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点连线成型法的制作方法

专利2022-06-29  81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幼儿习练文字的技术领域,是对于儿童进行传统文化和书法艺术启蒙的一种方法,具体来说是一种符合幼儿生理特点、心理特点、情感特点的书写方法。



背景技术:

幼儿的时期,父母不仅希望孩子健康成长,也希望孩子智力得到充分开发,具有书香气质。尤其是民族文化复兴的大背景下,家长们更是希望孩子得到更多的国学、传统文化的熏染。

然而,如今市场上品类多样的幼儿习字用具和项目大都是使用铅笔、圆珠笔等笔尖生硬的书写工具,并不符合孩子们的生理、心理特点。幼儿的骨骼和肌肉刚刚发育,还很稚弱,生理学家和学前教育专家都不赞同幼儿时期用硬笔书写工具进行写写画画,家长和幼教老师更是对于安全性充满顾虑。幼儿长时间使用铅笔、圆珠笔等笔尖生硬的书写工具,也会对骨骼生长不利。

另外,从专业角度讲,使用硬笔书写文字,笔画粗细一致、线条单一,也不能体现中国传统书法的书写特点;而毛笔的笔头是由处理过的兽毛做成的,很柔软且有弹性,能够让幼儿们使用起来不危害发育。从小运用毛笔书写文字,会对祖国的书法建立感情,埋下热爱祖国文化的种子。传统的摹贴、描红等书写用具,色彩单调,也不符合幼儿的审美取向,不能激发幼儿的兴趣,所以难以奏效。

画线、涂色等涂鸦般的游戏,才是幼儿写写画画的主要方式和具体表现。主动让幼儿通过画线、涂色完成文字组合,不仅使幼儿手、眼、脑的协调配合,并且增强脑、眼对手的指挥能力,还提升了观察、思维、想像等综合能力。通过重复画线、涂色积累到一定次数,文字的造型和读音就自然铭刻在孩子的脑中,才是孩子们获得知识的快乐方式。所以,本发明对幼儿掌握文字有着非常好的促进作用。

因此,提供一种符合幼儿心理、年龄特征,满足幼儿书写需求、又符合民族书法特点的方法至关重要。

本发明描述:

1.本发明符合幼儿生理和心理发育特点。本发明的目的是,满足幼儿对于文字的好奇和习练汉字的欲求,克服用硬笔书写引起的对幼儿发育期骨骼肌肉造成伤害的缺陷。

2.本发明从汉字笔画特点出发。根据汉字笔画粗细变化的特点,根据笔画的行笔路线,从笔画的起笔处开始,等距或不等距间隔设置随笔画粗细变化的“点”,直至笔画末端;笔画转锋、折笔处用带有箭头的弯曲线条指示转笔方向。

3.本发明以汉字基本构成为基础,帮助幼儿完成从点画到结构的整体布局。

4.本发明原理描述:笔画,是文字的基本构成单位。而无数个“点”连接成的富有变化的线条,是笔画的最小构成单位。弧线、曲线和横、竖、撇、捺、点、提、勾、折,是搭建文字结构的原件,点或线就叫做一笔或一画。而“点”是文字最小的构成单位,文字的笔画是由无数个“点”连接组成,所以,文字就是由“点”完成的造型。“点”的合理布局,文字就会工整、规范。如何让初学文字的幼儿把字体结构书写的规范、工整,是文字书写研究的难题。本发明为初学写字的少儿提供了连“点”成“线”手法,是帮助幼儿初学写字时的一个简单练字的方法。

每个文字,都是由“点”连接成线组成的构图,用“点”连“点”连接成“线”的成型法,就像是拿着柔软且富有弹性的毛笔在画画一样,绘画出一个个图形,能够圆满的完成每个字体的结构。因为幼儿各方面还在发育阶段,尤其是眼睛更应收到保护。所以,本发明习练的单个造型面积比通常的字体大,能够让幼儿在科学的距离进行涂写。连点成线继而成字获得成就感,可避免孩子写不成字的挫折感,能够增强孩子学习汉字和书法文化的自信心。

5.点点连线成型法的基本要素包括:大小不同的圆点代表运笔轻重;指示箭头表示折笔;圆点内的数字表示行笔顺序和路线。

附图说明:

图1是“一”字的书写方法。起笔的“点”的颜色(如红色)跟后续的“点”的颜色(如蓝色)区别开来,老师或者家长指导孩子拿起毛笔,从红色的“点”开始涂抹,由红色的点开始把后续标注有数字1、2、3、4、5的、大小不同的蓝色的“点”连接起来。

图2是通过涂写完成的“一”字。

图3是“力”字的书写方法。在笔画转锋、折笔处设置带有箭头的弯曲线条,书写时按照带有箭头的弯曲线条指示的方向调转毛笔笔尖(笔锋)进行涂写,就可以实现转锋,然后根据圆点内数字的顺序行笔。

图4是通过涂写完成的“力”字。

图5是曲线练习。为了让幼小的儿童能够熟练笔画线条的变化和控笔的能力,本发明训练初期,是以不规则的、粗细变化的曲线、弧线、直线开始,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他们的控笔、运笔能力得到提高,就可以进行具体造型的习练了。

图6是配以多彩的图形。如写“一”字时,同时在这个“一”字的旁侧对应的印制上孩子们喜闻乐见的形象图形,习字的孩子不仅完成了字体的绘写,也因为一侧的形象图形记住了这个字。将“一”字以“点”“点”连线的方法进行多次重复,习字的孩子也就把这个字的造型熟记在心,达到写字和读字的目的。

6.本发明具体实施方法:

a利用彩色墨汁、宣纸、毛笔,可以感知色彩和线条的变化,在点和线的连接中涂写能够认知图形和笔画。书写时用柔软并富有弹性的毛笔蘸上不同的颜色的墨汁,根据点的大小变化涂抹上墨汁,就可完成粗细变化的汉字笔画。

b基于不同大小的点进行巧妙设计,解决书写难题。

因汉字笔画有粗细变化,所以在书写时,要提示习练的孩子,到小点的位置毛笔要轻轻提起来,笔画就会细一些,到大点的位置毛笔要轻轻按下去,笔画就会粗一些;在转折的地方,按照箭头指示的方向调转笔锋,就可以完成转笔。重复的次数多了,幼小的心里就会理解和掌握了汉字笔画书写过程中提、按、转的书法要求。

低龄儿童用毛笔书写,重要的是解决笔画粗细一致、线条单一的问题,在运用中国传统书写工具和运用彩色墨汁的情况下,满足幼儿习练文字的欲求。

7.本发明的技术支撑:笔墨纸砚,是实现传统书法文化和艺术的物质基础。如今,宣纸彩色印刷技术和彩色墨汁已经能够实现本发明工艺的要求。用毛笔蘸上(彩色)墨汁,在宣纸上书画,才是中国书画的传统介质,孩子们写写画画的时候,能够感受到笔、墨、纸相互间产生的迟涩感和笔画起承转合的韵律。所以,本发明的书写介质,更多的是宣纸。当然也可以在胶版纸和铜版纸上实现本发明的效果。


技术特征:

1.点点连线成型法:其特征是根据笔画的行笔路线和粗细变化的走势,排布大小不等的并标注数字的“点”,书写时根据喜好用毛笔蘸上不同颜色的墨汁按数字顺序进行覆盖式涂写,在小“点”区域用笔要轻,到了大“点”区域时用笔要重,反应了书法提、按的手法,体现了汉字笔画的粗细变化。

2.点点连线成型法,重点在于排布大小不等的“点”,包括但不限于大小均等的点。

3.点点连线成形法,排布了标注数字的大小不等的“点”,这些数字是笔画行进的顺序的提示,包括但不限于不标注数字的大小不等的点。

4.点点连线成型法,重点在于笔画行笔路线中排布的大小不等的“点”。这些“点”,是笔画粗细变化的提示,包括但不限于大小不等的小圆圈,或者其它符号。

5.点点连线成型法,主要用于基本汉字的练习,包括但不限于字母、数字及简单图形的习练。

6.点点连线成形法,为了体现中国书法元素,重点在于汉字书法书写时所需的宣纸,包括但不限于其它可以书写的材质。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幼儿习练书法的方法,能够让幼儿在软笔书写时实现笔画粗细变化的效果,体现书法特点。其组合主要包括:根据汉字笔画粗细变化,把大小不等的“点”排布在笔画的行笔路线中,每个“点”中标有数字,来表示行笔的顺序;转折处用带有箭头的弧线指示笔画的转折方向(图3)。习练者用毛笔蘸上墨汁,从起笔的“点”开始,按照“点”的大小变化,或轻提或轻按覆盖排布好的“点”,在笔画转锋处按照带有箭头指示的方向调转毛笔笔尖的方向涂写,就可以实现转锋,完成笔画的粗细变化和起承转折(图4)。本发明在练字时,“点”的大小变化代表笔画粗细的变化,根据“点”的大小变化,用笔时有提有按,完成的笔画就有了粗细变化,符合汉字笔画粗细变化的特点。从接触书法的最初就能让幼儿领会汉字特点,为下一步硬笔书写和软笔练习打下基础。

技术研发人员:张向雷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张向雷
技术研发日:2019.11.20
技术公布日:2020.06.05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 https://bbs.8miu.com/read-47042.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