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涉及轨道车辆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称重装置及具有其的称重系统。
背景技术:
硫酸罐车用于装载和运输浓硫酸,由于硫酸具有强腐蚀性,若车体在静载、运行及转弯过程中同一轮对两个车轮所承受载荷偏差较大,将严重影响行车及环境安全。
现有称重装置为静态轨道衡,是一种在某一段固定的铁路下方安装称重装置以实现对列车静态称重计量。上述测试装置无法测试出单一车轮所承受的载荷,只能在固定地点对轨道车辆进行称重,无法实现称重地点可移动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称重装置及具有其的称重系统,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称重装置只能在固定地点对轨道车辆进行称重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称重装置,用于对轨道车辆进行称重,称重装置包括:第一底座,具有第一容纳腔;第二底座,具有第二容纳腔,第二底座与第一底座间隔设置,第一底座和第二底座用于设置在轨道的两个并列的导轨上;其中,第一容纳腔和第二容纳腔内均设有传感器,第一底座的第一端和/或第二底座的第一端与导轨的上端面相贴合,第一底座和第二底座设置在轨道上的预设位置,以测量轨道车辆的重量。
进一步地,称重装置还包括连接杆组,连接杆组设置在第一底座和第二底座之间,以连接第一底座和第二底座。
进一步地,称重装置还包括垫块,垫块的至少部分位于第一容纳腔内;在竖直方向上,垫块位于传感器的上方;垫块的远离传感器的一端与轨道车辆的车轮踏面相贴合。
进一步地,第一底座上设有第一安装孔,传感器上设有第二安装孔,垫块上设有第三安装孔,称重装置还包括锁紧件,锁紧件依次穿过第一安装孔、第二安装孔后锁紧在第三安装孔内,以连接传感器、第一底座和垫块。
进一步地,第一底座上设有u形槽,垫块的朝向u形槽的一侧设有止挡面;第一底座还包括止挡件,止挡件设置在u形槽内,止挡件与止挡面相贴合地设置,以限制垫块在第一容纳腔内转动。
进一步地,传感器还包括数据线连接口,传感器的数据线经数据线连接口连接至计算机上,以输出传感器检测到的数据。
进一步地,第一底座上设有第一耳板,第二底座上设有第二耳板,连接杆组的一端穿设在第一耳板内,连接杆组的另一端穿设在第二耳板内,以连接第一底座和第二底座。
进一步地,连接杆组包括:第一杆段,与第一底座连接;第二杆段,与第二底座连接;连接杆段,设置在第一杆段和第二杆段之间,连接杆段可伸缩地设置,以调节连接杆组的长度。
进一步地,第一杆段和/或第二杆段与连接杆段螺纹连接。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称重系统,包括多个称重装置,多个称重装置与轨道车辆的多个轮对一一对应设置,称重装置为上述的称重装置。
应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由于第一底座和第二底座可以设置在轨道上的预设位置,从而可以根据需要,在不同的位置检测轨道车辆的重量,进而实现了称重地点的可移动性,解决了现有技术中轨道车辆的称重地点固定的技术问题。相对于现有技术中采用静态轨道衡对轨道车辆进行称重而言,本申请的称重装置便于携带和移动,称重地点灵活。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称重装置的实施例的主视图;
图2示出了图1的称重装置的俯视图;
图3示出了图1的称重装置的底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4示出了图1的称重装置的传感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5示出了图1的称重装置的止挡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6示出了图1的称重装置的垫块的结构示意图;以及
图7示出了图1的称重装置的传感器、止挡件以及垫块装配至底座后的结构示意图(其中,未示出传感器)。
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
10、第一底座;11、第一耳板;12、u形槽;20、第二底座;21、第二耳板;30、传感器;31、第二安装孔;32、数据线连接口;40、连接杆组;41、第一杆段;42、第二杆段;43、连接杆段;50、垫块;51、止挡面;60、止挡件。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发明。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称重装置,用于对轨道车辆进行称重,称重装置包括第一底座10和第二底座20。第一底座10具有第一容纳腔;第二底座20具有第二容纳腔,第二底座20与第一底座10间隔设置,第一底座10和第二底座20用于设置在轨道的两个并列的导轨上;其中,第一容纳腔和第二容纳腔内均设有传感器30,第一底座10的第一端和第二底座20的第一端与导轨的上端面相贴合,第一底座10和第二底座20设置在轨道上的预设位置,以测量轨道车辆的重量。
在本实施例中,由于第一底座10和第二底座20可以设置在轨道上的预设位置,从而可以根据需要,在不同的位置检测轨道车辆的重量,进而实现了称重地点的可移动性,解决了现有技术中,轨道车辆的称重地点固定的技术问题。相对于现有技术中采用静态轨道衡对轨道车辆进行称重而言,本实施例的称重装置便于携带和移动,称重地点灵活。
优选地,现有技术中的轨道车辆的称重装置只能测出轨道车辆的总重,无法测出单一转向架或单个轮对所承受的载荷,而本实施例中的第一底座10和第二底座20分别与轨道车辆的轮对的两个车轮对应设置,从而对每个轮对的载重数据进行采集,可以对轨道车辆的不同位置的载重情况进行分析,进而对轨道车辆的安全研究提供数据支持。
优选地,如图4所示,本实施例中的传感器30根据被称重的轨道车辆的总重进行定制,以保证传感器30的测量量程满足需要。进一步,传感器30的外形尺寸与第一容纳腔的轮廓相适配,以保证传感器30安装后不易发生晃动。
本实施例中第一底座10和第二底座20的结构相同,并以第一底座10的具体结构为例进行描述。
如图1和图2所示,在本实施例中,称重装置还包括连接杆组40,连接杆组40设置在第一底座10和第二底座20之间,以连接第一底座10和第二底座20。
通过上述设置,将第一底座10和第二底座20连接起来,进而对轨道车辆进行称重。具体地,在进行数据采集时,将待称重的轨道车辆架起,用连接杆组40将第一底座10和第二底座20连接起来,在第一底座10和第二底座20内均设置传感器30,并将称重装置放置到轨道面上,将轨道车辆落下放置在第一底座10和第二底座20上,通过传感器30采集轨道车辆的重量数据。
如图1和图2所示,在本实施例中,称重装置还包括垫块50,垫块50的至少部分位于第一容纳腔内;在竖直方向上,垫块50位于传感器30的上方;垫块50的远离传感器30的一端与轨道车辆的车轮踏面相贴合。
通过上述设置,使车轮的踏面与垫块50的上表面相贴合,进而保证了在称重过程中轨道车辆与称重装置连接的稳定性。
优选地,如图3、图4和图6所示,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底座10上设有第一安装孔,传感器30上设有第二安装孔,垫块50上设有第三安装孔,称重装置还包括锁紧件,锁紧件依次穿过第一安装孔、第二安装孔后锁紧在第三安装孔内,以连接传感器30、第一底座10和垫块50。
具体地,第一底座10的底部设有第一安装孔,传感器30上设有贯穿其轴线方向的第二安装孔,垫块50上设有第三安装孔,锁紧件依次穿过第一安装孔、第二安装孔后锁紧在第三安装孔内,从而对传感器30和垫块50在竖直方向上的位置进行限定。
如图3、图5和图7所示,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底座10上设有u形槽12,垫块50的朝向u形槽12的一侧设有止挡面51;第一底座10还包括止挡件60,止挡件60设置在u形槽12内,止挡件60与止挡面51相贴合地设置,以限制垫块50在第一容纳腔内转动。
在本实施例中,垫块50的止挡面51为平面,止挡件60的朝向垫块50的一侧也为平面。止挡件60通过螺钉固定至垫块50上,并使止挡件60在u形槽12内,以防止垫块50在第一容纳腔内的转动,进而防止传感器30在第一容纳腔内发生转动。
优选地,传感器30还包括数据线连接口32,传感器30的数据线经数据线连接口32连接至计算机上,以输出传感器30检测到的数据。
通过上述设置,将传感器30与外部的计算机连接起来,从而采集传感器30检测到的数据,并对数据进行分析。
如图1和图3所示,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底座10上设有第一耳板11,第二底座20上设有第二耳板21,连接杆组40的一端穿设在第一耳板11内,连接杆组40的另一端穿设在第二耳板21内,以连接第一底座10和第二底座20。
优选地,第一底座10上设有两个第一耳板11,两个第一耳板11在第一底座10的周向上间隔设置;第二底座20上设有两个第二耳板21,两个第二耳板21在第二底座20的轴向上间隔设置。连接杆组40包括两个连接杆,两个连接杆的一端穿设在两个第一耳板11内,两个连接杆的另一端穿设在两个第二耳板21内,从而实现了第一底座10和第二底座20的连接。
如图1和图2所示,在本实施例中,连接杆组40包括第一杆段41、第二杆段42和连接杆段43。第一杆段41与第一底座10连接;第二杆段42与第二底座20连接;连接杆段43设置在第一杆段41和第二杆段42之间,连接杆段43可伸缩地设置,以调节连接杆组40的长度。
通过上述设置,使第一底座10和第二底座20之间的距离可调节,从而使得称重装置可以满足不同轨距尺寸的轨道车辆的重量测量,进而提高了称重装置的适用性。
优选地,第一杆段41和第二杆段42与连接杆段43螺纹连接。
上述设置便于伸缩调节,结构简单,便于加工。
当然,在附图未示出的替代实施例中,连接杆段43的可调节方式不局限于螺纹连接方式的调节,弹性伸缩或者推拉伸缩等其他可伸缩式的调节方式也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称重系统,包括多个称重装置,多个称重装置与轨道车辆的多个轮对一一对应设置,称重装置为上述的称重装置。
在本实施例中,由于第一底座10和第二底座20可以设置在轨道上的预设位置,从而可以根据需要,在不同的位置检测轨道车辆的重量,进而实现了称重地点的可移动性,解决了现有技术中,轨道车辆的称重地点固定的技术问题。
因此,具有上述称重装置的称重系统也具有上述优点。
本实施例的称重装置的具体称重试验步骤如下:
1、使用驾车机将待称重的轨道车辆架起,使车轮的下边缘与轨道面垂直距离200mm;
2、该待称重的轨道车辆为准轨(1435mm)车辆,选用准轨的连接杆段43与第一杆段41和第二杆段42相连接;
3、将传感器30放置在第一容纳腔和第二容纳腔内,用螺钉将第一底座10与传感器30连接牢固,用螺钉将第二底座20与传感器30连接牢固;
4.将垫块50置于传感器30上,用螺钉将止挡件60与垫块50紧固;
5.将连接杆组40与第一底座10和第二底座20连接,完成称重装置的组装,并将组装好的称重装置置于轨道面上;
6.调整称重装置的位置,使车轮踏面与垫块50的上表面配合良好;
7.用数据线将传感器30与计算机进行连接以采集分析数据;
8.对每个车轮的载重数据进行采集,并通过相加得到轴重及总重。
使用本申请的称重装置进行的称重试验,解决了现有静态轨道衡称重地点固定的问题,采用该实验装置在公司试验室厂房内进行称重试验,避免了反复倒车作业。该称重装置通过在每个车轮下方设置传感器,完成对每个车轮载重的测量,其称重总和与后期该车在静态轨道衡上测得的数据相符合,进一步验证了称重装置数据的可靠性。
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具有以下优点:
1、通过此称重装置完成试验大纲要求,测出每个车轮的载重,采用静态轨道衡无法完成此项试验内容,对铁路起重机类产品的性能研究及安全性提供数据支持;
2、实现了称重地点的可移动性,不必局限于固定的静态轨道衡所在地;
3、通用性良好,实现了一种称重装置完成各种轨距的车辆称重。
从以上的描述中,可以看出,本发明上述的实施例实现了如下技术效果:
由于第一底座和第二底座可以设置在轨道上的预设位置,从而可以根据需要,在不同的位置检测轨道车辆的重量,进而实现了称重地点的可移动性,解决了现有技术中轨道车辆的称重地点固定的技术问题。相对于现有技术中采用静态轨道衡对轨道车辆进行称重而言,本申请的称重装置便于携带和移动,称重地点灵活。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1.一种称重装置,用于对轨道车辆进行称重,其特征在于,所述称重装置包括:
第一底座(10),具有第一容纳腔;
第二底座(20),具有第二容纳腔,所述第二底座(20)与所述第一底座(10)间隔设置,所述第一底座(10)和所述第二底座(20)用于设置在所述轨道的两个并列的导轨上;
其中,所述第一容纳腔和所述第二容纳腔内均设有传感器(30),所述第一底座(10)的第一端和/或所述第二底座(20)的第一端与所述导轨的上端面相贴合,所述第一底座(10)和所述第二底座(20)设置在所述轨道上的预设位置,以测量所述轨道车辆的重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称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称重装置还包括连接杆组(40),所述连接杆组(40)设置在所述第一底座(10)和所述第二底座(20)之间,以连接所述第一底座(10)和所述第二底座(20)。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称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称重装置还包括垫块(50),所述垫块(50)的至少部分位于所述第一容纳腔内;在竖直方向上,所述垫块(50)位于所述传感器(30)的上方;所述垫块(50)的远离所述传感器(30)的一端与所述轨道车辆的车轮踏面相贴合。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称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底座(10)上设有第一安装孔,所述传感器(30)上设有第二安装孔(31),所述垫块(50)上设有第三安装孔,所述称重装置还包括锁紧件,所述锁紧件依次穿过所述第一安装孔、所述第二安装孔(31)后锁紧在所述第三安装孔内,以连接所述传感器(30)、所述第一底座(10)和所述垫块(50)。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称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底座(10)上设有u形槽(12),所述垫块(50)的朝向所述u形槽(12)的一侧设有止挡面(51);所述第一底座(10)还包括止挡件(60),所述止挡件(60)设置在所述u形槽(12)内,所述止挡件(60)与所述止挡面(51)相贴合地设置,以限制所述垫块(50)在所述第一容纳腔内转动。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称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传感器(30)还包括数据线连接口(32),所述传感器(30)的数据线经所述数据线连接口(32)连接至计算机上,以输出所述传感器(30)检测到的数据。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称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底座(10)上设有第一耳板(11),所述第二底座(20)上设有第二耳板(21),所述连接杆组(40)的一端穿设在所述第一耳板(11)内,所述连接杆组(40)的另一端穿设在所述第二耳板(21)内,以连接所述第一底座(10)和所述第二底座(20)。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称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杆组(40)包括:
第一杆段(41),与所述第一底座(10)连接;
第二杆段(42),与所述第二底座(20)连接;
连接杆段(43),设置在所述第一杆段(41)和所述第二杆段(42)之间,所述连接杆段(43)可伸缩地设置,以调节所述连接杆组(40)的长度。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称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杆段(41)和/或所述第二杆段(42)与所述连接杆段(43)螺纹连接。
10.一种称重系统,包括多个称重装置,所述多个称重装置与所述轨道车辆的多个轮对一一对应设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称重装置为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称重装置。
技术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