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盘管的高效生产工艺的制作方法

专利2022-06-29  57


本发明涉及换热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盘管的高效生产工艺。



背景技术:

管式换热器在动力、化工、石油化工、空调工程和制冷工程中应用得非常广泛,如空调工程中使用的表面式空气冷却器、空气加热器、风机盘管等。

目前换热器中的盘管生产基本都是采用直管和u型铜管头径向对焊连接形成的蛇形盘管,焊接完成后再安装入铁质框架中。在将盘管安装到铁质框架中时因为尺寸上的误差容易导致安装位置不准确,从而对焊接部位产生挤压力或者拉伸力,长时间受到力的作用容易对焊接部位造成破坏,产生裂缝影响焊接部位的机械强度或者产生不规则凹陷影响管内液体流动的流畅性。如果先将直管安装于铁质框架中再焊接u型铜管头使其连接形成的蛇形盘管,在u型铜管头连接直管时容易产生两根直管误连的情况,从而导致盘管中液体流动混乱影响换热器的换热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解决上述问题,高效正确地安装焊接u型铜管头并在整个盘管安装后不会对焊接部位造成损坏的盘管生产工艺。

本发明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盘管的高效生产工艺,所述盘管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①盘管框架制作:使用角铁下料机对角铁进行定尺下料,将角铁通过电焊机制成盘管框架,将所述盘管框架进行表面除锈后浸入500℃融化的锌液中使所述盘管框架表面附着锌层;

②置管板安装:将镀锌板材进行定尺切割成置管板,在置管板表面冲制置管孔、集水管孔和螺丝安装孔,将所述若干置管板通过螺丝固定安装于盘管框架中,在固定于盘管框架前后两端的置管板外侧面上绘制焊接标记;

③铜管切割焊接:确定铜管管材规格并对管材定尺切割,将切割得到符合尺寸的铜管两端区域进行清洁处理,将清洁后的铜管套设于置物板的置管孔和集水管孔中,按照步骤②中绘制的焊接标记将同一层的相邻铜管端部焊接u型铜管头进行连通;

④集水管焊接:在盘管框架的前端设置进水管和出水管,将两侧集水管的前端分别与进水管和出水管后侧壁焊接连通;

⑤打压试验:使用试压器对焊接完成后的盘管进行打压试验。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先将铜管安装于盘管框架中的置管板中,再将铜管的端部使用u型铜管头进行焊接,防止了先进行u型铜管头焊接再安装铜管而导致的焊接部位受力造成损坏,在u型铜管头安装时通过焊接标记确定铜管端部的连接关系,不仅能够避免安装工人漏焊和错焊,防止了盘管中液体流动混乱而影响换热器的换热效果,而且能够有效提高u型铜管头的安装效率,优化了盘管的生产工艺。

本发明还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步骤①中角铁规格为∟25×25×3,所述表面除锈过程需要先将盘管框架进行酸洗,然后再使用氯化铵的水溶液进行清洗。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酸洗能够除去角铁表面氧化铁,氯化铵水溶液作为助镀液能够使基体和镀层二者更好地结合,使镀层更加均匀、提高附着力和延长使用寿命。

本发明还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的盘管框架的长度为1.5~1.8m,宽度为0.8~1.2m,高度为1.2~1.6m,所述步骤②中一个盘管框架中沿其长度方向设置有四块置管板。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设置四块置管板能够使铜管更加稳定地固定于盘管框架中并进行u型铜管头焊接。

本发明还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步骤②中的螺丝安装孔为腰形孔且螺丝安装孔设置于置管板的四周边缘处,所述集水管孔在置管板横向上设置有2列且分别位于置管板的左右两侧,所述集水管孔在置管板纵向上设置有20层且相邻集水管孔间距相等,所述置管孔等距设置于每层集水管孔之间且每层设置有10个置管孔。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螺丝安装孔为腰形孔在预安装置管板之后,螺丝还没有完全拧紧时置管板在盘管框架中能够在一定范围内调整位置,从而方便将铜管和集水管套设于置管板中。

本发明还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步骤②中的焊接标记包括数字标记和颜色标记,所述数字标记包括1至20且设置于置管板上左侧集水管孔的左侧,所述颜色标记涂设在集水管孔和置管孔周围。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数字标记能够方便记录焊接时所焊接的盘管层数,在层数较多时能够防止漏焊,颜色标记能够有效防止因为管端过多出现错误连接而导致盘管中液体流动混乱的现象。

本发明还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盘管框架前端置管板上的颜色标记包括有红、白、黑、绿和蓝五种颜色,每层10个置管孔周围依次每2个置管孔涂设一种颜色。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盘管框架前端的置管板上每层中涂设有相同颜色的置管孔中的管端两两焊接即可,有效防止因为管端过多出现错误连接而导致盘管中液体流动混乱的现象。

本发明还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盘管框架后端置管板上的颜色标记包括有红、白、黑、绿、蓝和黄六种颜色,每层集水管孔和置管孔共12个孔的周围依次每2个孔涂设一种颜色。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将盘管框架后端置管板上的集水管孔和置管孔周围设置颜色标记,安装人员在安装u型铜管头时只需将每一层中涂设有相同颜色孔中的管端两两焊接即可,有效防止因为管端过多出现错误连接。

本发明还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步骤③中焊接u型铜管头时将同一层中置于相同颜色孔中的铜管端部使用u型铜管头焊接连通。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方便了安装人员安装u型铜管头,提高了u型铜管头焊接的准确率和盘管的生产效率。

本发明还进一步设置为:所述u型铜管头焊接采用承插装配方式焊接,插口承口内深度为10~16mm,装配间隙单边为0.08~0.12mm,在焊进入接前使用蘸有丙酮的脱脂棉对施焊区域进行清洁。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承插装配方式能使u型铜管头和铜管焊接后更加牢固,蘸有丙酮的脱脂棉对施焊区域进行清洁除去端部的氧化层及其他杂质,防止影响焊接性能而产生焊接缺陷。

本发明还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步骤⑤打压试验中使用的压力表测量精度为0.1公斤,打压试验的测压时间为4~5h。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打压试验能够有效检查铜管连接部位的连接可靠性,保持4~5h的试验时间能够保证其可靠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生产工艺流程图;

图2为本发明的前端置管板结构图;

图3为本发明的后端置管板结构图;

图4为本发明图2中a部位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号含义:1、前端置管板;2、后端置管板;3、置管孔;4、集水管孔;5、螺丝安装孔;6、焊接标记。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发明,但不用来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以下参考图1至图4对本发明进行说明。

一种盘管的高效生产工艺,盘管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①盘管框架制作:使用角铁下料机将规格为∟25×25×3角铁进行定尺下料,将角铁垂直的两边一边不动,另一边的端部使用直角等腰三角形角尺隔出直角三角形并切掉,将一边的端部切除了直角三角形的两根角铁垂直焊接,以此将符合尺寸要求的角铁通过电焊机制成盘管框架,盘管框架的长度为1.5~1.8m,宽度为0.8~1.2m,高度为1.2~1.6m,优选的盘管框架的长度为1.8m,宽度为0.9m,高度为1.5m。将盘管框架进行表面进行酸洗,以此除去角铁表面氧化铁,然后再使用氯化铵的水溶液进行清洗,氯化铵水溶液作为助镀液能够使基体和镀层二者更好地结合,使镀层更加均匀、提高附着力和延长使用寿命,之后浸入500℃融化的锌液中使盘管框架表面附着锌层,锌层能对盘管框架起到防护作用,防止其生锈和腐蚀并且具有一定的美观作用。

②置管板安装:将镀锌板材进行定尺切割成置管板,置管板的长度为1.35m,宽度为0.9m,之后在符合尺寸的置管板表面冲制置管孔、集水管孔和螺丝安装孔,螺丝安装孔为腰形孔且螺丝安装孔等距设置于置管板的四周边缘处。集水管孔在置管板横向上设置有2列且分别位于置管板的左右两侧,集水管孔在置管板纵向上设置有20层,上下相邻集水管孔圆心之间的间距为5cm,置管孔设置于每层集水管孔之间且每层设置有10个置管孔,相邻置管孔与集水管孔圆心的距离和每层上相邻置管孔圆心的距离都为5cm。将置管板通过螺丝预固定安装于盘管框架中,一个盘管框架中沿其长度方向设置有四块置管板,因为置管板上的螺丝安装孔为腰形孔,所以在螺丝还没有完全拧紧时置管板在盘管框架中能够在一定范围内调整位置,从而方便将铜管和集水管套设于置管板中。之后在固定于盘管框架前后两端的置管板外侧面上绘制焊接标记,焊接标记包括数字标记和颜色标记,数字标记包括1至20且设置于置管板上左侧集水管孔的左侧,数字标记能够方便记录焊接时所焊接的盘管层数,在层数较多时能够防止漏焊。颜色标记涂设在集水管孔和置管孔周围,优选的在盘管框架前端置管板上的颜色标记包括有红、白、黑、绿和蓝五种颜色,每层10个置管孔周围依次每2个置管孔涂设一种颜色,即为第一个置管孔和第二个置管孔周围涂上红色、第三个置管孔和第四个置管孔周围涂上白色……第九个置管孔和第十个置管孔周围涂上蓝色,盘管框架后端置管板上的颜色标记包括有红、白、黑、绿、蓝和黄六种颜色,每层包括集水管孔和置管孔共12个孔的周围依次每2个孔涂设一种颜色,即为最左侧集水管孔和第一个置管孔周围涂上红色、第二个置管孔和第三个置管孔周围涂上白色……第十个置管孔和最右侧集水管孔周围涂上黄色,通过将集水管孔和置管孔周围设置颜色标记,安装人员在安装u型铜管头时只需将每一层中涂设有相同颜色孔中的管端两两焊接即可,有效防止因为管端过多出现错误连接而导致盘管中液体流动混乱的现象。

③铜管切割焊接:确定铜管管材规格并对管材定尺切割,优选的,铜管管材直径为2cm,铜管的切割长度为1.8m,将切割得到符合尺寸的铜管两端区域使用粒度为600#的金相砂纸打磨,并使用蘸有丙酮的脱脂棉对施焊区域进行清洁处理,除去端部的氧化层及其他杂质,防止影响焊接性能而产生焊接缺陷。将清洁后的铜管套设于置物板的置管孔和集水管孔中,按照绘制的焊接标记将同一层中置于相同颜色孔中的铜管端部使用u型铜管头焊接连通,u型铜管头焊接采用承插装配方式焊接,插口进入承口内深度为10~16mm,装配间隙单边为0.08~0.12mm,优选的,插口进入承口内深度为12mm,装配间隙单边为0.1mm,采用承插装配方式能使u型铜管头和铜管焊接后两者更加牢固,延长其使用寿命。

④集水管焊接:在盘管框架的前端设置进水管和出水管,进水管和出水管分别竖直设置于盘管框架的左右两侧,进水管和出水管的上下两端密封且在前侧的中间位置分别设置有进水口和出水口,将两侧集水管的前端分别与进水管和出水管后侧壁焊接连通。从进水口中注入液体,液体从进水管通过左侧的集水管流入到每一层的盘管中,然后流至右侧的集水管,最后从出水管的出水口流出。

⑤打压试验:使用试压器对焊接完成后的盘管进行打压试验,打压试验中使用的压力表测量精度为0.1公斤,打压试验的测压时间为4~5h,打压试验能够有效检查铜管连接部位的连接可靠性。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变型,上述假设的这些改进和变型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技术特征:

1.一种盘管的高效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盘管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①盘管框架制作:使用角铁下料机对角铁进行定尺下料,将角铁通过电焊机制成盘管框架,将所述盘管框架进行表面除锈后浸入500℃融化的锌液中使所述盘管框架表面附着锌层;

②置管板安装:将镀锌板材进行定尺切割成置管板,在置管板表面冲制置管孔、集水管孔和螺丝安装孔,将所述若干置管板通过螺丝固定安装于盘管框架中,在固定于盘管框架前后两端的置管板外侧面上绘制焊接标记;

③铜管切割焊接:确定铜管管材规格并对管材定尺切割,将切割得到符合尺寸的铜管两端区域进行清洁处理,将清洁后的铜管套设于置物板的置管孔和集水管孔中,按照步骤②中绘制的焊接标记将同一层的相邻铜管端部焊接u型铜管头进行连通;

④集水管焊接:在盘管框架的前端设置进水管和出水管,将两侧集水管的前端分别与进水管和出水管后侧壁焊接连通;

⑤打压试验:使用试压器对焊接完成后的盘管进行打压试验。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盘管的高效生产工艺,其特征是:所述步骤①中角铁规格为∟25×25×3,所述表面除锈过程需要先将盘管框架进行酸洗,然后再使用氯化铵的水溶液进行清洗。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盘管的高效生产工艺,其特征是:所述的盘管框架的长度为1.5~1.8m,宽度为0.8~1.2m,高度为1.2~1.6m,所述步骤②中一个盘管框架中沿其长度方向设置有四块置管板。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盘管的高效生产工艺,其特征是:所述步骤②中的螺丝安装孔为腰形孔且螺丝安装孔设置于置管板的四周边缘处,所述集水管孔在置管板横向上设置有2列且分别位于置管板的左右两侧,所述集水管孔在置管板纵向上设置有20层且相邻集水管孔间距相等,所述置管孔等距设置于每层集水管孔之间且每层设置有10个置管孔。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盘管的高效生产工艺,其特征是:所述步骤②中的焊接标记包括数字标记和颜色标记,所述数字标记包括1至20且设置于置管板上左侧集水管孔的左侧,所述颜色标记涂设在集水管孔和置管孔周围。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盘管的高效生产工艺,其特征是:所述盘管框架前端置管板上的颜色标记包括有红、白、黑、绿和蓝五种颜色,每层10个置管孔周围依次每2个置管孔涂设一种颜色。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盘管的高效生产工艺,其特征是:所述盘管框架后端置管板上的颜色标记包括有红、白、黑、绿、蓝和黄六种颜色,每层集水管孔和置管孔共12个孔的周围依次每2个孔涂设一种颜色。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盘管的高效生产工艺,其特征是:所述步骤③中焊接u型铜管头时将同一层中置于相同颜色孔中的铜管端部使用u型铜管头焊接连通。

9.根据权利要求1或8所述的一种盘管的高效生产工艺,其特征是:所述u型铜管头焊接采用承插装配方式焊接,插口进入承口内深度为10~16mm,装配间隙单边为0.08~0.12mm,在焊接前使用蘸有丙酮的脱脂棉对施焊区域进行清洁。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盘管的高效生产工艺,其特征是:所述步骤⑤打压试验中使用的压力表测量精度为0.1公斤,打压试验的测压时间为4~5h。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盘管的高效生产工艺,制备方法包括盘管框架制作、置管板安装、铜管切割焊接、集水管焊接和打压试验,具体通过角铁下料焊接制成盘管框架,再在盘管框架中安装置管板,在置管板中插设集水管和铜管并使用U型铜管头焊接使其密封连通,最后使用试压器对其进行打压试验,检查各部位的焊接情况和整个盘管是否存在质量问题。该生产工艺将集水管和铜管使用U型铜管头焊接连通制成盘管,通过焊接标记安装集水管和铜管两端的U型铜管头,在高效进行安装过程中不会出错且按照该方式排列的盘管能够很好的使水流经盘管。

技术研发人员:叶银龙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浙江五叶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0.01.13
技术公布日:2020.06.05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 https://bbs.8miu.com/read-47168.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