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回收净化
技术领域:
,特别涉及一种烘干除屑装置。
背景技术:
:封装基板在制备完成后,需通过水平机先进行水洗除去表面杂质,再进行烘干除去水分,以防止表面氧化,但在对封装基板进行烘干的过程中,水平机在运行时齿轮与轮片之间发生摩擦,容易产生碎屑,由于采用热风循环的方式对封装基板进行烘干,该过程容易将产生的碎屑吸附在封装基板上,而影响产品的品质。技术实现要素: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烘干除屑装置,旨在提供一种新型烘干除屑装置,减少了烘干环境中的碎屑和颗粒,以避免碎屑影响产品的品质。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烘干除屑装置,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内形成有容腔,所述壳体开设有用于连通所述容腔和外界的进料口和出料口;传输轨道,所述传输轨道设于所述容腔内,且设于所述进料口与所述出料口之间,用于将待烘干产品由所述进料口引入、并由所述出料口传出;热风机,所述热风机设于所述容腔内,所述热风机的出风口朝向所述传输轨道设置;以及储液池,所述储液池设于所述容腔内,所述储液池设于所述传输轨道的下方,且所述储液池的开口朝向所述传输轨道设置。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传输轨道包括若干传输辊,沿所述进料口至所述出料口的方向,若干所述传输辊并排间隔形成所述传输轨道。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储液池包括侧壁和底壁,所述底壁内表面的高度由四周缘向中心逐渐降低设置。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储液池开设有进水口和出水口,所述进水口设于所述侧壁,所述出水口设于所述底壁。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壳体的底壁开设有排水口,所述排水口与所述出水口连通。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侧壁还开设有溢流口,所述溢流口的下缘水平高度低于所述进水口的下缘水平高度。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溢流口的下缘水平高度与所述侧壁的下缘水平高度之间的距离为1.0cm~2.0cm。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热风机包括第一热风机和第二热风机,所述第一热风机和所述第二热风机分别设于所述传输轨道的上下两侧。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沿所述传输轨道的传输方向,设置有若干所述第一热风机和若干所述第二热风机,若干所述第一热风机和若干所述第二热风机均间隔设置。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竖直方向上,所述热风机落入所述储液池的开口所在范围内。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烘干除屑装置,该烘干除屑装置用于将水洗后的产品进行烘干,并在烘干过程中除去烘干环境中的碎屑和颗粒。具体为,产品在传输轨道上边传输边通过热风机进行烘干,由于传输轨道在作业中容易产生碎屑和颗粒,因此在传输轨道的下方设置有储液池,在对产品进行烘干时热风机可产生热风循环效果,并可在对产品进行干燥的同时还可将烘干环境中的碎屑和颗粒吹至储液池内而与储液池内的液体接触,以通过储液池收集烘干环境中的碎屑和颗粒。也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新型烘干除屑装置,减少了烘干环境中的碎屑和颗粒,避免了碎屑和颗粒影响产品的品质。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实用新型烘干除屑装置一实施例的剖面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烘干除屑装置一实施例的另一剖面图;附图标号说明标号名称标号名称100烘干除屑装置32第二热风机10壳体40储液池11容腔41侧壁12排水口411进水口20传输轨道412溢水口21传输辊42底壁30热风机421出水口31第一热风机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需要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连接”、“固定”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固定”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另外,在本实用新型中如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烘干除屑装置100,旨在提供一种新型烘干除屑装置100,以避免碎屑影响产品的品质。结合参阅图1和图2,本实用新型烘干除屑装置100的一实施例中,该烘干除屑装置100包括:壳体10,所述壳体10形成有容腔11,所述壳体10开设有用于连通所述容腔11和外界的进料口和出料口;传输轨道20,所述传输轨道20设于所述容腔11内,且设于所述进料口与所述出料口之间,用于将待烘干产品由所述进料口引入、并由所述出料口传出;热风机30,所述热风机30设于所述容腔11内,所述热风机30的出风口朝向所述传输轨道20设置;以及储液池40,所述储液池40设于所述容腔11内,所述储液池40设于所述传输轨道20的下方,且所述储液池40的开口朝向所述传输轨道20设置。本实施例中,壳体10为封闭结构。壳体10的外部设置有驱动电机,驱动电机驱动传输轨道20转动,以使传输轨道20传动连接于壳体10,在烘干过程中,将产品放置在传输轨道20上,在传输过程中将产品烘干。热风机30可产生循环热风,该热风机30产生的热风可在传输轨道20与储液池40之间进行热风循环,以使通过该热风经过储液池40时将碎屑吸附在储液池40内的液体里,以通过储液池40内的液体收集烘干环境中的碎屑,另外烘干环境中重量较大的颗粒可在重力的作用下自动跌落于储液池40内。储液池40除了设置在传输轨道20的下方,还可设置在传输轨道20的上方或侧方。可以理解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该烘干除屑装置100用于将水洗后的产品进行烘干,并在烘干过程中除去烘干环境中的碎屑和颗粒。具体为,产品在传输轨道20上边传输边通过热风机30进行烘干,由于传输轨道20在作业中容易产生碎屑和颗粒,因此在传输轨道20的下方设置有储液池40,在对产品进行烘干时热风机30可产生热风循环效果,并可在对产品进行干燥的同时还可将烘干环境中的碎屑和颗粒吹至储液池40内而与储液池40内的液体接触,以通过储液池40收集烘干环境中的碎屑和颗粒。也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新型烘干除屑装置100,减少了烘干环境中的碎屑和颗粒,避免了碎屑和颗粒影响产品的品质。当然,在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在壳体10内设置有吸附装置,该吸附装置包括有吸尘口和吸尘风机,通过在吸尘风机的作用下,可将烘干环境中的碎屑和颗粒通过吸尘口收集,以减少烘干环境中的碎屑和颗粒。同理,该设置也可避免碎屑影响产品的品质。结合参阅图1和图2,本实用新型烘干除屑装置100的一实施例中,所述传输轨道20包括若干传输辊21,沿所述进料口至所述出料口的方向,若干所述传输辊21并排间隔形成所述传输轨道20。本实施例中,若干传输辊21的两端均传动连接有连接带,连接带固定连接于壳体10。热风机30设置在传输轨道20的上方或下方,并位于每一传输辊21与相邻的传输辊21之间的间隙上,使热风机30的出风方向由该间隙穿过,以将碎屑吹向储液池40内。可以理解的,为了提高热风机30对产品的干燥效率,并使热风机30将碎屑顺利地吹至储液池40内,从而由若干传输辊21并排间隔形成该传输轨道20。结合参阅图1,本实用新型烘干除屑装置100的一实施例中,所述储液池40包括侧壁41和底壁42,所述底壁42内表面的高度由四周缘向中心逐渐降低设置。本实施例中,侧壁41的内表面与底壁42的内表面平滑连接。可以理解的,为了使储液池40收集到的碎屑和颗粒便于由出水口421排出,防止碎屑和颗粒粘附在储液池40上,因此将储液池40设置成侧壁41和底壁42的结构,底壁42内表面的高度由四周缘向中心逐渐降低设置,并将出水口421设置在底壁42,从而使碎屑和颗粒通过底壁42顺利由出水口421排出。结合参阅图1和图2,本实用新型烘干除屑装置100的一实施例中,所述储液池40开设有进水口411和出水口421,所述进水口411设于所述侧壁41,所述出水口421设于所述底壁42。本实施例中,进水口411连接进水管,出水口421连接废水管,在对该烘干除屑装置100进行保养时,将储液池40的废水通过废水管流出,使用前,通过进水管重新加入清水。为保证一定的进水效率和出水效率,可将进水口411设置成直径为1cm的圆孔,将出水口421设置成直径为2cm的圆孔。可以理解的,为了便于对储液池40内的水进行更换,因此通过在储液池40的侧壁41开设有进水口411,在储液池40的底壁42开设有出水口421,对储液池40内的水进行更换时,只需通过出水口421放水以及通过进水口411灌水即可。结合参阅图1,本实用新型烘干除屑装置100的一实施例中,所述壳体10的底壁开设有排水口12,所述排水口12与所述出水口421连通。本实施例中,排水口12与出水口421连接,并使排水口12连接于废水管。可以理解的,为了使储液池40内的液体顺利地由废水管排出,从而将出水口421连接排水口12,通过排水口12将储液池40内的液体由废水管排至壳体10外。结合参阅图1,本实用新型烘干除屑装置100的一实施例中,所述侧壁41还开设有溢流口412,所述溢流口412的下缘水平高度低于所述进水口411的下缘水平高度。可以理解的,由于储液池40在吸附有一定的碎屑和颗粒后,水面会上升一定的高度,避免废水溢出储液池40而污染该装置,从而在储液池40的侧壁41开设有溢流口412,溢流口412连接废水管,以使溢出的废水直接通过废水管排出。结合参阅图1,本实用新型烘干除屑装置100的一实施例中,所述溢流口412的下缘水平高度与所述侧壁41的下缘水平高度之间的距离为1.0cm~2.0cm。本实施例中,溢流口412设置有若干个,若干溢流口412间隔设于储液池40的同一水平面上。当储液池40内的水发生溢流时,为了提高溢流效率,通过在储液池40的池壁上开设有若干溢流口412,避免单个溢流口412时发生溢流不及的情况。可以理解的,为了保证该储液池40可容置一定的水量,使储液池40可吸附一定的碎屑和颗粒,因此将溢流口412的下缘水平高度开设在距离储液池40侧壁41的下缘水平高度1.0cm~2.0cm的位置上。结合参阅图1,本实用新型烘干除屑装置100的一实施例中,所述热风机30包括第一热风机31和第二热风机32,所述第一热风机31和所述第二热风机32分别设于所述传输轨道20的上下两侧。本实施例中,热风机30为热风刀。由于热风刀结合了发热器和高速风刀的功能,其出风口以直拉铝合金经过处理后作刃片结构,该设置既保证了该热风刀的坚硬强度,还可保证可靠的精密度,大大提高了对产品的干燥效果,以充分干燥产品。当然,在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使用其他干燥方式进行烘干,如红外干燥、微波干燥等方式。可以理解的,通过在传输轨道20的上下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一热风机31和第二热风机32,利用第一热风机31对产品的上表面干燥,利用第二热风机32对产品的下表面干燥,从而使产品的上下表面均可干燥均匀。结合参阅图1,本实用新型烘干除屑装置100的一实施例中,沿所述传输轨道20的传输方向,设置有若干所述第一热风机31和若干所述第二热风机32,若干所述第一热风机31和若干所述第二热风机32均间隔设置。本实施例中,第一热风机31和第二热风机32的长度方向均与传输轨道20中传输辊21的长度方向一致。可以理解的,为了充分对产品进行干燥,提高产品的干燥效果,因此沿传输轨道20的传输方向设置有若干第一热风机31和若干第二热风机32,以使产品在传输过程中可进行多次干燥。结合参阅图1和图2,本实用新型烘干除屑装置100的一实施例中,竖直方向上,所述热风机30落入所述储液池40的开口所在范围内。本实施例中,定义热风机30于壳体10的底壁的投影为第一投影,储液池40于壳体10的底壁的投影为第二投影,第一投影位于第二投影内。储液池40可包括有侧壁41和底壁42,储液池40的开口位于侧壁41远离底壁42的一侧,且该储液池40的开口由上侧壁围合形成,即储液池40的上侧壁在壳体10底壁上的投影为第二投影的外周缘。可以理解的,为了使储液池40内的水充分吸附由热风机30带来的碎屑,保证热风机30带来的碎屑均可通过储液池40的开口进入储液池40内,因此将热风机30设于储液池40的上方,并使热风机30在竖直方向上落入储液池40的开口所在范围内,即热风机30在壳体10底壁上的投影位于储液池40在壳体10底壁上的投影内。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发明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
技术领域:
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当前第1页1 2 3 
技术特征:1.一种烘干除屑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所述壳体内形成有容腔,所述壳体开设有用于连通所述容腔和外界的进料口和出料口;
传输轨道,所述传输轨道设于所述容腔内,且设于所述进料口与所述出料口之间,用于将待烘干产品由所述进料口引入、并由所述出料口传出;
热风机,所述热风机设于所述容腔内,所述热风机的出风口朝向所述传输轨道设置;以及
储液池,所述储液池设于所述容腔内,所述储液池设于所述传输轨道的下方,且所述储液池的开口朝向所述传输轨道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烘干除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传输轨道包括若干传输辊,沿所述进料口至所述出料口的方向,若干所述传输辊并排间隔形成所述传输轨道。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烘干除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储液池包括侧壁和底壁,所述底壁内表面的高度由四周缘向中心逐渐降低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烘干除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储液池开设有进水口和出水口,所述进水口设于所述侧壁,所述出水口设于所述底壁。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烘干除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的底壁开设有排水口,所述排水口与所述出水口连通。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烘干除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侧壁还开设有溢流口,所述溢流口的下缘水平高度低于所述进水口的下缘水平高度。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烘干除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溢流口的下缘水平高度与所述侧壁的下缘水平高度之间的距离为1.0cm~2.0cm。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烘干除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热风机包括第一热风机和第二热风机,所述第一热风机和所述第二热风机分别设于所述传输轨道的上下两侧。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烘干除屑装置,其特征在于,沿所述传输轨道的传输方向,设置有若干所述第一热风机和若干所述第二热风机,若干所述第一热风机和若干所述第二热风机均间隔设置。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烘干除屑装置,其特征在于,竖直方向上,所述热风机落入所述储液池的开口所在范围内。
技术总结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烘干除屑装置,包括壳体、传输轨道、热风机以及储液池,所述壳体内形成有容腔,所述壳体开设有用于连通所述容腔和外界的进料口和出料口,所述传输轨道设于所述容腔内,且设于所述进料口与所述出料口之间,用于将待烘干产品由所述进料口引入、并由所述出料口传出,所述热风机设于所述容腔内,所述热风机的出风口朝向所述传输轨道设置,所述储液池设于所述容腔内,所述储液池设于所述传输轨道的下方,且所述储液池的开口朝向所述传输轨道设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提供了一种新型烘干除屑装置,减少了烘干环境中的碎屑和颗粒,以避免碎屑影响产品的品质。
技术研发人员:许静平;黄永民;杨海龙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无锡深南电路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09.26
技术公布日:2020.06.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