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UV减粘膜的制作方法

专利2022-06-29  65


本发明属于减粘膜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uv减粘膜。



背景技术:

在微小元器件如晶片研磨、各种硅片、封装基板、陶瓷、玻璃、水晶精细电子零件、玻璃、金属板等进行加工时,通常需要采用胶带为其固定,避免在切割工艺中由于元器件移动导致损坏。此外,在蚀刻、冲洗、或涂装工艺中,需要打磨某元器件的局部表面时,为了保护不需要加工的其他部分不受影响,也会采用胶带先遮住不需要加工的部位,待加工完成后再剥离。但是用于固定或者遮廠的胶带,其粘贴强度需要较高,在加工时要求较高的剥离力,而在检取时如果剥离力太大容易在拆除胶带时发生损坏元器件的状况,而如果粘贴力过小,则容易无法完全固定,现有技术一般采用減粘型胶带进行处理,固定时胶带保持高粘度,保证元器件固定稳固,切割完成后采用一定的手段降低粘性后去除胶带。

现有技术通常采用uv减粘膜来实现上述工艺,但是其进口国外原材料较为昂贵,市场上各家生产的uv减粘膜都是满幅面涂覆uv减粘胶,而在实际应用中很大面积的胶层并未应用而造成浪费。并且,uv减粘保护膜的基材在使用过程中由于摩擦作用很容易产生静电,在用于静电要求较高的电子零件领域的使用受到限制,比如容易吸附灰尘,然后转移到贴合的产品表面,或者静电电压过高,导致零件产生不良等。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uv减粘膜,通过采用改性pet薄膜作为基材,不仅具有普通pet薄膜的力学性能,并且改性处理后具有较强的抗静电性能,大大增强了uv减粘膜的抗静电性能;通过采用特制的丙烯酸乳液作为uv粘胶组合物的基体物质,甲基丙烯酸乙酰乙酰氧基乙酯单体的加入能够形成致密的交联网状结构,提高胶膜的耐水性和持粘力,马来酸酐的加入能够提高胶膜的耐热性,并引入了更多的-cooh,提高uv照射时的剥离效果,达到无残胶效果;本发明得到的uv减粘膜在uv照射前具有优异的粘合力、耐温耐水性,在uv照射后,易剥离,能够达到无残胶的效果,并且具有优异的抗静电性能,不会对零件产生影响。

本发明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uv减粘膜,包括依次设置的基材层、uv减粘层和离型层;

基材层为改性pet薄膜,厚度为50-150μm;

uv减粘层由uv减粘胶组合物制成;其中,uv减粘胶组合物包括下述组分,各组分的重量份含量为:丙烯酸酯乳液50-60份、光敏树脂12-18份、乙二胺0.7-1份、光引发剂0.5-2份、溶剂25-60份;

离型层为pet离型膜,pet离型膜厚度为38-75μm;

该uv减粘膜由如下步骤制成:

第一步、将丙烯酸酯乳液与乙二胺混合,150r/min搅拌6-8min,经300目滤布过滤后,得第一混合物;将光敏树脂和光引发剂加入溶剂中,150r/min搅拌8-10min,得第二混合物;将第一混合物和第二混合物混合均匀,得到uv减粘胶组合物;

第二步、将uv减粘胶组合物采用涂布装置涂布于改性pet薄膜上,涂布方式采用狭缝间歇涂布方式,控制干胶厚度在10-25μm,120℃烘烤5min,用封塑机覆上离型膜,静置5-6h,得到uv减粘膜。

进一步地,所述改性pet薄膜由如下方法制备:

(1)将2-氨基-1-呋喃-2-乙醇和氧化石墨烯混合后加入乙二醇中,先磁力搅拌90-100min,再于45-50℃温度下水浴超声90-100min,升温至60-65℃继续磁力搅拌24h,得到改性石墨烯;其中,2-氨基-1-呋喃-2-乙醇、氧化石墨烯和乙二醇的质量比为1:2:10;

(2)将对苯二甲酸二甲酯、乙二醇、改性石墨烯及醋酸锰投入聚合釜中,反应温度为220-240℃,常压,反应时间为2-3h;其中,对苯二甲酸二甲酯、乙二醇、改性石墨烯及醋酸锰的用量之比为1:1.3:0.2:0.05;

(3)反应结束后加入sb2o3和亚磷酸进行缩聚,缩聚温度为260-280℃,缩聚时间为2-3h,真空度小于30pa,缩聚反应完成后,通过氮气加压出料,并经冷水固化,切粒,制得改性pet;sb2o3和亚磷酸的加入量分别为常压反应后体系质量的0.6%和0.2%;

(4)最后将改性pet制成厚度为50-150μm的薄膜,得到改性pet薄膜。

进一步地,所述光敏树脂为三官能团聚氨酯丙烯酸酯。

进一步地,光引发剂为安息香双甲醚、二甲苯酮、2-异丙基硫杂蒽酮、1-羟基环己基苯基甲酮、2-羟基-甲基苯基丙、2-甲基-1-(4-甲硫基苯基)-2-吗啉基-1-丙酮、2,4,6-(三甲基苯甲酰基)-二苯基氧化膦、烷-1-酮、dr-575中的一种或几种。

进一步地,所述丙烯酸酯乳液由如下方法制备:

1)在三口烧瓶中加入1.2g乳化剂、0.96g引发剂和112.5g去离子水,待体系分散均匀后,再加入单体丙烯酸丁酯112.5g、丙烯酸3g、醋酸乙烯酯37.5g、马来酸酐1.2g、甲基丙烯酸乙酰乙酰氧基乙酯4.8g,300r/min搅拌35min,得到预乳液,备用;

2)将上述制得的预乳液取出1/5,与0.39g引发剂、0.25g碳酸氢钠和37.5g去离子水一同加入四口烧瓶中,室温搅拌20min后,于80℃的水浴中回流反应;

3)当出现蓝相时,开始缓慢滴加剩余的预乳液,控制在150min内滴加完,升温至85℃继续反应60min,将温度降至45℃,用质量分数为30%的氨水调ph值至7.8-8,得到丙烯酸酯乳液。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本发明采用改性pet薄膜作为基材层,2-氨基-1-呋喃-2-乙醇中的氨基能够与氧化石墨烯表面的-cooh和环氧基发生酰胺化反应和亲核开环反应,形成了co-nh键和c-n键,使2-氨基-1-呋喃-2-乙醇接枝于氧化石墨烯上,得到氧化石墨烯;将改性氧化石墨烯与对苯二甲酸二甲酯、乙二醇共聚,得到改性pet;氧化石墨烯经过改性后,2-氨基-1-呋喃-2-乙醇结构中的π电子与氧化石墨烯中的π电子通过π-π相互作用,将氧化石墨烯从多层剥离为更薄的片材,使改性氧化石墨烯更稳定均匀地分散于pet基体中;一方面,氧化石墨烯本身作为抗静电剂,能够赋予pet膜抗静电性;另外,2-氨基-1-呋喃-2-乙醇中呋喃环上的醚氧键携带孤对电子,具有接受质子的能力,可以通过内部质子的传递实现静电耗散效果,另一方面,呋喃环上的醚氧键与空气中的水分子可形成氢键,使得共聚酯表面形成一层水膜,可加速表面电荷的散逸速率,使得pet膜的抗静电性能进一步提高;

本发明的uv粘胶层采用丙烯酸酯乳液作为胶液基体,丙烯酸酯乳液在聚合过程中通过加入甲基丙烯酸乙酰乙酰氧基乙酯单体,甲基丙烯酸乙酰乙酰氧基乙酯中的乙酰乙酰氧基与三乙胺中的氨基发生反应,聚合体系中交联点的数量增多,交联密度增大,形成致密的交联网络结构,从而使得胶膜的耐水性显著提高;另外,交联使聚合物由线型变成了网状,提高了聚合物的玻璃化温度,增强了聚合物的内聚力,限制了分子链的运动,降低了聚合物的流动性,阻碍压敏胶对被粘物表面的润湿,起到提高压敏胶持粘力、高温持粘力的效果;通过加入马来酸酐单体,从而在支链上引入了马来酸酐分子,马来酸酐分子具有低的玻璃化温度,进而能够加强丙烯酸压敏胶的耐热性能;另外,马来酸酐中的-cooh极性基团的引入,能够增加胶体分子的极性,可以增大分子间的取向力和诱导力,对极性基材的粘接力增加,使聚合物分子链之间产生氢键,较大程度提高聚合物的内聚强度和粘合性能;再者,马来酸酐还能够引入c=c,在uv照射过程中,提高交联反应程度,使得胶体对基材的粘结性越差,达到无残胶的效果;

本发明通过采用改性pet薄膜作为基材,不仅具有普通pet薄膜的力学性能,并且改性处理后具有较强的抗静电性能,大大增强了uv减粘膜的抗静电性能;通过采用特制的丙烯酸乳液作为uv粘胶组合物的基体物质,甲基丙烯酸乙酰乙酰氧基乙酯单体的加入能够形成致密的交联网状结构,提高胶膜的耐水性和持粘力,马来酸酐的加入能够提高胶膜的耐热性,并引入了更多的-cooh,提高uv照射时的剥离效果,达到无残胶效果;本发明得到的uv减粘膜在uv照射前具有优异的粘合力、耐温耐水性,在uv照射后,易剥离,能够达到无残胶的效果,并且具有优异的抗静电性能,不会对零件产生影响。

附图说明

为了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种uv减粘膜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一种uv减粘膜的基材层和uv减粘层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一种uv减粘膜,如图1所示,包括依次设置的基材层1、uv减粘层2和离型层3;

基材层1为改性pet薄膜,厚度为50-150μm;

改性pet薄膜由如下方法制备:

(1)将2-氨基-1-呋喃-2-乙醇和氧化石墨烯混合后加入乙二醇中,先磁力搅拌90-100min,再于45-50℃温度下水浴超声90-100min,升温至60-65℃继续磁力搅拌24h,得到改性石墨烯;其中,2-氨基-1-呋喃-2-乙醇、氧化石墨烯和乙二醇的质量比为1:2:10;

(2)将对苯二甲酸二甲酯、乙二醇、改性石墨烯及醋酸锰投入聚合釜中,反应温度为220-240℃,常压,反应时间为2-3h;其中,对苯二甲酸二甲酯、乙二醇、改性石墨烯及醋酸锰的用量之比为1:1.3:0.2:0.05;

(3)反应结束后加入sb2o3和亚磷酸进行缩聚,缩聚温度为260-280℃,缩聚时间为2-3h,真空度小于30pa,缩聚反应完成后,通过氮气加压出料,并经冷水固化,切粒,制得改性pet;sb2o3和亚磷酸的加入量分别为常压反应后体系质量的0.6%和0.2%;

(4)最后将改性pet制成厚度为50-150μm的薄膜,得到改性pet薄膜;

2-氨基-1-呋喃-2-乙醇中的氨基能够与氧化石墨烯表面的-cooh和环氧基发生酰胺化反应和亲核开环反应,形成了co-nh键和c-n键,使2-氨基-1-呋喃-2-乙醇接枝于氧化石墨烯上,得到氧化石墨烯;将改性氧化石墨烯与对苯二甲酸二甲酯、乙二醇共聚,得到改性pet;氧化石墨烯经过改性后,2-氨基-1-呋喃-2-乙醇结构中的π电子与氧化石墨烯中的π电子通过π-π相互作用,将氧化石墨烯从多层剥离为更薄的片材,使改性氧化石墨烯更稳定均匀地分散于pet基体中;一方面,氧化石墨烯本身作为抗静电剂,能够赋予pet膜抗静电性;另外,2-氨基-1-呋喃-2-乙醇中呋喃环上的醚氧键携带孤对电子,具有接受质子的能力,可以通过内部质子的传递实现静电耗散效果,另一方面,呋喃环上的醚氧键与空气中的水分子可形成氢键,使得共聚酯表面形成一层水膜,可加速表面电荷的散逸速率,使得pet膜的抗静电性能进一步提高;

uv减粘层2由uv减粘组合物涂布于基材层1的表面,烘干熟化得到,涂布方式采用狭缝间歇涂布方式,如图2所示,根据要求设定涂布面积;uv减粘层2的厚度为10-25μm;

其中,uv减粘胶组合物,包括下述组分,各组分的重量份含量为:丙烯酸酯乳液50-60份、光敏树脂12-18份、乙二胺0.7-1份、光引发剂0.5-2份、溶剂25-60份;

光敏树脂为三官能团聚氨酯丙烯酸酯,其能够在紫外光照射下自身发生交联反应,形成网络结构,与基胶共同构成交联半互穿网络结构,使胶体失粘;随着树脂含量的增多,c=c双键含量也相应增多,紫外光照射下发生交联程度越大,对基材的粘结性越差,失粘效果越明显;光敏树脂加入量过少,失粘效果不明显,加入量过多,容易造成整个胶体过软,因此,光敏树脂的加入量对减粘剂的性能影响较大;通过控制光敏树脂的含量为12-18份,能够达到最优的效果;

光引发剂为安息香双甲醚(651)、二甲苯酮(bp)、2-异丙基硫杂蒽酮(itx)、1-羟基环己基苯基甲酮(184)、2-羟基-甲基苯基丙、2-甲基-1-(4-甲硫基苯基)-2-吗啉基-1-丙酮(907)、2,4,6-(三甲基苯甲酰基)-二苯基氧化膦(tpo)、烷-1-酮(1173)、dr-575中的一种或几种;

溶剂为丙酮、环己酮、乙酸乙酯、乙酸丁酯、丁酮、甲醇、乙醇、丙醇、异丙醇、异丁醇、正丁醇、甲基异丁酮、异佛尔酮、甲苯、二甲苯、丙二醇甲醚、二丙二醇甲醚中的一种或几种;

丙烯酸酯乳液由如下方法制备:

1)在三口烧瓶中加入1.2g乳化剂、0.96g引发剂(过硫酸铵)和112.5g去离子水,待体系分散均匀后,再加入单体丙烯酸丁酯112.5g、丙烯酸3g、醋酸乙烯酯37.5g、马来酸酐1.2g、甲基丙烯酸乙酰乙酰氧基乙酯4.8g,300r/min搅拌35min,得到预乳液,备用;

2)将上述制得的预乳液取出1/5,与0.39g引发剂、0.25g碳酸氢钠和37.5g去离子水一同加入四口烧瓶中,室温搅拌20min后,于80℃的水浴中回流反应;

3)当出现蓝相时,开始缓慢滴加剩余的预乳液,控制在150min内滴加完,升温至85℃继续反应60min,将温度降至45℃,用质量分数为30%的氨水调ph值至7.8-8,得到丙烯酸酯乳液;

通过加入甲基丙烯酸乙酰乙酰氧基乙酯单体,甲基丙烯酸乙酰乙酰氧基乙酯中的乙酰乙酰氧基与三乙胺中的氨基发生反应,聚合体系中交联点的数量增多,交联密度增大,形成致密的交联网络结构,从而使得胶膜的耐水性显著提高;另外,交联使聚合物由线型变成了网状,提高了聚合物的玻璃化温度,增强了聚合物的内聚力,限制了分子链的运动,降低了聚合物的流动性,阻碍压敏胶对被粘物表面的润湿,起到提高压敏胶持粘力、高温持粘力的效果;

通过加入马来酸酐单体,从而在支链上引入了马来酸酐分子,马来酸酐分子具有低的玻璃化温度,进而能够加强丙烯酸压敏胶的耐热性能;另外,马来酸酐中的-cooh极性基团的引入,能够增加胶体分子的极性,可以增大分子间的取向力和诱导力,对极性基材的粘接力增加,使聚合物分子链之间产生氢键,较大程度提高聚合物的内聚强度和粘合性能;再者,马来酸酐还能够引入c=c,在uv照射过程中,提高交联反应程度,使得胶体对基材的粘结性越差,达到无残胶的效果;

离型层为pet离型膜,离型膜厚度为38-75μm;

该uv减粘膜由如下步骤制成:

将丙烯酸酯乳液与乙二胺混合,150r/min搅拌6-8min,经300目滤布过滤后,得第一混合物;将光敏树脂和光引发剂加入溶剂中,150r/min搅拌8-10min,得第二混合物;将第一混合物和第二混合物混合均匀,得到uv减粘胶组合物;

将uv减粘胶组合物采用涂布装置涂布于改性pet薄膜(基材)上,涂布方式采用狭缝间歇涂布方式,控制干胶厚度在10-25μm,120℃烘烤5min,用封塑机覆上离型膜,静置5-6h,得到uv减粘膜。

实施例1

一种uv减粘膜,包括依次设置的基材层、uv减粘层和离型层;

基材层为改性pet薄膜,厚度为50μm;

uv减粘层由uv减粘胶组合物制成;其中,uv减粘胶组合物包括下述组分,各组分的重量份含量为:丙烯酸酯乳液50份、光敏树脂12份、乙二胺0.7份、光引发剂0.5份、溶剂25份;

离型层为pet离型膜,pet离型膜厚度为38μm;

该uv减粘膜由如下步骤制成:

第一步、将丙烯酸酯乳液与乙二胺混合,150r/min搅拌6min,经300目滤布过滤后,得第一混合物;将光敏树脂和光引发剂加入溶剂中,150r/min搅拌8min,得第二混合物;将第一混合物和第二混合物混合均匀,得到uv减粘胶组合物;

第二步、将uv减粘胶组合物采用涂布装置涂布于改性pet薄膜(基材)上,涂布方式采用狭缝间歇涂布方式,控制干胶厚度在10μm,120℃烘烤5min,用封塑机覆上离型膜,静置5h,得到uv减粘膜。

实施例2

一种uv减粘膜,包括依次设置的基材层、uv减粘层和离型层;

基材层为改性pet薄膜,厚度为100μm;

uv减粘层由uv减粘胶组合物制成;其中,uv减粘胶组合物包括下述组分,各组分的重量份含量为:丙烯酸酯乳液55份、光敏树脂15份、乙二胺0.8份、光引发剂1份、溶剂45份;

离型层为pet离型膜,pet离型膜厚度为55μm;

该uv减粘膜由如下步骤制成:

第一步、将丙烯酸酯乳液与乙二胺混合,150r/min搅拌7min,经300目滤布过滤后,得第一混合物;将光敏树脂和光引发剂加入溶剂中,150r/min搅拌9min,得第二混合物;将第一混合物和第二混合物混合均匀,得到uv减粘胶组合物;

第二步、将uv减粘胶组合物采用涂布装置涂布于改性pet薄膜(基材)上,涂布方式采用狭缝间歇涂布方式,控制干胶厚度在15μm,120℃烘烤5min,用封塑机覆上离型膜,静置5.5h,得到uv减粘膜。

实施例3

一种uv减粘膜,包括依次设置的基材层、uv减粘层和离型层;

基材层为改性pet薄膜,厚度为150μm;

uv减粘层由uv减粘胶组合物制成;其中,uv减粘胶组合物包括下述组分,各组分的重量份含量为:丙烯酸酯乳液60份、光敏树脂18份、乙二胺1份、光引发剂2份、溶剂60份;

离型层为pet离型膜,pet离型膜厚度为75μm;

该uv减粘膜由如下步骤制成:

第一步、将丙烯酸酯乳液与乙二胺混合,150r/min搅拌8min,经300目滤布过滤后,得第一混合物;将光敏树脂和光引发剂加入溶剂中,150r/min搅拌10min,得第二混合物;将第一混合物和第二混合物混合均匀,得到uv减粘胶组合物;

第二步、将uv减粘胶组合物采用涂布装置涂布于改性pet薄膜(基材)上,涂布方式采用狭缝间歇涂布方式,控制干胶厚度在25μm,120℃烘烤5min,用封塑机覆上离型膜,静置6h,得到uv减粘膜。

对比例1

将实施例1中的基材层换成普通pet薄膜,其余原料及制备均不变。

对比例2

将实施例1中,uv减粘胶组合物的乳液基体换为普通丙烯酸酯乳液,其余原料及制备均不变。

对比例3

将实施例1中,uv减粘胶组合物的光敏树脂含量换为10份,其余原料及制备均不变。

对比例4

将实施例1中,uv减粘胶组合物的光敏树脂含量换为20份,其余原料及制备均不变。

对实施例1-3和对比例1-4制得的uv减粘膜做如下性能测试:

初粘力按照gb/t4852-847测定;按照gb/t4851-1998制样标准,在130℃下进行持粘力测试;180°剥离强度按照gb/t2792-1998标准测试;将待测减粘膜贴至标准镜面不锈钢板上,置于130℃的恒温烘箱中,每隔30min剥开胶带检查胶层的破损,以剥离后出现残胶暗影的时间来计算耐高温时间;测试实施例1-3和对比例1-2中基材层的表面电阻率,测试结果如下表:

由上表可知,实施例1-3制得的减粘膜的初粘力好,能粘住的为9、10号钢球,持粘力达到85-90min,耐130℃高温时间为68-70min,说明本发明制得的减粘膜具有良好的持粘力和高温持粘力;实施例1-3制得的减粘膜180°剥离强度达到9.28-9.51n·25mm-1,uv后均无残胶,说明本发明制得的就减粘膜在uv照射具有较高的玻璃强度,在uv照射后,能够达到易于剥离、剥离后无残胶的效果;同时,实施例1-3制得的减粘膜的吸水率为5.3-5.9%,具有较低的吸水率,说明具有较好的耐水性能;表面电阻率为1010ω数量级,较常规的pet表面电阻率1014-1016ω,降低了4-6个数量级,说明具有较好的抗静电性能;结合对比例1,说明pet薄膜经过改性处理后能够显著提高抗静电性能;结合对比例2,说明丙烯酸酯乳液在聚合中加入的甲基丙烯酸乙酰乙酰氧基乙酯和马来酸酐单体,不仅能够提高减粘膜的粘性,而且能够改善耐高温性能和耐水性能,提高无残胶效果;结合对比例3和对比例4,说明通过准确控制光敏树脂的含量,能够使uv减粘胶组合物能够达到最优的效果。

以上公开的本发明优选实施例只是用于帮助阐述本发明。优选实施例并没有详尽叙述所有的细节,也不限制该发明仅为所述的具体实施方式。显然,根据本说明书的内容,可作很多的修改和变化。本说明书选取并具体描述这些实施例,是为了更好地解释本发明的原理和实际应用,从而使所属技术领域技术人员能很好地理解和利用本发明。本发明仅受权利要求书及其全部范围和等效物的限制。


技术特征:

1.一种uv减粘膜,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设置的基材层(1)、uv减粘层(2)和离型层(3);

基材层(1)为改性pet薄膜,厚度为50-150μm;

uv减粘层(2)由uv减粘胶组合物制成;其中,uv减粘胶组合物包括下述组分,各组分的重量份含量为:丙烯酸酯乳液50-60份、光敏树脂12-18份、乙二胺0.7-1份、光引发剂0.5-2份、溶剂25-60份;

离型层(3)为pet离型膜,pet离型膜厚度为38-75μm;

该uv减粘膜由如下步骤制成:

第一步、将丙烯酸酯乳液与乙二胺混合,150r/min搅拌6-8min,经300目滤布过滤后,得第一混合物;将光敏树脂和光引发剂加入溶剂中,150r/min搅拌8-10min,得第二混合物;将第一混合物和第二混合物混合均匀,得到uv减粘胶组合物;

第二步、将uv减粘胶组合物采用涂布装置涂布于改性pet薄膜上,涂布方式采用狭缝间歇涂布方式,控制干胶厚度在10-25μm,120℃烘烤5min,用封塑机覆上离型膜,静置5-6h,得到uv减粘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uv减粘膜,其特征在于,所述改性pet薄膜由如下方法制备:

(1)将2-氨基-1-呋喃-2-乙醇和氧化石墨烯混合后加入乙二醇中,先磁力搅拌90-100min,再于45-50℃温度下水浴超声90-100min,升温至60-65℃继续磁力搅拌24h,得到改性石墨烯;其中,2-氨基-1-呋喃-2-乙醇、氧化石墨烯和乙二醇的质量比为1:2:10;

(2)将对苯二甲酸二甲酯、乙二醇、改性石墨烯及醋酸锰投入聚合釜中,反应温度为220-240℃,常压,反应时间为2-3h;其中,对苯二甲酸二甲酯、乙二醇、改性石墨烯及醋酸锰的用量之比为1:1.3:0.2:0.05;

(3)反应结束后加入sb2o3和亚磷酸进行缩聚,缩聚温度为260-280℃,缩聚时间为2-3h,真空度小于30pa,缩聚反应完成后,通过氮气加压出料,并经冷水固化,切粒,制得改性pet;sb2o3和亚磷酸的加入量分别为常压反应后体系质量的0.6%和0.2%;

(4)最后将改性pet制成厚度为50-150μm的薄膜,得到改性pet薄膜。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uv减粘膜,其特征在于,所述光敏树脂为三官能团聚氨酯丙烯酸酯。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uv减粘膜,其特征在于,光引发剂为安息香双甲醚、二甲苯酮、2-异丙基硫杂蒽酮、1-羟基环己基苯基甲酮、2-羟基-甲基苯基丙、2-甲基-1-(4-甲硫基苯基)-2-吗啉基-1-丙酮、2,4,6-(三甲基苯甲酰基)-二苯基氧化膦、烷-1-酮、dr-575中的一种或几种。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uv减粘膜,其特征在于,所述丙烯酸酯乳液由如下方法制备:

1)在三口烧瓶中加入1.2g乳化剂、0.96g引发剂和112.5g去离子水,待体系分散均匀后,再加入单体丙烯酸丁酯112.5g、丙烯酸3g、醋酸乙烯酯37.5g、马来酸酐1.2g、甲基丙烯酸乙酰乙酰氧基乙酯4.8g,300r/min搅拌35min,得到预乳液,备用;

2)将上述制得的预乳液取出1/5,与0.39g引发剂、0.25g碳酸氢钠和37.5g去离子水一同加入四口烧瓶中,室温搅拌20min后,于80℃的水浴中回流反应;

3)当出现蓝相时,开始缓慢滴加剩余的预乳液,控制在150min内滴加完,升温至85℃继续反应60min,将温度降至45℃,用质量分数为30%的氨水调ph值至7.8-8,得到丙烯酸酯乳液。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UV减粘膜,包括依次设置的基材层、UV减粘层和离型层;基材层为改性PET薄膜,厚度为50‑150μm;UV减粘层由UV减粘胶组合物制成;其中,UV减粘胶组合物包括下述组分,各组分的重量份含量为:丙烯酸酯乳液50‑60份、光敏树脂12‑18份、乙二胺0.7‑1份、光引发剂0.5‑2份、溶剂25‑60份;离型层为PET离型膜,PET离型膜厚度为38‑75μm。本发明通过采用改性PET薄膜作为基材,采用特制的丙烯酸乳液作为UV粘胶组合物的基体物质,得到的UV减粘膜在UV照射前具有优异的粘合力、耐温耐水性,在UV照射后,易剥离,能够达到无残胶的效果,并且具有优异的抗静电性能,不会对零件产生影响。

技术研发人员:陈伟;陈发同;熊明强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安徽荣泽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0.03.13
技术公布日:2020.06.05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 https://bbs.8miu.com/read-47219.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