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属于建筑领域,具体是一种金属屋面背侧保温涂层的配方及生产工艺。
背景技术:
大型公共建筑,尤其是体育馆、高铁台站、飞机场航站楼,甚至是像武汉方舱医疗救治中心,基本上都是大框架,大跨度钢结构构件,金属屋面。这一类建筑无法采用传统块体建筑节能材料。就结构而言,一般认为大跨度的建筑指24m以上。需要大跨度的公共设施有大型体育馆、飞机航站楼、高铁站、公共交通设施、展览馆、影剧院、公共医疗救治的方舱等。能够实现大跨度的结构一般采用网架、桁架、钢架、悬索、拱顶、薄壳空间结构等。这些公共空间的上覆屋盖基本上采用金属板材、金属屋面。在此类建筑如何践行节能,传统的块体材料基本上不适用。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金属屋面背侧保温涂层的配方及生产工艺。
一种金属屋面背侧保温涂层,其由热导底漆和室内面隔热涂层组成,所述热导底漆由备料1、备料2和备料3以3:7:15的重量比例制成,其中备料1、备料2和备料3分别由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和方法制成:
备料1:
去离子水27—30份;
纤维素0.8—1份;
防腐剂0.2—0.4份;
ph调节剂及分散助剂0.1—0.3份,将上述原料混合在1500r/min下分散30min;
备料2:
水性铝银浆50—55份;
丙二醇甲醚17—18份,将水性铝银浆加入丙二醇甲醚中浸泡透彻;
备料3:
树脂乳液58—60份;
分散剂1—1.2份;
去离子水20—22份;
消泡剂0.3—0.5份;
石墨14—16份;
十二醇酯3—4份,将上述原料混合在1200r/min下分散30min。
所述的室内面隔热涂层由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制成:
硅丙烯酸48—52份;
绢云母14—16份;
石墨7—9份;
金红石9—11份;
去离子水43—47份;
滑石粉7—9份;
陶瓷真空微珠14—16份。
优选地,备料1、备料2和备料3分别由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制成:备料1:
去离子水28.6份;
纤维素0.9份;
防腐剂0.3份;
ph调节剂及分散助剂0.2份;
备料2:
水性铝银浆52.5份;
丙二醇甲醚17.5份;
备料3:
树脂乳液59.2份;
分散剂1—1份;
去离子水20.7份;
消泡剂0.4份;
石墨14.8份;
十二醇酯3.份。
优选地,所述的室内面隔热涂层由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制成:
硅丙烯酸50份;
绢云母15份;
石墨8份;
金红石10份;
去离子水45份;
滑石粉8份;
陶瓷真空微珠15份。
所述热导底漆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将备料1与备料2混合溶解,500r/min分散40min;
2)将备料1与备料2的合成材料慢慢加入备料3,同时加入适量分散剂、消泡剂,ph值控制在7.6-7.8,反应釜转速500-600r/min分散45min。
所述的室内面隔热涂层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将绢云母和石墨分别用10%醋酸乙酯溶液和12%丙二醇甲醚溶液浸泡后,和硅丙烯酸总量的4/5混合在1200r/min分散30min并用分子筛过滤后备用;
2)加入去离子水总量的2/3、滑石粉、金红石,加入适量分散剂、消泡剂、防腐剂在1500r/min分散20min并用分子筛过滤后备用;
3)加入陶瓷真空微珠,然后加入剩余的1/5硅丙烯酸和剩余的1/3去离子水,加入适量消泡剂、防冻剂在1000r/min分散30min。
所述树脂乳液的固含量为40%。
所述硅丙烯酸的固含量为46%,所述绢云母的颗粒度小于20μm,所述石墨的颗粒度小于30μm,所述陶瓷真空微珠的颗粒度为20—60μm。
本发明中所述的百分数,如无特别说明,均为重量百分数。
本发明的金属屋面背侧保温涂层,在钢构金属表面涂覆电位更低的金属漆膜后把金属表面和环境隔开,阻止水、氧、离子透过涂层达到钢铁表面,起到屏蔽作用。“热导底漆”有比钢铁更活泼的金属(电极电位更低的金属)粉末,它们能对钢铁形成牺牲阳极的阴极保护,就能使钢铁免受腐蚀,防止金属与水、空气等腐蚀物质接触而发生腐蚀,同时能够加强涂层界面热均衡,协调二维热环境的联动;有利于法线方向热穿透转变为二维方向热扩散。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一种金属屋面背侧保温涂层,其由热导底漆和室内面隔热涂层组成,热导底漆由备料1、备料2和备料3以3:7:15的重量比例制成,其中备料1、备料2和备料3分别由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和方法制成:
备料1:
去离子水27份;
纤维素0.8份;
防腐剂0.2份;
ph调节剂及分散助剂0.1份,将上述原料混合在1500r/min下分散30min;
备料2:
水性铝银浆50份;
丙二醇甲醚17份,将水性铝银浆加入丙二醇甲醚中浸泡透彻;
备料3:
树脂乳液(固含量为40%)58份;
分散剂1份;
去离子水20份;
消泡剂0.3份;
石墨14份;
十二醇酯3份,将上述原料混合在1200r/min下分散30min。
所述的室内面隔热涂层由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制成:
硅丙烯酸(固含量为46%)48份;
绢云母(颗粒度小于20μm)14份;
石墨(颗粒度小于30μm)7份;
金红石9份;
去离子水43份;
滑石粉7份;
陶瓷真空微珠(颗粒度为20—60μm)14份。
热导底漆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将备料1与备料2混合溶解,500r/min分散40min;
2)将备料1与备料2的合成材料慢慢加入备料3,同时加入适量分散剂、消泡剂,ph值控制在7.6,反应釜转速500r/min分散45min。
室内面隔热涂层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将绢云母和石墨分别用10%醋酸乙酯溶液和12%丙二醇甲醚溶液浸泡后,和硅丙烯酸总量的4/5混合在1200r/min分散30min并用分子筛过滤后备用;
2)加入去离子水总量的2/3、滑石粉、金红石,加入适量分散剂、消泡剂、防腐剂在1500r/min分散20min并用分子筛过滤后备用;
3)加入陶瓷真空微珠,然后加入剩余的1/5硅丙烯酸和剩余的1/3去离子水,加入适量消泡剂、防冻剂在1000r/min分散30min。
实施例2
一种金属屋面背侧保温涂层,其由热导底漆和室内面隔热涂层组成,热导底漆由备料1、备料2和备料3以3:7:15的重量比例制成,其中备料1、备料2和备料3分别由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和方法制成:
备料1:
去离子水28.6份;
纤维素0.9份;
防腐剂0.3份;
ph调节剂及分散助剂0.2份,将上述原料混合在1500r/min下分散30min;
备料2:
水性铝银浆52.5份;
丙二醇甲醚17.5份,将水性铝银浆加入丙二醇甲醚中浸泡透彻;
备料3:
树脂乳液(固含量为40%)59.2份;
分散剂1.1份;
去离子水20.7份;
消泡剂0.4份;
石墨14.8份;
十二醇酯3.4份,将上述原料混合在1200r/min下分散30min。
所述的室内面隔热涂层由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制成:
硅丙烯酸(固含量为46%)50份;
绢云母(颗粒度小于20μm)15份;
石墨(颗粒度小于30μm)8份;
金红石10份;
去离子水45份;
滑石粉8份;
陶瓷真空微珠(颗粒度为20—60μm)15份。
热导底漆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将备料1与备料2混合溶解,500r/min分散40min;
2)将备料1与备料2的合成材料慢慢加入备料3,同时加入适量分散剂、消泡剂,ph值控制在7.7,反应釜转速550r/min分散45min。
室内面隔热涂层的制备方法同实施例1。
实施例3
一种金属屋面背侧保温涂层,其由热导底漆和室内面隔热涂层组成,热导底漆由备料1、备料2和备料3以3:7:15的重量比例制成,其中备料1、备料2和备料3分别由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和方法制成:
备料1:
去离子水30份;
纤维素1份;
防腐剂0.4份;
ph调节剂及分散助剂0.2份,将上述原料混合在1500r/min下分散30min;备料2:
水性铝银浆55份;
丙二醇甲醚18份,将水性铝银浆加入丙二醇甲醚中浸泡透彻;
备料3:
树脂乳液(固含量为40%)60份;
分散剂1.2份;
去离子水22份;
消泡剂0.5份;
石墨16份;
十二醇酯4份,将上述原料混合在1200r/min下分散30min。
所述的室内面隔热涂层由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制成:
硅丙烯酸(固含量为46%)52份;
绢云母(颗粒度小于20μm)16份;
石墨(颗粒度小于30μm)9份;
金红石11份;
去离子水47份;
滑石粉9份;
陶瓷真空微珠(颗粒度为20—60μm)16份。
热导底漆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将备料1与备料2混合溶解,500r/min分散40min;
2)将备料1与备料2的合成材料慢慢加入备料3,同时加入适量分散剂、消泡剂,ph值控制在7.8,反应釜转速600r/min分散45min。
室内面隔热涂层的制备方法同实施例1。
申请人与有关建科院合作,为进一步分析金属屋面背侧隔热涂层的实际效果对涂层的区别应用做了对比实验;
1基板为1mm厚1.2mx1m的铝合金薄板。
2热源275w浴霸。
3测试装置为gb/8484,测试窗口用隔热材料封闭,保留1m2孔洞。
4采用主要模拟太阳辐射环境,输入功率直接采用了检测值,没有加上浴霸本身功率275w,因为浴霸热源对比测试过程是标配。
5该测试方法每一组实验由三块试板构成,每试板做三次检测,离散值均在2%之内。
6、表格中统计值均为算术平均值。
表1.金属屋面背侧隔热涂层的实际效果
分析原因:
1.本测试仅仅作为涂层性能的对比测试,并非完全依据gb/8484操作程序。
2.测试环境系封闭箱体,因为有表面温差、有气流密度差异就会产生表面换热,隔热效果应在通风和充分辐射的场所能发挥最大效果,即使封闭空间隔热也应模拟室外气候条件,风速3m/s,而这次试验受条件所限热箱内空气为自然对流状态,风速很小。
3.测试的材料传热系数、热阻值仅为对比检测仪器记录算术平均值数据,不作为涂层应用计算值。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1.一种金属屋面背侧保温涂层,其特征在于其由热导底漆和室内面隔热涂层组成,所述热导底漆由备料1、备料2和备料3以3:7:15的重量比例制成,其中备料1、备料2和备料3分别由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和方法制成:
备料1:
去离子水27—30份;
纤维素0.8—1份;
防腐剂0.2—0.4份;
ph调节剂及分散助剂0.1—0.3份,将上述原料混合在1500r/min下分散30min;
备料2:
水性铝银浆50—55份;
丙二醇甲醚17—18份,将水性铝银浆加入丙二醇甲醚中浸泡透彻;
备料3:
树脂乳液58—60份;
分散剂1—1.2份;
去离子水20—22份;
消泡剂0.3—0.5份;
石墨14—16份;
十二醇酯3—4份,将上述原料混合在1200r/min下分散30min。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金属屋面背侧保温涂层,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室内面隔热涂层由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制成:
硅丙烯酸48—52份;
绢云母14—16份;
石墨7—9份;
金红石9—11份;
去离子水43—47份;
滑石粉7—9份;
陶瓷真空微珠14—16份。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金属屋面背侧保温涂层,其特征在于备料1、备料2和备料3分别由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制成:
备料1:
去离子水28.6份;
纤维素0.9份;
防腐剂0.3份;
ph调节剂及分散助剂0.2份;
备料2:
水性铝银浆52.5份;
丙二醇甲醚17.5份;
备料3:
树脂乳液59.2份;
分散剂1—1份;
去离子水20.7份;
消泡剂0.4份;
石墨14.8份;
十二醇酯3.份。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金属屋面背侧保温涂层,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室内面隔热涂层由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制成:
硅丙烯酸50份;
绢云母15份;
石墨8份;
金红石10份;
去离子水45份;
滑石粉8份;
陶瓷真空微珠15份。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金属屋面背侧保温涂层,其特征在于所述热导底漆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将备料1与备料2混合溶解,500r/min分散40min;
2)将备料1与备料2的合成材料慢慢加入备料3,同时加入适量分散剂、消泡剂,ph值控制在7.6-7.8,反应釜转速500-600r/min分散45min。
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金属屋面背侧保温涂层,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室内面隔热涂层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将绢云母和石墨分别用10%醋酸乙酯溶液和12%丙二醇甲醚溶液浸泡后,和硅丙烯酸总量的4/5混合在1200r/min分散30min并用分子筛过滤后备用;
2)加入去离子水总量的2/3、滑石粉、金红石,加入适量分散剂、消泡剂、防腐剂在1500r/min分散20min并用分子筛过滤后备用;
3)加入陶瓷真空微珠,然后加入剩余的1/5硅丙烯酸和剩余的1/3去离子水,加入适量消泡剂、防冻剂在1000r/min分散30min。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金属屋面背侧保温涂层,其特征在于所述树脂乳液的固含量为40%。
8.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金属屋面背侧保温涂层,其特征在于所述硅丙烯酸的固含量为46%,所述绢云母的颗粒度小于20μm,所述石墨的颗粒度小于30μm,所述陶瓷真空微珠的颗粒度为20—60μm。
技术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