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苦荞加工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苦荞烘干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多通过隧道式烘干设备对苦荞进行烘干,然而,隧道式烘干中苦荞的加料厚度较大,苦荞受热不均匀,烘干效率低。
专利文献“cn207803345u,一种步进式荞麦烘干装置”公开了一种步进式荞麦烘干装置,在连续布置的料斗中设置了旋转叶片,利用电机带动旋转叶片转动,实现了荞麦的步进式烘干,在烘干过程中不仅实现了荞麦的翻转,而且延长了荞麦的烘干时间,增强了荞麦烘干的效果。然而上述技术仍然存在着荞麦受热不均匀,烘干效率较低的缺点。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苦荞烘干装置,该苦荞烘干装置能够将通入烘干箱底部的热风进行上下交换,避免位于烘干箱上方的苦荞所受热风湿度大,烘干效果不明显,使得烘干箱内的苦荞受热更加均匀,大大提高烘干效率。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苦荞烘干装置,包括:烘干箱和热风管;热风管设置于烘干箱的底部,热风管的出风口朝向烘干箱的顶部设置;烘干箱靠近自身顶部的侧壁开设有进料口,烘干箱靠近自身底部的侧壁开设有出料口;还包括驱动机构、扇风机构和多组拌料机构;烘干箱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驱动机构设置于第二侧壁的外壁;多组拌料机构呈阶梯形排布于烘干箱内,并由进料口朝向出料口设置,以使苦荞由进料口进料后依次经过多组拌料机构的翻转后由出料口排出;驱动机构包括电机,用于驱动扇风机构运行的第一转轮,以及用于驱动拌料机构运行的转轮组件;电机固定设置于外壁;第一转轮固定套设于电机的转轴;第一转轮通过皮带与相近的转轮组件连接,相邻的转轮组件之间通过皮带连接;由烘干箱的顶部朝向其底部方向设置为预设方向;扇风机构设置于进料口和出料口之间;扇风机构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转动轴、弯柄和第二转动轴,固定轴,扇风板以及连杆;第一转动轴的轴心线和第二转动轴的轴心线重合;第一转动轴与第一侧壁可转动地连接,第二转动轴与第二侧壁可转动地连接;第二转动轴远离弯柄的一端贯穿于第二侧壁与第一转动轮连接;第一转动轮固定套设于第二转动轴;固定轴的轴心线平行于第一转动轴的轴心线设置;固定轴的一端与第一侧壁固定连接,另一端与第二侧壁固定连接;扇风板可转动地套设于固定轴;连杆的长度方向平行于预设方向设置;连杆的一端与扇风板连接,另一端与弯柄连接;连杆与弯柄连接的一端设置为连接端;连接端可以第一转动轴的轴心线为转动轴心线进行转动。
进一步地,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拌料机构包括条形料斗、第三转动轴和沿第三转动轴的周向等距间隔设置的多根搅拌叶片;第三转动轴的轴心线平行于料斗的长度方向设置;沿垂直于第三转动轴的轴心线方向,料斗的截面呈半圆弧形;料斗开设有多个透气孔,透气孔的孔径小于苦荞的粒径;沿料斗的长度方向,料斗的一端固定连接于第一侧壁的内壁,另一端固定连接于第二侧壁的内壁;第三转动轴的一端与第一侧壁可转动地连接,另一端贯穿于第二侧壁与转轮组件连接。
进一步地,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转轮组件包括两个同轴设置的第二转轮;第二转轮固定套设于第三转动轴。
进一步地,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还包括布气板;布气板固定连接于烘干箱的内壁,布气板设置于出风口的上方。
进一步地,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还包括与顶部连接并连通的集气罩;集气罩开设有出气口。
进一步地,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第二转动轴设置于扇风板的中间位置。
进一步地,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扇风板开设有多个通风孔。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苦荞烘干装置,包括:烘干箱,位于烘干箱底部的热风管,驱动机构,扇风机构和多组拌料机构;通过上述各零部件各自的结构设计,以及相互之间的连接关系的设计,能够使得在驱动机构的带动下,同时实现拌料机构对苦荞进行翻转和带动扇风机构对热风管的热风在烘干箱内进行上下交换,以使位于烘干箱上方的拌料机构内的苦荞受热,避免热风一级一级从下向上的过程中由于吸收苦荞中的水分而使位于烘干箱上方的苦荞散热效果低,使得烘干箱内的苦荞受热更加均匀,大大提高烘干效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苦荞烘干装置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苦荞烘干装置的驱动机构与烘干箱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扇风机构结构示意图。
图标:100-苦荞烘干装置,110-烘干箱,120-热风管,130-驱动机构,140-扇风机构,150-拌料机构,160-布气板,170-集气罩,171-出气口,111-进料口,112-出料口,113-第二侧壁,151-料斗,152-第三转动轴,153-搅拌叶片,141-第一转动轴,142-弯柄,143-第二转动轴,144-固定轴,145-扇风板,146-连杆,1451-通风孔,131-电机,132-转轮组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实施例
请参照图1-3,本实施例提供一种苦荞烘干装置100,包括:烘干箱110、热风管120、驱动机构130、扇风机构140和多组拌料机构150。
其中,热风管120设置于烘干箱110的底部(图中未标注),热风管120的出风口(图中未标注)朝向烘干箱110的顶部(图中未标注)设置。在本实施例中,烘干箱110的内壁固定连接有布气板160,且布气板160设置于出风口的上方。在本实施例中,烘干箱110的顶部连接并连通有集气罩170,集气罩170开设有出气口171。
在本实施例中,需要说明的是,烘干箱110靠近自身顶部的侧壁(图中未标注)开设有进料口111,烘干箱110靠近自身底部的侧壁(图中未标注)开设有出料口112。烘干箱110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侧壁(图未示)和第二侧壁113。多组拌料机构150呈阶梯形排布于烘干箱110内,并由进料口111朝向出料口112设置,以使苦荞由进料口111进料后依次经过多组拌料机构150的翻转后由出料口112排出。
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拌料机构150包括条形料斗151、第三转动轴152和沿第三转动轴152的周向等距间隔设置的多根搅拌叶片153。第三转动轴152的轴心线平行于料斗151的长度方向设置。沿垂直于第三转动轴152的轴心线方向,料斗151的截面呈半圆弧形。料斗151开设有多个透气孔(图中未标注),透气孔的孔径小于苦荞的粒径。沿料斗151的长度方向,料斗151的一端固定连接于第一侧壁的内壁(图中未标注),另一端固定连接于第二侧壁113的内壁(图中未标注)。第三转动轴152的一端与第一侧壁可转动地连接,另一端贯穿于第二侧壁113与驱动机构130连接。
苦荞由进料口111投入后直接进入最上方的料斗151中,经过第三转动轴152和搅拌叶片153的翻转依次进入下一个料斗151,再进过翻转后依次落入最下方的料斗151,最后经最下方的第三转动轴152和搅拌叶片153的翻转由出料口112排出。
由烘干箱110的顶部朝向其底部方向设置为预设方向。在本实施例中,扇风机构140设置于进料口111和出料口112之间。扇风机构140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转动轴141、弯柄142和第二转动轴143,固定轴144,扇风板145以及连杆146。
具体地,第一转动轴141的轴心线和第二转动轴143的轴心线重合。第一转动轴141与第一侧壁可转动地连接,第二转动轴143与第二侧壁113可转动地连接。第二转动轴143远离弯柄142的一端贯穿于第二侧壁113与驱动机构130连接。固定轴144的轴心线平行于第一转动轴141的轴心线设置。固定轴144的一端与第一侧壁固定连接,另一端与第二侧壁113固定连接。扇风板145可转动地套设于固定轴144。在本实施例中,扇风板145开设有多个通风孔1451。第二转动轴143设置于扇风板145的中间位置。连杆146的长度方向平行于预设方向设置。连杆146的一端与扇风板145连接,另一端与弯柄142连接。连杆146与弯柄142连接的一端设置为连接端;连接端可以第一转动轴141的轴心线为转动轴心线进行转动。
在本实施例中,驱动机构130设置于第二侧壁113的外壁(图中未标注)。驱动机构130包括电机131,用于驱动扇风机构140运行的第一转轮(图未示),以及用于驱动拌料机构150运行的转轮组件132。
电机131固定设置于外壁,第一转轮固定套设于电机131的转轴,第一转轮通过皮带与相近的转轮组件132连接,相邻的转轮组件132之间通过皮带连接。第一转动轮固定套设于第二转动轴143。在本实施例中,转轮组件132包括两个同轴设置的第二转轮(图中未标注)。第二转轮固定套设于第三转动轴152。
本实施例提供的苦荞烘干装置100是这样工作的:打开电机131,电机131带动第一转轮转动,同时通过皮带转轮组件132发生转动;第一转轮带动第二转动轴143发生旋转,转轮组件132带动第三转动轴152发生转动;此时,第二转动轴143带动弯柄142与连杆146的连接端以第二转动轴143的轴心线为转动轴心线发生转动,连杆146带动扇风板145进行上下扇风;第三转动轴152带动搅拌叶片153在同一组拌料机构150中进行旋转,向热风管120中通入热风,热风由烘干箱110底部经过布气板160向烘干箱110底部运动,此时向进料口111投入待烘干的苦荞,苦荞在拌料机构150的作用下由进料口111朝向出料口112进行翻转至排出;此时,扇风板145对热风进行上下交替,以使烘干箱110内上下拌料机构150能够接触到较为均匀的热风,大大提高烘干效率,避免热风由低向高处运动的过程中经过层层吸水使得位于烘干箱110上方的物料的烘干效果低。
综上所述,本实施例提供的苦荞烘干装置100,该苦荞烘干装置100能够将通入烘干箱110底部的热风进行上下交换,避免位于烘干箱110上方的苦荞所受热风湿度大,烘干效果不明显,使得烘干箱110内的苦荞受热更加均匀,大大提高烘干效率。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1.一种苦荞烘干装置,包括:烘干箱和热风管;所述热风管设置于所述烘干箱的底部,所述热风管的出风口朝向所述烘干箱的顶部设置;所述烘干箱靠近自身顶部的侧壁开设有进料口,所述烘干箱靠近自身底部的侧壁开设有出料口;
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驱动机构、扇风机构和多组拌料机构;
所述烘干箱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所述驱动机构设置于所述第二侧壁的外壁;
多组所述拌料机构呈阶梯形排布于所述烘干箱内,并由所述进料口朝向所述出料口设置,以使所述苦荞由所述进料口进料后依次经过多组所述拌料机构的翻转后由所述出料口排出;
所述驱动机构包括电机,用于驱动所述扇风机构运行的第一转轮,以及用于驱动所述拌料机构运行的转轮组件;所述电机固定设置于所述外壁;所述第一转轮固定套设于所述电机的转轴;所述第一转轮通过皮带与相近的所述转轮组件连接,相邻的转轮组件之间通过皮带连接;
由所述烘干箱的顶部朝向其底部方向设置为预设方向;
所述扇风机构设置于所述进料口和所述出料口之间;所述扇风机构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转动轴、弯柄和第二转动轴,固定轴,扇风板以及连杆;
所述第一转动轴的轴心线和所述第二转动轴的轴心线重合;所述第一转动轴与所述第一侧壁可转动地连接,所述第二转动轴与所述第二侧壁可转动地连接;所述第二转动轴远离所述弯柄的一端贯穿于所述第二侧壁与所述第一转动轮连接;所述第一转动轮固定套设于所述第二转动轴;
所述固定轴的轴心线平行于所述第一转动轴的轴心线设置;所述固定轴的一端与所述第一侧壁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二侧壁固定连接;所述扇风板可转动地套设于所述固定轴;所述连杆的长度方向平行于所述预设方向设置;所述连杆的一端与所述扇风板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弯柄连接;所述连杆与所述弯柄连接的一端设置为连接端;所述连接端可以所述第一转动轴的轴心线为转动轴心线进行转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苦荞烘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拌料机构包括条形料斗、第三转动轴和沿所述第三转动轴的周向等距间隔设置的多根搅拌叶片;所述第三转动轴的轴心线平行于所述料斗的长度方向设置;沿垂直于所述第三转动轴的轴心线方向,所述料斗的截面呈半圆弧形;所述料斗开设有多个透气孔,所述透气孔的孔径小于苦荞的粒径;沿所述料斗的长度方向,所述料斗的一端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一侧壁的内壁,另一端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二侧壁的内壁;所述第三转动轴的一端与所述第一侧壁可转动地连接,另一端贯穿于所述第二侧壁与所述转轮组件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苦荞烘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轮组件包括两个同轴设置的第二转轮;所述第二转轮固定套设于所述第三转动轴。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苦荞烘干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布气板;所述布气板固定连接于所述烘干箱的内壁,所述布气板设置于所述出风口的上方。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苦荞烘干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与所述顶部连接并连通的集气罩;所述集气罩开设有出气口。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苦荞烘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转动轴设置于所述扇风板的中间位置。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苦荞烘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扇风板开设有多个通风孔。
技术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