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涉及勘探岩土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碎石土成微型桩钻孔变形特征研究试验装置及测试方法。
背景技术:
微型桩是桩径100~300mm、长细比大于30、采用钻孔、强配筋和压力注浆施工的灌注桩,一般用于抢险工程和加固中浅层边/滑坡。在施工微型桩孔时,尤其在碎石土边/滑坡施工时,成孔钻机常需穿越具有一定深度和厚度的松散岩土介质系统-碎石土。碎石土因其高度非均质、非连续、松散、各向异性等特点,是诱发微型桩孔孔壁不稳定的一类广泛分布的“不良”岩土体,极易造成掉块、塌孔、卡钻,若施工场地存在地下水渗流,地下水对碎石土的润滑、软化、携带作用将进一步加剧孔内事故的发生。当前学者们主要采用理论解析法、数值模拟法研究岩土体性质、泥浆相对密度、孔深、孔半径等因素对钻孔灌注桩孔壁稳定性的影响,少有学者采用模型试验研究这一科学问题。
现有研究钻孔变形的模型试验,其钻孔为预留的“已完成钻孔”。中国专利cn201510001971.2针对瓦斯抽采过程中钻孔变形、垮塌的问题,提供了一种模拟测试钻孔变形的装置及方法,该装置将胶囊压力感应器送入箱体内的钻孔中,对钻孔施加应力,能够动态记录钻孔变形与发展规律,但其采用钻孔模具预留钻孔,属于监测成孔后钻孔的变形情况,无法对成孔过程中钻孔的变形特征进行监测。另外现有模型试验忽略了地下水对孔周土体变形的影响,严重制约了这一工程问题的解决。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碎石土成微型桩钻孔变形特征研究试验装置及测试方法,该试验装置考虑了地下水渗流的影响。结合现场实际施工工序,本发明提供的试验装置可实现成孔过程中钻孔变形特征的实时监测,同时该装置还能提供不同高度的定水头差,能够模拟钻孔内的不同水位高度。
本发明提供一种碎石土成微型桩钻孔变形特征研究试验装置,包括模型框架、模拟水头装置和钻进平台,所述模型框架包括模型框架前侧板、模型框架后侧板和模型框架底板,所述模拟水头装置包括第一箱体和第二箱体,所述第一箱体包括第一箱体右侧板,所述第二箱体包括第二箱体左侧板,所述模型框架前侧板、第一箱体右侧板、模型框架后侧板、第二箱体左侧板、模型框架底板围成一个矩形半封闭的腔室,所述第一箱体和第二箱体均与腔室连通,所述腔室内填充碎石土相似材料,所述碎石土相似材料内埋设传感器组,所述钻进平台上设置钻机,所述钻机对碎石土相似材料进行钻进以形成微型桩孔,所述传感器组监测钻孔过程中碎石土相似材料的变化。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箱体还包括第一箱体左侧板,所述第一箱体左侧板上开设进水管口和若干高水头管口,所述进水管口连接进水管,所述高水头管口连接高水头管,所述第二箱体右侧板上开设若干低水头管口,所述低水头管口连接低水头管。
进一步地,所述低水头管口的设置高度低于高水头管口的设置高度。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箱体右侧板上开设若干第一毛细孔。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箱体左侧板上开设若干第二毛细孔。
进一步地,所述传感器组包括土压力盒、应变片、深部位移传感器、孔隙水压力计、含水率传感器和沉降监测传感器,所述土压力盒监测钻孔过程中碎石土相似材料的应力变化,所述应变片监测钻孔过程中碎石土相似材料的应变变化,所述深部位移传感器监测钻孔过程中孔周土体的三维位移,所述孔隙水压力计监测碎石土相似材料的孔隙水压力变化,所述含水率传感器监测碎石土相似材料的含水率变化,所述沉降监测传感器监测碎石土相似材料的沉降、隆起。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箱体还包括第一箱体前侧板、第一箱体后侧板和第一箱体底板,所述第一箱体前侧板的右端面与模型框架前侧板的左端面一体连接,所述第一箱体后侧板的右端面与模型框架后侧板的左端面一体连接,所述第一箱体底板的右端面与模型框架底板的左端面一体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箱体还包括第二箱体前侧板、第二箱体后侧板和第二箱体底板,所述第二箱体前侧板的左端面与模型框架前侧板的右端面一体连接,所述第二箱体后侧板的左端面与模型框架后侧板的右端面一体连接,所述第二箱体底板的左端面与模型框架底板的右端面一体连接。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利用上述碎石土成微型桩钻孔变形特征研究试验装置进行测试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使用碎石土相似材料分层压实充填腔室,充填过程中按照预先设置的微型桩孔的孔径、孔位和孔深沿孔周布设传感器组;
s2,利用进水管进水,水从第一箱体流入腔室,然后流入第二箱体,以此实现模拟渗流过程;
s3,移动钻机至预先设置的孔位的上方,启动钻机开始钻孔;
s4,形成微型桩孔后,停止钻进,采集传感器组监测到的钻孔过程中碎石土相似材料的变化,所述钻孔过程中碎石土相似材料的变化用以表征微型桩孔的变形特征。
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带来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提供的试验装置在腔室内填充碎石土体相似材料以模拟现场碎石土体,并在土体分层压实充填过程中沿孔周布设土压力盒、应变片监测钻孔过程中碎石土应力应变的变化,布设深部位移传感器监测钻孔过程中孔周土体的三维位移,布设孔隙水压力计、含水率传感器监测渗流过程中碎石土孔隙水压力、含水率的变化,布设沉降监测传感器,监测渗流、成孔过程中碎石土的沉降/隆起;本发明的模拟水头装置可实现不同高度的水头差,揭示渗流作用下碎石土中钻进微型桩孔孔周土体变形的特征;本发明设置的钻进平台移动方便,移动钻机位置可钻进不同孔位、更换钻头可钻进不同孔径;本发明提供的试验装置可用于监测渗流作用下碎石土成微型桩钻孔的变形特征,分析不同回次微型桩孔变形情况、分析不同孔径微型桩孔变形情况、分析不同孔位微型桩孔变形情况、分析不同水位微型桩孔变形情况、分析不同钻深微型桩孔变形情况、分析不同钻速微型桩孔变形情况,获得钻进工艺参数与孔身参数、地层参数之间的关系,为微型桩施工设计提供依据。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一种碎石土成微型桩钻孔变形特征研究试验装置的立体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一种碎石土成微型桩钻孔变形特征研究试验装置的主视图。
图3是本发明一种碎石土成微型桩钻孔变形特征研究试验装置的俯视图。
图4是本发明一种碎石土成微型桩钻孔变形特征研究试验装置的模型框架的主视图。
图5是本发明一种碎石土成微型桩钻孔变形特征研究试验装置的第一箱体的剖视图。
图6是本发明一种碎石土成微型桩钻孔变形特征研究试验装置的第二箱体的剖视图。
图7是本发明一种碎石土成微型桩钻孔变形特征研究试验装置的钻进平台支架的主视图。
图8是本发明一种碎石土成微型桩钻孔变形特征研究试验装置的钻进平台支架的左视图。
图9是本发明一种碎石土成微型桩钻孔变形特征研究试验装置的钻进平台支架的俯视图。
图10是本发明一种碎石土成微型桩钻孔变形特征研究试验装置各传感器的布设示意图。
图11是本发明实施例1无渗流条件下44mm钻孔不同回次的孔深-土压力曲线图。
图12是本发明实施例2无渗流条件下32mm、44mm、56mm钻孔钻进第1回次的孔深-位移曲线图。
图13是本发明实施例3无渗流条件、400mm-50mm水头、800mm-50mm水头下,不同钻进深度56mm钻孔的位移-时间曲线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地描述。
请参考图1、图2和图3,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碎石土成微型桩钻孔变形特征研究试验装置,包括模型框架1、模拟水头装置2和钻进平台3。
如图4所示,模型框架1包括模型框架前侧板11、模型框架后侧板12和模型框架底板13,模型框架前侧板11、模型框架后侧板12和模型框架底板13均由透明有机玻璃制成。
模拟水头装置2包括第一箱体21和第二箱体22,第一箱体21设置在模型框架1的左侧,第一箱体21包括第一箱体前侧板211、第一箱体后侧板212、第一箱体左侧板213、第一箱体右侧板214和第一箱体底板215,第一箱体前侧板211、第一箱体后侧板212、第一箱体左侧板213、第一箱体右侧板214和第一箱体底板215围成一个矩形半封闭空间,第一箱体前侧板211的右端面与模型框架前侧板11的左端面一体连接,第一箱体后侧板212的右端面与模型框架后侧板12的左端面一体连接,第一箱体底板215的右端面与模型框架底板13的左端面一体连接,第一箱体右侧板214的前端面固定连接在第一箱体前侧板211与模型框架前侧板11的连接处,第一箱体右侧板214的后端面固定连接在第一箱体后侧板212与模型框架后侧板12的连接处,第一箱体左侧板213上设置有进水管口2131和两个高水头管口2132,进水管口2131处连接进水管2133,进水管2133上设置进水管阀门2134,每个高水头管口2132处均连接一高水头管2135,每个高水头管2135上均设置一高水头管阀门2136,第一箱体右侧板214上均匀开设若干直径为1mm的第一毛细孔2141(如图5所示)。
第二箱体22设置在模型框架1的右侧,第二箱体22包括第二箱体前侧板221、第二箱体后侧板222、第二箱体左侧板223、第二箱体右侧板224和第二箱体底板225,第二箱体前侧板221、第二箱体后侧板222、第二箱体左侧板223、第二箱体右侧板224和第二箱体底板225围成一个矩形半封闭空间,第二箱体前侧板221的左端面与模型框架前侧板11的右端面一体连接,第二箱体后侧板222的左端面与模型框架后侧板12的右端面一体连接,第二箱体底板225的左端面与模型框架底板13的右端面一体连接,第二箱体左侧板223的前端面固定连接在第二箱体前侧板221与模型框架前侧板11的连接处,第二箱体左侧板224的后端面固定连接在第二箱体后侧板222与模型框架后侧板12的连接处,第二箱体左侧板223上均匀开设若干直径为1mm第二毛细孔2231(如图6所示),第二箱体右侧板224上设置有三个低水头管口2241,每个低水头管口2241处均连接一低水头管2242,每个低水头管2242上均设置一低水头管阀门2243。
第一毛细孔2141的最高开设高度大于第二毛细孔2231的最高开设高度,以保证水可以在碎石土相似材料141中实现渗流。
第一箱体前侧板211、第一箱体后侧板212、第一箱体左侧板213、第一箱体右侧板214、第一箱体底板215、第二箱体前侧板221、第二箱体后侧板222、第二箱体左侧板223、第二箱体右侧板224和第二箱体底板225均由透明有机玻璃制成。
模型框架前侧板11、第一箱体右侧板214、模型框架后侧板12、第二箱体左侧板223、模型框架底板13围成一个矩形半封闭的腔室14,腔室14内填充碎石土相似材料141以模拟碎石土。
本实施例中碎石土相似材料141由以下质量百分比的原料构成:粒度<0.005mm的黏土6.45%、粒度为0.005-0.075mm的粉土0.75%、粒度为0.1-0.2mm的石英砂4.1%、粒度为0.2-0.5mm的石英砂13.9%、粒度为0.5-1mm的石英砂12.3%、粒度为1-2mm的石英砂12.3%、粒度为2-5mm的碎砾石8.2%、粒度为5-8mm的碎砾石14%、粒度为8-20mm的碎砾石14%、粒度为20-40mm的碎砾石14%,碎石土相似材料141的特征粒径d10=0.15mm、d30=0.55mm、d60=5.5mm;其cc=0.367、cu=36.7。不均匀系数cu值较大,表明粗颗粒与细颗粒的大小相差悬殊,属于不均匀土;曲率系数cc值较小,表明中间粒径占比较少,粗料和细料之间的空隙很难由中间粒径的颗粒填充,因此试验用料符合陡坡地形中浅层滑坡孔隙率较大、不易压实、粒径分布范围广的特点。上述碎石土相似材料141的质量含石量粒度(>5mm为石、其余为土)为42%,根据所模拟碎石土坡粒径级配的不同,可改变碎石土相似材料141的含石量,如20%、30%和50%等。
在第一箱体右侧板214的右端面、第二箱体左侧板223的左端面分别覆盖300-500目的铜丝网,以避免渗流过程中碎石土相似材料141中细粒的流失。
高水头管口2132的数量还可以为三个、四个、五个、六个…,低水头管口2241的数量还可以为两个、四个、五个、六个…,本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制。
进水管口2131设置在距离第一箱体底板215高50-100mm处,高水头管口2132分别设置在距离第一箱体底板215高400mm、800mm处,低水头管口2241分别设置在距离第二箱体底板225高50mm、100mm、200mm处,将高水头管口2132和低水头管口2241设置在不同的高度处,以实现定水头差渗流。
为便于使用,进水管2133、高水头管2135、低水头管2242均为常用的四分或六分管。
第二箱体前侧板221、模型框架前侧板11、第一箱体前侧板211、第一箱体左侧板213、第一箱体后侧板212、模型框架后侧板12、第二箱体后侧板222、第二箱体右侧板224、第一箱体底板215、模型框架底板13和第二箱体底板225整体围合成一个顶端开口的长方体槽4,在该长方体槽4的外侧固定连接若干根纵横交错排列的不锈钢杆5以提高模型框架1、第一箱体21和第二箱体22的稳固性。
长方体槽4的长度与宽度均应大于十倍的钻孔直径且高度应大于1000mm,以避免边界效应和满足微型桩孔长径比大于等于30的要求。
第一箱体左侧板213与第一箱体右侧板214之间、第二箱体左侧板223与第二箱体右侧板224之间分别设置有两到四根纵向肋板6以增强强度。
如图7、图8和图9所示,钻进平台3的下方设置有可移动的钻进平台支架31,钻进平台3的上方设置有可移动的钻机32,钻进平台支架31的左右两侧面及后侧面均设有拉杆311,钻进平台支架31的前侧面开口,当需要进行模拟试验时,通过拉杆311移动钻进平台支架31使钻进平台3位于模型框架1的上方,钻进平台支架31的长度小于等于长方体槽4的长度,钻进平台支架31的宽度和高度应至少比长方体槽4的宽度和高度大200mm,以方便移动钻进平台3和下放钻机32的钻具。
钻机32为金刚石钻孔机,最大钻进行程为500mm,转速300r/min及700r/min,钻速为60mm/min,钻压为手动加载控制。
钻机32启动后对碎石土相似材料141进行钻进作业以形成不同孔径、孔距的微型桩孔15,在碎石土相似材料141内埋设有土压力盒151、应变片152、深部位移传感器153、孔隙水压力计154、含水率传感器155和沉降监测传感器156(如图10所示),且土压力盒151、应变片152、深部位移传感器153、孔隙水压力计154、含水率传感器155和沉降监测传感器156分别位于微型桩孔15的孔周,土压力盒151用来监测钻孔过程中碎石土相似材料141的应力变化,应变片152用来监测钻孔过程中碎石土相似材料141的应变变化,深部位移传感器153用来监测钻孔过程中孔周土体的三维位移,孔隙水压力计154用来监测渗流过程中碎石土相似材料141的孔隙水压力变化,含水率传感器155用来监测渗流过程中碎石土相似材料141的含水率变化,沉降监测传感器156用来监测渗流、成孔过程中碎石土相似材料141的沉降、隆起。
土压力盒151、应变片152、深部位移传感器153、孔隙水压力计154、含水率传感器155和沉降监测传感器156分别通过导线与独立设置的数据采集仪157连接,土压力盒151、应变片152、深部位移传感器153、孔隙水压力计154、含水率传感器155和沉降监测传感器156分别将监测到的数据发送给数据采集仪157。
利用上述碎石土成微型桩钻孔变形特征研究试验装置进行测试的方法为:
步骤s1,使用碎石土相似材料141分层压实充填腔室14,充填过程中按照预先设置的微型桩孔15的孔径、孔位和孔深沿孔周20-30mm分层布设土压力盒151、应变片152、深部位移传感器153,沿渗流方向距离孔壁50mm分层布设孔隙水压力计154、含水率传感器155,在碎石土相似材料141的表面沿孔周布设沉降监测传感器156,打开数据采集仪157;
步骤s2,打开进水管阀门2134通过进水管2133进水,并打开预设的高水头管阀门2136,在模拟水头装置2的第一箱体21内实现预定的常水头,水通过第一毛细孔2141流入腔室14内,然后通过第二毛细孔2231流入第二箱体22内,当水到达低水头管口2241时,打开相应的低水头管阀门2243,该过程即实现了模拟渗流过程;
步骤s3,移动钻进平台支架31使钻进平台3位于模型框架1的上方,移动钻机32至预先设置的孔位的上方,使用夹持装置固定钻机32,启动钻机32开始钻孔;
步骤s4,钻机32按照一定孔径和孔位钻至预定孔深后,即形成微型桩孔15,停止钻进,保存数据采集仪157的数据,分析在某一钻进工艺参数下,不同孔径、不同回次以及有无渗流情况下孔周碎石土相似材料141的应力、应变、深部位移、孔隙水压力、含水率以及沉降/隆起的变化情况,以此综合反映微型桩孔15的变形特征。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碎石土成微型桩钻孔变形特征研究试验装置及测试方法进行详细说明。
实施例1:
使用碎石土相似材料141分层压实充填腔室14,所选微型桩孔15的直径为44mm,沿孔壁周围20mm布设土压力盒151,沿孔壁30mm布设应变片152、深部位移传感器153,沿渗流方向距离孔壁50mm、距孔底100mm布设孔隙水压力计154,在碎石土相似材料141的表面沿孔壁20mm布设沉降监测传感器156,打开数据采集仪157,不施加地下水渗流,移动钻机平台支架31,准备试验;
对实施例1各传感器的数据进行采集,可用于分析44mm钻孔不同回次微型桩孔15的应力应变、深部位移、沉降/隆起的变化情况;图11是无渗流条件下44mm钻孔不同回次孔深-土压力曲线,图11a为第一回次,图11b为第二回次,图11c为第三回次,图11d为第四回次,分析图11可知:各回次土压力的变化与钻进孔深有关,对应回次内土压力在某一时刻达到最大值然后减小;钻进某一回次对该回次内埋设土压力的响应较大,而对其余回次土压力的影响较小。
实施例2:
使用碎石土相似材料141分层压实充填腔室14,所选微型桩孔15的直径为32mm、44mm、56mm,沿孔壁周围20mm布设土压力盒151,沿孔壁30mm布设应变片152、深部位移传感器153,沿渗流方向距离孔壁50mm、距孔底100mm布设孔隙水压力计154,在碎石土相似材料141的表面沿孔壁20mm布设沉降监测传感器156,打开数据采集仪157,不施加地下水渗流,移动钻机平台支架31,准备试验。
对实施例2各传感器的数据进行采集,可用于分析不同钻孔直径、不同回次微型桩孔15的应力应变、深部位移、沉降/隆起的变化情况,图12是无渗流条件下32mm、44mm、56mm钻孔钻进第1回次孔深-位移曲线,图12a为成孔第三分钟,图12b为成孔第四分钟,分析图12可知:钻孔直径的增加,孔周土体的位移呈增大趋势,最大值可达30mm左右;孔径越大,回次结束后孔周土体的收缩趋势越明显,垮孔、缩径趋势增大。
实施例3:
使用碎石土相似材料141分层压实充填腔室14,所选微型桩孔15的直径为56mm,沿孔壁周围20mm布设土压力盒151,沿孔壁30mm布设应变片152、深部位移传感器153,沿渗流方向距离孔壁50mm、距孔底100mm布设孔隙水压力计154、含水率传感器155,在碎石土相似材料141的表面沿孔壁20mm布设沉降监测传感器156,打开数据采集仪157;打开进水管阀门2134通过进水管2133进水,并分别打开400mm处和800mm处高水头管口2132对应的高水头管阀门2136,当水到达50mm处的低水头管口2241时,打开相应的低水头管阀门2243;移动钻进平台支架31至模型框架1的上方,移动钻机32至预定微型桩孔15的上方,使用夹持装置固定钻机32,启动钻机32开始试验。
对实施例3各传感器的数据进行采集,可用于分析不同钻孔直径、不同回次微型桩孔15的应力应变、深部位移、沉降/隆起的变化情况。图13是无渗流条件(图13a)、400mm-50mm(图13b,左侧高水头400mm、右侧低水头50mm)水头、800mm-50mm(图13c,左侧高水头800mm、右侧低水头50mm)水头下,不同钻进深度56mm钻孔的位移-时间曲线,分析图13可知:随钻深的增加,孔周土体的位移从孔口向深部逐渐发展;随钻深、孔内水位的增加,孔内坍塌区增加,钻孔下方失稳趋势增大。
在本文中,所涉及的前、后、上、下等方位词是以附图中零部件位于图中以及零部件相互之间的位置来定义的,只是为了表达技术方案的清楚及方便。应当理解,所述方位词的使用不应限制本申请请求保护的范围。
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文中上述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结合。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1.一种碎石土成微型桩钻孔变形特征研究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模型框架、模拟水头装置和钻进平台,所述模型框架包括模型框架前侧板、模型框架后侧板和模型框架底板,所述模拟水头装置包括第一箱体和第二箱体,所述第一箱体包括第一箱体右侧板,所述第二箱体包括第二箱体左侧板,所述模型框架前侧板、第一箱体右侧板、模型框架后侧板、第二箱体左侧板、模型框架底板围成一个矩形半封闭的腔室,所述第一箱体和第二箱体均与腔室连通,所述腔室内填充碎石土相似材料,所述碎石土相似材料内埋设传感器组,所述钻进平台上设置钻机,所述钻机对碎石土相似材料进行钻进以形成微型桩孔,所述传感器组监测钻孔过程中碎石土相似材料的变化。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碎石土成微型桩钻孔变形特征研究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箱体还包括第一箱体左侧板,所述第一箱体左侧板上开设进水管口和若干高水头管口,所述进水管口连接进水管,所述高水头管口连接高水头管,所述第二箱体右侧板上开设若干低水头管口,所述低水头管口连接低水头管。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碎石土成微型桩钻孔变形特征研究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低水头管口的设置高度低于高水头管口的设置高度。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碎石土成微型桩钻孔变形特征研究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箱体右侧板上开设若干第一毛细孔。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碎石土成微型桩钻孔变形特征研究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箱体左侧板上开设若干第二毛细孔。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碎石土成微型桩钻孔变形特征研究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传感器组包括土压力盒、应变片、深部位移传感器、孔隙水压力计、含水率传感器和沉降监测传感器,所述土压力盒监测钻孔过程中碎石土相似材料的应力变化,所述应变片监测钻孔过程中碎石土相似材料的应变变化,所述深部位移传感器监测钻孔过程中孔周土体的三维位移,所述孔隙水压力计监测碎石土相似材料的孔隙水压力变化,所述含水率传感器监测碎石土相似材料的含水率变化,所述沉降监测传感器监测碎石土相似材料的沉降、隆起。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碎石土成微型桩钻孔变形特征研究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箱体还包括第一箱体前侧板、第一箱体后侧板和第一箱体底板,所述第一箱体前侧板的右端面与模型框架前侧板的左端面一体连接,所述第一箱体后侧板的右端面与模型框架后侧板的左端面一体连接,所述第一箱体底板的右端面与模型框架底板的左端面一体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碎石土成微型桩钻孔变形特征研究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箱体还包括第二箱体前侧板、第二箱体后侧板和第二箱体底板,所述第二箱体前侧板的左端面与模型框架前侧板的右端面一体连接,所述第二箱体后侧板的左端面与模型框架后侧板的右端面一体连接,所述第二箱体底板的左端面与模型框架底板的右端面一体连接。
9.利用权利要求2所述碎石土成微型桩钻孔变形特征研究试验装置进行测试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使用碎石土相似材料分层压实充填腔室,充填过程中按照预先设置的微型桩孔的孔径、孔位和孔深沿孔周布设传感器组;
s2,利用进水管进水,模拟渗流过程;
s3,移动钻机至预先设置的孔位的上方,启动钻机开始钻孔;
s4,形成微型桩孔后,停止钻进,采集传感器组监测到的钻孔过程中碎石土相似材料的变化,所述钻孔过程中碎石土相似材料的变化用以表征微型桩孔的变形特征。
技术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