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3D打印设备的双级加热雾化装置的制作方法

专利2022-06-28  112


本实用新型属于3d打印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基于3d打印设备的双级加热雾化装置。



背景技术:

3d打印(3dprinting),即快速成型技术的一种,它是一种以数字模型文件为基础,运用熔熔金属(合金)、粉末状金属(合金)或塑料等可粘合材料,通过逐层打印的方式来构造物体的技术。这种技术的最大特点在于其几乎可以造出任何形状的物品,目前已成为国际和国内的前沿研究领域。

现有的3d打印装置都需要用到雾化器,以将材料熔化,然后进入喷头,最后使3d打印机按照预编制的程序进行行程,在气流的作用下完成3d打印,但现有技术中,在刚开机状态下,鉴于加热效果无法快速达到材料的熔点,需要等待一段时间,才可以完成3d打印任务,所以,有必要研发一种基于3d打印设备的双级加热雾化装置,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以上问题,提供了一种基于3d打印设备的双级加热雾化装置,使在刚开机状态下,提供双级加热,快速对材料进行熔化,减少等待时长,同时该雾化装置具有便于拆装、便于清洗的效果。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它包括上部结构的壳体和下部结构的雾化箱,所述壳体包括内壳和外壳,其中内壳与外壳之间形成放置线材的置纳腔;内壳底部设置有立柱、隔套以及导热铜体,立柱和隔套之间安装有一级螺旋加热管,隔套和导热铜体之间安装有二级螺旋加热管,一级螺旋加热管和二级螺旋加热管分别连接位于内壳内的控制器;所述内壳上端安装有连接控制器的导电接头。

进一步的,所述雾化箱上设置有伸入置纳腔内、且将壳体下端围合而成的托座,所述托座与壳体之间形成一流道,喷管穿出托座与立柱螺纹连接,其中喷管的穿出部位具有衔接流道的进料口。

进一步的,所述雾化箱内设置有气体分布器。

进一步的,所述托座上设置有过滤板。

进一步的,所述内壳和外壳侧壁上开设有过线孔,导线穿过过线孔连接接头。

进一步的,它还包括与外壳螺纹连接、且将壳体上部封盖的盖体。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1、设置有双级加热系统,能够在刚开机状态下,快速达到材料的熔点,减少等待时长。

2、下部结构的雾化箱与上部结构的壳体采用螺旋连接的方式,可实现快速拆卸,便于对内部结构进行清洗,同时本实用新型下的托座结构不会造成阻塞现象,有利于3d打印的顺利进行。

本实用新型中的其它有益效果,还将在具体实施方式中进一步说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装置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a处的局部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所述文字标注表示为:

10、内壳;11、立柱;12、隔套;13、一级螺旋加热管;14、二级螺旋加热管;15、导热铜体;16、控制器;17、接头;18、过线孔;19、导线;

20、外壳;

30、置纳腔;

40、雾化箱;41、喷管;42、托座;43、气体分布器;401、进气口;410、进料口;420、流道;

50、过滤板;

60、盖体。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领域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描述,本部分的描述仅是示范性和解释性,不应对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有任何的限制作用。

请参照图1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基于3d打印设备的双级加热雾化装置的内部结构:它包括上部结构的壳体和下部结构的雾化箱40,所述壳体包括内壳10和外壳20,其中内壳10与外壳20之间形成放置线材的置纳腔30;内壳10底部设置有立柱11、隔套12以及导热铜体15,立柱11和隔套12之间安装有一级螺旋加热管13,隔套12和导热铜体15之间安装有二级螺旋加热管14,一级螺旋加热管13和二级螺旋加热管14分别连接位于内壳10内的控制器16;所述内壳10上端安装有连接控制器16的导电接头17。

根据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雾化装置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通过在壳体内设置一级螺旋加热管13和二级螺旋加热管14,并在中间用隔套12将端头隔开,防止两者相互接触,利用双级加热将放置在置纳腔30内的材料熔化,大大提高了熔化效率,减少了在刚开机状态下,温度升高所需的时间。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雾化箱40上设置有伸入置纳腔30内、且将壳体下端围合而成的托座42,所述托座42与壳体之间形成一流道420,喷管41穿出托座42与立柱11螺纹连接,其中喷管41的穿出部位具有衔接流道420的进料口410。

在上述实施方式的技术方案中,将雾化箱40和喷管41的结构进行改进,使托座42伸入置纳腔30内,用以放置材料,同时避免熔化后的液体进入托座42与外壳20之间的贴合部位,造成外溢,而该雾化箱40通过利用喷管41使其与上部的内壳螺纹连接,将雾化装置的雾化部分和加热部分分隔开,有利于达到快速拆卸的目的,以便操作者方便拆卸、更换和对熔化后的材料进行清理,避免造成阻塞。

优选的,为提高雾化效果,在雾化箱40内设置气体分布器43。

优选的,可在托座42上设置有过滤板50,用以撑托材料,同时避免未熔化的材料小颗粒物体进入喷管41,提高3d打印的质量。

优选的,所述内壳10和外壳20侧壁上开设有过线孔18,导线19穿过过线孔18连接接头17。

优选的,它还包括与外壳20螺纹连接、且将壳体上部封盖的盖体60,防止热量散发,提高内部的保温效果。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不仅包括哪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所固有的要素。

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由于文字表达的有限性,而客观上存在无限的具体结构,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润饰或变化,也可以将上述技术特征以适当的方式进行组合;这些改进润饰、变化或组合,或未经改进将实用新型的构思和技术方案直接应用于其它场合的,均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技术特征:

1.一种基于3d打印设备的双级加热雾化装置,其特征在于,它包括上部结构的壳体和下部结构的雾化箱(40),所述壳体包括内壳(10)和外壳(20),其中内壳(10)与外壳(20)之间形成放置线材的置纳腔(30);内壳(10)底部设置有立柱(11)、隔套(12)以及导热铜体(15),立柱(11)和隔套(12)之间安装有一级螺旋加热管(13),隔套(12)和导热铜体(15)之间安装有二级螺旋加热管(14),一级螺旋加热管(13)和二级螺旋加热管(14)分别连接位于内壳(10)内的控制器(16);所述内壳(10)上端安装有连接控制器(16)的导电接头(17)。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3d打印设备的双级加热雾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雾化箱(40)上设置有伸入置纳腔(30)内、且将壳体下端围合而成的托座(42),所述托座(42)与壳体之间形成一流道(420),喷管(41)穿出托座(42)与立柱(11)螺纹连接,其中喷管(41)的穿出部位具有衔接流道(420)的进料口(410)。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基于3d打印设备的双级加热雾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雾化箱(40)内设置有气体分布器(43)。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基于3d打印设备的双级加热雾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托座(42)上设置有过滤板(50)。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3d打印设备的双级加热雾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壳(10)和外壳(20)侧壁上开设有过线孔(18),导线(19)穿过过线孔(18)连接接头(17)。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基于3d打印设备的双级加热雾化装置,其特征在于,它还包括与外壳(20)螺纹连接、且将壳体上部封盖的盖体(60)。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布了一种基于3D打印设备的双级加热雾化装置,它包括上部结构的壳体和下部结构的雾化箱,所述壳体包括内壳和外壳,其中内壳与外壳之间形成放置线材的置纳腔;内壳底部设置有立柱、隔套以及导热铜体,立柱和隔套之间安装有一级螺旋加热管,隔套和导热铜体之间安装有二级螺旋加热管,一级螺旋加热管和二级螺旋加热管分别连接位于内壳内的控制器;所述内壳上端安装有连接控制器的导电接头;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基于3D打印设备的双级加热雾化装置,使在刚开机状态下,提供双级加热,快速对材料进行熔化,减少等待时长,同时该雾化装置具有便于拆装、便于清洗的效果。

技术研发人员:赵振鹏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深圳市天益恒达快速成型技术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08.27
技术公布日:2020.06.09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 https://bbs.8miu.com/read-4850.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