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涉及压缩机以及制冷循环装置。
背景技术:
在密闭容器内收容有压缩机构部和电动机部的密闭式电动压缩机中,电动机部由转子和定子构成。转子经由主轴与压缩机构部连接。定子通过热装等方法固定于密闭容器。定子通过与定子的绕组连接的连接线而与配置于密闭容器的气密端子连接。通过经由气密端子外加外部电源,从而驱动压缩机构部。
在专利文献1~3中,记载有作为实现兼顾低速旋转时的高效化、和高速旋转速度下的可运转化的单元,在密闭容器中设置两个气密端子,将气密端子的一方与电动机部的绕组的第一连接线连接,并且将气密端子的另一方与电动机部的绕组的第二连接线连接的密闭式电动压缩机。
在专利文献2中记载有作为防止第一连接线和第二连接线与密闭容器、转子或者排出管接触、断线的单元,具备将第一连接线与第二连接线相互连结的树脂制的连结部件的密闭式电动压缩机。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6-246674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9-191822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2012-082776号公报
在专利文献1~3所记载的密闭式电动压缩机中,连接线通过排出管附近。连接线与长度尺寸无关地相互交叉、或者长度尺寸越大越有可能相互交叉、或者由连结件相互连结。因此,被卷起到密闭容器的上部空间的油滞留于连接线的交叉部分或者连结部分,从而容易将其与压缩后的制冷剂气体一起从排出管向压缩机外带出。其结果,压缩机的可靠性因油枯竭而降低。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减少滞留于连接线的油。
本发明的一个方式的压缩机具备:
压缩机构,其压缩制冷剂;
电动机,其驱动所述压缩机构;
容器,其收容所述压缩机构和所述电动机;
第一端子以及第二端子,它们安装于所述容器的轴向一端;以及
第一连接线以及第二连接线,它们沿着所述容器的内周壁拉绕,在俯视时不相互交叉,并分别在所述容器中将所述第一端子及所述第二端子与所述电动机电连接。
在本发明中连接线沿着容器的内周壁拉绕。因此,即使连接线的长度尺寸较大,连接线也不相互交叉,从而难以在连接线产生油滞留的部分。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方式1的制冷循环装置的回路图。
图2是实施方式1的制冷循环装置的回路图。
图3是实施方式1的压缩机的纵剖视图。
图4是实施方式1的压缩机的局部的横剖视图。
图5是实施方式1的压缩机的局部的俯视图。
图6是比较例的压缩机的局部的俯视图。
图7是实施方式2的压缩机的局部的俯视图。
图8是实施方式3的压缩机的纵剖视图。
图9是实施方式4的压缩机的纵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使用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在各图中对相同或者相当的部分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在实施方式的说明中对于相同或者相当的部分适当地省略或简化说明。另外,本发明并不限定于以下说明的实施方式,而是能够根据需要进行各种变更。例如,也可以组合以下说明的实施方式中的两个以上的实施方式来实施。或者也可以部分地实施以下说明的实施方式中的一个实施方式或者两个以上的实施方式的组合。
实施方式1
使用图1~图6对本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结构的说明
参照图1和图2,对本实施方式的制冷循环装置10的结构进行说明。
图1表示制冷运转时的制冷剂回路11。图2表示制热运转时的制冷剂回路11。
制冷循环装置10在本实施方式中是空调机,但也可以是冰箱或者热泵循环装置之类的空调机以外的装置。
制冷循环装置10具备供制冷剂循环的制冷剂回路11。制冷循环装置10还具备压缩机12、四通阀13、作为室外热交换器的第一热交换器14、作为膨胀阀的膨胀机构15、以及作为室内热交换器的第二热交换器16。压缩机12、四通阀13、第一热交换器14、膨胀机构15以及第二热交换器16连接于制冷剂回路11。
压缩机12压缩制冷剂。四通阀13在制冷运转时和制热运转时切换制冷剂流动的方向。第一热交换器14在制冷运转时作为冷凝器进行动作,使被压缩机12压缩后的制冷剂散热。即,第一热交换器14使用被压缩机12压缩后的制冷剂进行热交换。第一热交换器14在制热运转时作为蒸发器进行动作,在室外空气与在膨胀机构15中膨胀了的制冷剂之间进行热交换来加热制冷剂。膨胀机构15使在冷凝器中散热后的制冷剂膨胀。第二热交换器16在制热运转时作为冷凝器进行动作,并使被压缩机12压缩后的制冷剂散热。即,第二热交换器16使用被压缩机12压缩后的制冷剂进行热交换。第二热交换器16在制冷运转时作为蒸发器进行动作,在室内空气与在膨胀机构15中膨胀了的制冷剂之间进行热交换来加热制冷剂。
制冷循环装置10还具备控制装置17。
控制装置17例如是微型计算机。在图1和图2中仅示出控制装置17与压缩机12的连接,但控制装置17不仅可以与压缩机12连接,也可以与连接于制冷剂回路11的压缩机12以外的结构要素连接。控制装置17监视、控制与控制装置17连接的各结构要素的状态。
作为在制冷剂回路11循环的制冷剂,使用r32、r125、r134a、r407c或者r410a之类的hfc系制冷剂。或者使用r1123、r1132(e)、r1132(z)、r1132a、r1141、r1234yf、r1234ze(e)或者r1234ze(z)之类的hfo系制冷剂。或者使用r290(丙烷)、r600a(异丁烷)、r744(二氧化碳)或者r717(氨气)之类的自然制冷剂。或者使用其他制冷剂。或者使用这些制冷剂中的两种以上的混合物。“hfc”是hydrofluorocarbon(氢氟烃)的简称。“hfo”是hydrofluoroolefin(氢氟烯烃)的简称。
参照图3对本实施方式的压缩机12的结构进行说明。
图3表示压缩机12的纵剖面。
压缩机12在本实施方式中是密闭式电动压缩机。压缩机12具体而言是多缸的旋转式压缩机,但也可以单缸的旋转式压缩机、涡旋式压缩机或者往复式压缩机。
压缩机12具备容器20、压缩机构30、电动机40以及曲柄轴50。
具体而言,容器20是密闭容器。在容器20的底部贮存有制冷机油25。在容器20安装有用于将制冷剂吸入至容器20中的吸入管21、和用于将制冷剂向容器20外排出的排出管22。
电动机40收容于容器20。具体而言,电动机40设置于容器20的内侧上部。电动机40在本实施方式中是集中绕组式的马达,但也可以是分布绕组式的马达。
压缩机构30收容于容器20。具体而言,压缩机构30设置于容器20的内侧下部。即,压缩机构30在容器20内配置于电动机40的下方。
曲柄轴50将电动机40与压缩机构30连结。曲柄轴50形成制冷机油25的供油路和电动机40的旋转轴。
制冷机油25伴随曲柄轴50的旋转而被设置于曲柄轴50的下部的油泵等供油机构汲取。而且,将制冷机油25向压缩机构30的各滑动部供给,从而润滑压缩机构30的各滑动部。作为制冷机油25使用作为合成油的poe、pve或者ab等。“poe”是polyolester(多元醇酯)的简称。“pve”是polyvinylether(聚乙烯醚)的简称。“ab”是alkylbenzene(烷基苯)的简称。
电动机40使曲柄轴50旋转。压缩机构30借助曲柄轴50的旋转而驱动,由此压缩制冷剂。即,压缩机构30借助经由曲柄轴50传递的电动机40的旋转力而驱动,由此压缩制冷剂。具体而言,该制冷剂是吸入至吸入管21的低压的气体制冷剂。将被压缩机构30压缩后的高温并且高压的气体制冷剂从压缩机构30向容器20内的空间排出。
曲柄轴50具有偏心轴部51、主轴部52以及副轴部53。它们在轴向上按照主轴部52、偏心轴部51、副轴部53的顺序设置。即,在偏心轴部51的轴向一端侧设置有主轴部52,在偏心轴部51的轴向另一端侧设置有副轴部53。偏心轴部51、主轴部52以及副轴部53分别是圆柱状。主轴部52和副轴部53以彼此的中心轴一致的方式即同轴地设置。偏心轴部51设置为中心轴与主轴部52及副轴部53的中心轴错开。若主轴部52和副轴部53绕中心轴旋转,则偏心轴部51进行偏心旋转。
以下,对容器20的详细情况进行说明。
容器20具有主体部20a、容器上部20b以及容器下部20c。
主体部20a是圆筒状。容器上部20b堵塞主体部20a上侧的开口。容器上部20b相当于容器20的轴向一端。容器下部20c堵塞主体部20a的下侧的开口。容器下部20c相当于容器20的轴向另一端。主体部20a与容器上部20b通过焊接连结,主体部20a与容器下部20c通过焊接连结,由此容器20被密闭。在主体部20a设置有与吸入消声器23连接的吸入管21。在容器上部20b设置有排出管22。
以下,对电动机40的详细情况进行说明。
电动机40在本实施方式中是无刷dc马达,但也可以是感应电动机等无刷dc马达以外的马达。“dc”是directcurrent(直流电)的简称。
电动机40具有定子41和转子42。
定子41是圆筒状,以与容器20的内周面接触的方式固定。转子42是圆柱状,并且隔着空隙设置于定子41的内侧。空隙的宽度例如是0.3mm以上且1.0mm以下。
定子41具有定子铁心43和绕组44。将以铁为主要成分的多张电磁钢板冲裁为一定的形状,在轴向上层叠,并通过铆接固定来制作定子铁心43。各电磁钢板的厚度例如是0.1mm以上且1.5mm以下。定子铁心43的外径大于容器20的主体部20a的内径,并通过热装固定于容器20的主体部20a的内侧。绕组44卷绕于定子铁心43。具体而言,绕组44经由绝缘部件以集中绕组式卷绕于定子铁心43。绕组44由芯线和覆盖芯线的至少一层被膜构成。在本实施方式中,芯线的材质是铜。被膜的材质是ai/ei。“ai”是amide-imide(酰胺酰亚胺)的简称。“ei”是ester-imide(酯酰亚胺)的简称。绝缘部件的材质是pet。“pet”是polyethyleneterephthalate(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的简称。
另外,将定子铁心43的电磁钢板彼此固定的方法并不限于铆接,也可以是焊接等其他方法。将定子铁心43固定于容器20的主体部20a的内侧的方法并不限于热装,也可以是压入或者焊接等其他方法。绕组44的芯线的材质也可以是铝。绝缘部件的材质也可以是pbt、fep、pfa、ptfe、lcp、pps或者酚醛树脂。“pbt”是polybutyleneterephthalate(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的简称。“fep”是fluorinatedethylenepropylene(氟化乙丙烯)的简称。“pfa”是perfluoroalkoxyalkane(可熔性聚四氟乙烯)的简称。“ptfe”是polytetrafluoroethylene(聚四氟乙烯)的简称。“lcp”是liquidcrystalpolymer(液晶高分子)的简称。“pps”是polyphenylenesulfide(聚苯硫醚)的简称。
转子42具有转子铁心45和永磁铁46。转子铁心45与定子铁心43相同,将以铁为主要成分的多张电磁钢板冲裁为一定的形状,在轴向上层叠,并通过铆接固定来制作。各电磁钢板的厚度例如是0.1mm以上且1.5mm以下。永磁铁46插入于在转子铁心45形成的多个插入孔。永磁铁46形成磁极。作为永磁铁46使用铁氧体磁铁或者稀土类磁铁。
另外,将转子铁心45的电磁钢板彼此固定的方法并不限于铆接,也可以是焊接等其他方法。
在转子铁心45的俯视中心形成有供曲柄轴50的主轴部52热装或者压入的轴孔。即,转子铁心45的内径小于主轴部52的外径。虽未图示,但在转子铁心45的轴孔的周围形成有沿轴向贯通的多个贯通孔。每一个贯通孔成为从后述的排出消声器35向容器20内的空间释放的气体制冷剂的一个通路。每一个贯通孔也成为用于使引导至容器20的上部的制冷机油25落到容器20的下部的一个通路。
虽未图示,但在电动机40构成为感应电动机的情况下,将用铝或者铜等形成的导体填充或者插入于在转子铁心45形成的多个插槽。而且,形成有通过端环使导体的两端短路的笼形绕组。
在容器上部20b设置有与变频器装置等外部电源连接的端子24、和安装有用于保护端子24的罩的杆28。具体而言,端子24是玻璃端子等气密端子。在本实施方式中,端子24通过焊接固定于容器20。在端子24连接有经由连接端子47而与电动机40的绕组44连接的连接线26。由此,端子24与电动机40电连接。
在容器上部20b还设置有轴向两端开口的排出管22。从压缩机构30排出的气体制冷剂依次通过转子42、和转子42上方的油分离板29,并从容器20内的空间经由排出管22向外部的制冷剂回路11排出。
油分离板29将与制冷剂一起汲取的容器20内的制冷机油25分离。油分离板29通过压入而固定于曲柄轴50,并伴随曲柄轴50的旋转进行旋转。或者油分离板29使用铆钉等固定件而固定于转子42,并伴随转子42的旋转进行旋转。制冷机油25的比重比制冷剂大。因此,油分离板29能够利用离心力使制冷机油25飞向外周方向来分离。
排出管22也可以设置于容器上部20b的外周部,但在本实施方式中,在曲柄轴50的正上方设置于容器上部20b的中央部。若将排出管22设置于容器上部20b的外周部,则由油分离板29分离出的制冷机油25进入排出管22,并向容器20外排出,由此容器20内的制冷机油25的量减少,从而压缩机构30的润滑性有可能降低。为了防止那样的润滑性的降低,排出管22优选设置于容器上部20b的中央部。排出管22的外径优选为容器上部20b的外径的0.1倍以上且0.2倍以下。
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将排出管22安装于容器上部20b的方法,使用电阻焊接。排出管22经由环部件27而与容器上部20b接合。环部件27的材质是铁。通过在排出管22安装环部件27,并将环部件27的倾斜部按压于容器上部20b,从而容器上部20b与环部件27的整周无缝隙地接触,提高焊接性。排出管22在容器20中延伸至比环部件27靠近压缩机构30的位置。这样,通过使排出管22比环部件27朝向压缩机构30突出,从而能够抑制在环部件27的倾斜部收集的制冷机油25进入排出管22。
另外,将排出管22安装于容器上部20b的方法并不限于电阻焊接,也可以是使用了焊料的气体焊接、或者激光焊接等其他方法。但是,在气体焊接中热输入量较多,并且热输入范围较广。因此,当在通过气体焊接安装了排出管22后,通过电阻焊接安装端子24的情况下,有可能在容器上部20b的安装端子24的部分的表面产生变形。若产生变形,则容器上部20b的表面与端子24的表面不接触,从而有可能在电阻焊接时产生焊接不良。因此在排出管22的焊接中,也优选使用电阻焊接或者激光焊接,从而实现热输入量的减少、和热输入范围的缩小。
以下,不仅参考图3也参照图4,对压缩机构30的详细结构进行说明。
图4表示沿着轴向观察的压缩机12的局部的横截面。另外,在图4中省略了表示剖面的阴影线。
压缩机构30具有缸体31、摆动活塞32、主轴承33、副轴承34以及排出消声器35。
缸体31的内周俯视为圆形。在缸体31的内部形成有俯视圆形的空间亦即缸室61。在缸体31的外周面设置有用于从制冷剂回路11吸入气体制冷剂的吸入口。将从吸入口吸入的制冷剂在缸室61中压缩。缸体31的轴向两端开口。
摆动活塞32为环状。因此,摆动活塞32的内周和外周为俯视圆形。摆动活塞32在缸室61内进行偏心旋转。摆动活塞32滑动自如地嵌合于成为摆动活塞32的旋转轴的曲柄轴50的偏心轴部51。
在缸体31设置有与缸室61相连并向径向延伸的叶片槽62。在叶片槽62的外侧形成有与叶片槽62相连的作为俯视圆形的空间的背压室63。在叶片槽62内设置有用于将缸室61分隔为作为低压的工作室的吸入室和作为高压的工作室的压缩室的叶片64。叶片64是前端卷曲的板状。叶片64在叶片槽62内滑动并且进行往复运动。叶片64被设置于背压室63的叶片弹簧始终推压于摆动活塞32。容器20内是高压,因此若压缩机12的运转开始,则由容器20内的压力与缸室61内的压力之差形成的力作用于作为叶片64的背压室63侧的面的叶片背面。因此,叶片弹簧主要以将叶片64推压于摆动活塞32的目的用于在容器20内与缸室61内的压力没有差别的压缩机12的启动时。
主轴承33是侧视倒t字形的轴承。主轴承33滑动自如地嵌合于曲柄轴50的作为比偏心轴部51靠上方的部分的主轴部52。在曲柄轴50的内部沿着轴向设置有成为供油路的贯通孔54,在主轴承33与主轴部52之间,通过供给经由该贯通孔54吸上来的制冷机油25而形成有油膜。主轴承33闭塞缸体31的缸室61和叶片槽62的上侧。即,主轴承33闭塞缸体31内的两个工作室的上侧。
副轴承34是侧视t字形的轴承。副轴承34滑动自如地嵌合于曲柄轴50的作为比偏心轴部51靠下方的部分的副轴部53。在副轴承34与副轴部53之间,通过供给经由曲柄轴50的贯通孔54吸上来的制冷机油25而形成有油膜。副轴承34闭塞缸体31的缸室61和叶片槽62的下侧。即,副轴承34闭塞缸体31内的两个工作室的下侧。
主轴承33和副轴承34分别通过螺栓等紧固件36固定于缸体31,并支承作为摆动活塞32的旋转轴的曲柄轴50。主轴承33通过主轴承33与主轴部52之间的油膜的流体润滑而不与主轴部52接触地支承主轴部52。副轴承34与主轴承33相同,通过副轴承34与副轴部53之间的油膜的流体润滑而不与副轴部53接触地支承副轴部53。
虽未图示,但在主轴承33设置有用于将在缸室61中压缩后的制冷剂向制冷剂回路11排出的排出口。排出口处于在缸室61被叶片64分隔为吸入室和压缩室时与压缩室相连的位置。在主轴承33安装有开闭自如地闭塞排出口的排出阀。排出阀在压缩室内的气体制冷剂变为所希望的压力为止关闭,若压缩室内的气体制冷剂变为所希望的压力则打开。由此,控制来自缸体31的气体制冷剂的排出时机。
排出消声器35安装于主轴承33的外侧。在排出阀打开后排出的高温并且高压的气体制冷剂暂时进入至排出消声器35,其后从排出消声器35向容器20内的空间释放。
另外,排出口和排出阀也可以设置于副轴承34、或者主轴承33与副轴承34双方。排出消声器35安装于设置有排出口和排出阀的轴承的外侧。
在容器20的旁边设置有吸入消声器23。吸入消声器23从制冷剂回路11吸入低压的气体制冷剂。吸入消声器23抑制在液体制冷剂返回的情况下液体制冷剂直接进入至缸体31的缸室61。吸入消声器23经由吸入管21而与设置于缸体31的外周面的吸入口连接。吸入口处于在缸室61被叶片64分隔为吸入室和压缩室时与吸入室相连的位置。吸入消声器23的主体通过焊接等固定于容器20的主体部20a的侧面。
曲柄轴50的偏心轴部51、主轴部52以及副轴部53的材质是铸造材料或者锻造材料。主轴承33和副轴承34的材质是铸造材料或者烧结材料,具体而言,是烧结钢、灰铸铁或者碳钢。缸体31的材质也是烧结钢、灰铸铁或者碳钢。摆动活塞32的材质是铸造材料,具体而言,是含有钼、镍以及铬的合金钢、或者铁系铸造材料。叶片64的材质是高速工具钢。
虽未图示,但在压缩机12构成为摇摆式的旋转式压缩机的情况下,叶片64与摆动活塞32一体设置。若驱动曲柄轴50,则叶片64沿着旋转自如地安装于摆动活塞32的支承体的槽往复运动。叶片64随着摆动活塞32的旋转而摆动并且向径向进退,由此将缸室61的内部划分为压缩室和吸入室。支承体由横截面为半圆形状的两个柱状部件构成。支承体旋转自如地嵌合于在缸体31的吸入口与排出口的中间部形成的圆形状的保持孔。
动作的说明
参照图3和图4,对本实施方式的压缩机12的动作进行说明。压缩机12的动作相当于本实施方式的制冷剂压缩方法。
从端子24经由连接线26向电动机40的定子41供给电力。由此,电流向定子41的绕组44流动,从而从绕组44产生磁通。电动机40的转子42借助从绕组44产生的磁通、和从转子42的永磁铁46产生的磁通的作用而旋转。具体而言,转子42借助通过电流向定子41的绕组44流动而产生的旋转磁场、和转子42的永磁铁46的磁场的吸引排斥作用而进行旋转。借助转子42的旋转,固定于转子42的曲柄轴50进行旋转。伴随着曲柄轴50的旋转,压缩机构30的摆动活塞32在压缩机构30的缸体31的缸室61内进行偏心旋转。作为缸体31与摆动活塞32之间的空间的缸室61被叶片64分割为吸入室和压缩室。伴随着曲柄轴50的旋转,吸入室的容积和压缩室的容积进行变化。在吸入室中容积逐渐扩大,由此从吸入消声器23经由吸入管21吸入低压的气体制冷剂。在压缩室中容积逐渐缩小,由此压缩其中的气体制冷剂。将被压缩而变为了高压并且高温的气体制冷剂从排出消声器35向容器20内的空间排出。所排出的气体制冷剂还通过电动机40,并从处于容器上部20b的排出管22向容器20外排出。排出至容器20外的制冷剂通过制冷剂回路11,再次向吸入消声器23返回。
结构的详细说明
除了图3之外,还参照图5和图6,对本实施方式的压缩机12的结构的详细内容进行说明。
图5表示沿着轴向观察的压缩机12的局部的上表面。
容器上部20b在俯视时为圆形状。
在容器上部20b的中心部设置有排出管22。即,排出管22在容器20的轴向一端设置于与容器20的中心轴重合的位置。
在容器上部20b在排出管22的周围设置有多个端子24。即,多个端子24在容器20的轴向一端安装于与容器20的中心轴错开的位置。多个端子24经由多个连接线26与容器20内的电动机40电连接。各端子24与设置于容器上部20b的贯通孔嵌合。各端子24最外面的壳抵接于该贯通孔的内周缘。
虽然在图5中省略,但在容器上部20b也设置有沿着轴向延伸的杆28。
另外,在容器上部20b还安装有温度传感器等附属部件。
在多个端子24中包括第一端子24a和第二端子24b。
另外,也可以在多个端子24中包括与第一端子24a及第二端子24b分开的端子24。
在多个连接线26中包括:在容器20中将第一端子24a与电动机40电连接的第一连接线26a、和在容器20中将第二端子24b与电动机40电连接的第二连接线26b。
另外,当在多个端子24中包括与第一端子24a及第二端子24b分开的端子24的情况下,也可以在多个连接线26中包括在容器20中将该分开的端子24与电动机40电连接的分开的连接线26。
第一连接线26a和第二连接线26b沿着容器20的内周壁20d拉绕。因此,即使第一连接线26a和第二连接线26b的任意一个或者双方的长度尺寸较大,在俯视时第一连接线26a和第二连接线26b也不相互交叉,从而能够分别在容器20中将第一端子24a及第二端子24b与电动机40电连接。
若假如如图6所示,在俯视时第一连接线26a与第二连接线26b相互交叉,则被卷起至容器20的上部空间的制冷机油25滞留于第一连接线26a与第二连接线26b的交叉部分,从而容易将其与压缩后的制冷剂气体一起从排出管22向容器20外带出。其结果,与密闭容器的气密端子仅是一个的情况相比,导致油循环率增加,从而压缩机12的可靠性有可能因油枯竭而降低。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不产生第一连接线26a与第二连接线26b的交叉部分,从而能够防止由油枯竭造成的压缩机12的可靠性的降低。
另外,当在多个连接线26中包括与第一连接线26a及第二连接线26b分开的连接线26的情况下,要求在俯视时第一连接线26a与该分开的连接线26也不相互交叉,并且在俯视时第二连接线26b与该分开的连接线26也不相互交叉。因此,优选该分开的连接线26也沿着容器20的内周壁20d拉绕。
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连接线26a和第二连接线26b分别是多个导线。具体而言,第一连接线26a由三根导线w1、w2、w3构成,第二连接线26b由三根导线w4、w5、w6构成。
在第一连接线26a和第二连接线26b各自所包含的多个导线的端部设置有与电动机40连接的多个连接端子47。具体而言,在导线w1、w2、w3的端部分别设置有连接端子t1、t2、t3,在导线w4、w5、w6的端部分别设置有连接端子t4、t5、t6。
第一连接线26a所包含的至少一根导线和第二连接线26b所包含的至少一根导线,分别从第一端子24a和第二端子24b向相互接近的方向引出后,沿着容器20的内周壁20d向相互分离的方向拉绕。具体而言,三根导线w1、w2、w3的集合和两根导线w4、w5的集合分别从第一端子24a和第二端子24b向相互接近的方向引出后,沿着容器20的内周壁20d向相互分离的方向拉绕。即,导线w1、w2、w3从第一端子24a引出后,在俯视时折弯成大致u字形,并且分别从折弯的部位到连接端子t1、t2、t3的部分沿着容器20的内周壁20d拉绕。导线w4、w5从第二端子24b向接近导线w1、w2、w3的方向引出后,在俯视时折弯成大致u字形,并且分别从折弯的部位到连接端子t4、t5的部分沿着容器20的内周壁20d向远离导线w1、w2、w3的方向拉绕。因此,即使第一连接线26a与第二连接线26b的任意一个、或者双方的长度尺寸进一步变大,在俯视时第一连接线26a与第二连接线26b也不相互交叉,从而能够分别在容器20中将第一端子24a及第二端子24b与电动机40电连接。
在本实施方式中,导线w6的长度尺寸相对较小。因此,导线w6从第二端子24b向与导线w1、w2、w3接近的方向引出后,在俯视时折弯成大致s字形,从第二次折弯的部位到连接端子t6的部分沿着容器20的内周壁20d向与导线w1、w2、w3接近的方向拉绕。然而,在导线w6的长度尺寸不小的情况下,优选导线w6也与导线w4、w5相同地配置。即,优选导线w6也从第二端子24b向与导线w1、w2、w3接近的方向引出后,在俯视时折弯成大致u字形,并且从分别折弯的部位到连接端子t6的部分沿着容器20的内周壁20d向远离导线w1、w2、w3的方向拉绕。
第一连接线26a所包含的至少一根导线跨过在俯视时将第一端子24a与容器20的内周壁20d连结的最短的直线l1来拉绕。同样,第二连接线26b所包含的至少一根导线跨过在俯视时将第二端子24b与容器20的内周壁20d连结的最短的直线l2来拉绕。具体而言,在第一连接线26a所包含的多个导线中最长的导线w1跨过直线l1来拉绕,在第二连接线26b所包含的多个导线中最长的导线w4跨过直线l2来拉绕。因此,即使第一连接线26a与第二连接线26b的任意一个、或者双方的长度尺寸进一步变大,也能够可靠地将第一连接线26a与第二连接线26b从彼此拉开。
第一端子24a和第二端子24b分别具有三根销71。在第一连接线26a与第一端子24a的连接、和第二连接线26b与第二端子24b的连接中分别使用有用树脂制的罩覆盖金属制的连接端子而构成的集束72。一次进行向三根销71的连接,因此作业性提高。
另外,为了防止第一端子24a与第二端子24b之间的误接线,也可以仅在第一端子24a与第二端子24b的任意一方使用集束72,并在另一个端子24使用无罩的金属制的连接端子。另外,为了防止制冷机油25向集束72滞留,也可以在第一端子24a与第二端子24b双方使用无罩的金属制的连接端子。
对于连接线26的一端的连接端子47、连接线26的另一端的集束72以及排出管22的位置关系,也可以是在俯视时在连接端子47与集束72之间配置排出管22的位置关系,但在本实施方式中是在俯视时在连接端子47与集束72之间不配置排出管22的位置关系。通过采用这样的位置关系,从而能够更可靠地使连接线26远离排出管22。对于在连接线26的另一端不使用集束72而使用无罩的金属制的连接端子的情况也相同。
实施方式效果的说明
在本实施方式中,连接线26沿着容器20的内周壁20d拉绕。因此,即使连接线26的长度尺寸较大,连接线26也不相互交叉,从而难以在连接线26产生制冷机油25滞留的部分。
在本实施方式中,与定子41的绕组44电连接的第一连接线26a和第二连接线26b不交叉,而是与容器上部20b的第一端子24a及第二端子24b接线。因此,不存在制冷机油25容易滞留的连接线26的交叉部分,从而难以将制冷机油25从排出管22与制冷剂气体一起向压缩机12外带出。其结果,能够防止油循环率的增加。由此,能够实现兼顾低速旋转时的高效化、和高速旋转速度下的可运转化,并且能够获得可靠性较高的压缩机12。
其他结构
本实施方式不仅能够用于立式的压缩机12,也能够适用于在卧式的压缩机中将碗形密闭容器向圆筒型密闭容器的敞开部压入并在中心设置有排出管的情况。
为了防止因连接线26的松动而使连接线26与转子42接触并断线,也可以用塑料制的套筒将与端子24的三根销连接的构成连接线26的三根导线彼此束缚。在该情况下,为了抑制制冷机油25向套筒的滞留,套筒的长度优选为最短的导线的60%以下的长度。具体而言,优选构成第一连接线26a的三根导线w1、w2、w3被具有这三根导线w1、w2、w3中的最短的导线w3的60%以下的长度的套筒捆束。同样,优选构成第二连接线26b的三根导线w4、w5、w6被具有这三根导线w4、w5、w6中的最短的导线w6的60%以下的长度的套筒捆束。
实施方式2
对于本实施方式,使用图7主要对与实施方式1的差异进行说明。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各端子24与对应的多个连接端子47的位置关系上设置限制。即,相对于将容器上部20b的排出管22的中心与第一端子24a的中心连结的直线l3,在作为±60°的角度范围的第一范围内,配置将电动机40的定子41的绕组44、与构成第一连接线26a的三根导线w1、w2、w3分别连接的三个连接端子t1、t2、t3。同样,相对于将容器上部20b的排出管22的中心与第二端子24b的中心连结的直线l4,在作为±60°的角度范围的第二范围内,配置将电动机40的定子41的绕组44、与构成第二连接线26b的三根导线w4、w5、w6分别连接的三根连接端子t4、t5、t6。优选为在俯视时第一范围与第二范围不相互重复。
这样,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连接线26a的多个连接端子47分别相对于在俯视时将第一端子24a的中心与排出管22的中心连结的直线l3,配置于绕着排出管22的中心±60度的范围内。同样,第二连接线26b的多个连接端子47分别相对于在俯视时将第二端子24b的中心与排出管22的中心连结的直线,配置于绕着排出管22的中心±60度的范围内。因此,通过将第一连接线26a与第一端子24a接线,并将第二连接线26b与第二端子24b接线,从而能够使得第一连接线26a和第二连接线26b所包含的各导线不通过排出管22的附近。因此,难以将制冷机油25从排出管22与制冷剂气体一起向压缩机12外带出。另外,即使不使第一连接线26a和第二连接线26b所包含的各导线过度地延长,也能够容易地进行接线。因此,即使不增加将连接线26彼此连结的连结部件等新的部件,也能够防止连接线26在容器20内松动从而与转子42接触并断线。
实施方式3
在实施方式1中,连接线26经由连接端子47与电动机40的绕组44连接,但如图8所示,连接线26也可以与电动机40的绕组44成为一体。即,也可以在端子24连接有从电动机40的绕组44延长的连接线26。
实施方式4
在实施方式1中,容器20的主体部20a与容器下部20c通过焊接连结,但如图9所示,容器20的主体部20a与容器下部20c也可以一体成型。
附图标记说明
10...制冷循环装置;11...制冷剂回路;12...压缩机;13...四通阀;14...第一热交换器;15...膨胀机构;16...第二热交换器;17...控制装置;20...容器;20a...主体部;20b...容器上部;20c...容器下部;20d...内周壁;21...吸入管;22...排出管;23...吸入消声器;24...端子;24a...第一端子;24b...第二端子;25...制冷机油;26...连接线;26a...第一连接线;26b...第二连接线;27...环部件;28...杆;29...油分离板;30...压缩机构;31...缸体;32...摆动活塞;33...主轴承;34...副轴承;35...排出消声器;36...紧固件;40...电动机;41...定子;42...转子;43...定子铁心;44...绕组;45...转子铁心;46...永磁铁;47...连接端子;50...曲柄轴;51...偏心轴部;52...主轴部;53...副轴部;54...贯通孔;61...缸室;62...叶片槽;63...背压室;64...叶片;71...销;72...集束;l1...直线;l2...直线;l3...直线;l4...直线;t1...连接端子;t2...连接端子;t3...连接端子;t4...连接端子;t5...连接端子;t6...连接端子;w1...导线;w2...导线;w3...导线;w4...导线;w5...导线;w6...导线。
1.一种压缩机,其特征在于,具备:
压缩机构,其压缩制冷剂;
电动机,其驱动所述压缩机构;
容器,其收容所述压缩机构和所述电动机;
第一端子以及第二端子,它们安装于所述容器的轴向一端;以及
第一连接线以及第二连接线,它们沿着所述容器的内周壁拉绕,在俯视时不相互交叉,并分别在所述容器中将所述第一端子及所述第二端子与所述电动机电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缩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连接线和所述第二连接线分别是多个导线,所述第一连接线所包含的至少一根导线和所述第二连接线所包含的至少一根导线分别从所述第一端子和所述第二端子向相互接近的方向引出后,沿着所述容器的内周壁向相互分离的方向拉绕。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压缩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连接线所包含的至少一根导线跨过在俯视时将所述第一端子与所述容器的内周壁连结的最短的直线而拉绕。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缩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连接线和所述第二连接线分别是多个导线,所述多个导线被具有所述多个导线中的最短的导线的60%以下的长度的套筒捆束。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缩机,其特征在于,
为了将所述制冷剂向所述容器外排出,还具备在所述容器的轴向一端设置于与所述容器的中心轴重合的位置的排出管,
所述第一端子和所述第二端子在所述容器的轴向一端安装于与所述容器的中心轴错开的位置,
所述第一连接线和所述第二连接线分别是多个导线,在所述多个导线的端部设置有与所述电动机连接的多个连接端子,所述第一连接线和所述第二连接线的所述多个连接端子分别相对于在俯视时将所述第一端子以及所述第二端子的中心与所述排出管的中心连结的直线配置于绕所述排出管的中心±60度的范围内。
6.一种制冷循环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备权利要求1~5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压缩机。
技术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