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属于胶黏剂技术领域,涉及一种uv减黏压敏胶及uv减黏胶带。
背景技术:
压敏胶是胶黏剂中用量最大、应用范围最广的产品,其制品几乎遍布包装、汽车、运输、通讯、电器、建材、机械、航空、轻工、卫生等各个领域。
与永久性压敏胶不同的是,可移除等级的压敏胶形成临时粘合而非永久粘合。永久性压敏胶的剥离强度随时间而增加,通常不需要从基材上剥离干净,且在不需要移除时与基材的表面结合。另一方面,可移除压敏胶随时间的累积具有较低的剥离强度,必须从基材上剥离干净且不能与基材表面结合。
在电子产品加工过程中,需要临时粘结的过程,部件需要尽快脱胶进行下一步的操作,但目前市场上黏度高的胶黏剂难以实现易剥离。
为此,我司研发一种正常条件下保证黏度的同时,在特殊光照条件下具有较高的剥离效果的压敏胶,来满足市场的需要。中国专利201310076602.0公开了一种新型易剥离压敏胶,选用乙酸乙酯、丙酮等有机溶剂,因为这两种溶剂易挥发,并且因为挥发影响剥离效果,造成剥离后的残留。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中压敏胶黏度高不容易剥离或剥离性好但黏度低的特点,提供一种uv光照后减黏易剥离的压敏胶,以及由uv减黏压敏胶制得的胶黏带。
为达以上目的,具体方案如下:
一种uv减黏压敏胶,包括如下配方的组分:30-45重量份的丙烯酸异辛酯、10-20重量份的aa精丙烯酸,1-10重量份的2501a硅烷,10-20重量份的1-羟基环己基苯基酮,5-15重量份的十二硫醇,5-10重量份的偶氮二甲酸二异丙酯,1-2重量份的有机锡,8-15重量份的空心玻璃微珠;1-5重量份的2-乙基蒽醌。
优选地,uv减黏压敏胶配方还包括2-8重量份的化合物i,化合物i的结构式为:
优选地,aa精丙烯酸的制备方法为:丙烯氧化产物经水吸收和精馏而得到含有10~1000ppm丙烯醛、糠醛和/或苯甲醛等杂质的粗丙烯酸为原料,往粗丙烯酸中加入阻聚剂对苯二酚,选择含3~10碳原子的醇类物质为脱醛试剂先与粗丙烯酸中的醛进行反应,然后进行间歇或连续减压精馏,减压精馏真空度为0.1~50kpa,得到醛含量为零和丙烯酸纯度达99.80%以上的聚合级精丙烯酸,然后在聚合级精丙烯酸中加入丙烯酸重量份数0.1-3%的白藜芦醇和1,6-己二醇二丙烯酸盐,2000lex200-500nm光照下聚合20min,得到aa精丙烯酸。
优选地,偶氮二甲酸二异丙酯和有机锡的重量份数比为3-8:1。
优选地,所述空心玻璃微珠的粒径为5-12μm,导热系数在0.05-0.1w/m·k。
优选地,aa精丙烯酸和2501a硅烷的重量份数比为2-4:1。
优选地,丙烯酸异辛酯和偶氮二甲酸二异丙酯的重量份数比为5-8:1。
优选地,aa精丙烯酸和化合物i的重量份数比为5-12:1。
一种uv减黏压敏胶的制备方法,其包括如下步骤:将丙烯酸异辛酯、2501a硅烷、1-羟基环己基苯基酮、十二硫醇、偶氮二甲酸二异丙酯、空心玻璃微珠、化合物i和2-乙基蒽醌,加入容器搅拌均匀,然后在强度2200lex波长500nm光照下加入aa精丙烯酸和有机锡;光照搅拌20-50min,搅拌速度45转/分,制得uv减黏压敏胶。
一种uv减黏胶带,采用本发明制备的uv减黏压敏胶涂覆在基材上制得,基材为5-150μm的聚乙烯、聚氯乙烯、聚丙烯、聚酰亚胺薄膜中的一种,uv减黏压敏胶涂覆在基材的一面或双面,涂覆厚度为50-200μm。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不同之处在于本发明取得了如下技术效果:
1、本发明uv光对制备过程进行处理,而非采用加热,加工方式简单,生产更加节能环保,并且制得的压敏胶黏度较高,但在剥离过程中,只需要用uv光照射即可大幅度降低黏度,非常流畅的移除胶黏物。
2、本发明的本发明通过特殊处理的aa精丙烯酸,在黏度方面有预料不到的技术效果,并且与现有的uv减黏压敏胶相比,高黏度明显。
3、本发明采用特殊结构的醚类化合物,可以在uv光照下黏度降低到极小,一般情况下具有高粘着力,uv光照后黏度极低,剥离无残胶,性能优越。
4、偶氮二甲酸二异丙酯和醚类化合物搭配使用,发泡增加压敏胶体积减少压敏胶用量的同时,保证了压敏胶在一般情况下的黏度。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中的实施例,对分发明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本发明提供一种uv减黏压敏胶,包括如下组分:丙烯酸异辛酯、2501a硅烷、1-羟基环己基苯基酮、十二硫醇、偶氮二甲酸二异丙酯、空心玻璃微珠、化合物i、2-乙基蒽醌、aa精丙烯酸和有机锡。
其中aa精丙烯酸的制备工艺为:将丙烯氧化产物经水吸收和精馏而得到含有10~1000ppm丙烯醛、糠醛和/或苯甲醛等杂质的粗丙烯酸为原料,往粗丙烯酸中加入阻聚剂对苯二酚,选择含3~10碳原子的醇类物质为脱醛试剂先与粗丙烯酸中的醛进行反应,然后进行间歇或连续减压精馏,减压精馏真空度为0.5~20kpa,得到醛含量为零和丙烯酸纯度达99.80%以上的聚合级精丙烯酸,然后在聚合级精丙烯酸中加入丙烯酸重量份数0.1-0.5%的白藜芦醇和丙烯酸重量份数0.1-0.2%的1,6-己二醇二丙烯酸盐,
2000lex200-500nm光照下聚合20min,得到aa精丙烯酸。
通过如下表格中的配方制备实施例1-12的uv减黏压敏胶。具体配方如下:
将丙烯酸异辛酯、2501a硅烷、1-羟基环己基苯基酮、十二硫醇、偶氮二甲酸二异丙酯、空心玻璃微珠、化合物i和2-乙基蒽醌,加入容器搅拌均匀,然后在强度2200lex波长500nm光照下加入aa精丙烯酸和有机锡;光照搅拌20-50min,搅拌速度45转/分,制得相应实施例的uv减黏压敏胶。
使用方法:将制得的uv减黏压敏胶放入涂布机在基材的单面或双面进行涂布然后贴敷离型纸。
其中实施例1、3、5的uv减黏压敏胶的涂布方式为条形涂布,涂布面积为普通胶水面积的30%-80%。
其中实施例2、4、6的uv减黏压敏胶的涂布方式为网格状涂布,涂布面积为普通胶水面积的30%-80%。
其中实施例7、8、9的uv减黏压敏胶的涂布方式为网格状涂布,涂布面积为普通胶水面积的30%-80%。
其中实施例10、11的uv减黏压敏胶的涂布方式为网点状涂布,涂布面积为普通胶水面积的30%-80%。
其中实施例12的uv减黏压敏胶的涂布方式为全覆盖涂布,涂布面积为普通胶水面积的100%。
对比例1-12的配方如下:
以下将对上述的12个实施例以及12个对比例的uv减黏压敏胶进行剥离试验,
黏度的测定:按照ub/t1723-1993,用ndj-79型旋转私度计测定私度,根据黏度大小调整转筒大小,使黏度值在标准误差范围之内。
剥离强度的测定:按照ub/t2792-1998进行测试。样条宽为25mm,长约200mm,试验不锈钢板长度125mm,宽度为30mm,厚度为2mm,试验机以50mm/min速度连续剥离,并读出剥离力。
试验三次取平均值,测试结果如下表:
对比例试验数据如下:
通过以上实施例可以看出,实施例1-12与对比例1-12相比,在光照后的黏度变化方面有着巨大的优势,尤其是实施例6和实施例9,黏度变化非常明显,剥离效率非常突出,同时在高温处理后黏度变化方面,实施例1-12变化不明显,而对比例黏度变化明显,但对比例在180℃高温下处理一小时黏度年华不明显,3小时后才明显,所以在时效性方面本发明的uv减黏方面,30秒即可实现,并且所以本发明在临时粘结工艺方面,剥离度骤变方面有着突出的优势。
并且实施例1-11在涂布方面,实施不完全涂布,既节省了材料,也没有降低胶黏带的性能。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1.一种uv减黏压敏胶,包括如下配方的组分:30-45重量份的丙烯酸异辛酯、10-20重量份的aa精丙烯酸,1-10重量份的2501a硅烷,10-20重量份的1-羟基环己基苯基酮,5-15重量份的十二硫醇,5-10重量份的偶氮二甲酸二异丙酯,1-2重量份的有机锡,8-15重量份的空心玻璃微珠;1-5重量份的2-乙基蒽醌。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uv减黏压敏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2-8重量份的化合物i,化合物i的结构式为: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uv减黏压敏胶,其特征在于:aa精丙烯酸的制备方法为:丙烯氧化产物经水吸收和精馏而得到含有10~1000ppm丙烯醛、糠醛和/或苯甲醛等杂质的粗丙烯酸为原料,往粗丙烯酸中加入阻聚剂对苯二酚,选择含3~10碳原子的醇类物质为脱醛试剂先与粗丙烯酸中的醛进行反应,然后进行间歇或连续减压精馏,减压精馏真空度为0.1~50kpa,得到醛含量为零和丙烯酸纯度达99.80%以上的聚合级精丙烯酸,然后在聚合级精丙烯酸中加入丙烯酸重量份数0.1-3%的白藜芦醇和1,6-己二醇二丙烯酸盐,2000lex200-500nm光照下聚合20min,得到aa精丙烯酸。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uv减黏压敏胶,其特征在于:偶氮二甲酸二异丙酯和有机锡的重量份数比为3-8:1。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uv减黏压敏胶,其特征在于:所述空心玻璃微珠的粒径为5-12μm,导热系数在0.05-0.1w/m·k。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uv减黏压敏胶,其特征在于:aa精丙烯酸和2501a硅烷的重量份数比为2-4:1。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uv减黏压敏胶,其特征在于:丙烯酸异辛酯和偶氮二甲酸二异丙酯的重量份数比为5-8:1。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uv减黏压敏胶,其特征在于:aa精丙烯酸和化合物i的重量份数比为5-12:1。
9.一种权利要求2-8任一项所述的uv减黏压敏胶的制备方法,其包括如下步骤:将丙烯酸异辛酯、2501a硅烷、1-羟基环己基苯基酮、十二硫醇、偶氮二甲酸二异丙酯、空心玻璃微珠、化合物i和2-乙基蒽醌,加入容器搅拌均匀,然后在强度2200lex波长500nm光照下加入aa精丙烯酸和有机锡;光照搅拌20-50min,搅拌速度45转/分,制得权利要求2-8任一项所述的uv减黏压敏胶。
10.一种uv减黏胶带,其特征在于:采用权利要求2-8任一项所述的uv减黏压敏胶涂覆在基材上制得,基材为5-150μm的聚乙烯、聚氯乙烯、聚丙烯、聚酰亚胺薄膜中的一种。
技术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