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涉及光连接器、把持部件以及光连接器的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作为通过使光纤的端面彼此对接来连接光纤的装置,例如公知有现场组装型光连接器。现场组装型光连接器是能够在光纤铺设现场容易地组装于光缆(包括方形光缆、圆形光纤软线)的终端的构造的光连接器。预先在工厂在组装前的光连接器的插芯安装有内置纤维,并且内置纤维的端部配置于机械接续部。在组装作业现场,使把持部件把持光缆,并且将从光缆引出的插入纤维的端部插入至机械接续部,在机械接续部将光纤彼此对接。
在专利文献1中记载了如下内容:将固定盖螺纹固定于在外周面形成了螺纹部的固定部,将光缆(包括光纤软线)的纤维状抗张力体夹入至固定部与固定盖之间,由此锁紧光缆的纤维状抗张力体。
专利文献1:国际公开第2010/092657号
在专利文献1记载的技术中,在锁紧纤维状抗张力体时将固定盖螺纹固定,因而夹入至固定盖的纤维状抗张力体扭转。其结果是,存在对被光连接器锁紧的光缆施加意外的负荷的担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不会使纤维状抗张力体扭转地将其锁紧的构造。
用于实现上述目的的主要发明是一种光连接器,具备:把持部件,把持具有光纤的光缆;和壳体,具有固定上述把持部件的固定部,上述光连接器的特征在于,上述把持部件具有:主体部,具有一对侧壁部;和盖,安装于上述主体部,在上述侧壁部形成有狭缝,该狭缝用于将上述光缆的纤维状抗张力体从内侧向外侧引出,通过使上述盖相对于上述主体部滑动,能够以在上述侧壁部的外表面与上述盖的内表面之间夹入上述纤维状抗张力体的状态将上述盖安装于上述主体部。
根据后述的说明书以及附图的记载,本发明的其他特征变得清楚。
根据本发明,能够不使纤维状抗张力体扭转地将其锁紧。
附图说明
图1a是光连接器100的立体图。图1b是光连接器100的分解立体图。
图2a是把持部件30的立体图,图2b是把持部件30的分解立体图。
图3a~图3c是把持部件30的说明图。图3a是从上观察把持部件30的图,后侧壳体15的固定部152与盖50用剖视图示出。图3b是把持了光纤软线6的状态的说明图。图3c是把持了光缆3的状态的说明图。
图4a是使用圆形光缆6的情况下的光连接器100的组装方法的说明图。
图4b是使用圆形光缆6的情况下的光连接器100的组装方法的说明图。
图4c是使用圆形光缆6的情况下的光连接器100的组装方法的说明图。
图5a是使用方形光缆3的情况下的光连接器100的组装方法的说明图。
图5b是使用方形光缆3的情况下的光连接器100的组装方法的说明图。
图6是第二实施方式的盖50的结构的说明图。
图7是第三实施方式的把持部件30的说明图。
具体实施方式
根据后述的说明书以及附图的记载,至少以下的事项变清楚。
明确了一种光连接器,该光连接器具备:把持部件,把持具有光纤的光缆;和壳体,具有固定上述把持部件的固定部,上述光连接器的特征在于,上述把持部件具有:主体部,具有一对侧壁部;和盖,安装于上述主体部,在上述侧壁部形成有狭缝,该狭缝用于将上述光缆的纤维状抗张力体从内侧向外侧引出,通过使上述盖相对于上述主体部滑动,能够以在上述侧壁部的外表面与上述盖的内表面支架夹入上述纤维状抗张力体的状态将上述盖安装于上述主体部。根据这样的光连接器,能够不使纤维状抗张力体扭转地将其锁紧。
优选通过使上述把持部件相对于上述壳体的上述固定部滑动,能够以在上述盖的外表面与上述固定部的内表面之间夹入上述纤维状抗张力体的状态将上述把持部件固定于上述固定部。由此,能够从外侧按压把持部件,能够提高把持部件对纤维状抗张力体的把持力。
优选在上述主体部形成有台阶部,在上述台阶部与上述盖的端面之间,折回夹在上述侧壁部的外表面与上述盖的内表面之间的上述纤维状抗张力体,在上述盖的外表面与上述固定部的内表面之间夹入上述纤维状抗张力体。由此,能够进一步提高纤维状抗张力体的把持力。
优选在上述台阶部与上述盖的端面之间夹入折回后的上述纤维状抗张力体。由此,能够进一步提高纤维状抗张力体的锁紧力。
优选在夹入述纤维状抗张力体的部位涂覆有增加摩擦力的防滑剂。由此,能够防止纤维状抗张力体的滑动,能够提高锁紧力。
优选在上述主体部与上述盖分别具有盖用固定部。由此,能够以在侧壁部的外表面与盖的内表面之间夹入纤维状抗张力体的状态将主体部与盖固定。
优选在上述壳体与上述主体部分别具有卡合部。由此,能够将壳体与主体部固定。
优选在上述一对侧壁部的内表面形成有向内侧突出的突起部。由此,能够使突起部咬入至光缆的外覆层来把持光缆。特别地,能够提高方形光缆的把持力。
优选具有多个与上述光缆的上述纤维状抗张力体的量对应的上述盖。由此,能够提高针对光缆的种类的对应性。
优选多个上述盖通过一体成型形成。由此,能够削减成本。
优选预先将上述主体部与上述盖连结。由此,能够使盖难以丢失。
另外,明确了一种把持部件,该把持部件具备把持部,把持具有光纤的光缆,其特征在于,具有:主体部,具有一对侧壁部;和盖,安装于上述主体部,在上述侧壁部形成有狭缝,该狭缝用于将上述光缆的纤维状抗张力体从内侧向外侧引出,通过使上述盖相对于上述主体部滑动,能够以在上述侧壁部的外表面与上述盖的内表面之间夹入上述纤维状抗张力体的状态将上述盖安装于上述主体部。
另外,明确了一种光连接器制造方法,通过将保持了光缆的把持部件插入至光连接器的主体部来组装上述光连接器,其特征在于,上述把持部件具备:主体部,具有一对侧壁部;和盖,安装于上述主体部,所述光连接器制造方法进行如下工序:在上述主体部的上述一对侧壁部之间收纳上述光缆,并且经由形成于上述侧壁部的狭缝将上述光缆的纤维状抗张力体从上述一对侧壁部的内侧向外侧引出的工序;和通过使上述盖相对于上述主体部滑动来以在上述侧壁部的外表面与上述盖的内表面之间夹入上述纤维状抗张力体的状态将上述盖安装于上述主体部的工序。
====第一实施方式===
<基本结构>
图1a是光连接器100的立体图。图1b是光连接器100的分解立体图。在以下的说明中,如图1a所示,将光缆、光纤的光轴方向作为“前后方向”,将光缆伸出的一侧作为“后”,将相反侧(光连接器100的插芯11的端面侧)作为“前”。
本实施方式的光连接器100是通过机械接续法连接光纤的现场组装型光连接器,是组装于光缆的终端的光连接器。另外,本实施方式的光连接器100是比sc型光连接器小型且能够实现高密度安装的lc型光连接器。
光连接器100具备光连接器主体10、把持部件30、光缆(方形光缆3、圆形光缆6)。
光连接器主体10具有插芯11、机械接续部12、壳体13、弹簧16以及介入部件19。
这里,插芯11是在单芯光连接器中使用的圆筒形状的插芯。
机械接续部12是通过机械接续法对内置纤维(未图示)与插入纤维(方形光缆3的光纤4、圆形光缆6的光纤7)进行对轴(调心)并且将内置纤维以及插入纤维固定的部件(光纤连接装置)。内置纤维的前端内插固定于插芯11并且与插芯11一同被研磨端面。内置纤维的后端配置于机械接续部12。
另外,机械接续部12在后端具有开口部12a。开口部12a是插入纤维的插入口。
壳体13具备前侧壳体14与后侧壳体15。
前侧壳体14是构成壳体13的前侧的部位,具有前侧收纳部14a。前侧收纳部14a是收纳机械接续部12的前侧部分的部位。
后侧壳体15是构成壳体13的后侧的部位。后侧壳体15具有后侧收纳部(未图示)和固定部152。
后侧收纳部是收纳机械接续部12的后侧部分的部位,设置于后侧壳体15的前侧。
固定部152是固定把持部件30的部位,配置于后侧壳体15的后侧。如图1a所示,固定部152具有内壁面15a和卡止部15b。
内壁面15a是固定部152的内侧的面,是形成用于收纳把持部件30的收纳空间的面。因此,内壁面15a形成为与把持部件30的外形(剖面矩形状)对应的矩形状。上述的收纳空间在固定部152的后端面开口,从该开口插入把持部件30。内壁面15a是使把持部件30沿前后方向滑动的滑动面。
另外,在固定部152插入了把持部件30时,内壁面15a从外侧按压把持部件30。由此,在圆形光缆6的情况下,把持部件30对纤维状抗张力体8的把持力提高。另外,在把持部件30的主体部40与盖50之间夹入纤维状抗张力体8的力提高。另外,在方形光缆3的情况下,将把持部件30的侧壁部42(后述)向内侧压迫,在侧壁部42之间夹入方形光缆3的外覆层的力提高。
另外,固定部152的内壁面15a相对于圆形光缆6还具有在与把持部件30(详细地说为盖50)之间夹入纤维状抗张力体8的功能。
卡止部15b(相当于卡合部)形成于固定部152的侧壁。卡止部15b将形成于把持部件30的侧壁的爪部441(后述)卡止。
弹簧16是用于对收纳为可后退的插芯11向前侧施力的部件。
介入部件19是用于使光连接器主体10的机械接续部12的缝隙开闭的部件。在光连接器主体10形成有插通孔(未图示),在该插通孔插通从介入部件19伸出的楔形部(未图示)。
把持部件30是把持光缆的部件。把持部件30以把持了光缆的状态插入至光连接器主体10的固定部152。本实施方式的把持部件30作为光缆能够把持方形光缆3以及圆形光缆6。本实施方式的把持部件30的结构将在后文中叙述。
方形光缆3例如为引入缆线、室内缆线等缆线。方形光缆3是利用外覆层一并覆盖光纤4与一对线状的抗张力体的剖面方形的光缆。对于这样的方形光缆3而言,外覆层比较硬,因而比较容易使把持部件30的突起部421(后述)咬入至外覆层来把持光缆3。在以下的说明中,有时将方形光缆3简称为“光缆3”。
圆形光缆6是在光纤7的周围配置纤维状抗张力体8并利用外覆层进行覆盖的剖面圆形的光缆。纤维状抗张力体8例如是凯夫拉(注册商标)。在以下的说明中,有时将圆形光缆6称为“光纤软线(opticalcord)6”。对于这样的光纤软线6而言,外覆层柔软,因而难以如光缆3那样把持外覆层来锁紧。因此,通过使把持部件30把持纤维状抗张力体8来将光纤软线6锁紧至光连接器100。
<把持部件30的结构>
图2a是把持部件30的立体图,图2b是把持部件30的分解立体图。另外,图3a~图3c是把持部件30的说明图。图3a是从上观察把持部件30的图,后侧壳体15的固定部152与盖50用剖视图示出。图3b是把持了光纤软线6的状态的说明图。图3c是把持了光缆3的状态的说明图。在以下的说明中,如图所示,对左右方向和上下方向进行定义。即,将突起部421的棱线方向作为“上下方向”,将突起部421的底壁部41侧作为“下”,将相反侧(开放侧)作为上。另外,将与前后方向以及上下方向垂直的方向作为“左右方向”,将从后侧观察前侧时的右侧作为“右”,将左侧作为“左”。
本实施方式的把持部件30具备主体部40和盖50。
主体部40是构成把持部件30的主体的部位,具有把持部40a和插通部40b。
把持部40a是把持光缆3、光纤软线6的部位,设置于主体部40的后侧。把持部40a具有底壁部41和一对侧壁部42。
底壁部41是构成把持部40a的下部(底部)的部位。
一对侧壁部42从底壁部41的左右的两端立设。一对侧壁部42分别具有突起部421、盖用爪部422、狭缝423、把持部外表面424以及台阶部425。
突起部421是从侧壁部42的对置的面(内表面)向内侧突出并沿着上下方向的突起(突条)。突起部421以从上观察时突出侧(内侧)变尖的方式形成为剖面大致三角形。突起部421的棱线与上下方向平行。一方的侧壁部42的突起部421配置为与另一方的侧壁部42的突起部421对置。若将光缆(光缆3、光纤软线6)收纳于一对侧壁部42之间,则突起部421咬入至光缆的外覆层。但是,在光纤软线6的情况下,如上所述,与光缆3相比,外皮柔软,而因难以获得足够的把持力。
盖用爪部422(相当于盖用固定部)是用于使盖50固定的部位。在安装了盖50时,盖用爪部422与盖50的卡合孔53a卡合。
狭缝423是用于使纤维状抗张力体8从一对侧壁部42的内侧向外侧排出的槽状的部位。
把持部外表面424是一对侧壁部42的外侧的面。把持部外表面424是被从盖50的内表面(后述的盖内表面53b)按压的面。通过被从盖50按压,从而把持部外表面424使一对侧壁部42向内侧变形,使左右的突起部421咬入至光缆3、光纤软线6的外覆层。由此,各光缆(特别是光缆3)的把持力提高。另外,在光纤软线6的情况下,把持部外表面424成为在与盖50之间夹入纤维状抗张力体8的部位。该部位的位置是把持部外表面424中的比狭缝423靠前侧的侧壁部42的外表面(参照图3b)。
台阶部425是在在把持光纤软线6的情况下与盖50的前端面50b之间夹入纤维状抗张力体8的部位。台阶部425设置于把持部外表面424的前端。另外,台阶部425设置于把持部40a与插通部42b之间(边界)。
插通部40b是供光纤(光缆3的光纤4、光纤软线6的光纤7)插通的部位,设置于比把持部40a靠前侧。插通部40b具有底壁部43和一对侧壁部44。
底壁部43是与把持部40a的底壁部41连续的部位,构成插通部40b的下部(底部)。
一对侧壁部44立设于底壁部43的左右两端。另外,在一对侧壁部44设置有爪部441(相当于卡合部)。
爪部441分别设置于一对侧壁部44的外侧的面。若将把持部件30插入至光连接器主体10的后侧壳体15的固定部152,则把持部外表面424钩挂于固定部152的卡止部15b。由此,能够将把持部件30固定于光连接器主体10。
盖50是与主体部40的把持部40a嵌合并覆盖把持部40a的部件。盖50具有筒部50a、前端面50b以及后板部50c。
筒部50a是盖50的筒状的部位。本实施方式的筒部50a形成为方筒状,具有上板部51、底板部52以及一对侧板部53。
上板部51是构成盖50的上部的板状的部位。
底板部52是构成盖50的下部(底部)的板状的部位。
一对侧板部53是构成盖50的左右的两侧部的板状的部位。一对侧板部53从外侧按压把持部40a的一对侧壁部42。另外,一对侧板部53从光连接器主体10(后侧壳体15)的固定部152的内壁面15a承受按压力。
另外,一对侧板部53分别具有卡合孔53a(相当于盖用固定部)和盖内表面53b。
卡合孔53a与主体部40的把持部40a的盖用爪部422卡合。由此,将盖50固定于主体部40。
盖内表面53b是一对侧板部53的对置的面(内表面),是从外侧按压把持部40a的一对侧壁部42的外表面(把持部外表面424)的面。这样,盖内表面53b按压把持部40a的一对侧壁部42的把持部外表面424,由此把持力提高。另外,由于把持力提高,所以能够将来自光连接器主体10的壳体13(后侧壳体15)的固定部152的按压力设定得较小,因而能够减薄壳体13(后侧壳体15)的壁厚。
另外,在光缆3的情况下,盖内表面53b(侧板部53的内表面,特别是与把持部外表面424对置的内表面)从外侧按压把持部40a的一对侧壁部42,使一对侧壁部42向内侧变形,使左右的突起部421咬入至光缆3的外覆层。由此,光缆3的把持力提高。
另外,在光纤软线6的情况下,盖内表面53b中的与比狭缝423靠前侧的侧壁部42(把持部外表面424)对置的部位成为在与主体部40的把持部外表面424之间夹入纤维状抗张力体8的部位(参照图3b)。
此外,筒部50a的内表面构成为适合主体部40的把持部40a的外形的形状。由此,能够使盖50相对于主体部40的把持部40a滑动移动(平行移动)。在本实施方式中,筒部50a形成为方筒状,因而在使盖50滑动时,盖50不相对于把持部40a旋转。由此,能够防止纤维状抗张力体8的扭转。
盖外表面53c是一对侧板部53的外侧的面(外表面),是从光连接器主体10的固定部152的内壁面15a承受按压力的面。另外,在光纤软线6的情况下,是在与光连接器主体10(后侧壳体15的固定部152)之间夹入纤维状抗张力体8的部位。
前端面50b是筒部50a前侧的端面。在光纤软线6的情况下,前端面50b是在与主体部40的台阶部425之间夹入纤维状抗张力体8的部位。
后板部50c是筒部50a的后侧的部位,插通孔55设置为沿前后方向贯通。插通孔55是用于供光缆3、光纤软线6插通的孔。
另外,如图3b以及图3c所示,通过主体部40、盖50以及壳体13(后侧壳体15)形成第一嵌合部61、第二嵌合部62以及抵接部(折回部)63。
第一嵌合部61由主体部40的把持部外表面424和盖50的盖内表面53b构成。第一嵌合部61利用盖内表面53b从外侧按压(压迫)把持部外表面424。由此,在光缆3的情况下,使一对侧壁部42向内侧变形,左右的突起部421咬入至光缆3的外覆层。因此,光缆3的把持力提高。另外,在光纤软线6的情况下,在把持部外表面424与盖内表面53b之间夹入纤维状抗张力体8。
此外,第一嵌合部61的尺寸a、x(参照图3a)根据光缆(方形光缆3、圆形光缆6)的种类(外形形状)而不同。另外,在光纤软线6的情况下,即便外形形状相同,第一嵌合部61的尺寸a、x(参照图3a)也根据纤维状抗张力体8的量而不同。
尺寸a是盖50的左右的盖内表面53b之间的长度。
尺寸x是一对侧壁部42的外表面(左右的把持部外表面424)之间的长度。
在光缆3的情况下,在盖内表面53b与侧壁部42之间什么也不夹入。但是,把持部40a是由底壁部41与一对侧壁部42形成的剖面大致u字形,因而在一对侧壁部42之间收纳了光缆3时,有时一对侧壁部42的间隔(特别是上端侧)变宽。在该情况下,尺寸x变大,因而即便尺寸x与尺寸a为相同的设计值,也能够通过安装盖50使一对侧壁部42向内侧变形。另一方面,在一对侧壁部42的间隔不变宽的情况下,利用盖50使一对侧壁部42向内侧变形需要尺寸a比尺寸x稍小。
另外,在光纤软线6的情况下,在把持部外表面424与盖内表面53b之间夹入纤维状抗张力体8,因而适宜的尺寸a、x根据纤维状抗张力体8的量而不同。
第二嵌合部62由盖外表面53c与壳体13(后侧壳体15)的固定部152的内表面(内壁面15a)构成。第二嵌合部62是利用壳体13(后侧壳体15)的固定部152从外侧按压把持部件30的部位。
在光纤软线6的情况下,借助第二嵌合部62,该第二嵌合部62的夹入纤维状抗张力体8的力提高。另外,第一嵌合部61的夹入纤维状抗张力体8的力提高。另外,第二嵌合部62的夹入纤维状抗张力体8的力提高。
另外,在光缆3的情况下,借助第二嵌合部62,将把持部件30(主体部40)的侧壁部42向内侧压迫,在侧壁部42之间夹入外覆层的力提高。
此外,第二嵌合部62的尺寸c、z(参照图3a)根据光缆(方形光缆3、圆形光缆6)的种类(外形形状)而不同。
尺寸c是盖50的左右的盖外表面53c之间的长度。尺寸c与尺寸a的差量的一半是侧板部53的厚度。
尺寸z是固定部152的左右的内壁面15a之间的长度。
在光缆3的情况下,在盖外表面53c与固定部152的内壁面15a之间什么也不夹入。但是,有时尺寸c因使把持部件30把持光缆3而变大(膨胀)。在该情况下,即便尺寸c与尺寸z为相同的设计值,也能够利用固定部152从外侧按压把持部件30。另一方面,在尺寸c不变化的情况下,在固定部152插入了把持部件30(盖50)时,利用固定部152从外侧按压把持部件30需要尺寸c比尺寸z稍小。
另外,在光纤软线6的情况下,在盖外表面53c与固定部152的内壁面15a之间夹入纤维状抗张力体8,因而适宜的尺寸c、z根据纤维状抗张力体8的量而不同。
抵接部63(折回部)由主体部40的台阶部425和盖50的前端面50b构成。抵接部63具有在主体部40的台阶部425与盖50的前端面50b之间折回纤维状抗张力体8的功能。由此,纤维状抗张力体8的锁紧力(第一嵌合部61以及第二嵌合部62对纤维状抗张力体8的把持力)提高。
另外,可以通过主体部40的台阶部425与盖50的前端面50b夹入(按压)纤维状抗张力体8。在该情况下,纤维状抗张力体8的锁紧力(第一嵌合部61以及第二嵌合部62对纤维状抗张力体8的把持力)进一步提高。
此外,纤维状抗张力体8的量根据光纤软线6的种类而不同,因而适宜的尺寸b、y根据光纤软线6的种类而不同。
尺寸b是盖50的前端面50b与卡合孔53a之间的长度。
尺寸y是把持部40a的台阶部425与盖用爪部422之间的长度。
在光缆3的情况下,尺寸y比尺寸b稍大即可(大约相同即可)。在光纤软线6的情况下,在主体部40的台阶部425与盖50的前端面50b之间配置(或夹入)纤维状抗张力体8,因而适宜的尺寸b、y根据纤维状抗张力体8的量而不同。
由此,分别准备与光缆(方形光缆3、圆形光缆6)的种类对应的主体部40和盖50,通过适当地选择使用,从而针对光缆的种类的对应性变高。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光纤软线6的情况下,在夹入纤维状抗张力体8的部位(第一嵌合部61、第二嵌合部62、抵接部63)涂覆增加摩擦力的防滑剂。作为防滑剂,例如能够使用在有机溶剂中混入了合成树脂的防滑剂。在通过喷涂等涂覆了防滑剂之后,因有机溶剂的挥发而残留的树脂起到防滑的作用。由此,能够防止纤维状抗张力体8的滑动,能够提高锁紧力。
<光连接器的组装方法1>
图4a、图4b、图4c是使用圆形光缆6(光纤软线6)的情况下的光连接器100的组装方法的说明图。此外,仅图4c的(c)上下颠倒示出。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光连接器100的组装时使用组装工具70。首先,对组装工具70的结构简单地进行说明。
组装工具70是在光连接器100的组装时使用的工具。本实施方式的组装工具70应对光缆3以及光纤软线6双方。组装工具70具有前侧部件80与后侧部件90。前侧部件80以及后侧部件90连结为能够以旋转轴(未图示)为中心相对地旋转。
前侧部件80具有在光纤(从光缆3引出的光纤4、从光纤软线6引出的光纤7)的加工时保持把持部件30的功能。
后侧部件90具有在光连接器主体10(详细地说为固定部152)插入把持部件30时保持光缆的功能。能够保持光缆3以及光纤软线6双方。后侧部件90具有缆线保持部91以及纤维状抗张力体保持部92。
缆线保持部91是插入并保持光缆(光缆3、光纤软线6)的直线槽状的部位。
在光纤软线6的情况下,纤维状抗张力体保持部92是保持从把持部件30(主体部40与盖50之间)伸出的纤维状抗张力体8的槽状的部位。纤维状抗张力体保持部92分别设置于夹着缆线保持部91的左右两侧。
以下,参照图4a、图4b、图4c对使用圆形光缆6(光纤软线6)的情况下的光连接器100的组装方法进行说明。
首先,作业者将光纤软线6插入至盖50的插通孔55(图4a的(a))。这样,将光纤软线6插入至盖50(图4a的(b))。
接下来,作业者除去光纤软线6的前端侧(前侧)的外覆层,引出光纤7以及纤维状抗张力体8(图4a的(c))。
接下来,作业者将光纤软线6安置于把持部件30的主体部40(图4a的(d))。在主体部40的把持部40a的一对侧壁部42之间收纳光纤软线6的外覆层的前端部分,并且经由狭缝423从侧壁部42的内侧向侧壁部42的外侧引出纤维状抗张力体8(图4a的(e))。另外,使引出的光纤7插通于主体部40的插通部40b。
接下来,作业者将盖50安装于主体部40的把持部40a(图4a的(f))。
使盖50向前侧滑动,由此盖50的卡合孔53a与把持部40a的盖用爪部422卡合,将盖50固定于主体部40。借助该盖50的安装,纤维状抗张力体8被夹入至主体部40的把持部外表面424与盖50的盖内表面53b之间(第一嵌合部61:参照图3b)。另外,纤维状抗张力体8被夹入至台阶部425与盖内表面53b之间(抵接部63:参照图3b)。在本实施方式中,使盖50向前侧滑动,由此在主体部40的把持部外表面424与盖50的盖内表面53b之间夹入纤维状抗张力体8,因而能够锁紧纤维状抗张力体8以使之不扭转。
并且,作业者将从主体部40与盖50之间引出的纤维状抗张力体8向后方(朝向盖外表面53c)折回。
接下来,作业者将光纤软线6安装于组装工具70的后侧部件90(图4b的(a))。光纤软线6配置于后侧部件90的缆线保持部91,纤维状抗张力体8配置于后侧部件90的纤维状抗张力体保持部92(图4b的(b))。此外,此时,组装工具70的前侧部件80被相对于后侧部件90旋转,成为向下侧倾斜的状态。
接下来,作业者使前侧部件80向上旋转(图4b的(c)),使前侧部件80保持把持部件30。此时,从光纤软线6引出的光纤7露出至比前侧部件80的前端靠前。作业者除去该光纤7的端部的覆层,切割光纤7的端部。
接下来,作业者使前侧部件80向下旋转来从把持部件30拆除前侧部件80。而且,将把持部件30插入至光连接器主体10的固定部152(图4b的(d))。若插入下去,则把持部件30的爪部441钩挂于后侧壳体15的卡止部15b,把持部件30固定于光连接器主体10(图4b的(e))。借助该把持部件30的插入,光纤7的端部插入至机械接续部12的开口部12a,与插芯11的内置纤维对接。
另外,借助该插入,形成壳体13(后侧壳体15)的固定部152的内壁面15a与盖外表面53c的第二嵌合部62,纤维状抗张力体8被夹在该第二嵌合部62之间(内壁面15a与盖外表面53c之间)(参照图3b)。
接下来,作业者从光连接器主体10拆除介入部件19(图4b的(f))。通过拔出介入部件19的楔形部(未图示),从而机械接续部12的缝隙闭合,光纤软线6的光纤7与内置纤维(未图示)被以对接的状态固定。
接下来,作业者取下组装工具70(图4c的(a)),切割从光连接器主体10伸出的纤维状抗张力体8(图4c的(b))。由此,光连接器100的组装作业完成(图4c的(c))。
<光连接器的组装方法2>
图5a、图5b是使用方形光缆3(光缆3)的情况下的光连接器100的组装方法的说明图。此外,仅图5b的(f)上下颠倒示出。
在该组装方法中,也使用组装工具70。
首先,作业者除去光缆3的前端的外覆层并引出光纤4(图5a的(a))。而且,将光缆3插入至盖50的插通孔55并插入至盖50(图5a的(b))。
接下来,作业者将光缆3安置于主体部40(图5a的(c))。使在主体部40的把持部40a的一对侧壁部42之间收纳光缆3的外覆层的前端部分。由此,一对侧壁部42的突起部421咬入至光缆3的外覆层,把持光缆3。此外,此时,如上所述,存在一对侧壁部42的间隔变宽(图3a的尺寸x变大)的情况。另外,使引出的光纤4插通于插通部40b。
接下来,作业者将盖50安装于主体部40的把持部40a(图5a的(d))。使盖50向前侧滑动,由此盖50的卡合孔53a与把持部40a的盖用爪部422卡合,将盖50固定于主体部40。此时,利用盖50的盖内表面53b从外侧按压(压迫)主体部40的把持部外表面424,一对侧壁部42向内侧变形。因此,突起部421进一步咬入至光缆3的外覆层(咬入变大),把持力提高。特别地,在将光缆3安置于主体部40时一对侧壁部42的间隔变宽的情况下,在使盖50滑动时,突起部421向光缆3的外覆层的咬入变大。此外,在安装了盖50之后,存在左右的盖外表面53c膨胀(图3a的尺寸c变大)的情况。
接下来,作业者将光缆3安装于组装工具70的后侧部件90(图5a的(e))。光缆3配置于后侧部件90的缆线保持部91(图5a的(f))。此外,此时,组装工具70的前侧部件80被相对于后侧部件90旋转,成为向下侧倾斜的状态。
接下来,作业者使组装工具70的前侧部件80向上旋转,使前侧部件80保持把持部件30(图5b的(a))。此时,从光缆3引出的光纤4露出至比前侧部件80的前端靠前。作业者除去该光纤4的端部的覆层,切割光纤4的端部。
接下来,作业者使前侧部件80向下旋转来从把持部件30拆除前侧部件80。而且,将把持部件30插入至光连接器主体10的固定部152(图5b的(b))。若插入下去,则把持部件30的爪部441钩挂于后侧壳体15的卡止部15b,把持部件30固定于光连接器主体10(图5b的(c))。借助该把持部件30的插入,光纤4的端部插入至机械接续部12的开口部12a,与插芯11的内置纤维对接。
另外,借助该插入,形成壳体13(后侧壳体15)的固定部152的内壁面15a与盖外表面53c的第二嵌合部62,盖50的侧板部53被内壁面15a向内侧按压。由此,把持部40a的一对侧壁部42被进一步向内侧按压。因此,能够使光缆3的把持力进一步提高。特别地,即便在盖50的左右的盖外表面53c膨胀的情况下,盖50的左右的侧板部53、把持部40a的一对侧壁部42也被固定部152的内壁面15a向内侧按压。在本实施方式中,即便固定部152的内壁面15a的向内侧的按压力较小,由于利用盖50的盖内表面53b从外侧按压主体部40的把持部外表面424,因而也能够获得足够的把持力。即,即便后侧壳体15的固定部152的壁厚较薄、后侧壳体15对把持部件30的按压力较弱,也能够使把持部件30对光缆3的把持力提高。
接下来,作业者从光连接器主体10拆除介入部件19(图5b的(d))。通过拔出介入部件19的楔形部(未图示),从而机械接续部12的缝隙闭合,光纤软线6的光纤7与内置纤维(未图示)被以对接的状态固定。
接下来,作业者取下组装工具70(图5b的(e))。由此,光连接器100的组装作业完成(图5b的(f))。
<小结>
根据上述的本实施方式,光连接器100具备:把持部件30,把持具有光纤7的光纤软线6(相当于光缆);和后侧壳体15(壳体13),具有固定把持部件30的固定部152。另外,把持部件30具有:主体部40,具有一对侧壁部42;盖50,安装于主体部40。在一对侧壁部42形成有狭缝423,该狭缝423用于将光纤软线6的纤维状抗张力体8从内侧向外侧引出。而且,如图4a的(f)所示,通过使盖50相对于主体部40向前侧滑动,从而以在侧壁部42的把持部外表面424(相当于外表面)与盖50的盖内表面53b(相当于内表面)之间夹入纤维状抗张力体8的状态将盖50安装于主体部40(参照图3b)。由此,能够不使纤维状抗张力体8扭转地将其锁紧。
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如图4b的(d)所示,通过使把持部件30相对于后侧壳体15的固定部152向前侧滑动,从而以在盖50的盖外表面53c(相当于外表面)与固定部152的内壁面15a(相当于内表面)之间夹入纤维状抗张力体8的状态将把持部件30固定于固定部152(参照图3b)。由此,能够提高纤维状抗张力体8的锁紧力。
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在主体部40形成有台阶部425,在台阶部425与盖50的前端面50b(相当于端面)之间,折回夹在侧壁部42的把持部外表面424与盖50的盖内表面53b之间的纤维状抗张力体8,在盖50的盖外表面53c与固定部152的内壁面15a之间夹入纤维状抗张力体8。由此,能够进一步提高纤维状抗张力体8的把持力。
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在台阶部425与盖50的前端面50b之间,夹入折回后的纤维状抗张力体8。由此,能够进一步提高纤维状抗张力体8的锁紧力。
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在夹入纤维状抗张力体8的部位(第一嵌合部61、第二嵌合部62、抵接部63)涂覆增加摩擦力的防滑剂。由此,能够防止纤维状抗张力体8的滑动,能够提高锁紧力。
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把持部件30的主体部40具有盖用爪部422(相当于盖用固定部),盖50具有与盖用爪部422卡合的卡合孔53a(相当于盖用固定部)。由此,能够以在侧壁部42的把持部外表面424与盖50的盖内表面53b之间夹入纤维状抗张力体8的状态将主体部40与盖50固定。
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主体部40具有爪部441(相当于卡合部),后侧壳体15具有与爪部441卡合的卡止部15b(相当于卡合部)。由此,能够将主体部40与后侧壳体15固定。
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在一对侧壁部42的内表面形成有向内侧突出的突起部421。由此,在光纤软线6收纳于一对侧壁部42之间时,能够使突起部421咬入至光纤软线6的外覆层,能够大致固定。特别地,在光缆3的情况下能够提高把持力。
===第二实施方式===
图6是第二实施方式的盖50的结构的说明图。
在第二实施方式中,相对于把持部件30(主体部40)准备4个盖50(设为501~504)。该4个盖50(501~504)例如通过基于树脂的一体成型而形成,能够切开使用。
各盖50(501~504)根据光缆3、光纤软线6的种类(外形)来决定形状(上述的尺寸a、b、c)、插通孔55的大小等。
例如,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盖501适合3.1×2.0mm的方形光缆3,盖502适合2.0×1.6mm的方形光缆3。另外,盖503适合直径2mm的圆形光缆6(光纤软线6),盖504适合直径3mm的圆形光缆6。
作业者能够选择并使用与在光连接器100使用的光缆(光缆3、光纤软线6)对应的盖。
这样,通过一体成型来形成形状的不同的多个(这里为4个)盖50,由此能够提高针对光缆的种类的对应性,另外,能够削减成本。
===第三实施方式===
图7是第三实施方式的把持部件30的说明图。
如上所述,本实施方式的光连接器100是小型的lc型光连接器,因而在把持部件30中使用的盖50的尺寸非常小。因此存在盖50丢失的担忧。
因此,在第三实施方式中,如图7所示,预先利用连结部32将把持部件30的主体部40与盖50连结。在光连接器100的组装时,切断连结部32,将主体部40与盖50切开。
由此,能够使盖50不易丢失。
===第四实施方式===
在上述的光连接器100中,盖50固定于把持部件30的主体部40,固定了盖50的主体部40(把持部件30)固定于壳体13(后侧壳体15)的固定部152。但是,盖50也可以不直接固定于把持部件30的主体部40。
例如,可以在壳体13(后侧壳体15)的固定部152形成有盖用卡合孔(相当于盖用固定部),并在盖50的侧板部53的外表面形成有盖侧爪部(相当于盖用固定部)。而且,盖侧爪部与盖用卡合孔卡合,从而可以将把持部件30(主体部40以及盖50)固定于壳体13的固定部152。
===其他===
上述的实施方式是为了便于理解本发明而完成的,不应用于限定性解释本发明。本发明能够不脱离其主旨地进行变更、改进,并且本发明当然也包括其等价物。
<关于把持部件30>
上述的把持部件30构成为能够把持方形光缆3和圆形光缆6(光纤软线6)双方。但是,把持部件30也可以构成为能够把持圆形光缆6但无法把持方形光缆3。
另外,上述的把持部件30构成为能够把持多个种类的圆形光缆6,但可以是仅与特定种类的圆形光缆6对应的形状。
附图标记说明:
3…光缆(方形光缆);4…光纤;6…光纤软线(圆形光缆);7…光纤;8…纤维状抗张力体;10…光连接器主体;11…插芯;12…机械接续部;12a…开口部;13…壳体;14…前侧壳体;14a…前侧收纳部;15…后侧壳体;15a…内壁面;15b…卡止部;16…弹簧;19…介入部件;30…把持部件;32…连结部;40…主体部;40a…把持部;40b…插通部;41…底壁部;42…侧壁部;44…侧壁部;50…盖;50a…筒部;50b…前端面;50c…后板部;51…上板部;52…底板部;53…侧板部;53a…卡合孔;53b…盖内表面;53c…盖外表面;55…插通孔;61…第一嵌合部;62…第二嵌合部;63…抵接部(折回部);70…组装工具;80…前侧部件;90…后侧部件;91…缆线保持部;92…纤维状抗张力体保持部;100…光连接器;421…突起部;422…盖用爪部;423…狭缝;424…把持部外表面;425…台阶部;441…爪部;501、502、503、504…盖。
1.一种光连接器,具备:
把持部件,把持具有光纤的光缆;和
壳体,具有固定所述把持部件的固定部,
所述光连接器的特征在于,
所述把持部件具有:主体部,具有一对侧壁部;和盖,安装于所述主体部,
在所述侧壁部形成有狭缝,该狭缝用于将所述光缆的纤维状抗张力体从内侧向外侧引出,
通过使所述盖相对于所述主体部滑动,能够以在所述侧壁部的外表面与所述盖的内表面之间夹入所述纤维状抗张力体的状态将所述盖安装于所述主体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通过使所述把持部件相对于所述壳体的所述固定部滑动,能够以在所述盖的外表面与所述固定部的内表面之间夹入所述纤维状抗张力体的状态将所述把持部件固定于所述固定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光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主体部形成有台阶部,在所述台阶部与所述盖的端面之间,折回夹在所述侧壁部的外表面与所述盖的内表面之间的所述纤维状抗张力体,在所述盖的外表面与所述固定部的内表面之间夹入所述纤维状抗张力体。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光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台阶部与所述盖的端面之间夹入折回后的所述纤维状抗张力体。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光连接器,其中,
在夹入所述纤维状抗张力体的部位涂覆有增加摩擦力的防滑剂。
6.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光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主体部与所述盖分别具有盖用固定部。
7.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光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壳体与所述主体部分别具有卡合部。
8.根据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光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一对侧壁部的内表面形成有向内侧突出的突起部。
9.根据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光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光连接器具有多个与所述光缆的所述纤维状抗张力体的量对应的所述盖。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光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多个所述盖通过一体成型形成。
11.根据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光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预先将所述主体部与所述盖连结。
12.一种把持部件,具备把持部,该把持部把持具有光纤的光缆,其特征在于,
具有:主体部,具有一对侧壁部;和盖,安装于所述主体部,
在所述侧壁部形成有狭缝,该狭缝用于将所述光缆的纤维状抗张力体从内侧向外侧引出,
通过使所述盖相对于所述主体部滑动,能够以在所述侧壁部的外表面与所述盖的内表面之间夹入所述纤维状抗张力体的状态将所述盖安装于所述主体部。
13.一种光连接器制造方法,通过将保持了光缆的把持部件插入至光连接器的主体部来组装所述光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把持部件具备:主体部,具有一对侧壁部;和盖,安装于所述主体部,
所述光连接器制造方法进行如下工序:
在所述主体部的所述一对侧壁部之间收纳所述光缆,并且经由形成于所述侧壁部的狭缝将所述光缆的纤维状抗张力体从所述一对侧壁部的内侧向外侧引出的工序;和
通过使所述盖相对于所述主体部滑动来以在所述侧壁部的外表面与所述盖的内表面之间夹入所述纤维状抗张力体的状态将所述盖安装于所述主体部的工序。
技术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