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可再充电电池的连接极和可再充电电池壳体。本发明还涉及一种用于封闭电池壳体的塑料电池盖,其具有在其安装在电池壳体上的状态下面向电池壳体内的下侧和相对的上侧,并且具有穿过电池盖的至少一个金属连接极。此外,本发明涉及一种铅酸电池,其具有被分成单元的塑料壳体、在塑料壳体的隔室中的多个电极板,并且在单元中具有电解质。
在电池的生产中,特别是可再充电电池,并且于此上下文中,特别是起动机电池,形成例如用于极连接和单元连接器的密封并且保持密封的穿通部代表了一个特别的问题。穿通部必须便宜且易于制造,并且必须能够承受电解质,电解质非常容易蠕变。为此,通常将铅套管作为极穿通部压入或模制到电池盖或单元壁中。
虽然金属和塑料的热膨胀系数不同,但在此必须确保牢固的安装。由于在电池生产中和在电池生产期间存在酸而引起的其他问题也加重此问题。
先前使用的连接极通常体现为铅套管,其经冷轧、在模具中铸造或注塑模制。通过突出部和迷宫来提供必要的安全措施以防止扭曲或锚定以防止从盖移除。同时,通过延长电解质的蠕变距离而改进的密封目标通过更多或更少数量的迷宫圈来实现。
wo2014/198650a1公开了这种类型的极穿通部,其形式为例如具有迷宫圈的铅套管,其中进一步设置了防旋转保护装置。
然而,实际上,已经发现,即使利用从现有技术中已知的这种极套管,也不可能防止在极套管与电池盖之间在局部受限的程度上出现μm范围内的间隙,在电池制造过程中酸渗入该间隙中,尽管在清洁方面做出了最大的努力,但仍然保留在这些间隙中。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会由于腐蚀而引起已知的损坏现象。
为此,在现有技术中,通过例如用硅脂或沥青涂覆连接极的外表面来实现密封的改进是必不可少的。因此产生了同时保护铅套管免受腐蚀的润滑剂密封。
然而,通过这种类型的密封,减小了铅套管的牢固安装。此外,这种铅套管的加工复杂,模具也受到污染。由于涂层部分的脱离,在周围材料中可能出现缺陷,例如裂纹。
即使通过喷砂或一些其他粗糙化方法对连接极表面的处理迄今也没有导致任何显著的改进。
基于该问题方案,本发明的根本目的是,例如从wo2014/198650a1已知类型的连接极开始,以这样的方式来开发该连接极,当连接极被压制或模制到电池盖中时,在连接极与电池盖的材料之间不会出现毛细管间隙或者μm范围内的间隙,酸或电解质可能收集在所述间隙内或者可能穿过所述间隙,从而以此方式,即使不使用润滑剂密封,也能够有效地保护连接极免受腐蚀。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相应的塑料电池盖或相应的电池壳体以及铅酸电池。
关于连接极,本发明所基于的目的通过独立专利权利要求1的主题来实现。在从属专利权利要求1至27中详细说明了根据本发明的连接极的有利开发方案。
因此,本发明具体地涉及一种用于可再充电电池的连接极,其中该连接极具有连接区域以将极端子固定到该连接极上,以及固定区域以将该连接极固定到该可再充电电池的壳体部分上。
本文使用的术语“连接区域”应被认为是指,在连接极的安装状态下,即当连接极已经被压制或模制到电池盖中或可再充电电池的壳体部分中时,连接极的相应地朝向外部暴露的区域以便允许极端子的附接。
相比之下,本文中术语“固定区域”应被认为是指,在连接极的安装状态下,连接极的被压制或模制到可再充电电池的壳体部分的材料中的区域。
类似于从wo2014/198650a1中已知的连接极,根据本发明的连接极在其固定区域中具有相应的防旋转保护装置,该防旋转保护装置是由周向突出部形成的,该周向突出部具有基本上环形形状并且在其外周缘上设置有齿系统。该防旋转保护装置(扭矩圈)设置在固定区域的端部区域中,该端部区域面向连接极的连接区域。
根据本发明的连接极特征尤其在于:在安装状态下,即当连接极已经被压制或模制为穿过可再充电电池的壳体部分中的相应极穿通部时,在连接极的部件和壳体部分材料之间没有保留或不存在毛细管间隙或者μm范围内的其他间隙,酸或电解质可能收集在该间隙内或者酸或电解质可能通过该间隙逸出,从而,即使没有附加的密封装置,也确保连接极和可再充电电池的壳体部分之间的无泄漏密封。
为此目的,设想到,在根据本发明的连接极的情况下,在固定区域的面向连接区域的端部区域中,更具体地在防旋转保护装置和连接区域之间,即在设置有齿系统的周向突出部与连接区域之间,设置了附加的周向密封突出部,所述附加的突出部具有至少基本上圆环形的设计并且用作密封突出部。通过在该防旋转保护装置上方(即在介于该防旋转保护装置与连接极的连接区域之间的区域中)设置至少基本上圆环形设计的这种周向密封突出部,目的即确保在连接极的部件与壳体部分材料之间没有保留或不存在毛细管间隙或者μm范围内的其他间隙是可行的。更具体地,已经发现,这种密封突出部的设置有效地防止在连接极的部件和可再充电电池壳体部分的材料之间形成毛细管间隙或其他间隙。
根据本发明的连接极的实施例,设想在防旋转保护装置和连接极的连接区域之间设置的密封突出部具有外周缘表面,具体地圆环形周缘表面,其形成为没有齿系统。通过这种措施,具体地可以确保,在根据本发明的连接极被固定到可再充电电池的壳体部分上的状态下,即当连接极已经在相应的极穿通部中被压制或模制到壳体部分中时,该密封突出部完全被壳体部分的材料(具体地塑料材料)覆盖。具体地,这也适用于圆环形突出部的上部圆环表面,其面向连接极的连接区域。由于当连接极已经被压制或模制到可再充电电池的壳体部分中时,该圆环形突出部的上部圆环表面也被壳体部分的材料(具体地塑料材料)完全覆盖,因此可以有效地防止间隙区域或毛细管间隙的形成,电解质或酸保留在该间隙区域或毛细管间隙中,或者电解质可能通过该间隙区域或毛细管间隙逸出。
在最近提及的实施例的优选实施方式中,设想该密封突出部的上部圆环表面位于平面中,该平面在介于连接区域与固定区域之间的截面平面之中或之下,其中(如开始已经陈述的)连接区域限定了在连接极连接至可再充电电池的壳体部分的状态下连接极的相对于壳体部分暴露的区域。
根据本发明的连接极的第一替代方案,设想该密封突出部具有背离该连接区域的下部圆环表面,该下部圆环表面位于平面中,该平面与设置有齿系统的周向突出部(防旋转保护装置)的上部圆环表面所处的平面相对应。
然而,如果密封突出部的下部圆环表面位于平面中,该平面与设置有齿系统的周向突出部的上部圆环表面所处的平面平行且相距一定距离延伸,则可以在连接极和可再充电电池的壳体部分之间实现更有效的密封。
于此上下文中,已经证明,如果在设置有齿系统的周向突出部(防旋转保护装置)和密封突出部之间设置圆环形底切区域,则是特别有效的。
根据本发明的连接极的实施例,当从连接极的纵向方向观察时,底切区域具有0.1mm至0.8mm的长度,优选地0.2mm至0.7mm的长度,并且甚至更优选地0.3mm至0.5mm的长度。
为了相对于对蠕变高度敏感的电解质更好地实现,根据本发明的连接极的实施例,设想密封突出部具有周缘表面,该周缘表面优选地在设置有齿系统的周向突出部(防旋转保护装置)的方向上倾斜。
关于根据本发明的连接极的防旋转保护装置,设想周向突出部的齿系统具有齿接部,当从该突出部的周向方向观察时,在该齿接部中优选地形成规则的径向突出区域。就此而言,根据本发明的各个方面,设想,当从连接极的径向方向观察时,该齿接部的径向突出区域与该密封突出部相比至少突出得同样远并且优选地突出得更远。
在齿接部的每两个相邻的径向突出区域之间存在齿接部的槽形区域,当从连接极的径向方向观察时,所述区域突出得不如齿接部的突出区域远。关于齿接部的这些槽形区域,设想圆形突出部优选地比齿接部的各自槽形区域突出得更远。
根据本发明的连接极的实施例,所述连接极在其固定区域中,并且优选地在固定区域的与连接区域相对的端部区域中具有迷宫区域,其中连接极的外壁在该迷宫区域中具有至少一个周向突出部。在这种情况下,有利的是,该连接极的外壁的周缘在该迷宫区域的未设置有周向突出部的至少一个区域中在远离该连接区域的方向上增大。
由此可以实现在靠近连接区域处(即在迷宫区域的上部区域中)连接极的更小的外周缘,由此使得可以减少该区域中连接极所需的材料量。
因此,完全地或部分地没有布置周向突出部的那些壁区域被认为是在迷宫区域的没有设置周向突出部的区域中连接极的外壁的周缘。因此,这些是外壁的壁区域,其中也没有设置向周向突出部的过渡。
对于本发明的最近提及的实施例,因此,外周缘可以从连接极的下端开始朝向连接区域减小。因此,例如,可以设想,在至少一个周向突出部外侧,在迷宫区域的至少一个区域中,在远离连接区域的方向上圆锥形地增大连接极的外壁。由此,在至少一个周向突出部外侧在迷宫区域的至少一个区域中,在远离连接区域的方向上以近似线性的方式增大连接极的外周缘。
如上所述,通过连接极的这个实施例,可以有利地在迷宫区域的上部区域中实现材料节省。同时,可以进一步确保连接极的足够的机械稳定性。由例如铅制成的连接极的材料的节省导致连接极的重量明显减少,并且因此也导致设置有连接极的可再充电电池壳体的重量明显减少。材料的节省还有利地与成本的节省相关联。
连接极的外壁有利地在至少一个区域中,更具体地在没有布置一个或多个周向突出部的区域中,以单叶双曲面的形式或圆锥形地延伸。
根据本发明的连接极的实施例,设置在迷宫区域中的至少一个周向突出部的直径也减小。由此进一步节省了材料和重量。还可以设置多个周向突出部。
根据本发明的有利开发方案,可以设想,在没有设置周向突出部的区域中,在整个迷宫区域中,连接极的外壁的周缘在远离连接区域的方向上增大。由此可以最大程度地节省材料并因此减轻重量。
根据本发明的有利开发方案,该迷宫区域在该连接极的纵向方向上具有比该固定区段更短的范围。这允许在固定区段中设置附加的元件而不损害该迷宫区域。
迷宫区域的至少一个周向突出部可以以不同的轮廓实施。环形形状可以被提及为用于周向突出部的基本形状。根据本发明的有利开发方案,至少一个周向突出部具有钩形轮廓。该轮廓的钩形区域可以顺沿在以例如根据上述基本形状的环的方式成形的突出部的外侧上。钩形轮廓以有效的方式支撑在连接极的材料和周围壳体的塑料之间的迷宫的形成。由此可以进一步提高迷宫的密封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有利开发方案,连接极是内部中空的。在迷宫区域的至少一个第一区域中,连接极的内壁的周缘在远离连接区域的方向上增大。在本发明的有利开发方案中,内壁的就其周缘而言增大的区域可以被设计成与外壁的就其周缘而言增大的区域重叠。根据本发明的有利开发方案,该连接极的内壁和外壁在其纵向方向上至少在某区段或某些区段中平行地延伸。因此,至少在某区段或某些区段中,可以在连接极的纵向方向上实现恒定的壁厚。总之,连接极由此可以在材料节省和重量方面进一步优化。例如,如果内壁的圆锥形区域相对于连接极的纵向轴线形成的角度基本上等于外壁的圆锥形区段相对于连接极的纵向轴线的角度,则可以实现这种开发方案。
根据本发明的有利开发方案,设想内壁的周缘增大的第一区域在连接极的纵向方向上突出得不超过外壁的周缘增大的区域。具体地,可以将内壁的周缘增大的第一区域设置成延伸得远达该连接区域。
根据本发明的有利开发方案,设想内壁的周缘增大的第一区域在连接极的纵向方向上突出得超过外壁的周缘增大的区域。这允许设置内壁的其他特殊形状的区段。
根据本发明的有利开发方案,设想该连接极是内部中空的,并且该连接极的内壁的周缘在该连接区域中在迷宫区域的方向上增大。
根据本发明的有利开发方案,设想内壁和/或外壁的周缘以单调线性或弓形的方式增大。因此,周缘的增大可以以线性轮廓发生,其结果是内壁和/或外壁至少在某区段或某些区段中圆锥形地延伸。还可以有利地设置例如具有双曲面形状的弓形轮廓。还可以有利地在内壁和/或外壁处在连接极上设置组合的圆锥形和弓形区段。
具体地,连接极可以是旋转对称设计。在这种情况下,关于内壁或外壁的周缘的前述陈述与其各自的直径相关。
根据本发明的有利开发方案,该连接极的内壁在该迷宫区域的至少一个第二区域中在远离该连接区域的方向上圆锥形地增大。在第二区域中,内壁相对于连接极的纵向轴线形成比在第一区域中更大的角度。圆锥角的这种逐步增大允许在可再充电电池的组装期间为连接极的内部区域提供渐进的定中心效果。连接极的内部中空区域设置用于接收连接销,该连接销延伸穿过连接极进入连接区段的内部。连接销与可再充电电池内部的电极板组连接。于此制造可再充电电池的上下文中,壳体底部首先设置有电极板组,连接销已经安装在该电极板组上。
然后将可再充电电池的盖放置在壳体底部上,在该盖中通过注射成型而模制连接极。在这种情况下,连接极相对于连接销的简单且快速的定中心是为了允许可再充电电池的快速且有效的生产。圆锥形内部区段简化了这种定中心。
另一个优点是,在可再充电电池的盖的生产过程中,用于相对于环境而内部密封注射成型材料的下部心轴可以快速地定位在第二圆锥形区域中。
根据本发明的有利开发方案,该第二区域是在该第一区段的背离该连接区域的一侧上。
根据本发明的有利开发方案,该连接极的内壁的周缘在连接极的背离该连接区域的端部处不连续地改变。这种不连续性引起内径的突然变化。因此,例如,可以实现相对于第一或第二区域连接极的具有增大的直径的环形端部区段。
有利的可再充电电池壳体或其部分具有至少一个上述类型的连接极。该至少一个连接极的固定区段有利地通过注射成型而嵌入可再充电电池的壳体部分中。例如,可再充电电池的壳体部分可以是可再充电电池的盖。
下面参照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根据本发明的连接极的示例性实施例。
在附图中:
图1a、1b各自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连接极的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等距视图;
图2示意性地示出了根据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连接极的侧视图;
图3示意性地示出了穿过根据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连接极的纵向截面;
图4示意性地示出了根据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连接极的变型的侧视图;
图5示意性地示出了穿过图4所示的连接极的变型的纵向截面;
图6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连接极的第二示例性实施例的等距视图;
图7示意性地示出了根据第二示例性实施例的连接极的侧视图;以及
图8示意性地示出了穿过根据第二示例性实施例的连接极的纵向截面。
在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用于相应的元件和部件。
下面参照示例性实施例的附图描述根据本发明的连接极1。更具体地,图1a和1b各自以等距视图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连接极1的第一示例性实施例,该连接极再次以侧视图示意性地在图2中示出并且以纵向截面示意性地在图3中示出。
图4以侧视图示意性地示出了根据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连接极1的变型。所述修改的实施例在图5中再次以纵向截面示意性地示出。
根据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连接极1具有连接区域2和固定区域3。此外,设置迷宫区域4。
在连接区域2中,在其外侧,连接极1具有外壁18和上端表面16。周向突出部14布置在连接极1的外侧上,在邻接连接区域2的固定区域3中,周向突出部14可以基本上具有近似环形形状并且用作防旋转保护装置。为此,周向突出部14在外周缘上具有下面更详细说明的齿系统。连接极1外侧上的外壁6邻接周向突出部14(防旋转保护装置),所述壁布置在迷宫区域4中。外壁6被周向突出部7、8中断,所述周向突出部各自都具有钩形轮廓。除了齿系统之外,连接极1还可以被设计为例如基本上旋转对称的部件。
在作为示例的连接极1的左手区域中,图2示出了通过注射成型而模制到连接极1上的可再充电电池壳体部分5的片段。显然,在固定区域3中,连接极1在其外侧嵌入壳体部分5的材料中。周向突出部7、8、14形成迷宫,其确保可再充电电池内部相对于环境的良好密封。
连接极1为中空设计。在连接极1中形成的空腔17中,内壁9的区段以内壁9相对于连接极1的纵向轴线l的不同角度成圆锥形地延伸。在迷宫区域4中,示出了第二区域11和圆锥形延伸的内壁9的第一区域10。第二区域11与第一区域10邻接,第一区域10位于连接极1的与连接区域2相对的一侧上。内壁9的另一个圆锥形延伸区域15设置在第一区域10的另一侧上,该圆锥形延伸区域15从上端表面16延伸到迷宫区域中。
邻接第二区域11的是空腔17中的近似环形区域13。在这种情况下,空腔17的直径在由附图标记“12”表示的位置处突然增大。
用作防旋转保护装置的周向突出部14具有外齿系统,该外齿系统由相应的径向突出区域21(齿)形成。槽形区域22位于齿接部的每两个相邻的径向突出区域21(齿)之间。由径向突出区域21和槽形区域22形成的齿接部提供了在可再充电电池壳体部分5的塑料材料中连接极1的防旋转保护装置。
在附图中示出的根据本发明的连接极的示例性实施例中,设置了多个径向突出区域21(齿),所述径向突出区域以均匀分布在连接极1的周缘上的方式布置。在此情况中,所述径向突出区域21有利地设置有不对称的齿侧面。从图1a和图1b中的等距图示可以看出,径向突出区域21的第一齿侧面相对于周向突出部14的外周缘具有比属于径向突出区域21的第二齿侧面更小的角度。以更小角度形成的齿侧面产生了通过钳夹型模具制造连接极1的可能性。然而,在脱模过程中,由于在分离方向上没有形成底切,钳夹可以容易地从连接极1分离。
在附图中示出的根据本发明的连接极1的第一示例性实施例以及在图4和图5中示出的修改的实施例的特征尤其在于附加的周向突出部19,所述附加的周向突出部19为至少基本上圆环形设计,设置在周向突出部14与连接区域2之间,所述周向突出部14设置有齿系统并且用作防旋转保护装置,所述连接区域2在固定区域3的面向连接极1的连接区域2的端部区域中。此附加的周向突出部19用于有效地防止在连接极1与可再充电电池的壳体部分的材料之间形成任何间隙,以便以这种方式允许酸保留在间隙中,并且具体地还允许高度有效的无泄漏密封。
从图2中的图示可以看出,密封突出部19被布置和实施成在连接极1固定到可再充电电池的壳体部分5的状态下,密封突出部19优选地在整个区域上被壳体部分5的材料(具体地塑料材料)覆盖。于此上下文中,“在整个区域上被覆盖”意味着,具体地,密封突出部19的面向连接极1的连接区域2的上部圆环表面也被壳体部分5的材料(具体地塑料材料)覆盖。在此程度上,该圆环形密封突出部19的上部圆环表面位于平面中,该平面在介于连接区域2与固定区域3之间的截面平面之中或之下,其中连接区域2限定了连接极1的区域,所述区域在连接极1连接至可再充电电池的壳体部分5的状态期间相对于壳体部分5暴露。
在附图中示出的根据本发明的连接极1的示例性实施例中,该圆环形密封突出部具有外周向表面,该外周向表面具体地是圆环形并且优选地形成为没有齿系统,因为在根据本发明的连接极1的所示的示例性实施例中,密封突出部19仅具有可靠密封的功能,而不具有防止旋转的保护功能。
从附图中还可以看出,设置有齿系统(防旋转保护装置)的周向突出部14具有面向密封突出部19的上部圆环表面,该上部圆环表面位于与圆环形密封突出部19的上部圆环表面所在平面平行延伸的平面中。
在根据本发明的连接极1的第一示例性实施例中,如根据图1至图5的附图中的变型所示的,圆环形密封突出部19具有下部圆环表面,该下部圆环表面面向连接极1的连接区域2并且位于平面中,所述平面与设置有齿系统的周向突出部14的上部圆环表面所处的平面平行且相距一定距离延伸。然而,圆环形密封突出部19直接邻接设置有齿系统的周向突出部14。换言之,在密封突出部19和突出部14之间没有设置附加的突出部。
具体地,从图2、3、4和5中的图示可以看出,在密封突出部19与突出部14之间设置了圆环形底切区域21。
当从连接极1的径向方向观察时,特别是当圆形密封突出部19比突出部14的齿接部的各自的槽形区域22突出得更远时,可以以有效的方式实现无泄漏密封。然而,在这种情况下,圆环形密封突出部19也不必比突出部14的齿接部的径向突出区域沿径向方向突出得更远。
图3中输入的连接极1的直径和长度的优选尺寸如下:
d1:21-22mml1:18.35-20.35mml4:0.2-0.4mm
d2:20-22mml2:15.85-17.58mml5:0.4-2.4mm
d3:19-21mml3:0.7-0.9mml6:1.5-3.5mm
图5中输入的连接极1的直径和长度的优选尺寸如下:
d1:21-22mml1:18.35-20.35mml4:0.2-0.4mm
d2:19-21mml2:15.85-17.58mml5:0.4-2.4mm
d3:18-20mml3:0.7-0.9mml6:1.5-3.5mm
图6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连接极1的第二示例性实施例的等距视图。所述第二示例性实施例在图7中以侧视图示意性地示出,并且再次在图8中以纵向截面示意性地示出。
在结构上和功能上,连接极1基本上相当于根据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连接极,因此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重复,下面仅探讨这两个实施例之间的差异。更具体地,在根据第二示例性实施例的连接极1的情况下,可以设想,与第一示例性实施例不同,圆环形密封突出部19具有背离连接区域2的下部圆环表面,该下部圆环表面位于平面中,所述平面与设置有齿系统的周向突出部14的上部圆环表面也位于其中的平面相对应。换言之,在根据本发明的连接极1的第二示例性实施例中,在密封突出部19与用作防旋转保护装置的突出部14之间没有设置底切。
图8中输入的连接极1的直径和长度的优选尺寸如下:
d1:22-24mml1:18.35-20.35mml3:0.4-0.6mm
d2:19-21mml2:15.85-17.58mml6:1.5-3.5mm
连接极1的前述实施例各自在纵向方向上具有线性轮廓,即,相应的圆锥形区段或区域。然而,连接极1的实施例(其中内壁9和外壁6在固定区域3中的弓形形状被选择)于此上下文中也是可以想到的。
本发明不限于附图中所示的示例性实施例,而可以从本文公开的所有特征的组合中获得。
附图标记列表
1连接极
2连接区域
3固定区域
4迷宫区域
5可再充电电池的壳体部分
6固定区域中的连接极的外壁
7周向突出部(迷宫区域)
8周向突出部(迷宫区域)
9连接极的内壁
10迷宫区域中的内壁的第一区段
11迷宫区域中的内壁的第二区段
12位置
13空腔的下端区域中的环形区域
14突出部/防旋转保护装置
15内壁的第三区段
16上部连接表面
17空腔
18连接区域中的连接极的外壁
19密封突出部
20底切
21径向突出区域/齿
22槽形区域
l连接极的纵向轴线
l1至l6所示区域的长度
d1至d3所示区域的直径
1.一种用于可再充电电池的连接极(1),其中所述连接极(1)具有以下:
-连接区域(2),以便将极端子固定到所述连接极(1)上;以及
-固定区域(3),以便将所述连接极(1)固定到所述可再充电电池的壳体部分(5)上,
其中周向突出部(14)设置在所述固定区域(3)的面向所述连接区域(2)的端部区域中,所述突出部具有至少基本上环形形状并且在其外周缘上设置有齿系统,以防止所述连接极(1)旋转,
所述连接极特征在于
在所述固定区域(3)的面向所述连接区域(2)的所述端部区域中,在设置有所述齿系统的所述周向突出部(14)与所述连接区域(2)之间设置了周向密封突出部(19),所述密封突出部具有至少基本上圆环形的设计。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极(1),
其中所述密封突出部(19)具有外周缘表面,具体地圆环形外周缘表面,所述外周缘表面形成为没有齿系统的情况下的。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连接极(1),
其中所述密封突出部(19)具有上部圆环表面,所述上部圆环表面面向所述连接区域(2)并且在所述连接极(1)固定到所述可再充电电池的所述壳体部分(5)上的状态下被所述壳体部分(5)的材料覆盖,优选地在整个区域上被覆盖,具体地被塑料材料覆盖。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连接极(1),
其中所述密封突出部(19)的所述上部圆环表面位于平面中,所述平面在介于所述连接区域(2)与所述固定区域(3)之间的截面平面之中或之下,其中所述连接区域(2)限定了所述连接极(1)的区域,所述区域在所述连接极(1)连接至所述可再充电电池的所述壳体部分(5)的状态下相对于所述壳体部分(5)暴露。
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连接极(1),
其中设置有所述齿系统的所述周向突出部(14)具有面向所述密封突出部(19)的上部圆环表面,所述上部圆环表面是在与所述密封突出部(19)的所述上部圆环表面所处的所述平面平行延伸的平面中。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的任一项所述的连接极(1),
其中所述密封突出部(19)具有背离所述连接区域(2)的下部圆环表面,所述下部圆环表面处于与设置有所述齿系统的所述周向突出部(14)的上部圆环表面所处的所述平面相应的平面中。
7.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的任一项所述的连接极(1),
其中所述密封突出部(19)具有背离所述连接区域(2)的下部圆环表面,所述下部圆环表面位于与设置有所述齿系统的所述周向突出部(14)的上部圆环表面所处的所述平面平行且相距一定距离延伸的平面中。
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的任一项所述的连接极(1),具体地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连接极,其中圆环形底切区域(20)设置在设置有所述齿系统的所述周向突出部(14)与所述密封突出部(19)之间。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连接极(1),
其中当从所述连接极(1)的纵向方向(l)观察时,所述底切区域(20)具有0.1mm至0.8mm的长度,优选地0.2mm至0.7mm的长度,并且甚至更优选地0.3mm至0.5mm的长度。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9中的任一项所述的连接极(1),
其中所述密封突出部(19)直接邻接设置有所述齿系统的所述周向突出部(14)。
11.根据权利要求1至10中的任一项所述的连接极(1),
其中所述密封突出部(19)具有周缘表面,所述周缘表面优选地在设置有所述齿系统的所述周向突出部(14)的方向上倾斜。
12.根据权利要求1至11中的任一项所述的连接极(1),
其中所述周向突出部(14)的所述齿系统具有齿接部,当从所述突出部(14)的周向方向观察时,优选地在所述齿接部中形成规则地径向突出区域(21)。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连接极(1),
其中当从所述连接极(1)的径向方向观察时,所述齿接部的所述径向突出区域(21)与所述密封突出部(19)相比至少突出得同样远,并且优选地更远。
14.根据权利要求12或13所述的连接极(1),
其中在所述齿接部的每两个相邻的径向突出区域(21)之间存在所述齿接部的槽形区域(22),当从所述连接极(1)的所述径向方向观察时,所述区域突出得不如所述齿接部的所述突出区域(21)远,其中所述密封突出部(19)优选地比所述齿接部的各自的所述槽形区域(22)突出得更远。
15.根据权利要求1至14中的任一项所述的连接极(1),
其中设置有所述齿系统的所述周向突出部(14)具有第一长度,并且所述密封突出部(19)具有第二长度,在每种情况下当从所述连接极(1)的纵向方向(l)观察时,其中所述第一长度大于所述第二长度。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连接极(1),
其中所述第一长度在0.5mm与4.0mm之间的范围内,优选地在0.8mm与3.0mm之间的范围内,并且甚至更优选地在1.0mm与2.8mm之间的范围内。
17.根据权利要求1至16中的任一项所述的连接极(1),
其中迷宫区域(4)形成在所述连接极(1)的所述固定区域(3)中,并且优选地形成在所述固定区域(3)的与所述连接区域(2)相对的端部区域中,其中所述连接极(1)的外壁(6)在所述迷宫区域(4)中具有至少一个周向突出部(7、8)。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连接极(1),
其中所述连接极(1)的所述外壁(6)的周缘在所述迷宫区域(4)的未设置有周向突出部(7、8)的至少一个区域中在远离所述连接区域(2)的方向上增大。
19.根据权利要求17或18所述的连接极(1),
其中所述迷宫区域(4)在所述连接极(1)的所述纵向方向(l)上具有比所述固定区域(3)更短的范围。
20.根据权利要求17至19中的任一项所述的连接极(1),
其中所述迷宫区域(4)的所述至少一个周向突出部(7、8)具有钩形轮廓。
21.根据权利要求17至20中的任一项所述的连接极(1),
其中所述连接极(1)是内部中空的,并且所述连接极(1)的所述内壁(9)的周缘在所述迷宫区域(4)的至少一个第一区段(10)中在远离所述连接区域(2)的方向上增大。
22.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连接极(1),
其中所述连接极(1)的所述内壁(9)和所述外壁(6)至少在某个区域或某些区域中在所述连接极(1)的所述纵向方向(l)上平行地延伸。
23.根据权利要求21或22所述的连接极(1),
其中所述内壁(9)的所述周缘增大的所述第一区段(10)在所述连接极(1)的所述纵向方向(l)上突出得不超过其中所述外壁(6)的所述周缘增大的所述区段(10)。
24.根据权利要求21或22所述的连接极(1),
其中所述内壁(9)的所述周缘增大的所述第一区段(10)在所述连接极(1)的所述纵向方向(l)上突出得超过其中所述外壁(6)的所述周缘增大的所述区段(10)。
25.根据权利要求17至24中的任一项所述的连接极(1),
其中所述连接极(1)是内部中空的,并且所述连接极(1)的所述内壁(9)的所述周缘在所述连接区域(2)中在所述迷宫区域(4)的方向上增大。
26.根据权利要求1至25中的任一项所述的连接极(1),
其中所述连接极(1)的所述内壁(9)的所述周缘和/或所述连接极(1)的所述外壁(6)的所述周缘以单调线性或弓形的方式增大。
27.根据权利要求26所述的连接极(1),
其中所述连接极(1)的所述周缘的弓形增大是在远离所述连接区域(2)的方向上渐进的。
28.一种可再充电电池壳体或其部分(5),具有根据权利要求1至27中的任一项所述的至少一个连接极(1),其中所述至少一个连接极(1)通过注射成型技术嵌入在可再充电电池的壳体部分(5)中的所述固定区域(3)中。
29.一种可再充电电池,具有可再充电电池壳体或其部分(5),并且具有根据权利要求28所述的可再充电电池壳体。
技术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