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属于公共交通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无障碍公交道路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城市人口的增多和汽车的增加,城市交通问题日益突出。在许多大城市,由于过量的汽车,经常导致交通阻塞,交通事故频繁,大气遭到污染等。交通问题已经给城市社会经济发展带来了严重影响。为了解决交通问题,一些城市采用了快速公交系统。快速公交系统是运营在公共交通专用道路上,既保持轨道交通特性,同时又具备普通公交灵活性的一种大容量、便利、快速的公共交通方式。目前的快速公交系统的搭建主要有两种方式:一是修建全封闭的快速公交专用道。另一种是在现有的道路上划出快速公交专用道。这两种方式均有不足之处。
全封闭的快速公交专用道投资较大,而且受到道路条件的限制,也无法随意的修建,只能在需求巨大的重点线路上采用。而划出快速公交专用道的方式在红绿灯和进站时均需要等待,无法做到公交的无障碍通行。因此有必要提出一种低成本、无障碍的快速公交解决方案。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无障碍公交道路系统。本实用新型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无障碍公交道路系统,包括在公路上划出的专用道,所述专用道为公路的内侧车道;
所述无障碍公交道路系统还包括位于路口的专用立交桥,所述专用立交桥包括高于桥面的支撑架,每条专用道与路口的连接处均设有支撑架,支撑架和专用道之间架设有引桥,相邻的引桥之间搭设桥跨结构;所述引桥和桥跨结构的底部为支撑梁,支撑梁与支撑架连接,支撑梁的上铺设路面;
所述无障碍公交道路系统还包括无障碍公交站,所述无障碍公交站包括站台,站台前方设有公交车停靠区,公交车停靠区与专用道之间划有供公交车进出的连接区;停靠区和连接区均为禁停区域;
所述无障碍公交道路系统还包括信号灯系统,信号灯系统包括安装在各个无障碍公交站的信号灯,行驶在无障碍公交道路系统上的公共汽车设有定位装置;所述定位装置包括gps模块和信号发送模块;信号灯包括信号接收模块和距离计算模块;定位装置通过gps模块定位车辆位置并通过信号发送模块发出位置信息,信号灯上的信号接收模块接收到定位装置发出的位置信息后由距离计算模块计算信号灯与车辆距离,在距离较近室发出进站信号,禁停区外所有车俩均停车,公交车出站后,信号灯发出出站信号,禁停区外的车辆通行。
进一步的改进,支撑梁的上铺设的路面包括沿支撑梁方向排列的丁字形路面板,丁字形路面板包括安装在支撑梁上底板和垂直于底板立板,相邻的两块丁字形路面板的底板之间留有间隙,立板之间形成安装槽,安装槽内设有塑胶路面块;所述塑胶路面块上设有漏水孔,所述漏水孔位于底板间隙的上方。
进一步的改进,塑胶路面块为注塑成型,塑胶路面块内设有硬质的固定板,塑胶路面块通过固定板与丁字形路面板固定;所述塑胶路面块内部设有电加热条。
进一步的改进,所述的支撑架包括两根立柱,每个立柱上均固定有安装板,两个安装板之间搭设有引桥支架,安装板的外侧部分与桥跨结构底部的支撑梁连接;所述引桥包括下部的坡道部分和上部的水平部分,坡道部分的底部固定在专用道上,水平部分放置在引桥支架上,并使水平部分上的桥面与桥跨结构上的桥面对齐。
进一步的改进,所述引桥和桥跨结构底部的支撑梁均有两条,两条支撑梁平行设置;所述支撑梁为一段工字钢;所述引桥支架为两条平行设置的工字钢组成。
进一步的改进,所述路面的两端各包有一条角钢,角钢底部均匀的安装有多条加强筋,所述加强筋与支撑梁固定,角钢上还固定有防护栏。
进一步的改进,所述引桥、桥跨结构和引桥支架的工字钢均采用防热胀设计:所述引桥坡道部分的工字钢的底部与道路固定连接,水平部分的工字钢与引桥支架间采用可前后活动的限位连接;所述桥跨结构和引桥支架的工字钢一端与安装板固定连接,另一端与另一侧的安装板采用可前后活动的限位连接。
进一步的改进,所述无障碍公交道路系统供公共汽车、救护车、小型应急车辆通行;并且选择性的供出租车通行:所述无障碍公交站的信号灯上设有出租车通行指示灯,在公共汽车距无障碍公交站较远时,出租车通行指示灯亮起,此时出租车可进入无障碍公交道路系统行驶。
进一步的改进,引桥入口处设有消防指示灯,在消防车和其他大型应急车俩上安装有消防定位装置,消防定位装置通过gps模块定位当前车辆位置,并通过信号发送模块发出位置信息,消防指示灯接收到位置信息后计算消防指示灯与车俩的距离,在距离较近时发出避让信号。
进一步的改进,所述定位装置上也设有信号接收模块和距离计算模块,定位装置在附近的公交车距离较近时发出指示信号,提示在专用立交桥上避让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
1.实施成本低廉,专用道、车站利用现有道路和公交站划设,专用立交桥完全采用标准件搭建,各组件可以预制,进行快速建造。而且立交桥采用可拆装的设计,灵活性强。
2.对现有的道路和通行方式影响较小,完全不影响十字路口的正常通行。
3.道路利用率高,不仅可以供公交车使用,还可以供出租车、救护车、消防车等车辆使用。
4.实现了公交车完全的无障碍通行,大幅提高了公交车的运行速度,有利于人们改变出行观念,使更多人选择公交车出行,减少私家车数量。
附图说明
图1为专用立交桥俯视图;
图2为专用立交桥支撑梁结构俯视图;
图3为桥跨结构路面剖视图;
图4为引桥结构侧视图;
图5为安装板结构图;
图6为路面组装图;
图7为路面剖视图;
图8为专用公交站示意图;
图9为消防车通道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并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特征、目的及优点更加清晰易懂,现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解释说明,应当指出的是,在此列出的所有实施例仅仅是说明性的,并不意味着对本实用新型范围进行限定。
实施例1:
一种无障碍公交道路系统,包括在道路上划出的专用道,其特征在于,所述专用道为道路的内侧车道;
如图1所示,所述无障碍公交道路系统还包括位于路口的专用立交桥,本实施例以典型的十字路口立交桥为例。专用立交桥包括高于桥面的支撑架3,每条专用道与路口的连接处均设有支撑架3,支撑架3专用道之间架设有引桥1,相邻的引桥1之间搭设桥跨结构2;所述引桥和桥跨结构的底部为支撑梁,支撑梁与支撑架连接,支撑梁上铺设路面。
如图2-图5所示,支撑架3包括两根立柱33,每个立柱33上均固定有安装板31,两个安装板31之间搭设有引桥支架32,安装板31的外侧部分与桥跨结构2底部的支撑梁21连接。引桥和桥跨结构底部的支撑梁为两条平行设置工字钢;引桥支架也为两条平行设置的工字钢。
所述引桥1包括下部的坡道部分12和上部的水平部分11,坡道部分12底部固定在专用道上,水平部分11底部的支撑梁111放置在引桥支架32上,并使水平部分11上的桥面与桥跨结构2上的桥面对齐。在本实施例中,引桥坡道部分12和桥跨结构11的工字钢支撑梁高80cm,引桥支架32和引桥水平部分11的工字钢分别高40cm,两者叠放即和桥跨结构对齐。
支撑梁上铺设的路面包括沿支撑梁21方向排列的丁字形路面板41,丁字形路面板包括安装在支撑梁上底板和垂直于底板立板,相邻的两块丁字形路面板41的底板之间留有间隙,立板之间形成安装槽,安装槽内设有塑胶路面块42;塑胶路面块42为注塑成型,塑胶路面块上部为塑胶421,塑胶路面块内底部设有硬质的固定板422,塑胶路面块通过固定板与丁字形路面板固定。塑胶路面块上设有漏水孔423,所述漏水孔位于底板间隙的上方。塑胶路面块内部设有电加热条,用于冬季融化霜雪,防止车辆打滑。
路面的两端各包有一条角钢43,角钢43底部均匀的安装有多条加强筋22,所述加强筋22与支撑梁21固定,角钢上还固定有防护栏44。
引桥、桥跨结构和引桥支架的工字钢均采用防热胀设计:引桥坡道部分的工字钢的底部与道路固定连接,水平部分的工字钢与引桥支架间采用可前后活动的限位连接;所述桥跨结构和引桥支架的工字钢一端与安装板固定连接,另一端与安装板采用可前后活动的限位连接。
专用立交桥各个部件之间全部采用可拆卸的螺栓固定。
如图8所示,所述无障碍公交道路系统还包括无障碍公交站,所述无障碍公交站包括站台,站台前方设有公交车停靠区,公交车停靠区与专用道之间划有供公交车进出的连接区;停靠区和连接区均为禁停区域(黄色网格线);
所述无障碍公交道路系统还包括信号灯系统,信号灯系统包括安装在各个无障碍公交站的信号灯,行驶在无障碍公交道路系统上的公共汽车设有定位装置;所述定位装置包括gps模块和信号发送模块;信号灯包括信号接收模块和距离计算模块;定位装置通过gps模块定位车辆位置并通过信号发送模块发出位置信息,信号灯上的信号接收模块接收到定位装置发出的位置信息后由距离计算模块计算信号灯与车辆距离,在距离较近室发出进站信号,禁停区外所有车俩均停车,公交车出站后,信号灯发出出站信号,禁停区外的车辆通行。
无障碍公交道路系统供公共汽车、救护车、小型应急车辆通行;并且选择性的供出租车通行:所述无障碍公交站的信号灯上设有出租车通行指示灯,在公共汽车距无障碍公交站较远时,出租车通行指示灯亮起,此时出租车可进入无障碍公交道路系统行驶。
如图9所示,专用立交桥的引桥入口处设有消防指示灯,在消防车和其他大型应急车俩上安装有消防定位装置,消防定位装置通过gps模块定位当前车辆位置,并通过信号发送模块发出位置信息,消防指示灯接收到位置信息后计算消防指示灯与车俩的距离,在距离较近时发出避让信号。
由于本实用新型的专用立交桥较窄,因此可以在定位装置上也设有信号接收模块和距离计算模块,定位装置在附近的公交车距离较近时发出指示信号,提示在专用立交桥上避让。
有些公交车的路线是穿越站台而不停车的,同时也要避免返程车对信号灯的干扰,对于这种情况,需要在定位装置上设有识别信号发送模块,信号灯上设有识别信号接收模块。公交车发车时先设定好识别信号,信号灯在接收公交车定位装置发出的信号时,先由识别信号接收模块对于该定位装置发出的识别信号进行识别。如果识别结果表明公交车不在该车站停车则信号灯不对位置信息响应,确认该发出信号的公交车在该站停车,再对位置信息响应。
1.一种无障碍公交道路系统,包括在公路上划出的专用道,其特征在于,所述专用道为公路的内侧车道;
所述无障碍公交道路系统还包括位于路口的专用立交桥,所述专用立交桥包括高于桥面的支撑架,每条专用道与路口的连接处均设有支撑架,支撑架和专用道之间架设有引桥,相邻的引桥之间搭设桥跨结构;所述引桥和桥跨结构的底部为支撑梁,支撑梁与支撑架连接,支撑梁的上铺设路面;
所述无障碍公交道路系统还包括无障碍公交站,所述无障碍公交站包括站台,站台前方设有公交车停靠区,公交车停靠区与专用道之间划有供公交车进出的连接区;停靠区和连接区均为禁停区域;
所述无障碍公交道路系统还包括信号灯系统,信号灯系统包括安装在各个无障碍公交站的信号灯,行驶在无障碍公交道路系统上的公共汽车设有定位装置;所述定位装置包括gps模块和信号发送模块;信号灯包括信号接收模块和距离计算模块;定位装置通过gps模块定位车辆位置并通过信号发送模块发出位置信息,信号灯上的信号接收模块接收到定位装置发出的位置信息后由距离计算模块计算信号灯与车辆距离,在距离较近室发出进站信号,禁停区外所有车俩均停车,公交车出站后,信号灯发出出站信号,禁停区外的车辆通行。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无障碍公交道路系统,其特征在于,支撑梁的上铺设的路面包括沿支撑梁方向排列的丁字形路面板,丁字形路面板包括安装在支撑梁上底板和垂直于底板立板,相邻的两块丁字形路面板的底板之间留有间隙,立板之间形成安装槽,安装槽内设有塑胶路面块;所述塑胶路面块上设有漏水孔,所述漏水孔位于底板间隙的上方。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无障碍公交道路系统,其特征在于,塑胶路面块为注塑成型,塑胶路面块内设有硬质的固定板,塑胶路面块通过固定板与丁字形路面板固定;所述塑胶路面块内部设有电加热条。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无障碍公交道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支撑架包括两根立柱,每个立柱上均固定有安装板,两个安装板之间搭设有引桥支架,安装板的外侧部分与桥跨结构底部的支撑梁连接;所述引桥包括下部的坡道部分和上部的水平部分,坡道部分的底部固定在专用道上,水平部分放置在引桥支架上,并使水平部分上的桥面与桥跨结构上的桥面对齐。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无障碍公交道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引桥和桥跨结构底部的支撑梁均有两条,两条支撑梁平行设置;所述支撑梁为一段工字钢;所述引桥支架为两条平行设置的工字钢组成。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无障碍公交道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路面的两端各包有一条角钢,角钢底部均匀的安装有多条加强筋,所述加强筋与支撑梁固定,角钢上还固定有防护栏。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无障碍公交道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引桥、桥跨结构和引桥支架的工字钢均采用防热胀设计:所述引桥坡道部分的工字钢的底部与道路固定连接,水平部分的工字钢与引桥支架间采用可前后活动的限位连接;所述桥跨结构和引桥支架的工字钢一端与安装板固定连接,另一端与另一侧的安装板采用可前后活动的限位连接。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无障碍公交道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无障碍公交道路系统供公共汽车、救护车、小型应急车辆通行;
并且选择性的供出租车通行:所述无障碍公交站的信号灯上设有出租车通行指示灯,在公共汽车距无障碍公交站较远时,出租车通行指示灯亮起,此时出租车可进入无障碍公交道路系统行驶。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无障碍公交道路系统,其特征在于,引桥入口处设有消防指示灯,在消防车和其他大型应急车辆上安装有消防定位装置,消防定位装置通过gps模块定位当前车辆位置,并通过信号发送模块发出位置信息,消防指示灯接收到位置信息后计算消防指示灯与车辆的距离,在距离较近时发出避让信号。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无障碍公交道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装置上设有信号接收模块和距离计算模块,定位装置在附近的公交车距离较近时发出指示信号,提示在专用立交桥上避让。
技术总结