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公开的实施方式涉及制造具有三维曲面的表面形状的夹层玻璃的夹层玻璃制造方法、具有三维曲面的表面形状的夹层玻璃、以及调光膜。
背景技术:
::以往,提出了可利用在电动百叶窗等中的调光膜的方案,将其贴附于窗等透光部件以控制外来光的透射。作为这样的调光膜之一,有利用了液晶的。利用了液晶的调光膜是制造由包含透明电极的透明板材夹持液晶材料的液晶膜,由直线偏振片夹持该液晶膜等而制成的。该调光膜通过改变施加在透明电极间的电场来改变液晶的取向,控制外来光的透射量。另外,还提出一种方案:制造用玻璃夹着上述液晶膜的夹层玻璃(例如,参照专利文献3)。但是,以往并没有实际制造过夹着液晶膜的夹层玻璃。因此,仅直接适用与夹着中间膜而构成的以往的夹层玻璃同样的手法,存在不能正确地制造夹着液晶膜的夹层玻璃的情况。特别地,在夹层玻璃的表面形状由三维曲面所构成的情况下,在具有三维曲面的表面形状的玻璃板之间,由于夹着平面状的液晶膜,而导致液晶膜中局部性地发生褶皱的问题。该褶皱在具有三维曲面的表面形状的夹层玻璃中,当该三维曲面的曲率大时,或夹层玻璃的大小本身较大的情况等中趋于容易发生。另外,在被层叠在夹层玻璃内的中间膜中,产生被认为起因于上述褶皱的气泡,还存在夹层玻璃的一部分产生空隙的情况。[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6-164617号公报技术实现要素:[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的课题在于,提供一种用于制造减少了褶皱及空隙的具有三维曲面的表面形状的夹层玻璃的夹层玻璃制造方法、夹层玻璃、以及调光膜。[用于解决技术问题的方法]本公开的实施方式通过以下的解决方法,解决所述课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容易理解,标注与本公开的实施方式对应的附图标记以进行说明,但并不限定于此。第一公开的实施方式为夹层玻璃的制造方法,其制造接合以具有三维曲面的表面形状的第一玻璃板(33a)和第二玻璃板(33b)夹住液晶膜(10)的层叠体而成的夹层玻璃(1),所述液晶膜在厚度方向上依次包括第一基材层(21a)、第一透明电极层(22a)、液晶层(14)、第二透明电极层(22b)和第二基材层(21b);夹层玻璃的制造方法包括:热成型工序(s10),将所述液晶膜加热至所述第一基材层和所述第二基材层的玻璃化温度以上,对所述液晶膜成型出所述夹层玻璃的三维曲面的表面形状;接合工序(s30、s40),在进行所述热成型工序后,以小于所述第一基材层和所述第二基材层的玻璃化温度的温度加热以所述第一玻璃板和所述第二玻璃板夹住所述液晶膜的层叠体,并以规定的压力加压而进行接合。第二公开的实施方式为夹层玻璃的制造方法,特征如下,在第一公开的实施方式的夹层玻璃的制造方法中,在设定以3点以上内接于俯视所述夹层玻璃时的外形(100)的任意的矩形(200),俯视下平行于所述矩形的一边(201)的沿所述夹层玻璃的表面形状的第一尺寸(s1)在所述矩形内的变化量,和俯视下平行于所述矩形的另一边(202)的沿所述夹层玻璃的表面形状的第二尺寸(s2)的在所述矩形内的变化量之中,将较大一者作为所述矩形的曲率评价值(s)的情况下,所述夹层玻璃能够设定一个以上所述曲率评价值为0.0003mm以上的所述矩形。第三公开的实施方式为夹层玻璃的制造方法,特征如下,在第一公开的实施方式的夹层玻璃的制造方法中,在所述热成型工序(s10)中,将所述液晶膜(10)加热至所述第一基材层(21a)和所述第二基材层(21b)的玻璃化温度以上后,在进行加压而使所述液晶膜密接于成型用模具(302、401、402、502)的状态下冷却至小于所述玻璃化温度的温度。第四公开的实施方式为夹层玻璃的制造方法,在第一公开的实施方式的夹层玻璃的制造方法中,所述第一基材层和所述第二基材层的玻璃化温度为100℃以上。第五公开的实施方式为夹层玻璃的制造方法,在第一公开的实施方式的夹层玻璃的制造方法中,所述第一基材层和所述第二基材层的玻璃化温度为130℃以上。第六公开的实施方式为夹层玻璃,是接合以具有三维曲面的表面形状的第一玻璃板(33a)和第二玻璃板(33b)夹住液晶膜(10)的层叠体而成的夹层玻璃,所述液晶膜在厚度方向上依次包括第一基材层(21a)、第一透明电极层(22a)、液晶层(14)、第二透明电极层(22b)和第二基材层(21b),其特征在于,在设定以3点以上内接于俯视该夹层玻璃时的外形的任意的矩形,俯视下平行于所述矩形的一边的沿所述夹层玻璃的表面形状的第一尺寸在所述矩形内的变化量,和俯视下平行于所述矩形的另一边的沿所述夹层玻璃的表面形状的第二尺寸在所述矩形内的变化量之中,将较大一者设为所述矩形的曲率评价值的情况下,该夹层玻璃的任一所述曲率评价值均小于0.0003mm。第七公开的实施方式为夹层玻璃(1),其将第一玻璃板(33a)、第一中间膜(31a)、液晶膜(10)、第二中间膜(31b)和第二玻璃板(33b)以该顺序层叠配置,所述液晶膜(10)包括:第一基材层(21a);第一透明电极层(22a),被形成在所述第一基材层(21a)上;第二基材层(21b);第二透明电极层(22b),被形成在所述第二基材层(21b)上,与所述第一透明电极层(22a)相对配置;以及液晶材料(14),被配置在所述第一透明电极层(22a)和所述第二透明电极层(22b)之间,根据所述第一透明电极层(22a)和所述第二透明电极层(22b)之间的电势差改变透射率;其中,所述第一基材层(21a)和所述第二基材层(21b)的玻璃化温度为100℃以上,该夹层玻璃(1)的板面具有三维曲面的表面形状。第八公开的实施方式为夹层玻璃(1),在第七公开的实施方式的夹层玻璃(1)中,所述第一基材层(21a)和所述第二基材层(21b)的玻璃化温度为130℃以上。第九公开的实施方式夹层玻璃(1),在第七公开的实施方式的夹层玻璃(1)中,所述第一基材层(21a)和所述第二基材层(21b)为聚碳酸酯树脂、环烯烃聚合物树脂中的任一者,厚度为100μm以下。第十公开的实施方式为夹层玻璃(1),在第七公开的实施方式的夹层玻璃(1)中,所述第一基材层(21a)和所述第二基材层(21b)为无拉伸的材料。第十一公开的实施方式为夹层玻璃(1),在第七公开的实施方式的夹层玻璃(1)中,所述第一基材层(21a)和所述第二基材层(21b)是杨氏弹性模量为4.3gpa以下的材料。第十二公开的实施方式为夹层玻璃(1),在第七公开的实施方式的夹层玻璃(1)中,该夹层玻璃(1)的板面的曲率半径为2000mm以下。第十三公开的实施方式为调光膜(10),其为将第一玻璃板(33a)、第一中间膜(31a)、液晶膜(10)、第二中间膜(31b)、第二玻璃板(33b)以该顺序层叠配置的层叠体(30),所述液晶膜(10)包括:第一基材层(21a);第一透明电极层(22a),被形成在所述第一基材层(21a)上;第二基材层(21b);第二透明电极层(22b),被形成在所述第二基材层(21b)上,与所述第一透明电极层(22a)相对配置;以及液晶材料(14),被配置在所述第一透明电极层(22a)和所述第二透明电极层(22b)之间,根据所述第一透明电极层(22a)和所述第二透明电极层(22b)之间的电势差改变透射率;其中,所述第一基材层(21a)和所述第二基材层(21b)的玻璃化温度为100℃以上。第十四公开的实施方式为调光膜(10),在第十三公开的实施方式的调光膜(10)中,所述第一基材层(21a)和所述第二基材层(21b)的玻璃化温度为130℃以上。[发明效果]根据本公开的实施方式,能够提供一种用于制造减少了褶皱及空隙的具有三维曲面的表面形状的夹层玻璃的夹层玻璃制造方法、夹层玻璃、以及调光膜。附图说明图1是示出本实施方式的夹层玻璃1的图。图2是针对本实施方式的夹层玻璃1的层结构、主要示出调光膜10的剖视图。图3是针对评价本实施方式的夹层玻璃1的三维曲面的曲率的曲率评价值s进行说明的图。图4是通过立体图等示出本实施方式的夹层玻璃1的制造工序的流程的图。图5是说明本实施方式的夹层玻璃1的制造方法的流程图。图6是说明通过使用真空成型装置300的真空成型法热成型调光膜10的情况的图。图7是说明通过使用热压装置400的热压法热成型调光膜10的情况的图。图8是说明通过使用袋压装置500的袋压法热成型调光膜10的情况的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参照附图等,针对本公开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包括图1在内,如下所示的各附图为示意性示出的图,为了容易理解,适当夸张地示出各部分的大小、形状。另外,在以下的说明中,示出具体的数值、形状、材料等进行说明,但它们可以适当变更。在本说明书中,关于限定形状或几何学条件的用语,例如平行或正交等的用语,除严密的表意之外,还包括实现同样的光学功能、具有看起来平行或正交程度的误差的状态。在本说明书中,使用了板、片材、薄膜等语言,这些作为一般的使用方法,按厚度从厚至薄的顺序,以板、片材、薄膜的顺序被使用,在本说明书中也仿照其进行使用。但是,这样的区分使用中,没有技术性的意思,因此这些语言可以适当替换。另外,在本公开的实施方式中,透明是指至少透射所使用的波长的光。例如假设虽不透射可见光但透射红外线,则在用于红外线用途中的情况,也作为透明处理。需要说明的是,对于本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规定的具体数值,应理解为包含一般的误差范围。即,±10%左右的差异实质上是无差异的,将数值设定在稍微超过本案的数值范围的范围内的情况,实质上也应解释为处于本案发明的范围内。(实施方式)图1是示出本实施方式的夹层玻璃1的图。本实施方式的夹层玻璃1,其表面形状构成为三维曲面。在此,三维曲面不只是单纯的圆筒面,是仅通过无伸缩地使平面变形所无法构成的曲面,是在三维空间中以两个独立的参数定义的曲面。例如,分别以正交的x轴和y轴为中心轴,可以例示出具有将以x轴为中心的曲率半径rx、以y轴为中心的曲率半径ry的两个曲率基准作为参数的曲面。在本实施方式的说明中,将层叠配置有夹层玻璃1的各构成部件的结构称为层叠体30。层叠体30是指接合夹层玻璃1的各部件前的状态,因此结构本身与夹层玻璃1是同等的。本实施方式的层叠体30将第一玻璃板33a、第一中间膜形成片31a、调光膜(液晶膜)10、第二中间膜形成片31b、第二玻璃板33b以该顺序层叠配置。此外,在图1中,第一中间膜形成片31a和第二中间膜形成片31b省略图示。(调光膜的基本结构)图2是针对本实施方式的夹层玻璃1的层结构、主要示出调光膜10的剖视图。此外,实施方式的夹层玻璃1具有三维曲面的表面形状,但在图2中,为了容易理解,示出其表面形状为平面状的情况下的剖视图。调光膜10(液晶膜)是能够通过改变施加电压而控制透射光的光量的薄膜。本实施方式的调光膜10是与夹层玻璃1的中间材料一起,或者代替中间材料,被夹持在玻璃板(透明部件)之间等而被使用的。具备该调光膜10的夹层玻璃1例如被配置在建筑物的窗玻璃、或柜台、室内的透明隔断、车辆的车窗等实现调光的部位(外部光入射的部位,例如前面、侧面、后面、顶部等的窗户),可以控制入射到建筑物或车辆等的内侧的入射光的光量。调光膜10(液晶膜)包含使用了二色性色素的主宾型的液晶层,是通过施加于液晶的电场来改变透射光量的部件。调光膜10是通过薄膜形状的第一及第二层叠体即第一层叠体12和第二层叠体13夹持液晶层14所构成的。第一层叠体12是在第一基材层21a层叠第一透明电极层22a、第一取向层23a所形成的。第二层叠体13是在第二基材层21b层叠第二透明电极层22b、第二取向层23b、珠状间隔物24所形成的。调光膜10是通过被设置在该第一层叠体12和第二层叠体13的第一透明电极层22a、第二透明电极层22b的驱动,使被设置在液晶层14的宾主液晶组成物的液晶材料的取向变化,由此改变透射光的光量。第一基材层21a、第二基材层21b可以应用透明树脂制造的、具有可挠性的薄膜。作为第一基材层21a、第二基材层21b,优选应用光学各向异性小、并且可见光范围的波长(380~800nm)的透射率为80%以上的透明树脂膜。作为透明树脂膜的材料,例如可以举出三乙酰纤维素(tac)等乙酰纤维素系树脂、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pet)、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pen)等聚酯系树脂、聚乙烯(pe)、聚丙烯(pp)、聚苯乙烯、聚甲基戊烯、eva等聚烯烃系树脂、聚氯乙烯、聚偏氯乙烯等乙烯系树脂、丙烯酸系树脂、聚氨酯系树脂、聚醚醚砜(pef)、聚醚砜(pes)、聚碳酸酯(pc)、聚砜、聚醚(pe)、聚醚酮(pek)、(甲基)丙烯腈系树脂、环烯烃聚合物(cop)、环烯烃共聚物等树脂。作为透明树脂膜的材料,特别优选聚碳酸酯、环烯烃聚合物、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等树脂。本实施方式的调光膜10被成型为三维曲面,因此作为第一基材层21a、第二基材层21b中使用的透明树脂膜的材料,特别优选聚碳酸酯(pc)树脂、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pet)树脂、环烯烃聚合物(cop)树脂中的任一种作为原料。另外,作为第一基材层21a、第二基材层21b所使用的透明树脂膜的厚度虽取决于其材料,但可以在该透明树脂膜具有可挠性的范围内适当选择,但优选将厚度设为100μm以下。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基材层21a、第二基材层21b采用厚度100μm的聚碳酸酯膜。第一透明电极层22a、第二透明电极层22b由被层叠于第一基材层21a、第二基材层21b(透明树脂膜)的透明导电膜构成。作为透明导电膜,可以采用该种透明树脂膜所适用的各种透明电极材料,可以举出氧化物系的全光透射率为50%以上的透明金属薄膜。例如举出氧化锡系、氧化铟系、氧化锌系。作为氧化锡(sno2)系,可以举出nesa(氧化锡sno2)、ato(antimonytinoxide:氧化锡锑)、氟掺杂氧化锡。作为氧化铟(in2o3)系,可以举出氧化铟、ito(indiumtinoxide:氧化铟锡)、izo(indiumzincoxide:氧化铟锌)。作为氧化锌(zno)系,可以举出氧化锌、azo(铝掺杂氧化锌)、镓掺杂氧化锌。在本实施方式中,构成第一透明电极层22a、第二透明电极层22b的透明导电膜由ito形成。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间隔物使用球形状的珠状间隔物24。珠状间隔物24是为了规定液晶层14的除外周部外的部分的厚度(单元间隙)而设置的。珠状间隔物24可以广泛采用基于二氧化硅等的无机材料的结构、基于有机材料的结构、将其组合的核壳构造的结构等。另外,除球形状的结构之外,珠状间隔物24也可以由圆柱形状、棱柱形状等的杆形状构成。但是,规定液晶层14的厚度的间隔物并不限定于珠状间隔物24,例如可以是,将光致抗蚀剂涂布在第一基材层21a侧并通过曝光、显影制作成圆柱形状。此外,在上述说明中,示出了这样的间隔物被设置在第二层叠体13的例子,但不限定于此,也可以是被设置在第一层叠体12、第二层叠体13双方,或者仅被设置在第一层叠体12一者。第一取向层23a、第二取向层23b由光取向层形成。可应用于光取向层的光取向材料可以广泛采用能够适用光取向手法的各种材料,例如可以举出光分解型、光二聚型、光异构化型等。在本实施方式中,使用光二聚型的材料。作为光二聚型的材料,例如可以举出含有肉桂酸酯、香豆素、苯亚甲基邻苯二甲酰亚胺、苯亚甲基苯乙酮、二苯乙炔、苯乙烯基吡啶、尿嘧啶、喹啉酮、顺丁烯二酰亚胺或者亚肉桂基乙酸衍生物的聚合物等。其中,在取向限制力良好的方面,优选使用具有肉桂酸酯、香豆素的一者或二者的聚合物。作为这样的光二聚型的材料的具体示例,例如可以举出日本特开平9-118717号公报、日本特表平10-506420号公报、日本特表2003-505561号公报以及wo2010/150748号公报所记载的化合物。此外,可以不采用光取向层,而是通过摩擦处理来制作取向层,也可以是赋型处理成细微的线状凹凸形状来制作取向层。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示出了调光膜10包含第一取向层23a、第二取向层23b的方式,但不限定于此,也可以是不具备第一取向层23a、第二取向层23b的方式。液晶层14能够广泛采用宾主型液晶组合物、二色性色素组合物。可以是,使宾主型液晶组合物中含有手性助剂,在使液晶材料水平取向的情况下使其在液晶层14的厚度方向上呈螺旋形状取向。此外,在调光膜10中,以围住液晶层14的方式,配置密封件25。通过该密封件25,一体地保持第一层叠体12、第二层叠体13,防止液晶材料漏出。密封件25可以应用例如环氧树脂、丙烯酸树脂等热固化性树脂或紫外线固化性树脂等。通过在一定的方向上设定了预倾斜的取向限制力的垂直取向层来构成第一取向层23a和第二取向层23b,以使该遮光时的宾主型液晶组合物的取向成为施加电场时,由此以常透(normalclear)的方式构成调光膜10。此外,也可以使该透光时的设定为施加电场时,而以常暗(normaldark)的方式构成。在此,所谓常暗,是指没有向液晶施加电压时透射率为最小,成为黑的画面的构造。所谓常透,是指没有向液晶施加电压时透射率为最大,成为透明的构造。此外,本实施方式的调光膜10示出了包含宾主型的液晶层14的示例,但也可以构成为包含未使用二色性色素组合物的tn(twistednematic:扭曲向列)方式、va(verticalalignment:垂直取向)方式、ips(in-plane-switching:面内转换)方式等的液晶层14的构成。在包含这样的液晶层14时,可以通过在各第一基材层21a、第二基材层21b的表面进一步设置直线偏振层,使其作为调光膜发挥功能。第一玻璃板33a和第二玻璃板33b是分别被配置在夹层玻璃1的表面、背面,具有高透光性的板玻璃。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玻璃板33a和第二玻璃板33b均使用厚度2mm的板玻璃。第一玻璃板33a和第二玻璃板33b被预先形成为三维曲面。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中间膜形成片31a和第二中间膜形成片31b使用pvb(聚乙烯醇缩丁醛)树脂制的、厚度760μm的片材。第一中间膜形成片31a使第一玻璃板33a和调光膜10接合,同样地,第二中间膜形成片31b使第二玻璃板33b和调光膜10接合。在夹层玻璃1完成的状态下,第一中间膜形成片31a和第二中间膜形成片31b分别构成第一中间膜和第二中间膜。此外,作为第一中间膜形成片31a和第二中间膜形成片31b的素材,可以使用eva(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cop(环烯烃聚合物)等。关于第一中间膜形成片31a和第二中间膜形成片31b的tg,当使用pvb时为70~90℃,使用eva时为-30℃(熔点:75℃)、使用cop时为100~120℃。另外,针对第一中间膜形成片31a和第二中间膜形成片31b的厚度,也可以根据其材料等而适当选择。(关于夹层玻璃1中的调光膜10的褶皱)夹层玻璃1是形成在2片板玻璃之间夹持中间膜形成片和调光膜10的层叠体30,通过对层叠体30进行加热及加压的接合工序即预备压接工序、高压釜工序等,调光膜10介由中间膜被接合于板玻璃而形成的。在夹层玻璃1具有三维曲面的表面形状的情况下,第一玻璃板33a和第二玻璃板33b以预先具有三维曲面的表面形状的状态而被提供,在该2片玻璃板之间,夹着平面状的调光膜10或第一中间膜形成片31a及第二中间膜形成片31b形成层叠体30,进行接合工序即预备压接工序、高压釜工序等。因此,对于具有三维曲面的表面形状的第一玻璃板33a和第二玻璃板33b,当平面状的调光膜10进行跟随时,存在调光膜10相对于第一玻璃板33a和第二玻璃板33b局部性地产生富余等而发生褶皱的情况。调光膜10的褶皱存在发生于高压釜工序中的情况,还存在发生于在其前面进行的预备压接工序中的情况。这种调光膜10的褶皱会招致夹层玻璃1的品质降低等而不优选。本申请的发明人们针对夹层玻璃1的三维曲面的表面形状,规定了评价第一玻璃板33a和第二玻璃板33b的调光膜10侧的面的三维曲面的曲率的曲率评价值s。而且,本申请的发明人们发现:在制造具有一个以上该曲率评价值s超过规定值的评价用矩形的夹层玻璃1时,通过使用已预先通过热成型赋予了夹层玻璃1的三维曲面的表面形状,即与第一玻璃板33a和第二玻璃板33b的调光膜10侧的面的三维曲面对应的三维曲面的表面形状的调光膜10,能够减少褶皱的发生。(关于夹层玻璃1的三维曲面)针对本实施方式的夹层玻璃1具有的三维曲面的表面形状进行说明。图3是针对评价本实施方式的夹层玻璃1的三维曲面的曲率的曲率评价值s进行说明的图。在此,将夹层玻璃1中使用的板玻璃(在此,假设为第二玻璃板33b)的外形100的俯视图假定为如图3的(a)所示的角部为曲线状的四边形形状。该第二玻璃板33b具有三维曲面的表面形状。此时,在第二玻璃板33b的外形100的俯视图中,规定至少3点内接于该外形100的评价用矩形200,将平行于该矩形200的一个边201的方向设为第一轴方向d1,将平行于另一边的方向设为第二轴方向d2。该第一轴方向d1和第二轴方向d2在如图3的(a)示出的外形100的俯视下正交。如图3的(b)所示,评价用矩形200实际上为三维的曲面形状。因此,沿第一轴方向d1和第二轴方向d2的尺寸s1、s2各自实际上并非固定,而是根据第二玻璃板33b的三维曲面的表面形状,有时因评价用矩形200内的位置而产生差值。例如,沿第一轴方向d1的尺寸s1若沿第二轴方向d2从图3的(b)所示的左端向右端移动,则根据第二玻璃板33b的三维曲面的表面形状,该值有时会变动。分别求得这样的尺寸s1的最大值和最小值之差(s1的变化量)、尺寸s2的最大值和最小值之差(s2的变化量),将较大一者设为该评价用矩形200的曲率评价值s。而且,在板玻璃的外形100的俯视图中,多样地设定评价用矩形200,计算其曲率评价值s。针对该曲率评价值s,在制造具有其中1个为0.0003mm以上的评价用矩形200的夹层玻璃1的情况下,即,当可以设定曲率评价值s为0.0003mm以上的任意评价用矩形200时,预先通过热成型工序对调光膜10赋型成与板玻璃(夹层玻璃1)的三维曲面的表面形状对应的形状,以形成层叠体30,并进行用于形成夹层玻璃1的接合工序,即预备压接工序或高压釜工序,由此可以减少调光膜10的褶皱。另外,对调光膜10进行热成型工序来成型三维曲面时,在用于形成夹层玻璃1的接合工序(预备压接工序和高压釜工序)中,优选将加热温度设为小于调光膜10的第一基材层21a、第二基材层21b的玻璃化温度tg。其原因在于,调光膜10的第一基材层21a、第二基材层21b因加热而达到该玻璃化温度tg以上时,三维曲面会变化,夹层玻璃1中会发生调光膜10的褶皱。此外,出于上述理由,不局限于接合工序,而是在热成型工序之后的夹层玻璃的制造工序中,不使调光膜10成为第一基材层21a、第二基材层21b的玻璃化温度tg以上,由此能够进一步减少调光膜(液晶膜)10的褶皱。(夹层玻璃1的制造方法)接着,针对本实施方式的夹层玻璃1的制造方法进行说明。制造本实施方式的夹层玻璃1时,作为用于制造夹层玻璃1的准备工序,预先针对夹层玻璃1的三维曲面的表面形状(第一玻璃板33a和第二玻璃板33b的调光膜10侧的面的三维曲面),判断是否具有曲率评价值s为0.0003mm以上的评价用矩形200,判断对于调光膜10的热成型工序是否必要。关于要制造的夹层玻璃1的三维曲面的表面形状,在具有一个以上的、曲率评价值s为0.0003mm以上的评价用矩形200的情况下,对调光膜10进行热成型工序。此外,夹层玻璃1的曲率评价值s小于0.0003mm时(任一评价用矩形200的曲率评价值s均小于0.0003mm时),不需要对调光膜10的热成型工序。出于减少调光膜10褶皱的观点,这种对调光膜10的热成型工序在夹层玻璃1的单面的表面积为25000m2以上的情况中是特别有效的。在本实施方式中,针对对调光膜10进行热成型工序的夹层玻璃1的制造方法进行说明。图4是通过立体图等示出本实施方式的夹层玻璃1的制造工序的流程的图。图5是说明本实施方式的夹层玻璃1的制造方法的流程图。在本实施方式的夹层玻璃1的制造方法中,首先,在步骤(下面,简单示为“s”)10中,对调光膜10进行热成型工序。在热成型工序中,使调光膜10从图4的(a)所示的平坦状态,如图4的(b)所示,变形成符合夹层玻璃1的三维曲面的形状。热成型工序中的调光膜10的具体加工方法例如可以通过真空成型法、热压法、袋压法等进行。下面,例示出采用真空成型法、热压法、袋压法的热成型工序,进行说明,但热成型工序的手法不限定于此,也可以使用其他手法。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热成型工序通过真空成型法进行。图6是说明通过采用真空成型装置300的真空成型法热成型调光膜10的情况的图。图6中示出的真空成型装置300包括吸附台301、成型用模具302、保持框303和加热器304。在此,成型用模具302的表面形状被构成为与第二玻璃板33b的里面侧(配置有调光膜10的一侧)的形状一致的三维曲面。在利用真空成型装置300的热成型中,首先,将调光膜10设置在保持框303中保持它。接着,用加热器304将该调光膜10加热至调光膜10的第一基材层21a、第二基材层21b的玻璃化温度tg以上。其后,使加热器304避退,使吸附台301和成型用模具302向调光膜10移动,使成型用模具302触碰调光膜10。此外,从被设置在吸附台301的吸引孔301a吸引空气,以1/2气压以上的压力使调光膜10紧贴于成型用模具302。在保持该状态下,通过将调光膜10冷却至低于tg的温度,调光膜10被成型为模仿成型用模具302的形状的形状。图7是说明通过使用热压装置400的热压法热成型调光膜10的情况的图。热压装置400包括下热成型金属模具401和上热成型金属模具402。在下热成型金属模具401内,内置有加热器。另外,下热成型金属模具401和上热成型金属模具402的表面形状(模具形状)被构成为与第二玻璃板33b的里面侧(配置有调光膜10的一侧)的形状一致的三维曲面。在使用热压装置400的热成型工序中,在下热成型金属模具401之上设置调光膜10,对其加热,加热至调光膜10的第一基材层21a、第二基材层21b的玻璃化温度tg以上。然后,向下按上热成型金属模具402,以1/2气压以上的压力进行按压,成型调光膜10。并且,在保持该状态下,通过将调光膜10冷却至低于tg的温度,调光膜10被成型为模仿下热成型金属模具401的形状的形状。此外,不局限于上述示例,也可以是,热压装置400在上热成型金属模具402内也设置加热器。另外,代替上热成型金属模具402,也可以利用因空气压而膨胀的气球或沙袋。图8是说明通过使用袋压装置500的袋压法热成型调光膜10的情况的图。袋压装置500包括袋501、成型用模具502和烘箱503。袋501是具有耐热性及可挠性的橡胶制的袋状部件,具有可以充分地包含成型用模具502以及被配置在其上的调光膜10的大小。成型用模具502具有包含三维曲面的表面形状,在其上侧的面502a可以承载调光膜10。成型用模具502的表面形状(模具形状)被构成为与第二玻璃板33b的内面侧(配置有调光膜10的一侧)的形状一致的三维曲面。在使用该袋压装置500的热成型工序中,将在成型用模具502之上设置调光膜10的结构设置在袋501内,将其配置在烘箱503内,并加热至调光膜10的第一基材层21a、第二基材层21b的玻璃化温度tg以上。并且,从被设置于袋501的通气孔501a吸引空气,以1/2气压以上的压力使调光膜10密接于成型用模具502,在保持该状态下,从烘箱中取出,将调光膜10冷却至低于tg的温度。由此,调光膜10被成型为模仿成型用模具502的形状的形状。返回图5,在结束s10中的热成型工序后,在s20中,用第一玻璃板33a和第二玻璃板33b,夹住调光膜(液晶膜)10和第一中间膜形成片31a及第二中间膜形成片31b,形成层叠体30(层叠体形成工序)。接着,进行用于将层叠体30形成夹层玻璃1的接合工序。在本实施方式中,s30的预备压接工序和s40的高压釜工序为接合工序。在s30中,通过各种方法进行预备压接工序。所谓预备压接工序,是指加热并加压层叠体30,接合层叠体30的各部件的工序。需要说明的是,在热成型工序后进行的该预备压接工序中,出于抑制调光膜10褶皱的观点,优选将加热温度设为小于调光膜10的第一基材层21a、第二基材层21b的玻璃化温度tg。其原因在于,调光膜10的第一基材层21a、第二基材层21b因加热而成为该玻璃化温度tg以上时,热成型工序中已赋型的三维曲面要回到原来平坦形状的力会进行作用,在夹层玻璃1中会发生调光膜10的褶皱。预备压接工序优选例如通过真空袋压法、真空层压法、导管法等进行。在本实施方式中,预备压接工序使用真空袋压法进行。接着,在s40中,进行高压釜工序。在该高压釜工序中,将完成预备压接工序的层叠体30移至高压釜用的压力容器中,在高压高温环境下将层叠体30放置规定时间,加强层叠体30的各部件的接合,提高作为夹层玻璃1的强度。此时,出于抑制调光膜10褶皱的观点,优选将加热温度设为小于调光膜10的第一基材层21a、第二基材层21b的玻璃化温度tg。其原因也在于,调光膜10的第一基材层21a、第二基材层21b因加热而成为该玻璃化温度tg以上时,热成型工序中已赋型的三维曲面要回到原来的平坦形状的力会进行作用,在夹层玻璃1中会发生调光膜10的褶皱。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前所述,第一基材层21a、第二基材层21b为聚碳酸酯制,因此在高压釜工序中,将预备压接工序后的层叠体30置于120℃、8气压的环境下。如果高压釜工序结束,则作为夹层玻璃1完成。此外,根据需要,还可以进行整理外形形状的切除工序。此外,如前所述,通过在热成型工序之后的工序中不使调光膜10成为第一基材层21a、第二基材层21b的玻璃化温度tg以上,可以进一步减少调光膜10的褶皱发生。此外,在制造夹层玻璃1的准备工序中,判断是否需要热成型工序,但如前所述,当夹层玻璃1的曲率评价值s小于0.0003mm(任一评价用矩形200的曲率评价值s均小于0.0003mm)时,不需要对调光膜10的热成型工序。因此,没有进行热成型工序,而是能够通过进行层叠体形成工序、预备压接工序、高压釜工序等,来制造夹层玻璃1。此时,在预备压接工序、高压釜工序中,加热温度可以超过第一基材层21a、第二基材层21b的玻璃化温度tg。根据以上说明的实施方式的夹层玻璃制造方法,进行热成型工序,形成具有沿夹层玻璃1的三维曲面的三维曲面的表面形状的调光膜10,利用该调光膜10进行预备压接工序和高压釜工序,因此相对于层叠体30(夹层玻璃1)均等地配置调光膜10,能够减少剩余部分等导致的褶皱的发生,并且被充分地接合,也能够维持作为夹层玻璃1的强度。(关于调光膜10的褶皱有无发生的评价)在此,改变要制造的夹层玻璃1的大小或三维曲面等,并且还改变调光膜的评价值及热成型工序的有无等,制造夹层玻璃,评价被板玻璃夹住的调光膜有无褶皱。关于评价中使用的夹层玻璃的三维曲面的表面形状,准备了x轴及y轴的曲率半径rx、ry相等和不同的两个示例。另外,在夹层玻璃的三维曲面的表面形状的两个示例中,夹层玻璃的大小(x轴及y轴的长度)也准备了多个示例。另外,在各个示例中,计算曲率评价值s,且准备进行了热成型工序的调光膜10和未进行的调光膜10,分别制造夹层玻璃1,评价有无褶皱的发生。在以下的表1、表2中示出其结果。在表1、2中,在预备压接工序或高压釜工序后调光膜中发生褶皱的,在表中以bad示出,没有发生褶皱的,在表中以good示出。此外,在该夹层玻璃的制造工序中,热成型工序利用真空成型法进行,预备压接工序采用真空袋压法。在预备压接工序或高压釜工序中,加热温度设为小于调光膜10的基材的玻璃化温度tg的温度。另外,表1、表2及后述的表3中示出的各试样的曲率评价值s为在该试样的夹层玻璃的曲率评价值s中最大的,曲率评价值s为0.0003mm以上的试样具有一个以上曲率评价值s为0.0003mm以上的评价用矩形200。[表1]试样1试样2试样3试样4试样5试样6试样7试样8试样9试样10x轴长度(mm)130130140140150150160160180180y轴长度(mm)130130140140150150160160180180x轴曲率半径(mm)1150115011501150115011501150115011501150y轴曲率半径(mm)1150115011501150115011501150115011501150曲率评价值s(mm)0.0002220.0002220.0003230.0003230.0004560.0004560.000630.000630.0011390.001139热成型无有无有无有无有无有褶皱goodgoodbadgoodbadgoodbadgoodbadgood[表2]试样11试样12试样13试样14试样15试样16试样17试样18试样19试样20x轴长度(mm)454550507070150150262262y轴长度(mm)200200250250150150200200328328x轴曲率半径(mm)500500500500500500500500500500y轴曲率半径(mm)2000200020002000200020002000200020002000曲率评价值s(mm)0.0001530.0001530.000330.000330.0003240.0003240.0057890.0057890.0879210.087921热成型无有无有无有无有无有褶皱goodgoodbadgoodbadgoodbadgoodbadgood如上述表1及表2所示,关于曲率评价值s的最大值为0.0003mm以上,且没有进行热成型工序的试样,在预备压接工序或高压釜工序后,发生褶皱,不宜使用。此外,在曲率评价值s的最大值为0.0003mm以上的未进行热成型的试样中,关于曲率评价值s的最大值比较小的(例如,试样3、5、7、13、15),相比于曲率评价值s的最大值较大的,相对较少褶皱的发生。另外,关于曲率评价值s的最大值为0.0003mm,且进行了热成型工序的试样,在预备压接工序或高压釜工序后,未发生褶皱。另外,关于曲率评价值s小于0.0003mm的试样,无论热成型工序的有无,都没有褶皱的发生。接着,将x轴和y轴的长度设为固定,且改变各轴的曲率半径rx、ry来使曲率评价值s的值变化,评价是否良好地进行基于热成型的三维曲面的成型。在以下的表3中示出其结果。在表3中,将通过热成型工序充分地成型三维曲面的表示为good,将不充分的表示为bad。[表3]试样21试样22试样23试样24x轴长度(mm)242242242242y轴长度(mm)308308308308x轴曲率半径(mm)1150500400250y轴曲率半径(mm)1150200020001000曲率评价值s(mm)0.0082360.0603350.1222821.246803热成型goodgoodgoodbad如表3所示,曲率评价值s为1.24mm以下的情况下,充分地成型三维曲面,但超过1.24mm时,难以进行基于热成型的对调光膜10的三维曲面的成型。接着,改变调光膜的基材的材质、或热成型工序中的加热温度、预备压接工序和高压釜工序中的加热温度等,评价褶皱的发生等。在以下的表4中示出其结果。在表4中,将通过热成型工序充分地成型出三维曲面的示出为good,将不充分的示出为bad。另外,在表4中,针对预备压接工序和高压釜工序后有无褶皱,将发生褶皱的示出为bad,将未发生褶皱的示出为good。此外,在该评价中,在热成型工序进行的向调光膜10的三维曲面的成型不充分的情况下,就此结束评价,不进行以后的预备压接工序和高压釜工序。另外,关于在预备压接工序中发生褶皱的,就此结束评价,不进行高压釜工序。此外,在该评价中使用的夹层玻璃的曲率评价值s的最大值为0.088mm,处于0.0003mm以上1.24mm以下,满足优选的范围。另外,在该评价中,第一基材层21a、第二基材层21b的厚度为100μm,试样的夹层玻璃1的大小为262mm×328mm。[表4]在表4中,关于试样30、试样39、试样48,将不需要高压釜的原料(例如,mersen(注册商标)g:聚烯烃系接合性聚合物(东曹株式会社制))用作中间膜,因而未实施高压釜。另外,由于没有实施高压釜,评价仍然为good的评价。如表4所示,在基材的材料为pc、pet、cop的任一者时,关于满足以下三条件者,夹层玻璃中没有发生调光膜的褶皱,但在即使是任一个条件没有满足的情况下,热成型工序进行的三维曲面的成型不充分,或者发生了调光膜的褶皱。(1)在热成型工序中,将加热温度设为第一基材层21a、第二基材层21b的玻璃化温度tg以上。(2)在预备压接工序中,将加热温度设为小于第一基材层21a、第二基材层21b的玻璃化温度tg。(3)在高压釜工序中,将加热温度设为小于第一基材层21a、第二基材层21b的玻璃化温度tg。但是,作为中间膜的原料,在使用不需要高压釜的原料的情况下,也可以不进行高压釜的处理。由以上可知,根据本实施方式,在制造具有一个以上曲率评价值s为0.0003mm以上的评价用矩形200的夹层玻璃1时,进行将具备液晶层14的调光膜(液晶膜)10加热至第一基材层21a、第二基材层21b的玻璃化温度tg以上来成型三维曲面的热成型工序,通过将接合工序即预备压接工序或高压釜工序中的加热温度设为小于第一基材层21a、第二基材层21b的玻璃化温度tg,在预备压接工序或高压釜工序中,调光膜10中没有发生褶皱,能够制造高品质的夹层玻璃。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在制造不具有曲率评价值s为0.0003mm以上的评价用矩形200的夹层玻璃1时,即使不进行热成型工序而进行接合工序即预备压接工序或高压釜工序,调光膜中也没有发生褶皱,能够制造高品质的夹层玻璃。(追加评价)对于夹层玻璃1,形成在2片板玻璃之间夹持中间膜形成片和调光膜10的层叠体30,通过进行对层叠体30进行加热及加压的接合工序即预备压接工序、高压釜工序等,调光膜10介由中间膜被接合于板玻璃而形成夹层玻璃1。在此,如本实施方式,在夹层玻璃1具有三维曲面的表面形状的情况下,预先以具有三维曲面的表面形状的状态来提供第一玻璃板33a及第二玻璃板33b,在该2片玻璃板之间夹住平面状的调光膜10或第一中间膜形成片31a及第二中间膜形成片31b,形成层叠体30,进行接合工序即预备压接工序、高压釜工序等。因此,平面状的调光膜10对于具有三维曲面的表面形状的第一玻璃板33a及第二玻璃板33b进行跟随时,存在调光膜10相对于第一玻璃板33a和第二玻璃板33b局部性地富余等而发生褶皱,或者在中间膜中产生气泡的情况。调光膜10的褶皱或气泡存在发生于高压釜工序中的情况,还存在发生于在其前面进行的预备压接工序中的情况。这样的调光膜10的褶皱及气泡招致夹层玻璃1的品质降低等而不优选。这些褶皱和气泡成为平面状的调光膜10没有完全跟随第一玻璃板33a和第二玻璃板33b的三维曲面的一大主要原因。调光膜10的物理性质多是较大程度地取决于第一基材层21a、第二基材层21b的物理性质。因此,通过适当地选定用作第一基材层21a、第二基材层21b的原料,能够抑制褶皱和气泡的发生。因此,准备多个用于第一基材层21a、第二基材层21b的原料,实际进行夹层玻璃的制造,进行实验,调查作为第一基材层21a、第二基材层21b的原料的适当条件。用于夹层玻璃的第一基材层21a、第二基材层21b的各种特性值中,特别地,在目前的预备性实验中明确了玻璃化温度的重要性。因此,首先,在上述的条件下进行着眼于第一基材层21a、第二基材层21b的玻璃化温度的实验。[表5]表5是总结调查每种原料的夹层玻璃的制造工序中的温度影响的实验结果的图。在该表5和前面示出的表4的实验中,在夹层玻璃的制造工序中,热成型工序利用真空成型法进行,预备压接工序利用了真空袋压法。另外,第一玻璃板33a和第二玻璃板33b的三维曲面的曲率半径分别以正交的x轴和y轴为中心轴,设为以x轴为中心的曲率半径rx=500mm,以y轴为中心的曲率半径ry=2000mm。表5和表4中的评价结果通过目测评价进行。此外,表5及表4中的excellent、good、acceptable、bad以该顺序表示结果的优良。即,excellent表示最优的结果,good表示虽比excellent稍差,但可以无问题地使用的结果,acceptable表示虽比excellent和good更差,但为作为产品能够使用的结果,bad表示不能作为产品使用的结果。另外,表5及表4中的“ac”表示“高压釜”。表5中的“可靠性评价”的项目是将完成后的夹层玻璃1再次加热至同项目中示出的温度的状态下长时间保管(放置)后,目视确认褶皱的发生,将其结果表示在“保管时褶皱评价”栏中。从表5及表4的结果可知以下内容。(条件1)首先,观察预备压接后,以及高压釜(ac)后的中间膜接合的评价结果一栏发现,进行预备压接及高压釜的温度优选为100℃以上。特别是,由预备压接后的中间膜接合的评价结果一栏中得到excellent的评价结果可知,更加优选将预备压接温度设为130℃以上。(条件2)另一方面,观察预备压接后的褶皱评价一栏及高压釜后的褶皱评价一栏可知,预备压接及高压釜需要在小于基材的tg的温度下进行。其原因被认为在于,如在前面的说明,调光膜10的第一基材层21a、第二基材层21b因加热而成为其玻璃化温度tg以上时,在热成型工序中已赋型的三维曲面要回到原来的平坦形状的力会进行作用。在此,为了满足上述条件1和条件2,第一基材层21a、第二基材层21b的tg需要高于预备压接工序和高压釜工序的加工温度(100℃以上、较优选130℃以上)。由此可知,必然的是,第一基材层21a、第二基材层21b的tg优选为100℃以上,较优选设为130℃以上。[表6]表6为总结调查第一基材层21a、第二基材层21b的tg之外的条件对夹层玻璃造成的影响的实验结果的表。在该表6的实验中,在夹层玻璃的制造工序中,热成型工序利用真空成型法进行,预备压接工序使用了真空袋压法。在热成型工序中,关于加热温度,对调光膜10的第一基材层21a、第二基材层21b的玻璃化温度tg留出富余而设为tg 5℃。在预备压接工序或高压釜工序中,加热温度设为小于调光膜10的第一基材层21a、第二基材层21b的玻璃化温度tg的温度。另外,第一玻璃板33a以及第二玻璃板33b的三维曲面的曲率半径为分别以正交的x轴和y轴为中心轴,设为以x轴为中心的曲率半径rx=500mm、以y轴为中心的曲率半径ry=2000mm。在表6的实验中,着眼于第一基材层21a、第二基材层21b的材质、厚度、有无延伸、杨氏弹性模量、有无实施热成型,评价他们对热成型中向三维曲面的跟随性(在表6中,记为热成型中的3d跟随性)、夹层玻璃完成后的褶皱及中间膜气泡造成的影响。在实验中,使用了聚碳酸酯(pc)树脂、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pet)树脂、环烯烃聚合物(cop)树脂。此外,针对其以外的树脂也预备性地进行了实验,但针对获得良好结果的上述3个树脂,更详细地进行了实验。针对热成型中对三维曲面的跟随性,以调光膜10的形态进行热成型后,通过目测评价与第一玻璃板33a和第二玻璃板33b的三维曲面一致状况。将二者的形状大致完全一致的情况设为excellent,将形状略微不同的情况设为good,将形状不同的部分较多的情况设为acceptable,将形状明显不同的情况作为bad进行评价。针对夹层玻璃完成后的褶皱,将未看到褶皱的情况设为excellent,将看到1个褶皱的情况设为good,将看到多个褶皱的情况设为acceptable,将发生醒目的大的褶皱的情况设为bad进行评价。需要说明的是,关于bad,在此是指不能使用。针对夹层玻璃完成后的中间膜气泡,将没有看到气泡的情况设为excellent,将看到1个气泡的情况设为good,将看到多个气泡的情况设为acceptable,将发生醒目的大气泡的情况设为bad进行评价。需要说明的是,关于bad,在此是指不能使用。从表6示出的实验结果可知,在具有三维曲面的表面形状的夹层玻璃中,关于第一基材层21a、第二基材层21b,优选满足以下的条件。首先,对于此次试验的材料,可知,在使用任一者的情况下,都需要进行热成型。在没有进行热成型的条件下,均发生了褶皱和中间膜的气泡,不宜使用。另外,优选地,第一基材层21a和第二基材层21b将聚碳酸酯树脂(pc)、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树脂(pet)、环烯烃聚合物树脂(cop)中任一者作为原料,厚度被形成为100μm以下。特别地,若厚度超过100μm,即使进行了热成型,也发生褶皱及中间膜的气泡,不宜使用。此外,在该表6的结果中,作为第一基材层21a及第二基材层21b的材料,也能够采用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树脂(pet)。但是,从前面示出的图8和图9的结果可知,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树脂(pet)无法满足玻璃化温度tg的条件,因此将其从第一基材层21a和第二基材层21b的材料候选中除去。另外,第一基材层21a及第二基材层21b优选通过无拉伸的原料形成。观察表6可知,即使以厚度相同的同一材料即pet彼此比较,无拉伸的原料得到了非常优异的结果。如果是无拉伸,则第一基材层21a和第二基材层21b的面内方向上的物理性质中各向异性少,因此被认为不易发生褶皱。另外,优选地,第一基材层21a和第二基材层21b由杨氏弹性模量(纵向弹性系数)为4.3gpa以下的原料形成。另外,更优选地,第一基材层21a及第二基材层21b由杨氏弹性模量(纵向弹性系数)为2.5gpa以下的原料形成。考虑这是因为,如果杨氏弹性模量低,则原料易于柔性变形,因而容易模仿三维曲面的表面形状。此外,仅从表6的结果可知,关于第一基材层21a和第二基材层21b的玻璃化温度tg,优选地,由tg为160℃以下的原料形成,较优选地,由tg为80℃以下的原料形成。但是,从前面示出的表5和表4的结果可知,第一基材层21a、第二基材层21b的tg优选为100℃以上,更优选为130℃以上。因此,tg为80℃以下的原料不宜作为第一基材层21a和第二基材层21b的原料而被除外。如以上说明,通过从满足上述条件的适当原料中选择并用作第一基材层21a及第二基材层21b的原料,即使是具有三维曲面的表面形状的夹层玻璃,也能够提供减少褶皱及空隙的具有三维曲面的表面形状的夹层玻璃。(变形方式)并不限定于以上说明的实施方式,可以进行各种变形或变更,其也在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的范围内。(1)在实施方式中,举出夹层玻璃1为朝向一方突出的形状的例子进行了说明。不限定于此,例如也可以设为起伏那样的凹凸形状连续的形态,三维曲面能够设为各种形态。另外,举出夹层玻璃1及调光膜10在俯视下为矩形状的例子进行了说明,但不限定于此,可以设为俯视下为圆形、椭圆形、三角形、多角形或者这些形状的组合等各种形状。(2)在实施方式中,举出进行预备压接工序后,进行高压釜工序的示例进行了说明。不限定于此,例如,可以省略高压釜工序。此外,本实施方式及变形方式可以适当组合使用,但省略详细的说明。另外,本公开的实施方式并不因以上说明的各实施方式而受到限定。[附图标记说明]10调光膜(液晶膜)、12第一层叠体、13第二层叠体、14液晶层、21a第一基材层、21b第二基材层、22a第一透明电极层、22b第二透明电极层、23a第一取向层、23b第二取向层、24珠状间隔物、25密封件、30层叠体、31a第一中间膜形成片、31b第二中间膜形成片、33a第一玻璃板、33b第二玻璃板、100夹层玻璃的外形(俯视)、200评价用矩形、300真空成型装置、301吸附台、301a吸引孔、302成型用模具、303保持框、304加热器、400热压装置、401下热成型金属模具、402上热成型金属模具、403加热板、500袋压装置、501袋、502成型用模具、503烘箱。当前第1页1 2 3 当前第1页1 2 3 
技术特征:1.一种夹层玻璃的制造方法,所述夹层玻璃是将由具有三维曲面的表面形状的第一玻璃板和第二玻璃板夹住液晶膜的层叠体接合而成的,
所述液晶膜在厚度方向上依次包括第一基材层、第一透明电极层、液晶层、第二透明电极层和第二基材层,
所述夹层玻璃的制造方法包括:
热成型工序,将所述液晶膜加热至所述第一基材层和所述第二基材层的玻璃化温度以上,对所述液晶膜成型出所述夹层玻璃的三维曲面的表面形状;以及
接合工序,在进行所述热成型工序后,以小于所述第一基材层和所述第二基材层的玻璃化温度的温度加热由所述第一玻璃板和所述第二玻璃板夹住所述液晶膜的层叠体,并以规定的压力加压进行接合。
2.在权利要求1所述的夹层玻璃的制造方法中,
在设定以3点以上内接于俯视所述夹层玻璃时的外形的任意的矩形,俯视下平行于所述矩形的一边的、沿所述夹层玻璃的表面形状的第一尺寸在所述矩形内的变化量,和俯视下平行于所述矩形的另一边的、沿所述夹层玻璃的表面形状的第二尺寸在所述矩形内的变化量之中,将较大一者作为所述矩形的曲率评价值的情况下,
所述夹层玻璃能够设定一个以上所述曲率评价值为0.0003mm以上的所述矩形。
3.在权利要求1所述的夹层玻璃的制造方法中,
在所述热成型工序中,将所述液晶膜加热至所述第一基材层和所述第二基材层的玻璃化温度以上后,进行加压而使所述液晶膜密接于成型用模具,在该状态下冷却至小于所述玻璃化温度的温度。
4.在权利要求1所述的夹层玻璃的制造方法中,
所述第一基材层和所述第二基材层的玻璃化温度为100℃以上。
5.在权利要求1所述的夹层玻璃的制造方法中,
所述第一基材层和所述第二基材层的玻璃化温度为130℃以上。
6.一种夹层玻璃,其是将由具有三维曲面的表面形状的第一玻璃板和第二玻璃板夹住液晶膜的层叠体接合而成的,
所述液晶膜在厚度方向上依次包括第一基材层、第一透明电极层、液晶层、第二透明电极层和第二基材层,
在设定以3点以上内接于俯视该夹层玻璃时的外形的任意的矩形,俯视下平行于所述矩形的一边的、沿所述夹层玻璃的表面形状的第一尺寸在所述矩形内的变化量,和俯视下平行于所述矩形的另一边的、沿所述夹层玻璃的表面形状的第二尺寸在所述矩形内的变化量之中,将较大一者作为所述矩形的曲率评价值的情况下,
该夹层玻璃的任一所述矩形的所述曲率评价值均小于0.0003mm。
7.一种夹层玻璃,其将第一玻璃板、第一中间膜、液晶膜、第二中间膜、第二玻璃板以该顺序层叠配置,
所述液晶膜包括:
第一基材层,
第一透明电极层,被形成在所述第一基材层上,
第二基材层,
第二透明电极层,被形成在所述第二基材层上,与所述第一透明电极层相对配置,以及
液晶材料,被配置在所述第一透明电极层和所述第二透明电极层之间,根据所述第一透明电极层和所述第二透明电极层之间的电势差而改变透射率;
所述第一基材层和所述第二基材层的玻璃化温度为100℃以上,
该夹层玻璃的板面具有三维曲面的表面形状。
8.在权利要求7所述的夹层玻璃中,
所述第一基材层和所述第二基材层的玻璃化温度为130℃以上。
9.在权利要求7所述的夹层玻璃中,
所述第一基材层和所述第二基材层为聚碳酸酯树脂、环烯烃聚合物树脂中的任一者,厚度为100μm以下。
10.在权利要求7所述的夹层玻璃中,
所述第一基材层和所述第二基材层为无拉伸的材料。
11.在权利要求7所述的夹层玻璃中,
所述第一基材层和所述第二基材层是杨氏弹性模量为4.3gpa以下的材料。
12.在权利要求7所述的夹层玻璃中,
该夹层玻璃的板面的曲率半径为2000mm以下。
13.一种调光膜,包括:
第一基材层,
第一透明电极层,被形成在所述第一基材层上,
第二基材层,
第二透明电极层,被形成在所述第二基材层上,与所述第一透明电极层相对配置,以及
液晶材料,被配置在所述第一透明电极层和所述第二透明电极层之间,根据所述第一透明电极层和所述第二透明电极层之间的电势差改变透射率;
所述第一基材层和所述第二基材层的玻璃化温度为100℃以上。
14.在权利要求13所述的调光膜中,
所述第一基材层和所述第二基材层的玻璃化温度为130℃以上。
技术总结本发明提供:夹层玻璃的制造方法,在夹着液晶膜且具有三维曲面的表面形状的夹层玻璃中能够减少液晶膜的褶皱发生;以及夹层玻璃,具有三维曲面的表面形状,可以减少被夹持的液晶膜的褶皱。夹层玻璃是接合以具有三维曲面的表面形状的第一玻璃板和第二玻璃板夹住液晶膜的层叠体而成的,其制造方法包括:热成型工序,将液晶膜加热至第一基材层和第二基材层的玻璃化温度以上,在施加规定的压力的状态下冷却至小于上述的玻璃化温度,对所述液晶膜成型出夹层玻璃的三维曲面的表面形状;以及接合工序,在进行热成型工序之后,以小于上述玻璃化温度的温度加热以第一玻璃板和第二玻璃板夹住液晶膜的层叠体,并以规定的压力加压而进行接合。
技术研发人员:池泽孝夫;三浦启介;石井宪雄;山木诚;中村裕介;川岛朋也;萩原裕介;二岛悟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大日本印刷株式会社
技术研发日:2018.11.02
技术公布日:2020.06.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