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离型纸淋膜压合装置的制作方法

专利2022-06-28  103


本实用新型为淋膜压合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离型纸淋膜压合装置。



背景技术:

离型纸又称隔离纸、防粘纸、硅油纸。是一种防止预浸料粘连,又可以保护预浸料不受污染的防粘纸,离型纸由涂有防粘物质的纸制成,其型号要根据材质、厚薄、伸长率、单双面的差别而区分,防粘纸,也被称为硅油纸,离型纸具有防潮、防油,起到产品的隔离作用,适用电子、汽车泡棉、印刷等行业,它的使用范围大部分和具有黏性的在一起,特别是胶带,所以,一般要用到胶带的产品都会用到离型纸。

离型纸由三层结构组成,第一层:底纸;第二层:淋膜:第三层:硅油。可以用在电子产品,汽车泡沫,印刷、食品、医用等,在大多数情况下,它是与黏性物料一起使用,特别是胶粘带,淋膜压合工序是离型纸制作过程中重要的一道工序,现有的离型纸淋膜压合装置存在着淋膜压合效果差,离型纸容易偏斜压合不到,压合力度不均匀的问题。

因此,发明一种离型纸淋膜压合装置显得非常必要。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离型纸淋膜压合装置,以解决现有的离型纸淋膜压合装置依然存在着淋膜压合效果差,离型纸容易偏斜压合不到,压合力度不均匀的问题。一种离型纸淋膜压合装置,包括本体,滑槽机构,伸缩杆,定位板,电箱,螺纹杆,齿轮,电机,缓冲块,压合板,进口,出口,传送带,固定杆;所述滑槽机构的一端通过螺栓连接的方式固定在本体的内部上表面上,且伸缩杆的一端通过滑动圈固定在滑动杆的面上,该定位板的一端通过螺栓连接的方式固定在伸缩杆的一端表面上;所述电箱的一端通过螺栓连接的方式固定在本体的上表面上,且电箱的内部设置有电机,该电机的一端通过转轴连接有齿轮,且螺纹杆的一端通过贯穿延伸电箱至本体的内部;所述缓冲块的一端通过螺栓连接的方式固定在螺纹杆的一端,且压合板的一端通过卡扣的连接方式连接在缓冲块的一端;所述本体的一侧面上设置有进口,且所述本体的另一侧面上设置有出口;所述传送带的一端通过螺栓连接的方式固定在固定杆,且固定杆的一端通过螺栓连接的方式固定在本体的内部表面上;所述滑槽机构包括滑动圈和滑动杆,且滑动圈的内侧嵌套在滑动杆的外围,该滑动杆的一端通过螺栓连接的方式固定在滑槽机构的面上,且滑动圈的另一端通过螺栓连接的方式固定在伸缩杆的一端表面上。

所述定位板采用长方形状的pvc塑料板,且定位板的表面粘结橡胶软垫,该定位板通过手动推动可以在滑槽机构的内部进行滑动。

所述缓冲块采用长方形的不锈钢材质,且缓冲块的内部通过螺栓连接的方式安装有两个弹簧。

所述压合板采用正方形状的不锈钢板,且压合板的表面设置有一层保护膜,该压合板或缓冲块之间连接的地方采用卡扣连接的方式。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定位板的设置,有利于保证离型纸能够在一条直线上,且能够帮助离型纸进行定位,防止在压合过程中因离型纸偏斜压合不到,防止影响压合效果。

2.本实用新型缓冲块的设置,有利于缓冲压合板对离型纸施加的压力,能够使离型纸受到的压力一致,避免压力过大导致离型纸被压坏或没有充分压合。

3.本实用新型压合板的设置,有利于方便对离型纸进行压合,且对离型纸压合效果好,有利于方便更换压合板,实用性强。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滑槽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

1-本体,2-滑槽机构,21-滑动圈,22-滑动杆,3-伸缩杆,4-定位板,5-电箱,6-螺纹杆,7-齿轮,8-电机,9-缓冲块,10-压合板,11-进口,12-出口,13-传送带,14-固定杆。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描述:

实施例:

如附图1至附图3所示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离型纸淋膜压合装置,包括本体1,滑槽机构2,伸缩杆3,定位板4,电箱5,螺纹杆6,齿轮7,电机8,缓冲块9,压合板10,进口11,出口12,传送带13,固定杆14;所述滑槽机构2的一端通过螺栓连接的方式固定在本体1的内部上表面上,且伸缩杆3的一端通过滑动圈21固定在滑动杆22的面上,该定位板4的一端通过螺栓连接的方式固定在伸缩杆3的一端表面上;所述电箱5的一端通过螺栓连接的方式固定在本体1的上表面上,且电箱5的内部设置有电机8,该电机8的一端通过转轴连接有齿轮7,且螺纹杆6的一端通过贯穿延伸电箱5至本体1的内部;所述缓冲块9的一端通过螺栓连接的方式固定在螺纹杆6的一端,且压合板10的一端通过卡扣的连接方式连接在缓冲块9的一端;所述本体1的一侧面上设置有进口11,且所述本体1的另一侧面上设置有出口12;所述传送带13的一端通过螺栓连接的方式固定在固定杆14,且固定杆14的一端通过螺栓连接的方式固定在本体1的内部表面上;所述滑槽机构2包括滑动圈21和滑动杆22,且滑动圈21的内侧嵌套在滑动杆22的外围,该滑动杆22的一端通过螺栓连接的方式固定在滑槽机构2的面上,且滑动圈21的另一端通过螺栓连接的方式固定在伸缩杆3的一端表面上。

所述定位板4采用长方形状的pvc塑料板,且定位板4的表面粘结橡胶软垫,该定位板4通过手动推动可以在滑槽机构2的内部进行滑动,且定位板4设置有两处,有利于保证离型纸能够在一条直线上,且能够帮助离型纸进行定位,防止在压合过程中因离型纸偏斜压合不到,防止影响压合效果。

所述缓冲块9采用长方形的不锈钢材质,且缓冲块9的内部通过螺栓连接的方式安装有两个弹簧,有利于缓冲压合板对离型纸施加的压力,能够使离型纸受到的压力一致,避免压力过大导致离型纸被压坏或没有充分压合。

所述压合板10采用正方形状的不锈钢板,且压合板10的表面设置有一层保护膜,该压合板10或缓冲块9之间连接的地方采用卡扣连接的方式,且压合板根据需要更改大小,有利于方便对离型纸进行压合,且对离型纸淋膜压合效果好,有利于方便更换压合板,实用性强。

工作原理

本实用新型中,首先,将离型纸表面涂上原料,然后通过传送带13传送到本体1的内部,且定位板4通过滑动圈21在滑动杆22滑动对离型纸进行定位,保证离型纸能够在一条直线上,防止在压合过程中因离型纸偏斜压合不到,防止影响压合效果,定位结束后,将离型纸传送到压合板10的下方,并通过型号为5ik120rgn-cf的电机8带动齿轮7转动,且齿轮7或螺纹杆6工作,然后对离型纸进行淋膜压合,且缓冲块9在压合过程中进行缓冲工作,有利于缓冲压合板10对离型纸施加的压力,能够使离型纸受到的压力一致,避免压力过大导致离型纸被压坏或没有充分压合,该压合板10对离型纸进行淋膜压合,压合结束后进入下一工序,根据需要可更换淋膜压合板10,实用性强。

利用本实用新型所述技术方案,或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启发下,设计出类似的技术方案,而达到上述技术效果的,均是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技术特征:

1.一种离型纸淋膜压合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本体(1),滑槽机构(2),伸缩杆(3),定位板(4),电箱(5),螺纹杆(6),齿轮(7),电机(8),缓冲块(9),压合板(10),进口(11),出口(12),传送带(13),固定杆(14);所述滑槽机构(2)的一端通过螺栓连接的方式固定在本体(1)的内部上表面上,且伸缩杆(3)的一端通过滑动圈(21)固定在滑动杆(22)的面上,该定位板(4)的一端通过螺栓连接的方式固定在伸缩杆(3)的一端表面上;所述电箱(5)的一端通过螺栓连接的方式固定在本体(1)的上表面上,且电箱(5)的内部设置有电机(8),该电机(8)的一端通过转轴连接有齿轮(7),且螺纹杆(6)的一端通过贯穿延伸电箱(5)至本体(1)的内部;所述缓冲块(9)的一端通过螺栓连接的方式固定在螺纹杆(6)的一端,且压合板(10)的一端通过卡扣的连接方式连接在缓冲块(9)的一端;所述本体(1)的一侧面上设置有进口(11),且所述本体(1)的另一侧面上设置有出口(12);所述传送带(13)的一端通过螺栓连接的方式固定在固定杆(14),且固定杆(14)的一端通过螺栓连接的方式固定在本体(1)的内部表面上;所述滑槽机构(2)包括滑动圈(21)和滑动杆(22),且滑动圈(21)的内侧嵌套在滑动杆(22)的外围,该滑动杆(22)的一端通过螺栓连接的方式固定在滑槽机构(2)的面上,且滑动圈(21)的另一端通过螺栓连接的方式固定在伸缩杆(3)的一端表面上。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离型纸淋膜压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板(4)采用长方形状的pvc塑料板,且定位板(4)的表面粘结橡胶软垫,该定位板(4)通过手动推动可以在滑槽机构(2)的内部进行滑动。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离型纸淋膜压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块(9)采用长方形的不锈钢材质,且缓冲块(9)的内部通过螺栓连接的方式安装有两个弹簧。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离型纸淋膜压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压合板(10)采用正方形状的不锈钢板,且压合板(10)的表面设置有一层保护膜,该压合板(10)或缓冲块(9)之间连接的地方采用卡扣连接的方式。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离型纸淋膜压合装置,包括本体,滑槽机构,伸缩杆,定位板,电箱,螺纹杆,齿轮,电机,缓冲块,压合板,进口,出口,传送带,固定杆;所述滑槽机构的一端通过螺栓连接的方式固定在本体的内部上表面上,且伸缩杆的一端通过滑动圈固定在滑动杆的面上,该定位板的一端通过螺栓连接的方式固定在伸缩杆的一端表面上;所述电箱的一端通过螺栓连接的方式固定在本体的上表面上,且电箱的内部设置有电机,该电机的一端通过转轴连接有齿轮,且螺纹杆的一端通过贯穿延伸电箱至本体的内部。本实用新型定位板,缓冲块和压合板的设置,淋膜压合效果好,离型纸不容易偏斜压合不到,压合力度均匀,便于市场推广和应用。

技术研发人员:宋俊富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浙江博力莫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07.30
技术公布日:2020.06.09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 https://bbs.8miu.com/read-4844.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