中,可以看到第一致动器5401和第二致动器5403,其每个都机械地连接到安全凸轮,例如第一安全凸轮5405和第二安全凸轮5407。安全凸轮的形状提供了构建元件5255的可靠保持,并且还可以包括粗糙表面、脊、交叉刻线、涂层或其他增强摩擦的表面处理。安全凸轮是一种安全机构,用于防止建筑元件的意外释放以及相关的财产损失或人身伤害。在这种情况下,建筑元件5255的带状或中心壁由凸轮固定,致动器处于伸出位置。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致动器是气动的,并且在伸出和缩回位置都被加压。对于图54所示的安全凸轮的形状,致动器的气压或功率损失不会导致建筑元件被释放和掉落。安全凸轮还通过作用在凸轮结构上的建筑元件的重量而接合带状或中心壁并将力引导到带状或中心壁,从而提供非常重要的安全特征。此外,弹簧或摩擦增强故障保护元件可以并入到致动器和安全凸轮装置中,以进一步保证在气压损失的情况下建筑元件将持续被保持。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可以采用其他形式的凸轮致动,例如利用螺线管等的机电致动。
为了确保建筑元件抓持器5200在抓取建筑元件时正确地横跨建筑元件的带状或中心壁,可以在分叉附件5201的每个分支或叉的端部看到第一引导末端5409和第二引导末端5411。引导末端可以是可移除的和可替换的,并且可以由诸如金属、大硬度塑料等材料制成。引导末端具有倾斜面,以允许分叉附件5201容易地跨在或包围建筑元件5255的带状中心壁。可选地,偏转器或机械防护装置或板可以安装在建筑元件抓持器上或与之集成在一起,以防止钢筋或其他加强材料在操作过程中挂住或损坏建筑元件抓持器5200。护罩或偏转器包括防止建筑部件(如钢筋、电线、杆或类似物)损坏、弄脏或挂住抓持器的机械结构。钢筋通常用于提供建筑元件之间的结构完整性和强化,并且在施工期间经常穿过砌块或其他这种建筑元件中的开口突出,在将建筑元件放置在墙壁或正在施工的类似结构上的过程中,可能形成与建筑元件抓持器5200不希望且有问题的干扰。偏转器或防护装置可以由金属或塑料制成,并且可以被制造成具有一定角度的板或片,以在建筑元件抓持器遇到钢筋或其他加强元件时偏转或以其他方式移动建筑元件抓持器,防止挂住或损坏建筑元件抓持器。
图55是沿着图53的线a-a截取的建筑元件抓持器的截面图,该夹持器处于释放位置,或者准备好抓住建筑元件,或者是在放置建筑元件并将其释放之后。可以看到快速更换接头5501将手柄和控制单元装置联接到附件上。也可采用快速释放空气管线和电连接器,以有助于更换附件。
图56是处于释放位置的图52的建筑元件抓持器的侧平面图,其中可以清楚地看到安全凸轮相对于附件的位置。还可以看到配置有c形构件的手柄5211。手柄5211可以用于用户控制,或者用户可以选择直接握住建筑元件。
图57是图52的建筑元件抓持器的旋转侧平面图。可以看到与手柄5211集成或形成的控制按钮以及通过快速更换接头和相关的快速释放销连接到手柄的附件。
图58是图52的建筑元件抓持器的进一步旋转的侧平面图。
图59是图52的建筑元件抓持器的另一个旋转侧平面图。
图60是显示了控制头5209的图52的建筑元件抓持器的俯视平面图。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控制头可以远离建筑元件抓持器、无线连接或者与建筑元件抓持器的控制单元、手柄或其他部件集成在一起。
最后,图61是图52的建筑元件抓持器的仰视平面图。可以清楚地看到附件的下侧和相关的抓取机构。
因此,很明显,根据本发明的各种目的,已经提供了一种建筑元件提升增强器。
虽然已经结合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描述了本发明的各种目的,但是很明显,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许多替换、修改和变化将是显而易见的。因此,旨在包括落入本说明书、权利要求书和附图的精神和广泛范围内的所有这些替换、修改和变化。
1.一种建筑元件提升增强器,包括:
具有模块化直立部分的基座;
建筑元件抓持器;
防风雨的驱动外壳;
枢转地连接到基座的直立部分的吊杆;
其中吊杆包括防旋转锁;
由马达驱动的线缆,其中线缆的远端连接到建筑元件抓持器;
检测用户施加的力的力传感器;和
力放大器,将力传感器接收的用户施加的力转换成施加到建筑元件抓持器的机械力,以通过建筑元件抓持器提供建筑元件的运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元件提升增强器,其中,所述建筑元件抓持器包括用于保持建筑元件的分叉附件。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元件提升增强器,其中所述建筑元件抓持器包括安全机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元件提升增强器,其中所述吊杆包括至少一个接头。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元件提升增强器,其中,所述力传感器可操作地联接到所述线缆。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元件提升增强器,其中,所述建筑元件抓持器还包括保护罩。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元件提升增强器,其中,所述建筑元件抓持器包括与安全凸轮联接的致动器,用于即使在动力损失的情况下也保持建筑元件。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元件提升增强器,其中,所述力传感器可操作地联接到驱动所述线缆的马达。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元件提升增强器,还包括微处理器,用于响应于用户控制和力传感器反馈来控制由驱动马达施加到线缆上的力。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建筑元件提升增强器,其中所述微处理器被配置为通过使用力反馈来提供力平衡,从而控制所述建筑元件抓持器。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建筑元件提升增强器,其中所述微处理器被配置为通过根据用户需求向建筑元件抓持器提供预设重量来控制建筑元件抓持器,以有助于通过建筑元件抓持器设置建筑元件。
12.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建筑元件提升增强器,其中所述微处理器被配置为通过根据用户需求提供建筑元件的缓降释放来控制所述建筑元件抓持器,以有助于通过所述建筑元件抓持器放置所述建筑元件。
13.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建筑元件提升增强器,其中,所述微处理器被配置成一旦已经放置了建筑元件,就通过在用户触发的按需缩回高度处提供建筑元件抓持器的自动缩回,从而控制建筑元件抓持器。
14.一种建筑元件抓持器,用于辅助移动建筑元件的任务,该建筑元件抓持器包括:
附接在快速更换接头上并能够提升建筑元件的附件;
手柄;
联接到附件的致动器;
控制单元;和
用于将建筑元件抓持器连接到线缆组件的附接接头。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建筑元件抓持器,还包括开关,用于启动对建筑元件抓持器施加预设重量,以有助于通过建筑元件抓持器设置建筑元件。
16.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建筑元件抓持器,还包括开关,用于启动建筑元件的缓降释放的施加,以有助于通过建筑元件抓持器放置建筑元件。
17.一种用于移动建筑元件的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使用力反馈来控制联接到建筑元件提升增强器的建筑元件抓持器,以提供力平衡操作;
通过向建筑元件抓持器提供预设重量来控制建筑元件抓持器,以有助于通过建筑元件抓持器设定建筑元件;和
通过提供建筑元件的缓降释放来控制建筑元件抓持器,以通过建筑元件抓持器完成建筑元件的放置。
18.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方法,还包括以下步骤:一旦已放置了建筑元件,通过提供建筑元件抓持器的自动缩回来控制建筑元件抓持器。
19.一种建筑元件提升器,用于辅助竖直移动建筑元件的任务,该建筑元件提升器包括:
附接在快速更换接头上并能够提升建筑元件的附件;
快速更换接头,构造成允许在没有工具的情况下更换;
手柄;
防止建筑元件意外释放的附件机构:
控制单元;和
用于将建筑元件抓持器连接到线缆组件的附接接头。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建筑元件提升器,其中所述快速更换接头包括销。
技术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