悬吊安全系统的制作方法

专利2022-06-29  70


本发明涉及一种间隔元件以及一种用于具有该间隔元件的楼面模板的坠落防护系统,该间隔元件用于支撑楼面模板的两个平行的轭梁,所述两个平行的轭梁被支撑在楼面支柱上。



背景技术:

例如从ep0049096a1中已知用于楼面模板的间隔元件。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改进用于楼面模板的已知间隔元件。

所述目的通过独立权利要求1的特征来实现。优选实施例是从属权利要求的主题。

根据本发明的一方面,一种间隔元件,其用于在横向方向上支撑楼面模板的两个平行轭梁,所述两个平行轭梁被支撑在楼面支柱上,该横向方向横向于轭梁且横向于楼面支柱,所述间隔元件包括具有两个相对的端侧的梁元件,在所述梁元件上布置有支承元件,所述支承元件用于吸收来自轭梁的、在横向方向上的和与横向方向相反的横向力。根据本发明,所提及的间隔元件包括在梁元件的端部上的用于保持网的保持元件。

所提及的间隔元件基于以下构思:在组装楼面模板时,组装工人首先用支柱、轭梁和间隔元件来设置脚手架,并且随后将实际的模板楼面放置在脚手架上。在铺设模板楼面时,对组装工人的平衡能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然而,在紧急情况下也必须采取安全措施,例如,如果组装工人意外头晕。

在开头提到的模板楼面中,间隔元件彼此之间的距离很小。这具有以下优点:在跌落的情况下,组装工人可以抓住附近的间隔元件。也可以通过个人防坠落系统将组装工人连接到轭梁上。无论如何,所述构造具有组装起来非常耗时的大量的单个零件。此外,使用个人防坠落系统限制组装工人的活动自由度,这进一步增加铺设模板楼面所需的时间。

所提及的间隔元件在此采用不同的方法,提出附接用于网的保持元件。可以首先组装整个脚手架,并且可以将网附接到保持元件。网覆盖大的捕获面积,以使得间隔元件和轭梁可以彼此隔开较大的距离布置。组装工人不需要使用个人防坠落系统,并且可以最大可能的自由移动来铺设模板楼面。这显著减少组装楼面模板所需的时间。

在所提及的间隔元件的一个实施例中,保持元件布置在支承元件上。以这种方式,网可以被拉伸以提供最大可能的捕获面积。

在所提及的间隔元件的优选实施例中,保持元件与支承元件一体地形成。以这种方式,保持元件被牢固地保持到支承元件上,并且为网提供非常高水平的支撑。支承元件和保持元件可以例如焊接在一起以形成一件式。替代实施例是将保持元件集成在支承元件中,例如,如果支承元件具有合适的开口作为保持元件,可以在所述保持元件中打结网。

在特定间隔元件的另一个改进实施例中,保持元件是悬挂元件,网可以悬挂在所述悬挂元件中。网中的挂钩不仅在组装楼面模板时非常节省时间,而且还允许在拆除楼面模板时非常快地将网移除。

在特定间隔元件的附加的另外的实施例中,每个悬挂元件包括钩。钩使得容易在网与悬挂元件之间建立可拆卸的连接,而不需要将可打开的互锁元件附接到网。然而,也可设想悬挂元件的眼形设计,在这种情况下,例如必须通过竖钩悬挂网。

在特定间隔元件的特殊的另一个实施例中,每个悬挂元件包括另外的钩,其中每个悬挂元件中的钩彼此反平行并且隔开一定距离布置。相互对准的两个反平行的钩固定悬挂的网,以防意外滑脱。

在指定的间隔元件的又一个实施例中,支承元件可以被夹在轭梁上并在轭梁上移动。以这种方式,间隔元件之间的距离可以根据需要设置,并且例如适合于网的最大拉伸强度。

在指定间隔元件的实用的另一个实施例中,可以在轭梁上移动的支承元件包括用于施用固定元件的固定点(32),所述固定元件将支承元件固定到轭梁以抵抗移位。固定元件可以是螺钉、钉子、铆钉等。在组装工人掉入网中的情况下,固定元件用于防止支撑网的间隔元件在使用网时朝向彼此移动。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用于楼面模板的坠落防护系统包括彼此平行延伸并支撑在楼面支柱上的两个平行轭梁、以及在横向于轭梁且横向于楼面支柱的横向方向上支撑轭梁的两个指定间隔元件。

在指定的坠落防护系统中,两个间隔元件彼此间隔开的距离应始终小于2.50m,以便不超过楼面模板上允许的最大载荷。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用于在将模板天花板放置在楼面模板上时,保护述楼面模板上的组装工人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通过使楼面支柱竖立,并且在横向于所述楼面支柱的纵向方向上将所述楼面支柱与轭梁连接,并且在横向于所述楼面支柱且横向于所述轭梁的横向方向上将所述楼面支柱与间隔元件连接,由此组装所述楼面模板;以及至少在所述楼面支柱的中间以上将网紧固到所述竖立的楼面模板,使得由所述网覆盖在沿所述横向方向和所述纵向方向展开的、并由所述轭梁和所述间隔元件限制的区域。

附图说明

结合实施例的以下描述,本发明的上述特性、特征和优点以及实现它们的方式将变得更加清楚,所述实施例将结合附图进行更详细地描述,其中:

图1示出楼面模板的示意性的房间视图,

图2示出图1的楼面模板中的支承元件的示意性的房间视图;

图3示出图1的楼面模板中的支承元件上的示意性侧视图;

图4示出图3的梁元件的一部分的房间视图;

图5示出图1的楼面模板中的间隔元件的端部上的示意性的房间视图;

图6示出图5的间隔元件的示意性的房间视图,所述间隔元件悬挂在轭梁上并带有网,

图7示出替代的楼面模板的支承元件的示意性的房间视图,并且

图8示出仅部分组装的替代的楼面模板的示意性的房间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附图中,相同的技术元件具有相同的附图标记,并且仅描述一次。这些附图仅是示意性的,并且具体地不反映实际的几何比例。

参考图1,其示出楼面模板1的示意房间视图。楼面模板1组装在沿纵向方向3、横向方向4和竖直方向5延伸并且由地板6和墙壁8界定的房间2中。房间2可以通过门10进入。楼面模板1的任务是保持未进一步详细示出的模板楼面,可以在所述模板楼面上浇筑混凝土天花板以将房间2封闭在与地板6相对的侧面上。

为此,楼面模板1包括多个楼面支柱12,所述多个楼面支柱12中的每一个包括在竖直方向5上设置在地板6上的支柱脚14和在与支柱脚14相对的侧面上的轭元件16。楼面支柱12具有伸缩设计,以使得支柱脚14与轭元件16之间的距离可以调节。

在楼面支柱12的轭元件16中,存在沿纵向方向3延伸的轭梁18,未进一步详细示出的模板楼面可以放置在所述轭梁18上。轭梁18在纵向方向3上短于要在楼面模板1上生产的楼面,这就是为什么若干轭梁18在纵向方向3上排列并在接合区域20中通过对接接头接合在一起的原因。在图1中,并非所有这些接合区域20都用附图标记来参考。

为了吸收在横向方向4上的力,间隔元件22布置在轭梁18之间,所述间隔元件22确保轭梁18之间的恒定距离,并且防止结构翻倒直到模板楼面放置在轭梁18上。每个间隔元件22包括在横向方向4上延伸的梁元件24,在所述梁元件24的两端处,呈连接支架形式的支承元件26在横向方向4上悬挂在轭梁18中。

当组装楼面模板1时,间隔元件22放置在接合区域20处。随后剩余的间隔元件22均匀地分布在接合区域20之间的区域上和/或接合区域20与壁8之间的区域上。在本实施例中,网27附接到各个支承元件26。

组装工人可以在轭梁18上行走以组装上述模板楼面。如果组装工人在此工作期间失去平衡,则网将抓住他。

下面描述用于紧固网的两个不同的实施例。第一实施例在图2至图6中示出。第二实施例在图7至图10中描述。两个实施例可以任何方式组合。

参考图2,其示出图1的楼面模板1中的支承元件26中的一个的示意性房间视图。

支承元件26具有钩28,所述钩28具有在竖直方向5上延伸的钩前板29和钩后板30,当在竖直方向5上观察时,所述钩前板29和所述钩后板30在顶侧通过钩盖板31彼此连接。

呈推入式套筒31形式的强制锁定元件从钩前板31在横向方向4上延伸远离钩28,图1的梁元件24中的一个可以推到所述推入式套筒31上。为了将梁元件24固定在推入式套筒31上,通道开口32穿过推入式套筒31的外表面,例如在图4中用附图标记43参考的安全螺栓可以插入所述通道开口32中。支承元件26与梁元件24之间的推入式连接将在后面更详细地讨论。

在竖直方向5上观察,保持元件33布置在推入式套筒32的下方。在本实施例中,保持元件33包括第一钩34,所述第一钩34在由横向方向4和竖直方向5跨越的平面中与第二钩35反平行放置。在本文中,反平行意味着至少在横向方向4上观察时,用于插入第一钩34的绳索、环等的钩开口36指向与第二钩35的钩开口36不同的方向。为了将上述绳索或环插入两个钩34、35中,两个钩34、35必须在纵向方向3上彼此间隔开距离37。

在竖直方向5上在保持元件33下方观察,通过钩前板29执行另一个管道开口32,这将在下文更详细地讨论。

在更详细地描述在楼面模板1中使用图2的支承元件26之前,首先将使用在其中示意性地示出梁元件24中的一个的图3和图4更详细地说明梁元件24。

如同楼面支柱12一样,梁元件24被设计为具有第一部分管38和在第一部分管38中引导的第二部分管39的伸缩管。

第一部分管38具有未在图3中示出的内径,所述内径大于推入式套筒31的外径。因此,第一部分管38可以配合到支承元件26的推入式套筒31上。第一部分管38在其两端的每个端部处具有穿过外表面的通道开口32,所述通道开口32以与穿过支承元件26的推入式套筒31的外表面的通道开口32相同的方式设计。如果第一部分管38以与第二部分管39相对的端部插入到推入式套筒31上,则两个通道开口32可以一致地一个放置在另一个上面,以使得上述安全螺栓可以穿过通道开口32。

第二部分管39具有第一管段40和同心地安装在第一管段上的第二管段41。第一管段40具有比第二管段41小的外径。第一管段40的外径也小于第一部分管38的内径,以使得第一管段40可以插入第一管段38中。

在第二部分管39的第一管段40上,存在具有通过第一管段40的外表面的通道开口32的一排孔42。孔线42的每个通道开口32可以一致地放置在第一部分管38的端部处的通道开口32上,第二部分管39插入所述第一部分管38中。以这种方式,两个部分管38、39可以通过安全螺栓43在不同的轴向位置中彼此固定。在与第一管段41相对的第二管段41处,存在另一个通道开口32,其以与在伸缩管的另一端处的通道开口32相同的方式起作用,这就是为什么在此不进行详细描述的原因。

安全螺栓43具有螺栓头44,可以插入通道开口32中的实际螺栓元件45从所述螺栓头44延伸离开。任选地,图4所示的弓形弹簧46可以布置成使得其绕螺栓头44枢转,以使得螺栓元件可以径向地固定到伸缩管上。

固定销43的替代实施例在图5中示出,其示出间隔元件22的一端的示意性房间视图。

安全螺栓43在那里被设计为与螺栓47和在相对侧上拧紧的螺母48的螺纹连接。

借助于图6,其示出悬挂在网27悬挂在其上的轭梁18中的一个上的间隔元件22的示意性房间视图,现在简要说明楼面模板1与附接到其上的网27组装在一起。

在轭梁18放置在楼面支柱12上之后,组装间隔元件22。为此,首先调节设计为伸缩管38、39的梁元件24的长度。随后,通过将推入式套筒31插入伸缩管38、39的端部中,将支承元件26放置在梁元件24上。最后,推入式套筒31和伸缩管38、39的端部通过安全螺栓43再次彼此固定。

以这种方式组装的间隔元件现在插入在轭梁18之间,并且在考虑上述接合区域20的位置的情况下,定位在纵向轴线3上。

在定位间隔元件22之后,诸如螺钉、钉子等的固定元件49被驱动通过钩前板29的通道开口32进入其后面的轭梁18,以使得各个间隔元件22在纵向方向3上固定到轭梁18。

最后,网27从保持元件33悬挂下来。网27包括外围的外部绳索50,在所述外部绳索50上相互啮合的若干较小的绳索51保持在内部。为了悬挂网27,外部绳索50插入保持元件33的两个钩34、35之间的距离37中,并且随后经由钩开口36插入钩34、35中。在这已经对所有保持元件33执行之后,网27悬挂,并且组装工人可以在轭梁18上行走以铺设模板楼面。

参考图7,其示出处于部分组装状态的图8所示的替代的楼面模板1'的替代的支承元件26'的示意性房间视图。

替代的楼面模板1'的替代的支承元件26'包括基板52,穿过所述基板52的中心存在用于未示出的杆组件短管的杆组件通道53。在基板52的下侧上,在竖直方向4上观察,推入式套筒31配合在相对侧上。如在图2的支承元件26上一样,推入式套筒31可以与基板52一体地连接。然而,在这种情况下,推入式套筒31不是轴向地而是切向地配合,并且这在每种情况下仅配合在轴向剖面上。推入式套筒在径向上与基板52相对的侧面上各自具有保持元件33,所述保持元件33基本上可以与图2中的保持元件33相同的方式构造。然而,在本实施例中,保持元件33被设计为例如闭合的金属圈54。此外,替代的支承元件26的推入式套筒31还包括用于固定梁元件24的通道开口32。

已经在图3和图4中描述的梁元件24可以用作梁元件24。

如果叉形元件16可以单独地放置在楼面支柱12上,则替代的支承元件26'是合适的。在这种情况下,如图8所示,替代的支承元件26'可以保持在楼面支柱12与叉形元件16之间。在这种情况下,叉形元件16在竖直方向5上观察到的其下侧上包括上述杆组件短管,所述杆组件短管的端部通过杆组件通道53轴向地插入楼面支柱12中。

为了组装替代的楼面模板1',楼面支柱12可以首先与间隔元件22连接,并且随后轭梁18可以放置在楼面支柱上。在此顺序是随机的。替代的楼面模板1'的另一个优点是减少零件数量,因为两个推入式套筒31总是同时布置在基板52上。

然而,不再能够按需要定位以这种方式生产的间隔元件22,因为若干间隔元件22通过公共基板52彼此机械地连接。

网27可以例如通过按扣吊钩以图8中的金属圈54的形式附接到保持元件33。

原则上,保持元件33还可以附接在楼面模板1、1'的任何其他位置处。例如,保持元件33可以被拧入轭梁18中,或者通过其他合适的固定装置保持在那里。还可设想将保持元件33紧固到楼面支柱12的替代或附加紧固件,诸如绳索或保持带。


技术特征:

1.一种间隔元件(22),其用于在横向方向(4)上支撑楼面模板(1)的两个平行轭梁(18),所述两个平行轭梁(18)被支撑在所述楼面支柱(12)上,所述横向方向(4)横向于所述轭梁(18)且横向于所述楼面支柱(12),所述间隔元件(22)包括具有两个相对的端侧的梁元件(24),在所述梁元件(24)的所述两个相对的端侧上布置有支承元件(26、26'),所述支承元件(26、26')用于吸收来自所述轭梁(18)的、在所述横向方向(4)上的和与所述横向方向(4)相反的横向力,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梁元件(24)的所述端侧上的用于附接网(27)的保持元件(3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间隔元件(22),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持元件(33)布置在所述支承元件(26、26')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间隔元件(22),其中所述保持元件(33)与所述支承元件(26、26')一体地形成。

4.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间隔元件(22),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持元件(33)是悬挂元件,所述网(27)能够悬挂在所述悬挂元件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间隔元件(22),其特征在于每个悬挂元件包括钩(34)。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间隔元件(22),其特征在于每个悬挂元件包括另外的钩(35),其中每个悬挂元件中的钩(34、35)彼此反平行并且隔开距离(37)布置。

7.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间隔元件(22),其中所述支承元件(26)能够放置在所述轭梁(18)上并且能够在所述轭梁(18)上移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间隔元件(22),其中能够在所述轭梁(18)上移动的所述支承元件(26)包括用于施用固定元件(49)的固定点(32),所述固定元件(49)将所述支承元件(26)固定到所述轭梁(18)以抵抗移位。

9.一种用于楼面模板(1、1')的坠落防护系统,其包括彼此平行延伸并被支撑在楼面支柱(12)上的两个轭梁(18)、以及在横向于所述轭梁(18)且横向于所述楼面支柱(12)的横向方向(4)上支撑所述轭梁(18)的两个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的任一项所述的间隔元件(22)。

10.一种用于在将模板楼面放置在楼面模板(1、1')上时保护所述楼面模板(1、1')上的组装工人的方法,其包括:

-通过使楼面支柱(12)竖立,并且在横向于所述楼面支柱(12)的纵向方向(3)上将所述楼面支柱(12)与轭梁(18)连接,并且在横向于所述楼面支柱(12)且横向于所述轭梁(18)的横向方向(4)上将所述楼面支柱(12)与间隔元件(22)连接,由此来组装所述楼面模板(1、1'),以及

-至少在所述楼面支柱(12)的中间以上将网(27)紧固到所竖立的楼面模板(1、1'),使得所述网(27)覆盖在沿所述横向方向(4)和所述纵向方向(3)展开的并由所述轭梁(18)和所述间隔元件(22)限制的区域。

技术总结
本发明涉及一种间隔元件(22),其用于支撑楼面模板(1)的两个轭木(18),所述两个轭木(18)彼此平行延伸并被支撑在支柱(12)上,所述间隔元件(22)在横向于所述轭木(18)且横向于所述支柱(12)的横向方向(4)上支撑所述楼面模板(1)的所述两个轭木(18),所述间隔元件(22)包括具有两个相对端侧的梁元件(24),在所述梁元件(24)的两个相对端侧上布置有支承元件(26、26'),所述支承元件(26、26')用于吸收来自所述轭木(18)的、在所述横向方向(4)上的和与所述横向方向(4)相反的横向力,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梁元件(24)的所述端侧上的用于紧固网(27)的保持元件(33)。

技术研发人员:M·拉舍尔;D·扎格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扎格建筑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8.10.03
技术公布日:2020.06.05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 https://bbs.8miu.com/read-48872.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