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涉及一种分配设备(device)、使用该分配设备的分配装置及方法、以及检查装置及方法。
背景技术:
为了提高医药品的研究开发效率,进行能够客观地测定并评价人体状态的生物标记的分析。另外,进行环境监控等对水质或土壤进行调查的环境试样的分析。
近年来,在这些分析中,以试样、试剂的微量化、分析步骤的高速化、及自动化为目标,开发了被称为微综合分析系统(micrototalanalysissystem:μtas)等的各种技术,这些技术使用几厘米至几毫米左右的超小型的生化学分析设备(微设备)(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特开2017-75807号公报
技术实现要素: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在进行生物标记或环境试样的分析时,有时需要进行分配作业,也就是将检体或作为试样的液体利用吸管等以每次固定容量的方式喷出。例如,在为了检查1个检体而使用多个试剂时,进行分配作业的次数是检体数乘以试剂数。具体来说,在每1个检体需要4个试剂的情况下,同时检查6个检体时需要24次的分配作业,存在非常耗时的问题。尤其,在微设备中要求试样、试剂的微量化,但有时难以进行分配微量试剂等的作业。
本发明的课题在于解决以往所述的诸多问题,从而达成以下目的。也就是说,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分配装置,利用简易的机构,即便为微量的流体试样也能够以均质的状态互相同步地分配。
[解决问题的技术手段]
本发明的分配装置具有:
多个第1收容部,互相连通地形成,且能够将利用外力移送的流体试样区分并收容;
多个第2收容部,分别收容由多个所述第1收容部区分的所述流体试样;以及
移送构件,在将所述流体试样收容至多个所述第1收容部之后,将所述流体试样分别移送至所述第2收容部。
本发明的分配方法包含:
第1收容步骤,将利用外力移送的流体试样收容至多个第1收容部,所述多个第1收容部互相连通地形成,且能够区分并收容所述流体试样;
第2收容步骤,将由所述第1收容步骤中的多个所述第1收容部区分的所述流体试样收容至多个第2收容部,所述多个第2收容部分别收容所述流体试样;以及
移送步骤,将所述流体试样收容至所述第1收容步骤中的多个所述第1收容部之后,将所述流体试样分别移送至所述第2收容部。
本发明的分配设备具有:
导入部,将流体试样导入;
连结容器,具有多个区分容器,所述多个区分容器互相连通地形成,且能够将利用外力移送的所述流体试样区分并收容;
收容容器群,具有多个收容容器,所述多个收容容器分别收容由所述连结容器区分的所述流体试样;以及
移送机构,在将所述流体试样收容至所述连结容器之后,将被区分的所述流体试样分别移送至所述收容容器群。
本发明的检查装置具有:
分配部,由本发明的所述分配装置构成;以及
检查部,使用由分配部分配的流体试样,对多个检查对象进行检查。
本发明的检查方法包含:
第1收容步骤,将利用外力移送的流体试样收容至多个第1收容部,所述多个第1收容部互相连通地形成,且能够区分并收容所述流体试样;
第2收容步骤,将由所述第1收容步骤中的多个所述第1收容部区分的所述流体试样收容至多个第2收容部,所述多个第2收容部分别收容所述流体试样;
移送步骤,在将所述流体试样收容至所述第1收容步骤中的多个所述第1收容部之后,将所述流体试样分别移送至所述第2收容部;以及
检查步骤,使用所述第2收容步骤中所收容的所述流体试样,对多个检查对象进行检查。
[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可提供一种分配装置及分配设备,利用简易的机构,即便为微量的流体试样也能够以均质的状态互相同步地分配,且提供一种分配方法,利用简便的手法,即便为微量的流体试样也能够以均质的状态互相同步地分配,以及提供一种使用这些分配装置及分配设备、分配方法的检查装置及方法。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分配装置的一例的概略俯视图。
图2a是表示图1所示的分配装置的l1-l1线上的截面构造的概要图。
图2b是表示图1所示的分配装置的l2-l2线上的截面构造的概要图。
图3是表示将图1所示的分配装置载置在磁盘驱动装置的状态的一例的概略俯视图。
图4是表示本实施例的分配装置的照片。
图5是表示载置本实施例的分配装置的磁盘驱动装置的照片。
图6a是表示图1所示的分配装置分配时的流体试样a的移动的概略图。
图6b是表示图1所示的分配装置分配时的流体试样a的移动的概略图。
图6c是表示图1所示的分配装置分配时的流体试样a的移动的概略图。
图6d是表示图1所示的分配装置分配时的流体试样a的移动的概略图。
图6e是表示图1所示的分配装置分配时的流体试样a的移动的概略图。
图6f是表示图1所示的分配装置分配时的流体试样a的移动的概略图。
图6g是表示图1所示的分配装置分配时的流体试样a的移动的概略图。
图6h是表示图1所示的分配装置分配时的流体试样a的移动的概略图。
图6i是表示图1所示的分配装置分配时的流体试样a的移动的概略图。
图6j是表示图1所示的分配装置分配时的流体试样a的移动的概略图。
图6k是表示图1所示的分配装置分配时的流体试样a的移动的概略图。
图7a是拍摄图1及图6a~图6k所示的分配装置实际分配时的流体试样a的移动的动态图像数据中所包含的静止图像。
图7b是拍摄图1及图6a~图6k所示的分配装置实际分配时的流体试样a的移动的动态图像数据中所包含的静止图像。
图7c是拍摄图1及图6a~图6k所示的分配装置实际分配时的流体试样a的移动的动态图像数据中所包含的静止图像。
图7d是拍摄图1及图6a~图6k所示的分配装置实际分配时的流体试样a的移动的动态图像数据中所包含的静止图像。
图7e是拍摄图1及图6a~图6k所示的分配装置实际分配时的流体试样a的移动的动态图像数据中所包含的静止图像。
图7f是拍摄图1及图6a~图6k所示的分配装置实际分配时的流体试样a的移动的动态图像数据中所包含的静止图像。
图7g是拍摄图1及图6a~图6k所示的分配装置实际分配时的流体试样a的移动的动态图像数据中所包含的静止图像。
图7h是拍摄图1及图6a~图6k所示的分配装置实际分配时的流体试样a的移动的动态图像数据中所包含的静止图像。
图7i是拍摄图1及图6a~图6k所示的分配装置实际分配时的流体试样a的移动的动态图像数据中所包含的静止图像。
图7j是拍摄图1及图6a~图6k所示的分配装置实际分配时的流体试样a的移动的动态图像数据中所包含的静止图像。
图7k是拍摄图1及图6a~图6k所示的分配装置实际分配时的流体试样a的移动的动态图像数据中所包含的静止图像。
图8是表示求出利用图7a~图7k所示的分配装置分配的流体试样的量的变化系数的结果的曲线图。
图9是表示不具有移送构件的分配装置的一例的图。
图10是拍摄图9所示的分配装置实际分配时的流体试样a的移动的动态图像数据中所包含的静止图像。
图11是表示求出利用图9及图10所示的分配装置分配的流体试样的量的变化系数的结果的曲线图。
图12是表示用于检测蛋白质的分析处理的检查装置的一例的概略俯视图。
图13a是表示图12所示的检查装置检查样品溶液中所包含的蛋白质时的各液体的移动的概略图。
图13b是表示图12所示的检查装置检查样品溶液中所包含的蛋白质时的各液体的移动的概略图。
图13c是表示图12所示的检查装置检查样品溶液中所包含的蛋白质时的各液体的移动的概略图。
图13d是表示图12所示的检查装置检查样品溶液中所包含的蛋白质时的各液体的移动的概略图。
图13e是表示图12所示的检查装置检查样品溶液中所包含的蛋白质时的各液体的移动的概略图。
图13f是表示图12所示的检查装置检查样品溶液中所包含的蛋白质时的各液体的移动的概略图。
图13g是表示图12所示的检查装置检查样品溶液中所包含的蛋白质时的各液体的移动的概略图。
图13h是表示图12所示的检查装置检查样品溶液中所包含的蛋白质时的各液体的移动的概略图。
图13i是表示图12所示的检查装置检查样品溶液中所包含的蛋白质时的各液体的移动的概略图。
图13j是表示图12所示的检查装置检查样品溶液中所包含的蛋白质时的各液体的移动的概略图。
图13k是表示图12所示的检查装置检查样品溶液中所包含的蛋白质时的各液体的移动的概略图。
图13l是表示图12所示的检查装置检查样品溶液中所包含的蛋白质时的各液体的移动的概略图。
图13m是表示图12所示的检查装置检查样品溶液中所包含的蛋白质时的各液体的移动的概略图。
图13n是表示图12所示的检查装置检查样品溶液中所包含的蛋白质时的各液体的移动的概略图。
图13o是表示图12所示的检查装置检查样品溶液中所包含的蛋白质时的各液体的移动的概略图。
图14a是拍摄图12及图13a~图13o所示的检查装置实际检查时的各液体的移动的动态图像数据中所包含的静止图像。
图14b是拍摄图12及图13a~图13o所示的检查装置实际检查时的各液体的移动的动态图像数据中所包含的静止图像。
图14c是拍摄图12及图13a~图13o所示的检查装置实际检查时的各液体的移动的动态图像数据中所包含的静止图像。
图14d是拍摄图12及图13a~图13o所示的检查装置实际检查时的各液体的移动的动态图像数据中所包含的静止图像。
图14e是拍摄图12及图13a~图13o所示的检查装置实际检查时的各液体的移动的动态图像数据中所包含的静止图像。
图14f是拍摄图12及图13a~图13o所示的检查装置实际检查时的各液体的移动的动态图像数据中所包含的静止图像。
图14g是拍摄图12及图13a~图13o所示的检查装置实际检查时的各液体的移动的动态图像数据中所包含的静止图像。
图14h是拍摄图12及图13a~图13o所示的检查装置实际检查时的各液体的移动的动态图像数据中所包含的静止图像。
图14i是拍摄图12及图13a~图13o所示的检查装置实际检查时的各液体的移动的动态图像数据中所包含的静止图像。
图14j是拍摄图12及图13a~图13o所示的检查装置实际检查时的各液体的移动的动态图像数据中所包含的静止图像。
图14k是拍摄图12及图13a~图13o所示的检查装置实际检查时的各液体的移动的动态图像数据中所包含的静止图像。
图14l是拍摄图12及图13a~图13o所示的检查装置实际检查时的各液体的移动的动态图像数据中所包含的静止图像。
图14m是拍摄图12及图13a~图13o所示的检查装置实际检查时的各液体的移动的动态图像数据中所包含的静止图像。
图14n是拍摄图12及图13a~图13o所示的检查装置实际检查时的各液体的移动的动态图像数据中所包含的静止图像。
图14o是拍摄图12及图13a~图13o所示的检查装置实际检查时的各液体的移动的动态图像数据中所包含的静止图像。
图15是表示可利用图14a~图14o所示的经过检测蛋白质的检查装置的扫描仪图像的照片。
图16是表示分析蛋白质的量的结果的曲线图。
具体实施方式
(分配装置及分配方法)
本发明的分配装置具有多个第1收容部、多个第2收容部及移送构件,视需要还具有其它构件。
本发明的分配方法包含第1收容步骤、第2收容步骤、及移送步骤,视需要还包含其它步骤。
本发明的分配方法可通过本发明的分配装置实施,第1收容步骤可通过多个第1收容部进行,第2收容步骤可通过多个第2收容部进行,移送步骤可通过移送构件进行,其它步骤可通过其它构件进行。
根据本发明的分配装置,利用简易的机构,即便为微量的流体试样也能够以均质的状态互相同步地分配。
根据本发明的分配方法,利用简便的手法,即便为微量的流体试样也能够以均质的状态互相同步地分配。
<第1收容步骤及多个第1收容部>
第1收容步骤是将利用外力移送的流体试样区分并分别收容的步骤,通过多个第1收容部实施。
作为多个第1收容部,只要互相连通地形成且能够将利用外力移送的流体试样区分并收容,则不特别限制,可以根据目的适当选择。
所谓互相连通地形成的多个第1收容部,是指以流体试样能够在相连的多个第1收容部的上部流通的方式形成,整体作为一个容器能够收容流体试样。
多个第1收容部并不特别限制,可以根据目的适当选择,但优选为容积分别相等。如果多个第1收容部的容积分别相等,那么分配装置通过在将流体试样收容(填充)至多个第1收容部的整体之后,将流体试样连同第1收容部分别收容至第2收容部,可以提高所分配的流体试样的等量性。
作为第1收容部,只要能够收容流体试样,那么第1收容部的大小、形状、构造、数量等并不特别限制,可以根据目的适当选择。作为第1收容部的数量,优选具有数量与想要分配的数量对应的第1收容部。
此外,在以下的说明中,有时也会将多个第1收容部称为“连结容器”,将第1收容部称为“区分容器”。另外,有时也会将施加至连结容器的外力称为“外力a”。
作为流体试样,并不特别限制,可以根据目的适当选择,例如,可列举包含血液、蛋白、基因等的溶液、包含微生物、动植物细胞等固体成分的溶液、包含各种化学物质的环境水、土壤提取水等。进而,作为流体试样,例如,可列举用于分析所述流体试样的各种试剂、缓冲液、洗净水等。
作为外力,并不特别限制,可以根据目的适当选择,例如,可列举离心力、重力、磁力、按压力等。
此外,通过对分配装置施加外力,产生使分配装置内的流体试样流至腔室或流路的力。另外,在以下的说明中,将外力施加方向的上游侧简称为“上游侧”,将各部中相当于外力施加方向的上游侧的部分称为“上部”,将外力施加方向的下游侧简称为“下游侧”,将各部中相当于外力施加方向的下游侧的部分称为“下部”或“底部”。
此外,所述外力相当于下述外力a、外力b、及外力c中的任一种外力。
如果外力为离心力,那么也可以通过例如使载置着圆盘状的分配装置的旋转体旋转,对分配装置施加离心力而产生使流体试样流动的力。
如果外力为重力,那么也可以通过例如将分配装置设为柱状且具有能够通过将流体试样从一端移送至另一端而进行分配的构造,在分配时使一端的位置高于另一端,从而产生使流体试样流动的力。
如果外力为磁力,那么也可以通过例如在分析装置的上游侧配置n极或在下游侧配置s极等,产生使具有磁性的流体试样流动的力。
如果外力为按压力,那么也可以通过例如利用致动器等按压设置在分析装置且填充着流体试样的容器,而产生使流体试样流动的力。
<第2收容步骤及多个第2收容部>
第2收容步骤是通过利用外力分别收容连结容器中被区分的流体试样的步骤,通过多个第2收容部实施。
多个第2收容部并不特别限制,可以根据目的适当选择。
作为多个第2收容部,只要能够利用外力分别收容由连结容器区分的流体试样则并不特别限制,可以根据目的适当选择。
作为第2收容部,只要能够收容流体试样,那么第2收容部的大小、形状、构造、数量等并不特别限制,可以根据目的适当选择。作为第2收容部的数量,优选数量与第1收容部的数量相对应。另外,作为第2收容部的位置,优选比第1收容部的位置靠下游侧。
此外,在以下的说明中,有时也会将多个第2收容部称为“收容容器群”,将第2收容部称为“收容容器”。另外,有时也会将施加至多个第2收容部的外力称为“外力b”。
<移送步骤及移送构件>
移送步骤是在第1收容步骤中填充流体试样之后,利用外力分别移送第1收容步骤中区分的流体试样以将所述流体试样在第2收容步骤中收容并分配的步骤,通过移送构件进行。
作为移送构件,只要能够在将流体试样填充至连结容器之后,利用外力将被区分的流体试样分别移送至收容容器群,则并不特别限制,可以根据目的适当选择。此外,有时也会将移送构件称为“移送机构”。另外,有时也会将施加至移送构件的外力称为“外力c”。
移送构件将填充至连结容器的流体试样互相同步地移送至收容容器群。此处,所谓互相同步地移送,是指移送构件将一次填充至连结容器的流体试样以能够收容至所有收容容器的时序移送。也就是说,移送构件从连结容器将流体试样移送至一个收容容器结束为止,开始将流体试样朝另一个收容容器移送,只要为这样的时序即可。由此,分配装置能够将填充至连结容器的相同的流体试样以均质的状态分配至收容容器群。
作为使移送构件同步的方法,并不特别限制,可以根据目的适当选择,例如,可列举以下等方法:利用下述各种传感器来实现时序、将移送构件设为下述加压流路及具有虹吸管构造的流路。
作为移送构件,例如,也可以具有传感器及电磁阀,所述传感器侦测已将流体试样填充至连结容器,所述电磁阀基于来自传感器的侦测信号使流体试样从连结容器流出至收容容器群。
另外,作为不使用传感器的形态,例如,也可以通过使用带计时器的电磁阀,在已到达将流体试样填充至连结容器的时间时,一齐同步打开流路。作为传感器,例如,可列举液压传感器、液面传感器、流量传感器等。作为电磁阀或带计时器的电磁阀的位置,例如,可列举连结容器中的各区分容器的底部等。作为使传感器或计时器动作的动力源,例如,可列举二次电池、太阳电池等。
进而,作为不需要动力源的形态,例如,可列举如下所述的具有加压部及流路的机构等。
<<加压部及流路>>
作为加压部,只要能够对填充至连结容器的流体试样施加既定值以上的压力则并不特别限制,可以根据目的适当选择。
作为流路,只要在利用加压部对填充至连结容器的流体试样施加既定值以上的压力施加时,能够接受该加压而将流体试样从连结容器移送至收容容器群,则并不特别限制,可以根据目的适当选择。
所谓既定值以上的压力,是指流路无法保持接受该压力的流体试样,而由流路将流体试样移送这样的压力。
作为加压部,例如,可列举泵、致动器等,但从不需要使泵或致动器动作的动力源的观点来看,可列举连接于连结容器的上部并朝它的上游侧延伸配置的加压流路等。如果加压部为加压流路,那么收容至加压流路的流体试样被向下游侧施加外力,所以能够对填充在处于加压流路的下游侧的连结容器中的流体试样进行加压。
作为加压流路的形状,并不特别限制,可以根据目的适当选择,例如,可列举柱状等,优选为在第1收容步骤完成后使它适度地变细以便迅速开始加压。
作为其它加压部,例如,也可以设为如下构造等:通过使流体试样流入至密闭容器,使加压介质移送,利用加压介质的压力对填充在连结容器中的流体试样进行加压,所述加压介质是液体及气体的至少任一种,且与流体试样不相溶。
作为流路,只要能够在加压部对填充至连结容器的流体试样进行加压之后,接受该加压而使流体试样从连结容器流出至收容容器群,则并不特别限制,可以根据目的适当选择,优选为具有阀功能的流路,所述阀功能是指能够通过加压部的加压而开闭。作为具有阀功能的流路,例如,可列举具有虹吸管构造及一部分为细管构造的至少任一种构造的流路等。
作为具有虹吸管构造的流路,例如,可列举在上游侧具有u形弯曲部的流路等。如果是这样的流路,那么在收容容器群配置在比连结容器靠下游侧的情况下,当对流体试样施加超过弯曲部以上的压力时,因虹吸管原理而流体试样流出,所以作为具有阀功能的流路发挥作用。
作为具有一部分为细管的构造的流路,例如,可列举在多个容器各自的下游侧的流出口设置一部分变细的收缩构造的流路等。如果是这样的流路,那么在各收缩构造中利用表面张力保持流体试样,但当对流体试样施加表面张力以上的压力时,流体试样流出,所以作为具有阀功能的流路发挥作用。
另外,如果设为将虹吸管构造及一部分为细管的构造组合而成的流路,那么即便施加的压力比具有虹吸管构造及一部分为细管的构造的任一构造的流路能够保持流体试样的压力高,也能够保持流体试样。
在加压部为加压流路且流路为具有虹吸管构造的流路的情况下,从加压流路施加至填充在连结容器中的流体试样的压力通过帕斯卡原理传递至流体试样的其它所有部分。因此,从加压流路施加至流体试样的压力均匀地施加至具有虹吸管构造的各流路,所以如果具有虹吸管构造的流路的构造互相相同,那么能够互相同步地移送流体试样。
由此,分配装置通过对填充在连结容器中的流体试样施加既定值以上的压力,能够将所述流体试样从各流路互相同步地移送至收容容器群,并进行分配。
<其它构件>
作为其它构件,例如,可列举导入部、时间调整构件、排气孔(vent)等。
导入部只要能够导入并收容流体试样,并利用外力将流体试样移送至连结容器,则并不特别限制,可以根据目的适当选择。
时间调整构件配置在各部之间,通过使流路的长度比直线状流路长或使直径变细,而能够将流体试样通过的时间调整得较长。
作为时间调整构件的形状,并不特别限制,可以根据目的适当选择,例如,可列举z状、具有虹吸管构造的形状等。
排气孔配置在分配装置的各部的上游侧,且大气开放。由此,即便流体试样流入至各部,也能够通过排气孔使各部内的空气逸出,从而能够顺利地移送流体试样。
作为分配装置的制作方法,并不特别限制,可以根据目的适当选择,例如,可列举通过光刻法、利用模具的手法、利用3d打印机的手法等来制作的方法等。作为分配装置的制作方法,通过这些手法,既可以将分配装置的所有构件一次制作,也可以每一部分构件分别制作。
作为分配装置的构造,并不特别限制,可以根据目的适当选择,例如,可以是连结容器、收容容器群、及移送构件为一体,也可以是它们中的至少任一个为独立个体,也可以是它们分别为独立个体。
作为分配装置的形状,并不特别限制,可以根据目的适当选择,如果外力为离心力那么优选为能够配置在可旋转的旋转体上的形状,例如,可以为平板状、圆盘状等,也可以为从圆盘状的圆的中心以既定角度切取的形状(所谓「扇形」)。另外,作为分配装置的其它形状,从能够使用离心机的观点来看,例如,也可以设为棒状等。
作为圆盘状的分配装置的大小,从容易用手进行处理的观点来看,也可以使它的大小与光盘(cd)、数字影碟(dvd)等相同。
如果分配装置的形状为能够配置在可旋转的旋转体上的形状,那么能够对分配装置高效率地施加作为外力的离心力。
作为旋转体,并不特别限制,可以根据目的适当选择,例如,在使分配装置为圆盘状的磁盘的情况下,优选为具有使圆盘状的磁盘旋转的机构等。通过使载置有分配装置的旋转体旋转,能够对分配装置施加离心力。作为旋转体的转数,并不特别限制,可以根据目的适当选择,只要为所需转数即可,也可以设为固定转数,不进行上下调整转数的控制。
另外,能够在旋转体上搭载多个分配装置,一次性高效率地进行多个分配。
进而,也能够将分配装置与检查装置连结地设置在旋转体上,一次性地自动实施直至使用所分配的流体试样对检查对象进行检查为止。在该情况下,检查装置的检查是在施加的外力与施加至分配装置的外力相同的状态下,使用所分配的流体试样进行检查。
旋转体通过控制构件控制。控制构件只要能够利用发动机等控制旋转体的动作则并不特别限制,可以根据目的适当选择,例如,可列举定序仪、计算机等机器等。作为发动机,并不特别限制,可以根据目的适当选择,只要为仅能够稳定旋转的发动机即可。
这样一来,分配装置利用连结容器、收容容器群及移送构件的简易机构,即便为微量的流体试样也能够以均质的状态互相同步地分配。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分配装置的实施例进行说明,但本发明并不受该实施例任何限定。
<分配装置的实施例>
图1是表示分配装置10的一例的概略俯视图。
如图1所示,分配装置10具有第1贮液器110、第2贮液器130、作为连结容器的连结腔室150、作为移送构件的加压部的加压流路160a~160e、作为移送构件的流路的虹吸管构造流路170a~170e、以及作为收容容器群的收容腔室180a~180e。
在第1贮液器110与第2贮液器130之间,具有z字形状的弯曲状流路120。在第2贮液器130与连结腔室150之间,具有虹吸管构造流路140。
此外,分配装置10以旋转轴位置o为中心旋转,作为外力的离心力cf以旋转轴位置o为起点产生,所以将各部的旋转轴位置o侧称为上部或上游,将各部的旋转轴位置o的相反侧称为下部或下游。
第1贮液器110配置在各部中最上游的位置,收容由使用者导入的流体试样a。第1贮液器110当被施加离心力时,将流体试样a经由配置在下游侧的弯曲状流路120流出至第2贮液器130。
在第2贮液器130的下游设置有虹吸管构造流路140。虹吸管构造流路140的弯曲部位于第2贮液器130的上部。因此,在第2贮液器130中,暂时计量流体试样a。而且,第2贮液器130当被施加离心力cf时,如果从第1贮液器110流入的流体试样a超过虹吸管构造流路140的弯曲部,那么利用虹吸管的原理经由虹吸管构造流路140流出至连结腔室150。
连结腔室150具有区分腔室150a~150e作为互相连通地形成的多个第1收容部,将从第2贮液器130流出的流体试样a区分并收容。区分腔室150a~150e的容积分别相等,且在它们的上部分别设置有加压流路160a~160e。
加压流路160a~160e在将流体试样a填充至连结腔室150之后,收容从第2贮液器130流出的流体试样a。因此,当施加离心力cf时,加压流路160a~160e所收容的流体试样a被向下游侧施加离心力cf,所以对填充在处于加压流路160a~160e的下游侧的连结腔室150中的流体试样a进行加压。
虹吸管构造流路170a~170e分别连接于配置在上游侧的连结腔室150的区分腔室150a~150e与配置在下游侧的收容腔室180a~180e之间。虹吸管构造流路170a~170e的弯曲部位于连结腔室150的连通部的下方,但直径变细。因此,即便施加离心力cf,连结腔室150也能够将流体试样a收容至比虹吸管构造流路170a~170e的弯曲部更靠上方。而且,虹吸管构造流路170a~170e是在填充从第2贮液器130流入的流体试样a,进而将流体试样a收容至加压流路160a~160e时,填充在连结腔室150中的流体试样a被收容至加压流路160a~160e的流体试样a加压。于是,流体试样a的弯液面超过虹吸管构造流路170a~170e的弯曲部,利用虹吸管的原理,将填充至连结腔室150的流体试样a分别移送至收容腔室180a~180e。
收容腔室180a~180e分别收容由区分腔室150a~150e区分的流体试样a。由此,流体试样a的分配结束。
此外,在分配装置10中,排气孔191、排气孔192a~192e、及排气孔193a~193e设置在各部的上游侧,即便流体试样流入至各部内也能使各部内的空气逸出,从而使流体试样顺利地流入至各部内。
图2a是表示图1所示的分配装置10的l1-l1线上的截面构造的概要图,示出图1所示的第1贮液器110及弯曲状流路120的截面构造。
如图2a所示,分配装置10为层构造,即,在基材部94上,依序积层聚二甲基硅氧烷(polydimethylsiloxane:pdms)片材(pdms片材)93、pdms层92、覆盖层91。利用光刻法加工pdms层92,形成第1贮液器110及弯曲状流路120。第1贮液器110的加工深度与pdms层92的厚度相同,为3mm,弯曲状流路120的加工深度为100μm。
图2b是表示图1所示的分配装置10的l2-l2线上的截面构造的概要图,示出图1所示的连结腔室150及虹吸管构造流路170的截面构造。
如图2b所示,在连结腔室150及虹吸管构造流路170的截面中,也是与图2a相同的层构造,利用光刻法加工pdms层92,形成连结腔室150及虹吸管构造流路170。连结腔室150的加工深度为200μm,虹吸管构造流路170的较细部分(细管部)的加工深度为50μm。此外,虹吸管构造流路170的较粗部分的加工深度为100μm。
图3是表示将图1所示的分配装置10载置在磁盘驱动装置50的状态的一例的概略俯视图。
如图3所示,磁盘驱动装置50具有作为旋转体的磁盘载置台51,可在磁盘载置台51上搭载多个分配装置10。在磁盘载置台51的中心具有孔52,所述孔52承接使该磁盘载置台51旋转的磁盘驱动装置50的旋转轴。该孔52的位置相当于图1所示的旋转轴位置o。
图4是表示本实施例的分配装置10的照片,图5是表示载置本实施例的分配装置10的磁盘驱动装置的照片。
图6a~图6k是表示图1所示的分配装置分配时的流体试样a的移动的概略图。
首先,如图6a所示,使用吸管将50μl的作为流体试样a的(含有0.2%维多利亚蓝的离子交换水)导入至第1贮液器110内。
接下来,将分配装置10载置在磁盘90上并固定(参照图3),如图6b所示,当向旋转方向r1以1,500rpm旋转而对分配装置10施加离心力cf时,流体试样a流入至第2贮液器130内。此时,由于第2贮液器130具有排气孔191,所以流体试样a顺利地流入至第2贮液器130内,到达至虹吸管构造流路140。
如果继续施加离心力cf,那么如图6c所示,流体试样a充满第2贮液器130并通过虹吸管构造流路140的弯曲部,由此虹吸管的原理起作用,此时从第2贮液器130排出的流速充分大于注入至第2贮液器130的流速,所以流入至连结腔室150内的流体试样a的量与第2贮液器130的容量大致相等。于是,如图6d~图6h所示,按照从连结腔室150的左侧的区分腔室150a到150e的顺序收容流体试样a。此时,流体试样a也到达至配置在连结腔室150的下游侧的虹吸管构造流路170a~170e,但不超过虹吸管构造流路170a~170e的弯曲部。
如果还继续施加离心力cf,那么如图6i所示,流体试样a被填充至连结腔室150。此时,因为在加压流路160的另一端设置有排气孔192,所以流体试样a可以顺利地流入至加压流路160a~160e内。于是,通过对流入至加压流路160a~160e的流体试样a施加离心力,流入至加压流路160a~160e的流体试样a对填充至连结腔室150的流体试样a加压,所以虹吸管构造流路170a~170e的流体试样a超过弯曲部向收容腔室180a~180e流出(参照图6j)。如果流体试样a超过虹吸管构造流路170a~170e的弯曲部,那么填充至区分腔室150a~150e的流体试样a因虹吸管的原理而一下子流出至收容腔室180a~180e(参照图6k)。
图7a~图7k是拍摄图1及图6a~图6k所示的分配装置实际分配时的流体试样a的移动的动态图像数据中所包含的静止图像。根据这些结果,可知根据分配装置10,利用简易的机构,即便为微量的流体试样也能够以均质的状态互相同步地分配。
图8是表示求出由图7a~图7k所示的分配装置50分配的流体试样a的量的变化系数的结果的曲线图。
如图8所示,分配至收容腔室180a~180e的流体试样a的变化系数cv进行3次分配,结果为3.3%~5.6%。
<分配装置的比较例>
接下来,作为所述实施例中的比较例,对无移送构件的分配装置20进行说明。
图9是表示不具有移送构件的分配装置20的一例的图。
如图9所示,分配装置20具有第1贮液器210、第2贮液器230、连结腔室250、收容腔室280。
连结腔室250具有连结腔室250a~250d,将连结腔室250a~250d连通形成。收容腔室群280具有收容腔室280a~280d。连结腔室250a~250d分别经由弯曲状流路270a~270d分别连接于收容腔室280a~280d。
在第1贮液器210与第2贮液器230之间,具有弯曲状流路220。在第2贮液器230与连结腔室250之间,具有弯曲状流路240。另外,对连结腔室250a~250d,在上游侧分别连接着排气孔292a~292d。对收容腔室280a~280d,也是在上游侧分别连接着排气孔293a~293d。
此外,分配装置20与分配装置10同样地,以旋转轴位置o为中心旋转,但转数设为1,200rpm。
与分配装置10同样地,使用吸管将90μl的作为流体试样a的含有0.2%维多利亚蓝的离子交换水导入至分配装置20的第1贮液器210内之后,使分配装置20旋转而施加离心力,这样将流体试样a分配至收容腔室280a~280d。
图10是拍摄图9所示的分配装置20实际分配时的流体试样a的移动的动态图像数据中所包含的静止图像。如图10所示,可知根据分配装置20,即便为微量的流体试样也能够容易地分配。
图11是表示求出图9及图10所示的分配装置20分配的流体试样a的量的变化系数的结果的曲线图。
如图11所示,分配至收容腔室280a~280d的流体试样a的量的变化系数cv进行1次分配作业的结果为12.7%。如果与图8所示的具有虹吸管机构的分配装置10中的变化系数cv进行比较,那么可确认具有虹吸管机构的分配装置10的分配量不均较少。
这样,分配装置利用多个第1收容部(连结容器)、多个第2收容部(收容容器群)、及移送构件的简易机构,即便为微量的流体试样也能够以均质的状态互相同步地分配。
(检查方法及检查装置)
本发明的检查方法包含分配步骤及检查步骤,视需要还包含其它步骤。
本发明的检查装置具有分配部及检查部,视需要还具有其它部件。
本发明的检查方法可通过本发明的检查装置实施,分配步骤可通过分配部进行,检查步骤可通过检查部进行,其它步骤可通过其它部件进行。
<分配步骤及分配部>
作为分配步骤,可使用包括本发明的分配方法的分配步骤,其内容如上。
作为分配部,可使用包括本发明的分配装置的分配部,其内容如上。
<检查步骤及检查部>
检查步骤是使用分配步骤中分配的分配对象进行检查的步骤,通过检查部实施。
作为检查部,只要是能够对分配对象进行检查的部件则并不特别限制,可以根据目的适当选择,例如,优选列举将微细的流路构造或阀构造集成而成的微综合系统(micrototalanalysissystem:μtas)等。
检查部优选在施加与施加至分配部的外力相同的外力的状态下使用分配对象进行检查。由此,检查装置可在利用分配部将分配对象分配之后,使用检查部对所获得的分配对象连续地进行检查。
另外,优选在分配部与检查部之间,具有将由分配部分配的分配对象移送至检查部的流路。或者,也可以将分配装置的多个第2收容部用作检查部。
<其它步骤及其它部件>
作为检查方法的其它步骤,例如,可列举控制步骤等。
作为检查装置的其它部件,例如,可列举控制部等。
作为控制部,只要能够控制各部的动作则并不特别限制,可以根据目的适当选择,例如,可列举定序仪、计算机等机器。
这样,检查装置可使用分配装置容易地检查多个检查对象。
(分配设备)
本发明的分配设备是用于本发明的分配装置、及本发明的检查装置的任一装置的分配设备。
分配设备具有导入部、连结容器、收容容器群及移送机构,视需要还具有其它部件。
作为导入部,只要能够导入流体试样则并不特别限制,可以根据目的适当选择,例如,可列举流体试样导入容器、贮液器等。
作为连结容器,只要具有多个区分容器,所述多个区分容器互相连通地形成,且能够将利用外力移送的流体试样区分并收容,则并不特别限制,可以根据目的适当选择,例如,与分配装置中的多个第1收容部相同。
作为收容容器群,只要具有分别收容由连结容器区分的流体试样的多个收容容器则并不特别限制,可以根据目的适当选择,例如,与分配装置中的多个第2收容部相同。
作为移送机构,只要能够在将流体试样填充至连结容器之后,将被区分的流体试样分别移送至收容容器群则并不特别限制,可以根据目的适当选择,例如,与分配装置中的移送构件相同。作为移送机构,优选具有加压流路及虹吸管构造流路。
作为加压流路,只要能够对填充至连结容器之后的流体试样施加既定值以上的压力则并不特别限制,可以根据目的适当选择,例如,与分配装置的加压部相同。
作为虹吸管构造流路,只要在对填充至连结容器的流体试样施加既定值以上的压力时,能够使流体试样从连结容器流出至收容容器群则并不特别限制,可以根据目的适当选择,例如,与分配装置的流路相同。
作为其它部件,并不特别限制,可以根据目的适当选择,例如,与分配装置同样地,可列举导入部、时间调整构件、排气孔等。
分配设备优选具备所述构成,制成安全性优异的一次性用品。另外,也能够将分配设备与旋转体的驱动装置等组合而构成分配装置,或者与对由分配设备分配的分配对象进行检查的检查部组合而构成检查装置。
此处,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检查装置的实施例更详细地进行说明。
在本实施例中,对用于从检体检测蛋白质的分析处理的检查装置进行说明。
<检查装置的实施例>
图12是表示用于检测蛋白质的分析处理的检查装置30的一例的概略俯视图。
如图12所示,检查装置30具有第1贮液器310a~310d、第2贮液器330a~330d、作为连结容器的连结腔室350、作为移送构件的加压部的加压流路360a~360f、作为移送构件的流路的虹吸管构造流路370a~370f、及作为收容容器群的反应腔室382a~382f。进而,检查装置30具有样品导入腔室381a~381f及废液腔室384a~384f。
在第1贮液器310a~310d与第2贮液器330a~330d之间,分别具有弯曲状流路320a~320d。在第2贮液器330a~330d与连结腔室350之间,分别具有弯曲状流路340a~340d。在反应腔室382a~382f与废液腔室384a~384f之间,分别具有虹吸管构造流路383a~383d。
此外,检查装置30与分配装置10同样地,以旋转轴位置o为中心旋转,以旋转轴位置o为起点产生作为外力的离心力cf,所以将各部的旋转轴位置o侧称为上部或上游侧,将各部的旋转轴位置o的相反侧称为下部或下游侧。
第1贮液器310a~310d配置在各部中最上游侧。对第1贮液器310a~310c分别导入55μl的洗净液c1~c3(磷酸缓冲生理盐水(phosphatebufferedsaline:pbs))。对第1贮液器310d导入55μl的显色基质溶液b(四甲基联苯胺(tmbz))。
此外,洗净液c1~c3的粘度比显色基质溶液b的粘度低。具体来说,洗净液c1~c3的粘度为0.99mpa·s,显色基质溶液b的粘度为2.03mpa·s。
弯曲状流路320a~320d是以如下方式并在考虑到各液体粘度的情况下被调整长度及直径,即,当施加离心力cf时,从第1贮液器310a~310d使洗净液c1、洗净液c2、洗净液c3、及显色基质溶液b依次流出至下游的第2贮液器330a~330d,进而在下游的连结腔室350中将首先流出的液体分配结束之后,使接下来的液体流出。
当施加离心力cf时,第2贮液器330a~330d分别收容以利用弯曲状流路320a~320d调整后的时序流入的洗净液c1~c3及显色基质溶液b。而且,第2贮液器330a~330d使所收容的洗净液c1~c3及显色基质溶液b依次分别经由弯曲状流路340a~340d流出至连结腔室350。
连结腔室350与连结腔室150同样地具有区分腔室350a~350f,所述区分腔室350a~350f作为互相连通形成的多个第1收容部。当施加离心力cf时,连结腔室350将以利用弯曲状流路320a~320d调整后的时序流入的洗净液c1、洗净液c2、洗净液c3及显色基质溶液b依序分别区分并收容。区分腔室350a~350f的容积分别相等,在它们的上部分别设置有加压流路360a~360f。
虹吸管构造流路370a~370f与虹吸管构造流路170a~170e同样地,利用虹吸管的原理,使填充在连结腔室350中的洗净液c1、洗净液c2、洗净液c3及显色基质溶液b依次分别流出至反应腔室382a~382f。
样品导入腔室381a~381f将样品溶液导入并收容,且配置在反应腔室382a~382f的上游侧。样品导入腔室381a~381f在施加离心力cf时,立即将样品溶液流出至反应腔室382a~382f。
反应腔室382a~382f在上游侧分别连接于连结腔室350与样品导入腔室381a~381f,在下游侧分别与废液腔室384a~384f连接。
在反应腔室382a~382f内,预先固定捕捉用抗体,进而涂布检测用标识抗体。此处,检测用标识抗体是对抗体标识酶或荧光色素,在本实施例中使用hrp(horseradishperoxidase,辣根过氧化酶)。
此外,本实施例中是在反应腔室内固定抗体,但并不限定于此,也可以将预先进行了抗体的固定化及结块处理的微球等物体配置在反应腔室内。另外,作为抗体,并不特别限制,可以根据目的且根据用途而适当选择,既可以将相同的抗体固定在各反应腔室内,也可以针对每个反应腔室固定不同的抗体。
废液腔室384a~384f配置在最下游,收容从反应腔室382a~382f流出的废液。
图13a~图13o是表示图12所示的检查装置30检查样品溶液s1~s6中所包含的蛋白质时的各液体的移动的概略图。
首先,如图13a所示,使用吸管将7μl的作为样品溶液s1~s6的ratigg导入至样品导入腔室381a~381f内。此外,样品溶液s1~s6导入反应腔室382a~382f的容量以下足够的量。
在本实施例中,样品溶液s1~s6是将检测抗体(hrp标识抗ratigg抗体)与调制成任意浓度的抗原(ratigg)预先混合而成的溶液。
接下来,与图3的分配装置10同样地,将检查装置30载置并固定在磁盘90上,如图12所示,当以1,500rpm向旋转方向r1旋转而对检查装置30施加离心力cf时,样品溶液s1~s6流入至反应腔室382a~382f内。此时,由于反应腔室382a~382f具有排气孔393,所以样品溶液s1~s6顺利地流入至反应腔室382a~382f内。当施加离心力cf时,样品溶液s1~s6分别流入至反应腔室382a~382f,免疫反应得以培育而形成免疫复合体。免疫反应被培育的时间成为直至洗净液c1流入至反应腔室382a~382f为止的时间。
接下来,使洗净液c1~c3依次流入至反应腔室382a~382f,冲洗样品溶液s1~s6,将反应腔室382a~382f洗净。
洗净液c1的体积与反应腔室382a~382f内的样品溶液s1~s6的体积的和设为反应腔室382a~382f的容积以上。由此,当反应腔室382a~382f中洗净液c1与样品溶液b混合时,利用连接于反应腔室382a~382f的下游的虹吸管构造流路383a~383d,从反应腔室382a~382f排出混合溶液而去除未结合的标识抗体等。
接下来,将由连结腔室350分配的洗净液c2注入至反应腔室382a~382f。如果为所述体积那么洗净液c2的水位不会到达虹吸管的弯曲部以上,所以被保持在反应腔室382a~382f内。接着,当由连结腔室350分配的洗净液c3流入至反应腔室382a~382f时,其体积与反应腔室382a~382f内的洗净液2的体积的和成为反应腔室382a~382f的容积以上。因此,当反应腔室382a~382f中洗净液c1与样品溶液b混合时,利用连接于反应腔室382a~382f的下游的虹吸管构造流路383a~383d,从反应腔室382a~382f排出混合溶液而去除未结合的标识抗体等。
接下来,当由连结腔室350分配的显色基质溶液b流入至反应腔室382a~382f时,促使附着于反应腔室382a~382f的被检物质中捕捉用抗体与检测用标识抗体的反应物显色,获得与免疫复合体的量对应的显色信号。也就是说,如果蛋白质的浓度变高,那么显色基质呈现蓝色。在经过既定时间之后,为了进行图像解析,而在tmbz呈现蓝色的状态下进行扫描。然后,取出tmbz,以1:1与1m(mol/l)的硫酸h2so4混合进行停止处理以使显色反应停止。像这样在使显色停止的状态下利用读板仪测定显色程度。绘制通过所述测定获得的图像解析数据或吸光度值,测定被检物质的校准曲线。
图14a~图14o是拍摄图12及图13a~图13o所示的检查装置30实际检查时的各液体的移动的动态图像数据中所包含的静止图像。根据这些结果来看,检查装置30可使用分配装置容易地检查多个检查对象。
图15是表示可利用图14a~图14o所示的过程检测蛋白质的检查装置30的扫描仪图像的照片。
由于按照样品溶液s1~s6的顺序使蛋白质的浓度变高而进行检查,所以如图15所示,可知颜色呈现是按照相当于反应腔室382a~382f的顺序变浓。
图16是表示对蛋白质的量进行分析所得的结果的曲线图。图16中以“x”绘制的线表示通过对图15所示的扫描仪图像进行图像解析而获得的rgb信息的r的信号强度。另外,图16中以“■”绘制的线表示使用赛默飞世尔科技(thermofisherscientific)公司制造的multiskango测定检查装置30的反应腔室的光学浓度(opticaldensity:od值)的结果。
如图16所示,可知随着蛋白质的浓度变高,由显色基质而呈现蓝色,所以r的信号强度降低。另外,可知随着蛋白质的浓度变高,od值变高。根据这些结果来看,可使用检查装置30检测蛋白质。
如以上所说明,检查装置可使用分配装置容易地检查多个检查对象。
另外,在本实施例中,使样品溶液中的蛋白质的量变化,但并不限定于此,也可以使样品溶液相同。
进而,在以往的检查中,将所测定出的数值与预先测定的校准曲线对照进行分析结果的评价,所以在检查时必须依照测定校准曲线的环境条件,但如果使用本发明的检查装置,由于可在每次测定时同时制成校准曲线,所以能够实现提高检查的可靠性等。
本发明的形态例如如下。
<1>一种分配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
多个第1收容部,互相连通地形成,且能够将利用外力移送的流体试样区分并收容;
多个第2收容部,分别收容由多个所述第1收容部区分的所述流体试样;以及
移送构件,在将所述流体试样收容至多个所述第1收容部之后,将所述流体试样分别移送至所述第2收容部。
<2>根据所述<1>所述的分配装置,其中多个所述第1收容部的容积分别相等。
<3>根据所述<1>至<2>中任一项所述的分配装置,其中所述移送构件具有:
加压部,对收容至所述第1收容部之后的所述流体试样施加既定值以上的压力;以及
流路,当对收容在多个所述第1收容部中的所述流体试样施加所述既定值以上的压力时,使所述流体试样从多个所述第1收容部移送至多个所述第2收容部。
<4>根据所述<3>所述的分配装置,其中所述加压部配置在所述第1收容部中的与所述外力的施加方向相反的方向侧,且能够收容所述流体试样。
<5>根据所述<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分配装置,其配置在能够旋转的旋转体上。
<6>一种检查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
分配部,由所述<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分配装置构成;以及
检查部,使用由所述分配部分配的所述流体试样,对多个检查对象进行检查。
<7>根据所述<6>所述的检查装置,其中所述检查部在施加与施加至所述分配部的外力相同的外力的状态下对所述多个检查对象进行检查。
<8>一种分配设备,其特征在于具有:
导入部,将流体试样导入;
连结容器,具有多个区分容器,所述多个区分容器互相连通地形成,且能够将利用外力移送的流体试样区分并收容;
收容容器群,具有多个收容容器,所述多个收容容器分别收容由所述连结容器区分的所述流体试样;以及
移送机构,在将所述流体试样收容至所述连结容器之后,将被区分的所述流体试样分别移送至所述收容容器群。
<9>一种分配方法,其特征在于包含:
第1收容步骤,将利用外力移送的流体试样收容至多个第1收容部,所述多个第1收容部互相连通地形成,且能够区分并收容所述流体试样;
第2收容步骤,将由所述第1收容步骤中的多个所述第1收容部区分的所述流体试样收容至多个第2收容部,所述多个第2收容部分别收容所述流体试样;以及
移送步骤,在将所述流体试样收容至所述第1收容步骤中的多个所述第1收容部之后,将所述流体试样分别移送至所述第2收容部。
<10>根据所述<9>所述的分配方法,其中所述移送步骤包含:
加压处理,对在所述第1收容步骤中收容之后的所述流体试样施加既定值以上的压力;以及
移送处理,当对收容在多个所述第1收容部中的所述流体试样施加所述既定值以上的压力时,将所述流体试样从所述第1收容步骤中的多个所述第1收容部移送至所述第2收容步骤中的多个所述第2收容部。
<11>一种检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含:
第1收容步骤,将利用外力移送的流体试样收容至多个第1收容部,所述多个第1收容部互相连通地形成,且能够区分并收容所述流体试样;
第2收容步骤,将由所述第1收容步骤中的多个所述第1收容部区分的所述流体试样收容至多个第2收容部,所述多个第2收容部分别收容所述流体试样;
移送步骤,在将所述流体试样收容至所述第1收容步骤中的多个所述第1收容部之后,将所述流体试样分别移送至所述第2收容部;以及
检查步骤,使用在所述第2收容步骤中收容的所述流体试样,对多个检查对象进行检查。
<12>根据所述<11>所述的检查方法,其中所述检查步骤是在施加的外力与所述分配步骤中所施加的外力相同的状态下,对所述多个检查对象进行检查。
根据所述<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分配装置、所述<6>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检查装置、所述<8>所述的分配设备、所述<9>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分配方法、及所述<11>至<12>中任一项所述的检查方法,能够解决以往的所述诸多问题,从而达成上文所述的本发明的目的。
加压流路作为加压部连接于连结容器,且朝其上游侧延伸配置,在使用这种加压流路的情况下,例如,可如图1或图12所示组建。也就是说,加压流路(160a~160e)是以如下方式配置的流路,即,一端(加压流路的一端)连接于第1收容部(区分腔室150a~150e)的每一个,且从该区分腔室的每一个向与外力施加方向相反的方向侧延伸。换句话说,所述流路以如下方式配置:从各区分腔室向旋转轴位置o侧延伸,或从各区分腔室向自旋转轴位置o观察时接近旋转轴位置o的方向延伸。进而,也可以在加压流路的另一端设置排气孔(192a~192e)。
通过这样设置,对分配装置10持续施加离心力cf,流体试样a被填充至连结腔室150,随着流体试样a流入至加压流路160a~160e内,而加压流路160a~160e内的水头压不断变高。加压流路160a~160e通过其水头压变高,而发挥对填充至连结腔室150的流体试样a进行加压的功能。
通过将流体试样流入至密闭容器,使加压介质移送,利用加压介质的压力对填充在连结容器中的流体试样进行加压,所述加压介质是液体及气体的至少任一种,且与流体试样不相溶,在具有这种构造的情况下,可优选使用空气作为加压介质。
在使用空气作为加压介质的情况下,只要在所述加压流路中流入已加压的空气即可。在这种情况下,只要在配置流路之后,对该流路连接空气介质的加压机构即可,所述流路是以从各区分腔室向与外力施加方向相反的方向侧延伸的方式配置。空气的加压机构既可以形成在微设备上,也可以连接于外部的加压机构。
此外,在图12中,连结腔室350具备区分腔室350a~350f。另外,加压流路360a~360f各自的一端连接于区分腔室350a~350f的每一个,在加压流路中的加压流路360a、360c、360d、360f的另一端分别连接排气孔392a、360c、360d、360f。此外,加压流路360b、360e的另一端以加压流路延伸至检查装置30的旋转轴位置(o)侧的端面为止的方式配置。
[符号说明]
10:分配装置
30:检查装置
110:第1贮液器
130:第2贮液器
150:连结腔室(多个第1收容部)
150a~150e:区分腔室(第1收容部)
160a~160e:加压流路(移送构件的加压部)
170a~170e:虹吸管构造流路(移送构件的流路)
180a~180e:收容腔室(第2收容部)
1.一种分配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
多个第1收容部,互相连通地形成,且能够将利用外力移送的流体试样区分并收容;
多个第2收容部,分别收容由多个所述第1收容部区分的所述流体试样;以及
移送构件,在将所述流体试样收容至多个所述第1收容部之后,将所述流体试样分别移送至所述第2收容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配装置,其中多个所述第1收容部的容积分别相等。
3.根据权利要求1至2中任一项所述的分配装置,其中所述移送构件具有:
加压部,对收容至所述第1收容部之后的所述流体试样施加既定值以上的压力;以及
流路,当对收容至多个所述第1收容部的所述流体试样施加所述既定值以上的压力时,将所述流体试样从多个所述第1收容部移送至多个所述第2收容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分配装置,其中所述加压部配置在所述第1收容部中的与所述外力的施加方向相反的方向侧,且能够收容所述流体试样。
5.根据权利要求3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分配装置,其中所述加压部为加压流路。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分配装置,其中所述加压流路是以如下方式配置的流路:
其一端连接于所述第1收容部的每一个,且
从所述第1收容部的每一个向与所述外力的施加方向相反的方向侧延伸。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分配装置,其中在所述加压流路各自的另一端的至少任一个设置有排气孔。
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分配装置,其配置在能够旋转的旋转体上。
9.一种检查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
分配部,由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分配装置构成;以及
检查部,使用由所述分配部分配的所述流体试样,对多个检查对象进行检查。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检查装置,其中所述检查部在施加的外力与施加至所述分配部的外力相同的状态下,对所述多个检查对象进行检查。
11.一种分配设备,其特征在于具有:
导入部,将流体试样导入;
连结容器,具有多个区分容器,所述多个区分容器互相连通地形成,且能够将利用外力移送的流体试样区分并收容;
收容容器群,具有多个收容容器,所述多个收容容器分别收容由所述连结容器区分的所述流体试样;以及
移送机构,在将所述流体试样收容至所述连结容器之后,将被区分的所述流体试样分别移送至所述收容容器群。
12.一种分配方法,其特征在于包含:
第1收容步骤,将利用外力移送的流体试样收容至多个第1收容部,所述多个第1收容部互相连通地形成,且能够区分并收容所述流体试样;
第2收容步骤,将由所述第1收容步骤中的多个所述第1收容部区分的所述流体试样收容至多个第2收容部,所述多个第2收容部分别收容所述流体试样;以及
移送步骤,将所述流体试样收容至所述第1收容步骤中的多个所述第1收容部之后,将所述流体试样分别移送至所述第2收容部。
13.一种检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含:
第1收容步骤,将利用外力移送的流体试样收容至多个第1收容部,所述多个第1收容部互相连通地形成,且能够区分并收容所述流体试样;
第2收容步骤,将由所述第1收容步骤中的多个所述第1收容部区分的所述流体试样收容至多个第2收容部,所述多个第2收容部分别收容所述流体试样;
移送步骤,在将所述流体试样收容至所述第1收容步骤中的多个所述第1收容部之后,将所述流体试样分别移送至所述第2收容部;以及
检查步骤,使用所述第2收容步骤中所收容的所述流体试样,对多个检查对象进行检查。
技术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