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数控单刀架凸轮轴车床的制作方法

专利2022-06-29  84


本发明属于单刀架数控车床领域,更具体地说,特别涉及一种数控单刀架凸轮轴车床。



背景技术:

数控车床在进行加工的过程中,由于刀具在对工件加工过程中,会不断产生热量需要通过冷却液来对其进行排热冷却,而冷却液一般通过冷却管手调冷却液落点,令其落点针对在加工区域位置。

基于上述描述本发明人发现,现有的一种数控单刀架凸轮轴车床主要存在以下不足,比如:

由于冷却液通常采用手动调整其落点在刀具与工件的加工点,特别是数控单刀加工速度较快,而随着工件加工状态的改变,刀具与工件的加工点也会随之改变,而此时需要重新对冷却管进行调节,若没有及时进行修调,刀具容易由于过热软化而导致崩刃的状态。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数控单刀架凸轮轴车床,以解决现有由于冷却液通常采用手动调整其落点在刀具与工件的加工点,特别是数控单刀加工速度较快,而随着工件加工状态的改变,刀具与工件的加工点也会随之改变,而此时需要重新对冷却管进行调节,若没有及时进行修调,刀具容易由于过热软化而导致崩刃的状态的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一种数控单刀架凸轮轴车床的目的与功效,由以下具体技术手段所达成:一种数控单刀架凸轮轴车床,其结构包括车床、锁料盘、内照灯、单刀架延导冷却装置、活动防护门、调控台,所述车床与活动防护门活动连接在一起,所述调控台固定安装在车床右侧,所述内照灯设于车床内部顶端,所述单刀架延导冷却装置与车床活动连接在一起,所述锁料盘通过嵌入的方式安装在车床内部。

所述单刀架延导冷却装置包括压控机构、延导机构、刀具、导架、刀盘、隐控机构,所述压控机构中间设有隐控机构,所述导架与刀盘相焊接,所述刀具通过嵌入的方式安装在刀盘内部,所述延导机构通过嵌入的方式安装在压控机构内部,所述导架活动安装在车床内部。

作为优选,所述压控机构包括折叠柄件、底板、延套,所述折叠柄件共设有四个且固定安装在延套内部,所述底板与延套固定连接在一起,所述折叠柄件共设有四个,分别设在底板的四角,主要为隐控机构起到下位限位作用和上位支撑和水流疏导作用。

作为优选,所述延导机构包括流管、撑块、弧压条、套管,所述流管通过嵌入的方式安装在套管内部,所述,所述撑块通过弧压条与管固定连接在一起,所述流管头部呈现弧形弯曲的形状能够较好的契合刀具,并稳定将输出口导向刀具的尾端。

作为优选,所述隐控机构包括六爪套、软膜、垂断机构、隐压钮,所述软膜固定安装在六爪套上表面,所述垂断机构设于六爪套内部,所述垂断机构与隐压钮固定连接在一起,所述软膜在常规视图状态下,呈现封闭的状态,能够有效的阻挡铁屑等物。

作为优选,所述垂断机构包括软管、平压板、弧压条,所述软管与平压板贴合,所述平压板与弧压条为一体化结构,所述平压板底部呈现光滑平直的状态,能够在压制软管时对其进行充分的截流。

作为优选,所述折叠柄件包括底柄、折叠套、牙平撑、上柄件,所述底柄通过折叠套与上柄件固定连接在一起,所述牙平撑设于折叠套内部,所述上柄件与底柄在处于展开状态下时,整体呈现朝向内部倾斜的状态,其斜向支撑能够很好的分散压力。

作为优选,所述上柄件包括导槽、内接条、柄头、水流配孔,所述内接条通过嵌入的方式安装在导槽内部,所述柄头设有三个水流配孔,所述柄头与内接条固定连接在一起,所述上柄件在处于常规状态下时,会压制折叠套进而能够形成低角度的直接支撑。

作为优选,所述内接条共设有两条且细长,由于其采用碳纤维材料制成,能够在弯曲后具有较好的回弹系数,从左右两侧起到充分支撑。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在加工过程中,能够通过对隐控机构进行调控,进而能够在通过延导机构导出冷却液,并在压控机构的辅助下维持导出状态,冷却液在导出后直接作用在刀具上,通过刀具转输到工件,进而实现精准冷却的作用,即使刀具与工件加工状态的改变,也能够准确对加工区域进行冷却,无需对其进行修调的同时,降低了刀具崩刃的几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种数控单刀架凸轮轴车床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单刀架延导冷却装置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延导机构内部详细结构示意图。

图4为隐控机构内部详细结构示意图。

图5为垂断机构内部详细结构示意图。

图6为压控机构内部详细结构示意图。

图7为折叠柄件内部详细结构示意图。

图中:车床-1、锁料盘-2、内照灯-3、单刀架延导冷却装置-4、活动防护门-5、调控台-6、压控机构-a1、延导机构-a2、刀具-a3、导架-a4、刀盘-a5、隐控机构-a6、折叠柄件-a11、底板-a12、延套-a13、流管-a21、撑块-a22、弧压条-a23、套管-a24、六爪套-a61、软膜-a62、垂断机构-a63、隐压钮-a64、软管-a631、平压板-a632、弧压条-a633、底柄-a111、折叠套-a112、牙平撑-a113、上柄件-a114、导槽-a141、内接条-a142、柄头-a143、水流配孔-a144。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发明,但不能用来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术语“上”、“下”、“左”、“右”、“内”、“外”、“前端”、“后端”、“头部”、“尾部”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实施例1

如附图1至附图5所示:

本发明提供一种数控单刀架凸轮轴车床,其结构包括车床1、锁料盘2、内照灯3、单刀架延导冷却装置4、活动防护门5、调控台6,所述车床1与活动防护门5活动连接在一起,所述调控台6固定安装在车床1右侧,所述内照灯3设于车床1内部顶端,所述单刀架延导冷却装置4与车床1活动连接在一起,所述锁料盘2通过嵌入的方式安装在车床1内部。

所述单刀架延导冷却装置4包括压控机构a1、延导机构a2、刀具a3、导架a4、刀盘a5、隐控机构a6,所述压控机构a1中间设有隐控机构a6,所述导架a4与刀盘a5相焊接,所述刀具a3通过嵌入的方式安装在刀盘a5内部,所述延导机构a2通过嵌入的方式安装在压控机构a1内部,所述导架a4活动安装在车床1内部。

其中,所述压控机构a1包括折叠柄件a11、底板a12、延套a13,所述折叠柄件a11共设有四个且固定安装在延套a13内部,所述底板a12与延套a13固定连接在一起,所述折叠柄件a11共设有四个,分别设在底板a12的四角,主要为隐控机构a6起到下位限位作用和上位支撑和水流疏导作用。

其中,所述延导机构a2包括流管a21、撑块a22、弧压条a23、套管a24,所述流管a21通过嵌入的方式安装在套管a24内部,所述,所述撑块a22通过弧压条a23与管a21固定连接在一起,所述流管a21头部呈现弧形弯曲的形状能够较好的契合刀具,并稳定将输出口导向刀具的尾端。

其中,所述隐控机构a6包括六爪套a61、软膜a62、垂断机构a63、隐压钮a64,所述软膜a62固定安装在六爪套a61上表面,所述垂断机构a63设于六爪套a61内部,所述垂断机构a63与隐压钮a64固定连接在一起,所述软膜a62在常规视图状态下,呈现封闭的状态,能够有效的阻挡铁屑等物。

其中,所述垂断机构a63包括软管a631、平压板a632、弧压条a633,所述软管a631与平压板a632贴合,所述平压板a632与弧压条a633为一体化结构,所述平压板a632底部呈现光滑平直的状态,能够在压制软管a631时对其进行充分的截流。

其中,所述折叠柄件a11包括底柄a111、折叠套a112、牙平撑a113、上柄件a114,所述底柄a111通过折叠套a112与上柄件a114固定连接在一起,所述牙平撑a113设于折叠套a112内部,所述上柄件a114与底柄a111在处于展开状态下时,整体呈现朝向内部倾斜的状态,其斜向支撑能够很好的分散压力。

本实施例的具体使用方式与作用:

本发明在对工件进行加工的过程中,能够通过隐控机构a6进行抽拉,进而能够透过软膜a62捏到隐压钮a64,通过朝向上方拔拉,令垂断机构a63中的平压板a632松开对软管a631的约束,进而能够令其从被动截流的状态调整为通流的状态,同时由于软管a631的释放,能够令流管a21尾部活动空间增大,进而在通过撑块a22的推送,能够令流管a21朝向前方推送一小段距离,当冷却液从流管a21内部流出时,能够顺延流管a21头部弯曲的导管,进而能够直接落在刀具a3上,能够直接通过刀具a3导向与工件的接触区域,进而能够实现加工过程中的免调降温。

实施例2

如附图6至附图7所示:

本发明提供一种数控单刀架凸轮轴车床,所述上柄件a114包括导槽a141、内接条a142、柄头a143、水流配孔a144,所述内接条a142通过嵌入的方式安装在导槽a141内部,所述柄头a143设有三个水流配孔a144,所述柄头a143与内接条a142固定连接在一起,所述上柄件a144在处于常规状态下时,会压制折叠套a142进而能够形成低角度的直接支撑。

其中,所述内接条a142共设有两条且细长,由于其采用碳纤维材料制成,能够在弯曲后具有较好的回弹系数,从左右两侧起到充分支撑。

本实施例的具体使用方式与作用:

本发明在柄头a143受到牵拉力时,在内接条a142的辅助下,上柄件a114会主动对通过折叠套a112拉动底柄a111,令其能够形成一个斜面整体,由于原先柄头a143通过折叠套a112与底柄a111进行折叠对水流配孔a144内部通流的冷却液进行断开,能够通过重新展开进而令水流配孔a144持续朝向内部输入冷却液,四个折叠柄件a11能够支撑起拉伸后的隐控机构a6,通过四个支撑点将其压力分散,进而能够令隐控机构a6保持拉伸的状态。

本发明的实施例是为了示例和描述起见而给出的,而并不是无遗漏的或者将本发明限于所公开的形式。很多修改和变化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是显而易见的。选择和描述实施例是为了更好说明本发明的原理和实际应用,并且使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能够理解本发明从而设计适于特定用途的带有各种修改的各种实施例。


技术特征:

1.一种数控单刀架凸轮轴车床,其结构包括车床(1)、锁料盘(2)、内照灯(3)、单刀架延导冷却装置(4)、活动防护门(5)、调控台(6),其特征在于:

所述车床(1)与活动防护门(5)活动连接在一起,所述调控台(6)固定安装在车床(1)右侧,所述内照灯(3)设于车床(1)内部顶端,所述单刀架延导冷却装置(4)与车床(1)活动连接在一起,所述锁料盘(2)通过嵌入的方式安装在车床(1)内部;

所述单刀架延导冷却装置(4)包括压控机构(a1)、延导机构(a2)、刀具(a3)、导架(a4)、刀盘(a5)、隐控机构(a6),所述压控机构(a1)中间设有隐控机构(a6),所述导架(a4)与刀盘(a5)相焊接,所述刀具(a3)通过嵌入的方式安装在刀盘(a5)内部,所述延导机构(a2)通过嵌入的方式安装在压控机构(a1)内部,所述导架(a4)活动安装在车床(1)内部。

2.如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数控单刀架凸轮轴车床,其特征在于:所述压控机构(a1)包括折叠柄件(a11)、底板(a12)、延套(a13),所述折叠柄件(a11)共设有四个且固定安装在延套(a13)内部,所述底板(a12)与延套(a13)固定连接在一起。

3.如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数控单刀架凸轮轴车床,其特征在于:所述延导机构(a2)包括流管(a21)、撑块(a22)、弧压条(a23)、套管(a24),所述流管(a21)通过嵌入的方式安装在套管(a24)内部,所述,所述撑块(a22)通过弧压条(a23)与管(a21)固定连接在一起。

4.如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数控单刀架凸轮轴车床,其特征在于:所述隐控机构(a6)包括六爪套(a61)、软膜(a62)、垂断机构(a63)、隐压钮(a64),所述软膜(a62)固定安装在六爪套(a61)上表面,所述垂断机构(a63)设于六爪套(a61)内部,所述垂断机构(a63)与隐压钮(a64)固定连接在一起。

5.如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数控单刀架凸轮轴车床,其特征在于:所述垂断机构(a63)包括软管(a631)、平压板(a632)、弧压条(a633),所述软管(a631)与平压板(a632)贴合,所述平压板(a632)与弧压条(a633)为一体化结构。

6.如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数控单刀架凸轮轴车床,其特征在于:所述折叠柄件(a11)包括底柄(a111)、折叠套(a112)、牙平撑(a113)、上柄件(a114),所述底柄(a111)通过折叠套(a112)与上柄件(a114)固定连接在一起,所述牙平撑(a113)设于折叠套(a112)内部。

7.如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数控单刀架凸轮轴车床,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柄件(a114)包括导槽(a141)、内接条(a142)、柄头(a143)、水流配孔(a144),所述内接条(a142)通过嵌入的方式安装在导槽(a141)内部,所述柄头(a143)设有三个水流配孔(a144),所述柄头(a143)与内接条(a142)固定连接在一起。

8.如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数控单刀架凸轮轴车床,其特征在于:所述内接条(a142)共设有两条且细长。

技术总结
本发明提供一种数控单刀架凸轮轴车床,其结构包括车床、锁料盘、内照灯、单刀架延导冷却装置、活动防护门、调控台,车床与活动防护门活动连接在一起,调控台固定安装在车床右侧,内照灯设于车床内部顶端,单刀架延导冷却装置与车床活动连接在一起,锁料盘通过嵌入的方式安装在车床内部,本发明在加工过程中,能够通过对隐控机构进行调控,进而能够在通过延导机构导出冷却液,并在压控机构的辅助下维持导出状态,冷却液在导出后直接作用在刀具上,通过刀具转输到工件,进而实现精准冷却的作用,即使刀具与工件加工状态的改变,也能够准确对加工区域进行冷却,无需对其进行修调的同时,降低了刀具崩刃的几率。

技术研发人员:王运来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王运来
技术研发日:2020.02.11
技术公布日:2020.06.05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 https://bbs.8miu.com/read-48562.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