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涉及行人防护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基于大数据处理分析的智能行人防护方法及其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城市道路交通中存在的最大安全隐患之一就是由行人穿越道路时与车辆相冲突而引发的交通事故,这类事故不仅给道路交通各参与方造成了巨大的物质和精神损失,同时也严重地影响了城市道路的通行效率。
因此,如何将大数据与行人防护相结合,使得在检测到存在会与行人发生碰撞的机动车存在后,控制对应机动车所在行车道对应位置的防护块伸出第一距离,当该机动车前轮离开减速区后将减速区开启以让机动车后轮位于减速区显露的减速履带上,当该机动车前轮与防护块对应后控制防护块的弹射机构将破胎针伸出刺破该机动车前轮以让机动车前端底盘与防护块抵触,然后控制防护块伸出第二距离以将机动车前端抬起,从而防止机动车与行人发生碰撞是目前急需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发明目的:为了克服背景技术中的缺点,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基于大数据处理分析的智能行人防护方法及其系统,能够有效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涉及的问题。
技术方案:
一种基于大数据处理分析的智能行人防护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控制设置于人行横道区域两侧位置的监控摄像头启动实时摄取监控影像并根据监控影像实时计算人行横道区域的行人移动轨迹以及人行横道区域侧方行车道区域的机动车移动轨迹;
s2、根据行人移动轨迹以及机动车移动轨迹实时分析是否有机动车会与行人发生碰撞事故;
s3、若有则根据监控影像将会与行人发生碰撞事故的机动车标识为危险机动车并根据监控影像实时识别所述危险机动车的移动信息;
s4、根据所述移动信息控制所述危险机动车所在行车道与人行横道临接区域的防护伸缩机构驱动连接的防护块伸出第一预设距离并控制所述防护块面向行车道位置的弹射机构启动进入防护状态;
s5、根据所述移动信息实时计算所述危险机动车的车速信息并根据所述移动信息、车速信息以及监控影像分析所述危险机动车前轮是否有离开设置于行车道与防护块临接区域的减速区;
s6、若有则控制所述减速区的第一封闭机构完全收缩将减速区的减速履带显露并根据所述移动信息、车速信息以及监控影像分析所述危险机动车的前端底面是否有位于防护块顶面上方位置;
s7、若有则控制所述防护块的弹射机构驱动连接的破胎针弹出将危险机动车前轮胎刺破以让危险机动车前端与防护块抵触并控制所述防护伸缩机构驱动连接的防护块伸出第二预设距离以让所述危险机动车前轮空转,同时通过所述减速履带将危险机动车后轮保持原地移动。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方式,在s4中,所述方法还包括以下步骤:
s40、根据监控影像识别危险机动车的型号规格信息并根据型号规格信息识别所述危险机动车的底盘高度信息;
s41、根据底盘高度信息控制所述危险机动车所在行车道与人行横道临接区域的防护伸缩机构驱动连接的防护块伸出第一预设距离并根据移动信息实时计算所述危险机动车的车速信息;
s42、根据计算出的危险机动车的车速信息控制设置于减速区内部位置的驱动电机驱动连接的减速履带实时保持与所述车速信息一致的速度运行。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方式,所述方法还包括以下步骤:
s10、根据监控影像分析危险机动车后方是否有跟随机动车;
s11、若有则控制设置于危险机动车所在行车道位置的减速机构驱动连接的减速带伸出并控制设置于减速区后方位置的防护区的第二封闭机构完全收缩将防护区的阻尼履带显露。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方式,在s10后,所述方法还包括以下步骤:
s11、根据监控影像分析所述危险机动车后方跟随的机动车数量以及型号规格信息;
s12、根据机动车数量、监控影像以及型号规格信息实时计算危险机动车后方跟随机动车的移动轨迹并根据跟随机动车移动轨迹以及监控影像控制设置于减速区后方位置的防护区第二封闭机构依次完全收缩将防护区的阻尼履带按照机动车数量进行显露。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方式,在s4后,所述方法还包括以下步骤:
s43、根据移动信息以及监控影像控制危险机动车所在行车道与人行横道临接区域的弧形安全气囊组启动弹出与人行横道外侧区域的固定区域抵触并控制所述固定区域的升降机构完全收缩显露固定槽;
s44、控制设置于固定槽内部的电动卡扣弹出与所述弧形安全气囊组前端位置的固定块抵触固定。
一种基于大数据处理分析的智能行人防护系统,使用一种基于大数据处理分析的智能行人防护方法,包括行人防护装置、减速装置以及远程服务器;
所述行人防护装置包括监控摄像头、防护伸缩机构、防护块、弹射机构、破胎针、弧形安全气囊组、固定块、固定区域、升降机构、固定槽以及电动卡扣,所述监控摄像头设置于人行横道两侧道路的安全位置,用于摄取人行横道及其周围区域的环境影像;所述防护伸缩机构设置于人行横道与行车道临近区域的地面内部位置并与防护块连接,用于驱动连接的防护块伸缩;所述弹射机构设置于防护块面向行车道的内部位置并与破胎针连接,用于驱动连接的破胎针伸缩;所述破胎针与弹射机构连接,用于伸出后刺破机动车轮胎;所述弧形安全气囊组设置于行人横道与行车道临接区域的地面内部位置,用于充气弹出后与人行横道外侧的固定区域抵触;所述固定块设置于弧形安全气囊组的前端位置并与弧形安全气囊组连接,在存储时,所述固定块顶面与地面保持同一水平面,在弹出后,所述固定块与固定区域的固定槽抵触;所述固定区域设置于人行横道外侧区域的地面位置并与弧形安全气囊组对应;所述升降机构设置于固定区域地面内部位置,用于显露或封闭固定槽;所述固定槽设置于固定区域地面内部位置,用于与固定块抵触;所述电动卡扣设置于固定槽内壁侧方内部位置,用于伸出后与固定槽抵触的固定块固定;
所述减速装置包括减速区、第一封闭机构、驱动电机、减速履带、减速机构、减速带、防护区、第二封闭机构以及阻尼履带,所述减速区设置于行车道与防护块临接区域位置,用于提供机动车减速;所述第一封闭机构设置于减速区地面内部位置,用于开关减速区;所述驱动电机设置于减速区地面内部位置并与减速履带连接,用于驱动连接的减速履带运行;所述减速履带设置于减速区位置,用于显露后将标识为危险机动车的后轮减速以保持在原地移动;所述减速机构设置于减速区后方的行车道地面内部位置并与减速带连接,用于驱动连接的减速带伸缩;所述减速带设置于减速区后方的行车道地面位置,用于伸出后将危险机动车后方的其他机动车减速;所述防护区设置有若干个并设置于减速带与减速区域中间区域位置,用于防止危险机动车后方的其他机动车追尾;所述第二封闭机构设置有若干个并设置于防护区域地面内部位置,用于开关防护区域设置的阻尼履带;所述阻尼履带设置有若干个并设置于防护区域地面位置,用于让危险机动车后的其他机动车保持原地移动;
所述远程服务器设置于城市交通管理中心规划的放置位置,所述远程服务器包括:
无线模块,用于分别与监控摄像头、防护伸缩机构、弹射机构、弧形安全气囊组、升降机构、
电动卡扣、第一封闭机构、驱动电机、减速机构、第二封闭机构以及城市交通管理中心无线连接;
监控摄取模块,用于控制监控摄像头启动或关闭;
轨迹计算模块,用于根据监控影像计算人行横道区域的行人移动轨迹以及人行横道区域侧方行车道区域的机动车移动轨迹;
信息分析模块,用于根据指定信息进行信息的处理和分析;
危险标识模块,用于根据监控影像将会与行人发生碰撞事故的机动车标识为危险机动车;
危险移动模块,用于根据监控影像实时识别被标识为危险机动车的移动信息;
第一伸缩模块,用于控制防护伸缩机构驱动连接的防护块按照设定的步骤执行设定的第一伸缩操作;
弹射控制模块,用于控制弹射机构按照设定的步骤执行设定的破胎操作;
车速计算模块,用于根据危险移动模块计算出的移动信息计算危险机动车的车速信息;
第一显露模块,用于控制第一封闭机构按照设定的步骤执行设定的减速履带开关操作;
第二伸缩模块,用于控制防护伸缩机构驱动连接的防护块按照设定的步骤执行设定的第二伸缩操作。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方式,所述远程服务器还包括:
型号识别模块,用于根据监控影像识别机动车的型号规格信息;
高度识别模块,用于根据型号识别模块识别出的型号规格信息识别机动车的底盘高度信息;
减速控制模块,用于控制驱动电机驱动连接的减速履带按照设定的步骤执行设定的机动车减速操作。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方式,所述远程服务器还包括:
减速伸缩模块,用于控制减速机构驱动连接的减速带按照设定的步骤执行设定的伸缩操作;
第二显露模块,用于控制第二封闭机构按照设定的步骤执行设定的阻尼履带开关操作。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方式,所述远程服务器还包括:
数量识别模块,用于根据监控影像识别危险机动车后方跟随的机动车数量;
跟车轨迹模块,用于根据机动车数量、监控影像以及型号规格信息实时计算危险机动车后方跟随机动车的移动轨迹。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方式,所述远程服务器还包括:
行人防护模块,用于控制弧形安全气囊组启动按照设定的弹出轨迹进行弹出;
固定显露模块,用于控制升降机构按照设定的步骤执行设定的伸缩操作;
固定控制模块,用于控制电动卡扣按照设定的步骤执行设定的固定块固定操作。
本发明实现以下有益效果:
1.智能行人防护系统启动后,实时监控人行横道的行人移动轨迹以及行车道区域的机动车移动轨迹,若分析出有机动车会与行人发生碰撞则将该机动车标识为危险机动车,然后实时监控危险机动车的移动信息、车速信息并同时控制机动车对应方向的防护块伸出第一预设距离以及控制该防护块的弹射机构启动,当危险机动车的前轮驶过减速区域则控制减速区的第一封闭机构完全收缩将减速履带显露,当危险机动车的前端与防护块上方对应则控制弹射机构将破胎针弹出刺破机动车的前轮胎,从而让危险机动车的前端与防护块抵触并由防护块将危险机动车的前端升起第二预设距离,以此让危险机动车的前轮抬起进入空转状态并让危险机动车的后轮在减速履带区域原地移动,从而防止机动车与行人发生碰撞。
2.当危险机动车后方跟随有其他机动车则在危险机动车驶过防护区后,控制防护区域的第二封闭机构完全收缩将防护区的阻尼履带显露,且阻尼履带的显露按照从前往后的顺序依次显露。
3.在防护块伸出第一预设距离完成后,控制人行横道与行车道临接区域的弧形安全气囊组弹出与人行横道外侧的固定槽抵触固定,从而为人行横道的行人进行二次防护。
附图说明
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公开的实施例,并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公开的原理。
图1为本发明其中一个示例提供的智能行人防护方法的流程图;
图2为本发明其中一个示例提供的减速履带与危险机动车同步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图3为本发明其中一个示例提供的阻尼履带显露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图4为本发明其中一个示例提供的阻尼履带依次显露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图5为本发明其中一个示例提供的安全气囊组弹出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图6为本发明其中一个示例提供的智能行人防护系统的连接关系图;
图7为本发明其中一个示例提供的智能行人防护系统所在道路的俯视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其中一个示例提供的防护块与减速履带所在区域的局部剖视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其中一个示例提供的减速带所在区域的局部剖视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其中一个示例提供的阻尼履带所在区域的局部剖视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其中一个示例提供的弧形安全气囊组伸出固定所在区域的局部剖视示意。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实施例一
参考图1-2,图6-8所示。
具体的,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基于大数据处理分析的智能行人防护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控制设置于人行横道区域两侧位置的监控摄像头100启动实时摄取监控影像并根据监控影像实时计算人行横道区域的行人移动轨迹以及人行横道区域侧方行车道区域的机动车移动轨迹。
在s1中,具体在远程服务器3启动完成后,所述远程服务器3包含的监控摄取模块31控制设置于人行横道区域两侧位置的监控摄像头100启动实时摄取监控影像,其中,所述监控影像包括人行横道区域的影像以及行车道区域的影像;在监控摄像头100启动完成后,所述远程服务器3包含的轨迹计算模块32根据监控影像实时计算人行横道区域的行人移动轨迹以及人行横道区域侧方行车道区域的机动车移动轨迹。
s2、根据行人移动轨迹以及机动车移动轨迹实时分析是否有机动车会与行人发生碰撞事故。
在s2中,具体在轨迹计算模块32计算出行人移动轨迹以及机动车移动轨迹后,所述远程服务器3包含的信息分析模块33根据行人移动轨迹以及机动车移动轨迹实时分析是否有机动车会与行人发生碰撞事故,即分析行车道存在的机动车的移动轨迹是否会与人行横道的行人移动轨迹发生重叠。
s3、若有则根据监控影像将会与行人发生碰撞事故的机动车标识为危险机动车并根据监控影像实时识别所述危险机动车的移动信息。
在s3中,具体在信息分析模块33分析出有机动车的移动轨迹与行人移动轨迹发生重叠后,所述远程服务器3包含的危险标识模块34根据监控影像将会与行人发生碰撞事故的机动车标识为危险机动车,在危险标识模块34将机动车标识完成后,所述远程服务器3包含的危险移动模块35根据监控影像实时识别所述危险机动车的移动信息,即实时识别危险机动车的移动方向、所在行车道信息、每秒移动距离以及刹车控制信息。
s4、根据所述移动信息控制所述危险机动车所在行车道与人行横道临接区域的防护伸缩机构101驱动连接的防护块102伸出第一预设距离并控制所述防护块102面向行车道位置的弹射机构103启动进入防护状态。
在s4中,具体在危险移动模块35计算完成所述危险机动车的移动信息后,所述远程服务器3包含的第一伸缩模块36根据所述移动信息控制所述危险机动车所在行车道与人行横道临接区域地面内部的第一伸缩电机驱动连接的第一伸缩支柱将连接的防护块102伸出第一预设距离,其中所述第一预设距离为所述危险机动车底盘与地面之间距离三分之二的位置,例如危险机动车底盘与地面之间的距离为24厘米则所述第一预设距离为16厘米;同时所述远程服务器3包含的弹射控制模块37控制所述防护块102面向行车道位置的弹射机构103启动进入防护状态。
s5、根据所述移动信息实时计算所述危险机动车的车速信息并根据所述移动信息、车速信息以及监控影像分析所述危险机动车前轮是否有离开设置于行车道与防护块102临接区域的减速区200。
在s5中,具体在防护块102伸出完成且弹射机构103启动完成后,所述远程服务器3包含的车速计算模块38根据所述移动信息实时计算所述危险机动车的车速信息,同时所述信息分析模块33根据所述移动信息、车速信息以及监控影像分析所述危险机动车前轮是否有完全离开设置于行车道与防护块102临接区域的减速区200。
s6、若有则控制所述减速区200的第一封闭机构201完全收缩将减速区200的减速履带203显露并根据所述移动信息、车速信息以及监控影像分析所述危险机动车的前端底面是否有位于防护块102顶面上方位置。
在s6中,具体在信息分析模块33分析出所述危险机动车的前轮有完全离开所述减速区200后,所述远程服务器3包含的第一显露模块39控制所述减速区200地面内部位置的第三伸缩电机驱动连接的第一伸缩板完全收缩将所述减速区200的减速履带203显露,同时所述信息分析模块33根据所述移动信息、车速信息以及监控影像分析所述危险机动车的前端底面是否有位于防护块102顶面上方位置,即分析所述危险机动车前端底面是否有超过防护块10215厘米。
s7、若有则控制所述防护块102的弹射机构103驱动连接的破胎针104弹出将危险机动车前轮胎刺破以让危险机动车前端与防护块102抵触并控制所述防护伸缩机构101驱动连接的防护块102伸出第二预设距离以让所述危险机动车前轮空转,同时通过所述减速履带203将危险机动车后轮保持原地移动。
在s7中,具体在信息分析模块33分析出所述危险机动车前端底面有位于防护块102顶面上方位置后,所述弹射控制模块37控制所述防护块102的弹射机构103驱动连接的破胎针104弹出将危险机动车的前轮胎刺破,从而让危险机动车前端下沉与防护块102进行抵触,在危险机动车前端底面与防护块102顶面抵触后,所述第一伸缩模块36控制第一伸缩电机驱动连接的第一伸缩支柱将防护块102再次伸出30厘米距离,从而让所述危险机动车的前轮进入空转状态,所述减速区200与防护块102之间的距离为标准轿车前端与后轮之间的距离,即机动车前端与防护块102对应后,机动车后轮位于减速履带203位置,从而通过所述减速履带203将危险机动车后轮保持原地移动。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方式,在s4中,所述方法还包括以下步骤:
s40、根据监控影像识别危险机动车的型号规格信息并根据型号规格信息识别所述危险机动车的底盘高度信息。
具体的,在防护块102伸出第一预设距离前,所述远程服务器3包含的型号识别模块41根据监控影像识别危险机动车的型号规格信息,型号规格信息包含有机动车的型号、尺寸参数;在型号识别模块41识别完成后,所述远程服务器3包含的高度识别模块42根据所述型号识别模块41识别出的型号规格信息识别所述危险机动车的底盘高度信息。
s41、根据底盘高度信息控制所述危险机动车所在行车道与人行横道临接区域的防护伸缩机构101驱动连接的防护块102伸出第一预设距离并根据移动信息实时计算所述危险机动车的车速信息。
具体的,在高度识别模块42识别出所述危险机动车的底盘高度信息后,所述第一伸缩模块36根据底盘高度信息控制所述危险机动车所在行车道与人行横道临接区域的防护伸缩机构101驱动连接的防护块102伸出第一预设距离;同时所述车速计算模块38根据移动信息实时计算所述危险机动车的车速信息。
s42、根据计算出的危险机动车的车速信息控制设置于减速区200内部位置的驱动电机202驱动连接的减速履带203实时保持与所述车速信息一致的速度运行。
具体的,所述远程服务器3包含的减速控制模块43根据计算出的危险机动车的车速信息控制设置于减速区200内部位置的驱动电机202驱动连接的减速履带203实时保持与所述车速信息一致的速度运行,且当所述危险机动车的后轮与减速履带203接触后,所述驱动电机202停止运行,以让减速履带203由所述危险机动车的后轮带动旋转,从而避免减速履带203将所述危险机动车向后方移动。
实施例二
参考图3-4,图6-7,图9-10所示。
具体的,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基本上一致,区别之处在于,本实施例中,所述方法还包括以下步骤:
s10、根据监控影像分析危险机动车后方是否有跟随机动车。
具体的,信息分析模块33根据监控影像实时分析危险机动车后方是否有跟随机动车。
s11、若有则控制设置于危险机动车所在行车道位置的减速机构204驱动连接的减速带205伸出并控制设置于减速区200后方位置的防护区206的第二封闭机构207完全收缩将防护区206的阻尼履带208显露。
具体的,在信息分析模块33分析出危险机动车后方有跟随机动车且危险机动车被防护块102以及减速履带203控制于原地位置后,所述远程服务器3包含的减速伸缩模块44控制设置于危险机动车所在行车道地面内部位置的第四伸缩电机驱动连接的第三伸缩支柱将放置横板完全伸出从而将减速带205伸出;同时所述远程服务器3包含的第二显露模块45控制设置于所述减速区200后方位置的防护区206地面内部的第五伸缩电机驱动连接的第二伸缩板完全收缩将阻尼履带208显露,以防止危险机动车后方的机动车发生追尾事故。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方式,在s10后,所述方法还包括以下步骤:
s11、根据监控影像分析所述危险机动车后方跟随的机动车数量以及型号规格信息。
具体的,在在信息分析模块33分析出危险机动车后方有跟随机动车且危险机动车被防护块102以及减速履带203控制于原地位置后,所述远程服务器3包含的数量识别模块46根据监控影像分析所述危险机动车后方跟随的机动车数量,所述型号识别模块41根据监控影像分析所述危险机动车后方跟随的机动车型号规格信息。
s12、根据机动车数量、监控影像以及型号规格信息实时计算危险机动车后方跟随机动车的移动轨迹并根据跟随机动车移动轨迹以及监控影像控制设置于减速区200后方位置的防护区206第二封闭机构207依次完全收缩将防护区206的阻尼履带208按照机动车数量进行显露。
具体的,在识别完成机动车数量以及型号规格信息完成后,所述远程服务器3包含的跟车轨迹模块47根据机动车数量、监控影像以及型号规格信息实时计算危险机动车后方跟随机动车的移动轨迹,在跟车轨迹模块47识别完成后,所述第二显露模块45根据跟随机动车移动轨迹以及监控影像每经过一辆跟随机动车则从前往后依次控制一个防护区206的第五伸缩电机驱动连接的第二伸缩板完全收缩将对应位置的阻尼履带208显露,且一辆卡车根据强度分配对应长度的防护区206,例如,危险机动车后方跟随有3辆机动车,其中最前方为轿车、中间为卡车、最后方为suv则先控制最前方防护区206的阻尼履带208显露,当轿车进入显露的阻尼履带208区域后,控制该阻尼履带208区域后方与卡车尺寸一致数量的防护区206的阻尼履带208显露,即若卡车长度约等于3个轿车则控制该阻尼履带208区域后方3个数量的防护区206的阻尼履带208显露,然后在卡车进入显露的阻尼履带208区域后,再控制卡车所在阻尼履带208区域后方的防护区206的阻尼履带208显露,以让suv进入,从而保持轿车、卡车以及suv均在原地移动,避免产生追尾事故。
实施例三
参考图5-7,图11所示。
具体的,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基本上一致,区别之处在于,本实施例中,在s4后,所述方法还包括以下步骤:
s43、根据移动信息以及监控影像控制危险机动车所在行车道与人行横道临接区域的弧形安全气囊组105启动弹出与人行横道外侧区域的固定区域107抵触并控制所述固定区域107的升降机构108完全收缩显露固定槽109。
具体的,在防护块102伸出第一预设距离完成后,所述远程服务器3包含的行人防护模块48根据移动信息以及监控影像控制危险机动车所在行车道与人行横道临接区域的弧形安全气囊组105启动弹出与人行横道外侧区域的固定区域107抵触,在弧形安全气囊组105安装时,由安装人员调试,以保证弧形安全气囊弹出后前端的固定块106与固定区域107的固定槽109对应,同时所述远程服务器3包含的固定显露模块49控制所述固定区域107地面内部位置的第二伸缩电机驱动连接的第二伸缩支柱将升降块完全收缩以显露固定槽109。
s44、控制设置于固定槽109内部的电动卡扣110弹出与所述弧形安全气囊组105前端位置的固定块106抵触固定。
具体的,在升降块完全收缩显露固定槽109且弧形安全气囊弹出后与固定槽109抵触完成后,所述远程服务器3包含的固定控制模块50控制设置于固定槽109内部的电动卡扣110弹出与所述弧形安全气囊组105前端位置的固定块106抵触固定。
其中,在人行横道进出口区域需贴有警示标识,以提醒行人人行横道存在有弧形安全气囊组105,避免在固定区域107移动。
实施例四
参考图6-11所示。
具体的,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基于大数据处理分析的智能行人防护系统,使用一种基于大数据处理分析的智能行人防护方法,包括行人防护装置1、减速装置2以及远程服务器3;
所述行人防护装置1包括监控摄像头100、防护伸缩机构101、防护块102、弹射机构103、破胎针104、弧形安全气囊组105、固定块106、固定区域107、升降机构108、固定槽109以及电动卡扣110,所述监控摄像头100设置于人行横道两侧道路的安全位置,用于摄取人行横道及其周围区域的环境影像;所述防护伸缩机构101设置于人行横道与行车道临近区域的地面内部位置并与防护块102连接,用于驱动连接的防护块102伸缩;所述弹射机构103设置于防护块102面向行车道的内部位置并与破胎针104连接,用于驱动连接的破胎针104伸缩;所述破胎针104与弹射机构103连接,用于伸出后刺破机动车轮胎;所述弧形安全气囊组105设置于行人横道与行车道临接区域的地面内部位置,用于充气弹出后与人行横道外侧的固定区域107抵触;所述固定块106设置于弧形安全气囊组105的前端位置并与弧形安全气囊组105连接,在存储时,所述固定块106顶面与地面保持同一水平面,在弹出后,所述固定块106与固定区域107的固定槽109抵触;所述固定区域107设置于人行横道外侧区域的地面位置并与弧形安全气囊组105对应;所述升降机构108设置于固定区域107地面内部位置,用于显露或封闭固定槽109;所述固定槽109设置于固定区域107地面内部位置,用于与固定块106抵触;所述电动卡扣110设置于固定槽109内壁侧方内部位置,用于伸出后与固定槽109抵触的固定块106固定;
所述减速装置2包括减速区200、第一封闭机构201、驱动电机202、减速履带203、减速机构204、减速带205、防护区206、第二封闭机构207以及阻尼履带208,所述减速区200设置于行车道与防护块102临接区域位置,用于提供机动车减速;所述第一封闭机构201设置于减速区200地面内部位置,用于开关减速区200;所述驱动电机202设置于减速区200地面内部位置并与减速履带203连接,用于驱动连接的减速履带203运行;所述减速履带203设置于减速区200位置,用于显露后将标识为危险机动车的后轮减速以保持在原地移动;所述减速机构204设置于减速区200后方的行车道地面内部位置并与减速带205连接,用于驱动连接的减速带205伸缩;所述减速带205设置于减速区200后方的行车道地面位置,用于伸出后将危险机动车后方的其他机动车减速;所述防护区206设置有若干个并设置于减速带205与减速区200域中间区域位置,用于防止危险机动车后方的其他机动车追尾;所述第二封闭机构207设置有若干个并设置于防护区206域地面内部位置,用于开关防护区206域设置的阻尼履带208;所述阻尼履带208设置有若干个并设置于防护区206域地面位置,用于让危险机动车后的其他机动车保持原地移动;
所述远程服务器3设置于城市交通管理中心规划的放置位置,所述远程服务器3包括:
无线模块30,用于分别与监控摄像头100、防护伸缩机构101、弹射机构103、弧形安全气囊组105、升降机构108、
电动卡扣110、第一封闭机构201、驱动电机202、减速机构204、第二封闭机构207以及城市交通管理中心无线连接;
监控摄取模块31,用于控制监控摄像头100启动或关闭;
轨迹计算模块32,用于根据监控影像计算人行横道区域的行人移动轨迹以及人行横道区域侧方行车道区域的机动车移动轨迹;
信息分析模块33,用于根据指定信息进行信息的处理和分析;
危险标识模块34,用于根据监控影像将会与行人发生碰撞事故的机动车标识为危险机动车;
危险移动模块35,用于根据监控影像实时识别被标识为危险机动车的移动信息;
第一伸缩模块36,用于控制防护伸缩机构101驱动连接的防护块102按照设定的步骤执行设定的第一伸缩操作;
弹射控制模块37,用于控制弹射机构103按照设定的步骤执行设定的破胎操作;
车速计算模块38,用于根据危险移动模块35计算出的移动信息计算危险机动车的车速信息;
第一显露模块39,用于控制第一封闭机构201按照设定的步骤执行设定的减速履带203开关操作;
第二伸缩模块40,用于控制防护伸缩机构101驱动连接的防护块102按照设定的步骤执行设定的第二伸缩操作。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方式,所述远程服务器3还包括:
型号识别模块41,用于根据监控影像识别机动车的型号规格信息;
高度识别模块42,用于根据型号识别模块41识别出的型号规格信息识别机动车的底盘高度信息;
减速控制模块43,用于控制驱动电机202驱动连接的减速履带203按照设定的步骤执行设定的机动车减速操作。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方式,所述远程服务器3还包括:
减速伸缩模块44,用于控制减速机构204驱动连接的减速带205按照设定的步骤执行设定的伸缩操作;
第二显露模块45,用于控制第二封闭机构207按照设定的步骤执行设定的阻尼履带208开关操作。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方式,所述远程服务器3还包括:
数量识别模块46,用于根据监控影像识别危险机动车后方跟随的机动车数量;
跟车轨迹模块47,用于根据机动车数量、监控影像以及型号规格信息实时计算危险机动车后方跟随机动车的移动轨迹。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方式,所述远程服务器3还包括:
行人防护模块48,用于控制弧形安全气囊组105启动按照设定的弹出轨迹进行弹出;
固定显露模块49,用于控制升降机构108按照设定的步骤执行设定的伸缩操作;
固定控制模块50,用于控制电动卡扣110按照设定的步骤执行设定的固定块106固定操作。
其中,所述防护伸缩机构101包括第一伸缩电机以及第一伸缩支柱,所述第一伸缩电机设置于人行横道与行车道临近区域的地面内部位置并与第一伸缩支柱连接,用于驱动连接的第一伸缩支柱伸缩;所述第一伸缩支柱分别与第一伸缩电机以及防护块102连接,用于驱动连接的防护块102伸缩。
其中,所述升降机构108包括第二伸缩电机、第二伸缩支柱以及升降块,所述第二伸缩电机设置于固定区域107地面内部位置并与第二伸缩支柱连接,用于驱动连接的第二伸缩支柱伸缩;所述第二伸缩支柱分别与第二伸缩电机以及升降块连接,用于驱动连接的升降块伸缩;所述升降块设置于第二伸缩支柱前端位置,用于收缩后将固定槽109显露,伸出后与地面保持同一水平面。
其中,所述第一封闭机构201包括第三伸缩电机以及第一伸缩板,所述第三伸缩电机设置于减速区200所在地面内部位置并与第一伸缩板连接,用于驱动连接的第一伸缩板伸缩;所述第一伸缩板设置于减速区200所在地面内部位置,用于开关减速区200放置减速履带203的凹槽。
其中,所述减速机构204包括第四伸缩电机、第三伸缩支柱以及放置横板,所述第四伸缩电机设置于减速区200后方的行车道地面内部位置并与第三伸缩支柱连接,用于驱动连接的第三伸缩支柱伸缩;所述第三伸缩支柱分别与第四伸缩电机以及放置横板连接,用于驱动连接的放置横板伸缩;所述放置横板设置于第三伸缩支柱前端位置并放置有减速带205,用于驱动连接的减速带205伸缩。
其中,所述第二封闭机构207包括第五伸缩电机以及第二伸缩板,所述第五伸缩电机设置于防护区206地面内部位置并与第二伸缩板连接,用于驱动连接的第二伸缩板伸缩;所述第二伸缩板设置于防护区206地面内部位置,用于开关防护区206放置阻尼履带208的凹槽。
其中,所述阻尼履带208的滚动轴两端连接有旋转阻尼器;所述弧形安全气囊组105所在凹槽底端设置有充电设备,所述充气设备应用将弧形安全气囊组105充气弧形伸出;且弧形安全气囊组105弧形伸出后,最顶端高度为2.5米,以不妨碍人行横道的电瓶车、自行车以及行人通行。
应理解,在实施例四中,上述各个模块的具体实现过程可与上述方法实施例(实施例一至实施例四)的描述相对应,此处不再详细描述。
上述实施例四所提供的系统,仅以上述各功能模块的划分进行举例说明,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需要而将上诉功能分配由不同的功能模块完成,即将系统的内部结构划分成不同的功能模块,以完成以上描述的全部或者部分功能。
上述实施例只为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是让熟悉该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了解本发明的内容并据以实施,并不能以此来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发明精神实质所作出的等同变换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1.一种基于大数据处理分析的智能行人防护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控制设置于人行横道区域两侧位置的监控摄像头启动实时摄取监控影像并根据监控影像实时计算人行横道区域的行人移动轨迹以及人行横道区域侧方行车道区域的机动车移动轨迹;
s2、根据行人移动轨迹以及机动车移动轨迹实时分析是否有机动车会与行人发生碰撞事故;
s3、若有则根据监控影像将会与行人发生碰撞事故的机动车标识为危险机动车并根据监控影像实时识别所述危险机动车的移动信息;
s4、根据所述移动信息控制所述危险机动车所在行车道与人行横道临接区域的防护伸缩机构驱动连接的防护块伸出第一预设距离并控制所述防护块面向行车道位置的弹射机构启动进入防护状态;
s5、根据所述移动信息实时计算所述危险机动车的车速信息并根据所述移动信息、车速信息以及监控影像分析所述危险机动车前轮是否有离开设置于行车道与防护块临接区域的减速区;
s6、若有则控制所述减速区的第一封闭机构完全收缩将减速区的减速履带显露并根据所述移动信息、车速信息以及监控影像分析所述危险机动车的前端底面是否有位于防护块顶面上方位置;
s7、若有则控制所述防护块的弹射机构驱动连接的破胎针弹出将危险机动车前轮胎刺破以让危险机动车前端与防护块抵触并控制所述防护伸缩机构驱动连接的防护块伸出第二预设距离以让所述危险机动车前轮空转,同时通过所述减速履带将危险机动车后轮保持原地移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大数据处理分析的智能行人防护方法,其特征在于,在s4中,所述方法还包括以下步骤:
s40、根据监控影像识别危险机动车的型号规格信息并根据型号规格信息识别所述危险机动车的底盘高度信息;
s41、根据底盘高度信息控制所述危险机动车所在行车道与人行横道临接区域的防护伸缩机构驱动连接的防护块伸出第一预设距离并根据移动信息实时计算所述危险机动车的车速信息;
s42、根据计算出的危险机动车的车速信息控制设置于减速区内部位置的驱动电机驱动连接的减速履带实时保持与所述车速信息一致的速度运行。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大数据处理分析的智能行人防护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以下步骤:
s10、根据监控影像分析危险机动车后方是否有跟随机动车;
s11、若有则控制设置于危险机动车所在行车道位置的减速机构驱动连接的减速带伸出并控制设置于减速区后方位置的防护区的第二封闭机构完全收缩将防护区的阻尼履带显露。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基于大数据处理分析的智能行人防护方法,其特征在于,在s10后,所述方法还包括以下步骤:
s11、根据监控影像分析所述危险机动车后方跟随的机动车数量以及型号规格信息;
s12、根据机动车数量、监控影像以及型号规格信息实时计算危险机动车后方跟随机动车的移动轨迹并根据跟随机动车移动轨迹以及监控影像控制设置于减速区后方位置的防护区第二封闭机构依次完全收缩将防护区的阻尼履带按照机动车数量进行显露。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大数据处理分析的智能行人防护方法,其特征在于,在s4后,所述方法还包括以下步骤:
s43、根据移动信息以及监控影像控制危险机动车所在行车道与人行横道临接区域的弧形安全气囊组启动弹出与人行横道外侧区域的固定区域抵触并控制所述固定区域的升降机构完全收缩显露固定槽;
s44、控制设置于固定槽内部的电动卡扣弹出与所述弧形安全气囊组前端位置的固定块抵触固定。
6.一种基于大数据处理分析的智能行人防护系统,使用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一种基于大数据处理分析的智能行人防护方法,包括行人防护装置、减速装置以及远程服务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行人防护装置包括监控摄像头、防护伸缩机构、防护块、弹射机构、破胎针、弧形安全气囊组、固定块、固定区域、升降机构、固定槽以及电动卡扣,所述监控摄像头设置于人行横道两侧道路的安全位置,用于摄取人行横道及其周围区域的环境影像;所述防护伸缩机构设置于人行横道与行车道临近区域的地面内部位置并与防护块连接,用于驱动连接的防护块伸缩;所述弹射机构设置于防护块面向行车道的内部位置并与破胎针连接,用于驱动连接的破胎针伸缩;所述破胎针与弹射机构连接,用于伸出后刺破机动车轮胎;所述弧形安全气囊组设置于行人横道与行车道临接区域的地面内部位置,用于充气弹出后与人行横道外侧的固定区域抵触;所述固定块设置于弧形安全气囊组的前端位置并与弧形安全气囊组连接,在存储时,所述固定块顶面与地面保持同一水平面,在弹出后,所述固定块与固定区域的固定槽抵触;所述固定区域设置于人行横道外侧区域的地面位置并与弧形安全气囊组对应;所述升降机构设置于固定区域地面内部位置,用于显露或封闭固定槽;所述固定槽设置于固定区域地面内部位置,用于与固定块抵触;所述电动卡扣设置于固定槽内壁侧方内部位置,用于伸出后与固定槽抵触的固定块固定;
所述减速装置包括减速区、第一封闭机构、驱动电机、减速履带、减速机构、减速带、防护区、第二封闭机构以及阻尼履带,所述减速区设置于行车道与防护块临接区域位置,用于提供机动车减速;所述第一封闭机构设置于减速区地面内部位置,用于开关减速区;所述驱动电机设置于减速区地面内部位置并与减速履带连接,用于驱动连接的减速履带运行;所述减速履带设置于减速区位置,用于显露后将标识为危险机动车的后轮减速以保持在原地移动;所述减速机构设置于减速区后方的行车道地面内部位置并与减速带连接,用于驱动连接的减速带伸缩;所述减速带设置于减速区后方的行车道地面位置,用于伸出后将危险机动车后方的其他机动车减速;所述防护区设置有若干个并设置于减速带与减速区域中间区域位置,用于防止危险机动车后方的其他机动车追尾;所述第二封闭机构设置有若干个并设置于防护区域地面内部位置,用于开关防护区域设置的阻尼履带;所述阻尼履带设置有若干个并设置于防护区域地面位置,用于让危险机动车后的其他机动车保持原地移动;
所述远程服务器设置于城市交通管理中心规划的放置位置,所述远程服务器包括:
无线模块,用于分别与监控摄像头、防护伸缩机构、弹射机构、弧形安全气囊组、升降机构、
电动卡扣、第一封闭机构、驱动电机、减速机构、第二封闭机构以及城市交通管理中心无线连接;
监控摄取模块,用于控制监控摄像头启动或关闭;
轨迹计算模块,用于根据监控影像计算人行横道区域的行人移动轨迹以及人行横道区域侧方行车道区域的机动车移动轨迹;
信息分析模块,用于根据指定信息进行信息的处理和分析;
危险标识模块,用于根据监控影像将会与行人发生碰撞事故的机动车标识为危险机动车;
危险移动模块,用于根据监控影像实时识别被标识为危险机动车的移动信息;
第一伸缩模块,用于控制防护伸缩机构驱动连接的防护块按照设定的步骤执行设定的第一伸缩操作;
弹射控制模块,用于控制弹射机构按照设定的步骤执行设定的破胎操作;
车速计算模块,用于根据危险移动模块计算出的移动信息计算危险机动车的车速信息;
第一显露模块,用于控制第一封闭机构按照设定的步骤执行设定的减速履带开关操作;
第二伸缩模块,用于控制防护伸缩机构驱动连接的防护块按照设定的步骤执行设定的第二伸缩操作。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基于大数据处理分析的智能行人防护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远程服务器还包括:
型号识别模块,用于根据监控影像识别机动车的型号规格信息;
高度识别模块,用于根据型号识别模块识别出的型号规格信息识别机动车的底盘高度信息;
减速控制模块,用于控制驱动电机驱动连接的减速履带按照设定的步骤执行设定的机动车减速操作。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基于大数据处理分析的智能行人防护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远程服务器还包括:
减速伸缩模块,用于控制减速机构驱动连接的减速带按照设定的步骤执行设定的伸缩操作;
第二显露模块,用于控制第二封闭机构按照设定的步骤执行设定的阻尼履带开关操作。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基于大数据处理分析的智能行人防护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远程服务器还包括:
数量识别模块,用于根据监控影像识别危险机动车后方跟随的机动车数量;
跟车轨迹模块,用于根据机动车数量、监控影像以及型号规格信息实时计算危险机动车后方跟随机动车的移动轨迹。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基于大数据处理分析的智能行人防护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远程服务器还包括:
行人防护模块,用于控制弧形安全气囊组启动按照设定的弹出轨迹进行弹出;
固定显露模块,用于控制升降机构按照设定的步骤执行设定的伸缩操作;
固定控制模块,用于控制电动卡扣按照设定的步骤执行设定的固定块固定操作。
技术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