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涉及热防护板材料
技术领域:
,具体涉及一种改性树脂、复合材料及热防护板。
背景技术:
: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已经表明,每一次重大技术的出现,往往依赖于新材料的发展,比如电子技术的发展依赖于半导体材料的发展,导弹和卫星的发展依赖于先进复合材料技术的发展,坦克的防护依赖于新型的复合装甲材料技术的发展,枪械的发展依赖于工程材料的发展等等。如上所述,热防护板的发展目前也是依赖着先进复合材料的发展,目前世界上,美国拥有最为先进的复合材料热防护板技术,而我国被国外技术封锁,无法获得相关技术信息和实际产品,只得自发研制先进复合材料热防护板技术。先进的复合材料,需要具有高的强度和刚度外,还需要具有良好的透波性能和一定的耐烧蚀性能,其属于功能性结构材料。而热防护板的外形尺寸靠模具来保证,因此,如何保证热防护板的力学性能、透波性能和耐烧蚀功能的实现是热防护板设计的关键。众所周知的是,树脂基纤维复合材料由增强纤维和树脂基体构成,与金属材料相比,具有成本低、高比强度和高比刚度、可设计性强、耐疲劳性好、透波性能好、耐腐蚀性好以及耐高温等优点,已广泛应用于航天航空领域,成为了继钛、铝、钢后的第四大结构材料。在构成树脂基纤维复合材料的两大材料中,树脂主要起到承担传递载荷、耐烧蚀和透波等功能,纤维主要起到隔热、结构增强和透波等作用。复合材料的设计中必须尽可能采用透波性能好、导热系数小、比热大、密度小、耐烧蚀率低和强度较高的材料。透波复合材料中,介电性能是其最重要的性能参数,主要有介电常数ε和介电损耗角正切tanδ。一般而言,材料的介电常数越小,电磁波在透波材料与空气的界面上的反射就愈小;介电损耗角正切值tanδ越小,电磁波在透过透波材料过程中转化为热量而损耗的能量越小,衰减就越少,透波率就越高。所以透波复合材料应选择高介电性能的增强材料和树脂基体。耐烧蚀复合材料中,应优先考虑采用导热系数小、比热大、密度小、耐烧蚀率低的材料。耐烧蚀复合材料的耐热性从根本上说就是基体的耐热性,因此,必须选择耐热性高、残炭率高或者耐烧蚀的基体材料。用于透波复合材料和耐烧蚀复合材料的树脂基体有很多,而其中酚醛树脂的不仅透波性能好,而且机械强度高、热解后残炭率可高达60%或以上、耐冲刷性能好,具有较好的综合性能,已广泛应用于透波复合材料和耐烧蚀复合材料的制备中。然而,传统的酚醛树脂的透波性能虽然可以保证,但是残炭率低,抗机械冲刷和烧蚀能力差,因此,需要对传统的树脂进行改良,以得到高残炭率耐烧蚀树脂。技术实现要素:鉴于上述背景,本发明的第一目的是提供一种改性树脂,这种改性树脂是复合型树脂,其具有高残炭率、耐烧蚀,并提供了这种改性树脂的制备方法。本发明的第二目的是提供包括这种改性树脂的复合材料。本发明的第三目的是提供使用这种复合材料制备得到的热防护板。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改性树脂,这种改性树脂包括苯并噁嗪树脂和硼酚醛树脂。在上述的改性树脂中,苯并噁嗪树脂占改性树脂的质量百分比可以为25~75%。在上述的改性树脂中,苯并噁嗪树脂占改性树脂的质量百分比可以为35~65%。在上述的改性树脂中,苯并噁嗪树脂占改性树脂的质量百分比为45~55%。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改性树脂的制备方法,包括:将苯并噁嗪树脂和硼酚醛树脂溶于乙醇溶液中,加热搅拌而来。可选地,乙醇溶液的浓度为50%-98%,所述加热的温度优选为50~80℃。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复合材料,包括:增强纤维、上述任一的改性树脂。在上述的复合材料中,增强纤维可以选自石英纤维;改性树脂占复合材料的质量百分比可以为25~75%。在上述的复合材料中,改性树脂占复合材料的质量百分比可以为35~65%。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热防护板,这种热防护板包括上述之一的复合材料。在上述的热防护板中,这种热防护板通过模压成型工艺制成。在上述的热防护板中,模压成型工艺可以包括:将改性树脂用溶剂进行溶解;将增强纤维与溶解好的改性树脂,进行共混,得到混合液;将混合液,倒入筛网中,在加热条件下烘干一段时间,得到烘干后的混合液,烘干后的混合液中树脂与溶剂的质量比为95~99:1~5;将烘干后的混合液放入模具中;对模具中的烘干后的混合液进行压制;压制结束后,模具中即为热防护板,将热防护板从模具中脱离后即得。这种热防护板的密度一般为1.57~1.9g·cm-3,优选为1.6~1.85g·cm-3,更优选为1.65~1.81g·cm-3。本发明所提供的复合材料和热防护板拥有良好的力学性能、透波性能和耐烧蚀功能,有效地保护了使用这种复合材料和热防护板的对象的安全,并能够应用于军事领域。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来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实施例,以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的原理。附图中:图1示出了本申请的实施例1制备得到硼酚醛树脂的凝胶渗透色谱法测试数据。图2示出了本申请的实施例1制备得到苯并噁嗪树脂的凝胶渗透色谱法测试数据。图3示出了本申请的实施例1制备得到改性树脂-1的凝胶渗透色谱法测试数据。图4示出了本申请的热防护板模压成型工艺流程图。图5示出了本申请的热防护板压制工艺曲线图。图6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2的热防护板在耐烧蚀测试试验前的状态。图7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2的热防护板在耐烧蚀测试试验1.5s后的状态。图8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2的热防护板在耐烧蚀测试试验6s后的状态。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具体说明本发明的实施例,以更明晰地阐述本发明。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实施例。基于本发明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表a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和对比例中所使用的原料的来源及纯度。表a本申请实施例和对比例中所使用的原料的来源及纯度主要原料分子式纯度制造商37%甲醛水溶液hcho济南圣泉苯酚c6h5oh分析纯燕山石化硼酸h3bo3分析纯国药氢氧化钠naoh分析纯国药甲苯c7h8分析纯国药苯胺c6h7n分析纯国药98%乙醇溶液c2h5oh分析纯国药双酚ac15h16o2分析纯上海沃凯石英纤维sio2≥99.9%河南神玖改性树脂的制备及其性能测试实施例1本发明中,苯并噁嗪树脂和硼酚醛树脂均是在实验室中制备得到的。制备硼酚醛树脂:在带有电动搅拌器的250ml三口反应瓶中加入84g的苯酚、87.6g的37%甲醛水溶液和0.3g的氢氧化钠,升温至70℃,并保温1h,然后减压脱水得到水杨醇,在所得到的产物中加入14.8g的硼酸,升温至102~110℃,反应40min后减压脱水,得黄色固体树脂,此即为本实施例制备得到的硼酚醛树脂。制备苯并噁嗪树脂:将67g的37%甲醛水溶液和100ml甲苯装入带有温度计和搅拌的500ml三口烧瓶中开动搅拌,然后用恒压液滴漏斗缓慢滴加37.2g的苯胺,搅拌3~5h,再加人55.6g双酚a,升温到110℃,回流1h,待溶液透明后减压脱去甲苯,倒出冷却后得到淡黄色透明固体,此即为本实施例制备得到的苯并噁嗪树脂。制备改性树脂-1:将100g的硼酚醛树脂,加入98%乙醇溶液100g,搅拌2h,直至全部溶解;将100g的苯并噁嗪树脂,加入98%乙醇溶液100g,搅拌2h,直至全部溶解;将上述两种溶液混合,升温至60℃,搅拌3h,直至混合均匀,得到改性树脂-1的乙醇溶液,烘干即得改性树脂-1。制备改性树脂-2:将150g的硼酚醛树脂,加入98%乙醇溶液150g,搅拌2h,直至全部溶解;将50g的苯并噁嗪树脂,加入98%乙醇溶液50g,搅拌2h,直至全部溶解;将上述两种溶液混合,升温至60℃,搅拌3h,直至混合均匀,得到改性树脂-2的乙醇溶液,烘干即得改性树脂-2。制备改性树脂-3:将50g的硼酚醛树脂,加入98%乙醇溶液50g,搅拌2h,直至全部溶解;将150g的苯并噁嗪树脂,加入98%乙醇溶液150g,搅拌2h,直至全部溶解;将上述两种溶液混合,升温至60℃,搅拌3h,直至混合均匀,得到改性树脂-3的乙醇溶液,烘干即得改性树脂-3。图1示出了本申请的实施例1制备得到硼酚醛树脂的凝胶渗透色谱法测试数据,图2示出了本申请的实施例1制备得到苯并噁嗪树脂的凝胶渗透色谱法测试数据,图3示出了本申请的实施例1制备得到改性树脂-1的凝胶渗透色谱法测试数据。如图1至图3所示,使用凝胶渗透色谱法(gelpermeationchromatography,gpc)测试制备得到的硼酚醛树脂的重均分子量(mw)为513,制备得到的苯并噁嗪树脂的重均分子量(mw)为1134,制备得到的改性树脂-1的重均分子量(mw)为1858。目前,本领域的研发人员已经研究出多种高残炭率耐烧蚀的树脂,比如氨酚醛树脂、钡酚醛树脂、钼酚醛树脂、硼酚醛树脂和苯并噁嗪树脂等,表1列出了上述树脂与本发明公开的改性树脂-1、改性树脂-2和改性树脂-3的耐热性能的比较。表1多种树脂的耐热性能比较从表1中可以看出,硼酚醛树脂和改性树脂-1、改性树脂-2的900℃残炭率均在70%及以上,改性树脂-3略低,为69%;开始分解温度均在475℃及以上,且三种改性树脂的900℃残炭率和分解温度都要优于硼酚醛树脂和苯并噁嗪树脂。硼酚醛树脂和苯并噁嗪树脂均具有良好的透波性能,本申请提供的改性树脂同样具有良好的透波性能,且兼具良好的耐热性能,能够作为透波耐烧蚀复合材料的原料,并应用于热防护板的制备当中。树脂基纤维复合材料的选择树脂基纤维复合材料由增强纤维和树脂基体构成,用于透波复合材料的增强纤维材料很多,主要包括玻璃纤维、高氧硅纤维、石英纤维等。各种增强纤维材料的性能对比如表2所示。表2各种增强纤维材料的性能*astmquartz-49:介电性能测试温度:20℃;测试频率:10ghz从表2可知,高硅氧纤维熔点虽然较高,但是力学性能较低,并不适合。而石英纤维不仅力学性能和介电性能均优异,而且熔点高,是制备本实施例的复合材料的最理想的增强纤维。热防护板成型工艺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热防护板成型与复合材料的制备是同步完成的,这能够实现热防护板强度、结构和功能一体化,保证质量一致性,有效地降低工艺成本。在充分考虑热防护板结构功能的基础上,本实施例中采用模压成型工艺制备,图4示出了本申请的热防护板模压成型工艺流程图,如图4所示,具体热防护板模压成型工艺流程步骤如下:1.树脂溶解:将树脂用乙醇溶液进行溶解得到混合液。2.切砂:石英纤维可选地为石英短纤维砂,将石英短纤维砂裁切至50~80mm的长度。3.混料:将裁切好的石英短纤维砂和混合液,导入进捏合机中进行共混,树脂和石英短纤维砂的质量比约为(45~55):(45~55)。4.烘干:将共混好的石英短纤维砂和混合液,倒入金属筛网中,并将金属筛网放入80~85℃烘箱当中,在烘箱中静置约12h,最后树脂与溶剂的质量比值不小于97:3。5.投料:按照热防护板的模具来进行投料,可根据制造热防护板的所需混合料的体积以及混合料的密度,来计算所需混合料的质量。6.压制:图5示出了本申请的热防护板压制工艺曲线图,按照图5的曲线对模具中的混合料进行压制。7.脱模:在压制工艺结束后,自动开模,利用顶出设备把半成品顶出模具。顶出时先微顶,然后再均匀顶出,将半成品顶出模具后即可将半成品取下。8.后处理:将压制好的半成品放在抛光机上,进行抛光处理,去除毛刺和飞边。9.打孔:后处理完成后,将半成品放置约24h后,然后按照热防护板的图纸要求,使用专用的打孔工装对半成品进行打孔操作,最后即得到最终的热防护板产品。实施例2在本实施例中,使用实施1例制备得到的改性树脂-1作为复合材料的树脂基体。按照上述的热防护板模压成型工艺流程步骤来制备实施例1提供的热防护板,具体模压成型工艺流程步骤如下:1.树脂溶解:取用1kg的实施例1制备得到的改性树脂-1,溶于1kg的98%乙醇溶液中,得到树脂乙醇溶液。2.切砂:将石英短纤维砂裁切至50~80mm的长度。3.混料:将裁切好的1kg石英短纤维砂和上述树脂乙醇溶液,导入进捏合机中进行共混,本实施例中共混时长设定为30min。4.烘干:将共混好的石英短纤维砂和树脂乙醇溶液,倒入金属筛网中,并将金属筛网放入83℃烘箱当中,在烘箱中静置约12h,最后树脂与溶剂的质量比值为98.3:1.7。5.投料:按照热防护板的模具来进行投料。6.压制:图5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的热防护板压制工艺曲线图,按照图5的曲线对模具中的混合料进行压制。7.脱模:在压制工艺结束后,自动开模,利用顶出设备把半成品顶出模具。顶出时先微顶,然后再均匀顶出,将半成品顶出模具后即可将半成品取下。8.后处理:将压制好的半成品放在抛光机上,进行抛光处理,去除毛刺和飞边。9.打孔:后处理完成后,将半成品放置约24h后,然后按照热防护板的图纸要求,使用专用的打孔工装对半成品进行打孔操作,最后即得到最终的热防护板产品。实施例3制备方法与实施例2相似,但使用实施1例制备得到的改性树脂-2作为复合材料的树脂基体,仅步骤1存在差异,其余步骤不进行赘述。1.树脂溶解:取用1kg的实施例1制备得到的改性树脂-2,溶于1kg的98%乙醇溶液中,得到树脂乙醇溶液。实施例4制备方法与实施例2相似,但使用实施1例制备得到的改性树脂-3作为复合材料的树脂基体,仅步骤1存在差异,其余步骤不进行赘述。1.树脂溶解:取用1kg的实施例1制备得到的改性树脂-3,溶于1kg的98%乙醇溶液中,得到树脂乙醇溶液。对比例1制备方法与实施例2相似,仅采用实施例1制备得到的硼酚醛树脂作为复合材料树脂基体。其中,仅步骤1存在差异,其余步骤不进行赘述。1.树脂溶解:取用1kg的实施例1制备得到的硼酚醛树脂,溶于1kg的98%乙醇溶液中,得到树脂乙醇溶液。对比例2制备方法与对比例1相似,仅采用实施例1制备得到的苯并噁嗪树脂作为复合材料树脂基体。其中,仅步骤1存在差异,其余步骤不进行赘述。1.树脂溶解:取用1kg的实施例1制备得到的苯并噁嗪树脂,溶于1kg的98%乙醇溶液中,得到树脂乙醇溶液。在实际使用当中,热防护板有一定的质量标准要求,如下:(1)表面为光滑,无凹坑、凸起、毛刺、分层和气孔。(2)耐热性能要求:a)瞬间表面最高静温:不小于2250k,优选为不小于2500k,更优选为不小于2750k,峰值持续时间不大于1.5s;b)瞬间峰值热流密度:不小于3900kw/m2,优选为不小于4000kw/m2,更优选为不小于4100kw/m2,峰值持续时间不大于1.5s;(3)透波性能要求:a)透波频段为1~18ghz,透波率不小于70%,优选为不小于75%,更优选为不小于80%;b)透波频段为26.5~40ghz,透波率不小于65%,优选为不小于70%,更优选为不小于75%。(4)质量要求:热防护板的总体质量不大于100kg,优选为不大于98kg,更优选为不大于96kg。考虑到一整套热防护板的总体积约为52817cm3,将质量要求换算为密度要求即为密度不大于1.89g/cm3,优选为不大于1.85g/cm3,更优选为不大于1.81g/cm3。(5)连续使用要求:至少满足连续4次的热防护要求,4次后热防护板可便捷更换。由于模压成型工艺中包含了后处理步骤,经过后处理步骤后,实施例和对比例制备得到的热防护板均满足了质量标准(1)的要求。按照国家标准“gjb323a-96烧蚀材料烧蚀试验方法”对实施例2、实施例3、实施例4、对比例1和对比例2制备得到的热防护板进行耐烧蚀测试试验,该试验的测试条件如下:1)气压:o20.45mpa,c2h20.095mpa;2)气流量:o2620l/h,c2h2640l/h;3)热流密度:4183kw/m2;4)喷嘴直径:2mm;5)测试温度:2773k;6)测试时间:1.5s和6s。该测试的测试结果如表3-1、表3-2、表3-3、表3-4、表3-5和表4-1、表4-2、表4-3所示。表3-1实施例2制备得到的热防护板在2773k下烧蚀1.5s后的性能表3-2实施例3制备得到的热防护板在2773k下烧蚀1.5s后的性能表3-3实施例4制备得到的热防护板在2773k下烧蚀1.5s后的性能表3-4对比例1制备得到的热防护板在2773k下烧蚀1.5s后的性能表3-5对比例2制备得到的热防护板在2773k下烧蚀1.5s后的性能从表3-1、表3-2、表3-3、表3-4和表3-5中,可以看出,实施例2制备得到的热防护板经2773k,1.5s烧蚀后,平均质量烧蚀率为0.074g/s,平均线烧蚀率为0.027mm/s;实施例3制备得到的热防护板经2773k,1.5s烧蚀后,平均质量烧蚀率为0.084g/s,平均线烧蚀率为0.031mm/s;实施例4制备得到的热防护板经2773k,1.5s烧蚀后,平均质量烧蚀率为0.088g/s,平均线烧蚀率为0.042mm/s;对比例1制备得到的热防护板经2773k,1.5s烧蚀后,平均质量烧蚀率为0.149g/s,平均线烧蚀率为0.078mm/s;对比例2制备得到的热防护板经2773k,1.5s烧蚀后,平均质量烧蚀率为0.166g/s,平均线烧蚀率为0.087mm/s。由此可知,对比例1和对比例2制备的热防护板的耐烧蚀性能要明显差于实施例2、实施例3和实施例4制备得到的热防护板,性能几乎相差一倍有余,而耐烧蚀性能乃是热防护板最主要的性能,如此高的线烧蚀率和质量烧蚀率不满足质量标准(2)的要求。因此,后续未再对对比例1和对比例2制备的热防护板进行6s烧蚀和其余性能的测试。而实施例2、实施例3和实施例4制备得到的热防护板对比下可以看出,实施例2制备得到的热防护板的耐烧蚀性能更加优越。表4-1实施例2制备得到的热防护板在2773k下烧蚀6s后的性能表4-2实施例3制备得到的热防护板在2773k下烧蚀6s后的性能表4-3实施例4制备得到的热防护板在2773k下烧蚀6s后的性能从表4-1、表4-2和表4-3中,可以看出,实施例2制备得到的热防护板经2773k,1.5s烧蚀后,平均质量烧蚀率为0.074g/s,平均线烧蚀率为0.027mm/s;而经6s烧蚀后,平均质量烧蚀率为0.085g/s,平均线烧蚀率为-0.032mm/s。实施例3制备得到的热防护板经2773k,1.5s烧蚀后,平均质量烧蚀率为0.084g/s,平均线烧蚀率为0.031mm/s;而经6s烧蚀后,平均质量烧蚀率为0.102g/s,平均线烧蚀率为-0.028mm/s。实施例4制备得到的热防护板经2773k,1.5s烧蚀后,平均质量烧蚀率为0.088g/s,平均线烧蚀率为0.042mm/s;而经6s烧蚀后,平均质量烧蚀率为0.116g/s,平均线烧蚀率为-0.030mm/s。这是由于石英纤维经长时间高温灼烧后,熔化到表面层,导致热防护板的厚度在长时间高温烧蚀后反而增大。可以看出,实施例2、实施例3和实施例4的平均线烧蚀率几乎没有差距,而质量烧蚀率是实施例2制备得到的热防护板占优。其中,由于质量标准(5)要求“至少满足连续3次的热防护要求,3次后热防护板可便捷更换,优选为4次”,因此6s对应的是4次1.5s的烧蚀,其中,6s可以连续烧蚀,亦可间断烧蚀1.5s总共烧蚀4次,直至烧蚀总时间达到6s,本发明采用的是间断烧灼直至烧蚀总时间达到6s。图6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2的热防护板在耐烧蚀测试试验前的状态,图7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2的热防护板在耐烧蚀测试试验1.5s后的状态,图8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2的热防护板在耐烧蚀测试试验6s后的状态。如图6至图8所示,实施例2制备得到的热防护板经2773k,1.5s和6s烧蚀后,烧蚀面表层由红色变为坚硬的黑色,这是由于表面树脂层碳化,形成坚硬的碳化保护层,并且没有烧穿热防护板,满足质量标准(2)和(5)的要求,而实施例3和实施例4制备得到的热防护板,与实施例2制备得到的热防护表现出了相似的效果。表5-1实施例2制备得到的热防护板的透波率测试此外,表5-1示出了实施例2制备得到的热防护板的透波率测试。如表5-1所示,对实施例2制备得到的热防护板切割得到的3mm厚度、4mm厚度和5mm厚度的热防护板进行透波率测试,在频段为1~18ghz范围内透波率不小于80%,在频段为26.5~40ghz范围内透波率不小于75%,完全满足质量标准(3)的要求,均达到了更优选的标准。表5-2实施例3制备得到的热防护板的透波率测试表5-2示出了实施例3制备得到的热防护板的透波率测试。如表5-2所示,对实施例3制备得到的热防护板切割得到的3mm厚度、4mm厚度和5mm厚度的热防护板进行透波率测试,在频段为1~18ghz范围内透波率不小于80%,在频段为26.5~40ghz范围内透波率不小于75%,完全满足质量标准(3)的要求,均达到了更优选的标准。表5-3实施例4制备得到的热防护板的透波率测试表5-3示出了实施例4制备得到的热防护板的透波率测试。如表5-3所示,对实施例4制备得到的热防护板切割得到的3mm厚度、4mm厚度和5mm厚度的热防护板进行透波率测试,在频段为1~18ghz范围内透波率不小于80%,在频段为26.5~40ghz范围内透波率不小于70%,完全满足质量标准(3)的要求,在1~18ghz范围达到了更优选的标准,在26.5~40ghz范围达到了优选的标准。实施例2制备得到的热防护板的密度约为1.80g·cm-3,实施例3制备得到的热防护板的密度约为1.79g·cm-3,实施例4制备得到的热防护板的密度约为1.81g·cm-3,完全满足质量标准(4)的要求,达到了更优选的标准。综上,可以看出,实施例提供的改性树脂具有良好的介电性能和耐热性能,以这种改性树脂作为树脂基体制备得到的复合材料和热防护板能够满足当前热防护板的质量要求。此外,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热防护板能够应用于军用航空武器装备领域,这种热防护板能够承载燃气流的冲击,有效防护相应部位的使用安全,确保产品功能的实现,并且对这种热防护板已经进行实弹靶试试验和军用发动机喷射试验,试验测试结果表明,这种热防护板满足各项性能指标要求。本发明提供的这种热防护板在国内尚属首创,相比于国内现常用的钢板防护件而言,这种热防护板具有更轻的质量,更优秀的透波性能,并且拥有不俗的耐烧蚀性能;而国内常用的钢板防护件在耐烧蚀性能上达标,但是钢板防护件几乎不存在透波性能,并且十分厚重,明显劣于本发明提供的热防护板。这种热防护板的各项指标已经达到了世界一流水平,而且实施例中所有的材料都可立足于国产,成本便宜,性能和货源都比较稳定。综上所述,本发明提供的这种热防护板对于我国的国防事业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这表明我国在热防护领域已经达到了世界一流的水平,已部分突破了国外相关
技术领域:
的技术封锁。再次说明,以上仅为本发明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发明说明书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例如各实施例之间技术特征的相互结合,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
技术领域:
,均同理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当前第1页1 2 3 
技术特征:1.一种改性树脂,其特征在于,所述改性树脂包括苯并噁嗪树脂和硼酚醛树脂。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改性树脂,其特征在于,所述苯并噁嗪树脂占所述改性树脂的质量百分比为25~75%。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改性树脂,其特征在于,所述苯并噁嗪树脂占所述改性树脂的质量百分比为35~65%。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苯并噁嗪树脂占所述改性树脂的质量百分比为45~55%。
5.一种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包括:
增强纤维;
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改性树脂。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
所述增强纤维选自石英纤维;
所述改性树脂占所述复合材料的质量百分比为25~75%。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改性树脂占所述复合材料的质量百分比为35~65%。
8.一种热防护板,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4~7中任一项所述的复合材料。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热防护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热防护板通过模压成型工艺制成。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热防护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压成型工艺包括:
将所述改性树脂用溶剂进行溶解;
将所述增强纤维与溶解好的所述改性树脂,进行共混,得到混合液;
将所述混合液,倒入筛网中,在加热条件下烘干一段时间,得到烘干后的混合液,所述烘干后的混合液中所述改性树脂与所述溶剂的质量比为95~99:1~5;
将所述烘干后的混合液放入模具中;
对所述模具中的所述烘干后的混合液进行压制;
所述压制结束后,所述模具中即为所述热防护板,将所述热防护板从所述模具中脱离后即得。
技术总结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改性树脂、复合材料及热防护板。本发明提供的这种改性树脂包括苯并噁嗪树脂和硼酚醛树脂;本发明提供的这种复合材料包括增强纤维和上述的改性树脂;本发明提供的这种热防护板包括上述的复合材料。本发明所提供的复合材料和热防护板拥有良好的力学性能、透波性能和耐烧蚀功能,有效地保护了使用这种复合材料和热防护板的对象的安全,并能够应用于军事领域。
技术研发人员:李耕;张力存;唐磊;殷德刚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山东德钧智能科技服务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0.01.14
技术公布日:2020.06.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