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石墨烯服装材料的预处理装置的制作方法

专利2022-06-28  107


本实用新型涉及服装加工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石墨烯服装材料的预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石墨烯是一种由碳原子以sp2杂化轨道组成六角型呈蜂巢晶格的平面薄膜,只有一个碳原子厚度的二维材料。石墨烯是世上最薄却也是最坚硬的纳米材料,它几乎是完全透明的,只吸收2.3%的光,导热系数高达5300w/m·k,高于碳纳米管和金刚石,常温下其电子迁移率超过15000cm2/v·s,又比纳米碳管或硅晶体。采用石墨烯制成的服装具备强化皮肤免疫细胞功能,能够达到消炎抑菌之效,另外,还可通过体温激发远红外波、抗菌抑菌、超强祛湿。石墨烯服装是新时代穿衣革命的新突破,它打破了传统的内裤材质制造工艺。利用石墨烯材料与纺织品有效结合,在保持纺织品各项基本性能的同时,具有石墨烯某一种或几种独特性质。

目前在对石墨烯服装进行加工时,通常需要使用到搅拌装置对其原料进行混合预处理,然而,现有的搅拌装置结构单一,工人添加物料时一次性加料过多,导致搅拌时,物料不容易散开,使得搅拌效果差,搅拌时间长,使用效果不够好,为此,需要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石墨烯服装材料的预处理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石墨烯服装材料的预处理装置,包括箱体,所述箱体的顶部固定有与箱体连通的加料筒,加料筒的前侧设有可开启的加料门,加料筒的下端带有送料管,所述箱体的顶部固定有对称设置的固定杆,固定杆的上端之间固定有横向的位于箱体上方的安装箱,所述箱体内转动安装有竖向的第一转动杆,第一转动杆的下端固定有位于箱体内侧的u形搅拌杆,第一转动杆的上端与安装箱转动连接并固定有位于安装箱内的u形搅拌杆,所述安装箱上转动安装有位于两个第一转动杆之间的第二转动杆,第二转动杆的上端传动连接有固定于安装箱顶部的驱动电机,第二转动杆上固定有位于安装箱内的主动带轮,主动带轮与两个u形搅拌杆通过同步带传动连接,所述第二转动杆的下端固定有位于加料筒内侧的预搅拌组件。

优选的,所述预搅拌组件包括固定于第二转动杆上并位于加料筒内侧的搅拌横杆,第二转动杆的下端沿长度方向固定有螺旋叶,螺旋叶位于送料管内,加料筒和送料管的内侧形状均为圆形。

优选的,所述安装箱和箱体上均设有与第一转动杆匹配的安装孔,第一转动杆转动安装于对应的安装孔内。

优选的,所述u形搅拌杆与对应的第一转动杆之间固定有倾斜设置的斜杆,斜杆上沿长度方向设置有孔。

优选的,所述箱体的下部左侧固定有与箱体内部连通的出料管,出料管上安装有阀门,且箱体的底壁朝向出料管倾斜设置。

优选的,所述箱体的右侧固定有电机开关,电机开关与驱动电机电性连接。

本方案通过驱动电机、u形搅拌杆、第二转动杆、第一转动杆、搅拌横杆、螺旋叶、u形搅拌杆和斜杆的设置,不仅能够较为均匀的进行下料,避免一次下料过多造成的搅拌不均匀,使得物料方便搅拌,还能够在下料时进行预搅拌,并最后在箱体内再次进行搅拌,经过多次搅拌能够使得物料的混合效果好,混合充分,整个装置结构简单,制作成本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正视示意图。

图中标号:1箱体、2固定杆、3安装箱、4加料筒、41送料管、5加料门、6第一转动杆、7u形搅拌杆、8斜杆、9第二转动杆、10主动带轮、11螺旋叶、12搅拌横杆、13驱动电机、14出料管、15电机开关。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参照图1-2,一种石墨烯服装材料的预处理装置,包括箱体1,箱体1的顶部固定有与箱体1连通的加料筒4,加料筒4的前侧设有可开启的加料门5,加料筒4的下端带有送料管41,箱体1的顶部固定有对称设置的固定杆2,固定杆2的上端之间固定有横向的位于箱体1上方的安装箱3,箱体1内转动安装有竖向的第一转动杆6,第一转动杆6的下端固定有位于箱体1内侧的u形搅拌杆7,第一转动杆6的上端与安装箱3转动连接并固定有位于安装箱3内的u形搅拌杆7,安装箱3上转动安装有位于两个第一转动杆6之间的第二转动杆9,第二转动杆9的上端传动连接有固定于安装箱3顶部的驱动电机13,第二转动杆9上固定有位于安装箱3内的主动带轮10,主动带轮10与两个u形搅拌杆7通过同步带传动连接,第二转动杆9的下端固定有位于加料筒4内侧的预搅拌组件。

本实施方式中,预搅拌组件包括固定于第二转动杆9上并位于加料筒4内侧的搅拌横杆12,第二转动杆9的下端沿长度方向固定有螺旋叶11,螺旋叶11位于送料管41内,加料筒4和送料管41的内侧形状均为圆形。

本实施方式中,安装箱3和箱体1上均设有与第一转动杆6匹配的安装孔,第一转动杆6转动安装于对应的安装孔内,u形搅拌杆7与对应的第一转动杆6之间固定有倾斜设置的斜杆8,斜杆8上沿长度方向设置有孔,箱体1的下部左侧固定有与箱体1内部连通的出料管14,出料管14上安装有阀门,且箱体1的底壁朝向出料管14倾斜设置,箱体1的右侧固定有电机开关15,电机开关15与驱动电机13电性连接。

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通过设置的加料门5将物料加入加料筒4内之后通过操作电机开关15启动设置的驱动电机13,此时,驱动电机13驱使主动带轮10转动带动u形搅拌杆7转动,此时第二转动杆9和第一转动杆6均转动,第二转动杆9转动带动搅拌横杆12和螺旋叶11转动,转动的搅拌横杆12能够对物料进行预搅拌,而预搅拌后物料通过转动的螺旋叶11均匀的送到箱体1内,而在此过程中,转动的第一转动杆6带动u形搅拌杆7和斜杆8转动从而可以对箱体1内的物料再次进行搅拌,在多次搅拌下,使得物料的混合效果好,混合充分,整个装置结构简单,制作成本低。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设备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石墨烯服装材料的预处理装置,包括箱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1)的顶部固定有与箱体(1)连通的加料筒(4),加料筒(4)的前侧设有可开启的加料门(5),加料筒(4)的下端带有送料管(41),所述箱体(1)的顶部固定有对称设置的固定杆(2),固定杆(2)的上端之间固定有横向的位于箱体(1)上方的安装箱(3),所述箱体(1)内转动安装有竖向的第一转动杆(6),第一转动杆(6)的下端固定有位于箱体(1)内侧的u形搅拌杆(7),第一转动杆(6)的上端与安装箱(3)转动连接并固定有位于安装箱(3)内的u形搅拌杆(7),所述安装箱(3)上转动安装有位于两个第一转动杆(6)之间的第二转动杆(9),第二转动杆(9)的上端传动连接有固定于安装箱(3)顶部的驱动电机(13),第二转动杆(9)上固定有位于安装箱(3)内的主动带轮(10),主动带轮(10)与两个u形搅拌杆(7)通过同步带传动连接,所述第二转动杆(9)的下端固定有位于加料筒(4)内侧的预搅拌组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石墨烯服装材料的预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预搅拌组件包括固定于第二转动杆(9)上并位于加料筒(4)内侧的搅拌横杆(12),第二转动杆(9)的下端沿长度方向固定有螺旋叶(11),螺旋叶(11)位于送料管(41)内,加料筒(4)和送料管(41)的内侧形状均为圆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石墨烯服装材料的预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箱(3)和箱体(1)上均设有与第一转动杆(6)匹配的安装孔,第一转动杆(6)转动安装于对应的安装孔内。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石墨烯服装材料的预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u形搅拌杆(7)与对应的第一转动杆(6)之间固定有倾斜设置的斜杆(8),斜杆(8)上沿长度方向设置有孔。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石墨烯服装材料的预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1)的下部左侧固定有与箱体(1)内部连通的出料管(14),出料管(14)上安装有阀门,且箱体(1)的底壁朝向出料管(14)倾斜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石墨烯服装材料的预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1)的右侧固定有电机开关(15),电机开关(15)与驱动电机(13)电性连接。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石墨烯服装材料的预处理装置,涉及服装加工设备领域,其包括箱体,所述箱体的顶部固定有与箱体连通的加料筒,加料筒的前侧设有可开启的加料门,加料筒的下端带有送料管,所述箱体的顶部固定有对称设置的固定杆,固定杆的上端之间固定有横向的位于箱体上方的安装箱,所述箱体内转动安装有竖向的第一转动杆,第一转动杆的下端固定有位于箱体内侧的U形搅拌杆。本方案不仅能够较为均匀的进行下料,避免一次下料过多造成的搅拌不均匀,使得物料方便搅拌,还能够在下料时进行预搅拌,并最后在箱体内再次进行搅拌,经过多次搅拌能够使得物料的混合效果好,混合充分,整个装置结构简单,制作成本低。

技术研发人员:魏鹏;黄丽霞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新疆阿达西时装有限责任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09.19
技术公布日:2020.06.09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 https://bbs.8miu.com/read-4895.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