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申请涉及汽车电动尾门杆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用于电动尾门杆系统的模拟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汽车电子技术的发展与成熟,汽车逐步向舒适化和智能化方向发展,电动尾门杆已经成为各个主机厂在汽车产品设计中广泛应用和推崇的技术。
电动尾门杆,用于汽车尾门的电动开启和电动闭合。作为汽车用功能件,汽车电动尾门杆需要进行强度和耐久度试验。
在实现本申请的过程中,申请人发现现有技术至少存在以下问题:
由于目前各家车厂、不同车型的汽车尾门结构,对电动尾门杆系统模拟装置设计带来了困扰,而现有技术所采用的做法是针对不同车型制作一款电动尾门杆系统模拟装置,造成了成本增加和资源的浪费。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用于电动尾门杆系统的模拟装置。具体的技术方案如下:
第一方面,提供一种用于电动尾门杆系统的模拟装置,用于测试电动尾门杆的强度及耐久度,其中用于电动尾门杆系统的模拟装置包括:
支撑机构,包括底座机架,底座机架用于在测试电动尾门杆时,与电动尾门杆的一端连接;
汽车尾门铰链模拟机构,设置在支撑机构上,汽车尾门铰链模拟机构包括固定部和尾门转轴,固定部设置在尾门转轴的两端,与底座机架固定连接,尾门转轴通过固定部安装在底座机架上,且尾门转轴可绕着其轴心转动;
汽车尾门模拟机构,与汽车尾门铰链模拟机构连接,汽车尾门模拟机构包括主体部和配重部,主体部的一端与尾门转轴固定连接,主体部用于在测试电动尾门杆时,与电动尾门杆的另一端连接,且主体部可通过电动尾门杆驱动,以尾门转轴为轴心往复转动,配重部安装在主体部上,且主体部可根据配重部的安装位置调节其重心的位置;
坡度模拟机构,设置于支撑机构的下方,坡度模拟机构包括二个垫高块和二个第二导向轴支座,二个垫高块呈相对设置在底座机架宽度方向两侧,二个第二导向轴支座对应设置在二个垫高块上,承载底座机架,让底座机架倾斜,且底座机架可调节二个第二导向轴支座的承载位置,调节其倾斜角度。
在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能实现方式中,支撑机构还包括多个底座支架,间隔设置在底座机架底部且与底座机架固定连接,承载底座机架。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能实现方式,在第一方面的第二种可能实现方式中,各底座支架具体包括:
底板,沿着底座机架的宽度方向固定设置在底座机架底部;
多个万向脚杯,通过螺纹连接方式间隔安装在底板的上,用于承载支撑机构,且多个万向脚杯可通过螺纹旋转方式上升而收起;
多个万向滚轮,间隔安装在底板下端,多个万向滚轮用于多个万向脚杯在收起时,承载支撑机构,并带动支撑机构移动。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二种可能实现方式,在第一方面的第三种可能实现方式中,多个万向脚杯的数量为二个,二个万向脚杯通过螺纹连接方式安装在底板两侧,多个万向滚轮的数量为二个,二个万向滚轮安装在底板下端两侧。
在第一方面的第四种可能实现方式中,底座机架具体包括:
第一型材,是由多个第一型材本体拼装而成的框架结构,且相邻二个第一型材本体之间通过第一压铸角座、第一t型螺钉及第一法兰螺母固定连接;
第一盖板,设置于第一型材的端部,用于保护第一型材;
其中,固定部是与第一型材固定连接的,第一型材用于在测试电动尾门杆时,与电动尾门杆的一端连接。
在第一方面的第五种可能实现方式中,固定部具体包括:
轴承固定座,安装固定在底座机架上且位于尾门转轴的两端;
滚珠轴承,套装在尾门转轴的两端,并安装在轴承固定座上;
滚珠轴承盖板,盖合在轴承固定座上,将滚珠轴承安装在轴承固定座上。
在第一方面的第六种可能实现方式中,汽车尾门模拟机构还包括:
至少一个第一导向轴支座,套装在尾门转轴上,与主体部固定连接;
至少一个螺钉,一端对应穿过至少一个第一导向轴支座连接在尾门转轴上,将至少一个第一导向轴支座锁紧固定在尾门转轴上。
在第一方面的第七种可能实现方式中,主体部具体包括:
第二型材,是由多个第二型材本体拼装而成的方框型结构,且相邻二个第二型材本体之间通过第二压铸角座、第二t型螺钉及第二法兰螺母固定连接;
第二盖板,设置于第二型材的端部,用于保护第二型材;
其中,配重部安装在第二型材上,第二型材的一端与尾门转轴固定连接,第二型材用于在测试电动尾门杆时,与电动尾门杆的另一端连接,第二型材可通过电动尾门杆驱动,以尾门转轴为轴心往复转动。
在第一方面的第八种可能实现方式中,配重部包括九个配重块,其中二个配重块的重量为1公斤,二个配重块的重量为2公斤,二个配重块的重量为3公斤,二个配重块的重量为5公斤,一个配重块的重量为10公斤,主体部可根据其所需的重心位置选择对应的配重块安装在主体部上。
在第一方面的第九种可能实现方式中,坡度模拟机构还包括:
垫高块连接板,设置在二个垫高块之间,两端分别与二个垫高块固定连接;
垫高支架,两端穿过且固定在二个垫高块上,并与二个第二导向轴支座对应连接。
本申请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的优点有:
本申请的用于电动尾门杆系统的模拟装置,在测试电动尾门杆时,电动尾门杆的一端与底座机架连接,另一端与汽车尾门模拟机构连接,电动尾门杆通过带动汽车尾门模拟机构绕着汽车尾门铰链模拟机构做开合运动,模拟汽车尾门的运动,结构简单,操作方便。
同时,本申请还通过调整配重部的位置及坡度模拟机构的承载位置,模拟不同重心的汽车尾门及不同坡度的路面,测试电动尾门杆的强度和耐久度,从而增加了本申请的测试功能,能准确的模拟电动尾门杆系统在不同整车上的安装状态,方便快捷的完成电动尾门杆的强度和耐久度的试验。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申请一实施例的用于电动尾门杆系统的模拟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一实施例的底座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一实施例的汽车尾门铰链模拟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一实施例的汽车尾门铰链模拟机构与汽车尾门模拟机构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申请一实施例的坡度模拟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申请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关于本文中所使用之“第一”、“第二”等,并非特别指称次序或顺位的意思,亦非用以限定本申请,其仅仅是为了区别以相同技术用语描述的组件或操作而已。
本申请的一实施例中,图1是本申请一实施例的用于电动尾门杆系统的模拟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用于电动尾门杆系统的模拟装置1用于测试电动尾门杆(图中未示出)的强度及耐久度,用于电动尾门杆系统的模拟装置1包括支撑机构2、汽车尾门铰链模拟机构3、汽车尾门模拟机构4和坡度模拟机构5,其中:
支撑机构2包括底座机架21,底座机架21用于在测试电动尾门杆时,与电动尾门杆的一端连接。本实施例公开的底座机架21具体包括第一型材和第一盖板,第一型材是由多个第一型材本体拼装而成的框架结构,且相邻二个第一型材本体之间通过第一压铸角座、第一t型螺钉及第一法兰螺母固定连接,第一盖板设置于第一型材的端部,用以保护第一型材,在测试电动尾门杆时,电动尾门杆的一端使连接在第一型材上的,但并不以此为限。
请再次参考图1,本实施例公开的支撑机构2还包括多个底座支架22,多个底座支架22间隔设置在底座机架21底部且与底座机架21固定连接,多个底座支架22承载底座机架21,但并不以此为限。优选的,多个底座支架22的数量为二个,二个底座支架22设置在底座机架21底部的两端,但并不以此为限。
图2是本申请一实施例的底座支架22的结构示意图。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进一步公开的各底座支架22具体包括底板221、多个万向脚杯222和多个万向滚轮223,底板221沿着底座机架21的宽度方向固定设置在底座机架21底部,多个万向脚杯222通过螺纹连接方式间隔安装在底板221的上,用于承载支撑机构2,且多个万向脚杯222可通过螺纹旋转方式上升而收起。优选的,多个万向脚杯222的数量为二个,二个万向脚杯222通过螺纹连接方式安装在底板221两侧,但并不以此为限。
多个万向滚轮223间隔安装在底板221下端,多个万向滚轮223用于多个万向脚杯222在收起时,承载支撑机构2,并带动支撑机构2移动,以方便支撑机构2的移动,然各底座支架22的结构并不局限于此,本领域技术人员也可以根据实际承载需求选择其他合适的结构的底座支架22。优选的,多个万向滚轮223的数量为二个,二个万向滚轮223安装在底板221下端两侧,但并不以此为限。
汽车尾门铰链模拟机构3设置在支撑机构2上。图3是本申请一实施例的汽车尾门铰链模拟机构3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3所示,汽车尾门铰链模拟机构3包括固定部31和尾门转轴32,固定部31设置在尾门转轴32的两端,与底座机架21固定连接。本实施例公开的固定部31是与第一型材固定连接的,但并不以此为限。尾门转轴32通过固定部31安装在底座机架21上,且尾门转轴32可绕着其轴心转动。
请再次参考图3,本实施例公开的固定部31具体包括轴承固定座311、滚珠轴承312和滚珠轴承盖板313,轴承固定座311安装固定在底座机架21上且位于尾门转轴32的两端,滚珠轴承312套装在尾门转轴32的两端,并安装在轴承固定座311上,用以减少尾门转轴32与轴承固定座311之间的摩擦,滚珠轴承盖板313盖合在轴承固定座311上,将滚珠轴承312安装在轴承固定座311上,然固定部31的结构并不局限于此,本领域技术人员也可以根据实际承载需求选择其他合适的结构的固定部31。
图4是本申请一实施例的汽车尾门铰链模拟机构3与汽车尾门模拟机构4的连接结构示意图。如图1、4所示,汽车尾门模拟机构4与汽车尾门铰链模拟机构3连接,汽车尾门模拟机构4包括主体部41和配重部42,主体部41的一端与尾门转轴32固定连接,主体部41用于在测试电动尾门杆时,与电动尾门杆的另一端连接。主体部41可通过电动尾门杆驱动,以尾门转轴32为轴心往复转动,用以模拟汽车尾门。
请再次参考3、4,本实施例公开的汽车尾门模拟机构4还包括至少一个第一导向轴支座43和至少一个螺钉(图中未示出),至少一个第一导向轴支座43套装在尾门转轴32上,与主体部41固定连接,至少一个螺钉的一端对应穿过至少一个第一导向轴支座43连接在尾门转轴32上,将至少一个第一导向轴支座43锁紧固定在尾门转轴32上,但并不以此为限。
配重部42安装在主体部41上,且主体部41可根据配重部42的安装位置调节其重心的位置,用以模拟不同重心的汽车尾门。本实施例公开的配重部42包括九个配重块,其中二个配重块的重量为1公斤,二个配重块的重量为2公斤,二个配重块的重量为3公斤,二个配重块的重量为5公斤,一个配重块的重量为10公斤,主体部41可根据其所需的重心位置选择对应的配重块安装在主体部41上,用来模拟不同的汽车尾门,但并不以此为限。
请再次参考4,本实施例公开的主体部41具体包括第二型材和第二盖板,第二型材是由多个第二型材本体拼装而成的方框型结构,且相邻二个第二型材本体之间通过第二压铸角座、第二t型螺钉及第二法兰螺母固定连接,第二盖板设置于第二型材的端部,用以保护第二型材。
配重部42安装在第二型材上,第二型材的一端与尾门转轴32固定连接,第二型材用于在测试电动尾门杆时,与电动尾门杆的另一端连接,第二型材可通过电动尾门杆驱动,以尾门转轴32为轴心往复转动,但并不以此为限。优选的,主体部41的两侧还设置有压块固定板43及压铸角44,用以对第二型材进一步保护,但并不以此为限。
坡度模拟机构5设置于支撑机构2的下方。图5是本申请一实施例的坡度模拟机构5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5所示,坡度模拟机构5包括二个垫高块51和二个第二导向轴支座52,二个垫高块51呈相对设置在底座机架21宽度方向两侧,二个第二导向轴支座52对应设置在二个垫高块51上,承载底座机架21,让底座机架21倾斜,且底座机架21可调节二个第二导向轴支座52的承载位置,调节其倾斜角度,从而模拟不同的坡度。
请再次参考图5,本实施例公开的坡度模拟机构5还包括垫高块连接板53和垫高支架54,垫高块连接板53设置在二个垫高块51之间,两端分别与二个垫高块51固定连接,垫高支架54的两端穿过且固定在二个垫高块51上,并与二个第二导向轴支座52对应连接,然坡度模拟机构5的结构并不局限于此,本领域技术人员也可以根据实际承载需求选择其他合适的结构的坡度模拟机构5。
本实施例的用于电动尾门杆系统的模拟装置1,在测试电动尾门杆时,将电动尾门杆的一端与底座机架21连接,另一端与汽车尾门模拟机构4/主体部41连接,电动尾门杆通过带动汽车尾门模拟机构4/主体部41绕着汽车尾门铰链模拟机构3/尾门转轴32做开合运动,模拟汽车尾门的运动。
同时,本实施例的还通过调整配重部42安装在主体部41上的位置,模拟不同重心的汽车尾门,通过调整二个第二导向轴支座52的承载底座机架21的位置,调节其倾斜角度,模拟不同坡度的路面。
本实施例的电动尾门杆系统的模拟装置1的结构简单,操作方便,且测试功能全面,能准确的模拟电动尾门杆系统在不同整车上的安装状态,方便快捷的完成电动尾门杆的强度和耐久度的试验。
上述说明示出并描述了本申请的若干优选实施方式,但如前所述,应当理解本申请并非局限于本文所披露的形式,不应看作是对其他实施方式的排除,而可用于各种其他组合、修改和环境,并能够在本文所述申请构想范围内,通过上述教导或相关领域的技术或知识进行改动。而本领域人员所进行的改动和变化不脱离本申请的精神和范围,则都应在本申请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1.一种用于电动尾门杆系统的模拟装置,用于测试电动尾门杆的强度及耐久度,其特征在于,所述用于电动尾门杆系统的模拟装置包括:
支撑机构,包括底座机架,所述底座机架用于在测试所述电动尾门杆时,与所述电动尾门杆的一端连接;
汽车尾门铰链模拟机构,设置在所述支撑机构上,所述汽车尾门铰链模拟机构包括固定部和尾门转轴,所述固定部设置在所述尾门转轴的两端,与所述底座机架固定连接,所述尾门转轴通过所述固定部安装在所述底座机架上,且所述尾门转轴可绕着其轴心转动;
汽车尾门模拟机构,与所述汽车尾门铰链模拟机构连接,所述汽车尾门模拟机构包括主体部和配重部,所述主体部的一端与所述尾门转轴固定连接,所述主体部用于在测试所述电动尾门杆时,与所述电动尾门杆的另一端连接,且所述主体部可通过所述电动尾门杆驱动,以所述尾门转轴为轴心往复转动,所述配重部安装在所述主体部上,且所述主体部可根据所述配重部的安装位置调节其重心的位置;
坡度模拟机构,设置于所述支撑机构的下方,所述坡度模拟机构包括二个垫高块和二个第二导向轴支座,所述二个垫高块呈相对设置在所述底座机架宽度方向两侧,所述二个第二导向轴支座对应设置在所述二个垫高块上,承载所述底座机架,让所述底座机架倾斜,且所述底座机架可调节所述二个第二导向轴支座的承载位置,调节其倾斜角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电动尾门杆系统的模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机构还包括多个底座支架,间隔设置在所述底座机架底部且与所述底座机架固定连接,承载所述底座机架。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电动尾门杆系统的模拟装置,其特征在于,各所述底座支架具体包括:
底板,沿着所述底座机架的宽度方向固定设置在所述底座机架底部;
多个万向脚杯,通过螺纹连接方式间隔安装在所述底板的上,用于承载所述支撑机构,且所述多个万向脚杯可通过螺纹旋转方式上升而收起;
多个万向滚轮,间隔安装在所述底板下端,所述多个万向滚轮用于所述多个万向脚杯在收起时,承载所述支撑机构,并带动所述支撑机构移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电动尾门杆系统的模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万向脚杯的数量为二个,所述二个万向脚杯通过螺纹连接方式安装在所述底板两侧,所述多个万向滚轮的数量为二个,所述二个万向滚轮安装在所述底板下端两侧。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电动尾门杆系统的模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机架具体包括:
第一型材,是由多个第一型材本体拼装而成的框架结构,且相邻二个所述第一型材本体之间通过第一压铸角座、第一t型螺钉及第一法兰螺母固定连接;
第一盖板,设置于所述第一型材的端部,用于保护所述第一型材;
其中,所述固定部是与所述第一型材固定连接的,所述第一型材用于在测试所述电动尾门杆时,与所述电动尾门杆的一端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电动尾门杆系统的模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部具体包括:
轴承固定座,安装固定在所述底座机架上且位于所述尾门转轴的两端;
滚珠轴承,套装在所述尾门转轴的两端,并安装在所述轴承固定座上;
滚珠轴承盖板,盖合在所述轴承固定座上,将所述滚珠轴承安装在所述轴承固定座上。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电动尾门杆系统的模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汽车尾门模拟机构还包括:
至少一个第一导向轴支座,套装在所述尾门转轴上,与所述主体部固定连接;
至少一个螺钉,一端对应穿过所述至少一个第一导向轴支座连接在所述尾门转轴上,将所述至少一个第一导向轴支座锁紧固定在所述尾门转轴上。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电动尾门杆系统的模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部具体包括:
第二型材,是由多个第二型材本体拼装而成的方框型结构,且相邻二个所述第二型材本体之间通过第二压铸角座、第二t型螺钉及第二法兰螺母固定连接;
第二盖板,设置于所述第二型材的端部,用于保护所述第二型材;
其中,所述配重部安装在所述第二型材上,所述第二型材的一端与所述尾门转轴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型材用于在测试所述电动尾门杆时,与所述电动尾门杆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二型材可通过所述电动尾门杆驱动,以所述尾门转轴为轴心往复转动。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电动尾门杆系统的模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配重部包括九个配重块,其中二个所述配重块的重量为1公斤,二个所述配重块的重量为2公斤,二个所述配重块的重量为3公斤,二个所述配重块的重量为5公斤,一个所述配重块的重量为10公斤,所述主体部可根据其所需的重心位置选择对应的所述配重块安装在所述主体部上。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电动尾门杆系统的模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坡度模拟机构还包括:
垫高块连接板,设置在所述二个垫高块之间,两端分别与所述二个垫高块固定连接;
垫高支架,两端穿过且固定在所述二个垫高块上,并与所述二个第二导向轴支座对应连接。
技术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