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特别涉及一种建筑网片结构。
背景技术:
现今建筑物在构建墙面时,为求效率与结构强度,多已不采用砖头叠砌,而改以先将若干立柱固定于地面上直立,再将网片组覆于立柱两侧,藉由在两网片间所形成的空间灌注混凝土,即能完成墙面的初步构建。
而现有网片普遍具有结构力不足,不易于组覆在立柱两侧等缺失。
因此,需要对现有的结构进行改良,以提升网片的结构力与使用的便利性
技术实现要素:
(一)技术问题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建筑网片结构,通过结构与功能性的改进,以解决网片普遍具有结构力不足,不易于组覆在立柱两侧的问题。
(二)技术方案
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建筑网片结构中,具体包括:一种建筑网片结构,包括主体,主体的两侧均嵌入连接有连接件,连接件设置为两个一组,位于主体两侧靠外边缘处,主体的外侧开设凹槽,凹槽对应连接件的位置设置,连接件的表面嵌入活动杆,主体的表面固定连接有连接块与密度片,密度片的边缘固定嵌入连接框,连接框设置为有四个,连接框的内部嵌入安装条,安装条的底端固定连接球形头,安装条通过球形头与密度片翻转连接。
进一步,连接件设置为金属“u”型连接件,且内测顶部边缘呈内凹状。
进一步,密度片设置为金属丝编织片,在主体表面均匀分布。
进一步,连接块设置为凸出的梯形块,位于两个密度片之间。
进一步,安装条设置为金属薄条,且顶端设置为勾状,垂直位于密度片的四周边缘。
(三)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建筑网片结构,通过设置为“u”型的连接件,在使用的时候可进行翻转,从而达到将多个建筑网片进行连接的效果,同时配合嵌入的活动杆,便于使用人员对连接件的开口处进行调节。
2、通过金属丝编织的密度皮达到在使用的时候增加建筑网片与水泥的接触面积,防止水泥渗漏,达到稳定连接的效果。
3、通过凸出设置的连接块达到在使用时与建筑表面接触,增强建筑网片与建筑表面之间的连接,配合水泥浇筑,固定效果良好。
4、通过设置为金属薄条的安装条,在使用的时候可根据建筑体的建筑结构,使其贴合建筑表面配合水泥进行固定,也可通过顶端的设置勾状使其嵌入建筑表面中进行固定,达到增强建筑网片与建筑之间连接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主体结构平面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主体结构侧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连接件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密度片连接结构示意图。
在图1至图4,部件名称或线条与附图编号的对应关系为:
主体-1,连接件-2,密度片-3,连接块-4,凹槽-5,活动杆-6,连接框-7,安装条-8,球形头-9。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但不能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请参考图1至图4;
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建筑网片结构,包括:主体1,主体1的两侧均嵌入连接有连接件2,连接件2设置为两个一组,位于主体1两侧靠外边缘处,主体1的外侧开设凹槽5,凹槽5对应连接件2的位置设置,连接件2的表面嵌入活动杆6,主体1的表面固定连接有连接块4与密度片3,密度片3的边缘固定嵌入连接框7,连接框7设置为有四个,连接框7的内部嵌入安装条8,安装条8的底端固定连接球形头9,安装条8通过球形头9与密度片3翻转连接。
其中,连接件2设置为金属“u”型连接件,且内测顶部边缘呈内凹状。
其中,密度片3设置为金属丝编织片,在主体1表面均匀分布。
其中,连接块4设置为凸出的梯形块,位于两个密度片3之间。
其中,安装条8设置为金属薄条,且顶端设置为勾状,垂直位于密度片3的四周边缘。
本实施例的具体使用方式与作用:本实用新型中,使用人员使建筑网片贴合建筑体,通过连接件2连接其余建筑网片,使连接件2嵌入建筑网片的边缘,将建筑网片连接完成后,根据建筑结构使安装条8翻转,使其贴合建筑表面,或者使其顶端嵌入建筑结构中,增强建筑网片与建筑之间的连接,在进行水泥浇筑的时候,密度片3与连接块4防止水泥渗漏,增加水泥与建筑之间的接触面积,加强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是为了示例和描述起见而给出的,而并不是无遗漏的或者将本实用新型限于所公开的形式。很多修改和变化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是显而易见的。选择和描述实施例是为了更好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实际应用,并且使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能够理解本实用新型从而设计适于特定用途的带有各种修改的各种实施例。
1.一种建筑网片结构,包括主体(1),其特征在于:主体(1)的两侧均嵌入连接有连接件(2),连接件(2)设置为两个一组,位于主体(1)两侧靠外边缘处,主体(1)的外侧开设凹槽(5),凹槽(5)对应连接件(2)的位置设置,连接件(2)的表面嵌入活动杆(6),主体(1)的表面固定连接有连接块(4)与密度片(3),密度片(3)的边缘固定嵌入连接框(7),连接框(7)设置为有四个,连接框(7)的内部嵌入安装条(8),安装条(8)的底端固定连接球形头(9),安装条(8)通过球形头(9)与密度片(3)翻转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建筑网片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2)设置为金属“u”型连接件,且内测顶部边缘呈内凹状。
3.如权利要求1所述建筑网片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度片(3)设置为金属丝编织片,在主体(1)表面均匀分布。
4.如权利要求1所述建筑网片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块(4)设置为凸出的梯形块,位于两个密度片(3)之间。
5.如权利要求1所述建筑网片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条(8)设置为金属薄条,且顶端设置为勾状,垂直位于密度片(3)的四周边缘。
技术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