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非氟无硅离型膜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专利2022-06-29  54

本发明涉及膜制造技术领域,具体涉及的是一种非氟无硅离型膜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离型膜是指薄膜表面能有区分的薄膜,离型膜与特定的材料在有限的条件下接触后不具有粘性,或轻微的粘性。离型膜,又称剥离膜、隔离膜、分离膜、阻胶膜、离形膜、薄膜、塑料薄膜、掩孔膜、硅油膜、硅油纸、防粘膜、型纸、打滑膜、天那纸、离型纸。通常情况下为了增加塑料薄膜的离型力,会将塑料薄膜做等离子处理,或涂氟处理,或涂硅离型剂于薄膜材质的表层上,如pet、pe、pp、opp,等等;让它对于各种不同的有机压感胶(如热融胶、亚克力胶和橡胶系的压感胶)可以表现出极轻且稳定的离型力。根据不同所需离型膜离型力,隔离产品胶的粘性不同,离型力相对应调整,使之在剥离时达到极轻且稳定的离型力。传统的离型膜会在离型膜表面涂硅油或者含硅离型剂,含硅离型膜会造成硅转移,会对胶表面造成破坏,一些胶黏剂产品以及对硅敏感的电子材料的使用会受到影响,不利于长时间使用,所以急需一种高分子非硅离型膜,以用于对硅敏感材料的生产制造中。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非氟无硅离型膜及其制备方法,无硅污染,高洁净度。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非氟无硅离型膜,包括依次叠设的离型层、基材层和防静电涂层,所述离型层分为第一离型层和第二离型层,所述第一离型层和所述第二离型层中间设有所述基材层。

作为优化的,所述基材层为pet聚酯薄膜。

作为优化的,所述离型层包括以下重量份的组分:甲基异丁基酮20-30份、聚碳酸酯树脂7-13份、丁酮10-20份、乙酸乙酯70-100份、聚乙烯醇50-80份和架桥剂3-5份。

作为优化的,所述防静电涂层包括以下重量份的组分:导电聚合物树脂5-10份、铂配合物催化剂0.5-2份、光引发剂0.5-2份、有粘合剂树脂10-150份和防粘连剂10-20份。

作为优化的,所述导电聚合物树脂是聚噻吩或聚噻吩衍生物中的一种。

作为优化的,所述防静电涂层的厚度为5-7微米。

作为优化的,所述离型层的厚度为10-17微米。

非氟无硅离型膜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制备防静电剂:导电聚合物树脂、铂配合物催化剂、光引发剂、有粘合剂树脂和防粘连剂,以1000-1500转/分搅拌30分钟,高速分散,得到防静电剂;

步骤2)制备离型剂:甲基异丁基酮、聚碳酸酯树脂、丁酮、乙酸乙酯、聚乙烯醇和架桥剂按重量份制得浆料;

步骤3)将制备好的离型剂倒入涂布机的涂布料槽,以50-60米/分钟的速度将涂布在基材层的两侧面上;

步骤4)对涂布好的涂层进行第一次电加热烘干和风干,电加热烘干温度为120℃,电加热托辊旋转转速为10m/min;

步骤5)将制备好的防静电剂均匀涂布在步骤4得到的薄膜的一侧面,然后压延复合;

步骤6)第二次电加热烘干和风干,电加热烘干温度为120℃,电加热托辊旋转转速为10m/min;

步骤7)对烘干固化好的离型膜进行收卷,包装。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本发明省去了涂硅工序,节约成本,加工过程不涉及有毒、挥发性溶剂等,对环境无污染,降低对操作人员的危害,得到的离型膜表现出较轻且稳定的离型力,方便剥离,剥离后无痕迹,无污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1

非氟无硅离型膜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制备防静电剂:取5份的聚噻吩、0.5份的铂配合物催化剂、0.5份的光引发剂、10份的有粘合剂树脂和10份的防粘连剂,以1000转/分搅拌30分钟,高速分散,得到防静电剂;

步骤2)制备离型剂:取20份的甲基异丁基酮、7份的聚碳酸酯树脂、10份的丁酮、70份的乙酸乙酯、50份的聚乙烯醇和3份的架桥剂制得浆料;

步骤3)将制备好的离型剂倒入涂布机的涂布料槽,以50米/分钟的速度将均匀涂布在pet聚酯薄膜的两侧面,离型层的厚度为10微米;

步骤4)对涂布好的涂层进行第一次电加热烘干和风干,电加热烘干温度为120℃,电加热托辊旋转转速为10m/min;

步骤5)将制备好的防静电剂均匀涂布在步骤4得到的薄膜的一侧面,然后压延复合,防静电层的厚度为5微米;

步骤6)第二次电加热烘干和风干,电加热烘干温度为120℃,电加热托辊旋转转速为10m/min;

步骤7)对烘干固化好的离型膜进行收卷,包装。

实施例2

非氟无硅离型膜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制备防静电剂:取7份的导电聚合物树脂、1份的铂配合物催化剂、1份的光引发剂、75份的有粘合剂树脂和15份的防粘连剂,以1250转/分搅拌30分钟,高速分散,得到防静电剂;

步骤2)制备离型剂:取25份的甲基异丁基酮、10份的聚碳酸酯树脂、15份的丁酮、85份的乙酸乙酯、65份的聚乙烯醇和4份的架桥剂制得浆料,厚度13微米;

步骤3)将制备好的离型剂倒入涂布机的涂布料槽,以55米/分钟的速度将均匀涂布在pet聚酯薄膜的两侧面;

步骤4)对涂布好的涂层进行第一次电加热烘干和风干,电加热烘干温度为120℃,电加热托辊旋转转速为10m/min;

步骤5)将制备好的防静电剂均匀涂布在步骤4得到的薄膜的一侧面,然后压延复合,防静电层的厚度为6微米;

步骤6)第二次电加热烘干和风干,电加热烘干温度为120℃,电加热托辊旋转转速为10m/min;

步骤7)对烘干固化好的离型膜进行收卷,包装。

实施例3

非氟无硅离型膜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制备防静电剂:取10份的导电聚合物树脂、2份的铂配合物催化剂、2份的光引发剂、150份的有粘合剂树脂和20份的防粘连剂,以1500转/分搅拌30分钟,高速分散,得到防静电剂;

步骤2)制备离型剂:取30份的甲基异丁基酮、13份的聚碳酸酯树脂、20份的丁酮、100份的乙酸乙酯、80份的聚乙烯醇和5份的架桥剂制得浆料,;

步骤3)将制备好的离型剂倒入涂布机的涂布料槽,以60米/分钟的速度将均匀涂布在pet聚酯薄膜的两侧面,厚度为17微米;

步骤4)对涂布好的涂层进行第一次电加热烘干和风干,电加热烘干温度为120℃,电加热托辊旋转转速为10m/min;

步骤5)将制备好的防静电剂均匀涂布在步骤4得到的薄膜的一侧面,然后压延复合,防静电层的厚度为7微米;

步骤6)第二次电加热烘干和风干,电加热烘干温度为120℃,电加热托辊旋转转速为10m/min;

步骤7)对烘干固化好的离型膜进行收卷,包装。

实施例1-3的离型力测试结果

通过对比可发现,本发明所生产出来的非氟无硅产品与普通型离型膜相比,本发明产品表层粘附力大大降低,此外,而本发明还免除了涂硅这一步骤,但离型力较稳定,粘附力也不高,方便剥离。

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非氟无硅离型膜,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叠设的离型层、基材层和防静电涂层,所述离型层分为第一离型层和第二离型层,所述第一离型层和所述第二离型层中间设有所述基材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非氟无硅离型膜,其特征在于:所述基材层为pet聚酯薄膜。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非氟无硅离型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离型层包括以下重量份的组分:甲基异丁基酮20-30份、聚碳酸酯树脂7-13份、丁酮10-20份、乙酸乙酯70-100份、聚乙烯醇50-80份和架桥剂3-5份。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非氟无硅离型膜,其特征在于:所述防静电涂层包括以下重量份的组分:导电聚合物树脂5-10份、铂配合物催化剂0.5-2份、光引发剂0.5-2份、有粘合剂树脂10-150份和防粘连剂10-20份。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非氟无硅离型膜,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聚合物树脂是聚噻吩或聚噻吩衍生物中的一种。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非氟无硅离型膜,其特征在于:所述防静电涂层的厚度为5-7微米。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非氟无硅离型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离型层的厚度为10-17微米。

8.根据权利要求1-7任意一项所述的非氟无硅离型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制备防静电剂:导电聚合物树脂、铂配合物催化剂、光引发剂、有粘合剂树脂和防粘连剂,以1000-1500转/分搅拌30分钟,高速分散,得到防静电剂;

步骤2)制备离型剂:甲基异丁基酮、聚碳酸酯树脂、丁酮、乙酸乙酯、聚乙烯醇和架桥剂按重量份制得浆料;

步骤3)将制备好的离型剂倒入涂布机的涂布料槽,以50-60米/分钟的速度将涂布在基材层的两侧面上;

步骤4)对涂布好的涂层进行第一次电加热烘干和风干,电加热烘干温度为120℃,电加热托辊旋转转速为10m/min;

步骤5)将制备好的防静电剂均匀涂布在步骤4得到的薄膜的一侧面,然后压延复合;

步骤6)第二次电加热烘干和风干,电加热烘干温度为120℃,电加热托辊旋转转速为10m/min;

步骤7)对烘干固化好的离型膜进行收卷,包装。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非氟无硅离型膜及其制备方法,包括依次叠设的离型层、基材层和防静电涂层,所述离型层分为第一离型层和第二离型层,所述第一离型层和所述第二离型层中间设有所述基材层。本发明省去了涂硅工序,节约成本,加工过程不涉及有毒、挥发性溶剂等,对环境无污染,降低对操作人员的危害,得到的离型膜表现出较轻且稳定的离型力,方便剥离,剥离后无痕迹,无污染。

技术研发人员:李刚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扬州万润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8.11.27
技术公布日:2020.06.05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 https://bbs.8miu.com/read-47176.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