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干燥箱的制作方法

专利2022-06-28  121


本实用新型属于食品加工领域,具体是指一种新型干燥箱。



背景技术:

干燥箱主要用于对有一定湿度的干燥物进行干燥,其在食品加工行业被广泛应用。但是,现有的干燥箱的占地面积较大,极大的提高了空间成本,其干燥的效率较低。在使用时现有的干燥箱所需进行干燥的时间较长,且蒸汽耗用量较高,极大的增加了蒸汽成本以及工序的耗时,进而提高了企业的生产成本。由于结构限制,现有的干燥箱的干燥效果不够均匀,很容易导致不同位置放置的干燥物的水分干燥不均匀的情况发生,而由于外界的进气量较大,很容易导致干燥物被外界空气所污染,从而降低了干燥物的品质,甚至影响最终产品的质量。

综上所述,如今需要一款新的干燥箱以解决上述的各项问题,以进一步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问题,提供一种新型干燥箱,很好的降低了产品的占地面积,提高了企业的空间利用率,还能很好的提高干燥的效率和蒸汽的利用效果,减少干燥所需的时间和蒸汽的耗用量,同时还能很好的对干燥物进行更均匀的干燥降低干燥物被外界空气污染的几率,极大的提高了企业的生产效率与产品的品质,降低了企业的整体生产成本。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新型干燥箱,包括干燥箱外壳,设置在干燥箱外壳上的进汽气动阀组,设置在干燥箱外壳内部的与进汽气动阀组相连接的加热结构,设置在干燥箱外壳上侧的若干个循环风机,设置在干燥箱外壳内部的数量与循环风机相匹配且与该循环风机相连接的风道,设置在干燥箱外壳上的若干个传动电机,设置在干燥箱外壳内部的传送结构,以及设置在干燥箱外壳前端的与传送结构相连接的进料网带。

作为优选,所述干燥箱外壳上设置有保温层,在干燥箱外壳的底部还设置有若干个支撑脚。

进一步的,所述加热结构进口端与进汽气动阀组相连接的蒸汽管道,设置在蒸汽管道外壁上的若干个散热片,以及设置在蒸汽管道出口端的疏水阀组和旁通阀组成。

再进一步的,所述风道成“口”字形设置在干燥箱外壳的内部,风道的上端贴合在干燥箱外壳的上壁内侧,该风道上端的外侧壁与循环风机相连接,该风道的上端的内侧壁设置有进风开口,风道的左端与右端分别贴合在干燥箱外壳的左壁和右壁内侧,且风道的左端与右端的内侧壁上还设置有若干个出风口,风道的下端设置在干燥箱外壳的下壁内侧处,在风道的下端内侧壁设置有下回风口。

作为优选,所述蒸汽管道呈“s”形盘绕成上、中、下层,上层设置于干燥箱外壳内部的顶端且位于风道上端的下侧,中层与下层均设置于干燥箱外壳内部的下侧,且中层与下层分别位于风道下端的上侧和下侧。

更进一步的,所述传送结构由五层干燥网带,以及分别设置在每层干燥网带两端端部且用于固定及驱动干燥网带的两个传动轴承结构组成;所述每层干燥网带两端的任意一个传动轴承结构与传动电机相连接;所述五层干燥网带均贯穿成“口”字的风道内部,且相邻两层干燥网带的运动方向相反。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层干燥网带的端部与进料网带相配合,在第一层、第二层、第三层以及第四层干燥网带的末端分别设置有一个导料斜板,该导料斜板上侧面的左右两侧分别设置有两条凸起的挡片,在第五层干燥网带的末端还设置有一个伸出干燥箱外壳的出料斜板。

另外,所述干燥箱外壳的顶部还设置有若干个带有虑网的可开关的排湿口。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及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在蒸汽管道上设置了散热片,可以进一步的提高温度的扩散能力,从而提高干燥箱外壳内部的温度上升速度,极大的提高了产品的使用效果,同时也能够很好的降低蒸汽的耗量。

(2)本实用新型的疏水阀组为蒸汽管道的主出气与出水的端口,排出的气体或液体经过再次的循环可以进行循环使用,而设置旁通阀的作用是作为产品出汽的备用端口,在疏水阀组出现故障无法正常出水或出气时则可以利用旁通阀进行替代,进一步提高了产品的使用效果。

(3)本实用新型中成“口”字形设置的风道可以使得汇聚在干燥箱外壳内部顶端的高温气体很好的被运送到干燥网带的两侧和下端,同时使得气体能够形成一个循环,避免气体在干燥箱外壳的内部混流,进一步提高了产品的干燥效果。

(4)本实用新型中分成三层的蒸汽管道不仅能完成对干燥箱外壳内部空间的升温与控温,还能很好的确保从干燥物中脱离出来的水分不会再次液化被吸附,其中,上层蒸汽管道可以确保进入循环的水分在进入风道时依旧能够保持气化,而中层与下层的蒸汽管道则能很好的保证由下回风口吹出的气体不会因下层温度低而液化,进而很好的保证了干燥的正常进行。

(5)本实用新型设置有干燥网带,干燥网带上有若干通孔,能够允许气体直接穿过,进而进一步提高了产品的干燥效果与干燥效率

(6)本实用新型设置带有滤网的排湿口,排湿口的设置目的是在干燥箱外壳内部的湿度过高时用于排出内部的高湿度气体,进而能够很好的保证产品的干燥效果。

(7)本实用新型在正常工作时,由于其内部的气体能够自行形成一个内部循环,故而对外界的空气补充需求量极地,进而能够很好的避免外界的空气带入污染物,很好的保证了干燥物的品质,进而提升了产品的整体品质与质量。

(6)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简单,由于内部多层结构的设置能够极大的压缩产品的整体长度,进而很好的提高产品的空间利用率,进一步降低了企业的空间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剖面结构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剖面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右视剖面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左视剖面图。

附图标记说明:1、干燥箱外壳;2、进汽气动阀组;3、循环风机;4、风道;5、下回风口;6、蒸汽管道;7、散热片;8、传动电机;9、干燥网带;10、旁通阀;11、疏水阀组;12、进料网带;13、传动轴承结构。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不限于此。

实施例

如图1-4所示,一种新型干燥箱,包括干燥箱外壳1,设置在干燥箱外壳1上的进汽气动阀组2,设置在干燥箱外壳1内部的与进汽气动阀组2相连接的加热结构,设置在干燥箱外壳1上侧的若干个循环风机3,设置在干燥箱外壳1内部的数量与循环风机3相匹配且与该循环风机3相连接的风道4,设置在干燥箱外壳1上的若干个传动电机8,设置在干燥箱外壳1内部的传送结构,以及设置在干燥箱外壳1前端的与传送结构相连接的进料网带12。

所述干燥箱外壳1上设置有保温层,在干燥箱外壳1的底部还设置有若干个支撑脚。

该保温层选用ⅱ级防火的保温层,保温层与支撑脚的设置均为本领域的常规技术手段,本领域技术人员无需付出创造性的劳动便可以完成设置,在此便不进行赘述。

所述加热结构进口端与进汽气动阀组2相连接的蒸汽管道6,设置在蒸汽管道6外壁上的若干个散热片7,以及设置在蒸汽管道6出口端的疏水阀组11和旁通阀10组成。

在蒸汽管道上设置散热片可以进一步的提高温度的扩散能力,从而提高干燥箱外壳内部的温度上升速度,极大的提高了产品的使用效果,同时也能够很好的降低蒸汽的耗量。

疏水阀组为蒸汽管道的主出气与出水的端口,排出的气体或液体经过再次的循环可以进行循环使用。设置旁通阀的作用是作为产品出汽的备用端口,在疏水阀组出现故障无法正常出水或出气时则可以利用旁通阀进行替代,进一步提高了产品的使用效果。

所述风道4成“口”字形设置在干燥箱外壳1的内部,风道4的上端贴合在干燥箱外壳1的上壁内侧,该风道4上端的外侧壁与循环风机3相连接,该风道4的上端的内侧壁设置有进风开口,风道4的左端与右端分别贴合在干燥箱外壳1的左壁和右壁内侧,且风道4的左端与右端的内侧壁上还设置有若干个出风口,风道4的下端设置在干燥箱外壳1的下壁内侧处,在风道4的下端内侧壁设置有下回风口5。

成“口”字形设置的风道可以使得汇聚在干燥箱外壳内部顶端的高温气体很好的被运送到干燥网带的两侧和下端,同时使得气体能够形成一个循环,避免气体在干燥箱外壳的内部混流,进一步提高了产品的干燥效果。

所述蒸汽管道6呈“s”形盘绕成上、中、下层,上层设置于干燥箱外壳1内部的顶端且位于风道4上端的下侧,中层与下层均设置于干燥箱外壳1内部的下侧,且中层与下层分别位于风道4下端的上侧和下侧。

分成三层的蒸汽管道不仅能完成对干燥箱外壳内部空间的升温与控温,还能很好的确保从干燥物中脱离出来的水分不会再次液化被吸附。上层蒸汽管道可以确保进入循环的水分在进入风道时依旧能够保持气化,而中层与下层的蒸汽管道则能很好的保证由下回风口吹出的气体不会因下层温度低而液化,进而很好的保证了干燥的正常进行。

所述传送结构由五层干燥网带9,以及分别设置在每层干燥网带9两端端部且用于固定及驱动干燥网带9的两个传动轴承结构13组成;所述每层干燥网带9两端的任意一个传动轴承结构13与传动电机8相连接;所述五层干燥网带9均贯穿成“口”字的风道4内部,且相邻两层干燥网带9的运动方向相反。

上述进料网带和干燥网带均选用不锈钢304菱形干燥网带,每一层干燥网带均与普通传送带相似,其两端分别设置有一个辊子,且辊子与传动承载结构相连接并被传动电机驱动,干燥网带上有若干通孔,能够允许气体直接穿过,进而进一步提高了产品的干燥效果与干燥效率。传动电机的设置数量根据实际的生产需要进行调整,可以每层干燥网带单独配置一台传动电机,也可以多层干燥网带共用一台传动电机,该传动电机的数量选择为本领域的常规选择,本领域技术人员无需通过创造性的劳动便可以根据实际需求选择传动电机的数量、型号等,在此便不进行赘述。

多层干燥网带的设置方式使得同一条件下的干燥物可以经过更多次的干燥,故而进一步提高了干燥物的干燥效果,同时还能极大的压缩产品的整体长度。在本申请中,很好的将现有的31米长的产品的长度压缩在了16米长,且由于内部设置的合理性,将现有技术中需要进行4小时干燥的干燥物的干燥时间控制在了半小时内,极大的提高了产品的干燥效果与效率。

所述第一层干燥网带9的端部与进料网带12相配合,在第一层、第二层、第三层以及第四层干燥网带9的末端分别设置有一个导料斜板,该导料斜板上侧面的左右两侧分别设置有两条凸起的挡片,在第五层干燥网带9的末端还设置有一个伸出干燥箱外壳1的出料斜板。

将第一层干燥网带与进料网带相配合属于本领域的现有技术,本领域技术人员无需付出创造性的劳动便可以完成该设置,在此便不进行赘述。

导料斜板的作用是保证上一层干燥网带上落下的干燥物能够准确的落在下一层干燥网带上,而不会落在干燥网带外边,而出料斜板的作用则是将第五层干燥网带上落下的干燥完毕的干燥物送出干燥箱外壳以完成出料。导料斜板与出料斜板均为本领域的常规技术,在此便不进行赘述。

所述干燥箱外壳1的顶部还设置有若干个带有虑网的可开关的排湿口。

排湿口的设置目的是在干燥箱外壳内部的湿度过高时用于排出内部的高湿度气体,进而能够很好的保证产品的干燥效果。

本产品在正常工作时,由于其内部的气体能够自行形成一个内部循环,故而对外界的空气补充需求量极地,进而能够很好的避免外界的空气带入污染物,很好的保证了干燥物的品质,进而提升了产品的整体品质与质量。

如上所述,便可很好的实现本实用新型。


技术特征:

1.一种新型干燥箱,其特征在于:包括干燥箱外壳(1),设置在干燥箱外壳(1)上的进汽气动阀组(2),设置在干燥箱外壳(1)内部的与进汽气动阀组(2)相连接的加热结构,设置在干燥箱外壳(1)上侧的若干个循环风机(3),设置在干燥箱外壳(1)内部的数量与循环风机(3)相匹配且与该循环风机(3)相连接的风道(4),设置在干燥箱外壳(1)上的若干个传动电机(8),设置在干燥箱外壳(1)内部的传送结构,以及设置在干燥箱外壳(1)前端的与传送结构相连接的进料网带(1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干燥箱,其特征在于:所述干燥箱外壳(1)上设置有保温层,在干燥箱外壳(1)的底部还设置有若干个支撑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新型干燥箱,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结构进口端与进汽气动阀组(2)相连接的蒸汽管道(6),设置在蒸汽管道(6)外壁上的若干个散热片(7),以及设置在蒸汽管道(6)出口端的疏水阀组(11)和旁通阀(10)组成。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新型干燥箱,其特征在于:所述风道(4)成“口”字形设置在干燥箱外壳(1)的内部,风道(4)的上端贴合在干燥箱外壳(1)的上壁内侧,该风道(4)上端的外侧壁与循环风机(3)相连接,该风道(4)的上端的内侧壁设置有进风开口,风道(4)的左端与右端分别贴合在干燥箱外壳(1)的左壁和右壁内侧,且风道(4)的左端与右端的内侧壁上还设置有若干个出风口,风道(4)的下端设置在干燥箱外壳(1)的下壁内侧处,在风道(4)的下端内侧壁设置有下回风口(5)。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新型干燥箱,其特征在于:所述蒸汽管道(6)呈“s”形盘绕成上、中、下层,上层设置于干燥箱外壳(1)内部的顶端且位于风道(4)上端的下侧,中层与下层均设置于干燥箱外壳(1)内部的下侧,且中层与下层分别位于风道(4)下端的上侧和下侧。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新型干燥箱,其特征在于:所述传送结构由五层干燥网带(9),以及分别设置在每层干燥网带(9)两端端部且用于固定及驱动干燥网带(9)的两个传动轴承结构(13)组成;所述每层干燥网带(9)两端的任意一个传动轴承结构(13)与传动电机(8)相连接;所述五层干燥网带(9)均贯穿成“口”字的风道(4)内部,且相邻两层干燥网带(9)的运动方向相反。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新型干燥箱,其特征在于:第一层所述干燥网带(9)的端部与进料网带(12)相配合,在第一层、第二层、第三层以及第四层干燥网带(9)的末端分别设置有一个导料斜板,该导料斜板上侧面的左右两侧分别设置有两条凸起的挡片,在第五层干燥网带(9)的末端还设置有一个伸出干燥箱外壳(1)的出料斜板。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新型干燥箱,其特征在于:所述干燥箱外壳(1)的顶部还设置有若干个带有虑网的可开关的排湿口。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新型干燥箱,包括干燥箱外壳、进汽气动阀组、加热结构、若干个循环风机、风道、传动电机、传送结构以及进料网带。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新型干燥箱,很好的降低了产品的占地面积,提高了企业的空间利用率,还能很好的提高干燥的效率和蒸汽的利用效果,减少干燥所需的时间和蒸汽的耗用量,同时还能很好的对干燥物进行更均匀的干燥降低干燥物被外界空气污染的几率,极大的提高了企业的生产效率与产品的品质,降低了企业的整体生产成本。

技术研发人员:钱烈刚;冯树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四川射洪佳兴旺食品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07.19
技术公布日:2020.06.09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 https://bbs.8miu.com/read-4926.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