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涉及供料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堵头自动化供料的设备。
背景技术:
结合图1和图2所示,该种堵头应用在水管的一端,用于将管口端进行封堵,管口在输送线上,需要自动化的实现堵头与管口的封堵,然而,堵头的机构包括一个台阶轴及台阶轴轴端周向布置的弹性爪,由于整个堵头的尺寸较小,大约在1cm×1cm×1.5cm(高),并且堵头的前端弹性爪的周向尺寸与台阶轴的轴向尺寸相差无几,简单的通过振动盘进行振动排布导出时,很难将堵头的前后端进行有效的区分导出,亦即,从振动盘出口端导出的堵头的弹性爪的端部与尾端无法做出有效的区分,进而该种堵头在实际供料中存在较大的技术难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堵头自动化供料的设备,能够有效实现对堵头进行供料,对堵头额姿态进行有效的调整。
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具体如下。
一种堵头自动化供料的设备,包括振动盘,所述振动盘的出口与导料轨道的进料口衔接,所述导料轨道的出口设置有接料装置,所述接料装置用于承接导料轨道的出口处的单个堵头,所述接料装置的出口与掉头机构连接,所述掉头机构用于将接料装置承接的堵头进行掉头操作。
本发明还存在以下特征:
所述接料装置包括承接半管,所述承接半管的开口朝上并且水平布置,所述承接半管设置在转运机构上,所述转运机构用于承接导料轨道出口位置处的堵头并且转运至掉头机构上进行掉头操作。
所述承接半管的一端管口位置设置有吸气嘴,所述吸气嘴一端与吸气气源连通,所述吸气嘴的吸气方向与承接半管的长度方向平行。
所述吸气嘴的吸气端管口设置有吸气管,所述吸气管的外径略小于堵头一端的台阶孔的直径外径,所述吸气管的管口位置设置有橡胶圈,所述吸气管的管身上设置有限位圈,所述限位圈的外径大于堵头一端的台阶孔的直径。
所述转运机构包括循环带,所述循环带的环面竖直布置,所述承接半管的管身通过铰接轴设置在循环带上,所述铰接轴上设置有扭簧,所述扭簧使得承接半管长度方向呈现水平状态,所述循环带旁侧设置有偏转机构,所述偏转机构使得承接半管的管口呈现水平及竖直向下两种状态。
所述循环带整体呈现矩形结构,包括两侧的竖直段及上下方向的水平段,所述导料轨道的出口位置设置在循环带的一侧竖直段旁侧位置,所述偏转机构设置在循环带的另一侧竖直段旁侧位置。
所述循环带的四周设置有四个齿轮,所述四个齿轮分别转动式设置在支架上,所述承接半管的铰接轴固定在循环带上,所述铰接轴上设置有滑块,所述滑块滑动设置在水平滑槽板的条形滑槽内,所述条形滑槽的长度方向水平,所述水平滑槽板竖直设置在滑杆上,所述滑杆竖直布置且上下两端与支架连接。
所述四个齿轮中的一个齿轮通过变速机构与电机连接。
所述偏转机构包括设置在循环带一侧竖直段的偏转折板,所述承接半管靠近吸气嘴的一端设置有偏转滚轮,所述偏转滚轮的轮芯水平且轮缘与偏转折板抵靠。
所述偏转折板包括第一折板段及第二折板段,所述偏转滚轮与第一折板段抵靠时,所述承接半管呈现倾斜布置状态,所述偏转滚轮与第二折板段抵靠时,所述承接半管呈现管口竖直向下的状态。
所述第一折板段上设置有锯齿面,所述锯齿面沿着第一折板段长度方向布置,所述偏转滚轮的轮缘与锯齿面抵靠。
所述掉头机构包括设置在循环带一侧竖直段的旁侧设置有接料管,所述接料管的倾斜布置在第一折板段的旁侧位置,所述接料管的下方设置有掉头管,所述掉头管整体呈“u”形,所述掉头管的另一端设置有抽吸管,所述抽吸管与抽吸机构连通,所述掉头管的另一端管口下方延伸设置有导出管,所述导出管竖直布置且端构成出料口。
所述接料管位于竖直段的旁侧呈现上大、下小的锥管状结构布置,所述掉头管位于竖直段的旁侧呈现上大、下小的锥管状结构布置。
所述接料管位于竖直段的旁侧管壁设置有翻板,所述翻板通过铰接轴转动式设置在接料管的管壁位置处,所述承接半管的前端与翻板抵靠或分离,所述掉头管位于竖直段的旁侧管壁设置有转动板,所述承接半管的前端与转动板抵靠或分离。
所述承接导料轨道的出口位置设置有两组托杆,所述两组托杆水平且平行间隔布置,所述承接导料轨道的出口端位置设置有挡料板,所述承接半管的管壁设置有避让开口,所述避让开口沿着承接半管的长度方向布置且与两组托杆构成避让。
堵头供料方法,所述堵头供料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第一步、将堵头投放在振动盘内,启动振动盘,使得堵头按照长度方向水平的状态导出至导料轨道内,并且使得堵头挨个排布前进;
第二步、在导料轨道的出口位置设置两组托杆,使得堵头蓬设在两组托杆上;
第三步、启动转运机构,使得循环带转动,连动承接半管位于循环带转动,并且位于两组托杆上方实现对堵头的承接;
第四步、循环带继续转动,并且转运至偏转机构位置处,使得承接半管管口向下的状态,若堵头的尾端与吸气嘴结合时,堵头跟随循环带继续转动,直至转运至掉头管管口上方位置处,吸气嘴的抽气机构断气,使得堵头掉落至掉头管位置处,并且启动吸气机构,使得堵头移动至掉头管另一端管口处,以实现对堵头的掉头操作,而后吸气机构停止吸气,堵头卡爪朝上的方式顺着导出管导出,并且导出至轨道位置处;
第五步、若堵头的卡爪端与吸气嘴靠近时,承接半管偏转,使得堵头朝下并且掉落至接料管位置处,并且使得堵头卡爪朝上的方式顺着导出接料管下端管口导出,并且导出至轨道位置处;
第六步、所述第四步及第五步中的轨道上的堵头合流至合并轨道上,并且合并轨道导出至下游进行装配。
本发明取得的技术效果为:堵头物料放置在振动盘内,振动盘的出口可以稳定可靠的使得堵头呈现长度方向水平并且挨个排布的方式导出至导料轨道上,利用接料装置实施对导料轨道上的堵头进行单个承接,承接后的堵头导出至掉头机构内,使得导出的堵头朝向一致并且导出至生产下下游的装配设备内进行装配,进而完成对该种类型堵头的有效供料操作。
附图说明
图1和图2是堵头的两种视角结构示意图;
图3是堵头自动化供料的设备的主视图;
图4和图5是堵头自动化供料的设备的两种视角结构示意图;
图6至图8是接料装置的三种视角结构示意图;
图9和图10是承接半管与导料轨道出口端配合的两种视角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具体明。应当理解,以下文字仅仅用以描述本发明的一种或几种具体的实施方式,并不对本发明具体请求的保护范围进行严格限定。如在本文中所使用,术语“平行”和“垂直”不限于其严格的几何定义,而是包括对于机加工或人类误差合理和不一致性的容限:
下面结合附图1至图10,对本发明的堵头自动化供料的设备作详尽的说明:
一种堵头自动化供料的设备,包括振动盘,所述振动盘的出口与导料轨道20的进料口衔接,所述导料轨道20的出口设置有接料装置30,所述接料装置30用于承接导料轨道20的出口处的单个堵头a,所述接料装置30的出口与掉头机构连接,所述掉头机构用于将接料装置30承接的堵头a进行掉头操作;
结合图1至图5所示,堵头a物料放置在振动盘内振动,使得堵头a呈现长度方向水平并且挨个排布的方式导出至导料轨道20上,利用接料装30实施对导料轨道20上的堵头a进行单个承接,承接后的堵头a导出至掉头机构内,使得导出的堵头a朝向一致并且导出至生产下下游的装配设备内进行装配,进而完成对该种类型堵头a的有效供料操作。
作为本发明的优选方案,所述接料装置30包括承接半管31,所述承接半管31的开口朝上并且水平布置,所述承接半管31设置在转运机构上,所述转运机构用于承接导料轨道20出口位置处的堵头a并且转运至掉头机构上进行掉头操作;
上述的接料装置30包含的承接半管31随着转运机构动作,并且实施对导料轨道20出料端位置处堵头a的卡接操作,使得堵头a卡置在承接半管31的卡槽内,从而有效实施对承接,承接好的堵头a随着转运机构运转,并且转运至掉头机构内进行掉头操作,使得堵头a的卡爪端朝向一致,进而完成对堵头a的稳定且可靠的供料操作。
更为具体地,为实现对堵头a的一端有效吸附,并且当针对堵头a的卡爪端的分离,所述承接半管31的一端管口位置设置有吸气嘴32,所述吸气嘴32一端与吸气气源连通,所述吸气嘴32的吸气方向与承接半管31的长度方向平行;
结合图9和图10所示,当承接半管31转运至导料轨道20的出口位置时,将堵头a兜住后,吸气嘴32启动,以实施对堵头a一端的吸住,当堵头a为尾端朝向与吸气嘴32一致时,可以有效将堵头a吸住,并且通过掉头机构时,使得吸气嘴32与堵头a结合为一体,避免实施对堵头a进行掉头,当堵头a的卡爪端朝向吸气嘴32时,由于卡爪之间的间隙导致吸气嘴32与堵头a之间形成较大间隙,进而无法实施对堵头a的吸附,进而当转运至掉头机构处时,从而使得堵头a掉落下来,进而实现对堵头a的掉头操作,使得堵头a掉头后与不掉头操作的堵头a整齐排布,完成对堵头a的有效供料。
更为具体地,结合图10所示,为实施对堵头a尾端的有效吸附,并且能够使得堵头a的前端弹性卡爪与吸气嘴32接触时形成有效的间隙而掉落下来,所述吸气嘴32的吸气端管口设置有吸气管321,所述吸气管321的外径略小于堵头a一端的台阶孔a的直径外径,所述吸气管321的管口位置设置有橡胶圈322,所述吸气管321的管身上设置有限位圈323,所述限位圈323的外径大于堵头a一端的台阶孔a的直径;
当堵头a的尾端与吸气嘴32接触时,所述吸气嘴32伸入台阶孔a内,并且利用橡胶圈322能够有效实现二者的密封,从而可有效实现对堵头a的吸附操作,而当堵头a带有卡爪的一端与吸气嘴32接触时,在限位圈323的限位作用下,使得卡爪与限位圈323抵靠,使得吸气锥32无法实现对堵头a的吸附,当转运至掉头机构位置处,可有效实现堵头a与吸气嘴32的分离。
为实现对承接半管31的旋转旋转,并且使得承接半管31位于导料轨道20的出口及掉头机构位置处往复移动,所述转运机构包括循环带33,所述循环带33的环面竖直布置,所述承接半管31的管身通过铰接轴设置在循环带33上,所述铰接轴上设置有扭簧,所述扭簧使得承接半管31长度方向呈现水平状态,所述循环带33旁侧设置有偏转机构,所述偏转机构使得承接半管31的管口呈现水平及竖直向下两种状态;
承接半管31位于循环带33上旋转转动,使得承接半管31位于导料轨道20的出口及掉头机构位置处往复移动,进而实现对承接半管31的转运及释放,当承接半管31转运至循环带33的旁侧位置的偏转机构上后,偏转机构使得承接半管31呈现管口向下的状态,从而使得卡爪朝向吸气嘴31一端的堵头31顺着承接板管31掉落下来,完成对堵头31分拣的关键一步。
所述循环带33整体呈现矩形结构,包括两侧的竖直段331及上下方向的水平段332,所述导料轨道20的出口位置设置在循环带33的一侧竖直段331旁侧位置,所述偏转机构设置在循环带33的另一侧竖直段331旁侧位置;
上述循环带33转动的过程中,一侧的竖直段331由下至上,利用承接板管31实施对导料轨道20出口位置的堵头a进行承接,而后转运至另一侧的竖直段331实施对堵头a的释放,并且进行掉头操作。
更为具体地,截图6至图8所示,所述循环带33的四周设置有四个齿轮333,所述四个齿轮333分别转动式设置在支架334上,所述承接半管31的铰接轴固定在循环带33上,所述铰接轴上设置有滑块335,所述滑块335滑动设置在水平滑槽板336的条形滑槽3361内,所述条形滑槽3361的长度方向水平,所述水平滑槽板336竖直设置在滑杆337上,所述滑杆337竖直布置且上下两端与支架334连接;
四个齿轮333可将循环带33撑起并且呈现矩形结构,从而构成两侧的竖直段331及上下方向的水平段332,所述四个齿轮333中的一个齿轮通过变速机构与电机338连接,当电机338启动后,循环带33转动,从而连动滑块335位于条形滑槽3361内往复滑动,并且使得水平滑槽板336位于滑杆337上往复滑动,使得承接半管31呈现开口朝上的水平状态,从而可有效实现对导料轨道20的出口位置的堵头a进行有效的承接。
更为优选地,所述偏转机构包括设置在循环带33一侧竖直段331的偏转折板34,所述承接半管31靠近吸气嘴32的一端设置有偏转滚轮35,所述偏转滚轮35的轮芯水平且轮缘与偏转折板34抵靠;
当偏转滚轮35的轮缘与偏转折板34抵靠时,使得承接半管31的管口水平转化为管口向下,从而使得堵头a带有卡爪与吸气嘴32的接触端掉落下来,完成对堵头a的分选及转向操作。
更为具体地,所述偏转折板34包括第一折板段341及第二折板段342,所述偏转滚轮35与第一折板段341抵靠时,所述承接半管31呈现倾斜布置状态,该承接板管31呈现倾斜状布置,方便将卡爪朝上的堵头a从承接半管31滑落至掉头机构内进行掉头操作,所述偏转滚轮35与第二折板段342抵靠时,所述承接半管31呈现管口竖直向下的状态;
当承接半管21通过第二折板端342位置后,吸气嘴32的抽气机构断气,从而使得承接半管21上的堵头a掉落下来,并且掉落至掉头机构内,使得堵头a的朝向一致,以供应至生产线下游;
所述循环带33靠近导料轨道20的一侧竖直段331也设置有折板36段,并且偏转滚轮35与折板36段抵靠,当循环带33连动承接半管31实施对堵头a的承接后,偏转滚轮35与折板36段抵靠,使得承接半管31绕铰接轴上翘,使得堵头a沿着承接半管31滑动,并且使得堵头a的一端与吸气嘴32靠近,以确保吸气嘴32能够对堵头a产生作用。
更为具体地,当堵头a带有卡爪的一端与承接半管31接触时,为使得堵头a能够从承接板管21上滑落下来,所述第一折板段341上设置有锯齿面3411,所述锯齿面3411沿着第一折板段341长度方向布置,所述偏转滚轮35的轮缘与锯齿面3411抵靠时,使得承接半管31为铰接轴上产生振动,进而确保堵头a能够掉落下来。
更为具体地,为实现对掉落下来堵头a有效的掉头操作,所述掉头机构包括设置在循环带33一侧竖直段331的旁侧设置有接料管41,所述接料管41的倾斜布置在第一折板段341的旁侧位置,所述接料管41的下方设置有掉头管42,所述掉头管42整体呈“u”形,所述掉头管42的另一端设置有抽吸管,所述抽吸管与抽吸机构连通,所述掉头管42的另一端管口下方延伸设置有导出管421,所述导出管421竖直布置且端构成出料口;
当堵头a掉落至掉头管32位置后,在抽吸机构作用下,使得堵头a吸出至掉头管42的另一端管腔内,使得堵头a的卡爪朝上,抽吸机构停止抽气,并且从导出管421掉落至下游的轨道上,并且与接料管41掉落下来的堵头a合流,从而能够使得堵头a按照朝向一致的方向供给至下游生产机构内进行自动化的安装。
更为具体地,为实现对堵头a的有效承接,所述接料管41位于竖直段331的旁侧呈现上大、下小的锥管状结构布置,所述掉头管42位于竖直段331的旁侧呈现上大、下小的锥管状结构布置;
所述接料管41的大尺寸端径向尺寸小于堵头a的轴向尺寸,避免掉落下来的堵头a位于接料管41产生偏转,同理,所述掉头管42也是同样的采用该种结构设置。
为形成对掉落下来的堵头a有效承接,所述接料管41位于竖直段331的旁侧管壁设置有翻板411,所述翻板411通过铰接轴转动式设置在接料管41的管壁位置处,所述承接半管31的前端与翻板411抵靠或分离,所述掉头管42位于竖直段331的旁侧管壁设置有转动板422,所述承接半管31的前端与转动板422抵靠或分离;所述承接半管31转动至该位置后,与翻板411抵靠时,使得翻板411向下转动布置,以实现对承接半管31的避让,同理,承接板管31还能与转动板422形成避让。
为实现对导料鬼獒20出料口位置的堵头a有效承接,所述承接导料轨道20的出口位置设置有两组托杆21,所述两组托杆21水平且平行间隔布置,所述承接导料轨道20的出口端位置设置有挡料板22,所述承接半管31的管壁设置有避让开口311,所述避让开口311沿着承接半管31的长度方向布置且与两组托杆21构成避让。
堵头供料方法,所述堵头供料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第一步、将堵头a投放在振动盘内,启动振动盘,使得堵头a按照长度方向水平的状态导出至导料轨道20内,并且使得堵头a挨个排布前进;
第二步、在导料轨道20的出口位置设置两组托杆21,使得堵头a蓬设在两组托杆21上;
第三步、启动转运机构,使得循环带33转动,连动承接半管31位于循环带33转动,并且位于两组托杆21上方实现对堵头a的承接;
第四步、循环带33继续转动,并且转运至偏转机构位置处,使得承接半管31管口向下的状态,若堵头a的尾端与吸气嘴32结合时,堵头a跟随循环带33继续转动,直至转运至掉头管42管口上方位置处,吸气嘴32的抽气机构断气,使得堵头a掉落至掉头管42位置处,并且启动吸气机构,使得堵头a移动至掉头管42另一端管口处,以实现对堵头a的掉头操作,而后吸气机构停止吸气,堵头a卡爪朝上的方式顺着导出管421导出,并且导出至轨道位置处;
第五步、若堵头a的卡爪端与吸气嘴32靠近时,承接半管31偏转,使得堵头a朝下并且掉落至接料管41位置处,并且使得堵头a卡爪朝上的方式顺着导出接料管41下端管口导出,并且导出至轨道位置处;
第六步、所述第四步及第五步中的轨道上的堵头a合流至合并轨道上,并且合并轨道导出至下游进行装配。
1.一种堵头自动化供料的设备,包括振动盘,其特征在于:所述振动盘的出口与导料轨道(20)的进料口衔接,所述导料轨道(20)的出口设置有接料装置(30),所述接料装置(30)用于承接导料轨道(20)的出口处的单个堵头(a),所述接料装置(30)的出口与掉头机构连接,所述掉头机构用于将接料装置(30)承接的堵头(a)进行掉头操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堵头自动化供料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料装置(30)包括承接半管(31),所述承接半管(31)的开口朝上并且水平布置,所述承接半管(31)设置在转运机构上,所述转运机构用于承接导料轨道(20)出口位置处的堵头(a)并且转运至掉头机构上进行掉头操作。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堵头自动化供料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承接半管(31)的一端管口位置设置有吸气嘴(32),所述吸气嘴(32)一端与吸气气源连通,所述吸气嘴(32)的吸气方向与承接半管(31)的长度方向平行;所述吸气嘴(32)的吸气端管口设置有吸气管(321),所述吸气管(321)的外径略小于堵头(a)一端的台阶孔(a)的直径外径,所述吸气管(321)的管口位置设置有橡胶圈(322),所述吸气管(321)的管身上设置有限位圈(323),所述限位圈(323)的外径大于堵头(a)一端的台阶孔(a)的直径。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堵头自动化供料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转运机构包括循环带(33),所述循环带(33)的环面竖直布置,所述承接半管(31)的管身通过铰接轴设置在循环带(33)上,所述铰接轴德上设置有扭簧,所述扭簧使得承接半管(31)长度方向呈现水平状态,所述循环带(33)旁侧设置有偏转机构,所述偏转机构使得承接半管(31)的管口呈现水平及竖直向下两种状态;所述循环带(33)整体呈现矩形结构,包括两侧的竖直段(331)及上下方向的水平段(332),所述导料轨道(20)的出口位置设置在循环带(33)的一侧竖直段(331)旁侧位置,所述偏转机构设置在循环带(33)的另一侧竖直段(331)旁侧位置;所述循环带(33)的四周设置有四个齿轮(333),所述四个齿轮(333)分别转动式设置在支架(334)上,所述承接德半管(31)的铰接轴固定在循环带(33)上,所述铰接轴上设置有滑块(335),所述滑块(335)滑动设置在水平滑槽板(336)的条形滑槽(3361)内,所述条形滑槽(3361)的长度方向水平,所述水平滑槽板(336)竖直设置在滑杆(337)上,所述滑杆(337)竖直布置且上下两端与支架(334)连接;所述四个齿轮(333)中的一个齿轮通过变速机构与电机(338)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堵头自动化供料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偏转机构包括设置在循环带(33)一侧竖直段(331)的偏转折板(34),所述承接半管(31)靠近吸气嘴(32)的一端设置有偏转滚轮(35),所述偏转滚轮(35)的轮芯水平且轮缘与偏转折板(34)抵靠。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堵头自动化供料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偏转折板(34)包括第一折板段(341)及第二折板段(342),所述偏转滚轮(35)与第一折板段(341)抵靠时,所述承接半管(31)呈现倾斜布置状态,所述偏转滚轮(35)与第二折板段(342)抵靠时,所述承接半管(31)呈现管口竖直向下的状态。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堵头自动化供料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折板段(341)上设置有锯齿面(3411),所述锯齿面(3411)沿着第一折板段(341)长度方向布置,所述偏转滚轮(35)的轮缘与锯齿面(3411)抵靠。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堵头自动化供料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掉头机构包括设置在循环带(33)一侧竖直段(331)的旁侧设置有接料管(41),所述接料管(41)的倾斜布置在第一折板段(341)的旁侧位置,所述接料管(41)的下方设置有掉头管(42),所述掉头管(42)整体呈“u”形,所述掉头管(42)的另一端设置有抽吸管,所述抽吸管与抽吸机构连通,所述掉头管(42)的另一端管口下方延伸设置有导出管(421),所述导出管(421)竖直布置且端构成出料口;所述接料管(41)位于竖直段(331)的旁侧呈现上大、下小的锥管状结构布置,所述掉头管(42)位于竖直段(331)的旁侧呈现上大、下小的锥管状结构布置。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堵头自动化供料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料管(41)位于竖直段(331)的旁侧管壁设置有翻板(411),所述翻板(411)通过铰接轴转动式设置在接料管(41)的管壁位置处,所述承接半管(31)的前端与翻板(411)抵靠或分离,所述掉头管(42)位于竖直段(331)的旁侧管壁设置有转动板(422),所述承接半管(31)的前端与转动板(422)抵靠或分离。
10.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堵头自动化供料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承接导料轨道(20)的出口位置设置有两组托杆(21),所述两组托杆(21)水平且平行间隔布置,所述承接导料轨道(20)的出口端位置设置有挡料板(22),所述承接半管(31)的管壁设置有避让开口(311),所述避让开口(311)沿着承接半管(31)的长度方向布置且与两组托杆(21)构成避让。
技术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