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可解除地连接两个构件的紧固元件,该紧固元件具有权利要求1的前序部分中提到的特征。
这类紧固元件是已知的。这类紧固元件通常具有基体,该基体包括至少一个用于与第一构件连接的卡锁元件。卡锁元件沿第一安装方向装入第一构件的对应的开口中。随后,在基体的与卡锁元件相对置的一侧上布置各种元件,这些元件用于与第二构件连接。
对此,由专利文献de102004030583a1例如已知一种两件式的移动支架或滑动支架。
专利文献us6,406,242b1也公开了一种连接元件,在该连接元件中设有附加的安置设备。
因此,这些紧固元件分别设计为多件式。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这种类型的紧固元件,该紧固元件结构简单并且借助于该紧固元件能够将两个构件相对彼此可靠且可解除地固定。
按照本发明,所述技术问题通过具有权利要求1中提到的特征的紧固元件解决。所述紧固元件的基体在其与用于与第一构件连接的卡锁元件相对置的一侧上具有用于第二构件的至少一个区段的容纳部,其中,所述容纳部和所述第二构件的区段具有对应的形状特征,所述形状特征承担第二构件沿第一安装方向、第二安装方向和第三安装方向的导引,并且容纳部和第二构件具有对应的定位件,所述定位件用于第二构件沿第二安装方向的可解除的固定,通过以上方式有利地可以借助于紧固元件将第二构件与第一构件沿三个安装方向固定并且同时可解除地连接。紧固元件自身一体式构造并且因此能够简单地制造和操作。
在本发明的优选的设计方案中规定,所述容纳部形成用于第二构件的区段的插入区域,其中,所述插入区域优选由侧面的界壁、后壁和上方的盖壁形成。由此有利地可以将第二构件的所述区段相对于紧固元件准确且可再现地导引。
在本发明的另外的优选的设计方案中规定,所述容纳部的后壁和盖壁形成用于容纳所述区段的导引区域的缝隙。由此有利地可以通过第二构件的区段的导引区域一方面确保与第二构件的连接并且另一方面将该区段可靠地定位在容纳部的插入区域中。
此外,在本发明的另外的优选的设计方案中规定,在所述插入区域内构造有用于所述区段的止动区域的贴靠面的支撑面和贴靠面。所述支撑面和插入区域的贴靠面之间的距离优选小于所述止动区域的高度并且因此小于止动区域的贴靠面的距离的高度。由此确保了第二构件的区段在插入区域中的无间隙的导引。
此外,在本发明的优选的设计方案中规定,所述支撑面在插入区域内经由阶部过渡为紧固元件的基体的上侧。优选地,第二构件的区段的止动区域在其朝向插入区域的支撑面的贴靠面上具有凸起,该凸起经由阶部过渡为贴靠面。由此有利地可以借助于一方面在紧固元件上和另一方面在第二构件的区段上的对应的阶部实现沿第二安装方向的定义的、位置准确的卡锁。
还优选的是,这些阶部相对于第一安装方向成角度地延伸。由此有利地可以通过角度的选择定义保持力,第二构件借助于保持力可解除地固定在紧固元件中。
最后,在本发明的优选的设计方案中规定,第二构件是车灯,并且第一构件是车身的车身部段。因此,通过按照本发明的紧固元件可以实现将车灯在车身上准确地定位在定义的、可再现的位置中。
本发明另外的优选的设计方案由其余的、在从属权利要求中提到的特征得出。
以下在实施例中依据附图详细阐述本发明。在附图中:
图1示出两个构件之间的带有按照本发明的紧固元件的连接部位的分解图;
图2至图4示出紧固元件的各种不同的立体图;
图5示出第二构件的区段的立体图;
图6示出与紧固元件连接的构件的剖面图;
图7示出连接的安装方法和拆卸方法视图;和
图8示出车辆的示意性侧视图。
图1示出整体用10表示的紧固元件,该紧固元件10用于将第一构件12与第二构件14可解除地连接。为此,紧固元件10具有基体16,在基体16的一侧上构造有卡锁元件18。在基体16的背离卡锁元件18的一侧上构造有容纳部20。
根据后续附图更详细地阐述紧固元件10的结构和作用。
在图1中可见,第一构件12具有开口22,该开口22与紧固元件10的卡锁元件18对应。
容纳部20形成用于第二构件14的对应地设计的区段26的插入区域24。区段26可以是第二构件14的构成整体的组成部分,或者为了与紧固元件10的连接额外地布置在第二构件14上。
图1所示的装置示出如下作用:
紧固元件10以其卡锁元件18被插入第一构件12的开口22中。在此,先将卡锁元件18的弹性臂28压在一起,使得卡锁元件18可以穿过开口22。在弹性臂28穿过开口22之后,弹性臂28由于其固有的弹性重新分开并且将紧固元件10固定在第一构件12上。由此产生第一安装方向y。
在紧固元件10和第一构件12之间可以布置有此处示出的密封件30,该密封件30例如由弹性材料、尤其泡沫材料构成。密封件30也具有开口32,卡锁元件18穿过开口32。
在第一安装方向y的最终位置中,密封件30布置在紧固元件10的基体16与第一构件12的上侧34之间。弹性臂28贴靠在第一构件12的下侧36上。
由此,紧固元件10和第一构件12沿第一安装方向y被固定。通过在此未详细说明的措施可以将紧固元件10和第一构件12之间的这种固定重新撤消,方式是将弹性臂28在第一构件12的下侧36上压在一起,并且因此将紧固元件10逆着第一安装方向y从第一构件12移除。第一安装方向y由双向箭头38标记。
因此,紧固元件10在所有三个空间方向上扭转止动地支承在第一构件12上。
为了将第二构件14与紧固元件10可解除地连接,第二构件14以其区段26被推入容纳部20的插入区域24中。区段26和插入区域24具有对应的形状特征(这些形状特征依据后续附图被详细地讨论),从而实现第二构件14沿第一安装方向y、第二安装方向x和第三安装方向z的导引。
在区段26在插入区域24中的最终位置符合规定的情况下,实现容纳部20和区段26并且因此和第二构件14之间的止动连接,从而实现第二构件14相对于紧固元件10并且因此相对于第一构件12的固定。这种固定设计为可解除的,从而第二构件14也可以逆着第二安装方向x从紧固元件10被拆卸。这通过双向箭头40示出。第三安装方向z由双向箭头42示出。
根据后续的图2、图3和图4示出紧固元件10的结构。
与图1中相同的部件配设有相同的附图标记并且不再赘述。
由图2可见,容纳部20由侧面的界壁44、后壁46和上方的盖壁48形成。界壁44、后壁46和盖壁48是与紧固元件10一体式设计的。
由此,插入区域24在基体16、界壁44、后壁46和盖壁48之间产生。
在后壁46和盖壁48之间产生连续的间隙50。
在基体16的朝向插入区域24的一侧上构造有支撑面52,支撑面52经由斜面54过渡为基体16的前终端边缘56。朝后壁46的方向,支撑面52经由阶部58过渡到基体16的上侧。斜面54和支撑面52布置在间隙50的区域中。
盖壁48在其朝向间隙50和插入区域24的纵向边缘上形成贴靠面60。支撑面52和贴靠面60之间存在距离a。
侧面的界壁44形成止挡面62。界壁44的内侧彼此间隔距离b地布置。
插入区域在后壁46的内侧和止挡面62之间具有深度t。
在图3和图4中从不同的角度示出紧固元件10,其中,相同的部件又配设有相同的附图标记并且不再赘述。
尤其在图4中可见,支撑面52如何过渡为阶部58。后壁46和盖壁48之间的间隙50的形成也变得清楚。间隙50也可以在后壁46的区域中封闭。由此提高紧固元件10的刚性,并且可以影响所需的拆卸力的大小。
在图5中示出第二构件14的区段26的示意性立体视图。
可见,区段26具有导引区域64和止动区域66。止动区域66具有侧面的导引面68以及上贴靠面70和下贴靠面72。贴靠面70和72彼此的距离确定止动区域66的高度h。
导引面68在第一端面74处经由接触面或者说冲撞面76过渡为端面74。也就是说,止动区域66朝端面74的方向逐渐变细。
在止动区域66的与端面74相对置的端面78上构造有止挡面80。
从止动区域66的下侧82延伸出鼻状的凸起84,凸起84朝端面78的方向经由阶部86过渡为下侧82并且因此过渡为贴靠面72,并且朝端面74的方向经由斜面88过渡为下侧82并且因此过渡为贴靠面72。
第二构件14的区段26与紧固元件10的容纳部20的配合作用根据图6详细阐述。图6示出借助于紧固元件10固定的第二构件14的剖面图。
区段26以其导引区域64沿第二安装方向x插入容纳部20的间隙50中。在这种情况下,止动区域66的导引面68与侧面的界壁44产生贴靠接触。在此,界壁44之间的距离b相当于止动区域66的宽度,从而区段26可以沿第二安装方向x确定地插入容纳部20中。同时,由此得到第二构件14沿第三安装方向z的定位。该定位在图6的视图中进入纸平面。
止动区域66的高度h略大于贴靠面52相对于贴靠面60的距离a。由此实现,在区段26插入容纳部20中时,紧固元件10的上方的盖壁48略微沿第一安装方向y被挤压。
区段26如此程度地插入容纳部20中,直到凸起84的阶部86与贴靠面52的阶部58卡锁。在该位置中,上方的盖面48以其贴靠面60由于紧固元件10的材料固有的弹性朝止动区域66的贴靠面70的方向挤压。因此,区段26和因此第二构件14可靠地沿第一安装方向y被固定。
在凸起84的阶部86卡锁在贴靠面52的阶部58后方的时刻,止动区域66的止挡面80止挡在容纳部20的止挡面62上。区段26和因此第二构件14可靠地沿第二安装方向x被固定。第二构件14相对于紧固元件10占据定义的位置并且因此也相对于第一构件12占据定义的位置。
如在图6中的剖面图中可知,阶部86和58相对于第一安装方向y成角度β延伸。角度β的大小确定紧固元件10相对于第二构件14的保持力。角度β越小,保持力越大。角度β例如为1-3°。
在图7示出用紧固元件10安装的第二构件14。细节在图7中未配设附图标记,因为这些细节根据前面的附图已经可以理解。
根据图7示出,第二构件14沿第二安装方向x被插入紧固元件10中。在此,盖壁48以贴靠面60弹簧弹性地轻微向上弯曲。
在第二构件14和紧固元件10之间存在可解除的固定。
为了将第二构件14从紧固元件10解除、即拆卸,将第二构件14沿第一安装方向y以拆卸角度α枢转。在此需要克服由角度β确定的保持力。第二构件14沿第一安装方向y如此程度地枢转,直到阶部86和阶部58脱离或者说不再作用。一旦阶部86和阶部58脱离,就可以将第二构件14沿拆卸方向x‘从紧固元件10的容纳部20中引出。
拆卸角度α确定拆卸力。角度α越大,拆卸力越小。
第二构件14可以是例如车灯94、尤其车辆90的尾灯。第一构件12例如是车身92的车身部段。
对此,在图8中示出车辆90。在车身92上布置有车灯94(此处为尾灯)。
因此,通过按照本发明的紧固元件10实现车灯94可解除地固定在车身92上,并且同时实现在x方向、y方向和z方向上的定义的定向。因此可以防止或最小化车灯94和车身92之间的间隙形成。紧固元件10通过密封件30贴靠在第一构件12、即例如车身92上,通过设置该密封件30还可以实现将车灯94密封地布置在车身92上。
附图标记列表
10紧固元件
12第一构件
14第二构件
16基体
18卡锁元件
20容纳部
22开口
24插入区域
26区段
28弹性臂
30密封件
32开口
34上侧
36下侧
38双向箭头
40双向箭头
42双向箭头
44界壁
46后壁
48盖壁
50间隙
52支撑面
54斜面
56终端边缘
58阶部
60贴靠面
62止挡面
64导引区域
66止动区域
68导引面
70贴靠面
72贴靠面
74端面
76冲撞面
78端面
80止挡面
82下侧
84凸起
86阶部
88斜面
90车辆
92车身
94车灯
a距离
b距离
h高度
t深度
α拆卸角度
β角度
x第二安装方向
y第一安装方向
z第三安装方向
x’拆卸方向
1.一种用于可解除地连接两个构件(12、14)的紧固元件(10),具有基体(16),所述基体具有至少一个用于与第一构件(12)连接的卡锁元件(18),其中,所述卡锁元件(18)沿第一安装方向(y)能装入第一构件(12)的对应的开口(22)中,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体(16)在其与卡锁元件(18)相对置的一侧上具有用于第二构件(14)的至少一个区段(26)的容纳部(20),其中,所述容纳部(20)和所述区段(26)具有对应的形状特征,所述形状特征承担第二构件(14)沿第一安装方向(y)、第二安装方向(x)和第三安装方向(z)的导引,并且容纳部(20)和第二构件(14)具有对应的定位件,所述定位件用于第二构件(14)沿第二安装方向(x)的可解除的固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紧固元件(10),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纳部(20)形成用于第二构件(14)的区段(26)的插入区域(24)。
3.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紧固元件(10),其特征在于,所述插入区域(24)由侧面的界壁(44)、后壁(46)和上方的盖壁(48)形成。
4.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紧固元件(10),其特征在于,所述后壁(46)和盖壁(48)形成用于容纳所述区段(26)的导引区域(64)的间隙(50)。
5.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紧固元件(10),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插入区域(24)内构造有用于所述区段(26)的止动区域(66)的贴靠面(70、72)的支撑面(52)和贴靠面(60)。
6.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紧固元件(10),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面(52)和贴靠面(60)之间的距离(a)小于所述止动区域(66)的高度(h)。
7.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紧固元件(10),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面(52)经由阶部(58)过渡为所述基体(16)的上侧。
8.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紧固元件(10),其特征在于,所述止动区域(66)在其配属于支撑面(52)的贴靠面(72)上具有凸起(84),所述凸起(84)经由阶部(86)过渡为贴靠面(72)。
9.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紧固元件(10),其特征在于,所述阶部(58、86)相对于第一安装方向(y)成角度(β)延伸。
10.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紧固元件(1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构件(14)是车灯(94),并且所述第一构件(12)是车身(92)的车身部段。
技术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